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2024-04-24

与供应商联络范文(精选10篇)

篇1: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供 应 商 联 络 函

致各供应商:

首先非常感谢贵司一直对本公司的支付与配合!现基于本公司管理的需要,有以下事项请各供应商给予配合完成:

1.从2012年1月份起,本公司的月结时间调整为每月的25日,各供应商在次月5日前务必让本公司收到当月对账单,对账单可传真(0755-61587090)或发至邮箱:hsy__888@163.com,必要时请电话确认本司接收的情况。超期送达者,当月账单将自动结转到下月对账。2.请各供应商自2012年1月份制作对账单,务必按照附件1的对账单格式制作(账单超过一页的,每一页必须有小计数),否则不给予对账(如需要电子档对账单,请进入邮箱地址hsy__888@126.com,密码为hsy888888的收件箱索取)。

3.本公司将在每月10日前核对完并回传上月的账单,各供应商收到回传的账单后,于当月底(具体时间电话通知)携带此账单、收据(务必盖有公司公章或财务章)、入库单、送货单及委托书原件到本公司收款。

4.、如有12月份前还未对账的供应商,请在本月内将账单传真至我司,以便各供应商后续的顺利请款。

5.由于本公司现需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请各供应商在本月内将加盖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传真给本司。

以上请各供应商配合为谢!

不明之处请拔打电话:0755-61587089 曾’S!

深圳市和盛源电子有限公司/财务部

2011年12月10日

篇2: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联络函

在过去的2014年里,真诚的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和贵司合作期间,双方秉承合作共赢,共创佳绩的目标努力奋斗。

随着2015年的业务量加大,采购量的提升,我司上游客户均要求降价销售,我司备感压力,在此我司希望贵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2015年我司将对贵司所提供产品采购单价下调5%,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

另:

1、我司对账日为每月10号前,发票提供日期为每月20日前,逾期将自动转次月结算;

2、送货单必须填写准确,完全按照采购单填写,如因填写错误造成无法入库对账,后果自负!

请贵司收到此函后务必在3个工作日内签字盖章回传,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与支持!

祝商祺!

**********有限公司

篇3:试论外部联络与品牌战略

德国中心是在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多年友好省市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并且依托合肥学院,是一个公益性半官方机构,具有专业性、地方性、国际化的特点。在新世纪成长的新兴机构,德国中心有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关起门来做事或是等客户找上门显然是行不通的。要抓住机遇。加快德国中心的发展,就迫切要求做好外部联络工作。

在外联工作上德国中心具有自己的特点:德国中心外部联络工作的对象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中国安徽德国中心”由安徽省教育厅与合肥市政府共建共管,以合肥学院为主体,吸收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在安徽的德资企业、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他与德国由交流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群体等为会员单位。为安徽省与德国开展全方位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德国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心和相关高校、企事业的关注,德国中心的发展壮大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利益,依托于合肥学院。德国中心就要把握好政府、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关系,利用德国中心的资源,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

德国中心外联工作内容丰富。德国中心是一个面向社会,为中德合作和德语学习提供一系列服务的机构。德国中心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是在做外联工作,发挥宣传,交流协调、咨询服务等职能。在过去的一年里,德国中心注意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制订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德语培训服务;德国中心还多次参与安排和组织中德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中德院校都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德国中心采取项目经营和松散合作的方式,开展了多项中德职业教育项目合作,为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翻译服务。一系列的活动比较有效地宣传了德国中心的特色与优势,很好地塑造了德国中心的形象。

德国中心外部联络工作的载体多样化。外联工作就是要向外界开放窗口,让别人通过窗口从方方面面来了解和认识德国中心。这个传播载体就好比一个个窗口,利用好载体能够使外联工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辐射。相对于报纸和电视,网络是现代最便捷也最常使用的传播载体,德国中心以合肥学院为业务主管单位,目前在合肥学院的网页上设有德国中心的栏目,如果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德国中心还需加强网页建设。报纸、电视和宣传册的方式虽然比较传统,但在适当的场合也同样奏效,也应当利用起来。

德国中心的对外联络具备了外联的典型特点,但要拓展德国中心的发展空间,增强对社会的辐射和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外联工作。

要加强外联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转变观念,在苦练内功的同时,要把德国中心的外联工作摆上日程,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出外联工作的新局面,为德国中心的发展创造新机遇。

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面对飞速更新的信息时代,如果在外联工作上耳目闭塞,因循守旧,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时代所抛弃。只有理清外联工作的思路和脉络,把握外联工作的重点和要求,找出外联工作的规律和方向,才能使外联工作受到明显成效,形成外联工作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

要强化外联工作对德国中心工作的服务功能。外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德国中心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外联工作的主旨是为德国中心各项活动服务。使各方面工作协调并进,发挥德国中心的优势。达到内外联动并进。

要加强外联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外联工作内容广泛,载体多样,也就决定了其方式的灵活性。要展开多层面的合作,多方式的交流。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扩大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络,尽快形成远距离、全方位、普遍化的外联工作的新格局。

外联工作是树立品牌,提升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社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靠产品可以树一年,靠人才可以树十年,靠品牌可以树百年。构建德国中心品牌发展战略是发展德国中心,树立德国中心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合肥学院是开展国际合作较早的院校,在中德合作方面有着十多年的经验,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在安徽省内,合肥学院是唯一拥有德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德国中心依托合肥学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潮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德国中心欲在安徽省内站稳脚跟,甚至在全国创出知名度,就必须要识别自身的竞争潜力,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和特色,积极创造自身的品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品牌,是指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蕴涵着巨大财富的无形资产。德国中心作为一个公益性半官方机构,它为中德合作和德语学习提供服务,是一种新兴的特殊企业,品牌对其生存和发展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品牌体现了社会的认同度,社会认同度越高,社会声誉就越好,就越能够促进其本身不断发展完善,立于不败之地。

要树立德国中心的品牌,提高德国中心影响力,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德国中心品牌首先要从自己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做起,树立品牌意识是德国中心品牌建设的前提。德国中心的发展,要认清省内、甚至国内德语教育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用全面的眼光来考虑如何合理处理资金、人才、资源和管理等问题,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学习相关成功机构的经验,凸显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集聚德国中心的全体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注入品牌意识,打造德国中心自己的精神文化。第二,要强化管理。完善的管理是品牌建设的基础。鉴于德国中心的机构性质,要处理好政府、学校和中心的关系,德国中心充分掌握自主权,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组成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第三,要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业务水平,打造优质服务。人力资源是品牌建设的活力之源。高效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吸引和保持优秀人才,目前德国中心的人力资源对于德国中心的发展需要来说,还是相对欠缺的。建立一整套吸引政策,完善和优化德国中心人才队伍十分迫切。对现有人才要给予发挥的空间,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为中德合作和德语培训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第四,要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服务及培训的条件是树立德国中心品牌,扩大影响力的基础。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五,要不断积累和创新。任何一个品牌的构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德国中心已经初具规模,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被社会广泛的认同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创品牌不易,保品牌更难,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创新。创新是品牌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沈履平.高效外联工作之我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5.

篇4: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他与鲁迅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王锡荣告诉记者,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部分是受鲁迅启迪的。据方志敏堂弟方志纯透露,早在1922年,方志敏在上海期间就曾联络过鲁迅。当时,方志敏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小说年鉴》上,数度与鲁迅在同一版面或同一期刊上发表作品。1926年,方志敏创办《寸铁》旬刊也是受鲁迅影响,因为鲁迅曾在《国民公报》同名栏目中发表杂文。

1935年1月29日被捕后。方志敏还曾让人秘密带口信给鲁迅,但鉴于当时的情势,营救不可能完成,鲁迅便鼓励方志敏赶快写些文章。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百多天里,方志敏奋笔疾书写就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共13万多字(不含尚未找到的日记等,据说应有20万字)的狱中文稿。而这些他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心血写下的血性篇章中,就有一封写给鲁迅的信,并把鲁迅作为向党中央传递文稿的途径之一。在这封名为《给鲁迅的信》中,方志敏写到:“我已抱定牺牲的决心,估计已不久于人世。我把自己最后心血的结晶这些稿件交给你,还有给党中央最后一封信,请你并转交给党中央。”与鲁迅关系最为密切的共产党员冯雪峰曾回忆,鲁迅确看到过方志敏来信。

在王锡荣的这段谈话中,不少内容不合史实乃至无中生有,真令人吃惊。

一、“据方志敏堂弟方志纯透露,早在1922年,方志敏在上海期间就曾联络过鲁迅。”经查,方志纯发表在1979年12月9日上海《解放日报》(寒舍有剪报)上的《为苏维埃奋战为共产主义牺牲——回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活动》中,确曾说“在上海时,方志敏同志还有幸结识了鲁迅”,鲁迅“接济”他的生活,“亲自润色”其文章,“亲自为他向报社推荐”,“通过”这许多“接触”,方志敏“了解到先生是一个完全可信赖的朋友和长者”。方志纯的这段回忆,明显不合史实:鲁迅1922年在北京不在上海,怎么可能“亲自”对方志敏“接济”、“润色”、“推荐”、“接触”呢?方志纯是方志敏的亲属更是战友,他在这篇文章中记下了许多方志敏的真实情况,是十分珍贵的;但在戎马生涯和繁忙的行政领导工作中,听到一些传闻不及查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一名鲁迅研究者,在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前,总应该做一些核查的工作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先生把方志纯文章中的叙述说成“透露”,把“接触”说成“联络”,这样似乎可以含糊一点,如通信之类不也是“联络”吗?笔者经过查核,负责地宣布:在世上存在的鲁迅和方志敏的日记、书信、文章及一切记载和有关文物中,都没有他俩1922年“联络”的任何蛛丝马迹,“联络过”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二、“当时,方志敏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小说年鉴》上,数度与鲁迅在同一版面或同一期刊上发表作品。”查任何版本的《鲁迅全集》,鲁迅1922年没有在《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发表过作品,也没有在其他年份的该副刊上发表过作品,怎么可能方、鲁会在《觉悟》副刊的“同一版面”发表作品呢?更不要说“数度”了。 《小说年鉴》,是1923年小说研究社编集出版的。当时上海并无“小说研究社”这个团体或单位,年鉴实际上是由鲁庄、云奇两人编的。他们编入鲁迅小说五篇、孙伏园小说一篇、郁达夫小说两篇、叶绍钧小说一篇、王统照小说两篇、王剑三小说一篇等共33位作家的43篇作品,其中有周辅仁、菱湖生、陈震、赞襄、李鸿梁、吴江冷、程起、谢茂传等等不知名作者的作品,包括方志敏的《谋事》。应该说此年鉴保存了一些现代小说的资料,但以今天的版权观念来看,它是侵犯作者著作权益的私编私印以赚钱为目的的书。查《鲁迅日记》和《鲁迅藏书目录》,似可肯定编者事先未征求作者意见、事后也不寄样书。从编者不知道王统照、王剑三是同一个人,编者在有些作品后所写的半通不通的评语看,编者并不熟悉文坛情况也不具备较高评论水平。这样一本年鉴同时收入鲁迅和方志敏的作品,怎么能证明鲁、方曾“联络过”呢?这本《/J、说年鉴》就此一本,第二年第三年没有再续出,又从何谈起鲁、方的作品,“数度”在“同一期刊上发表”呢? 三、“1926年,方志敏创办《寸铁》旬刊也是受鲁迅影响,因为鲁迅曾在《国民公报》同名栏目中发表杂文。”经查,《国民公报》系君主立宪派创办于1910年的报纸,到1919年10月连北洋军阀掌控的民国政府它还在反对,因而被北洋政府查封。但1919年孙伏园一度为该报编副刊,却有一定的亮色。孙伏园设有《寸铁》专栏。鲁迅在1919年8月12日的《寸铁》专栏上,发表无题杂感四则,每则文末都署笔名“黄棘”。到1925年鲁迅编《热风》时,这四则杂感没有编入(很可能是忘了)。1935年编《集外集》时,鲁迅没有记起要将这四则杂感编入。1938年许广平编《集外集拾遗》和20卷本《鲁迅全集》时,没有发现此四文。1958年10卷本《鲁迅全集》重编《集外集拾遗》时,也没有发现此四文。后来有人发现了,遂编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集外集拾遗补编》,编入时将四则杂感合为一篇,定篇名为《寸铁》。笔者以为,这所定的篇名是很不确切的。确切的篇名应定为《杂感四则》,并注明:原无题,发表在某年某月某日《国民公报》的专栏《寸铁》上。而且,定篇名为《寸铁》,还很容易使人误以为是鲁迅当年自定的篇名,甚而至于误以为鲁迅在《国民公报》设立了一个个人的专栏就叫《寸铁》。在了解了鲁迅这四则杂感的发表和重新被发现而编入《鲁迅全集》的经过后,请想一想:1919年8月间,正从江西弋阳县的“弋阳高小”毕业考入南昌的“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方志敏,能看得到北京出版的主张君主立宪的保皇派办的《国民公报》吗?即使读到了报上这四则杂感,能知道每则杂感后面署的“黄棘”就是鲁迅吗?这显然都是不可能的。那么,1925年(不是1926年)方志敏与几位青年成立共青团支部时创办的油印旬刊,为什么也叫《寸铁》呢?经查,“寸铁”是汉语中古已有之的名词。“寸铁杀人”就是指短小兵器也可制敌,引申为三言两语的短小文字,也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辞海》、《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不少古人使用“寸铁”这词的例子,限于篇幅在此不抄。1922年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向导》周刊,在出到55期时设立《寸铁》专栏;共青团中央刊《前锋》,也设有《寸铁》专栏:都是采用“寸铁”古已有之的含义的。方志敏把他办的旬刊名为《寸铁》,也可能是采用古

已有之的含义,或是受《向导》、《前锋》的影响。说《向导》、《前锋》、方志敏办的《寸铁》,都是受了鲁迅那四则杂感的影响,是传承了鲁迅的革命精神,那是太牵强了,太捕风捉影了,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因为那四则杂感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连鲁迅自己也没有把它们编入集子,而且当年绝大多数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也不可能知道“黄棘”就是鲁迅。说“方志敏创办《寸铁》旬刊也是受鲁迅影响”,是典型的捕风捉影。

四、从上述三点可见,说方志敏在1922年就和鲁迅“联络过”,完全是空穴来风。说20世纪20年代,方志敏和许多爱好新文学的青年一样,读了鲁迅作品受到积极的影响,这当然是可能的;但具体地说,由于曾与鲁迅“联络过”,因而“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部分是受鲁迅启迪的”,只能认为是信口开河。 五、“被捕后,方志敏还曾让人秘密带口信给鲁迅,但鉴于当时的情势,营救不可能完成,鲁迅便鼓励方志敏赶快写些文字。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百多天里,方志敏奋笔疾书写就了……13万多字。”查相关记载,可以明白,当时方志敏所在监狱内外并没有建立起“地下交通”。因而方志敏写好的信、稿,是由同情革命的义士,冒着生命危险,带到狱外再送出去;送信、稿到上海的人员,也都不可能再回到监狱里去。请问:方志敏的口信是由何人何时何地带给鲁迅的?鲁迅的口信又是何人何时何地带给方志敏的?说“鲁迅的鼓励”使方志敏狱中“奋笔疾书”,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六、“在这封名为《给鲁迅的信》中,方志敏写到:‘我已抱定牺牲的决心,估计已不久于人世。我把自己最后心血的结晶这些稿件交给你,还有给党中央最后一封信,请你并转交给党中央。”’经查,方志敏从狱中传出的第一批信中,确有一封是给鲁迅的。方志敏在给送信人写的《遗信》中说:给党中央的信,“写了三张信纸,在右角上点一点作记号。另一信给孙夫人,在右角上下都点了一点。一信给鲁迅先生,在右角点了两点。请记着记号。”既然给鲁迅的信以“右角点了两点”作为记号,那方志敏就不可能再名它为《给鲁迅的信》;冯雪峰在《可爱的中国》的《影印本说明》中说:“给鲁迅先生的信,鲁迅先生是说过的,他洗出看过后就把它烧掉了,信的意思是请他设法把信和文稿转交给党中央。”可见冯雪峰也没有把它定名为《给鲁迅的信》。更为重要的是,这封信既然鲁迅“看过后就把它烧掉了”,所以现在的《方志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没有收,《方志敏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也没有引用其文旬,那王锡荣是从哪里看到这封信的呢?“我已抱定牺牲的决心”等等的一段话,是有引号的,当是信上的原话,王先生又是从哪里引来的呢?方志敏会用“自己最后心血的结晶”这类措词吗?“这些稿件交给你”,是什么稿件呢?“这些”,还不只一二种呢?笔者查阅了当年见到过此信的吴奚如、胡风的回忆录,都没有说到信中有这么些字句。《胡风回忆录》中说此信“内容是要求鲁迅请孙夫人宋庆龄向蒋介石保释他出来”。胡风这话是可信的,否则怎么会有一封致宋庆龄的信请鲁迅转交呢?而王先生所引用的方志敏《给鲁迅的信》的字句中,恰恰缺掉了请转交给宋庆龄的信并商量营救他的内容。从以上这些情况看来,可以肯定地说:王先生没有看到过方志敏致鲁迅的信,也没有看到过关于此信的可靠的历史记载,甚至也没有看过《胡风回忆录》,是他自己毫无根据地定名此信为《给鲁迅的信》,又毫无根据地编写了引号中的一段话。王先生怎么能这样的胡编乱造呢?! 王先生对新闻记者的这一段不长的谈话,从头到尾,几乎每句都不合史实,这实在太不严肃了!对于方志敏《可爱的中国》1936年怎样传到冯雪峰手中的,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王锡荣却宣传令人惊讶的说法:《可爱的中国》1938年才从许广平保险箱里取出来。我曾在《博览群书》2009年第1期上发表《(可爱的中国)手稿在许广平保险箱里吗》一文,予以指正。不料王先生不吸取教训,在七八个月后,在方志敏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上,又发表了这么多与史实大相径庭的说法。我必须撰写本文,再次予以指正,以免以讹传讹。

好书超市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贾樟柯著,赵静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3月。24.00元

《小武》曾在1998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与萨拉热窝电影节上放映,并得到了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斯道奖。很少有一部影片像它那样给人以如此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这本书收录了该电影的剧本以及一些评论文。

《道家易学建构》陈鼓应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3月,16.00元

篇5:要求供应商降价联络函

电话: 传真:

联 络 单

T O: ***公司 ATTN:*小姐

感谢贵公司近半年以来的支持,因最近物价有所下降,我司各上游客户均要求降价销售。我司备感压力,在此我司希望贵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自2015年元月份开始,贵公司10T以下(含10T)降价1分/立方毫米。即为0.33/立方毫米含17%增值税。10T以上降2分/立方毫米,即为0.32/立方毫米含17%增值税。另:为配合财务更好的完成工作,请贵司配合15号前提供对帐单,收到我司回传的对帐单后于25日前提供增值税发票。我司每月付款时间为30日至次月2日。(如未按时对帐&开据发票,将顺延至下月付款。)

请贵公司收到此函后,务必于3日内签字盖章回传我司,非常感谢贵公司的合作与配合。

顺祝!商祺!

****公司 采购部

篇6:联络组范文

联络组要在我们杰出校友面前展现我们南农亲切的一面,给他们一种温馨的感觉,所以她们需要永远保持微笑。她们是校庆期间与嘉宾接触最多的人,她们的表现也代表着南农的形象,所以她们身体力行,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小事。

“我们每个人都负责接待一个嘉宾,我们要做的就是确认嘉宾的航班,做好接机工作,自己还要与嘉宾进行短信联系,安排嘉宾参加活动,还要联系嘉宾的随行人员„„”联络组成员之一,动科113班王迪这样告诉我们。

王迪接待的是农学院的校友——农民日报的总编。王迪去接机的时候,还出了个小插曲。本来定好的航班,突然晚点,可得到晚点信息的时候,王迪已经到了飞机场,结果,她去飞机场接了两次才接到校友。不过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作为志愿者的她们永远都是保持微笑。如今提起,王迪脸上丝毫没有埋怨,她认为这是自己的工作,需要忍受变化。

当然,校庆志愿者带给王迪的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她为自己可以参加难遇的校庆志愿者工作而感到荣幸。她为嘉宾夸奖我们学校变化很大,校园如花的海洋一般真的很美而自豪骄傲。她为自己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赞赏认可而感动。

篇7:外部联络函[范文模版]

TO:尊敬的客户 您们好!

感谢贵司多年来对我司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今接总厂通告,省市环保部门对我工业区实行蹲点检测监察,必须停止生产加工,为此我司今日晚一天无法正常运作。请各贵司调整安排特急产品,带来不便之处,望给予谅解!

商 祺!

2011-8-5

篇8: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当前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部门和有关教育部门的资源, 同时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而校友资源不仅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 同时也是高校获得更好发展机会以及更多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重视校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寻求重要资源支撑的战略性选择。从高校的发展来看, 高校的发展需要将校友资源作为重要的发展资源, 只有重视情感培养, 才能促使校友对母校的热情与忠诚, 在对母校的发展以及建设进行关注的基础上为母校的建设献计献策, 所以重视校友资源开发中的情感培养可以通过实现调动学生的热情来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从校友的发展来看, 在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重视情感培养有助于实现校友的人格升华与自我完善, 对母校的感情本身就是美好的情感, 在这种情感的引导下可以促进校友自身优良品质的形成;从校友和高校的关系来看, 当校友从高校毕业后就会从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变为一个社会人, 其对母校的情感是维系校友与高校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对母校的感情、对教师的感情以及对同学的感情等, 只有重视校友资源开发中的情感培养, 才能促使校友在步入社会后还能够用实际行动来为推动母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在校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重视校友的情感培养对保证校友资源开发的效果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 在校友资源开发中重视情感培养, 无论是对于高校和校友的发展还是对于校友资源开发效果与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情感培养应当是推动校友资源开发与联络中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校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观念问题。

开展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校友资源开发的效果与效率, 在当前的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 思想观念方面体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当前的许多大学中, 无论是学院的领导还是普通的教职工都缺乏对校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导致了校友资源开发工作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往往处于边缘位置, 事实上仍旧有很大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将校友资源开发纳入到学校的工作内容当中;二是在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中目光短浅, 缺乏可持续发展眼光, 认为校友资源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 但是却收效甚微, 所以校友资源开发被认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事实上校友资源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只有长期地积极地进行开发才能够挖掘出校友资源的巨大价值, 而在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目光短浅是导致当前我国校友资源开发难以具有完善体系的重要原因;三是我国当前校友资源开发工作在一些名校中开展得相对较好, 但是即使是在一些校友资源开发工作较好的学校中也存在仅仅重视知名的杰出校友而忽略普通校友的情况, 这种片面的校友资源开发并不利于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 组织机构问题。

校友资源开发机构的设置是保证校友资源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组织基础, 组织机构问题在当前的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高校中由于缺乏对校友资源开发的重视而没有设立校友会或者专门开展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单位和机构, 致使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缺少了专门性的组织机构开展指导和实施工作;二是虽然一些高校设置了校友会或者专门开展校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部门, 但是却没有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 这种情况下的校友资源开发工作在校内开展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些如筹资或者对外联系等社会工作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而会对校友资源的开发起到制约的作用;三是当前一些学校在民政部门对校友会进行了注册, 但是在学校内部将校友会或者专门开展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单位挂靠到一些其他的行政部门中, 会导致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缺乏细化的行为准则与章程, 工作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人员配备和经费支撑问题。

人员配备和经费支撑是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 人员配备问题主要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我国当前从事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专职人员与国外校友资源开发工作较好的专职人员数量相比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缺少人力, 而兼职的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人员由于同时要兼顾到科研、教学或者管理, 并没有足够的精力投放到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中;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人员缺乏校友资源开发的知识与理论基础是专职工作人员缺少问题的延伸, 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会导致在校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组织形式单一、工作手法缺乏创新等情况, 从而严重制约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质量。经济支撑影响着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质量, 高校中的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学校的拨款, 而事实上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在校友资源开发方面的预算比重较小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制约校友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其丰富性, 从而降低校友资源开发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校友与母校情感的有效途径

(一) 转变思想是进行情感培养的意识基础。

高校对校友资源开发的重视是在校友资源开发中开展情感培养的重要前提, 校友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工作, 所以提高校友资源开发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认识到校友资源开发对高校自身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 思想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树立全程观, 认识到校友资源的开发中的爱校情感以及校友精神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熏陶, 所以高校在校友资源开发过程中情感培养应当贯穿于校友在高校中的整个过程;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 高校在校友资源开发中不仅要鼓励校友对自身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要利用自身资源为校友服务, 从而增强校友对高校的情感以激发校友的感恩意识。

(二) 完善制度是进行情感培养的组织基础。

校友资源开发制度的完善包括组织机构的完善、人员配备的完善以及经费等各个方面。校友资源开发中的情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实现组织机构以及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的完善是提高情感培养质量的重要组织基础。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 校友会是连接高校与校友的重要纽带, 所以在校内具有专门的校友资源开发部门无论是对情感培养工作准则的制定还是情感培养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校友会在民政部门的注册是开发校外校友资源的基础, 有利于实现校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沟通从而加强校友与母校的情感;二是经费投入方面要适当增加校友资源开发预算比重, 从而使校友资源开发中包括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在内的的情感培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 丰富情感培养方法。

在校友资源开发的情感培养当中, 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管理质量是提高学校在学生心中地位以及激发学生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 情感培养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校史、校训教育。校史教育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高校的发展历程及其荣誉,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自豪感以及自信心, 校训教育有助于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治学态度的基础上增加对学校的感情;二是加强在校学生与校友的联系。在校学生与社会校友的联系可以让校友对母校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也能够为在校学生树立爱校的榜样, 所以高校通过创建交流沟通平台, 邀请校友主动参与来实现在校学生与校友的联系能够同时提升在校生与校友对学校的感情。总之情感培养的方法需要突出高校的服务与以人为本的意识, 同时高校要具有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摘要:本文在对校友资源开发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校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如何加强校友与母校情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友资源,情感培养,必要性,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健, 杨秋玲.论校友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时空, 2008

篇9: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三菱电机获准恢复国防项目投标

2月13日,日本最大的国防承包商之一的三菱电机公司宣布,在向政府退还了过去10年里从防卫省多收取的600亿日元(6.42亿美元)费用后,该公司已可恢复军事合同的竞标。三菱电机2012年初承认在多项军事和民用合同上向防卫省以及内阁府卫星情报中心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多收费。该公司随后被暂时取消了某些政府合同的竞标资格。在退还了总计150亿日元的多收费用后,日本宇宙探索局、内阁府卫星情报中心和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已在1月中旬解除了对该公司的投标禁令。(阳光)

法减少向空间站项目出资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表示,在认定其当前的出资额远高于法企业拿到的合同额后,法正在减少向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出资。根据欧空局的部长会议协议汇总文件,该中心同欧空局的协议是法国2013年~2014年空间站项目出资额将封顶为2.75亿美元,占欧空局该项目资金总额的20.86%,且2021年前将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欧空局已暂时同意在2013年和2014年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投入总共13.2亿欧元,但目前只落实了其中的82%。欧空局官员称,他们正在研究在不减少站上实验数量的情况下削减空间站年度开支的途径。欧空局各成员国政府已暂时决定在2020年前继续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欧洲要承担该站8.3%的年度运行费用,但不是靠现金支付,而是通过由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货运飞船为空间站提供补给服务来支付。(阳光)

“好奇”号证实钻取到火星岩样

2月20日,美航宇局宣布,“好奇”号火星漫游车传回的图像证实它已成功取得了来自一块岩石内部的样品。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钻入另一颗行星上的岩石内部并从中采集到样品。从当天收到的图像上可看到粉末状样品被装入敞开的铲斗中。样品是漫游车机械臂上的钻具2月8日对这块岩石进行钻孔作业时取得的。钻孔深6.4米。地面团队打算让漫游车对样品进行筛分,并把部分样品送到车内的分析仪器处加以分析研究。被钻的是一块细颗粒、多纹理的沉积岩。选择它作为首个钻取对象是因为它可能含有早先湿润环境条件的证据。

由于太阳爆发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冲向火星,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车3月初暂时进入休眠状态。尽管“好奇”号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严酷空间环境的因素,然而由于它前不久刚刚经历过一次计算机故障事件,因此地面控制者还是决定将其暂时切换到休眠状态以确保安全。但另一辆老牌火星漫游车“机遇”号以及两艘美国航宇局的正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探测器仍将继续正常开展工作。(江山)

泰阿空间同列舍特涅夫组建合资公司

2月28日,为增强赢得俄罗斯和国际通信卫星建造合同的能力,法意合资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和其俄罗斯长期合作伙伴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宣布在俄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新公司称为宇宙空间技术公司,由ISS-列舍特涅夫公司控股,并设在该公司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总部。俄总统普京和法总统奥朗德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合资公司成立仪式。泰阿空间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同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开展合作,双方已共同为俄市场和少数出口用户建造了约20颗通信卫星。合资公司的首要工作是使ISS-列舍特涅夫公司能赢得俄政府今后几年预计将订购的卫星的订单。(江山)

俄欲购买德国雷达侦察卫星

欧洲官员称,俄罗斯国防部正在请求德国政府批准其从阿斯特里姆有限责任公司采购两颗中等分辨率X波段雷达对地观测卫星为俄军提供服务。这两颗卫星将类似于均已在轨工作的“大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和“TerraSAR-X数字高程测量新增星”(TanDEM-X)。德国宇航中心证实了俄方的请求,但称德国政府尚未予以批准。据称,除德国政府外,鉴于上述两颗在轨卫星均含有受技术出口管制的美制部件,这笔交易很可能还需获得美国政府批准。按阿斯特里姆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考虑的情形,位于俄圣彼得堡的兵工厂设计局将成为俄方负责两颗卫星总装的主要厂家。阿斯特里姆将会以“黑匣子”的形式交付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仪器,即原则上说,俄方承包团队将不能对其进行彻底检查和仿制。(江山)

欧洲第4艘ATV飞船因设备故障推迟发射

2月22日,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任务负责人称,由于在测试中发现航电设备箱存在问题,必须更换和重新测试,欧洲第4艘ATV货运飞船将无法在4月份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他说,按空间站运输安排,ATV-4飞船应能利用5月或6月份的发射窗口发射,具体发射时间需待各项最终测试完成后才能确定。这艘飞船于2012年9月运抵法属圭亚那发射场。目前尚不清楚航电设备箱故障的原因。(江山)

篇10:与供应商联络范文

中压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在不能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时,可增加新的供电馈线或建设新的变电站[1],但在城市地区获得新的站址和馈线地下通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电网规划人员来说,最普遍和困难的问题并不是规划新的电网,而是对于现状网的优化[2]。在日益发展的互联配电网络中,为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发挥现状网中联络线路最大的负荷转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电网规划设计中,一般计及最大持续工作电流约束、热稳定约束等五个约束条件来选择线路截面[3,4]。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联络线并非都能满足故障条件下的负荷转移。而目前配电系统中对于线路截面选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辐射状网络[5,6]。对于一个庞大的互联配电系统来说,在计及主变N-1负荷转移条件下,如何诊断和定位网络中的瓶颈联络线,如何决策这些瓶颈联络线的改造数目、改造次序和改造型号都是电网规划人员所面临新的问题。

对于瓶颈联络线的定位,一种方法是人为决策,即规划人员凭借其知识和经验来定位这些瓶颈线路[7],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结果并不是最优和精确的,并且在日益庞大的配电网中工作量非常大。文献[8]提出了通过对电网线路N-1故障做全面的分析,从而定位瓶颈联络线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限且间接的。而且,N-1分析的结果是依赖于特定的负荷水平的,即当负荷改变的时候,结果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无法准确定位瓶颈联络线。文献[9]提出了通过主变互联矩阵发现网络中薄弱环节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主变之间只有一条通道且联络线是同一型号,通过主变互联矩阵可以判断出瓶颈联络线,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主变间是多通道且联络线是多种型号的情况。文献[10]提出从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中直接得到的线路最大负载电流,再分析出哪些联络线路可以通过负荷转带,但是影响负载电流的不良数据较多,无法准确判定是否由于负荷转带引起的,而且也不能确定是否能满足负荷的转移,即无法判定此联络线是否是瓶颈线。目前对于线路的改造优化可通过采用边际电压费用法[11],导线更换和中低压无功配置协同优化法[12],但这些大多都只是针对辐射网线路的改造,而对于瓶颈联络线路的改造决策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实际工程中大多是更换所有的瓶颈联络线,且大部分都更换为同一种型号。显然,这种策略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同时更换大量的联络线将会造成更多的停电。

供电能力日益成为继可靠性、电压合格率、线损率后又一个新的配电系统评价指标[13,14],本文提出一种满足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瓶颈联络线自动诊断和改造的新方法。本文方法计及N-1安全准则,将变电站与网络转供能力相结合,特别适合具有大量互联关系的配电网,分析结果使得一定供电区域的供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联络线路更能充分地发挥负荷转带的作用。

1 供电能力理论简介

1.1 互联配电网络示例

在文献[15]中的一个典型的互联配电网络的基础上来说明供电能力的概念。示例网络如图1所示。

图中S1,S2和S3代表三座变电站,T1~T6代表6台主变,线路上1~9为节点号,线路上括号内的数字代表线路容量,单位为MVA。

1.2 基本概念

1.2.1 供电能力

配电网中的N-1准则表示在某一区域发生故障时,除故障区域外的其他所有负荷都能通过开关装置的闭合得到正常供给。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是指一定供电区域内电网满足N-1准则条件下最大能满足用户用电的能力,供电能力大小取决于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Substation Supply Capability,SSC)和电网供电能力(Network Transfer Capability,NTC)[9]。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是指一定供电区域内供电设备在无任何站间联络线时的最大供电能力。电网供电转移能力是指一定供电区域内供电设备通过增加站间联络线而获得的供电能力。

1.2.2 配电网中的联络

定义1联络支路L(node1,node2)

在配网中联络不同变电站的主变间的最小单位,node1,node2分别代表支路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定义2联络通道T{L1,L2,…}

所属不同变电站的两主变间物理连接的联络支路的集合。

定义3联络通道组TS{T1,T2,…}

所属不同变电站的两主变间联络通道的集合。

图1中S1站1#主变和S2站1#主变间有(1,2),(3,4),(8,9)等七条联络支路。两条联络通道,分别是T1={(1,2),(2,3),(3,4),(4,5)};T2={(6,7),(7,8),(8,9)}。联络通道组为TS={T1,T2}。

1.3 供电能力模型与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14]的供电能力计算模型,利用线性优化软件包LINGO来计算供电能力。根据站内供电能力的定义,在没有站间联络的情况下计算出的供电能力即为站内供电能力SSC。对于任何网络来说,当主变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其SSC值是不变的,当添加站间联络,计算网络供电能力时,首先计算出TSC和SSC后,此时NTC=TSC-SSC。

2 瓶颈分析方法

2.1 基本定义

定义4主变互联矩阵Llink

设研究区域内共有n座变电站,可将其分别编号为1,2,…,n,各座变电站对应的主变台数分别为N1,N2,…,Nn,令NΣ=N1+N2+…+Nn,根据联络关系得到主变联络矩阵L[9]link为

式中:Lij表示第i台主变与第j台主变的联络情况,存在联络关系时取Lij=1,否则Lij=0,并且规定Lii=0。如图1中S1站1#主变和S2站1#主变间有联络关系,则L13=1,与S2站2#主变间无联络关系,则L14=0。

定义5通道组容量矩阵RL

令矩阵RL来描述通道组的容量。

RLij表示主变i和主变j之间的通道组中各个通道中最小线型的支路容量之和,即

其中:m表示主变i和j之间通道组中含有的通道数;nk表示第k个通道中含有的支路数;RLLkp表示第k个通道的第p条支路的容量。以图1中T1和T3为例,即i=1,j=3,此时m=2,n1=4,n2=3,两条通道中支路最小的容量分别是2.06 MVA和4.43 MVA,则RL13=2.06+4.43=6.49 MVA。

定义6临界容量矩阵U

定义临界容量矩阵U为

矩阵元素Uij表示主变i和j间需转移的最大负荷大小,即联络通道组的临界容量。其值的确定可以采用区间逼近试探的方法来确定。具体方法是,利用文献[14]中线性规划的方法,得到TSC。为获得Uij的值,增加RLij,若TSC值不变,则逐渐减小RLij,直至TSC不发生改变,此时的RLij即为Uij;若TSC值改变,则逐渐增加RLij,直至TSC不发生改变,此时的RLij即为Uij。以图1为例,确定主变互联矩阵Llink和通道组容量矩阵RL,计算供电能力为TSC0,以T1和T3为例,由RL13=6.49 MVA,在通道组容量矩阵RL中增加RL13至10 MVA,TSC0增大至TSC1后不再改变,此时U13=10 MVA。

定义7瓶颈通道组TSpj

当主变i发生N-1时,i所带的负荷完全转带给与其有联络的主变,由式(2),若主变i和主变j通道组的容量不能满足负荷的转移的需求即,

则称主变i和主变j之间的通道组为瓶颈通道组。由上文分析RL13=6.49 MVA,U13=10 MVA,则RL13

定义8瓶颈支路Lpj

瓶颈通道组的存在,是由于此通道组中各通道中某些支路的截面过小,限制了主变故障条件下负荷的转移,这些截面过小的支路称之为网络的瓶颈支路。由上文分析T1和T3之间的通道组为瓶颈通道组,由U13=10 MVA,支路(3,4)和(7,8)的容量和小于临界容量值,即为瓶颈支路。

2.2 瓶颈分析方法

本文的瓶颈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输入电网原始参数。包括主变容量及台数,联络线容量等。

步骤2:得到供电能力计算矩阵。由式(1)~式(3)分别确定现状网的主变互联矩阵Llink和通道组容量矩阵RL。

步骤3:临界容量矩阵确定。根据式(4)和上文提到的区间逼近方法,得到临界容量矩阵U。

步骤4:定位瓶颈通道组。由式(2)、式(4)定义转移通道组瓶颈矩阵为

其中,Vij表示主变i到j之间的通道组在负荷转移时所受到的容量限制。瓶颈通道组的判据为

即当Vij>0时,说明通道组中的支路截面太小,以致转移通道组容量太小,此通道组为网络的瓶颈通道组,它限制负荷转移,影响网络的供电能力,数值大小显示了限制程度大小。矩阵V的元素等于0,说明通道组中的支路的大小不会限制转移通道容量,进而不会影响网络供电能力。

步骤5:定位瓶颈联络支路

若主变i与j间的通道组为瓶颈通道组,设此瓶颈通道组中含有m个通道,第k个通道中有nk条支路,Lkp表示第k个通道中第p条的支路,RLLkp为其容量,将各通道中的支路容量有序排列,即RLLk1

则第k条通道中的瓶颈支路为Lpj={Lk1Lk2,…,Lkq},则进而可以分析出电网中的所有瓶颈支路。

3 瓶颈改造方法

发现瓶颈通道组和瓶颈支路后,需要进一步得到其改造方案。本文采用通道组来表示配电网络的连接关系,首先可以根据通道组的瓶颈分析结果以通道组为单位来改造。而实际中改造的对象是线路段(即支路),并且一个支路可能在多个通道组中,因此本文还研究了以支路为单位的改造方法。以下分别介绍。

3.1 以通道组为单位改造

3.1.1 改造模型

设电网中共有n处瓶颈通道组,需改造瓶颈通道组的个数为m,以瓶颈通道组为单位改造的模型为

式(9a)为所选出的瓶颈通道组改造后电网供电能力大小,即目标函数;令X=(x1,x2,…,xn)为n维决策矢量,即问题的解,其中xk是矢量X的元素,当待选的瓶颈通道组TSk被选中时xk=1,否则xk=0。和TS分别代表现状网中的非瓶颈通道组和瓶颈通道组,TS′代表选出所需要改造的瓶颈通道组,CTSTS′表示没有选择改造的瓶颈通道组,TS″代表对选出的瓶颈通道组TS′改造后新的通道组。

式(9e)为通道组改造数目约束。表示瓶颈通道组改造数目应等于工程要求改造的数目m。

3.1.2 模型求解方法

对于上文模型,本文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求解。瓶颈通道组的改造不会影响站内供电能力(SSC),只会影响网络的供电转移能力(NTC),不同的瓶颈通道组的影响力可能不同,称这种影响力为通道组的灵敏度,由式(9a)到(9d)可知,若只选择改造某一瓶颈通道组TSk,即xk=1,TS′={TSk},TS′={TSknew},则TSk的灵敏度定义为

其中,分别表示瓶颈通道组TSk在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电网供电转移能力。通道组的灵敏度越大,改造此通道组后对供电能力的提升就越明显。通过对各个瓶颈通道组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并排序,即若MTS1>MTS2>…>MTSm>…>MTSn,根据工程需求改造m个瓶颈通道组,选取灵敏度较大的通道组来进行改造,即选择改造的瓶颈通道组为TS’={TS1,TS2,…,TSm}。

3.2 以支路为单位改造

3.2.1 改造模型

设电网中共有n个瓶颈通道,即T={T1T2…Tn},第r个通道中的瓶颈支路nr,对各支路容量进行排序,即令RLLr1

上述式中都有:r=1,2,…,n;p=1,2,…,nr。

式(11a)为所选出的瓶颈支路改造后电网供电能力,为目标函数;Y为n×nn维决策矩阵,即问题的解,其中yrp是矩阵Y的元素,当待选的瓶颈支路Lrp被选中时yrp=1,否则yrp=0,对于矩阵Y中的空元素补充为0。和T分别代表现状网中的非瓶颈通道和瓶颈通道,T′代表所选出的瓶颈支路所在的瓶颈通道,CTT″代表没有瓶颈支路改造所在的瓶颈通道,T″代表对选出的瓶颈支路所在的瓶颈通道T′改造后新的通道,L为所选出的瓶颈支路。

式(11h)为瓶颈支路改造数目约束式,考虑到网络的拓扑结构,通道中联络开关的位置会影响支路改造的条数。每停电一次,至少可以改造一条瓶颈支路,t为工程要求的停电次数。

式(11i)为瓶颈支路改造次序约束,考虑到负荷转移取决于通道中最小线型的支路,应首先改造最小线径支路所在开关侧且容量小于对侧支路容量的瓶颈支路。

3.2.2 模型求解方法

对于上述模型的求解,同样采用灵敏度方法。由式(11a)到(11g)可知,若选择改造某一瓶颈支路Lrp,由上述分析,yrq=1(q=1,2,…,p),T’={Tr},TS’’={Trnew},则Lrp的灵敏度定义为

其中:表示瓶颈支路改造前的电网供电转移能力;表示第r个通道上的前p个支路已经改造后的电网供电转移能力。

计算各支路灵敏度后,对于不同通道的支路,采用灵敏度排序的方法来选择所需要改造的瓶颈支路。而对于同一通道内的不同支路应该采取小容量支路优先改造的原则。

此外,对于不同通道上的公共瓶颈支路,对其改造可能会影响到多个通道,即支路灵敏度的影响范围并不一定局限于单一通道。

4 算例分析

4.1 算例介绍

在IEEE配网算例[16]的基础上形成现状网数据,算例电网如图3所示。电网数据在表1和表2中给出。

4.2 通道组瓶颈分析及改造方案

4.2.1 通道组瓶颈分析

采用文献[14]的供电能力的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求得网络TSC为161.65 MVA,SSC为134.5 MVA,NTC为27.15 MVA,根据图2的步骤1~步骤4及式(5)、式(10)可以得到网络的瓶颈通道组及其灵敏度,如表3所示,在图3电网中的7个通道组,1~6号通道组在改造后,NTC值有所提升,则这6处通道组为瓶颈通道组。

4.2.2 改造方案

当工程要求以通道组为单位改造时,结合表3和式(9a)~式(9d),按照通道组灵敏度大小顺次改造,如在式(9e)中m=1时,从表3各瓶颈通道组的灵敏度分析来看,通道组1灵敏度最大,即此瓶颈通道组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主变故障条件下负荷的转移,应选择改造此瓶颈通道组,改造后NTC提升52.23%,TSC由161.65 MVA达到175.83 MVA。

4.3 支路瓶颈分析及改造方案

4.3.1 支路瓶颈分析

根据图2的步骤4及式(8)、式(12)得到网络的瓶颈支路及各支路的灵敏度,如表4所示,瓶颈支路有7条(图3中标注双斜杠的支路)。

对于同一通道上的多条瓶颈支路,涉及到改造优先级的问题。如表4中同一通道中有两条瓶颈支路(46,47)和(47,42),由于支路(46,47)的容量比(47,42)小,所以应先改造支路(46,47),改造后的NTC为30.56 MVA,然后在此基础上改造支路(47,42),改造后NTC为32.76 MVA。对于不同通道上的公共瓶颈支路,此支路的改造会影响到不同的通道组,如支路(38,39)属于通道2和通道5的公共支路,对此支路进行改造后,对这两条通道的瓶颈都有所改善,改造后NTC为32.01 MVA。

表3和表4可以看出,当通道组中只有单条通道,瓶颈通道组改造即是对此通道中所有瓶颈支路的改造。如对表3中的通道组1改造后NTC提升值是14.18 MVA,此通道组只有一条通道即表4的通道5,此通道中有两条瓶颈支路(38,39)和(34,35),这两条支路改造后NTC提升的和为4.86+9.32=14.18 MVA。当通道组中有多条通道时,当改造任一通道后满足负荷转移的要求后,各通道改造后NTC提升值相同,即是本通道组改造后NTC提升值。如对表3中的通道组4改造后NTC提升值是5.61 MVA,此通道组包含两条通道即表4的通道6和通道7,分别对这两个通道中的瓶颈支路完全改造后的NTC提升值的和也为5.61 MVA。

4.3.2 改造方案

若工程要求停电次数为t=1,从图3可以看出,支路(46,47)和(47,42)处于同一通道,且处于联络开关的同一侧,因此在停电一次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改造,将这两条支路改造后的NTC提升值为5.61MVA,由于联络开关的位置,只能改造其他通道中的一条瓶颈支路,结合表4可以看出,支路(31,37)的灵敏度最大,改造此支路为最优方案,改造后NTC提升39.37%,TSC由161.65 MVA达到172.34 MVA。

4.4 改造方式的应用场合

由上述不同改造方式的最优方案来看,支路最优改造方案中的支路并不一定处于最优改造的瓶颈通道组中,两种改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当某主变所带的负荷为重要负荷,或者主变所在的变电站周围负荷发展较快,此变电站的负载率较高的情况下,适合选择改造方式1,即改造与该主变有联络关系的瓶颈通道组,这样使得重要负荷得到保障。当更注重线路改造工程的停电次数时,适合选择改造方式2,这样既能满足停电约束,又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供电能力。

5 结论

本文基于配电网供电能力理论,从支路、通道、通道组逐级分析,进而诊断发现网络的瓶颈通道组和所有的瓶颈支路,并结合不同的实际需求提出瓶颈改造的两种模型与基于灵敏度排序的实用求解方法。

较传统方法通过线路N-1校验来定位瓶颈支路,本文方法计及了主变N-1发生后的负荷转供,使联络线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负荷转供能力,进而从整个区域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的角度挖掘电网的瓶颈线路,为今后的电网改造规划提供了新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线瓶颈分析与改造方法。在日益庞大的互联配电网中,联络线瓶颈的存在限制了故障条件下的负荷转移。基于N-1准则下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模型,从发挥最大供电能力的角度自动诊断发现现状网络中的瓶颈联络线。分别建立瓶颈通道组和瓶颈支路的改造模型,并通过灵敏度方法得到改造优先次序。该方法能够同时计及变电站容量和下级配电网络对供电能力的作用,计算结果在有限电网改造的情况下带来整个区域配电网供电能力更大的提升。通过IEEE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上一篇:个人债务催讨委托书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