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2024-05-14

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通用7篇)

篇1: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摘要:微格教学是一种有效训练教学技能的模式,它既有很多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我国高师院校在训练学生教学技能时要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合理运用微格教学。本文对微格教学的概念、特点作了简要阐述,对微格教学在我国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微格教学 典型法 课型试教模式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自196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问世以来,迅速被很多国家所采纳且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1980年代传入我国,虽然微格教学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我国国情等诸方面原因,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微格教学的特点,采取有效策略,最大限度的让微格教学在我国教师技能训练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意义重大。笔者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与一些来自不同师范院校的学生的交流,对微格教学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想与同仁交流。一

关于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概念

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阿伦和他的同事伊芙首先开发建立的,它原是为师范生在当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的。微格教学在形式上把班级大小,课程长度和教学复杂程度都缩减了,它是一个缩减了的教学实践。英国的G.布朗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阿伦和伊芙则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他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完成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就微格教学的实质而言,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2.微格教学的特点

从字面上来说,所谓“微”,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细化”,即把教师教学技能细分为很多种类。如强化技能分语言强化、符号强化、动作强化等;又如导入技能分故事导入、实验导入、习题导入等等。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小”,即小班化(人数少),时间短(5—15分钟),目标小(内容少,技能项目少)。所谓“格”,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规格”、“定格”,即每次训练的内容有一定的规格,是规范的。另一方面可理解为在训练过程中,受训者认真地分析各项技能要素,努力探究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方法。

具体来说,微格教学有以下特点:

(1)班级人数少。一般一个班只有815 分钟之间。在这期间集中训练某一单项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等),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项技能。

(3)教学内容短小。在微格教学中,教学内容被分解成一项一项的教学技能,每次上课只训练一种技能或某一个侧面,有时候这个侧面是非常具体的,这样教学内容就必然少了。(4)运用视听设备。微格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录像设备将教学技能培训实践记录下来,使受训者获得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分析。3.微格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设施包括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其中主控室的主要设备有计算机、主控机、摄像头、录像机、VCD、监视器、监控台等。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控机、摄像头、及其他教学设备等。

主控室用来控制任一微格教室中的摄像云台和镜头,监视和监听任一微格教室的图像和声音,随时使受控暂停在某一个微格教室与之进行电视讲话,对微格教室播放教学录像与电视节目,把某个教室的情况转播给其他微格教室进行示范,录制某个微格教室的教学实况供课后讲评等。微格教室用来呼叫主室,并与主室对讲。微格教室中可以控制本室的摄像系统,录制本室的声音和图像,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分控机可以遥控选择主控室内的任何一台录像机、VCD 机等其他影响设备,并能遥控自己选择的设备的播放、停止、暂停、快进、快退。2.微格教学的优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微格教学偏重于实践、偏重于训练,使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应用,有效地调动了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学习兴趣。

(2)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由于在微型课堂中只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有利于使受训者明确学习目的,便于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

(3)学生心理负担小,参与性强。由于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且班级人数不多,即使试教失败也不会对扮演学生的人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必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而担心。这样可以使受训者的紧张感减少到比较弱的程度,增加自信心与成功感。

(4)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可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3.微格教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正因为微格教学具有以上诸多优点,所以微格教学自提出后,迅即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在英国,微格教学被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共42周,每周5学时,共计210学时。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后,这些教育学士师范生再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为了加强真实性,1975-1978年间实行以在校学生当作角色扮演中的听讲对象,用录像的方法记录训练的过程。1983年在进修的在职教师中进行了实验,证明了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培训也有很大帮助。微格教学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到了认真的研究和发展,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每周4课时,上13周,共52课时。对于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也开设微格教学实习课,时间是每周2小时,共13周。悉尼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的微格教学教材和示范录像带,已被澳大利亚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师范院校采用。二.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我国引入微格教学是在1980年代中期,北京教育学院率先对微格教学进行研究,并在引进和实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出版了由孟宪恺主编的《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一书,之后在全国很多教育类院校和中小学积极推广,引起了较大反响。

但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不太尽如人意,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有:(1)微格教学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要实施微格教学,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微格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系统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有专门的微格教室。我国的院校有的要么由于资金和空间所限建不起;有的由于认识不足对微格教学不重视而不愿意投入那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有充足的微格教学系统的院校不是很多。没有相应的设备,要进行微格教学那无疑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2)我国高师院校的规模与微格教学对人数的要求相矛盾。同样,我们已经介绍了微格教学的特点及优点,微格教学要求把8-10名学生分为一组,我们一个班按40人算的话就至少得分成四组,这样一来,实施微格教学不但需要更多的微格教室,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指导教师及精力,对于我国高校目前的条件,显然满足不了需求。主观原因有:(1)有关各方特别是高师院校重视不够。我国高师院校从来就是只注重专业性而轻视师范性,很多涉及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被大大削减,仅剩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以及教育实习环节。(2)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专业几乎被边缘化了,既缺少人员配备,又缺少资金支持。教学技能训练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无人问津。(3)学生不重视。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大,很多高师学生本科毕业选择的是考研,对教学技能训练不积极;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认识不够,认为教学技能很简单,参加工作后自然就会,不必专门训练;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教师职业,对教学技能训练不感兴趣。三.微格教学在我国高师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几点建议

1.采用典型法可有效解决我国高师规模大与微格教学要求小组训练的矛盾。典型法是从学生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微格教学,以达到提高群体教学能力目的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理论水平和试教中的表现,把全班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当然还可以在细分),从每个层次中选出一个代表性的个体,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微格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具有示范性;第二步,训练结束后组织全体学生一块观摩三位同学微格训练的录像,并请他们详细谈谈在训练中的感受和体会。由于录像中的人和事就在同学们身边,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步,教师对三位学生的授课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改进后仍遗留的问题。由于这三位同学是学生群体中有代表性的个体,他们表现出的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有很大的普遍性,群体中其他同学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进步。

2.微格训练与课型试教模式配合可以弥补微格教学本身的缺点。普遍反映,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的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组合运用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对教学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可以在微格教学训练中穿插另外一种模式——课型试教模式。课型试教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模式, 它主要以物理教学的基本课型分类研究为基础。如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练习课、复习课就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这种训练模式主要以中学教材中的一节内容为教学技能训练的最小单元, 通过钻研教材, 编写教案, 课堂试教, 师生讲评、矫正再讲等教学环节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了教学技能的整体功能突出了教学行为的连续性和教学层次的递进关系,要求教学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具有对应关系。由于这种训练模式就是教学实践的“ 实战模拟”。因而, 由此获得的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 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结构。

3.借助实验教学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弥补技能训练课时的不足。对于理科生而言,课时再紧张也有充裕的实验课时,所以,在每一节实验课的开始,在每一小组安排一两位同学进行某一项教学技能的练习,久而久之,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实验课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效的训练了他们的教学技能。

4.在评价时采用“2+2”模式。对于初上讲台的准教师,逐步树立他们讲课的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每次进行微格训练时,无论成功与否的情况下, 都要提出两条优点, 而缺点再多, 也只能提出两条让受训者改进。这样,学生将在自信心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教学技能也会稳步提升。

微格教学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各国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也要在吸取国外微格教学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微格教学,让其更有效地应用在我国教师技能训练中。

【参考文献】

[1]杨晓萍

论微格教学与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2]应向东

高师“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模式初探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9卷第1期

[3]孙立仁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1999

[4]帅晓红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8

[5]张军朋等《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篇2: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1.师范生教学技能概况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2.导入技能简介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3.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的导入技能

3.1微格教学概述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

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3.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2002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1)理论学习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3)微格实践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篇3: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微格教学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 教学重点也较传统教学方法突出, 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它采用微型课堂进行实践教学, 在短时间内针对少数学生, 强调一至两个教学技能, 让学生迅速明白此次学习的目的, 能够有效地将学习重点抓住, 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重点中去。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 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各项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的美国教育学博士爱伦认为, 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版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 它可以帮助准备成为教师和已经成为教师的练习者集中掌握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技巧。

微格教学就是以少数学生为教学对象, 为教师提供一个小型的练习环境, 让他们在5~10分钟的时间里将平时课上40分钟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并使参加微格教学的学生理解。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现状

(一) 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初中课程的学习需要依靠小学教育作为基础, 是学生踏入校园学习生活的第一站。小学的教育看似简单, 实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学教育既要传授基础知识, 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扎下一个健康的“根”, 才能够蓬勃向上成长。

(二) 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要求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当今这个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小学科学教育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 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走向

国家在小学教育课改之前的自然课上, 只是要求学生听老师讲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观看老师做相关的科学实验, 不用思考也不用动手操作, 自然课纯粹就是一门让学生休闲娱乐的课程。但是, 在国家课改之后, 条例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应该以培养广大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 任课老师要教育孩子们热爱科学, 带领大家一步步探索科学知识, 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 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动手做科学实验。在课堂上还要调动起大家的兴趣, 积极举手发言, 课下要有钻研精神, 自主学习, 勤于思考。

三、微格教学与小学科学教育的结合

(一) 微格教学是培养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师范生中, 有专门主修小学科学教育的学生, 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这些准教师们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关系着我国未来小学科学教育的效果。在学校里, 他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国家教育改革后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也知道怎么设计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模式, 但是没有实际讲课经验的他们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课堂实践相结合。他们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设计,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他们有时很难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以及老师想要传达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微格教学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 慢慢摸索让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

(二) 小学科学教育在微格教学中可以采纳的几种方法

1. 建立独特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通俗来讲就是让教师根据要开展的新课程内容向学生有目的性地提问, 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凭借以往的知识点已经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这个提问解答的情境就叫做问题情境。在微格教学中, 准老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抛出问题, 比如讲故事引入法, 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思考等。但是老师也要注意不能太过, 不能让学生思维太过发散而偏题。

2. 注重提问和引导技巧

在课上, 老师的提问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检验上节课或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很少有老师将提问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思考, 衔接教学步骤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老师的提问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教学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收获很多。扮演教师的一方可以加强自己的提问技巧, 扮演学生的那一方可以用情境代入的方式站在小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 更利于今后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把握。

3. 适当的实验搭配教学

在科学这一门课中,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老师的示范性试验一旦有误, 学生就很有可能将错误的实验方法记在脑中, 就算是以后改正过来, 思维依然混乱。不当的实验还有可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千万不能马虎。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自身的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规范操作, 在保证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对于那些具有安全隐患的实验, 最好使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

综上所述, 将微格教学的方法用于训练师范生和在职老师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进步, 是师范教育中独具创新的教学活动。对于准老师们, 不仅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为人师表, 严格要求自己, 还要求他们通过微格教学充实完善自身不足之处, 努力开发自身的新技能。微格教学将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与小学科学教育相结合, 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个方法会大力推广, 为中国未来的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凯.微格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0 (12) .

[2]贾晓婷.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施步骤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

篇4: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格教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应用探析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大环境下,心理教学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全国许多高校应用心理专业相继开展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科学习和今后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实践性学科,实训教学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微格教学是作为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重要方法途径。

微格教学是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在训练中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项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可以让学生在结束自己的教学技能训练后,反过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训练过程,结合教师和其他人员的讨论,有效的找到自己在技能训练中的缺失和不足,从而缩短学生技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微格教学是高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

一、微格教学在心理咨询技能训练中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微格教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明确的训练目标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门技能训练,有效的缩短了学生学习所需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微格教学在心理咨询教学训练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习效果有了立竿见影的参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教学的组织形式,深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微格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用实践和检验实践的方式体验教学。通过这种微格教学训练,让学生真正的熟知心理咨询过程,对心理咨询有独到的见解和认知,减少学生初次作心理咨询的紧张情绪,有效的通过训练掌握咨询技巧,切实的了解来访者心态和心理咨询师心态,为今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三)有利于分析教学过程和训练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分析总结,才能让施教者了解学生具体的学生效果和知识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听过这样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微格教学的录像可以将学生训练过程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及时的发现 训练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适时地调整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四)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小组之间分享训练心理、训练经验,加深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共同协作的训练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有效的促进学生在集体中的个性发展。

二、心理咨询技能训练中微格教学的发展方向

微格教学训练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训练过程,立足于教学改革新的发展阶段对微格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将微格教学与其他训练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微格教学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创微格训练新环境

心理咨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当下的教学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可以将数字化技术和微格教学训练结合起来,创设新的训练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音像录制、数字化现场直播和微格教学训练结合起来,创设微格教学实验室,使得微格教学实验室影像的录制、存储、传输等技术应用更加方便,把录制的学生训练视频加以合理点评,并配对录制。有效的拓展微格教学系统,实现教学中的资源共享。

(二)加强技能训练与能力诊断

目前的微格教学训练,多是在教师讲授教学后,学生自行训练,并进行视频录制,完毕后教师点评,这就让学生在教学中的定位感缺失,无法确定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尤其是对于有些专业化较强的专业训练,极容易出现训练和理论要素相脱节现象。所以,新的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对教学技能与能力诊断重新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组成相应的诊断系统,训练者可以先自行诊断,在训练结束后加之专业诊断,确定学生在微格教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建立微格训练视频库

正如很多优秀教师将自己的录像资料放到视频库供其他人学习借鉴,微格教学训练也同样采用这种办法建立起微格训练视频库,在微格教学的数字化后,对所有录像精心存库和保管,组成案例后供学生参考。案例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能力训练无需教师在场,直接利用各种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技能娴熟后,进行相关技能训练视频的录制,丰富微格训练数据库。

(四)构建多元化点评系统

现在的微格教训训练多是学生训练,教师点评,心理咨询能力的提升只是课堂教学的40分钟,在训练数据库建成以后,相应的建立起多元化点评系统,将视频训练和网上评价结合教学,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微格教学训练视频,对视频中技能加以评价,加强观看者自身的技能练习。这样的多元化点评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了微格教学训练的交流范围,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逐步提升。

三、结语

在心理咨询技能训练中实施微格教学,可以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优势,通过逐步的改善微格教学在心理咨询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将微格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等结合起来应用,相互补充和发展教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有效的将微格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莫思梅,刘敦晓.微格教学在体育师范生三项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01.

[2]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基于微格教学的心理咨询技能训练[J].中国电子教育,2008,04.

[3]孙朝云,霸桂芳.基于微格教学的教师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1,03.

篇5: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摘要】分层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生物科学专业微格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通过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出微格教学分层训练的5大基本策略:(1)把握差异,理性分层;(2)因材施教,分层辅导;(3)优劣互补,强化提升;(4)关键控制,循序渐进;(5)积极反馈,分层评价。分层教学恰当地利用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天然差异”,巧妙地对微格教学的过程性元素巧妙地进行了最优化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微格教学;个性差异;分层训练

传统的微格教学往往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一律对等、统一要求,这种“一锅煮”、“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学与实训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没有处理好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之间的矛盾,结果往往形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非正常化局面,从而使得师范生综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成为空谈,使得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化为泡影。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已有经验与实践积累的差别,以及个人兴趣与偏好分化,往往造成不同个体在认知结构、教育素养、教学潜力以及教学悟性等方面存在“天然差异”。作为微格教学训练的指导者,不能逃避与忽视差异,而是要正视差异,研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利用差异,从“从差异出发,最终达到消灭差异”[1],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化的发展与进步,使得“面向全体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笔者根据自己在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指导的实践经验,就微格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有效分层,开展差异化辅导,设计分类评价等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把握差异,理性分层

孔子提出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因此在微格教学全面开展之前,根据学生起始状态与原始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层,是微格教学分层训练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分层的方法有很多。最经典、最常用的一种分层方法,就是根据训练目标达成度,将学生化分为A、B、C三大类。A类学生对微格教学具备很强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属于一点就通型,而且在语言组织、逻辑表达以及教学感染力等方面具有天然素养。B类学生在教学中的原始积累水平、教学综合驾御能力与教学潜力属于中等。C类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教学方面表现相对迟钝,需要反复塑造与不断强化。“目标达成度分层法”并非唯一的分层方法,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特定问题,分门别类,将学生具体化分逻辑类、教态类、语言类等问题层级;对于每个问题层级根据学生差异表现,进一步划分子层级。例如,对于逻辑问题类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中是“整体构思逻辑”不流畅,还是语言组织表达中的“形式逻辑”有障碍,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子层级。同理,对于教态类可以细分为“手势组不恰当组”、“身体摇晃组”、“目光游离组”、“背对着黑板讲组”等。另外,在分层方式上,可以采用“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形式。显性分层容易操作与控制,但使用不当往往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隐性”分层要求教师在微格教学中头脑中有一个虚拟分层图谱,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别,但实训中并不将学生明显分组,而是进行“合而不散”的隐蔽复合式训练。这种分层方法相对含蓄,能够很好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对教师在备课、辅导、评价以及整体教学控制等方面要求较高。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分层类型或方式,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分层辅导

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不是选拔与淘汰性教育。克拉申在“i+1”习得理论中指出,学习者可以接受与充分领悟的,只有那些学习者“可理解的输入”[3]。夸美纽斯也曾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其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4],超越学生心理接受域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是无效与徒劳的。因此,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微格教学中需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别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与分层辅导。在A、B、C三级分层体系中,对于A类学生,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教学悟性与教学潜力,因此微格训练中适合选择以“放”为主的教学思路,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与自由发挥的空间。另外,考虑到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对其提出超纲的“过分性”要求,挖掘其潜力,使其“学得深,学得精,学得广”。对于B类中等层级的学生,适合采用以“引”为主的教学主导思想,使用普通的教学训练进度,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其“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逐步提高其课堂教学实践能力。C类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差、悟性弱,微格训练的主导思想是“扶着过河”,指导教师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帮助这些学生逐步理解课堂导入、讲解、提问等课堂教学技能的真谛,多进行学习与训练方法上的辅导,反复练习并不断配合鼓励性评价,使其“学一点,有一点”,点滴积累,逐步通过微格教学基本关。由于分层训练本质是“问题改进式教学”,为了保证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师在提出问题、指导方法时,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全面了解自己的风格与潜力,“扬”长“补”短,稳中有进,从而逐步积累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技能。

三、优劣互补,强化提升

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范生微格技能训练不仅是一个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创造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互补性学习过程,因此在微格教学分层训练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同质分层”,而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与训练内容差异,恰当地将不同水平、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即进行“异质分组”。例如,在微格教学并不固定地将“某一部分”学生一直归入“某一组”,而在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具有强烈的提升与改进动机,但却苦于找不到有效方法与策略时,穿插将“教态自然大方但语言欠缺”的学生与“语言组织能力但教态呆板”的同学,有意识组合搭配,促进彼此间相互借鉴与相互提升。另外,微格实训经验表明,男、女同学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表现上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化:女同学普遍语言组织流畅、表达能力相对较强,但教学内容组织逻辑与语言表达形式逻辑,往往相对偏弱;而与女同学相比,男同学则表现出较好的互补性特点:总体教学设计与教学逻辑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语言组织与表达相对滞涩,因此,在微格训练中,需要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将男女同学进行组合搭配,使得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教学潜能发挥到最大化。另外,由于自然状态下组员之间的互补学习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对于善于对比与反思的同学效果较佳,但对于没有丰富借鉴意识的场独立型个体,互补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在异质分层微格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待改进要素、拟模仿对象、拟模仿内容等进行明确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示范的榜样性力量。

四、关键控制,循序渐进

学生微格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有其“时间性”与“过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短、平、快”高速形成。尤其是对于首次登上三尺讲台的学生而言,对课堂教学的实践要素比较陌生,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因此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任何方面、任何细节都可能出现差错。如果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一列举,每个要素都一一照顾到,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往往让学生忙然、焦虑、不知所措,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因此,建议在微格分层教学时,不能吹毛求疵,不要强制性要求一次到位,借助于系统论思想与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H azard Analysis Critica l Control Point),设计“多级递进式”微格分层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一级关键点控制,初步分组。根据学生课堂教学具体表现,挑选1到2个对课堂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性要素,比如逻辑问题或教态问题,并以此为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化分组,帮助学生在第一阶段分层训练中,有重点地解决主要矛盾,就关键技能进行训练与改进。第二阶段,确定二级关键点,调整分层。在一级微格技能要素巩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教学的新状态与新表现,权衡课堂相关要素,确定二级关键控制点,目标集中于突破新困难,解决新矛盾。依此类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微格训练目标,确定后续分层级数。最后阶段,对于学生通过多级分层训练后,微格教学技能水平是否达标,进行一次全面的、终结性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少数未达标对象,强化训练,保证学生稳过课堂教学技能关。总之,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多层次、多级别动态控制训练过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不断完善,切不可贪多嚼不烂。

五、积极反馈,分层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对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方向性指导与反馈性调控作用,因此在微格教学中,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评价,对学生微格教学技能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格教学中禁忌使用强制性的、杀伤性的负面评价,也不鼓励使用千人一面、大统一的类中性评价方式,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反馈作用,对学生在微格训练中的点滴进步与微小发展及时做出反馈,善于发现优点,肯定进步,帮助学生自我启发、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教育[5],辅助微格技能逐步形成与稳固发展。但是,正向评价并非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也同样需要讲究艺术、讲究策略。对于优等生,自信心强的学生,以发展性与拓延性为评价目标,采用竞争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促使他们不骄不躁,更加谦虚与严谨;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以巩固性与提升性为评价目标,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努力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局面,要求学生在达标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赶超优秀,将学习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而对于教学技能缺乏天赋,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激发主动性与参与性为评价目标,采用激励评价方式,多肯定少否定,多夸奖少批评,耐心巧妙地指出不足,帮助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逐步品尝与体会到课堂教学成功的快乐。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微格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调控与引领作用,因此在微格教学训练全面开展之前,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客观确定评价目标,精心设计评价方式,因人制宜、因材施评,灵活使用,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积极正向的评价中发展与进步。

六、结束语

分层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表现程度等个性差异,将微格教学的过程性元素巧妙地进行了最优化处理,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使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接受最合理、最恰当的教育,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76-77.[2]王毓??.试论孔子教学目标的层次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vol12(7):

10-13.[3]车勇鹤,王一琼.“i+1”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72,146.[4]刘振红,杨作东.独立学院大学生分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101-103.[5]王斌华.教师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4(9):43-47.基金来源: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XJG1141);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示范区建设经费。

篇6: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微格教学法的“微”是微型、片段及小步;“格”摘自“格物致知”, 是推究、探讨及变革。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某一种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 对每项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 对学生进行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点钞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 (多媒体、录像、录音等) , 将点钞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 按部分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 对少数人进行点钞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培训和挑选学生参加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训练中, 我校使用了点钞微格教学法。根据点钞技能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把点钞微格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备课、教学示范、学生实践 (速度训练、准确度训练) 、组织讨论、心理素质训练。 (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备课

教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目的, 以及课堂掌控和评价, 要准备一定的音像资料, 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第二阶段:教学示范

此阶段以教师教学行为为主。教师进行示范, 对点钞的坐姿、抓钞的数量、点钞动作连贯协调、记数等技巧, 墩钞、扎钞、盖章等一系列连贯动作, 钞券、纱纸、印台、印章等的合理摆放进行逐一分解、讲评、示范。同时, 播放点钞示范录像, 再进一步详细讲授要点, 以便让学生领悟与掌握。

第三阶段:学生实践

这是教学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分为两步:一是速度训练 (分解练习、综合练习) ;二是点数准确度训练。可将学生训练过程摄录下来, 以便于与学生在后一阶段共同讨论。

(一) 速度训练

分解练习手工点钞一般分为抓钞、清点、墩齐、扎把、盖章等五个环节, 要提高点钞速度就要从这几个环节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以上五个环节, 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训练, 要求学生动作标准、规范、到位。例如, 在清点环节, 要求点钞手臂提起的高度适中、捻钞的指尖触票面要小、动作摆动幅度要小。其次, 在每个环节训练后, 要求达到规定的速度, 例如, 抓钞速度不超过1秒, 清点速度单指单张30秒内、多指多张20秒内, 墩钞不超过1秒, 扎把不超过3秒, 盖章不超过1秒。

综合练习当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练习速度达到要求后, 便要求学生将抓钞、清点、墩齐、扎把、盖章五个环节衔接起来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连贯, 同时, 提醒学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墩钞、扎钞上, 减少、杜绝多余的小动作, 以提高点钞速度。教师可以进行逐一指点, 还可以通过录像回放, 让学生反复观看整个点钞过程, 观察各环节之间的衔接, 找出不足, 反复练习, 不断提高点钞速度。

(二) 点数准确度训练

在手工点钞过程中, 出错通常的原因是夹带张数, 因此, 清点前要求学生将钞票打开成微扇形或坡形, 便于捻动并可防止夹张, 能提高点钞的速度和准确率。另外, 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尤为关键, 要求学生手指快速清点、眼睛与手相配合, 在手指迅速捻动票面时头脑中记着已清点的张数。记数方法:单指单张以十当一记数法, 即1、2、3、……9、1;1、2、3、……9、2;1、2、3、……9、10。多指多张以一手清点的张数为一组记数。点钞时双手手指相互协调配合, 注意调整点钞速度:顺畅时加快速度, 不顺畅时调慢速度, 切忌急躁。

第四阶段:组织讨论

在此阶段, 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学生点钞录像。通过重放录像, 学生在点钞时的多余小动作、假动作等都显现出来, 然后, 让学生以“假如我再重来, 该如何处理”为题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 不但对自己改正缺点有较好的矫正作用, 而且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点钞方法。解决了技能竞赛训练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掌握容易, 提高速度难。

第五阶段:心理素质训练

在竞赛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 就是现场发挥。对于水平相当的选手, 谁发挥得好, 谁就可以胜出。有不少学生平时练习得又快又准, 可一到赛场就不能正常发挥,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为此, 在赛前安排各班的学生分批前来观看参赛选手的模拟比赛, 时间一般为10分钟 (单指单张、多指多张各5分钟) , 并把模拟比赛情形摄录下来。刚开始效果很差, 参赛选手一见人多便紧张, 越数越快, 越快就越乱, 准确率很低。通过录像的回放、讨论,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随着模拟比赛次数的增多, 参赛选手心理素质逐渐增强, 速度、准确率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传统点钞教学中, 由于点钞过程时间短、心情紧张, 学生难以发现自己不规范的动作细节, 常常需要教师事后指正, 学生需要领悟, 提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录像回放, 学生可以立即进行自我观察, 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 使点钞中存在的问题表露无遗, 在自评和他评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的点钞技能。这体现了微格教学的教学内容集中、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特点突出等特点。

点钞微格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点,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实现了从“教师发现问题”到“学生发现问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杜培恩.技能训练中引入微格教学技术略谈[J].职教通讯, 2005, (6) .

[2]雷玉华.点钞与计算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

篇7:微格教学及其在我国高师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师教育中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并正从多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在我国,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虽然还未形成系统,但在教学法课中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运用于教学之后,探索利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突破口,其中微格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化教学辅助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微格教学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可行性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始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师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强调教师同医生、律师等一样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微格教学对传统的模拟教学进行了技术上、方式上和理论上的改革。在技术上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于模拟教学,让模拟教学主体同时成为教学的客观评价者;在方式上把学科课堂教学的综合技能分解成无数单项技能的“格”进行更扎实具体的训练;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项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从而形成整体的教学技能。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只有广博的知识而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更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

盖奇(美国)在微格教学的研究中就曾经指出:“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失败,因而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过去,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局限,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薄弱环节,微格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三一教学模式”,即仅凭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音像摄录设备的运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方式,微格教学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包头师范学院作为内蒙古西北部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它承担着为西部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提高师范生专业教学技能,一直是我校探索教改的课题。为此,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微格教室,并配置了相应的教学录像软件,这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开展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方式的引入,带来了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

二、微格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践

微格教学一般遵循“理论——实践——评价”的训练模式,笔者在实践中,参照斯坦福大学的训练方式,并依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的微格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前的准备:

1.相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师教学理念支配下的产物。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活动。因此,训练前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否则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实践前的理论知识储备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观察的方法及教学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2.确定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

微格教学把复杂的综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格,使各格技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具体的“格”,它包括:①导入技能;②讲解技能;③提问技能;④板书技能;⑤朗读技能;⑥演示技能;⑦反馈技能;⑧结束技能;⑨调控技能;⑩辅导技能。然后对每一格进行逐项训练,降低难度,讲求收效。每次只训练1-2格技能,多次训练后实现总的学科技能训练目标。

3.编制微格训练计划

微格训练的计划性很强,可以分层次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10个微格中,第①、②、③、④、⑤、⑧格是基础教学技能,称为“前置格”,必须放在前边训练,另外4格属提高性教学技能, 称为“后置格”,可放在后边训练。

第二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的尝试。

在掌握语文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实践,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微格训练的目标。明确所训练的“格”以及这个“格”在语文教学技能系统中的地位和功用。

2.提供示范。教师可利用文字材料、录像或实际角色的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给学生树立样板。

3.微格备课。微格教学必须预先编制微格教案,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5-10分钟之内。

4.微格试讲,同步录像。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试讲;操作人员可同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实况录像,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第三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实践后的评价与反馈。

能否对被培训者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1.重放录像。被培训者亲眼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

2.自我与他人一起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3.结束和修改教案。本次教学技能训练如顺利达到训练目的,则此微格训练结束;如未达到要求,被培训者可根据自我分析和他人的讨论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修改教案,再次训练,直到达到训练目的为止。

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践后的收获与反思

现代视听技术的发明,带来了人们处理传播信息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现代视听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教育工具使用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其中微格教学就是这种先进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模式的樊篱,有效地实现了个别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1.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那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很显然,这里“必须能回答的问题”,就是指教学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用行为目标来表述,明确具体,能较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再加上,由于所用时间短和教学内容少,每次只集中训练某一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很明确。同时,练习的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为培训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经过微格的技能训练,每项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以前的训练扎实熟练。

2.反馈及时,便于自省

在微格课上,被培训者讲授方式和交流方式的优劣,一般由学生的反应可直接观察到。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当微格课完成后,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能现场获知,反馈明确具体。而且,通过重放录像,被培训者可以亲眼观察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而且,录像带的放映可使用暂停、慢放、重放、特写等方法,可把讲课者所有的缺点暴露无疑,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强烈刺激,被培训者看后印象深刻,对缺点的改正会更强烈,更快速。

3.有利改进,便于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最好的教育必须是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微格教学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微格教学中,被培训者根据观看录像的自我分析和听取讨论的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或另辟新的途径,进行新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某种教学技能的应用会逐渐趋于完善。因此,微格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教学的机会。

通过几轮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微格教学的引入,确实给沉闷的教学法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很好地实现了知与行的良好统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思微格教学实践过程,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1.要树立把具体的“微格”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

微格教学要求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向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而目前,微格教学中过多的注意单一“格”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将多种“格”进行科学整合的能力训练。实际上,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对微格进行整合的能力,才是微格教学最终的归宿。

2.要完善微格教学的评估标准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就曾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克龙巴赫(美国)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下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这种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

微格教学在科学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微格分解之后,又以目前先进的方式,解决了教学过程的全面反馈问题。通过对模拟课堂的超前反馈,同步实录的适时反馈,观察录像后的后续反馈,使得师生能及时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完备的反馈资料,并对每一教学细节进行反复的检查、分析,这样,不论是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来看,还是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来说,微格教学中的反馈机制都在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的评估条件。

但是,在现实的微格教学中,虽有着完备的反馈机制,但大多落实不到位,以致流于形式,为微格而微格。其主要表现为:或者只重视外部反馈,不注意内部反馈;或者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对训练过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虽使用了现代化媒体,然而由于保证微格教学顺利进行的反馈机制没有真的落到实处,因而不仅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正确处理微格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师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平等对话,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话,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种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这又要由老师来帮助完成。

微格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做主角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媒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能独立地传递教育内容,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微格教学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发挥其主体作用。事实上,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教师的部分活动,但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作用。相反,微格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控制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师放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控制,必然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控,更不用说学生主体的发挥了。实践证明:在微格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整个微格教学中,只有事先周密组织,其间严格控制,并随时进行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有限的时空中自主、充分地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展现,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引入微格教学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训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解决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理论下不来,教学实践上不去”的问题,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中介,因而,它对于推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工程,必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传献.语文教学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友等.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语文新教师第一节课下一篇:快乐的游戏1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