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和中庸读后感

2024-04-25

子思和中庸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子思和中庸读后感

奉寄子思以代别,奉寄子思以代别王安石,奉寄子思以代别的意思,奉寄子思以代别赏析 -诗词大全

奉寄子思以代别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南北蹉跎成两翁,悲欢邂逅笑言同。

全家欲出岭云外,匹马肯寻山雨中。

趋府折腰嗟踽踽,听泉分手借匆匆。

寄声但有加餐饭,才业如君岂久穷。

篇2:子思和中庸读后感

30.《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_史书,请另外写出一部同一体例的史书_________(1分)

3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其才可将五百乘 (2) 故弗用也

32.选文中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 ,现在爪牙一般比喻 。(2分)

33.子思在文中重要的用才观点是 。(1分)

参考答案:

30. 编年体 春秋、左传

31. 古代马车的单位名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任用

32.得力帮手,猛将、 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

篇3:子思和中庸读后感

一、通过语料库获取句型

刘世铸 (2009) 选取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英语料库” (Bank of English) 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语料库, 以部分情感词汇为关键词搜索情感意义的语法模式, 即句型模式。这四个语料库包括两个书面语子库, 两个口语子库, 共97, 907, 135词, 并且包含典型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由此可见, 刘世铸的研究结果涵盖了大多数含有情感词汇的情感意义的语法模式。搜索发现, 以下8种句型具有明显的情感意义:

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

He is/feels happy.

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介词+名词短语

He is/feels proud of her achievements.

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that从句

He is/feels angry that she lied to him.

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动词不定式

He is/feels glad to do it.

非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人称宾语

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o him.

人称主语+情感动词+名词短语

He likes the countryside.

非人称主语+情感动词+人称宾语

The movie attracts us.

名词短语+make+人称宾语+情感形容词/情感动词

The music makes us excited.

前四个模式都以人称作为主语, 并且通过be或feel连接。Be型情感主要体现较持久的情感, 即情绪, 而feel型主要体现短暂的情感。这四个模式的区别在于情感形容词的补语成分, 模式 (1) 没有补语成分, 模式 (2) 、 (3) 、 (4) 分别由介词短语、从句和动词不定式作补语。学生对这8个模式的熟悉程度不同, 如一般都已经完全掌握模式 (1) 和模式 (6) , 却可能较少使用模式 (7) 和模式 (8)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 加大对其他句型模式的练习。

以上8种模式以情感词汇为中心词搜索所得, 而情感词汇不是情感意义的必备要素。例如, The child cried不含情感词汇, 却能间接表达情感。因此, 要获取情感意义的更多句型, 还需要通过其他手段。

二、通过及物性过程结构获取句型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感所想都在语法中得到分类整理, 这就是及物性语法系统 (Halliday, 1994) 。及物性语法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 (1) 物质过程 (material process) , (2)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 (3) 关系过程 (relational process) , (4) 行为过程 (behavioral process) , (5) 言语过程 (verbal process) 和 (6) 存在过程 (existential process) 。这六种过程中, 除了存在过程, 其他五种过程都能直接体现情感意义。

心理过程是表示知觉、情感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由感知者、心理过程和感知现象三部分组成, 感知者和感知现象都可以作句子主语。心理过程的基本结构是“感知者+过程+现象”或“现象+感知过程+感知者”。心理过程中的感知者通常是人, 有时候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动物, 如The cat doesn’t like the milk。心理过程中的感知现象可以指具体的人 (如a man) 或物 (如a watch) , 也可以指抽象的东西 (her beauty) 或发生的事件 (a quarrel) 。

过程动词为情感动词的心理过程能表达情感意义,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及物性结构得出情感意义的两种句型模式:

情感者 (人称主语或拟人化主语) +情感动词+现象 (人、物、事件或抽象事物)

Helikeshisteacher/hisnew watch/swimming/challenges.

The dog likes his owner/bones/playing with children.

现象 (人、物、事件或抽象事物) +情感动词+情感者 (人称主语或拟人化主语)

The girl/story moved us deeply.

The fish pleases the piggish cat.

模式 (9) 与 (6) 、模式 (10) 与 (7) 其实属于同样的句型, 但是表达角度不同。模式 (6) 、 (7) 侧重语法方面的描述, 便于学生对该句型的记忆。模式 (9) 、 (10) 侧重语义角度的描述, 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句型的意义, 让学生能更准确地使用这两种句型。

关系过程可以说是那些有关‘是’的过程, 但这并不是存在意义上的‘是’, 而是指两个分开的实体之间建立的某种关系。所以, 关系小句有两个部分:某物被看作‘是’另一物。英语的关系过程有三个主要类别:

(a) 包孕X is a.

(b) 环境X is at a. (在这个小句中, ‘is at’代表‘is at/in/on/for/with等’。)

(c) 属有x has a.

这三个类别又各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属性 (a是x的属性) 和识别 (a是x的识别身份) 。在包孕式属性句中, 属性可以是一种心理品质, 和心理过程相当, 因此包孕式属性句也能表达情感意义。表达情感意义的包孕式属性句有三种表现形式, 其中两种是通过语料库得出的句型 (1) 和句型 (5) , 还有一种就是本文提出的表达情感意义的句型 (11) :

It is+情感形容词/分词/情感名词+that从句

It is encouraging that you won in spite of every difficulty.

It is a pity that you lost the game.

环境属性结构和属有属性结构也能表达情感意义, 但要通过语法隐喻手段, 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行为过程涉及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和心理活动。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人类的情感有时会通过一些生理、心理或言语、动作表现出来, 如痛哭、大笑、喊叫、责骂等。因此, 情感意义可以通过一些物质过程结构、行为过程结构和言语过程结构表达:

行为者/行为者身体或身体某部分+行为过程 (笑、哭、摔打、颤抖、打呵欠等) 。

He pulled a long face.

言说者+言语过程 (表扬、赞美、歌颂、责骂、呵斥等) 。

She complained to me her suffering.

在这些结构中, 有时情感意义通过过程动词间接反映, 如He ground his teeth and his lips quivered, 有时借助修饰过程动词的情感副词表达, 如He broke in impatiently。

三、通过概念语法隐喻获取句型

Halliday (1994) 的及物性过程模式把小句的概念功能解释为一种过程的表征, 涉及三个步骤:

(1) 选择过程类别: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存在, 它们体现为:

(2) 及物性功能的配置:动作者、目标、感知者、方式等, 它们代表过程、参与者以及可能的环境成分, 它们依次体现为:

(3) 词组-短语类的序列: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副词词组、介词短语及其各种次类。

这个框架意味着 (1) (2) (3) 之间有一种系统性的关系, 即意义转化为词汇语法的过程有一个自然的顺序。按照这个自然顺序形成的表达式就是该意义的典型体现方式, 其他表征方式都是从典型方式发展而来的, 这就产生了语法隐喻。Halliday (1994) 把事物表达的典型方式称为“一致式”, 从一致式发展而来的称为“隐喻式”。在系统功能语法中, 及物性过程体现的意义是概念意义, 所以表征及物性过程的隐喻式被称为概念语法隐喻。举例来说, 对于Mary saw something wonderful这个句子, 我们可以选择说成Mary came upon a wonderful sight。在这里, 原来的心理过程saw被表达为物质过程came upon, 知觉者Mary变成了参与者a sight。第二个句子就是一个从心理过程转变为物质过程的概念语法隐喻表达式。

名物化是生成语法隐喻的唯一最强有力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 过程 (一致式中的动词) 和特性 (一致式中的形容词) 被重新措辞为名词。本文在第二、三部分指出的句型中, 情感意义主要通过情感动词或情感形容词直接体现, 其次通过行为、言语动词间接体现。这些句型都可以通过名物化转化为隐喻表达式。表达情感意义的包孕属性关系过程一致式“人称主语+系动词 (be或feel) +情感形容词”能生成的隐喻表达式最多。我们以He is painful/angry为例来看包孕属性关系过程一致式如何转化为多种隐喻式。

包孕属性关系过程一致式可以表征为物质过程隐喻式。原句的情感形容词转化为情感名词后, 可以做主语, 如Anger welled up in his breast, 也可以作宾语, 如He showed his anger。包孕属性关系过程一致式还可以表征为环境属性关系过程隐喻式, 原句的情感形容词转化为情感名词后, 作环境式的表语, 如He is in pain。包孕属性关系过程一致式也可以表征为属有属性关系过程隐喻式, 情感名词也作表语, 如He has a sense of pain。

邹为诚 (2000) 发现, 英语学习者经常在完成语义理解以后, 不自动对语言形式加以关注, 大部分学生在语言理解任务完成后抛弃语言形式, 或者只吸收极少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句式运用不熟练, 出现单一甚至支离破碎的句子的原因。因此, 句式的习得在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为了给英语句式教学提供更多、更系统的句型, 本文以情感意义为例, 从语料库、及物性过程结构和概念语法隐喻三方面总结了情感意义的英语句型。从语料库和及物性过程结构总结出来的句型极其常用,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概念语法隐喻句型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但是它又是英语写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是培养外语学习者概念流利的重要途径 (张凤娟, 2011) 。因此, 教师在句式教学中, 既要注意系统化, 也要根据句型的难易程度, 分步骤、分阶段, 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 .London:Arnold, 1994.

[2]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外语教学, 2009 (2) .

[3]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外语界, 2000 (1) .

篇4:班固董子思想献疑

班固董子思想献疑

古今理论界对董仲舒的.认识,都来自班固。班固认为:董仲舒是武帝首次《五经》考试的第一名,汉武帝曾采纳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立学校之官”、“举茂材、孝廉”都出自董仲舒,董仲舒在学术上还是汉代的“儒者宗”等。本文认为,这些都缺乏根据。

作 者:孙景坛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刊 名:岭南学刊 英文刊名:LINGNAN JOURNAL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B234 关键词:《五经》博士   “绌抑黄老   崇尚儒学”   田S   公孙   文翁  

篇5:思维导图:六顶帽子思考法

“六顶帽子”思考法的特点是:先从一个角度把事实看得尽可能透彻,然后再换一个角度。

而它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可能的答案。这些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存在的意义,具体选择哪种可能性,要以充分地思考和讨论为前提。

这种思考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1.培养不同的思考方式

人的思维有一些障碍和误区,很多都是由习惯性思维造成的。这种思考方式第一个好处就是能克服习惯性思维,培养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有的人生性比较谨慎,比较保守,考虑任何问题都会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手,这样形成习惯性思维的话,他看任何问题都将是灰色的。

六顶帽子思考法就是要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这个思考方式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2.引导注意力

不同的人思考的方向会不同。六顶帽子思考法是一个集体性的思维,它最大的好处是引导注意力,使集体的思考注意力集中到同一个方向。

3.便于思考

众人都朝一个方向思考,想的都是一件事情,这样既便于思考,也便于交流。因为一开始就是在一个方向上努力,所以关键是怎样在这个方向上把问题看深、看透。

4.计划性思考,而非反应性思考

这完全是一个主动的,按照计划有所安排的思考,而不是碰到一件事后的突然反应。所以说,这种思考方式更适合于为了某一个事实或事件而进行群体性、小组性或集体性的思考。

篇6:《中庸》读后感

这三种解释对我来讲,首先我觉得说得都对,其次我看《中庸》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我是要弄明白的,如果我是因为《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我必须得看。那这本书我会看得很吃力。以前看书兴趣是第一位的,现在看舒适实用是第一位。因为我意识到,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自己可以随意的去挥霍。我现在选择看书,就需要满足两种条件。读后感·第一个是要满足自己的灵魂需求,第二个是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这里讲的生活需求,就是可以改变我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状况。那么我看《中庸》就一定要自己能用上为主。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中庸》我的理解就是用中,就是中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能指导我们生活的状态的,就是日用平常的一些东西,它不会脱离现实单独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庸》就是日用,平常也未尝不可。中庸成书于20xx多年前,20xx多年前到现在依旧在日常当中存在的,也就是不易变化的。这三个方面完全可以穿起来看,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篇7:子思和中庸读后感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安全和质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的字眼。在建筑企业中, 安全和质量之要性更显突出。建筑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的同时, 也暴露出自身不容忽视的问题———施工伤事故数量庞大, 职工伤亡人数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严局面[1]。而且, 建筑行业“五多”的特点决定了影行业安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也导致了建筑企业种安全事故不断地发生, 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2]可以看出, 各种事故的比例是不同的, 说明了不同因的影响下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电、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85%以上。这就说明各种安全影响因素的影响系是不同的,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

目前在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分上[3,4,5], 对建筑施工项目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尚不多见, 针对这一问题, 在实际调研的基上, 对建筑企业安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果对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有着实际意义但是, 由于建筑企业安全因素涉及到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三个主要方面的不同利益, 分析这三者对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的认识将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安全氛围的形成。因此, 文章拟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决策者、管理者及建筑工人三方视角对建筑企业安全因素进行研究, 探索不同视角下的建筑企业安全因素差异情况。

1结构方程模型

Bock和Bargmann (1969) 最早提出结构方程模型, 其整合了路径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一般统计检验方法, 可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 包括了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的优点。同时, 它又弥补了因素分析的缺点, 考虑到了误差因素, 不受路径分析的假设条件限制。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分析一组具有相互关系的方程式, 这种可同时处理多组变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有助于研究者开展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6,7]。

带有隐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有两种基本模式:结构模式和测量模式。

1.1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结构模式说明潜在外生变量和潜在内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就称为路径图。

结构方程:η=Bη+Γξ+ζ。

其中, η是内生潜变量 (潜在因变量) 矩阵;ξ是潜在外生变量 (潜在自变量) 矩阵;B是结构系数矩阵, 它表示潜在因变量矩阵η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Γ是结构系数矩阵, 它表示潜在自变量矩阵ξ对潜在因变量矩阵η的影响;ζ是结构方程的残差矩阵。

1.2测量模式

测量模式。测量模式说明潜在变量η、ξ和测量变量y、x之间的关系。

测量方程:X=ΛXξ+δ;Y=Λyη+ε。

其中, x是外源指标组成的变量矩阵;y是内生指标组成的变量矩阵;ΛX外源指标在外源潜变量上的因素负荷矩阵;Λy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素负荷矩阵;δ和ε分别为对应测量方程的残差矩阵。

2建筑企业安全因素模型

建筑企业安全因素与其相应指标之间关系的集合称为建筑企业安全因素模型。要构建一个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理论模型, 必须解决下面2个问题: (1) 建筑企业安全因素; (2) 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的指标。

2.1建筑企业安全因素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建筑施工项目因素研究的基础上[8,9], 根据国内建筑施工项目的特征, 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关键因素:

(1) 文化因素, 该因素综合企业安全文化的意识层面, 反映所在建筑企业的安全态度, 安全行为和安全措施。

(2) 制度因素, 该因素主要考虑建筑企业为落实安全生产所采取的相关制度和规则。

(3) 物的因素, 该因素综合建筑企业项目的生产材料的安全性、安全的物质保障, 以及相关设施的完善和更新。

(4) 员工因素, 该因素主要指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工人因素, 其包含了员工技术水平, 安全观念, 安全行为等。

(5) 环境因素, 该因素主要是指非建筑企业内部的环境因素, 包含国家政策、外部自然条件和不可预见的其他因素等。

2.2建筑企业安全因素及指标

鉴于目前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研究资料现状, 在查询公开发表文献中对企业安全因素、煤炭企业安全因素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之上, 经过对多家建设企业调研获得相关专家经验。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建筑企业的特点对不同因素的指标进行了设计, 问卷中5个影响因素共设计指标27个, 答卷者采用李科特5点尺度设计量表, 全部安全因素及指标如表1所示。

2.3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理论模型

图1为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提出的一个建筑企业安全因素理论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建筑企业安全的五个影响因素及这五个因素内部指标的影响差异。图中用连接两个变量的箭头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箭头处的变量为外生变量 (自变量) , 箭尾所指的变量为内生变量 (因变量) 。外生变量用ξ表示, 内生变量用η表示 (注:国内通常不区分因素与因子之间的差别, 本文用因素) 。图1假定五个影响因素对建筑企业安全具有正的效用值。

3 实证分析

3.1 实证方法

建筑施工项目关键因素涉及的变量具有数目多、主观性强、难以直接度量、度量误差大、因果关系复杂等特点, 在数据分析时采用多元回归等传统方法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是将多元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允许自变量与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测量模型更有弹性等优点,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LISREL8.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 数据的其它统计分析由Spss11.5来完成。

3.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00个, 其中被访者为建筑企业决策者有100人, 现场管理者100人, 建筑工人100人, 收回调查问卷280份, 基本满足各个角色大样本容量的要求。被访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问卷作答, 本研究问卷是分别发放的, 因此假设300个被访者可视为独立完成问卷的。

用Spss无量纲化处理研究的样本数据的27个指标, 得到指标描述性统计量如图2所示。图2上方的数据线为各样本指标均值, 图2下方的数据为各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图中横坐标是统计指标的个数, 处理后的数据介于0-1。纵坐标是标准差和方差没有单位标注, 本节前文里面已经说明。

3.3 模型计算结果

根据图1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表1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 (数据值介于0-1) 在LISREL8.70中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然后利用LISREL8.70对建立的模型求解, 求解结果的核心是模型结构参数部分。结构参数指的是因素与因素之间的路径系数 (或效应) 。LISREL8.70求解结果一般以路径图和文本格式两种形式同时输出, 为了直观的显示变量关系, 本文以路径图的方式整理出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三方不同视角下的建筑企业安全影响因素路径图。

3.4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的目的是判别理论模型描述的五个影响因素是否为建筑企业安全影响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个目的, 需要对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和拟合效果进行分析。问卷信度采用Cronbach a系数进行检验, 效度采用因子分析进行检验 (KMO的检验值为0.785[10],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相关数据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由于Cronbach a均大于0.7[11], 同时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 因此观测变量对于相应潜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问卷质量较高。本文以极大似然法 (Maximum likelihood, ML) 作为模型的估计方法, 采用卡方统计量 (X2) 、卡方 (X2/df) 比率、CFI、ACFI等指标来衡量拟和效果, 模型拟和的路径系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相关数据和结果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 本模型与观测到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样本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根据计算结果将建筑企业安全因素与建筑企业安全状态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表示如下 (建筑企业安全状态表示为S) :

对决策者而言:S=0.97ξ1+0.94ξ2+0.89ξ3+0.85ξ4+0.79ξ5。

对管理者而言:S=0.81ξ1+0.94ξ2+0.97ξ3+0.74ξ4+0.76ξ5。

对建筑工人而言:S=0.69ξ1+0.78ξ2+0.95ξ3+0.91ξ4+0.80ξ5。

权重分配的依据是路径系数, 它等于直接路径系数与间接路径系数相加。由于本模型中没有间接系数。所以, 相应的权重分配即为直接路径系数的归一化。则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三方各自因素的权重分配如式 (1) 、式 (2) 、式 (3) 所示:

[ξ1, ξ2, ξ3, ξ4, ξ5]=[0.218, 0.212, 0.200, 0.191, 0.178] (1)

[ξ1, ξ2, ξ3, ξ4, ξ5]=[0.200, 0.212, 0.230, 0.175, 0.180] (2)

[ξ1, ξ2, ξ3, ξ4, ξ5]=[0.167, 0.189, 0.230, 0.220, 0.193] (3)

从式 (1) 、式 (2) 、式 (3) 可以看出, 决策者和管理者都是站在建筑企业战略层的角度, 共同认为最重要的3个影响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是文化因素 (ξ1) 、制度因素 (ξ2) 和物的因素 (ξ3) ;相比之下, 建筑工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 认为最重要的2个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是物的因素 (ξ3) 和员工因素 (ξ4) 。

从权重的分配可知, 决策者认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所以其认为最影响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是文化因素 (ξ1) ;而作为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和从事现场施工的建筑员工则共同认为最影响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物的因素 (ξ3) 。

从三者共同的视角来看, 物的因素则是三者一致认为建筑企业安全影响最重要的因素 (ξ3) 。

4 结束语

根据从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3个不同视角对建筑企业安全因素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对建筑企业安全因素重要性认同存在差异。

(2) 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工人一致认为影响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之一是物的因素, 这就为三者的协作有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 推进建筑企业安全状态的持续改进指引方向。

(3) 管理者是现场的重要管理人员, 也是沟通决策者与建筑工人的重要渠道, 其视角下的建筑企业安全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因素与决策者视角下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相同。

(4) 由于建筑企业特有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加强三方人员在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信任,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做好工作过程中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形成持续有序的建筑企业安全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主要的贡献在于从实证的角度综合分析了不同视角下的建筑企业5个影响安全的因素, 为指导建筑企业形成安全的氛围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理念基础。为将该研究推向深入, 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 需要在文章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将安全文化、动态的评价方法、安全的智能系统等更有机地纳入到研究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富.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安全学学报, 2003; (2) :11—12

[2]阮可.基于企业安全文化层面的建筑施工研究.建筑经济, 2008; (5) :23—26

[3]张仕廉, 周卫, 郑威.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建筑经济, 2008; (6) :85—88

[4]Helander MG.Human factors/Ergonomics for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New York:Wiley, 1981

[5]卢岚, 王令东, 卞立平, 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工业工程, 2003; (6) :49—53

[6]吴兆龙, 丁晓.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建立与应用.科技管理研究, 2004; (6) :90—95

[7]黄定轩, 尤建新, 杜波.不同角色视角的建筑施工项目关键因素实证分析.土木工程学报, 2007;4:104—111

[8]Griffith A, Hoarth T.Construction health and management.PearonEd-ucation limited, 2006; (6) :142—145

[9]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毛节华, 许惠龙.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篇8:中庸读后感

问世间之事,无止,中庸读后感。

唯一‘利’字当头,悲哀。

变中自有不变,是所谓道。

天下何止一道

道亦无止

然道亦不改

当知

守道之谓正

然道道正,可悲了。

道不相勃

怨则停

知‘ 道’,不可以止,要干嘛呢。。

子喷:通。

知‘道’而使其通,是所谓中。

‘中庸’之道几可与天比肩。

事事守中乃天赋人心

人人皆临,几人肯施

天与弗取,自取其咎,读后感《中庸读后感》。

‘中庸’乃天之道

成之为圣者

偏离为小人

守之为君子

为君则无为而为

子喷:至诚,明善。诚则明,明则诚。

诚既大道之源。至诚,明善,笃行。

大道求源,做人立本。“诚”乃人之本。

涓涓之流可以致远,有其源泉。

枝繁叶茂而无有根,则虚有其表。

国无本,则国亡。

人无本,则魂丧。

人人守本,就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

篇9:《中庸》读后感

教育的发展已呈日新月异之势。教材在不断更新,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增加一些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科技创新的新世纪要求培养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以前的“满堂灌”为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化时代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成年人不会的事情他们能驾轻就熟。几千年前的古人尚且知道“准备”的重要性,无论言行只要事前准备充分,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受国家培养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唯有“准备”才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下一代。

教师的“准备”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的准备,二是行动的准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成绩的好坏通过一两次考试便能分出高低,但教育质量的优劣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融入社会后他(她)能否创新就是检验的标准。教师教出一个分数较高的学生比较容易,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相对困难。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行动的准备才有目标和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首要的工作。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外部的教育动向,重视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怎样体现;更新知识储备更是教师工作的重心。教师与学生是一桶水与一碗水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不仅要宽泛,而且要有深度。农村学校存在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知识面太窄,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谈到深度,我们的教师又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如果学生询问下一个学段或者是科技前沿的相关知识,我们往往会以“我讲了你也听不懂”加以搪塞,这样的回答对学生的伤害有多深我们思考过吗?

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游刃有余,我们必须制定终身学习计划,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坚持学习;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研究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研究学生成长的环境,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对一班学生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并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篇10:《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甚至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中庸”就是要劝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

过程最早提出“中庸”一词的是孔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却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言行时时刻刻都适中。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他做事肆无忌惮。行中庸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调;拉得太紧,就容易绷断;只有松紧度恰到好处,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人生亦如是。

对国家来说,“和”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我们国家也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篇11:钳工技能考试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钳工,技能考试,改革设想

目前, 钳工技能操作考试一直以锉配工件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这与实习教学内容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有一定的脱节。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钳工技能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 当前钳工技能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 所考内容与教学计划安排脱节。

一般职业学校钳工实习计划安排如下:一年级上学期是学习基本操作, 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一年级下学期主要学习简单装配技能, 如锉配、刮削等;二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钻床装配、主轴和导轨的精度测量等;二年级下学期主要学习车床装配等;三年级是到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及考级。在各阶段的考试中, 应知考试内容主要是按学期的工艺内容出题的, 而操作考试内容是以考锉配零件为主。

1.2 所考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

表现为两个方面: (1) 钳工职业资格考试的应会考试或有关钳工技能比赛等仅仅局限在锉、锯、钻、铰及平面划线上, 钳工的其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体现出来。现在生产中锉配技术应用较少, 相反维修、装配技术在生产应用非常广泛。 (2)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考试来进行, 因此容易出现学校为考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有的学校竭尽全力刻苦训练的只是考试范围内的操作技能, 而对于非考内容的操作课题则轻描淡写, 一略而过, 有的甚至把非考内容删除。

2 钳工技能考试改革的必需条件

对钳工技能考试进行改革, 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为将来就业服务。钳工技能考试改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2.1 要组建一支专业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较高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技术高、适应力强的学生, 教师是关键。进行钳工考试改革, 首先要编出或选出合适的考试试题, 然后按照要求正确评分, 这就要教师既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贯穿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如下能力: (1) 扎实的基本功, 正确标准的操作姿势和动作, 每一个演示动作都要规范到位。 (2) 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高级工操作水平。 (3) 具有较高分析工艺的能力。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所以要求实习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 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工艺的能力。 (4) 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解决实习难题的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还要注意言传身教, 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 自身的文化素养,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2.2 要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现产教结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习的地位和作用, 舍得花钱和力气进行投入,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有些职业学校设备简陋, 钳工专业仅有几张钳台、几台钻床, 学生三年的实习都是靠几块铁板来训练锉削、锯削、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 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产品, 这样的条件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是不可能的。为了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校采用产教研相结合的方式, 与实习基地相联系, 实习产品种类及操作形式多样化, 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操作技能。

3 钳工技能考试改革的内容建议

将钳工专业单一的应会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方式, 除了在内容上改变外, 还在时间和方法作灵活变动。近年来, 在学生的应会考试中已打破了旧的模式, 改革了考试方式及内容。具体做法是:将每学期所学的内容与实习产品挂钩, 将某个产品的某个加工工序作为考试内容, 由教师按技术要求定出考试要求、评分标准和考试所需的时间, 让学生考试。

3.1 考试范围突出广泛性。

现在的钳工应会考试试题, 多数以锉配件的考核内容为主, 极少有刮削、装配等内容。要将单一的锉配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 如装配、刮削、机床调试与修理等, 除了实习设备要完善外, 还需要有一套较为合理的符合本校生产实际及社会要求的试题。近年来, 我校已经逐渐进行考试改革, 并根据各年级各学期的实习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本校实习基地的产品, 编制了一套包括零件加工、刮削和装配等多项内容的各年级考试试题集。从考试情况来看, 学生反应良好。

3.2 考试内容突出层次性。

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考锉、锯、錾操作姿势和加工精度;一年级下学期主要考锉配;二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装配, 把钻床主轴的装配及精度调试或钻床拖板刮削作为考核内容, 并将学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考装配, 一部分考刮削;二年级下学期, 将车床的主轴校正或车床中拖板楔条刮削等作为考核内容。

3.3 考试时间突出灵活性。不一定将考试安排在实习的最后几天, 可根据生产实际提前安排, 分批考试。

3.4 考试方式突出多样性。

(1) 将考核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 既考核基本理论知识, 又考核实际操作部分。 (2) 每进行一次课题考核就评定一次成绩。 (3) 采取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教师根据学生规范操作以及技术数据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外, 还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考核小组, 各小组自行考核。 (4) 还可以一位学生操作, 其余同学观看。 (5) 结合装配工件, 让学生口述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及装配注意事项等。通过把产品生产作为考试内容, 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钳工技能考试改革效益分析

通过考试改革, 学生充分认识到, 平时多参与生产, 多动手, 就能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同时, 还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操作与生产的距离拉近, 这种形式的考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在: (1) 改变了学习的内容与考核内容相脱节的格局。 (2) 保证了实习操作内容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的一致性。 (3) 满足了学生学习技能的需要,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督促教师积极进取,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5) 有利于产教研相结合, 提高实习基地的效益。 (6) 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中有用武之地。

篇12: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上一篇:洪水灾害情况报告下一篇:里海观音堂的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