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2024-04-09

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精选7篇)

篇1: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搞好消费教育,依法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消法》赋予各级消协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我国由于受长期形成的传统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制约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束缚了人们的依法护权能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消费领域急需人们去涉足,新的消费理念急需人们去更新、去掌握。所以各级消协应积极履行《消法》赋予的引导消费职能,充分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增强消费者依法维权能力,推动消保工作开展。

一、做好消费教育的必要性

(一)只有搞好消费教育,才能让消费者了解消费政策,转变消费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消费对生产的巨大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受短缺经济影响形成的消费理念,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现实要求很不适应。作为消协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消费者从有利于自己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既兼顾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有兼顾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从而自觉抵制各种愚昧、攀比、挥霍等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实现消费理念的转变,推动消保工作的发展。

(二)只有搞好消费教育,才能让消费者知悉自己拥有的法定权利,自觉抵御各种不法侵

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利益的驱使,坑蒙拐骗、不讲信用、制假售假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消法》及最近山东省新的《消保条例》颁布实施消费者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不够

篇2: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必要性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各国间

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国民素质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优势,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和全民族的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部发表的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倡导终生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教育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教育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在远程教育领域有一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即“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是支撑现代远程教育的两大支柱”。换言之,精心设计制作的教学材料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学习者成功学习的保障.此二者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学习支持服务.确是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中一个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在实践中,是学习支持服务消除了远程教育“距离”的障碍.弥补了远程教育“师生准分离状态”的缺憾:是学习支持服务真正搭建起成千上万学习者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桥梁:是学习支持服务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保

证了远程教育的质量

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概述.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只是接受、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理论和知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从20世纪中期被引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及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符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际,成为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也成为指导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学习支持服务是基于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处于准永久分离而提出的,它提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窗口,满足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远程教育的学生支持服务是一种服务产业,”它满足服务产业的普遍准则,即“生产与消费总是同时的,”“消费者参与服务产业的过程。”这表明学生既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使用者,也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也为我们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所谓学习支持服务,就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做好远程学习的资源传输与配送,搞好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提供远程学习的指导与咨询,创设协作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等。具体来讲,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人员系统以及它们的有机结合、有序管理和有效运行,即: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重点

是网络设施的建设;开发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立适应自主化学习的组织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建设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人员队伍来进行运作和管理。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营造适合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教学信息;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更好地在学习上对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完成。

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师生双方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主要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建设网络学习环境,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网络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成为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2.注重多种媒体资源的建设 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支撑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关键。多种媒体资源包括基本的文字教材和录音录像教材、VCD光盘、CAI课件等。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生除完成理论学习外,还应该参加一定的实践性环节,因此,满足学生完成实践性学习任务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成为了支持服务的一部分。4.建立适应自主化学习的组织形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方面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教师的作用由对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即:将导读、导学、导讲、导练、导查等要素统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b.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学习小组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它具有互助、激励和教育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作用。c.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树立现代教育的学习理念,掌握学习方法和基本学习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安排专业管理员帮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制定个人自主学习计划、按照自身实际选择学习课程,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学会上网查询、浏览、下载学习资源,参加网上讨论等基本学习技能.抓好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队伍建设 构建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从本质上说,远程教育只是一种与学校传统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即为校园课堂面授教育,这一直被视为正统的教育。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第一,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教师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生的行为活动相对分离,但处在一个媒体的交互系统中;第二,系统中可有多种传播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传统教育一般是指校园课堂里的面授教育。面授或课堂讲授的学校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正统。“远程教育”的称谓很好地标志了这类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分离,也即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的行为活动的相对分离。正是这一基本特征使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口授的和基于集体的教育。

教育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远程教育也是因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远程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构建全

民教育终身教育首选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然而,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学资源建设的优劣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篇3: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政工工作,干部,修养,新形势

政工干部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必须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及工作中的实践不断地汲取经验及改造, 进而使得自己的修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 政工干部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 来加强对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坚持,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工作作风, 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对各种腐败事件能有强有力的抵抗, 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 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新形势下加强政工干部修养的意义

加强政工干部的修养能够使政工干部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 主动的进行自我改造和提高, 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进而使其人生理念和信仰不断得到坚定, 进而达到提升政工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这一目的。

在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 各种新观念、新事物、新思想不断呈现出来, 逐步向信息复杂多变的信息化发展, 整个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今复杂的新问题新现象, 大多政工干部往往还是陈固守旧, 思想传统, 知识老化, 并没有能够注重对自身的修养。加强政工干部的修养不仅仅是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措施, 还是当前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必要举措。身为政工干部, 只有加强其自身的修养才能够跟上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把握思想政治领域的变化, 进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新形势下提高政工干部修养的几个方面

首先, 提高政工干部的职业素质。政工干部, 其主要工作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因此身为政工干部要积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国家建设服务中去。其次, 政工工作要切合实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 切忌只做一些表面功夫。最后, 政工干部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也是十分必须的。

三、新形势下加强政工干部修养的主要内容

1.品德和情操修养。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是政工干部无形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必须要依靠人格力量来得以实现, 积极做好政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进而引导人、感染人。因此, 政工干部要努力加强对自身品德和情操修养的培养, 通过自身的良好形象来赢得职工的尊重和信赖。

2.党性和信念修养。

即是要坚持党的基本原则要求, 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在思想上、行为上和党中央保持统一立场。

3.理论和知识修养。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 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因此政工干部要认真学习这些理论,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4.作风和能力修养。

作风修养即是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紧密联系实际等, 能力修养即是指组织、社会活动、语言表达、文字编辑能力等, 是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要切实加强。

四、新形势下提高政工干部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提高政工干部修养的前提是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 政工干部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政工干部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 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念;第二, 不断更新观念, 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及时更新观念、开拓视野,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变能力;第三, 坚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增强政工工作的说服力。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升政工干部修养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 很多政工人员往往由于忽略对理论的学习, 致使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很好的成效。因此, 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理论知识学习。首先, 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作用, 端正学习态度。其次, 要扩大学习范围, 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努力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 拓展知识储备, 进而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最后, 要坚持良好的学风。

3.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新形势下, 新型媒体传播手段相继涌现, 拓宽了新型传输的渠道, 便利了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宣传, 广大职工在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不然势必会失去感染力。因此, 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成为提高政工干部修养的关键。一是要将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人性化;二是要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三是要切实深入群众, 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和需求。

参考文献

[1]段中桥.柯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J].哲学研究, 2006, (11) .

篇4: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 法制教育 教师 青少年犯罪

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不知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是重要原因。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对此有明确规定:对青少年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少年,在对其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需要学校的全面教育。由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杀手段主要是教育,因此学校也就有其发挥正面教育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青少年的心理形式与其生理变化密切相关。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尤其是自我意识得到了较快发展。青少年喜欢崇拜、模仿和追求,但由于认识和判断能力欠缺,往往出现偏差,把轻率当果断,把冒险当勇敢,把固执当坚强。由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意志力和自制力差的青少年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辨别力相当薄弱,一旦受到了不良诱因的刺激,很容易做出越轨的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形象,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教育,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青少年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很强的自尊心,一旦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那么这种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每个教师都要注重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桥梁,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对教师更尊敬和信赖。然而教师要牢记爱心教育不仅仅只针对某些好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的法制教育课是青少年法律教育的关键。青少年犯罪的大量事实以及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薄弱的严峻现实,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的奉公守法精神和良好品德;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反、破坏法律和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做斗争。职业院校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德育内容编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德育教材,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工作方法,要认真地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

四、坚持疏导方针,充分发挥学校的矫治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也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地方。“联合国第六次预防犯罪及罪犯待遇大会”关于少年犯罪的问题的讨论文件中指出:教育制度不应该只是作为教授学问的体制,同时也应该作为学生和他的家长接受诊治和顾问的中心。对此,我校开展的在校生及家长咨询活动已有几个学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的确,在校生违法犯罪的严峻事实使学校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了,我们不能把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责任完全地推给政府机关和社会,而是应当通过疏导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特有的矫治作用,自觉地担任起学校对青少年不良行为乃至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矫治的責任。首先是实施预防矫治,是指面对全体在校师生“预防针式”的警示作用,即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以及社会各种消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是非观,法律是非观,提高“免疫力”,远离消极有害因素的侵扰;其次。是不良行为的矫治,即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保护性帮教工作。最后是违法犯罪后的学生的矫治。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已被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重新返回学校的学生。学校应该满怀热情地欢迎他们回到集体中来,不歧视他们,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使其跟上集体的步伐,避免再次犯罪。

卢梭说:“我对世上最不放心的,就是冒着失去心灵永久安宁的危险去享受尘世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总之,法制教育的实施必须使高职院校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徐忠.试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学校教育的预防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03):68-72 .

[2]黄教珍,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和教育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篇5: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1)确定且从未动摇过的奋斗目标。

完成民主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没有动摇过。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根据当时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国民经济亟待恢复的具体情况,决定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至于中国到底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2)对社会主义过渡步骤的认识发生变化。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种认识上的改变,首先在于实践性质本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开始实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事实依据和经验:一是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二是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三是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其次在于实践的发展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其一,随着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其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以工业为例,1949-1952年,国营经济从339%上升到50%,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42%。这种变化,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篇6: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编辑:陈拴宁

摘 要

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是掌握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人才。任何企业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从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氛围、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切实可行的可操作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

正 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技能人才。

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经济运营,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意义重大。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1、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人力资源就自然变成企业的第一资源,职工素质也最终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大唐集团公司的人才理念明确认定,“人才是大唐集团公司的第一资源”。实践证明,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先进的设备要靠人来操作和维护。所以我们既需要1 高科技人才,也更需要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我们只有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

2、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当今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已经由标准型、质量型取向模式转化为复合型取向模式,过去传统和僵化的人才知识结构演变的单一的人才模式,显然与当前企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提高职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已刻不容缓,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加快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电力企业吸纳了相当多的高新技术,并正在实施各种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不仅要有一流的工艺装备和现代化的技术,也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高超技能的人才。企业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 我们西固热电公司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各个层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112人才”评价及管理工作,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创建一流企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有着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传统,其主要做法,一是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每年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二是培训工作覆盖面广,每年全员培训率达90%以上;三是长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一批理论与实践知识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四是培训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许多单位已在培训中引入激励机制。

目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基本状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企业环境逐步形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已成为广大职工的基本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重要要手段,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趋向多元化。过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企业自身和委托职业技术院校,近两年,政府部门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投入重金,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网络。

3、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大幅递增。2004年以来,电力企业加快3 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的占比已超过35%,许多企业已达50%以上。

4、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师带徒、企业内部培训班、送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实用人才,相对均匀地分布在企业各关键岗位。

5、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作为电力企业“三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职工的优秀代表和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也为企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努力技术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要通过努力,在企业形成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使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加强加强思想引导,营造学习技能的氛围

我们要从理念上进行更新,正确认识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地位,确立高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对高技能人才4 培养本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树立以职业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把培养劳动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观。明确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坚持重能力,重创造,谁能够出成果、出效益、做贡献,谁就是人才。

树立职工培训是一种资源开发和基础性建设,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形式,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效性投入观念。要从思想观念上、实际工作中都把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的最大福利来落实,让知识改变个人及企业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而开发人力资源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助推器,是企业在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真正确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要营造一个重视技术技能、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引导职工钻研技术,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要建立健全领导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领导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加强对人5 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服务,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使广大职工在单位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增强适应性、提高积极性、保持先进性。具体做到:一要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必要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以及各自职责任务。经常指导、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要整合力量、协调配合,形成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建立起与各级单位负责人业绩挂钩的奖罚制度,齐抓共管,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要逐步建立健全上岗培训、晋职培训、转岗培训、技能培训等制度,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现代管理方式,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同时,应建立起一套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真正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以调动职工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可以把职工培训列入职工晋级、升级、提干等奖惩程序,培训情况存入职工本人档案、持证上岗;第三,在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工培训需求情况与技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等级、年龄等相关因素,制定既能适应企业发展,又能满足个人需求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使其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从而引导广大职工自觉树立“终生教育”的新观念,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第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对单一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少,而对复合型、多功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职工教育必须特别注重对职工进行第二、三技能培训,以此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以增强企业工作的灵活性; 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在职工中掀起学技术、练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高潮,营造职工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要在提高技术理论知6 识考核难度的同时,加大对实际操作部分,特别是技术故障处理方面的考核力度,要将大赛的成绩直接和晋升、调资、奖金挂钩,进一步提高青工对学习技术、完善技能重要性的认识。要大力表彰优秀技术工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推荐、评比和表彰形成制度,增强广大技术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企业中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在强调业务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职工责任心的培养,在业务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同志也更能够胜任高岗位的工作,所以强调全员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

重视培训成果的转换,注重培训实效,是使培训走上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企业不仅要重视培训的策划,更要重视培训过程的监控与培训成果的评估与转化。

四、结束语

篇7:试述消费者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茶叶包装,影响,消费心理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茶道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及周边各国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茶叶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饮料。近些年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各国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都在积极进行品牌的建设,而茶叶包装的设计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设计的科学性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使我国的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茶叶包装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而良好的茶产品包装可以很好的体现茶叶的质量,有效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感受到茶产品体现的文化,提高饮茶人的品味,是品茶人气质的体现。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 企业通过茶叶的包装可以很好的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

1.2 茶叶包装的重要功能是便于茶叶的存储、运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

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过程中在对茶叶的品牌不是十分了解的基础上,会被独特新颖的包装所吸引,使其更加直观的了解茶叶的信息,使消费者对茶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1.3 茶产品包装所体现的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对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很多消费者一般购买茶产品主要是深受茶产区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归属感,满足消费者归属与爱的需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1.4 茶产品的色彩、形状、包装形式、茶叶的容量都对消费者的感知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茶叶包装对茶叶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调查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需要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为了设计出符合大众购买心理的茶叶包装。包装产品设计师对茶叶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公务员、技术人员等从业人员。本次调查主要在网络上展示了同一品牌的龙井茶的三种不同包装设计:第一种包装以绿色为主色调,以妇女采茶归来为主体图案。并辅以一段描述采茶的诗句,包装盒内置天然竹筒。第二种龙井茶包装以红色为主色调,主体画面为一家人团聚的情景,旁副一副对联。上联:“天隆”玉杯斟雨露浸飘茶香满城春下联:“茗茶”逸致品人生悠然回味梦乡归。包装为可降解的纸质长方形包装盒;第三种包装设计为青花纸质方形包装,整个设计比较简单。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网友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随机选取了其中的1000份调查材料,对茶叶包装对茶叶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调查探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1000份调查中选择第一种设计为543份,占总数的54.3%,而且选择这个设计的人群大都在35岁以上。这说明喜欢喝茶的消费者一般品味比较高,容易受到清新淡雅有文化气息的包装设计所吸引,而且第一种设计内置天然竹筒,极大迎合了消费者的环保印象,因此,第一种方案选择的人数最多。选择第二种设计方案的为316份,占总数的31.6%,选择这种方案的人以节日送礼为主,因此,会选择喜庆祥和的红色包装设计,符合中国人消费心理。选择第三种方案为141份,占总数的14.1%,这说明有一部份人喜欢简单大方、实用的设计。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了解消费者心理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

3 茶叶包装与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是茶叶包装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通过满足基本的需要逐渐向最终的需要迈进。

3.1 茶叶包装与生理需要

茶叶包装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包装茶叶的品质,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饮用茶叶,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目前,国内茶叶的包装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茶叶包装表面的设计上,对于茶叶包装本身的质量考虑的很少,很多的茶叶都装在铁罐内,这种铁罐会影响每次取茶的数量,使茶叶的数量多少不均,不利于消费者日常饮用,影响消费者饮用的口感。如人们将常用的普洱茶压制成茶砖,这种茶砖虽然可以极大的提高普洱茶的口感,但是取茶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消费者的饮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设计。

3.2 茶叶包装与安全需要

很多企业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茶叶包装的外观设计上,忽视茶叶包装的本身质量,最终会影响到茶叶的饮用安全。目前在市场上存在的茶叶包装的制作技术都比较简单,包装材料的成本比较低,大部分都存在质量问题,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一般在常温下会比较稳定,一旦遇到高温的情况,会出现一些化学变化,进而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3.3 茶叶包装设计与归属与爱的需要

茶叶产品为了提高自己的购买力,需要在设计上体现地区和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植根于人们内心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是不会改变的,依然保留着深刻的民族特色和故乡情结。所以茶叶包装的设计应该体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使人们无论身处何地,看到具有自己民族特征的茶叶品牌,都能激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3.4 茶叶包装设计和对尊重的需要

人们购买茶叶不但是为了实现茶叶的饮用功能,主要是通过茶叶来彰显个人的品味。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人们品茶代表着对几千年的茶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品茶过程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形式,人们在品茶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到一种特殊的韵味,通过长期的品茶会逐渐达到一种境界,使品茶人的心境和品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在对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消费者获得尊重的需要。目前,一般设计人员将茶叶设计的重点放在茶叶品质的体现上,这样往往不会产生很好的设计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对消费者的尊重需要的满足,同时兼顾体现茶叶的优质质量,传达茶文化,体现消费者的品味。

4 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

4.1 通过包装迎合人们的环保意识

近些年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产品的包装是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因此,在对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要将绿色环境的理念融入其中,使人们对企业很好的第一印象,促进首因效应发挥作用,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产品的简洁大方,并且通过文字和标识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的设计结构,选用安全、无污染、环保的材料,充分体现产品包装的各种功能,以产品包装的实用性和耐用性为主要目的,并提高产品包装的重复利用率,以避免茶叶包装废弃之后,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收和利用,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产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单单只考虑对茶叶价值的提升,还需要考虑到茶叶用尽之后,茶叶包装其他附加功能的体现。

例如,为了迎合人们的环保意识,大量的可降解材料用于茶叶的包装上,有的还采用了经过处理的,竹制或者木制作为包装材料,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

4.2 完善包装设计的使用功能

合理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消费者对茶产品的认可度,在使用茶产品过程中产生愉悦的体验,提高消费者的饮茶心情,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

首先,应该考虑包装的形状,一般常见的是圆筒状和方形礼盒的形式,需要在包装的内部设置隔断层,避免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茶叶不完整的情况,最终影响到茶叶的口感,避免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其次,应该主要茶叶包装的密封性,尽量减少茶叶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最后,对茶产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茶产品的便携性,为了方面携带和饮用,可以事先按照每次的饮用量,将茶叶分成若干小包,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包装茶叶的品质。

例如,贡芽茶设计为一个褐色陶制茶壶的形状,这样既体现了茶叶与茶具的茶文化,又可以将包装利用起来,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高环保意识。体现包装的使用功能。

4.3 包装的设计应该能激发消费的情感和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了能极大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设计师在对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激发消费者的喜悦的情绪,以提高茶产品的附加价值。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到运用知觉的选择性,主要通过图案和色彩外部刺激物的强度,利用颜色的同时对比,以提高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增进消费者美的体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

例如,武夷瑞芳品牌的茶叶包装设计主要采用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利用黑白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包装上的山水图案能够使人处于平静祥和的情感状态之下。这个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该产品的文化底蕴,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5 总结

包装设计是茶产品营销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茶产品的包装设计首先要了解茶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根据茶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风格的产品包装,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参考文献

[1]蒋迎桂.茶叶包装的平面设计对茶叶消费者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3):232-233.

[2]廖夏妍.茶叶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方法研究[J].福建茶叶,2016(4):202-203.

[3]尚会芳.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J].戏剧之家,2015(8):173.

上一篇:不死的地下之河散文下一篇:疏也是一种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