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2024-05-12

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共8篇)

篇1: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课堂剧让语文课魅力四射

穆月娥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一个好的点子可以挽救一个企业。同样,一个好的教法也可以扭转乾坤。通过课堂剧的实践,学生有了久违的自信,有了盼望以久的热情,还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语言表达。课堂剧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进而创造自我、逐步重塑自我、最终发展自我的平台。他们的自觉自愿似乎是水到渠成,又或是润物无声,了无痕迹。本文从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为出发点,本着服务发展的宗旨,试图分析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途径。从课堂剧的实践中,总结其可取性,从而挖掘其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闪光点。

关键词:课堂剧;自信心;创造力;自主学习

一、教学理念基础

教学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教师讲得纵横捭阖,学生听得如醉如痴;还是教师妙言点拨,学生豁然开朗;抑或是老师默然不语,学生却悟得其中深意?毋庸置疑,能说,会讲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要是茶壶里煮饺子,可当不成教师。而孔子又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这可以说是他老人家授徒三千,大浪淘沙的至真箴言:如果学生没有渴望知识的热情,没有对疑难问题的强烈的,甚至是有点神经质的思考与追问,您,千万别告诉他终极的答案。犹如在黑暗的山洞中摸索,当他走至中途时,过早地把他带到光明地带,就会减小喜悦的程度,或者说对外边的光明不珍惜。你,要在他即将拨开迷雾时,也就是上下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时,稍指点迷津,他便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狂喜。

而只有当学生品尝到这种过程和快乐时,教师才获得了机会,享受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果实,那就是引导学生追求主动地、积极地、迫切地学习,而成绩的取得又会他们更有信心,自我激励,自觉地发展自我。

二、方法实施

1.激趣。(1)视频演示。学生立刻有了激情,教师要挑选一些情节生动、通俗易懂的故事,如成语故事“三人成虎”、“朝三暮四”等和童话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小红帽”、“狼来了”等,每节课只放一个。(2)情境设置。假如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要把故事表演给小朋友看,你会吗?你需要做哪些准备,你面对二三十个四五岁的小朋友,一双双智慧天真的眼睛正渴求认知这世界,你,未来的幼师,将如何把故事演绎给小朋友。

2.分组研讨剧情。首先,同学们分组,分组后固定,每次都一起承担某个剧的演出。其次,教师分配任务。任务一:分析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例如《小红帽》,小红帽忘了妈妈的嘱咐,贪玩,使大灰狼提前到了奶奶家,把奶奶吃了,又是小红帽没有仔细观察,自己又让大灰狼吃了。达到的目的是寓教于乐,突出对小朋友的教育意义。正是因为小红帽贪玩,没有安全意识、防范心理才铸成大错,所以主要是对幼儿实行安全防范教育。任务二:小组成员分角色,共同研究角色特点。例如“小红帽”里的角色有:妈妈、小红帽、大灰狼、猎人、花朵等。小红帽的天真可爱,活泼幼稚,语言、动作、情节怎样体现,眼神、语气怎么运用。在小红帽提着一篮好吃的到了奶奶家后,发现奶奶不对劲―――皮肤黑,手指甲长,脸上毛茸茸的,但她没识破这是大灰狼。为了突出她的天真幼稚,语气上要带有好奇,懵懂,语调上扬突出纳闷:“咦,奶奶,奶奶(语速急),你的脸怎么这么黑?(语音轻柔、细、脆)。达到目的―――发挥同学特长,人尽其才;认识角色特点,精准设计。任务三:道具制作,小红帽的帽子,猎人的手枪,篮子等。以期达到好玩、更真实的效果。以上三项任务的完成方法:小组讨论,结合现实集思广益。

3.演出与点评。带着一颗颗忐忑不安的心,同学们登上了台,观众都扮成了小朋友,带着新鲜与好奇仔细地观看着。老师则犹如欣赏自己亲手抚育的孩子一样,不放过他们的每一个眼神、动作、言辞,并且给每一个学生打一个合理的分数。每一组演完,要由其他的同学说出你观看的感受,向评委说一下优点与不足。比如,有同学评价《阿里巴巴》里强盗头子像极了,为什么?此时,是锻炼学生认真观察,缜密分析,条理表达的黄金时刻,是练习语文的阅读理解的狡猾变换,是不知不觉中,理解分析能力的实际应用。面对同学,如何准确、客观、中肯地表达观点,要思量轻重,推敲语句,顾及心理……可以说学生经受了更高级的语言表达考验。而此时教师提供支架式服务,也就是给同学的表达支起一个脚手架,让他稍动脑筋,就会文思泉涌,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表情、效果几个方面去想,去说,学生把模糊的印象变成了具体的分析,口语表达、分析理解,以及鉴赏能力就会一步步地得以提高。

除了同学点评,学生还要自我解剖,回顾研判。须知,课堂剧是学生再创造的果实,是他们在同学面前的一颗颗渴望出彩的心,是希望更上一层楼的心,所以自己评价自己,写在本上或跟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成为肯定自我,寻找不足的一个平台,也是发展提高的一种必要手段。

三、激扬的魅力

1“。 我要学”。学生上课全部动了起来。因为要制作道具,所以有画的,有剪的,有贴的。因为各有角色,需设计台词,彩排,修改完善。他们忙并快乐着。学生有争上游的劲头,由于是分组演出,老师的打分,同学的点评激发了同学们潜在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创造。没有让学生读课文,他们却绘声绘色;没有让学生分段落层次,他们却准确地安排一幕一幕;没有让他们想一想―――主旨是什么,性格又如何,他们却神形兼备,揣摩到位。例如:看到别的组演的《阿里巴巴》后,另一组便想超越。别组演的阿里巴巴,看见强盗来后,只是躲在树后,向外张望。后边组马上作了改进:让阿里巴巴爬上大树,即蹦到作道具的椅子上,以占据有利地势来观望。一个往椅子上蹦的动作;然后扒开树叶,只露出两个眼睛偷偷往外看,树叶遮挡了面部,更隐蔽。这样的细致改造与加工,增强了戏的动作性。观赏效果更好。又如《小红帽》中,前边演大灰狼扮成的奶奶,就是奶奶坐在椅子上,而后边组作了改进:把三个椅子连成一个床,让奶奶躺下,又把同学的外套拿来盖在身上做被子。这样,伪装起来更像了。同学们不断琢磨,研究,改进,呈现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热烈场面。

2“。 我能行”。出了彩儿,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肯定,这使长期以来被人否定甚至呵斥的同学,心理上有一种被人认同的自豪感,自信心得以提升,这使得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在乎自己的表现,进而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例如《阿里巴巴》,有同学演强盗头子骑着把扫帚,模仿哈里波特,动作滑稽可笑。大家评价她的动作好。她很高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因为以前语文课,她一直是睡觉的,也从不喜欢语文。自此,每次演出,她都仔细研究人物,回回出彩。即使演一朵小花,她也都要制作纸花,戴在头上,拿在手上,左右摇摆,配合别人,尽心尽力。有了信心,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力。作品的再创造无异于打开了同学们想象的.闸门,灵感的浪花一浪高过一浪。例如《小红帽》原本的台词只有几句: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有个女儿叫小红帽。有一天,小红帽的奶奶病了,妈妈让小红帽去看奶奶,嘱咐她不要贪玩。同学们改编的剧本:早晨,妈妈正在辅导小红帽功课。小红帽和妈妈坐在桌子后,妈妈说小红帽这是什么,小红帽说“tiger tiger,so easy”接着,有一个小朋友叫小红帽出去玩,于是妈妈去做饭,小红帽和小朋友在院子里打游戏,妈妈用书本做的案板、纸糊的刀正在切西红柿,那做菜的动作熟练极了,忽然,电话响了,妈妈把手机贴在耳边,“噢,是妈妈呀,”一旁奶奶的扮演者说,“孩子,(咳嗽)今儿真冷,我感冒了。”“噢,妈,您感冒了,咳得厉害吗?流鼻涕吗?嗓子疼吗?”“不流鼻涕,就是呀,唉……”妈妈对奶奶的关怀孝顺无形中给予小朋友敬老知识的教育。同学们烘托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加上得体的形体动作,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生活元素的溶入,爱心知识的传递,使同学们觉得语文课就是生活的翻版,认识到还是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观察,去总结,才会表演好,真正实现让小朋友在生活中学习、成长、受益。

3.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因为要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分成几幕进行演出。学生不得不想:视频分成几部分合适,每一部分是要表现什么,因此需认真看视频,并且上网查相关资料,还要形象地说,这不得不使他们绞尽脑汁。自主学习水到渠成。例如成语“朝三暮四”这个词。原文:宋有狙公(狙,猕猴,狙公,就是爱养蜂猕猴的老头)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心意),狙亦得(理解)公之心。学生演出时,给狙公戴上白胡子,把嘴后缩成瘪状,突显他没有牙了,又躬腰,咳嗽,来显示他的老态,为了体现他与猴子能心心相印,同学们设计让老人给每个小猴子起了名字:大嘴猴,逗逗猴,吃货猴,美美猴……而且让猴子围成一个圈和老人玩猜谜语。老人乐滋滋地说:“谁猜对了,有奖啊!”猴子们争先恐后地叫着,蹦着,各种声音、动作渲染了热闹、有趣的情景。老人接着说:“红屋子,白帐子,里边躺着个白胖子,是什么好吃的呀?”众猴抓耳挠腮,有说“西瓜”,有说“瓜子”,老人背对着猴子,面对观众说:“嘿!连个花生都猜不出,就这智力,还在这混!”

4.合作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为了演好剧本,得到高分,同学们就要暂时忘记隔膜分歧,一心一意演好。而随着合作的深入,彼此就有了默契,以前的恩怨也就了无痕迹了,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团队才是生活、生存的大本营,犹如滴水之于大海,大家齐心协力,整个演出才会成功。

看到同学们认真地改编,一遍遍地演练,挖空心思地设计情节、语言、动作,潜在的能力得以发挥,内在的上进心得到调动,语言的理解运用一步步提升,才觉得这样的语文课实用而有趣。同时,又深切地认识到,课堂剧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广播、戏剧、表演、服装、布景。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学习的课堂应延伸到生活的全部。

篇2: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势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小儿垂钓》

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褂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地摆着小手,似乎在说:“呀,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儿!”有的说:小男子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一、兴趣激趣课堂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 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 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欲望, 推动学习的进程。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 并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总结规律, 大胆质疑问难, 敢于提出假想, 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这样, 学生在探索中就会感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创新的意识。如果再有机会上《雨点》这一节课, 我会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会借助录音、投影等创设课文情景,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春雨还会给大自然带来那些变化?”欢快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以及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 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春雨飘在果园, 点红了桃花”;有的说“春雨洒在树梢, 染绿了柳芽”;有的说:“春雨落在田野, 滋润了庄稼”;还有的说:“春雨降在池塘, 唤醒了青蛙”……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在美妙的想象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 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 他们每一个回答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游戏激趣课堂

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能针对教材本身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 就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可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有些游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可以激励儿童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有些游戏带有表演合作的性质, 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活动。

现在想起《称象》一课,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游戏的道具:一玻璃缸清水, 一只玩具大象, 一堆石子, 一杆秤, 一条玩具小船。先让学生通读课文, 然后采用游戏的形式, 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 动手做一做。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通过动手游戏, 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领悟, 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把知识与动手操作, 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 何乐而不为?

三、想象激活课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在讲授《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探究乌鸦曲折的心理变化, 拓展学生的思维, 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第一次, 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 乌鸦没有回答, 她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乌鸦可能会想, 狐狸以前对我不怎么友好, 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 真有些奇怪, 我不能理他。”第二次, 当狐狸表示对乌鸦孩子的关心时, 乌鸦虽然“还是没有回答”, 但看了狐狸一眼。这一次, 乌鸦可能会怎样想呢?学生答道:“乌鸦会想, 狐狸不但对我很亲热, 还对我的孩子这样关心, 看来狐狸还是真心对我好。”到最后, 乌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嘴里的肉被狐狸叼走, 这时乌鸦又会怎样想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不仅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了道理, 更重要的是, 使这群充满幻想的“白鸽”得以在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里展翅翱翔、尽显风采, 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 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

四、多媒体激活课堂

任何教学媒体, 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选择恰当媒体, 制造合适的课件来解决抽象的问题。如果再有机会上《看月食》一课, 我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课文中我对爸爸说的月食成因的那段话, 学生感觉较为抽象, 难以理解。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 分别制作月食及月亮复原过程的两组情境动画课件, 把学生带入浩瀚的天际, 亲眼目睹月食的全过程。当学生通过读文, 初步懂得月亮慢慢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这一变化时, 我及时演示一幅月食情景动画画面, 把月食变化的这一运动过程直观表现出来。这样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印象, 提高了认识, 巩固了记忆。接下来, 我让学生先看月亮是怎样复原的一幅情景动画画面, 再返回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抓住“大玉盘”“挂”“落”等重点词语品味文章, 学生轻松地就发现了月食与月亮复原的过程正好是相逆的。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 以生动形象、变化活动和奇异新颖的形式提供音乐、声像、色彩丰富的学习材料, 能使教学内容形声化。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视觉, 刺激学生的感官, 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 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培养了学生有意和无意注意,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篇4: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风韵妩媚,道不尽说不清的充满诗意的忧伤、温暖、清凉……因此,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课堂是一个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和活力的艺术场所。所以,语文教师也应成为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节奏美等综合形成教学美,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从而产生教学魅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语文教师要使自己富有魅力。要想使自己富有魅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全面加强美学修养,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内容时就可以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而且可以顺手拈来一句名言、一个典故、一首古诗、一个俗语,从而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艺术精品,储藏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情节曲折的小说,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所以,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能认识到文字的形象美,感悟到语言的节奏美,品味到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到句式的变化美,并能把这些静止的内容转变成鲜明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创设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总重复同一个模式,而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模式,从而把语文课教出诗意,教出美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最后,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渴望与憧憬,感受学生的烦恼与痛苦。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先成为他们的益友,关注学生的成长,以自己无穷的魅力和完美的人格,通过语言以及外貌、神态、手势、眼神等身体语言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

总之,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语文课堂是鲜花盛开的园地,这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悦目而幽香,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在这花园中领略到美,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从而使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诗意与魅力。

(责编 张翼翔)

篇5: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文本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特征;策略

“情境”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借助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古代“伯牙学琴”的故事为情境教学的成功典范,伯琴学琴三年不成,成连让伯牙面对大海,聆听天籁之间,由自然之美引发心中之情,情感受到感染,艺术灵感被瞬间激发。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要复活学生的原有图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真实之感。创设的情境要有情感,要以文本之美熏陶学生,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发现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真。创设的情境要有想象力,要为学生拓展广远的意境,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人茅塞顿开,能帮助学生叩开心扉,打开记忆的仓库,疏通联想的脉络,张开想象的翅膀。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一味追求“情境”,忽视了文本内容。毋庸置疑,语文教师应打破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演讲、辩论、讲故事、播放音乐与动画等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但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除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情境外,还让学生动手画画,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忽视了文本内容,忽略了语文课该有的“文”味。

2.随意“情境”,偏离文本中心。“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重难点内容处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理解与把握,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易被学生所接受。部分教师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创设教学情境,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却视而不见。

3.重“情”轻“境”,脱离文本实际。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欲罢而不能,让人流连忘返。“情”依赖于一定的“境”而生,若创设的情境脱离了文本,就没了活动的背景,“情”就会失去依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

二、情境教学突出“情境”二字,创设情境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切感

此特征就是要求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的意境相符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想学和会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的链接、同化,直接让学生感知知识,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对应的形象感知,从而带给学生真切的感觉,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情感性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丰富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知识的传达中伴着强烈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会更喜爱学习,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满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要能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各种“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想象力

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推动内需,更能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设置富有想象的情境,更能拓展深远的意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文本所要展示的情境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让语文教学更加富有情趣。

三、开展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1.以境激发情感。教师捕捉文本之美,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共鸣,从而引发悬念,激发学习动力。(1)以生活启情。初中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但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人生体验不深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打开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宝库,理解文章的立意、情感,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如在《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中,教者播放《祝福》的视频片断,出现祭祀用的鱼时画面静止,让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2)以画面生情。画面可以使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走直观、真实地感知课文内容,道理审美情感。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者创设图片情境,向学生展现雪后秀美的山景,让学生感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妙”在何处?在图片的直观、文本的意境中有学生能感受到妙在雪光、雪色,也有学生感受到妙在雪态。(3)以音乐抒情。音乐、文字同属文艺,有诸多相通之处。教师借助于音乐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重返某种场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让他们去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如在《春》教学中,教者在学生了解课文的结合后,给学生播放《春之歌》,让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文中的画面,将自己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中。(4)以想象悟情。古诗的意境之美千姿百态,或雄伟壮阔,或豪放旷达,或含蓄典雅,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搭建想象的桥梁,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让学生读《泊秦淮》,想想“烟笼寒水夜笼沙”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以境启发思考。教师要在文章的疑问处、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疑惑,将他们的思维置于活跃的状态。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揣测,“的确”表示肯定,学生能从中看出矛盾,到底是“死”还是“没死”,学生提出质疑。教者要引导学生不能静态地分析句子,而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易被学生忽略的字词分析文本,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看似平淡,学生忽略“已”“最”等词,就忽略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感受作者之情感,感受作者的意图。

3.以境促进思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生活、媒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能渲染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故事创设情境,能紧紧抓牢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借助角色扮演,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之中,体味角色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中,教者让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分派旁白、邹忌、妻、妾、客、齐王六位角色,如要表现妻的偏爱、妾的畏惧。通过扮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4.“情”“境”“人”互动

师生是情境的实现者,亦是情境的一部分,师生充分地融入情境中,更能发挥情境的教学意义。如,《天净沙•秋思》写的是诗人马致远的所见所感所悟,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配上“秋日情思”的曲目,可让学生充分融入诗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诗的意境,更能激活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

总之,情境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分析研究,那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师应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实践,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篇6: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叙事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叙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入一种审美的境界,润物无声,入耳入心入脑,让他们在反思中收获启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让他们在赏心悦目的情景中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接受其中的道理,在感触故事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让课堂教学焕发魅力,达到让学科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智慧。

关键词:课堂教学;叙事素材;叙事风格;叙事功能

有人说,世界是由原子乃至更小的微粒构成,人类生活是由故事构成。确实,我们每天所感受、经历的一切都是故事,因此我们也喜欢讲故事,把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和体验、喜怒哀乐都告诉别人,所以也有了小孩子喜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因此很想知道许多没有见识过的事物或事情,这时就需要一个引导者去告诉他们。谁能告诉他们呢?语文老师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着讲故事即叙事给学生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反思中收获启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无限魅力。

一、叙事的涵义与特点

“叙事与故事紧密相连,讲故事就是叙事。故事是所叙之往事,是叙事之内容;叙事则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1]简单地说“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因此叙事就是叙述故事。

当然,这里所讲的叙事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一些和所教授的课文有关的故事,它和教育叙事里所说的教学叙事、生活叙事、自传叙事不一样,并不局限于教育教学当中所发生的事情,它具有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感悟性等特点,通过以叙述为途径,以故事为内容,以共情和明理为目的,给学生带来兴趣甚至是影响他们的人格品质。

二、叙事素材的准备与加工 为人师者,望着一双双纯真明亮渴求知识的眼睛,总希望能把全身心的知识给予他们,让他们收获财富,甚至惊喜和感动。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有计划、有组织、高效有效的课才算是好课,能够针对每个学生所能吸收的进度安排,保证全体学生有所收获。

同样,想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铭记终生的故事,叙事素材的准备就得具备以下要素:一是故事情节动人,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在听故事中觉得课堂有滋有味;二是令人心灵震撼,叙事是为了语文教学,或者甚至是为了教育孩子,使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种种道理,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三是予人鲜活美感,每个人都喜欢新鲜事物,一个故事听得多或者没有鲜味就会令人心生厌倦,因此叙事素材一定要鲜活有力,给人美的感受;四是留下想象空间,《列子.汤问》中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故事,讲的就是音乐能给予人无穷的回味,叙事素材也一样要如此,要能够令人有所想象,有所回味。记得我在讲《世界上最短的„„》的时候,就给学生讲了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网“字。虽然这不算故事,但许多学生听后都若有所思的样子,都问:“老师,这个‘网’指的是什么网啊?”的确,我们不得不赞叹诗人的高明,因为他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外,叙事素材准备好之后还要进行加工,因为素材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叙事素材加工时可以根据语文课本需要进行修改,也可以和备课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果老师有对故事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

三、叙事的风格与技巧

叙事素材准备好后等于一个好的故事已经酝酿于老师的心中,但是好的故事也要讲述者即语文老师说得动人心弦才会起到于风平浪静中“卷起千堆雪”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语文老师做到有热血沸腾的激情、发人深思的幽默、润物无声的平实,具备这种风格与技巧并不容易,需要语文老师在故事演说中千锤百炼。作为语文老师,最好能把这几点与自己的朗诵等基本功结合起来一起训练,另外还要多阅读,扩大自己的的视野,还可以模仿一些学生喜欢的电视或电影角色来进行讲述。

杜甫曾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评价李白的才气,同理要想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你的叙事中沉迷又不会忘却所授的知识,语文老师就要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让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他们于行云流水处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心声。另外,叙事最好能够遵守以事动人(情节性原则)、以叙育人(生动性原则)、以情感人(感动性原则)、以理导人(启迪性原则)等原则,这样你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叙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叙事的功能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曾在他的《伴随着教育故事成长》(代序)中说:“故事表达的是‘生活世界’本身,因而省却了作者加工时的辛苦,也省却了读者接受时的辛苦。人们从自然赐予的果蔬鱼肉中获得所需的营养比从维生素片中获取的营养恐怕更自然、更直接、更有效。一句话的简单道理也许容易记住,但它能为人们所接受的程度远比不上渗透着该道理的长篇故事。”李副厅长的话证明了叙事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理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点燃人们的情感之火,照亮人们的心灵旅途。

由此可见,叙事的引趣功能,用故事启动心灵情结能够唤醒学生对故事本身的喜爱,故而能继续听下去。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我经常给学生讲从《意林》(少年版)中看到的故事,例如上《幸福是什么》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幸福,我给孩子们讲了《幸福的坡度》的故事,里面讲了一个小男孩为了能照顾残疾的爸爸而在放学后与爸爸相约一起回家,照顾爸爸过马路的故事。这个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听课兴趣,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此外,叙事的感动功能也不容忽视,好故事还要在叙述者的话语中令人感动从而引发共鸣体验,这样叙事激趣共情的目的也达到了。在教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时我正是利用了这种功能,我不仅讲述了杏林子的故事,还给学生讲了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的故事,介绍了她的作品《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在感动敬佩他们的同时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

叙事的最终目的离不开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启发学生智慧让其感悟明理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叙事的明理功能。叙事可以通过叙述故事或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学生讲道理,又可以故事中好的行为影响教育学生。这样学生既明白道理又看到榜样,心服口服,就增强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听从老师的教导,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例如,我在教《刷子李》这一篇课文时,在讲到刷子李高超技艺时我特别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从何而来?为什么他会有这么高超的技艺?”学生都明确的回答是:勤奋。学生明白了,我就引入了与他们几乎同龄的奥运冠军陈若琳,给他们讲了《陈若琳:13岁的跳水世界冠军》这个故事,我还记得我特意给他们读了其中的一段话:“国家队好手如云,由于实力、伤病等原因,2005年她没有获得一次国际比赛机会。看到队友们在国际大奖赛上摘金归来,陈若琳很羡慕。为了赶超她们,陈若琳训练得很苦。”[2]听完了陈若琳的故事,许多学生眼圈都红红的,不仅佩服陈若琳的勤奋和刻苦,还知道了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要付出艰辛汗水的道理。

很多孩子都认为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无聊透顶,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是可以通过叙事而丰富生动,充满活泼快乐的。语文课堂带给人的不应该只是厌烦,而应该是快乐和感动,它也可以焕发无限魅力。我想,只要把生动的故事和情景如诗如歌如画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他们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入一种审美的境界,润物无声,入耳入心入脑,让他们在赏心悦目的情景中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接受其中的道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叙事会让学生在感触故事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它不仅让课堂教学焕发魅力,更达到让学科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智慧。

参考文献:

篇7: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语文科组校本培训心得)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陈宝华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手段,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媒介,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更有效果,是每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语文老师所思考、探索的问题。让语文课堂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智慧,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力争让课堂变得靓丽无比,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效果呢?这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考虑要周全。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一定会很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我看教学也是如此,想漂亮还得有使自己漂亮的良方,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下扮靓课堂的智慧方法。首先,开场要闪亮。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让开场闪亮的方法有几种。第一、用诗文导入。用诗文引入课文,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呼吸着古文化带来的芬芳,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以其独特的手法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写出了荷花盛开的绵延不绝,绚烂生动的景色。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受导语的感染,学生为诗歌的灵动和诗人的多情所吸引,很快就被课文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所吸引。

第二、运用旧知导入

运用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去导入课堂,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成功地再现旧貌,他们叙述已经学过的知识,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循着旧知导入新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三、运用设问导入

运用设问导入,往往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思维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展开积极地思考。学习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课时,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知道动物为什么游戏吗?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是自娱自乐,你觉得呢?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是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呢?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各种游戏是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吗?通过提问导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很感兴趣地进入所学的课文。

第四、运用视频、音频导入。

优美悦耳的音乐是一种享受,陶冶情操,美丽的画面也是一种视觉震撼,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和李清照《一剪梅》时,我播放《满江红》和《一剪梅》的歌曲视频,唯美的画面加之动听的乐曲,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岳飞驰骋疆场、挥洒热血、精忠报国的热血场面,也感受到李清照缠绵悱恻、摄人心魄的离愁和思念。其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有智慧。

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如何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富有激情的教学智慧,让所有的学生能学习、品味到原汁原味的文学精品,在愉悦中提高语文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一是语言富有智慧,有诱惑力。

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运用丰富性的语言,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运用简洁的语言,尽量精炼,不讲废话;运用条理的语言,逻辑性强,不颠三倒,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运用形象性的语言,使语言富于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幽默感,使语言有意趣。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二是所提问题闪烁智慧,具有吸引力。

设置的问题富有智慧和吸引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另一个是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三是巧妙设计活动,充满感染力。

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感染力。四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在上课时保持住微笑的状态,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注意问题设计,要让学生引发好奇或思索。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氛围,师生做到拥有平等话语权。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个体,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点滴的进步,用激励的话语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前进过程中的失误。学生充满自信,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学生兴高采烈、激情飞扬、天性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让学习更有效果。

再次,不失时机地巧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法,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既学习美术基础的内容,又体验艺术美的魅力,达到陶冶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变换,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也在变化,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使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方式灵活、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特别是对群体学生更有利。

1.生活展现情境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讲授《故都的秋》一课的时候,安排在秋季,学生漫步在落叶纷纷的林间,观察秋雨过后的沁凉,更深切地感受秋味。

2.历史再现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利用影视、摄影、图片或者媒体网络把历史情景再现到屏幕上,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去,激发他们的联想,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共鸣。如《茶馆》、《荷花淀》这类文章不了解历史背景不足以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3.表演体会情境

指导学生模仿主人公的情绪、动态、表情、神态等,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心理变化。在学习《窦娥冤》、《雷雨》、《葛朗台》等文章时,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投入地演出,再现了文章的情境,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学生们把每一个人物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境教学中,对应的是学生的体验。体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视觉体验、实践体验、想象体验、审美体验„„情景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的体验产生影响,通过学生的有意识的艺术整合和再创造,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情感陶冶。

最后,巧抓细节,运筹帷幄。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细节看似随意,而随意中饱含着爱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体现着思想;看似细微,而细微中表现出艺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着智慧。一句话,教学细节与教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以下几类教学细节是需要我们关注和捕捉的:一是文本潜在的教学细节,如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二是文本对话的教学细节,包括教师对文本“内核”的独特建构和智慧生成,对语言范式的敏感把握,学生对文本词句的独到感受和理解,以及教学进程中师生对文本的深度开发、深层探究等;

教学细节的捕捉常常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难以一概而论。但是,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一大特点,缘此,我们可采取“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的总体思路,从课前和课中两方面着手去捕捉细节。

一是预先打造。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具体的方法如:1.品味,推敲“显点”的语言内涵;2.挖掘,显现“隐点”的潜在信息;3.延伸,扩大“拓点”的知识容量;4.巧用,发挥“盲点”的应有作用;5.体悟,感受“情点”的思想流动;6.争辩,提升“异点”的思维品质;等等。

二是现场捕捉。现场生成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也许隐藏在奇思妙想、胡思乱想中,也许存在于顺水推舟、逆水行舟中,也许出现于锦上添花、画蛇添足中„„但只要其中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方法如:在偶发事件中捕捉细节;在拓展迁移中捕捉细节;在课堂倾听中捕捉细节;在语言实践中捕捉细节;在质疑释疑中捕捉细节;在谬误产生中捕捉细节等等。发挥细节优势重在要把细节做“大”,赋予细节更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或突破知识之限,由单纯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或走出文本局限,引导学生在辨别与批判中张扬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使细节成为牵扯学生心灵的琴弦,憾动学生的灵魂;或及时捕捉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实现言语与意义的交融,与精神的和谐共生;或把教学目标直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叶圣陶说:“咱们自己的好东西不要丢掉,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一切跟人家走。”在细节的挖掘方面不能跟在别人的脚后面亦步亦趋,要做到细心发现,灵活发挥,独出心裁。

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使语文课堂更有更有魅力、更有效果的思考。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是极其不易的,即使是精心设计和准备也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变,因为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不定的,正是由于它的变幻无穷才让我们有了思考、探索的必要,才更激发了我们挑战的欲望,也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念。把握课堂中的小细节,并智慧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小问题,方可掌控全局、运筹帷幄,让课堂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篇8:让语文课堂魅力纷呈

我国的语文教育,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的《登岳阳楼》、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刘禹锡的《陋室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古诗词以及《水浒传》等名著的章节节选。还有一部分是对于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 如鲁迅、巴金、冰心、朱自清等人的散文名作, 毛泽东的诗词歌赋, 等等。此外还有不少外国的经典名著, 如泰戈尔的诗集、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的新装》、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等等。根据现今语文教材的特点,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应当有意识地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并学习我国的以及外国的历史文化, 为学生讲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务必使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能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深度了解。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抓住一篇课文的主要思想, 对其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并通过这篇课文对我国渊博的历史传统文化或者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 激发他们对于祖国文化的自豪情绪或对于外国文化的好奇心, 让他们心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外国文化的探索感, 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开展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是指老师和同学二者产生的一切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语文教学的真谛也是旨在借助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从而让师生达成一致, 最终促成师生共同发展。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应该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放式的教学, 和学生进行双边互动, 还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 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实践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学好语文不仅能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 语文还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实现自我心灵的升华。良好的语文基础会为学生未来的独立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让他们在每篇课文中都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炼, 让学生掌握到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 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 形成自己的感悟。如, 某位教师在向学生讲授《饮酒》、《行路难》等古诗词时, 不仅要求学生对诗词要充分理解, 还严格要求学生要熟读熟背甚至能默写出古诗词。而在讲授《故乡》、《背影》等现代散文时, 则要求学生充分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并且要运用其中的写作技巧自己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平时更是注重学生对于生词的积累, 以及字词的读音认识。虽然在短期看来这位老师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效果, 但是到了年终期末考的时候, 她班上的学生都取得十分理想的成绩。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尝试自发地主动学习语文, 才能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体验到其乐趣, 才能心生兴趣, 才能真正驾驭语文这门学科。如, 某位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时, 不仅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而且还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及翻译能力, 并指导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在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就事半功倍了, 甚至可以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学习完一篇文言文课文。

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关爱全体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我的视线的记叙文作文下一篇:转型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