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2024-04-15

儿字怎么读和解释(通用16篇)

篇1: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儿,读音[ér]

部首: 儿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2

五笔86: qtn

五笔98: qtn

仓颉: lu

笔顺编号: 35

四角号码: 2

郑码: r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13F

汉字首尾分解: 丿乙

汉字部件分解: 儿

笔顺编号: 35

笔顺读写: 撇折

儿字的基本解释:

小孩子:~戏。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

男孩子:~子。生~育女。

雄性的马:~马。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我 [I]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篇2: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表示惊异、赞叹:~好。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篇3: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1.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教材对例句中“必”字的注解为:“【必】一定,实在。”

教参对这两个句子的翻译是:

1. 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

2.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按照教材的注解和教参的翻译,“必”字解释为“一定,实在”。这样解释似乎也能讲通,但经不起推敲。“王必无人”解释为“大王一定没有人”或“大王实在没有人”很不妥。因为,从客观上讲,大王一定没有人可以派遣或大王实在没有人可以派遣都是不合乎情理的。赵王作为一国之君,怎么可能连一个使者都派不出?对于国君而言,派一个使者是一句话的事,根本不存在“一定没有人”或“实在没有人”的问题。而且,联系上下文语境看,蔺相如又是如何知道“大王一定没有人可派”或“实在没有人可派”呢?而且,按照教参的翻译,蔺相如当着赵王的面说赵国“一定没有人可使秦”或“实在没有人可使秦”,其中多少含有一些大王手下无人之意,其对赵王及赵国的轻视与不敬显而易见。我们认为蔺相如是一个聪明的人,断不至于在赵王面前失礼。可见,教材和教参把“必”解释为“一定,实在”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然而,教材和教参对两个“必”字的解释虽不合乎情理,但也不乏依据。查阅杨伯峻、田树生两位先生编著的《文言常用虚词》一书,该书对“必”字的意义和用法就有这样的解释:

“必”表示意志坚决和对事实或情况的肯定。可译成“必定”“一定要”“坚决”。如:

1.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我必定尽我的力量来拯救我们的村庄。

2.(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扬言道:“我碰见相如必定羞辱他。”相如听说,不肯和他会面。

3.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同上)———大王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现在和宝璧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

4.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同上)———蔺相如说:“大王实在找不到人,我愿捧着宝璧去出使。”

5.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汉书·宣帝纪赞》)———汉宣帝治理国家,奖赏守信用,坚决执行刑罚。

杨伯峻先生的解释作为一家之言,很有影响。但我们认为任何一家的解释都不能脱离实际,都不能违背情理。就杨伯峻先生所列的5个例句而言,只要略加分析就不难看出,5个例句中“必”字的意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至少可以分为两类:1、2、5句为一类,“必”字可以译为“一定”“坚决”;3、4句为一类,“必”字可译为“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在3、4句中,“必”字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假设,后一句是假设的结果。在1、2、5句中,“必”字用在单句中,不表示假设,只表示修饰。杨伯峻先生不加区别地把它们笼统地归为一类是很不妥的。

我们又查阅了其他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两个“必”字的解释均与教材和教参的解释不同,也与杨伯峻先生的解释不同。

【辨】“必”字有时还可表示假设,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作“如果”解,但仍是副词,修饰“无”字。———《中学文言虚词手册》(张家璇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第7页)

【必】如果,果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杨希义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20页)

篇4: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一、读什么

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也就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那么,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了,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我以为阅读教学的有序,就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和思想深度,而不是各种能力的人为的琐碎的逻辑划分。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都有许多思维的训练,但不管怎样,对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成块语言的记忆是核心。这样的话,我们就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大胆选材了。像小语教材中的《火烧云》《鸟的天堂》《草原》《我家的猫》《威尼斯的小艇》等散文都是上乘之作。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的古诗、古希腊的神话、各国的童话、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小说,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等都是极好的阅读教材。我曾经向小朋友推荐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也选了题为《争吵》这一段。这是一本情感真挚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性尊严的好作品,语言亲切自然,如涓涓的溪流,童趣盎然,其中有一种理想的东西在引导孩子。现在国内还没有定论的儿童阅读书目,这是一个遗憾。

二、怎样读

当然要朗读、默读、速读,要能有体验的读、抓住主要信息的读,要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行结合。这里面每一项读的技巧都要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考查目前小学生读的能力,单就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一项而言,不少同学也是不能过关的。教师要不要讲?当然要讲,但不要立即讲,要在学生读中生疑,疑中讨论,议而不决,处于愤懑之时作精要讲解,拨开疑云,让学生“重见天日”,获得求知的乐趣;老师要讲得精彩,要讲出韵味,要讲出想象。巴金是一位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作家,《鸟的天堂》里写了那么清澈的流水,那么大的一棵榕树,那么多活泼的小鸟。他写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热爱生命、礼赞生命之情,使我们仿佛感到了巴金那颗因生命美丽而激动之心。当然孩子们读不了这么多,这就需要教师去渲染、引导、开启。

篇5:道字怎么读和解释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篇6:蜂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虫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3

五笔86: jtdh

五笔98: jtdh

仓颉: lihej

笔顺编号: 2512143541112

四角号码: 57154

郑码: irc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702

汉字首尾分解: 虫夆

汉字部件分解: 虫夂丰

笔顺编号: 2512143541112

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横捺撇折捺横横横竖

蜂字的基本解释: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拥。~聚。~集。

〈名〉

(形声。从虫,夆( fēng)声。本义:蜂,一种昆虫。有蜜蜂、胡蜂、细腰蜂等。特指“蜜蜂”)

同本义 [wasp]

蜂,飞虫螫人者。——《说文》

蜂虿有毒。——《左传·僖公十二年》

蜂目而豺声。——《汉书·文元传》

蜜为液,蜂则阳物也。——《论衡·言毒》

又如:蜂虿(蜂与蝎子。泛指小毒虫);蜂臣(指蜂王以外的众蜂);蜂扇蚁聚(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起不了大作用)

特指蜜蜂 [bee;honey-bee]。如:蜂粉(蜜蜂采的花粉)

〈形〉

比喻众多成群 [in swarms]

楚蜂起之将。——《史记·项羽本纪》

蜂午并起。——《汉书·刘向传》

谗言之徒蜂生。——《汉书·中山靖王胜传》

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广东军务记》

又如:蜂出(群拥而出);蜂至(群集而至);蜂溃(像蜂群四处飞散样逃亡);蜂出泉流(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蜂簇(群蜂簇拥)

通“锋”。兵器的尖端。引申为锐势,势头 [tendency]

篇7:钉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钅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7

五笔86: qsh

五笔98: qsh

仓颉: opmn

笔顺编号: 3111512

四角号码: 81720

郑码: pa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489

汉字首尾分解: 钅丁

汉字部件分解: 钅丁

笔顺编号: 3111512

笔顺读写: 撇横横横折横竖

钉字的基本解释:

钉 [dīng]

竹木、金属制成的呈条形的、可以打入他物的东西:~子。~锤。斩~截铁。

紧跟着不放松:~梢(同“盯梢”)。

督促,催问:~问。

钉 [dìng]

把钉或楔子打入他物,把东西固定或组合起来:~马掌。~箱子。

缝缀:~钮扣。

钉 [dìng]

〈动〉

用钉将…固定住 [nail]。如:把公告钉在大门上

用锐器刺人 [stick]

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晋书·文苑传》

用线把带子、纽扣等缝住 [sew]。如:钉扣子

另见 dīng

钉 [dīng]

〈名〉

(形声。从金,丁声。本义:鍊饼黄金)

钉子 [nail],用以贯穿物体使结合牢固的东西

假借为丁,今俗用为铁钉字。——《说文通训定声》

又如:钉铰(一种金属零件。凡刀柄鞍首等皆有此);钉靴(鞋底钉钉,雨天可以防滑的鞋)

通常是圆锥形,有尖头或尖顶的木料、金属或其他材料做的钉状物 [peg]。如:鞋钉;竹钉

刺 [thorn]。如:眼中钉

〈动〉

紧跟不放,监视 [stick with;follow closely;tail]。如:一位侦探在钉那个嫌疑分子的梢

催促;监督;紧迫 [urge]

小珍儿还是尽钉着问,这叫什么,那叫什么。——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篇8:读和写的快乐

又到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 刚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 我不知道将要迎来的又是一批怎样的新生。怀着好奇心, 我急切地想走进他们之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已耕耘了二十个年头, 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但面对六十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时, 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激动。因为是小学刚升上初中,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不熟悉, 所以第一堂语文课上, 我往往是让学生作书面形式的自我介绍, 我的本意无非是:一则看看他们的字迹是否工整, 文笔是否流畅;二则是想从中发现几株特殊的苗苗。很遗憾的是, 看完了他们的介绍, 我感觉到除了极少几个人外, 大都千篇一律, 有几个竟模仿港台明星档案的样式, 不伦不类。在这少数几个“特别的人物”中就有一个叫孙菲敏的学生, 她的字不算漂亮, 但文章写得有点意思, 把自己介绍得很全面, 特点非常突出。当时, 我并不能将这个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正式上课时, 我很快注意到一个身材娇小、相貌平常的女孩很爱举手发言, 我一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又要做到旁征博引,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 在讲课时, 我喜欢不时插入与课堂有关的课外知识, 有时候设计一两个思辨性强的问题, 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全班六十二名学生, 虽然也有很多人积极发言, 但只有她那双不大但晶亮发光的眸子里闪着呼应的光芒, 她口齿清晰、语调甜美的朗读, 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阐述, 立即赢得了我对她的喜爱, 我瞥了一眼讲台上的座次表, 原来是她———孙菲敏!直到这时, 我才把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 理所当然地, 她成了我的语文课代表。

我推想是城里的环境和家庭的氛围滋养了她的灵性, 锻炼了她的胆识。但我错了, 因为后来我从她妈妈那儿了解到, 她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实在说不上优越, 至于她的从容胆量, 更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少年时代, 她体弱多病, 体育不及别人, 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不能参加, 她还经常受别人欺负, 好吃的东西总是被别人抢去了, 自己却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三年级前成绩一般, 而且她从小生活在交通封闭的大山里, 父母亲也是普通的工人。这样看来, 无论是童年时期的幼儿园生活, 还是打基础的小学阶段, 她都没有得到别人想象中的诗书陶冶。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后来像变了一个人呢?从他父亲的言谈中不难发现, 外表柔弱的女儿, 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更幸运的是父母很有远见, 在女儿上五年级时, 及时地把她送到仙桃一所全封闭式的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培训。孤身一人在外, 她学会了生活自理, 适应了陌生环境, 锻炼了胆量, 外面的世界使她一下子眼界开阔起来了, 那沉睡的灵气和内秀也渐渐地显露出来, 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小学教育, 还迈进了黄石市有色中学的大门。

我发现, 孙菲敏身上有同龄人所欠缺的两大突出优点:

一是胆子大。记得第一次评奖作文时 (包括日记上的文章) , 班上共有五名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另几名学生上台时, 不是头不敢抬起, 就是声音太小, 本来文章写得还可以, 可是连自己都读得干巴巴的。轮到孙菲敏上台时, 她从容大方地站在讲台上, 没有马上念作文, 而是用眼光扫了一下全班同学, 把大家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来, 然后才不慌不忙地, 抑扬顿挫地读起自己的第一篇日记———《白》, 随着她声情并茂的朗读, 同学们表情丰富多彩:有羡慕的, 有惊讶的, 还有人认为她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

于是, 我发现了她的朗读天赋。刚好黄石市要举行一次中学生文学作品朗诵比赛。这次比赛非常正规, 先由各赛区选拔2~3名选手。经过层层筛选, 孙菲敏和另两名选手代表下陆区参赛。那段时间, 她每天先照着我帮她借的磁带模仿读, 然后加进自己的体验去发挥朗读。正式比赛那天, 如果不是因为下车时不小心被一辆三轮车刮了一下, 再加上抽的是第二签, 她完全有可能获得一等奖, 结果分数只差微毫逊居全市第二。这个成绩是可喜的, 也使她一下子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 班里有位语文成绩也不错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真羡慕孙菲敏, 她有那样的胆量, 有那样的口才。”

也许是朗诵培养了她的语感, 她对文章的理解, 对感情的把握, 对语言的驾驭, 都比一般同学强, 因而也使得她在写作方面表现出另一个突出的优点:

二是悟性强。但凡喜欢写作的都是爱看书的人。可是像他们这样年龄的孩子大都对迷离的情节过于沉醉, 现在一些媒体和出版界为了利润, 迎合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追求享乐刺激的口味, 打着青春时尚的旗帜, 出版一些低俗的阅读刊物, 加上电视的无聊剧目和对青少年的错误诱导, 使本已衰微的高尚阅读雪上加霜;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更是给高尚阅读最后一击。因此, 现在很多中学生对名著阅读根本不感兴趣, 连初中六册教材中规定的名著都不愿意看。但孙菲敏不是这样, 我给她开的书目, 她都认真阅读, 渐渐地她对那些有思想深度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感兴趣, 文学名著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缜密细致的逻辑论证让她产生了“高山仰止”的叹服感。所以在潜意识里, 她要自己揣摩, 学习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成果。她很少走马观花地看一本书, 也许嗜书如命的人“淘”了好书都有一种庸俗之众“得了便宜”的快感。记得有一次, 我让她去阅览室借书给大家看, 她在拿书时很顺手地挑走了自己最喜爱的两本书, 当别的同学翻看杂志的彩色封面, 拣一些明星轶事之类的文章看时, 她却专注地看自己的书, 任凭前后左右的人吵闹不休, 碰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思考清楚包孕在字里行间的道理或问题, 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篇9:覆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覀

部外笔画: 12

总笔画: 18

五笔86: sttt

五笔98: sttt

仓颉: mwhoe

笔顺编号: 125221332312511354

四角号码: 10247

郑码: fjkr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986

汉字首尾分解: 西復

汉字部件分解: 覀彳?日夂

笔顺编号: 125221332312511354

笔顺读写: 横竖折竖竖横撇撇竖撇横竖折横横撇折捺

覆字的基本解释: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同“复”

〈动〉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c apsize;overturn]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覆盖;遮蔽 [cover]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颠覆;灭亡 [destroy]

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保护;庇护 [protect;shelter]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伏击;袭击 [ambush;assault]。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审察;查核 [investigate;check]。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回报;答复 [reply]。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通“孵”( fū)。孵化 [incubate;hatch]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春秋繁露·实性》

通“复”。还,返回 [go back;return]

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易·乾卦》

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汉书·冯唐传》

〈副〉

篇10:短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矢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2

五笔86: tdgu

五笔98: tdgu

仓颉: okmrt

笔顺编号: 311341251431

四角号码: 81818

郑码: maju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7ED

汉字首尾分解: 矢豆

汉字部件分解: 矢豆

笔顺编号: 311341251431

笔顺读写: 撇横横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短字的基本解释: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期。~暂。~促。~途。~命。~讯。~浅。~兵相接。~小精悍。

缺少,欠:~少。~缺。

缺点:~处。护~。取长补~。

〈形〉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同本义 [short]。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寿命短促 [short-lived]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浅薄,简陋 [shallow;superficial]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动〉

引申为不足,缺乏 [lack;be short of]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expose]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缩短 [shorten]。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指短路。拦路抢夺 [intercept]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名〉

缺点;过失 [shortcoming]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篇11:诞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讠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8

五笔86: ythp

五笔98: ythp

仓颉: ivnkv

笔顺编号: 45321554

四角号码: 32741

郑码: smi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BDE

汉字首尾分解: 讠延

汉字部件分解: 讠丿止廴

笔顺编号: 45321554

笔顺读写: 捺折撇竖横折折捺

诞字的基本解释:

大:~命。

欺诈,虚妄:怪~。~妄。

生育,人出生:~生。~辰(生日)。

生日:寿~。华~。圣~节。

放荡:放~。

〈形〉

(形声。从言,延声。本义:说大话)

同本义 [boast]

诞,词诞也。——《说文》

诞惟民怨。——《书·酒诰》

肆朕诞以尔东征。——《书·大诰》

言神事如迂诞。——《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诞,大言也。”

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汉书·艺文志》

又如:诞诈(诞妄奸诈);诞辞(虚诞的言辞);诞言(夸大的话)

虚妄;荒.唐 [absurd;fantastic]

是言诞也。——《国语·楚语》。注:“虚也。”

非诞说矣。——[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诞妄(虚妄不实);诞谩(荒诞不实)

大 [great]

诞告万方。——《书·汤诰》传:“诞,大也。”

诞先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又如:诞命(大命,承受天命);诞章(弘大的法度典章)

恣放,放肆 [unbridled]。如: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诞放(狂放不拘);诞傲(放诞倨傲)

〈动〉

生育;出生 [give birth to;be born]

上诞日,不纳中外之贡。——《旧唐书·德宗纪》

庆门诞瓦,寒舍得雄。——《剪灯余话》

又如:诞辰;诞日;诞育(生育);诞圣(诞生)

〈名〉

篇12:儿字怎么读和解释

想想也是啊, 在机械练习风刮过之后, 在品味感悟潮赶过以后, 教师好像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了。读和写仿佛应该是教师很好的归宿了。

说起这个读和写的有效链接, 大师们可谓用得炉火纯青。他们总能在课堂上架设一条“读”与“写”的神奇“通道”。尤其是“组块教学”的倡导者薛法根老师。原本, 我对他的课堂怎么也“感冒”不起来。因为要上以读写有效链接为主题的课, 所以不得不静下心来解读他的课堂, 揣摩他的教学思想。最近, 正好拿到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艺术专辑》, 便硬逼着自己读了起来。你还别说, 薄薄的一本杂志就让我对薛老师的课、薛老师的教学思想“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也对读写链接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的确是啊, 光读不去说、不去写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说到底, 读还是要为说和写服务的;而离开了读的说和写又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了无生气。所以, 读和写才要有效地链接起来。薛老师还认为, 读写结合也好, 读写链接也罢, 不一定非要搞到一定要写。其实, 一个标点的揣摩, 一个词的解读, 一句话的练说, 也属于这个范畴。

读到这里, 我的心豁然开朗。我不用再为究竟在哪里安排写, 究竟怎么写而发愁, 更不用为低年级学生写得慢影响教学进度而担心。

那么这节课, 我是如何进行读与写的有效链接的呢?

细读文本, 我发现《蜗牛的奖杯》这则寓言故事的意图是通过对蜗牛飞行比赛前后样子和神情的对比描写, 告诉我们“谦受益, 满招损”的道理。当然, 这是教参上说的。我认为还是定位在不能把荣誉看得太重上。为此, 文中着力描写了蜗牛获得冠军后得意洋洋的神态和动作, 以及得意造成的后果。课文还提供了蜗牛在空中飞行和在地上慢慢爬行的两幅插图, 一“飞”一“爬”, 引人遐想、令人深思。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得意洋洋”一词上。试图借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拎”起整个课堂, 同时进行读与写的有效链接。教学板块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了解蜗牛得意的原因。在这里,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 很大的精力来解读“遥遥领先”:用一个省略号的辅助教学来衬托领先的对象之众多;针对低年级学生语言不是很规范、很丰富的特点, 用一个“把”字句的练习来体会领先的优势之明显……可谓词语间有深意, 标点中藏学问。

然后品读蜗牛得意的行为。分两步来细细体会:第一步, 结合图感悟“得意洋洋”的意思, 引领学生们想象蜗牛得意的神情和动作, 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第二步, 引导学生们依据语言文字来辨析“唯恐”和“生怕”的细微区别, 暗示学生们在以后的说话、写话中用词要准确。

篇13:烽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火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1

五笔86: otdh

五笔98: otdh

仓颉: fhej

笔顺编号: 43343541112

四角号码: 97854

郑码: uorc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0FD

汉字首尾分解: 火夆

汉字部件分解: 火夂丰

笔顺编号: 43343541112

笔顺读写: 捺撇撇捺撇折捺横横横竖

烽字的基本解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火(a.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b.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名〉

(形声。从火,夆( fēng)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 [signal fire;beacon fire]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指战火 [flames of war]。如: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指烽火台 [beacon tower]。如: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泛指举火 [fire]

篇14:沸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氵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8

五笔86: ixjh

五笔98: ixjh

仓颉: elln

笔顺编号: 44151532

四角号码: 35127

郑码: vyn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CB8

汉字首尾分解: 氵弗

汉字部件分解: 氵弗

笔顺编号: 44151532

笔顺读写: 捺捺横折横折撇竖

沸字的基本解释: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点。~水。~涌。~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

波涌的样子:~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形〉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gushing out]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水波翻涌的样子 [surgent]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big-name]。如:沸传(盛名远扬)

杂乱,纷乱 [disordered]。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动〉

把水烧开;沸腾 [boil;bubble]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声音喧闹或嘈杂 [be noisy]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名〉

沸水 [boiling water]

篇15:堵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土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五笔86: fftj

五笔98: fftj

仓颉: gjka

笔顺编号: 12112132511

四角号码: 44160

郑码: bbm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835

汉字首尾分解: 土者

汉字部件分解: 土耂日

笔顺编号: 12112132511

笔顺读写: 横竖横横竖横撇竖折横横

堵字的基本解释:

阻塞(sāi ㄙㄞ),挡:~塞。~挡。~截。~击。~嘴。

心中不畅快:~心。

墙:围者如~。

量词,用于墙。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姓。

〈名〉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wall]

堵,垣也。五版为一堵。——《说文》

环堵之室。——《淮南子·原道》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又如:堵墙(墙垣,土墙。用来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墙)

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百堵皆作。——《诗·小雅·鸿雁》

又如:堵雉(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动〉

堵塞 [stop up;block up]。如:堵当(抵挡;阻挡);堵御(阻挡抵御);堵嘴(理屈而语塞;给人利益使其不说反对话);堵搡(方言。用话堵人,使人无言可对);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量〉

篇16:嘎字怎么读和解释

部首: 口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14

五笔86: kdha

五笔98: kdha

仓颉: rmui

笔顺编号: 25113251111534

四角号码: 61053

郑码: janh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60E

汉字首尾分解: 口戈

汉字部件分解: 口丆目戈

笔顺编号: 25113251111534

笔顺读写: 竖折横横撇竖折横横横横折撇捺

嘎字的基本解释:

嘎 [gā]

〔~~〕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汽车~的一声刹住了。

嘎 [gá]

同“尜”。

嘎 [gǎ]

乖僻,脾气不好。

调(tiáo )皮。

嘎 [gā]

(形声。从口,戛( 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screech]。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另见 gá;gǎ

嘎 [gǎ]

〈形〉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 [naughty]。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脾气坏,乖僻 [eccentric]。也写作“玍”。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动〉

卡。夹在中间 [check]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儿字怎么读和解释】相关文章:

掂字该怎么读和它的解释是什么04-09

解释怎么写04-25

淘宝衣服褪色怎么解释03-06

空前绝后怎么解释04-22

鹤立鸡群怎么解释04-30

朝字怎么读和它的意思是什么04-09

术语解释05-03

不解释05-04

量词解释05-04

成语解释范文05-16

上一篇:商界下一篇: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