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4-05-01

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11篇)

篇1: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们知道,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气体,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化学作用下造成。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至50公里平流面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25公里处,是罩在地球上仅3毫米厚的一层薄薄的“面纱”,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别看这薄薄的3毫米,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臭氧层能“吞没”掉90%以上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

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减少速率约为1%。目前,温带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了6-7%,而南极上空减少了40%,出现了臭氧“空洞”,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5-9%。现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到相当于北美洲那么广阔,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科学家们还发现,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的变化。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氯氟碳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不久前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21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消耗16.5%。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其危害主要有:1.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其发生率增长近20%,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3.臭氧含量减少会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变化,可使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大片海滨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

面对臭氧层变化的趋势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发出呼吁: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加强合作,刻不容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气的排放,尽量不使用各种化学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及各种化学用品,加速开发各种氟化碳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臭氧层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问题】

19、请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1分)

答:

20、第2段文字中的划线语句改为精确的数字说明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21、第3段文字最后,作者运用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资料说明了什么?(1分)

答:

22、概括回答臭氧层被破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主要威胁。(三个答案均不得超过15个字)(3分)

①【 】

②【 】

③【 】

23、阅读这篇文章,你得到的启发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9、要保护臭氧层。

20、不好。这样写使说明语言不准确,不符合实际情况。

21、人为因素使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22、①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②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③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异常变化。

23、从内容方面讲,增强环保意识,努力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等。写法方面的启示,如说明顺序应条理清晰,说明语言准确、形象等。答出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篇2: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保护作用”一段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危害”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答案示例:

这种浅蓝色的烟雾就是臭氧,因为洛杉矶市汽车增多,而汽车的燃料属于石油产品,石油产品是重要的臭氧污染源,(1分)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等就生成了地面臭氧。(1分)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1分)对人体器官产生刺激,导致眼睛发红、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1分)

篇3: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快速有效阅读的意义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尽可能加快,但绝不应是泛泛地浏览或不求甚解地走马观花。快速阅读不仅仅要求阅读速度快,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记忆效果好,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记忆过程,简单说, 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也是人称为“扫描式”或“跳跃式”的阅读,虽然不太准确,但比较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快速阅读就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就是说,读者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标、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者“跳跃”过去,而使目光像雷达搜索和追踪目标一样, 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所以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阅读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也就是说比较牢固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对知识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存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快速阅读的训练策略

1.默读是一个起点

阅读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习惯于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 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达到监听的作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大脑内部默默进行, 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出声虽然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但是经过自我约束,多数人是能够做到无声阅读的。不过,出声阅读还会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唇读, 即嘴唇微动的读法;二是心读,就是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

2.丢弃逐字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时阅读习惯逐行逐字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看过去,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这种拣豆式的阅读方式必须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远不止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当我们看一张熟悉的脸,只需要一瞥,就能认出是谁。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身边的报纸,一瞥之下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三五个字,甚至更多。

人在阅读时,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即固定状态和移动状态。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大约可达10万次。孩子在看书时,眼睛每小时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大约为57分钟。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在阅读时,我们不妨将眼睛的注视停顿放在几个字的中间,争取一瞥之下能同时理解停顿点左右两边的几个字, 吸收一个字群或有意义的字群, 这样只需要三四个注视停顿就可以阅读完一行字。眼睛移动的时间减少了, 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增加了,阅读速度就显著提高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3.让阅读在轻松快乐中进行

有些人在阅读时心情之所以不能保持轻松,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上班族、从事商业工作的生意人,就连学生也不例外。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学习效果, 强迫自己不断地接收、再接收,但是,如果长时间置身于压力中, 不仅心理上会出现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提不起精神,连身体也会生病。

阅读时能否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好心情极为重要,怀着一种轻松的好心情阅读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让信息更快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站起来深深地吸一口气 ,呼———吸———呼———吸 ,直到感觉 心跳平稳、呼吸顺畅为止,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

轮换读书也能提高阅读效率。马克思每天要读大量的书报文件,轮换读书是他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 他非常喜欢阅读名家的小说,他往往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换阅读。或者有时快速阅读一会儿小说,而后又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会儿诗歌。

篇4:阅读训练答案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篇5:臭氧层的阅读答案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由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为什么称臭氧层为“生命之伞”?

2.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

3.为什么说CFC类物质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请简要回答。

4.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生存有哪些危害?请简要回答。

5.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说明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阅读答案:

1、因为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2、指臭氧层中的臭氧稀薄区域。

3、CFC类物质(或氟氯烃)进入同温层,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对臭氧分子有很强破坏作用的自由氯原子。

4、会带来大量的皮肤癌患者,会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

篇6:背影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1)我说道:“爸爸,你走吧。(2)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路,须跳下去又爬上去。(5)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6)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7)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施,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8)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9)他用双手采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10)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11)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12)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13)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14)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15)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6)过一会说:“A___”我望着他走出去。(17)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B__”(18)等他的背影混入未来往往的入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本段共有四处涉及到父亲的背影,它们的句子序号依次为_____ (2分)

小题2: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回答问题。(2分)

(1)父亲的`体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戴的服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路时的身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应该放在文中的___处;请解释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第(15)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扑扑在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上,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车站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的满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说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只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朱橘子而感到内心的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小题5:文章四次流泪,四次写背影,采用动作、外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题。(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7)(8)( 9)(18)

小题2:肥胖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缩、倾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父子相怜相爱的父子情深。

小题1:试题分析:精读文章,只要与“背影”有关的语句就提取出来。从前向后读,很自然会读出(7)(8)(9)(18)四处。

小题2:试题分析:“课文中的词语”表明是在原文中提取。根据“体形、穿戴、身形特点、爬月台的动作”的提示可知,答案应集中于(7)(8)(9)三句,精读这三句话,然后,把相关词语提取出来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应是送别时嘱咐“我”的话,表达了离别之时,对我的牵挂、惦念,告诉儿子到那边后来信报平安,这样才能放心。因此,初步判断应放在A处。再根据B前面的“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这时再说“我走了”就不合适了,根据原文可知,父亲这时说的是“进去吧,里面没人”。

小题4:试题分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理解句子一定要结合整个语境,放到文章当中理解。此句中尤其要理解清楚的是“心里很轻松似的”,轻松的原因是,父亲亲自为儿子买来了橘子,内心感到很满足,是父爱的一种自然流露。因此,答案应选D.

篇7:水车阅读训练及答案

水车 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它,是水车,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件农具。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一个阄给母亲。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打开阄时,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水车”两个字,她自然高兴,但当她看到最想得到水车的李伯因为没有抓到阄而神情无比沮丧时,母亲竟然将全队人视为神器的水车让给了李伯。

③第二年开春时,母亲请来村里的老木匠罗秋生,为我家做一架水车。母亲把藏在老屋二楼上的一批准备盖新房的上好杉木料搬了下来。母亲说,水车是田喝水的碗,没有水,田就会渴,经常口渴的田园,禾苗怎么能长得好呢?罗木匠是一个做农具的能手,村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是他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的。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他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车做了出来。崭新的水车静静地躺在晒谷场上,木香怡人。母亲望着它,脸上漾着笑意。

④从此,这架水车被父亲和母亲扛着从一丘田走向另一丘田,从一方塘转向另一方塘。在干旱的季节,在田地需要灌溉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把低处的水抬到高处,把远处的水拉到近处。很多次,在月朗星疏的夜晚,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我们踩得越快,水流就越大,踩着踩着,仿佛自己跑了起来。在茫茫的旷野里,水也跟着我们的脚跑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

⑤舒婷的诗里写到: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现在看来,水车俨然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可是又有谁注意到,水车从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到三国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转动了1700多年。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抽水机的广泛使用,使水车悄然身退。母亲本想再修修这架老水车,但秋生师傅年事已高,早就收斧挂锯,马放南山了。五里八乡,再也没有人需要水车,也没有人会造水车了。母亲洗净水车身上的污泥和水草,郑重地将它收了起来,安放在老屋的楼上,与其它业已退休的农具堆放在一起,让它安享晚年。

⑦每一次回故乡,我都会爬上楼,看看那架老水车,凝望中,母亲踩着水车时那吱嘎吱嘎的转动声又在我心里响了起来……(选自《散文》2011.2 有删改)

14.文章主要是写水车,为什么在开头还写到了其它农具和车?(4分)

15.品读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劳作,一起生活。

(2)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16.“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一句中, “我”的心为何“酸楚”起来?(3分)

17.“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它有何作用?(3分)

18.联系全文,说说水车与母亲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省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4.(4分)将其它农具和水车进行比较,衬托水车的不平凡、精巧美妙;(2分)将车和水车进行比较,突出水车的特点,表达农民对水车的钟爱、赞美。(2分)(大意对即可)

15.(4分)(1)运用了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把水车写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家庭成员,表达了对水车的亲近、喜爱、赞赏之情。(1分)(大意对即可)

(2)千百年来,水车广泛地运用于农业灌溉,(1分)养育了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大意对即可)

16.(3分)因为已转动了1700多年的水车俨然是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1分)作者为母亲劳作的艰辛、(1分)为农村生活的清苦而伤感、忧伤。(1分)(大意对即可)

17.(3分)动作(或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描绘了母子俩踩着水车的情形,表现了劳作的艰辛,(1分)及母子融洽、亲密的关系。(1分)(大意对即可)

18.(4分)勤劳、无私奉献(2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及水车的喜爱、赞美、怀念的深厚感情。(2分)(大意对即可)

19.(4分)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旨。(2分)

表达效果:强调往昔的生活片段浮现在 “我”的脑海里,并让我沉浸其中;(1分)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1分)(大意对即可)

六、(8分)

20.(8分)(1)(3分)示例:吴天祥在工作的30多年间,义务献血,四次跳入长江救人,照顾孤寡老人、儿童,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写出人物1分,写出事迹2分。)

(2)(3分)壹 陆 贰 玖(书写全部正确,给1分。)

示例:李爷爷,祝您早日康复,阖家幸福!(称呼1分,祝语1分,合情合理即可。)

篇8:臭氧阅读训练及答案

1.主要的阅读模式

阅读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以及交互式阅读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指阅读者对文章中的逐个单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进行理解, 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语言单位进而得到整个句子或者整篇文章的含义。这种阅读模式中, 读者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内容, 缺乏主动性。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只需抓住最有用的信息, 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和推断, 并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各种预测进行证实或者修正 (Goodman, 1967) 。这种阅读模式在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把握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而交互式的阅读模式则是在阅读过程中对前两者的结合。

随着发展, 阅读逐渐被赋予了社会性。我们读到的任何文章都是反映着身处特定社会环境中作者的观念、感情以及价值观 (Hedge, 2000) 。同时,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 读者也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文章中所反映出的观点以及价值观。因此, 这种批判式阅读也被看作成作者、文章和读者三方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些阅读理论的发展不仅让我们对阅读的过程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阅读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引作用

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和改革, 但仍然还保持着英语精读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课堂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对课文的讲解也往往局限在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上。课堂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阅读的练习, 但形式很单调, 通常是由老师根据文章提几个相关问题, 然后由学生阅读文章后来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封闭式的, 也就是说, 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回答此类的问题时, 也只是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信息或者作者的观点, 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对所学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中。综上, 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弊端, 例如:过多地使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以及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主动性。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 尝试把上文所述的阅读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Text A The Icy Defender为例, 来谈谈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1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内自上而下阅读模式训练

我国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 要全面了解一篇英语文章, 必须仔细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 从而加重了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回读、指读、出声读等阅读坏习惯 (杜丽红, 2011) 。不仅阅读速度很慢, 往往在“精读”完后, 对文章的理解是“懵懵懂懂”。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加强自上而下阅读技能的训练。

自上而下阅读技能包括预测、推断、总结课文大意以及识别篇章结构等。

以预测为例,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新文章之前, 根据课文的标题 (包括小标题) 来预测和推断文章主题及大概内容。

通过The Icy Defender一文中的这个大标题中的Icy, 可以推断出文章主题可能和Ice有关, 再提醒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大主题—forces of nature, 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推断造成冰和雪的自然力有可能是下雪天气以及低温。进而推测文章中所述内容应该是发生在冬季。再结合标题中的defender, 可以推测出文章中的出现的“守卫者”有可能是通过下雪或者低温天气来守护某个人或者地区。或者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的“守卫者”。

这篇文章中共有三个小标题:Napoleon’s Campaign, Hitler’s Invasion以及Russia’s Icy Defender.学生通过浏览前两个小标题, 可以轻松判断出文章是一篇记叙历史事件的文章。同时通过浏览这两个小标题, 文章的篇章结构也随即清晰可见。结合文章的大标题以及三个小标题, 学生可以推测判断出文章中讲到的历史事件都和俄国/苏联有关, 并且都发生在冬季。这时, 老师结合大标题和几个小标题, 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How is Napoleon and Hitler related to the icy defender and forces of nature?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兴趣和推测。有些同学甚至大胆预测由拿破仑和希特勒领导的两场战争, 由于俄国/苏联的冰雪卫士的保护, 都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每段的首句, 他们可以判断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尤其是前两个小标题下的段落中, 基本都会提到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某个战役。

通过这几个步骤 (对课文主题, 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的预测和推断) , 学生可以相对较好地对课文有一定宏观的理解, 可以避免在之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也就避免了阅读完文章后仍然“懵懵懂懂”的情况。

2.2尝试开展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批判式阅读

批判式阅读强调读者、文章以及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 注重读者对所读文章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在此单元的教学中尝试以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批判式阅读的训练。根据Hedge (2000) 书中的建议, 批判式阅读中, 问题可以涉及讨论作者态度, 分析及评析文章论点以及论据等。

在上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Hitler and Napoleon’s failure?

2) In your opinion, what led to Napoleon and Hitler’s failure?

问题1是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 可以直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找到答案:Napoleon and Hitler both underestimated the severity of the Russian winter.Snow, ice and freezing temperatures took their toll on both invading armies.

问题2引起了一定的讨论。有同学认为俄罗斯地域广阔, 和中国很相似, 所以要想侵略和占领俄罗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且有同学提到了课文中俄罗斯人民的抗敌策略—“hitand-run”和中国的游击战很相似, 而中国抗战就是通过各种游击战获得胜利, 所以学生认为即使没有“冰雪卫士”, 靠这个作战策略应该也能击退侵略者。还有同学认为两个侵略者过于自大, 而“骄兵必败”。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 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 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 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

3结语

阅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了自下而上的逐一解析, 更包含了自上而下的预测和推断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文章和作者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以及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 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结合阅读的主要理论和模式, 文章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文章为例 (The Icy Defender) , 探讨了在课堂内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下而上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批判式阅读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

[2]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杜丽红.大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7) :104, 112.

篇9:阅读训练答案

(一)《可贵的沉默》选段

1.①沉默——热闹 ②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2.略

3.①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②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二)伟大的母爱

1.liánɡ jiànɡ

2.呼呼 温暖

甜蜜 伟大

3.母爱,是那么伟大。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生命

(一)《触摸春天》文段选读

1. jìnɡ chànɡ bàn qiāo

2.展开 阻碍 误差

3.歪歪扭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乐乐呵呵

4.竟然 奇迹 神奇 扑腾 惊讶 完全

5.略

(二)大墙下的小花苗

1. 温暖——(寒冷) 难过——(高兴)

2. ①6 3

②又瘦又小很难过;力量;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真勇敢

3.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阅读主题:经典故事

(一)《草船借箭》选段

1.léi yǐn xiànɡ

dànɡ lè diào

2.近义词:嘱咐——吩咐 叫喊——呐喊

反义词:逆水——顺风顺水 远离——逼近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或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二)《高明的琴师》

1.:“。,,。”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

3.①春秋 成连 《高山流水》

②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③大海

六年级阅读主题:大发明家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1.但 尽管 却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偶尔 幽暗——昏暗

分析——辨析 疲劳——疲惫

3.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4.①× ②× ③√

5.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6.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二)《发明家富尔顿》

1.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①(√) ②(×)

3.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 懂得、领会

篇10:领路阅读训练及答案

领 路(11分)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手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6、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交织地写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请你分别概括。(4分)

7、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这句话的含义。(2分)

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8、文章结尾写道:“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此时此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把她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分)

9、文章标题“领路”富有内涵,请说说题目的含义?(2分)

答案

6、一位女人花一个月工资给读高中的儿子买了一部新款手机,却被儿子扔了。一位老太婆宠爱自己的儿子,最终儿子因犯罪被判死刑。

7、讽刺儿子对自己母亲的不尊重和女人对儿子的溺爱。

8、示例:大妈的话值得深思啊!如果我再这样溺爱儿子,只会害了他,最终导致他走上不归路。大妈是在以自身的教训为我指引教育孩子的正确之路啊!

篇11:清粥 阅读训练及答案

⑴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⑵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⑶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的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⑷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⑸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添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⑹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⑺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⑻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⑼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⑽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⑾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⑿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 摘自《文苑 经典美文》.8)

12. 文章详细描写了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请简单概括这个过程。(6分)

1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⑸段划横线语句的作用。(4分)

14.请修辞角度赏析第⑿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煮一锅清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答案:

12.开始时水米磨合(躲躲闪闪)——沸腾后水米相互渗透——熬好前水米融合(胶着)(每点2分,时间和水米的状态各1分)

13.内容上,写了朋友煮粥的过程(方法)与煮出的粥的状态(1分),与作者所写的煮粥方法进行对比(1分),突出精心煮粥能让粥回报煮粥人,(1分),也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14. 运用比喻,(1分)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比喻成熬煮粥一样,(1分)形象地表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和缓地接受,慢慢体味,感知安静。(2分)

上一篇:医院药剂科工作制度下一篇:食堂收费系统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