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4-04-29

狼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8篇)

篇1:狼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牧童捉小狼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节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解释下列字:

(1)去_______

(2)故_______

(3)趋 _______

(4)状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入穴失子,意甚仓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1)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

(2)它又离开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下,(它)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篇2:狼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题2】shàn kāo

【小题3】股:大腿 犬:象狗一样

【小题4】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小题5】“投以骨”、“复投之”(2分)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或坏人),我们不要抱任何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只要能背诵则可以写出来,但是默写时,要注意黠、毙、哉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文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文,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另外还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小题2】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注音”,否则就会出现解释词语的现象。这两个字都是易读错的字,平时要进行熟读并积累练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对,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理解内容。

【小题3】试题分析:“股"在文言文中是"大腿"的意思,"犬”是活用词,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像狗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并驱如故”等。根据上下语境推断,"故"是"原来"的意思,"并驱如故"应译为“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5】试题分析“屠户起初对狼抱有幻想”是审题的要点,我们要在选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可见"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由此可知,切题的答案是"投以骨”、“复投之”,即用骨头喂狼.第二问,"放弃了幻想,智慧勇敢地杀死了狼"是审题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不能心存幻想,对于恶势力要勇于斗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篇3:狼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快速有效阅读的意义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尽可能加快,但绝不应是泛泛地浏览或不求甚解地走马观花。快速阅读不仅仅要求阅读速度快,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记忆效果好,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记忆过程,简单说, 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也是人称为“扫描式”或“跳跃式”的阅读,虽然不太准确,但比较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快速阅读就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就是说,读者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标、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者“跳跃”过去,而使目光像雷达搜索和追踪目标一样, 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所以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阅读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也就是说比较牢固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对知识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存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快速阅读的训练策略

1.默读是一个起点

阅读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习惯于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 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达到监听的作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大脑内部默默进行, 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出声虽然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但是经过自我约束,多数人是能够做到无声阅读的。不过,出声阅读还会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唇读, 即嘴唇微动的读法;二是心读,就是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

2.丢弃逐字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时阅读习惯逐行逐字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看过去,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这种拣豆式的阅读方式必须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远不止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当我们看一张熟悉的脸,只需要一瞥,就能认出是谁。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身边的报纸,一瞥之下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三五个字,甚至更多。

人在阅读时,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即固定状态和移动状态。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大约可达10万次。孩子在看书时,眼睛每小时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大约为57分钟。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在阅读时,我们不妨将眼睛的注视停顿放在几个字的中间,争取一瞥之下能同时理解停顿点左右两边的几个字, 吸收一个字群或有意义的字群, 这样只需要三四个注视停顿就可以阅读完一行字。眼睛移动的时间减少了, 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增加了,阅读速度就显著提高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3.让阅读在轻松快乐中进行

有些人在阅读时心情之所以不能保持轻松,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上班族、从事商业工作的生意人,就连学生也不例外。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学习效果, 强迫自己不断地接收、再接收,但是,如果长时间置身于压力中, 不仅心理上会出现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提不起精神,连身体也会生病。

阅读时能否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好心情极为重要,怀着一种轻松的好心情阅读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让信息更快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站起来深深地吸一口气 ,呼———吸———呼———吸 ,直到感觉 心跳平稳、呼吸顺畅为止,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

轮换读书也能提高阅读效率。马克思每天要读大量的书报文件,轮换读书是他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 他非常喜欢阅读名家的小说,他往往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换阅读。或者有时快速阅读一会儿小说,而后又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会儿诗歌。

篇4:阅读训练答案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篇5:《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模版)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

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集。“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

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

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

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 /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第二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上文选自课文《狼》,而课文又节选自,作者,字,又字,号,朝人。其著名作品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给下列字注音:

缀:窘:薪:苫:倚:耽:

3.文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A.缀行甚远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5.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点明时间的词为,表明地点的词为,矛 盾双方 是与。这是故事的。文中有一通假字,它是,通。

6.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7.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8.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9.解释“之”的用法:

①复投之: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一、zhuìjiǒngxiáshàndānxīnchímíngxiákāomèizhà

二、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

2、最后一节

三、l.看见2.只 3.大腿4.神情,态度 5.原来6.像狗一样7.打洞8.打算

四、1.A 2.A 3.D

五、1.响——想2.衣衣——依依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1.记叙议论

2.B

3.D

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起点明主题的作用。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二)1.《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剑臣 柳泉居士 清 书斋 记述 奇异 妖狐鬼怪

2.zhuì jiǒngxīn shàn yǐ dān

3.A B D

4.①但两 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 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 的。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5.遇 “晚归”“途中”屠户 两狼 开端 “止” 只

6.惧 迁就退让 凶恶贪婪 发展

7.御 果断抉择不甘罢休 进一步发展

8.虎视耽耽

篇6:《锡匠》阅读训练及答案

锡匠

徽宗尝以紫流离①胆瓶十付小珰②,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范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③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④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冶,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为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⑤。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⑥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掁⑦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赉赐遣之。 (洪迈《夷坚志》)

[注释]①流离:也写成琉璃,文中指玻璃。 ②小珰:小太监。 ③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住地。 ④谂:告诉,说。 ⑤左右澒挏之:大意是左右摇动瓶中的水银。澒,水银。挏,摇动。 ⑥眙(chí):直视,瞪着眼睛。 ⑦掁(chéng):碰撞,接触。

1.工匠“宁获罪,不敢为”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珰“因以实谂之”,其“谂”的内容,除了自己的身份之外,主要是告诉锡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3.对“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看你委屈地居住在这里,莫非是因为贫穷的缘故吧?

B.只能委屈地住在这种地方,恐怕是因为贫穷的连累吧?

C.故意委屈地住在这种地方,不会是因为贫困的连累吧?

D.看你委屈地居住在这里,又怎么能不贫困而劳累呢?

4.工匠为胆瓶托里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锡工为胆瓶托里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5.请推测一下,锡工为“胆瓶”“托其里”,为什么先要“取金锻冶,薄如纸,举而裹瓶外”,然后才“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这与“胆瓶”托里有什么相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1.①瓶口太窄小,无法使用托里的工具;②胆瓶又脆又薄,十分易碎(共2分,各1分)

2.皇宫里的工匠没有办法为胆瓶托里的情况(2分)

3.B (2分)

4.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共4分,各2分)

篇7:《岳飞》阅读训练及答案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

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

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1)从本词语言及内容看,属_____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2分)

(2)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3)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2分)豪放词 苏轼 辛弃疾(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篇8:狼阅读训练及答案

1.主要的阅读模式

阅读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以及交互式阅读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指阅读者对文章中的逐个单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进行理解, 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语言单位进而得到整个句子或者整篇文章的含义。这种阅读模式中, 读者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内容, 缺乏主动性。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只需抓住最有用的信息, 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和推断, 并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各种预测进行证实或者修正 (Goodman, 1967) 。这种阅读模式在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把握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而交互式的阅读模式则是在阅读过程中对前两者的结合。

随着发展, 阅读逐渐被赋予了社会性。我们读到的任何文章都是反映着身处特定社会环境中作者的观念、感情以及价值观 (Hedge, 2000) 。同时,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 读者也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文章中所反映出的观点以及价值观。因此, 这种批判式阅读也被看作成作者、文章和读者三方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些阅读理论的发展不仅让我们对阅读的过程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阅读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引作用

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和改革, 但仍然还保持着英语精读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课堂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对课文的讲解也往往局限在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上。课堂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阅读的练习, 但形式很单调, 通常是由老师根据文章提几个相关问题, 然后由学生阅读文章后来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封闭式的, 也就是说, 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回答此类的问题时, 也只是被动接受来自文章的信息或者作者的观点, 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对所学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中。综上, 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弊端, 例如:过多地使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以及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主动性。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 尝试把上文所述的阅读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Text A The Icy Defender为例, 来谈谈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1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内自上而下阅读模式训练

我国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 要全面了解一篇英语文章, 必须仔细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 从而加重了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回读、指读、出声读等阅读坏习惯 (杜丽红, 2011) 。不仅阅读速度很慢, 往往在“精读”完后, 对文章的理解是“懵懵懂懂”。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加强自上而下阅读技能的训练。

自上而下阅读技能包括预测、推断、总结课文大意以及识别篇章结构等。

以预测为例,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新文章之前, 根据课文的标题 (包括小标题) 来预测和推断文章主题及大概内容。

通过The Icy Defender一文中的这个大标题中的Icy, 可以推断出文章主题可能和Ice有关, 再提醒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大主题—forces of nature, 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推断造成冰和雪的自然力有可能是下雪天气以及低温。进而推测文章中所述内容应该是发生在冬季。再结合标题中的defender, 可以推测出文章中的出现的“守卫者”有可能是通过下雪或者低温天气来守护某个人或者地区。或者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的“守卫者”。

这篇文章中共有三个小标题:Napoleon’s Campaign, Hitler’s Invasion以及Russia’s Icy Defender.学生通过浏览前两个小标题, 可以轻松判断出文章是一篇记叙历史事件的文章。同时通过浏览这两个小标题, 文章的篇章结构也随即清晰可见。结合文章的大标题以及三个小标题, 学生可以推测判断出文章中讲到的历史事件都和俄国/苏联有关, 并且都发生在冬季。这时, 老师结合大标题和几个小标题, 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How is Napoleon and Hitler related to the icy defender and forces of nature?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兴趣和推测。有些同学甚至大胆预测由拿破仑和希特勒领导的两场战争, 由于俄国/苏联的冰雪卫士的保护, 都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每段的首句, 他们可以判断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尤其是前两个小标题下的段落中, 基本都会提到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某个战役。

通过这几个步骤 (对课文主题, 篇章结构以及段落结构的预测和推断) , 学生可以相对较好地对课文有一定宏观的理解, 可以避免在之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也就避免了阅读完文章后仍然“懵懵懂懂”的情况。

2.2尝试开展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批判式阅读

批判式阅读强调读者、文章以及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 注重读者对所读文章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在此单元的教学中尝试以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批判式阅读的训练。根据Hedge (2000) 书中的建议, 批判式阅读中, 问题可以涉及讨论作者态度, 分析及评析文章论点以及论据等。

在上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Hitler and Napoleon’s failure?

2) In your opinion, what led to Napoleon and Hitler’s failure?

问题1是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 可以直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找到答案:Napoleon and Hitler both underestimated the severity of the Russian winter.Snow, ice and freezing temperatures took their toll on both invading armies.

问题2引起了一定的讨论。有同学认为俄罗斯地域广阔, 和中国很相似, 所以要想侵略和占领俄罗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且有同学提到了课文中俄罗斯人民的抗敌策略—“hitand-run”和中国的游击战很相似, 而中国抗战就是通过各种游击战获得胜利, 所以学生认为即使没有“冰雪卫士”, 靠这个作战策略应该也能击退侵略者。还有同学认为两个侵略者过于自大, 而“骄兵必败”。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 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 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 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

3结语

阅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了自下而上的逐一解析, 更包含了自上而下的预测和推断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文章和作者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以及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 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结合阅读的主要理论和模式, 文章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文章为例 (The Icy Defender) , 探讨了在课堂内如何把不同的阅读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下而上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批判式阅读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

[2]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杜丽红.大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7) :104, 112.

上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下一篇: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