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2024-05-05

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精选十篇)

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篇1

一、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现状

由于小额保险的发展面向群体是低收入人群, 而这恰好与国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战略吻合, 这既适应了经济发展潮流, 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保险的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等基本功能与现在党和政府提倡的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小额保险发展的越好, 推进的越快, 对新农村建设写和谐社会构建的贡献就越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保障水平, 小额保险借助其具有的特殊性, 在商业保险的高效运作下, 以及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下, 它能够弥补政府和一些商业保险公司所提供保障的一些不足, 对于提高农村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小额保险发展所中的问题

(一) 收入水平影响对小额保险的选择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且与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有很大差距, 但是由此看来, 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还是大部分以食品支出为主, 对于食品以外的需求在现阶段还是不能够完全实现的。所以, 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是限制保险投入的主要原因。另外, 我国地区差别很大, 如东部地区农村较富裕, 而西部地区农村还比较贫困, 这种地区差别也影响农民对农村小额保险的需求。

(二) 目标人群保险意识低, 不利于推广

目标人群保险意识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小额保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其深刻根源:长期以来, 受传统体制、文化传统、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民习惯靠自己、靠亲友来应对风险的观念根深蒂固, 且常常抱有侥幸心理, 没有认识到风险发生的普遍性, 认为自己不一定会面临风险, 即使农村保险的保费低廉, 也不愿购买, 认为是花“冤枉钱”;另一方面, 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尽管农村小额保险的保费低廉, 但在他们眼中, 也是一笔大开支, 因此不愿也不能把钱花在看不到的风险上。

(三) 营销渠道窄, 展业成本高

小额保险的主要市场还是农村, 在农村的销售主要通过个人代理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由于居民居住比较分散, 这些渠道难以覆盖, 所以渠道问题是小额保险发展的重大瓶颈。必须寻找很好的销售策略, 才能将小额保险的供给量提上去。借助优势取得了一些效果, 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市场份额占到90%以上。其他的保险公司, 由于资本实力, 小额保险成本较高等障碍, 使得再建立网点投入成本得不到回报, 加之农村小额保险的单笔保费数额较小, 如果业务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 很难盈利。

三、对策建议

(一) 推进小额保险的产品和业务创新

小额保险属于产品创新, 在此基础上, 保险公司可深层次地思考流程创新和营销的创新, 利用逐步完善的兼业代理机构, 以客户为中心, 有条件地将资本市场和保险产品相结合。

(二) 降低小额保险成本

低保费是小额保险最突出也是最为重要的特色, 但是想要实现较低的保费, 保险公司除了需要提供较低的保额之外, 而且应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以及成本。

(三) 提高整体收入

小额人身保险的对象是低收入群体, 因为收入低, 购买保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限制了他们的对保险的现实需求。因此, 需要切实拓宽提高收入的各种途径, 增收实现制度环境的强大保障。低收入人口集中在农村, 所以解决农村人口收入奖大大提高保险购买能力。

总结

我国人口众多,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 对小额保险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 因此, 小额保险在我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而且发展小额保险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保险意识的逐步增强、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商业保险公司的不懈探索, 小额保险在支持“三农”领域、服务民生等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摘要:小额保险从产生以来, 凭借其低成本、灵活性高等特点, 在我国迅速发展,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风险问题, 起到了一定的扶贫作用, 而且也减轻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本文在分析小额保险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 对比研究国外小额保险, 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 对构建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提出对应的对策和建议:推进小额保险的产品和业务创新;降低小额保险成本;提高整体收入增强保险产品宣传, 有效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

关键词:小额保险,低收入,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崇峰.中国小额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 2012.

[2]张.中国农村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3]金鑫.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保险, 2012, 02:9-11.

[4]金鑫.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2, 02:22-24.

[5]左欣立.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模式思考[J].知识经济, 2012, 08:79.

[6]张晓峰.中国农村小额保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篇2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国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世界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将为中国汽车保险业提供借鉴。[关键词]汽车保险;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无过失责任

一、汽车保险的起源

(一)近现代保险分界的标志之一——汽车第三者责任险

汽车保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晚于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险。保险公司承保机动车辆的保险基础是根据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责任险的实践经验而来的。汽车保险的发展异常迅速,如今己成为世界保险业的主要业务险种之一,甚至超过了火灾保险。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强制或法定保险方式承保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它始于19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

(二)汽车保险的发源地——英国

1.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于1896年首先开办了汽车保险,成为汽车保险“第一人”。当时,签发了保费为10英镑—100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汽车火险可以加保,但要增加保险费。1899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所造成的损失。这些保险单是由意外险部的综合第三者责任险组签发的。1901年开始,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险保单,已具备了现在综合责任险的条件,在上述承保的责任险范围内,增加了碰撞、盗窃和火灾。1906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其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

2.实施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机动车辆的流行加重了公路运输的负担,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有些事故中受害的第三者不知道应找哪一方赔偿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发起了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保险的宣传,并在《1930年公路交通法令》中纳入强制保险条款。在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过程中,政府又针对实际情况对规定作了许多修改,如颁发保险许可证,取消保险费缓付期限,修改保险合同款式等,以期强制保险业务与法令完全吻合。强制保险的实施使在车祸中死亡或受到伤害的第三方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定的赔偿金。

3.1945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局。汽车保险局依协议运作,其基金由各保险人按汽车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担。当肇事者没有依法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或保单失效,受害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汽车保险局承担保险责任,该局支付赔偿后,可依法向肇事者追偿。

英国现在是世界保险业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英国承保人协会统计,1998年在普通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业务首次超过了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达到了81亿英镑,汽车保险费占每个家庭支出的9%,足见其重要地位。

二、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

(一)汽车保险的发展成熟地——美国

美国被称为是“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此相随,美国汽车保险发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时间内,汽车保险业务量已居世界第一。2000年美国汽车保险保费总量为 1 360亿美元,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 45.12%。其中,机动车辆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820亿美元,占60.3%,机动车辆财产损失保险保费收入为 540亿美元,占39.7%。机动车辆保险的综合赔付率为105.4%,其中,净赔付率为79.3%,费用率为 26.1%。美国车险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都相对自由,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车险市场。

(二)美国汽车保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1.汽车保险问世。美国最早开始承保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是在1898年,由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签发了第一份汽车人身伤害责任保险。1899年汽车碰撞损失险保单问世,1902年开办汽车车身保险业务。

2.通过《赔偿能力担保法》和《强制汽车保险法》建立了未保险判决基金。1919年,马萨诸塞州率先立法规定汽车所有人必须于汽车注册登记时,提出保险单或以债券作为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赔偿能力的担保,该法案被称为《赔偿能力担保法》。该法实施的目的在于要求汽车驾驶人对未来发生事故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提供经济担保,但是由于这种担保的滞后性,以及该法无法强制每一汽车使用人履行赔偿义务,车祸受害者求偿仍然困难重重。为了改进这一做法,192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汽车强制保险法,并于1927年正式生效,成为美国第一个颁布汽车强制保险法的州。该法律要求本州所有的车主都应持有汽车责任保险单或者拥有付款保证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保证受害者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并以此作为汽车注册的先决条件。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通过了这一法令。

3.保险公司推出未保险驾驶人保险。由于未保险判决基金由州政府管理,因此被各保险公司指责为政府过多的干预保险业。为了阻止政府的这一行为,许多保险公司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自发的抵制。保险公司推出了未保险驾驶人保险,提供给被保险人在汽车意外事故中遭受身体伤害,而驾车人是事故责任人,但是驾车人可能:(1)没有购买汽车保险;(2)虽有汽车保险,但是其责任限额低于该州要求的最低限额;(3)肇事后逃跑;(4)虽有汽车保险,但其保险公司由于某种原因拒赔或破产。目前,美国大多数州保险监管部门已要求销售汽车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未保险驾驶人保险。

4.无过失汽乍保险。赔偿能力担保法、强制汽车保险、未得到赔偿的判决基金和未保险驾车人保险虽然减少了在汽车事故中未得到经济补偿或不能得到充分经济补偿的受害者,但仍然无法解决诸如下列一些问题:(1)受害人的索赔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查取证,而且最终也很难确保这些证据能证明对方驾驶人确有过失;(2)律师的费用和其他审查费用均来自于最后受害人补偿到的赔偿金,因此受害人即使获赔,得到的赔偿金也已大打折扣;(3)虽然轻微受伤者得到的赔偿一般还能弥补其经济损失,但严重的受害人得到的补偿却平均不到其经济损失的30%,甚至许多最终根本得不到赔偿。因此,一些汽车保险制度的改革者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将无过失责任的法律制度推及到汽车保险中。

所谓无过失责任法律制度,指无论当事人有无过失,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一个“纯”无过失汽车保险将完全取消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而且将提供一系列的综合保险给予受害人全面的经济损失赔偿。当然,这种“纯”无过失保险并不存在,各州的无过失汽车保险仅部分的限制受害人起诉肇事者的权利。一旦人身伤害损失超过了某一界限,被保险人仍可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对方赔偿。通过无过失汽车保险,汽车事故的受害人获赔更迅速、更方便。

(三)美国车险科学的费率厘定和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形成了一套复杂但又相当科学的费率计算方法,这套方法代表了国际车险市场上的最高水平。尽管美国各州车险费率的计算方法有差异,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大多数的州都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使用地区、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

除了传统的汽车销售商代理保险方式以外,直销方式在美国已很普遍。现在美国主要有三种直销方式:(1)利用互联网发展车险市场的B2C模式。美国车险业务约有30%都是通过这种网络直销方式取得的。绕过了车行代理这一鸿沟,交易费用减少了,保险费率自然就下来了,同时这也促进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2)利用电话预约投保的直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投入去构建网络平台。(3)由保险公司向客户直销保险。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可以直接到车市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把车险产品直接送到客户的面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去客户的很多时间,业务人员能够面对面地解答客户对于车险产品提出的问题,挖掘市场潜力。

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投保人承担部分损失——德国

与中国相似,车险业务也是德国非寿险业务的核心。2002年,德国车险保费收入219.7亿欧元,占整个非寿险保费收入的42.7%。德国保险市场开放度较高,有120多家经营非寿险的保险公司,竞争非常激烈。特gcJ是车险方面,市场集中度很低,接近完全竞争状态。车险市场份额最大的安联集团,2002年其保费收入仅占整个车险市场的17.8%。车险排名前1啦的公司市场份额之和也只为63.6%,其中有两家还是外国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和安盛保险集团)。

德国车险营销渠道主要靠代理机构。代理机构又可分为只为一家公司代理(A)和同时为多家公司代理(B)两类。其中,通过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整个保单总量的74.4%,通过B类机构销售的保单占 13.0%。A类机构销售的保单比重较大与德国车险经营的传统有关。在德国,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无异议的话,车险保单到期后可自动续保。由于德国车辆出险率很低,因此A类机构的客源比较稳定,与保险公司合作基础非常牢固。

德国的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实行“责任处罚”原则,即每次理赔不论赔偿额多少,投保人自己都必须承担325欧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醒投保人要尽量避免事故。德国的汽车保险费还实行奖优罚次。如果一年不出需要保险公司理赔的事故,第二年这辆汽车的保险费就会调低一个档位;然而,一旦出了事故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那么次年的保险费就会上调3个档位。而且保费的档位越高,档位之间的差额就越大。

(二)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突出——法国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产险公司管理费用率约为28%(最好的公司可以达到22%)。法国有 146家财产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车辆保险。2002年法国车险保费收入163亿欧元,占财产险保费的44%,相当于当年法国GDP的1%。调查表明,在法国100%的车辆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58%的车辆购买了车损险,82%的车辆投保了盗抢和火灾险,87%的车辆投保了玻璃破碎险。就赔付额而言,2002年全法国发生的400万起事故中,责任险赔款最高,占总赔款的50.3%,车损险占33.9%,其他险种占 16.8%。在责任险赔案中,涉及人伤的赔案占总赔案数的10.5%,但赔款额却占总赔款的59%。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法律对涉及人身伤害的第三者责任赔款不设上限的缘故。

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譬如,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四、对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启示

(一)车险更充分体现了保险的补偿和保障功能

从第一份汽车保险保单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到政府强制责任保险,再到汽车保险局的成立或未得到赔偿判决基金建立,再到无过失责任保险,无不体现了车险为保障受害人因车险损失能得到赔偿而做得努力。

当然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国外各大保险公司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发生率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而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在定损前,预先赔付,还有在客户修车时提供替代车服务,这不仅给受害者以赔偿,更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性关怀,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国外很多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是负利润,而是依靠资本市场盈利来弥补这一亏损的。

而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还是把车险业务当作一块重大利润来源,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找理由拒绝赔付,拖延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国外保险公司,有时即使不在赔偿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也酌情予以补偿。

(二)车险费率厘定因素众多而各国侧重不同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各发达国家的车险费率厘定均由多种因素决定,基本上都包括:车辆保养情况、行驶区域、车型、历史赔付纪录、年行驶里程数,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投保人不动产拥有情况、信用记录和结婚年限等等。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是一个倡导法治和自由的国家,且注重尊重人的个性,而美国人行事又较为散漫,所以美国的车险费率厘定更多考虑人的因素,同一辆汽车,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3倍。而日尔曼人的行事谨慎是世界有名的,德国的车险出险率非常低,因此德国车险定价中车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变动幅度最高可达2700%。

中国车险费率厘定距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且自2003年1月1日起实行自主费率,由于中国车险发展时间短,而各大保险公司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国家保监会应该从各保险公司收集车险数据,借鉴发达国家的车险要素费率体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指导价格,供各保险公司参考。

(三)车险营销以代理为主以服务竞争

各发达国家车险销售均主要依靠代理机构,特别是德国由代理机构销售的保单占到总保单的 87.4%。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保险公司也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方式,电话直销,网络直销的份额开始不断上升,美国网络销售的车险保单已占到总业务的30%

发达国家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各大保险公司由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美国务保险公司提供种类繁多的细分保险项目,供投保人依据自己的情况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而且当投保人出险时,向投保人提供替代车服务,给投保人最大的便利。英国保险公司最先免费为投保人检查车辆,防灾防损意识领先。而法国汽车保险业以社会管理功能突出而著称。

中国汽车保险业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恶性的费率竞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各保险公司应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周延礼.机动车辆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陈欣,等.财产和责任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篇3

摘 要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的发展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历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各种行业的发展成熟之后,现在,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也正面临着变革的挑战。

国内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对规范我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保险市场 发展现状 趋势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比照欧美市场的发展经验,我国保险市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行业大体上要经历从单纯追求保费收入规模、到追求实际利润、再到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三个阶段。从当前保险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来看,我国保险市场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以后,目前整体上正处于过渡转型关键时期:

(一)我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我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險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我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三)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四)我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我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我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一)巨大的保险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财产保险业务相应会增长。在未来的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上,至少存在四大潜力: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在机动车辆保险方面,一则随着入世和交通的改善,个人购车相应增加,机动车辆损失保险的业务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二则随着机动车辆第三者强制责任险的实施,也将增加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业务。在企财险方面,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的明晰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将增加企业财产保险的需求。在家财险方面,随着福利制度的改革,个人购房将增加,其保险业务将会增加。随着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尤其是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将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当然,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个人购房的增加、个人购车的增加,保证保险业务的规模也会增加,当然,这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随着中国西部的大开发,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也将得到较快发展。

(二)寿险快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规模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中国寿险业将继续快速增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据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博预测,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其中,他预测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其中,随着保险投资的放松,投资型保险产品,如万能寿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将更具市场潜力。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与发展问题浅析 篇4

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和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双重影响, 需要一系列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使农业经济能够在相对稳定、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而保险是风险保障机制中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方式。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 农业保险对于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远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得多。近二三十年,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业保险状况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农业保险机制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缺少风险保障,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农业发展所受到的自然因素影响之大是其他行业所不可以相比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多端, 就现在社会的科学水平来说, 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相比还是很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知之甚少, 对自然气候的预知和勘测能力有限, 更无法控制灾害的发生。而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气候的地区差异明显, 这使得农业风险更加复杂难以控制。我国的自然灾害有种类繁多、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 与此同时, 具有灾害时空分布广、受损面大、受损严重的特征。根据国家近些年的统计, 我国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 气候有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最近几年农业自然风险的受损趋势是日渐增强的。

(二) 经济因素

农业经济不仅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危害性因素不可忽视, 即经济因素, 通常指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业产品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价格波动、价值实现困难的情况。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常有发生, 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失衡会导致其价格不稳定、经济贸易因素变化、市场形势变化等情况, 有时因为经营不善、市场信息不对称、前景预测误差等因素使得农民遭受经济损失。而这些因素之中价格不稳定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种影响有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有时是农业产品的价格下跌。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缘故使得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大。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

(一) 我国农业保险总体发展趋势较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保险费用波动较大, 尤其是1998年以来保险费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但下降趋势逐渐得到缓解。1982年到1996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3%, 增长速度很快。在农业保险刚恢复的几年间保险费每年增长的速度超过三倍, 1991年保险费用比上年增长约1.6倍。但1998年之后保险费用年年减少, 从7.1亿下降至2004年达到3.9亿。2005年农业保险费达到7.3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5%, 由此, 从1994年以来的农业保险萎缩局面有所改善。

(二) 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规模已经在不断扩大, 农业保险已经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982年, 农业保险收入仅占全部保险收入的0.022%。1992年, 农业保险收入占全部财产保险收入的2.6%, 达到历史最高。然而, 到了2004年这个比例又下降到0.363%。2005年, 农业保险收入在全部财产保险收入中所占比例又有所上升, 达到了0.56%, 但与1982年以来的平均占比0.906%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一衡量指标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对农业保险重视不足。

(三)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受灾和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自1982年至1991年, 农业保险赔款从23万元增长到了54 168万元, 但在1995年后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农业保险是农民在受到自然等不可预料的灾害后得到了部分的补偿, 这使得农民在灾后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等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 农业保险的数量、种类、覆盖面都在不断地增加与发展, 这使得农民在更大程度上体会到了农业保险的作用。

但是, 必须认识到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而且发展不稳定, 农业保险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很小, 农业保险的种类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我国农业保险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1996年,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为57 428万元, 但平均到每户还不到2.5元。农业保险收入所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0.9%。在农业保险恢复的十年时间里, 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20世纪80年代, 平均每年我国的农业受灾面积为3.2亿亩, 平均每亩损失330元, 这样我国每年农作物的损失就在1 000亿元以上, 这样在农业灾害损失中农业保险的赔款所占比例还不到0.35%。这说明我国的农业保险所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这就使得政府背负了较大的负担。

三、我国农业保险不足的原因

(一)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依靠农民自身建立农业保障机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基础。而这种风险补偿资金的积累往往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 新增净值才能转化为农业风险保障资金, 这时政府才有资金和能力来进行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我国城乡经济差距依然很大,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经济基础差, 要建立农村风险保障机制仍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 农业保险法律缺失

农业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先比具有特殊性, 农业保险不是简单的购买与简单的供给, 而是购买有供给相辅相成的, 这便造成了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市场失灵。这时, 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下, 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使市场规范化的主要方式。农业保险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才能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只有法律基础得到了完善农业保险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而在我国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缺失与不完善, 这大大延缓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三)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目前还不完善, 农业保险机制尚不健全

商品市场的发展要领先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同时保险也逐渐由国家垄断逐步转向市场经营的方式, 无论是保险的需求方还是保险的供给方都需要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目前, 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农业保险市场。在发达国家, 保险市场具有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特点, 通过中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以及国际再保险等方式来调节风险的再分配。截至目前, 我国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只有一家, 这很难满足我国巨大的农业保险需求。

(四) 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积累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建立完善的市场化农业风险保险运转机制, 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机制与多层次的再保险机制, 而这些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另一方面, 我国农业保险正由财政型向金融型转变, 财政市场正在逐步的退出, 因此,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一过渡时期出现了制度上的空白, 财政退出过早而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

(五) 我国农业风险损失率高

我国现行的农业风险保险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农业保险衍生工具发展缓慢, 无法与农业风险管理相匹配。我国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受灾范围大, 损失率高的特点。因此, 仅依靠农业保险基金积累来补偿, 必然直接导致费率过高, 农民又是低收入弱势群体根本无法负担;依靠政府财政补偿又会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同时效率很低。因此, 要彻底解决我国农业风险损失就必须依靠新型农业保险机制, 运用新型风险分散工具来降低过高的费率, 这样才能解决农业风险保险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国外, 农业保险证券化能够很好地分散农业风险, 在我国对这种保险衍生工具需求很高,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农业保险衍生工具能够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目前, 我国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 都缺乏对农业保险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 这大大的减缓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化的前进步伐。

四、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难点, 建立符合我国农业保险基本情况的相关政策, 有效的改善农业产业模式、降低分散农业风险, 关键在于制度上的创新。

(一) 发展农业合作保险社, 在基层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 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经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都不能直接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中信息不对称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相比之下, 农业保险合作社在经营农业保险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 农业保险合作社是非营利组织, 其投保人也是保险人, 保险社的营利以冲减续保保费的方式退换给被保险者。相同的利益关系会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 这样便很好的解决了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二, 农业保险合作社很好地适应了农业保险所需要的分散性, 无形中降低了农业保险成本。第三, 农业保险合作社的成员都是农户, 熟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对作物面临的各种风险有清楚地认识, 对农作物的承保、理赔等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发展我国自己的农业合作保险社应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农业保险合作社应遵循农户自愿加入, 退出自由的基本原则。政府部门应秉承扶持农户不干预农户, 引导农户不领导农户的原则, 以惠农政策来吸引农户自愿加入农业合作保险社。同时, 要以委员会的方式管理农业合作保险社, 其中委员要以民主方式选举产生, 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农业合作保险社的一切事物。二是农业合作保险社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农业原保险, 同时由县级保险联合会向其提供再保险来分散降低风险。三是政府应对参加农业合作保险社的农户提供保险补贴, 同时对农业合作保险社提供资金支持, 在税赋上给予农业合作保险社一定的优惠。四是农业合作保险社的保险范围受地域因素制约很大, 不能很好地分散农业风险, 因此需要大型保险公司对其进行再保险, 同时提供农业巨灾风险保护。五是农业合作保险社所积累的保险准备金应由国家农业保险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在遵守最大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下进行投资。这是为了保障农业合作保险社资金的安全, 避免农业合作保险社遭受损失。

(二) 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所在

从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来看,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来资助扶持农业保险发展。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来带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目前最好的措施, 通过国家保险公司实施各项国家农业保险政策也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资金应由政府预算承担, 同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门补贴扶持, 还要减免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相关税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不得直接对农业进行原保险, 只能对地方农业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原保险进行再保险。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责包括: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农业保险公司以及股份公司和相关组织提供费用补贴, 同时也向投保的农户提供费用补贴;国家农业保险公司要向地方农业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及相关组织提供再保险支持;地方农业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及相关组织所积累的准备金交由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统一管理, 在发生风险补偿时由国家农业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以及资金划分。;国家农业保险公司要对巨灾风险基金进行有效管理, 在发生巨灾损失时要及时良好地履行保障职能。

(三)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有力保障

农业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征, 这很容易导致农业巨灾风险发生。当发生农业巨灾风险损失, 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往往会发生巨大损失, 甚至其准备金和资本金都会损失掉, 这会严重打击地方农业保险公司, 破坏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如果要规避农业巨灾风险, 仅仅凭借地方农业保险公司和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业务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 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是保护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农业巨灾损失基金主要由政府财政预算、地方农业保险公司盈余资金、将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筹集资金等组成。农业巨灾损失基金不仅仅用于补偿遭受农业巨灾损失的保险主体, 还可以用于以下方面:用于对农业巨灾风险的预防, 比如对不可预见的自然风险提前建立保护基础设施, 对农作物及牲畜提前进行疾病的预防;用于建立农业巨灾研究机构, 对我国容易遭受的巨灾进行分析统计并研究, 发现其规律特点, 建立适合我国农业基本情况的巨灾风险预警系统, 从而达到提前预警, 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巨灾损失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为农业保险公司推出适合我国农业的保险险种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近些年来,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虽然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但差距在逐年缩小。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但在农业保险的保护小大大减小了农业遭受的损失, 为灾后农业的再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不仅得益于民间保险公司的不断发展扩大, 更得益于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大力扶持与各项优惠政策。相信, 今后我国的农业保险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为我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雅秀.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现状简析[J].科技资讯, 2009 (16) .

[2]许志平.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5) .

[3]唐钧.中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 .

[4]吴荣富, 金戈.开启中国农业保险的明亮窗口中国农业保险现状[J].中国禽业导刊, 2009 (3) .

[5]王德宝.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 2009 (7) .

[6]武晋.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 2010 (6) .

[7]张青荣.简析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0 (6) .

[8]普惠金融体系下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J].会计论坛, 2011 (10) .

[9]Wang Ming.Are People Willing to Buy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 in China.Risk Awareness, Insurance Acceptance, and Willingness to Pay..[J].Risk Analysis, 2012.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篇5

目: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目录

摘要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3、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2、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使得汽车数量快速增加,为汽车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保险业的发展;投保人的保险意识也有了明显增长等等因素使得近年汽车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如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险公司无法完全兑现承诺等。这些问题阻碍着汽车保险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汽车保险业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保险、现状、问题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汽车保险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和“稳定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汽车保险在20多年间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1988年,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首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此后,汽车保险一直保持高增长率,是大部分财产险公司最主要的险种,在财产险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汽车保险作为财产险的第一大险种,涉及面广、影响深、关系大,承担着在交通事故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与国家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发展汽车保险业不仅有利干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利于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人民生活的稳定和谐。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汽车保险在服务和谐社会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经济领域、各产业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汽车保险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汽车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步入小康,国内汽车市场的容量将逐步扩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伴随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汽车保险作为汽车价值链和服务链的重要环节,作用日益突显,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保险市场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增强以及国内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我国交通责任强制险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汽车保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比较突出的问题 1)投保意识及投保心理的问题

在我国,投保意识的极度薄弱,这点与汽车保险较发达的美国是不能相比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国内机动车辆的投保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车辆保险投保率低除了汽车保险种类少、保险公司的服务跟不上以外,对机动车辆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社会上的新闻媒体等也很少宣传车险的知识、法规等,更少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农村有40%的车辆是任何险种都未投保,而中国农村的道路状况又较差,事故频发,一些农民因为没有保险,一旦出险,不是倾家荡产就是因祸再度致贫,还有些人虽然参加了保险,但是总想少保几个险种,即使出过险也得到过赔偿,但下次保险仍然是心存侥幸。鉴于这样一种心态,中国的保险事业在短期内仍然会举步维艰。

2)保险品种及保险费率单的问题

在我国,出来首当其冲的投保意识薄弱外,接下来便是保险品种贫乏,保险费率单一的问题。在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和保险费率都由各个保险公司自定。因此,保险商品种类很多,其费率也是灵活多变的。而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附加险条款及其对应的费率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很少有车型差别,更没有地区差别,如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均适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3)车险市场监管不严

近年来,各类保险诈骗案件,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诈骗案件呈数量增多、案值增大、手法多样化等趋势,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这说明我国的保险市场本身还不完善,人们法制观念、诚信意识都需要强化。车险理赔业务赔案水分极高,大约占到了20%~30%,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属于人为骗保、诈保,虚报零配件赔付价格。为谋取非正当利益,保险公司理赔员常常与汽修厂和不正规汽配商私下串通,通过向正规汽车零配件经销商询问价格作为参照,多报、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向保险公司报出进口或国产正厂产品价格,但给用户提供的却是低档甚至是伪劣产品,以赚取不正当利润。这与骗保、诈保等行为共同构成车险理赔中的“黑洞”现象。上述不正当行为使得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加剧,理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汽车零件厂商和经销商无法得到正常利润。消费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自身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1)加大汽车保险宣传力度 这点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重滞后。老百姓对于汽车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很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让普通民众都认知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这才是治本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更能普遍提高民众的防风险意识,一举而两得。保险公司应该加大汽车保险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汽车用户真正了解投保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对于投保的客户,要提供真正的贴心服务,这样才能打消其他人的顾虑。

2)积极鼓励汽车保险业务创新

不断开发和创新保险商品是保险公司保持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业务创新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由于我国对保险业施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险公司新开发的保险品种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投入市场运作,保险公司创新空间较为狭窄。对业务创新监管过严,限制太多,不仅降低了保险业务创新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3)加强保险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

我国民族保险业发展很快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擅自设立营业机构、任命高级管理人员、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误导消费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形成保险经营风险,同时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社会信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怠,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加快培训专业车险人才,提高车险从业人员素质

保险市场国际化后对保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车险的条款、费率、实务,还要能了解国际通行的车险先进管理办法,做到一专多能,更加适应中国车险市场的需要。

2、发展趋势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险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大规模调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汽车保险与汽车王国美国相比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完善汽车保险损害补偿功能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绝大部分汽车保险还在遵循以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在以后的改革中,加大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强制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初将车辆损害视为社会问题的是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它于1925年起草了保险史上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保险,并于1927年公布并实施。由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强制性,不管汽车所有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此险。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基本保障,受害的第三者可以依法取得下述权力:直接追诉;求偿权利不受保险单条款的限制;故意损害亦可求偿。

我国于1984年提出第三者责任险为强制险,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推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第三者责任保险将成为机动车辆定期安检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如不按国家规定投保,国家公安部门有权扣留车辆。这无疑是我国现今的汽车保险制度改革与世界接轨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2)保费费率中的精算主义

关于费率的制定,现在大多数汽车保险先进的国家都采取了保费费率的精算主义。如美国: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另外还存在两种计划:9级计划和270级计划。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我国因费率刚刚开放,还不够完善。为了在全球化的市场下生存和发展,以后要适应市场,用精算来控制风险和体现公平。

3)险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车险事业发达的国家,车险种类及体系一定会很完备。拿美国来说,美国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保险项目繁多,大的种类通常包括几项:责任保险;碰撞保险和非碰撞保险;汽车责任险。此外,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车险还有意外保险。由此可见,美国的汽车保险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兼具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其国家的人民生活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的汽车保险体系无论从保险制度、保险监管还是保险险种体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总之,车险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对现有车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使我国的汽车保险为人民生活的安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财产保险;税收抵扣;现状

中图分类号:F840.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85-03

一、中国财产保险业的现状

(一)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财产保险业显示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自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运行良好,GDP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7%,预计今年可以达到1 700亿元。同时,我国具有超过十万亿的居民储蓄余额,新增存款中75%为定期存款。这些都直接反映了财产保险潜在需求的增加,成为财产保险行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产业优势。

到2004年,我国财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 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之后两年其增长率一直保持14%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增长率在20%左右,显示了该行业强大的生命力。

(二)我国保险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004年,我国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放宽了非寿险市场的准入条件:将最低注册资本金由全国性保险公司5亿元、区域性保险公司2亿元统一降为2亿元;将保险公司每开立一家分支机构,需要增加资本金至少5 000万元的规定,放松为在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设立分公司,增加的资本金不少于2 000万元。2000年,我国财险公司只有15家,至今财险公司总数达到98家。新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取消了区域性财险公司与全国性财险公司的限制和区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战略的需要选择经营地点和区域,原有区域性保险公司纷纷加快在全国布点的步伐。2004年12月11日,保监会又发布关于履行有关入世承诺的公告,宣布取消外资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经营地域准入壁垒的彻底拆除,促进了区域性财险公司特别是外资财险公司在全国的业务扩张。

(三)市场集中度下降,发展趋势良好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在缓慢下降,但是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三家公司占领了市场的大块份额,主体地位十分明显。虽然如此,自从取消了全国性和区域性财险公司的限制之后,中小财险公司均毫无例外地向全国性财险公司方向发展,出现了超常规扩张态势。主要新兴财险公司为了在业务规模方面缩小与大型财险公司的差距,纷纷确定了以抢占主要城市和市场份额、抢夺优秀人才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战略,加速擴张分支机构。如中华联合,天安财险、永安财险等中资公司的市场地位迅速崛起,以连续五年高于市场平均速度的扩张速度迅速增长。而外资企业则以三资企业为其主要服务对象,市场定位于企业财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等,也在财险业中站稳了脚跟,使中国财险的市场发展趋向正常。

(四)财险业务以机动车险为主

在我国财产保险费收入中,机动车辆保险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1987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55.33%,到2000年进一步上升为63.93%,至2005年则达到66.87%。同时,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该比重更高,如北京目前则达到71%。自去年7月1日,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施以来,机动车险保费占财险业务的比重将会更大。

二、财险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恶性竞争

近年来,财产保险公司走上了一条如几年前我国家电产业的竞争之路,各公司不断降低保费,调节费率招揽客户。某财险公司大型商业险业务经理透露财险公司对投保人的免赔额门槛在不断降低,5亿标的项目,免赔额只有1 000元,保险公司几乎把所有的风险都扛了下来。这位经理介绍:“由于恶性竞争,近几年,北京市场的企业财产险的费率已经低至万分之二点几的水平,而国际市场在9•11事件后,费率水平却一路飙升,国内费率与国际市场完全背离。”直保市场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一些费率过低的大型商业保险无法按照正规程序在再保险市场进行分保,而为了实现风险转嫁,一些财险直保公司在风险单位划分上做手脚。“保险公司承保一个项目的自留保费和分出保费的多少不是由标的总价决定,而是以危险单位来划分的。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危险单位划分标准。所以直保公司就随意拆分危险单位,将高质量的业务自留,把质量差的业务放到合约分保安排中,转嫁给再保险公司。”

恶性竞争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更加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除恶性竞争应从监管制度入手,去年4月开始,《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的陆续颁布实施,弥补了监管法规的空白,通过对危险单位的评估和划分,使大型商业风险项目保险有了一个定价基础和遵循规范,对保险业的恶性竞争有很强的遏制作用。当然这只是完善我国保险法规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更应加强国际保险监管的研究与合作,找出适合我国的保险监管模式,进而促进财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财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供给主体少。财险市场的供给主体即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到去年底,我国财产保险公司98家,而其他发达国家的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都达到了数百上升家(如1999年,美国共有保险公司5 162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3 276家,英国共有814家,德国有690家),这说明我国财险市场供给主体相对较少。

2.市场供给能力低。市场供给能力即整个保险市场最大能够承保的风险总量。为保证偿付能力,一般都要求保险公司的最大保费为资本金加公积金的一定倍数。因此,一国保险市场的资本金总量可以用来衡量一国保险市场的供给能力。2004年,我国财险市场前3家主要公司的最大自留承保能力仅为1 023.8亿人民币,约合不到130亿美元,而2004年全球财富500强中排名最后的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美国丘博财产保险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就达到130亿美元。

3.市场产品单一。保险市场的产品及保险险种,目前我国财险市场的产品结构表(2005)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财险市场主要以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企业财产保险为主。两者占到了财险市场的75%以上,而农业保险、信用保险及其他个性化的险种占的比重很小,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财险市场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特点。

(三)有效需求不足

据统计资料表明,去年我国全国保费收入增长14.4%%,其中财产保险为42%,这表明我国商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凸显。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难预测;另一方面风险承担主体则由家庭、家族以及亲戚体系转变成单个的小家庭承担,这样使人们处于一种更加复杂的风险体系中,但是人们对保险知识的了解较少,并且对保险公司缺乏信任,而企业方面则存在着税率较高、保费高的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财险保费收入与储蓄存款期末余额及年增加额的比都比较低,财险保费收入一般只占到储蓄存款余额的1%~2%左右,年保费收入与年存款增加额的比一般在1/15~1/20之间。而储蓄存款余额表明了人们的购买力,储蓄存款年增加额表明人们剩余收入的转化意愿。财险保费收入与此两者的比都比较低,则说明社会对财产保险商品的购买意愿不强。而在寿险方面保费收入则达到了储蓄存款期末余额的2.7%,许多人只看到了寿险的储蓄功能,而没有意识到财产险的经济补偿职能,这也就是说相对寿险市场来说,财险市场中有效需求不足。

对待财险有效需求不足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保险税收抵扣制度,吸引人参加财产保险,同时降低保险公司营业税率,减轻保险公司的负担。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们对保险业的认识,增进人们对财产保险的了解,鼓励人们通过保险这一途径来分散生活中的风险,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挖掘财险业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李松涛.财产保险行业市场趋势分析[J].经济管理论坛,2005,(21):88.

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篇7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政策建议

2015年3月23号,我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世界气象日做了《 科学认知气候关注气候安全》 的重要讲话,指出持续变化的气候将增大造成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 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下降,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变化不稳定,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生态恶化程度加深,我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为农业生产者量身定做的保险, 其功能主要是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相应的赔偿,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农业生产者的损失。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业保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自2007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农责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农业保险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分担农民损失、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稳定农民农业收入方面也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当前,农业保险的覆盖险种不断增多,业务规模也随之大幅度扩大,保险主体日益多元化, 农业保险受到全国民众的普遍关注。

1、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和赔付率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由表1可知,在保费规模上,通过2004—2014年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随着农业保险的深入开展,保费增长了7倍, 赔付率也由最高的81%下降到了51.2%,基本稳定在6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农业保险正在逐渐步入正轨,审核等工作相较于以前更加规范精确。 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66万亿元, 同比增长19.42%; 参保农户2.47亿户次, 同比上升15.42%;向3500万户投保农户支付赔款214.6亿元,同比增长2.86%。 据统计,2014年我国保险保费以325.7亿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 资 :2004—2014 年《 中》 、《 中国保险年》 、中国保监会网站整理。)

2、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前,在承保险种上,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育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 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类别,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品。 2015年2月1号,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在地域覆盖范围上,至此保险品种将达到16种。 在地域上, 2004年—2006年期间,主要是上海、吉林、黑龙江等少数地区得到了财政补贴,而目前补贴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

3、服务体系与机构不断健全

近年来, 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保监部门不断地密切合作,其目标就是要加强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县乡保险机构为主、政府“ 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为辅、行政村保险协保为补充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在青海,各级政府通过搭建四级管理机构,由各级领导成员组成“ 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农业保险问题直接统一、快速有效处理。 而陕西则另辟蹊径,通过大量的“ 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现已设立各县乡保险分支机构177个“, 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1136个, 以此协助保险公司深入农村开展保险基层服务工作。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案例分析——国元公司“保险+信贷”模式

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安徽国元控股 (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23家国有企业共同成立的, 注册资本8.9亿元人民币,其宗旨就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 保险 + 信贷”的农业保险模式,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生产贷款时,同步提供责任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转移农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能如期还贷的违约风险,从而有效解决农民因无担保、无抵押而贷款难的问题。

1、家庭农场贷款保证保险

家庭农场贷款保证保险是国元保险公司与农行安徽省分行合作、专门针对家庭农场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的实际推出的一项创新性业务。 农行根据公司出具的《 承保意向书》 ,进行贷款前调查、审查、审批;公司在接到农业银行的通知之后,为贷款人签发正式的贷款保证保险单。 农业银行接到保险单后发放贷款, 与一般的农村信贷比较, 具有保险金额( 贷款金额) 高、办理速度快、总体贷款成本低等特点。 按照约定,家庭农场贷款保证保险单户贷款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国家基准利率的130%,贷款保证保险费率为贷款本息总金额的2%。 贷款本息如果出现损失,实行5∶2∶3的比例分摊,即保险公司承担50%、银行承担20%、政府承担30%。

2、涉农保单质押贷款

涉农保单质押直接贷款,是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以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出具的农业保险保单作为抵押物,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办专项贷款的模式。 同时,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还可以凭借保险机构出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作为抵押物,经融资担保机构担保后,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其发放贷款。 国元保险公司主要开展了大宗作物保单质押贷款和设施农业保单质押贷款业务。 大宗作物规模经营主体参加该项保险后,把提高了保险金额的保单质押给银行,银行按保险金额的70%以内贷款给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 融资成功之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涉农保险的购买积极性和购买力明显提升,承保覆盖面迅速扩大,风险保障水平也显著提高,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保险业务的开展,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

三、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环境下,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农业保险险种的不断扩大和地域范围的全覆盖,出现了许多影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路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国内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农业保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 由于中央到地方关于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尚且处于萌芽期,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做法,加之各级政府缺乏熟知农业保险理论和经营管理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不管不问的局面。 另外, 由于农业占GDP比重相对较低, 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政绩,这也构成了各级政府不愿进行关注、下大气力解决问题的原因。

2、农民参保意愿普遍不强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并且受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运作, 中国大部分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百姓参保的意愿。第二,侥幸心理作祟。 由于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都是动物和植物。 不少农民就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如果平时对其耕地或养殖场多加些投入精力便可省下一笔费用,可是当遇到自然灾害大部分农民便会重新返贫,对以前不参保的决定懊悔不已。 第三,生活压力大。 如果仅仅只靠农业收入,大部分农民家庭无法负担起昂贵的医药费、子女升学等相关的费用,所以抱着能省就省的生活思想,农民参保意愿不强。

3、理赔难度大、成本高

理赔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一般的财产保险的赔款可以根据损失前财产的价值精确计算,而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十分特别,不同时期价格波动比较大。 理论上赔款应根据以损失发生时的价值量予以评估计算。 然而,往往损失发生时农作物还没有成熟,因此要正确估测损失程度、估测未来的产量及未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难度很大。 成本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农村交通不方便,进入现场调查取证的难度比较大,而且我国缺乏大量对农业保险熟悉的业务员。

4、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2009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对农业保险的相关实施法则界定不清晰,操作性不强。 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 我国保险法对政府的主导地位也是含糊其辞, 其后果是直接导致政府在农业保险上处于很尴尬的位置。 如果政府积极推动,则会被视作过多干预市场经济,增加农民负担;如果任由其发展,则又会被扣上懒政、不积极作为的帽子。

5、覆盖面低,险种较少

按照种植面积计算,2014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的保险覆盖面只有55%左右,而同期美国主要农作物的参保率则高达80%以上;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的农业保险主要是建立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农协会来保证近100%的参保率。 从保险品种看,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品种共有几十个,其主要是为了保障参保农民的生产成本; 而美国目前已经有150多种农作物被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可选择投保的品种则超过300个。 基于此,应该增加农作物的保险覆盖范围和险种,由此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投保。

四、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特别是近期党中央决定向党组织涣散的地区选派第一书记的决定,切实提高广大第一书记对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的了解,使他们在面对基层农民的时候能够将这个惠民政策讲的清楚,让农民听的明白。 同时我们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展知识讲座, 具体讲解农业保险的有关知识,引导农民自愿参保投保。

2、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农业保险的内容相对固定下来

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将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经营原则、经营主体资格、运行方式、农民的参与方式、精算制度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确保其可操作性。 同时要明确各乡镇机关职能部门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的定位,为农业保险制定合乎实际的安排。

3、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 各级政府需要对承保公司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补贴范围和金额;其次,中央财政应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预算,提高补贴比例;最后, 进一步挖掘一些龙头企业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队伍。

4、扩大农作物的承保覆盖范围,增加险种

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需要紧密结合政策推行的实际情况,推出真正符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与提升收入水平的保险产品。 比如针对蔬菜大棚、鱼塘承包、水果种植等险种, 按承保对象的收入和风险接受程度制定特色的、 有差别的费率,充分发挥保险根本性的功能———防损防灾的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5、强化农村保险组织体系的建设

积极吸取国外先进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在乡镇乃至几个农村建立农保办公室,归国家农业部管辖。 各基层农保办公室则具体负责各项政策的实施与意见反馈,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庹国柱:略论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2]周延礼:我国农业保险的成绩、问题及未来发展[J].保险研究,2012(5).

[3]包琼: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4(5).

[4]魏松: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J].北方经济,2006(6).

[5]周洋: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几点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6]曾光:农业保险财政投入问题若干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10(2).

[7]化庆安: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面临困境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1(7).

[8]巴曙松:对我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创新问题的几点看法[J].保险研究,2013(2).

[9]杨晓娟、刘布春、刘园: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2).

浅析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 篇8

一、我国银行保险现状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开始于1995年, 在短短的16年发展时间里, 银行保险业务迅速扩大, 已经成为人身保险业务的主要销售渠道, 保费收入占人身保费总量约合50%。2003年, 国家放松了对银行保险的“1+1”模式限制, 一个银行网点可以同时销售多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银行保险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发展契机, 但同时也导致了更多问题的出现。首先,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两者的合作仅止于协议代理的关系, 并未结成长期的战略联盟, 彼此的不信任以及利益的冲突, 为银行保险业的深入发展埋下了隐患。再者, 银行保险业务结构不合理, 内含价值低, 银行客户经理专业理财知识缺乏, 保险认知不够, 销售过程和业务品质管理粗放, 为利益误导消费者的案例时有发生。此外,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以分红产品为主的银行保险过分强调保险的储蓄投资功能, 忽视保险产品的保障性功能, 也为银行保险的深入发展设阻。

保监会、银监会联合出台的《监管指引》解决了长期以来银行保险监管不力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协作, 规范银保市场秩序, 解决问题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

二、西方国家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经验

20世纪80年代, 欧洲就已经出现了银行保险。最初, 银行保险仅仅局限于银行充当保险中介人这一层面上。此后, 银行与保险不再止于简单的合作代理关系, 逐步结成战略联盟, 银行推出自己的带有储蓄性质的保险产品, 或者融资类保险产品, 使之更适应银行的销售需求。90年代以后, 银行与保险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组织结构融合, 形成全新的金融集团, 涉足多个金融领域。西方各国银行保险各有特色, 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其中以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 美国的金融集团模式和法国银行主控模式最为典型。德国的全能银行既能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信贷、保险业务, 也能同时进行实业投资。客户可以在银行享受到“一站式”金融服务, 满足多样性需求, 充分利用银行客户资源, 实现混业经营的范围经济。美国的金融集团模式下, 一个金融集团可以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但是其旗下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地位平等,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分业监管混业经营, 共享客户资源, 以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而在法国的银行主控模式下, 银行通过成立子公司来从事保险业务, 银行与保险公司依靠股权关系建立合作, 降低风险在两者间的传递。

银行保险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一个国家保险业务的整体发展速度, 尤其是人身险业务;其次是银监会、保监会的监管模式, 从总体来看, 西方国家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相对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 允许混业经营, 为保险业、银行业的深入合作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从西方银行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模式创新中汲取经验, 深度挖掘银行客户需求, 设计出更多个性化的产品, 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对策

银行保险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 成功案例不能复制, 只有立足我国国情, 结合其他国家经验, 选择与我国的监管体系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银行保险才有可能突破局限, 获得长远发展。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搭建双赢平台。银行保险的深入发展必须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按照《监管指引》要求, 银保合作协议的签订方式和协议内容必须规范,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总对总”层级签订合作协议, 或在取得总部书面授权的前提下, 至少实现“省对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银保合作协议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防止因协议不规范、双方权责不清损害消费者利益。

产品开发与销售创新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力。目前银保市场上产品单一,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银保双方需要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银保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保险公司应发挥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保障的核心技术优势, 商业银行发挥销售渠道优势, 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 调整和优化银保业务结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推进银保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保险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加强机构和人员资格管理, 提高银保业务准入门槛。按照《监管指引》要求, 代理保险业务前应当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销售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应有一年以上保险销售经验, 并且接受过不少于40小时的专项培训。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也应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并且每年接受不少于36小时的培训。通过加强银保业务机构和人员管理, 提高准入门槛, 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 可以通过吊销许可证或资格证进行处罚。

加强内外监管, 强化银保财务核算管理, 防止粗放经营和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建立银保业务财务独立核算及评价制度, 强化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银行要对不同保险公司的代收保费和代理费用进行独立核算, 以从根本上解决通过提高代理费用进行恶性竞争、不计成本开展银保业务等问题。建立有限的风险管理体系, 划清权责范围, 加强监管中的协调配合, 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摘要:银行保险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发展迅速, 已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各国银行保险业的模式虽然各不相同, 却为我国银行保险的深入发展﹑突破困境, 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银行保险,经验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曹雪琴.银行保险持续发展的国际借鉴和我国对策[J], 新金融.2005.7

工程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篇9

2007年盐城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保险总规模、保险覆盖面、争取江苏省财政补贴总额、受益农户数、政府巨灾风险金“五项指标”连续保持江苏省第1。2015年,盐城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保费总收入达5.2亿元,高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重达50%以上,但距江苏省高效农业保险比例60%还存在一定差距。

1.1 盐城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情况

1.1.1 盐城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体执行情况

2012年至今,中国人保财险盐城市分公司累计为825万户(次)农户提供319亿元风险保障,实现签单保费15亿元,向326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总额8.9亿元。2012年至今盐城市高效农业累计实现签单保费6.28亿元,赔款支出3.96亿元。

1.1.2 盐城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险种开办情况

中国人保财险盐城市分公司开办险种有主要种植业险种(水稻保险、小麦保险、棉花保险、油菜保险、玉米保险),主要养殖业险种(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育肥猪保险),以及其他特色险种(肉鸡、蛋鸡、养蚕、肉用仔鹅、鸭养殖、内塘螃蟹、山羊、蔬菜大棚、陆地旱生蔬菜、陆地水生蔬菜、露地葡萄、桃、陆地西瓜、梨、杂交水稻、丹参、何首乌、瓜蒌、菊花)。2012年至今,主要种植业承保258.81万hm2,水稻、小麦承保200.90万hm2,棉花、油菜、玉米承保58.03万hm2。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属盐城特色险种,该险种于2011年开始开办,至今累计实现签单保费2775.13万元,赔款支出8089万元,赔付率高达291.5%。

1.1.3 盐城新型农业保险情况

目前盐城开办的指数保险仅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于2012年正式开办。开办初期主要为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农经站,发展内塘螃蟹保险,近二年人保财险公司主要通过逐镇排查,深挖内塘螃蟹养殖户,积极宣传。2012年至今,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637万元,赔款支出2712万元。但该险种覆盖面较小,一些县如东台还未开办此保险。今年计划试点内塘养鱼保险666.67hm2。

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目前仅1笔,贷款金额30万元。东台计划6000万,但还未启动。

1.2 盐城农业保险应对大灾巨灾方面的成绩

自农业保险开办以来,盐城积极应对农险巨灾,经济补偿作用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中得以充分发挥。2012年,盐城市近90万农户获得农险赔偿,赔款达2.27亿元,其中仅夏季小麦赤霉病就赔付1.41亿元,动用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1800万元。2012年小麦赤霉病,人保财险公司向51.5万户农户支付赔款1.3亿元。2013年7月,大丰市杂交制种大户投保的753.38hm2杂交水稻在扬花期间遭遇华东地区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致使杂交水稻制种受损,获得赔款474.39万元。2014年应对低温寡照天气,人保财险累计向水稻、玉米、棉花、制种稻农户支付1.1亿元。2015年盐城面临多次台风袭击,特别是8月初苏迪罗台风直面登陆盐城,损失严重,累计向受灾农户支付1.05亿元的赔款。

1.3 保险公司基层服务网点情况

截止目前,中国人保财险盐城市分公司已建成中心乡镇28个,辐射乡镇84个,其中2015年建成中心乡镇6个,中心乡镇人员达189人,全年累计补贴中心镇开门费用36.16万元。累计建成三农保险服务站104个,三农保险服务点1702个,农村市场综合拓展能力明显加强。特别是2015年全市拟定8家中心乡镇计划建设成集销售、承保、理赔、客服等职能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运营服务平台。

2 盐城农业保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盐城市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盐城市农业保险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老情况和新问题。

2.1 地方财政不配套,保障水平低,理赔标准不合理

就盐城市东台县情况来看,东台作为种粮大县,主要种植业面积大,地方财政配套压力相当大,地方财政资金匮乏,形成承保越多负担越重的现状,制约了该地农业保险的开展。

盐城的主要种植以水稻、小麦为主,其保额为8245.88元/hm2,保险保障的程度大约占直接物化成本的84%,但只占全部生产成本的33%,连种子成本都无法覆盖。东台县养蚕保险保额400元,而农户的实际成本在600~800元,保险保障无法保本。对于小农户来说,由于保障水平低,即使没有保险赔付自身也能承担灾害损失,因此参保积极性不高。对于规模农户,其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成本大、风险高,一旦遭受大灾,将会面临重大损失,目前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远不能满足其风险保障需求。

江苏省的农业保险理赔起点最开始是70%,即损失达到70%时才理赔,对农户来说,理赔点过高,受灾时获得理赔较难。现在,理赔点降到了10%,标准过低。以种植业为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一般种植正常的损失就是10%,比如下一场雨就会造成10%的损失率。那么,理赔率降到这么低,保险理赔工作就比较难操作,所有参保农户在下一场雨后都能够达到理赔起点,这样会导致持续赔付,地方财政乏力,如果出现大灾财政将难以应对,则农业保险不能可持续发展。

2.2 保费收取成本高,查勘定损难,承保理赔手续复杂

保费收取时,以主要种植为例,农户承包的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1a要收保费多次:上半年要收水稻、玉米、棉花保费1次;下半年又要收小麦、油菜保费1次;如果农户还参加养殖保险,中途育肥猪、山羊还要收1次保费,春蚕收1次,秋蚕收1次。农保员需要到农户家里一户一户收取,成本太高,效率低。

在查勘定损方面,例如协保员对大棚的出险情况查看时,因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而大棚由于1d损失非常大,在遭受损失时当天就必须全部恢复,几十万户需要一一查勘人手严重不足。还有15a夏季盐城遭受台风、洪涝灾害,水稻种植大面积受灾,死亡的可以得到赔付,但没有死亡的由于看不出来受损,无法定损则农户得不到赔偿,然而实际上产量下降,造成了损失。

在承保理赔方面,根据对盐城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户认为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速度较慢。农户缴纳保费后,保险公司须经上级一一核准后生成保单。农业保险承保以县为单位集中统一录入,工作量大,需要一定时间。理赔时要经过农民申报、村组核报、乡镇初审、县级查勘、市级核查、张榜公示、理赔兑付7个流程,需要一定时间。

2.3 保险条款不明确,保险责任过窄

如何界定大灾,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单次事故达到如何程度可以认定为大灾,2012年小麦赤霉病被认定为大灾,盐城市财政启动了巨灾准备金,但2014年、2015年2a的事故盐城市委农办均未认定为大灾。

农村实际土地种植面积参保问题:由于土地流转、征用占用、转让、土地复垦等造成土地面积与原有统计面积的不一致。一些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大于种粮直补面积,要求按实际面积承保;一些农户改种经济作物或高效农业,实际种植承保品种的面积已经低于直补面积。在大面积承保时存在如何一户户去核实,如何界定承保种植面积,是按照统计年鉴面积则明显投保不足;如果按照实际种植面积,是大于统计年鉴面积。

保险责任方面,以东台养蚕为例,蚕宝对气味敏感,桑叶上由于洒了农药导致蚕中毒死亡,蚕农虽然投有保险,但蚕属于间接死亡在保险责任里没有,如果按现行条款则无法获得赔付。

2.4 农业保险品种难以满足农户需要

农业保险种类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近几年来其具体险种不断扩大,基本涵盖了农、林、牧、渔业,但目前的农业保险险种也只做到了基本保障,还无法满足农户尤其是规模农户的保险需求。由于地方财政不配套、压力大,对于江苏省级以上财政没有补贴的险种在盐城都没有开展,种植业上还有一些农户需要的险种如大麦保险未开办。以盐城市东台县为例,当地目前还没有开展价格指数类保险,对于当地养猪大户来说,近几年猪价波动较大,2013年和2014年猪价走低,连续2a亏损,直到2015年6月猪价上涨,至现在达到顶峰,但同时带来的风险相当大。养殖户不能避开市场整体的波动,只能选择随波逐流,猪价上涨时补栏,多养猪多赚钱;猪价下跌时宰杀能繁母猪,少养猪少亏钱。除此之外,菜农也长期面临市场风险大、价贱伤农等问题。

2.5 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开办积极性不高

以盐城东台为例,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计划6000万还未启动,因此在对当地农户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农户对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不了解,购买意愿不高。而在盐城建湖县,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虽已开展,但目前开展效果不太好,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保险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需要进行调研,有一定成本;险企承担风险大;贷款申请手续繁琐;保费支出增加了农民贷款成本,又不能得到政府财政补贴;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大;银行推进意愿不强,更偏向与担保公司合作,且担保公司费率低于保险公司费率。

2.6 政策性农业保险承办主体工作机制滞后

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组织推动方式、各级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责任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理赔工作中不够规范,有关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江苏省由省金融办负责,但其不能对日常的查勘理赔进行明确指导,而县里有的是农委负责,有的是农办负责,容易造成上下不一致,部门职责不明确;承保公司内部目前只是设立一个农险部,负责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人员只有不到10人。

3 优化盐城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盐城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其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3.1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资金投入比例

3.1.1 提高保额,同时降低规模农户自交保费比例

随着农资成本不断增长,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农业保险保障金额,使农户受损时能够弥补大部分成本,例如将主要种植保额由8245.88元/hm2提高到10494.75元/hm2。同时,规模农户由于种养规模大,保费支出较多,应当降低其自交保费比例,缓解成本负担。适当增加保险金额、调整赔付标准,提高保障能力。

3.1.2 对主要种植作物保险全额补贴,提高理赔点

对于主要种植作物保险,建议取消农户自交比例,由地方政府统一买单,缓解小农户保费支出压力;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同时,调整理赔标准,由目前10%的理赔点提高到30%,这样也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证财政资金对重点受灾理赔,轻微(正常)受损时不赔,提高保障能力。

3.1.3 财政补贴资金投入向苏北种粮大县倾斜

逐渐减少、取消县区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对于盐城东台,经济欠发达,财政实力薄弱但农业保险需求较高,有必要建立起与区域相联系的地方政府补助体系,中央及省级财政向苏北等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逐步减少或者取消产粮大县保费补贴比例,使地方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积累,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开展符合地方特色的险种如盐城的池塘淡水养鱼保险,加快种粮大县的农险发展速度,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3.2 简化承保理赔程序

3.2.1 设立主要种植业综合险

现在的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保险保额和费率都一样,建议对这些主要种植作物开办一个主要种植综合险,农户投保不用再按种植种类一一区分收费,而是按承保面积收费,比如1hm2地不管是种了小麦、玉米或者水稻,统一按每公顷保费多少进行收费,这样就可以对主要种植作物1a收费1次,大大减少收费成本。

3.2.2加强农险队伍建设,积极应用高科技产品查勘定损

保险公司要充实自身农险人员,加强农险队伍建设;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基层村组干部协办农险的作用。同时,积极应用高科技产品查勘定损,比如使用无人机航拍等,高效及时完成查勘定损工作,增强理赔及时性。

3.2.3 简化审批手续

农业保险以镇为单位只出一张保单,下面附上各村详细表,在县统一录入时只需录入各镇一张保单的情况,然后以镇为单位批案,每个镇自己核实到村,村核实到户。这样一层层管理进行,可以极大减轻工作量,缩短理赔审核时间。

3.3 完善保险条款和保险责任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体系,明确条款内容。由于政策性农险具有特殊性,需要加快其立法进程,对政策性农险的经营目的、性质、原则和组织形式、承保范畴、保险费用、保险责任等都做出明确规定,保障政策性农险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同时保险机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操作规程,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保险责任应涵盖除投保人主观故意以外的所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赔偿标准可划分多个档次,保障农户切身利益。

3.4 丰富农业保险品种

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农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在扩大,这就要求保险机构要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小麦、水稻、能繁母猪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该加大创新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诸如水产、家禽、牛羊养殖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保险,从而增大政策性农险覆盖面。盐城的种植业中,大麦种植占据一定比例,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并无此险种,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建议种植业中增加大麦保险。进一步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开展价格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受当下市场价格波动,盐城市应该完善地方财政配套,开展生猪价格指数、苗鸡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保险等。

3.5 大力发展“保险+信贷”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财政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以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或置换不良资产等方式予以补偿;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项目提供利差补贴并弥补呆账贷款损失;按照农业保险的业务比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并减免涉农保险营业税;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外部环境。保险业应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宣传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即“农业保险+信贷”的重要意义,为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宣传典型案例,农户了解其保障作用,引导农户主动投保。

3.6 调整农业保险工作机制

建议农业保险由农委牵头,农委具有农业方面技术优势;农委具有人才优势,有许多专业人才可以为农业保险发展献计献策;建议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下面成立一个农业保险分公司,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分开,优化运行机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摘要:农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其生产经营面临气候和市场2大风险,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的保障手段,逐渐成为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首选。江苏盐城作为国家开办农业保险的试点地区之一,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模式。为了发现并解决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通过多次座谈会,深入了解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盐城农业保险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做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方.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

[2]许梦博,李新光,王明赫.国内农业保险市场的政府定位:守夜人还是主导者[J].农村经济,2016(3).

[3]刘鸿渊,柳秋红.欠发达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J].农村经济,2015(12):57-61.

[4]苏占伟.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保险研究,2015(4):86-92.

广西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10

(一)广西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1. 保险覆盖面窄。

据统计,我区农业人口为3446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民,总数不超过20%。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深度与广度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低。

2. 管理较为松散。

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实施上存在着很多的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具体表现在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致使管理职能不明,工作投入有限。而且由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管理服务难到位。区民政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使养老保险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生存调查,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等情况,造成基金的经常性损失。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大多一知半解。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善,缺乏直接的法律支持,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特别是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农民参保的“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强调自愿为主,在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自然参与的兴致不高。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缺乏政府在社会保险模式下的硬性管理,不利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实施。

3. 政府扶持功能弱化。

民政部颁布的《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为,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广西很多落后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据部分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实践反馈,只有少数村干部获得了养老补助,其他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有效资金给予扶持。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4. 农民参保意识差。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实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较深,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的艰难性和风险性,包括不少乡村干部在内的农民群众都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因此,自愿参加的积极性有限。农民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目前农民表现出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征收困难的真正原因。

5. 保障水平低。

国家为了照顾贫困地区的经济实际而把农村养老保险的费率定得较低,而很多农民为了节约起见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又选择了最低一档的缴费标准,致使很多农民的实际缴纳的保险费很低,而在缺乏政府对基金进行补贴的情况,很多农民都发现自己积累的养老保险金数额有限,对未来的养老难以起到较大作用,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广西农村迫切需要养老保险的原因

1. 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往往要求一对中年夫妇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很多这种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工经济”,造成农村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据2007年召开的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目前,广西地区的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已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3. 土地的保障功能弱。

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但当前广西区的土地使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耕地减少与农村人口多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小规模的家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较低,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收入极不稳定。很少能存到钱,更不用说自己有足够的钱来养老了。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措施建议

1. 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养老保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区应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在广西主要是南宁、桂林两市的周边农村地区,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应积极鼓励农民个人按照自愿原则,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二是缴费方式应有别于城市。由于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固定用工单位,不可能完全参照城市居民的缴费方式。建议在乡农民由个人、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按合理比例缴费,计入以身份证为编码的全国通用个人帐户。进城务工农民享受当地职工同等待遇,按所在地区养老保险政策,由个人和用工单位按一定标准灵活缴费,计入个人通用帐户。缴费时间也可灵活确定,个人帐户在登记入互联网后向本人完全公开,个人可随时在网上查询、核对、补缴,逐年积累,到期定期支取。三是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实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制。基金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基金的使用情况,并应对流向不明的基金去向给予重点关注。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2. 加强宣传,改变观念。

政府应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方式可多样化,如请有经验的学者在农村开讲座,让村民知道养老保险的真正内涵和运作程序;采用放电影、歌舞表演等能够吸引大众的形式宣传养老保险,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养老保险的经办人员应深入群众,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情况,实地宣传养老保险的好处和养老保险知识。应先从当地有影响、有威望的人身上做起,注重利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件,让典型说话,激起农民群众对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3. 加大政府扶持,并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

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必要要求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如何筹措资金是农村养老保险建立成功与否的关键。除农民个人应缴部分外,还要广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措农村养老基金。在财政比较宽裕的地区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在财政包袱沉重的地区则应通过发行社会保障彩票、鼓励乡镇企业筹资、向银行申请社会保障贷款等手段,积极从社会广泛筹集资金。并对基金实行严格管理,严禁挪作私用。

4. 跟踪监管养老保险金的使用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的兴办实践中不乏有这样的情况,很多被保险人把自己的养老保险金托付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去领取,但其子女有时候并没有把这些资金用于投保人的老年生活开支,而是用于对自己有用的方面如购买家具、更为恶劣的是拿去赌博。投保人的老年生活根本没有保障。而除此之外的占用投保人养老保险金的案例也是屡有发生,对这些情况,应从源头上抓起,由管理人员按片区分管参保的老年人,如哪个片区的老年人保险金出状况,就由该片区的管理人员负责。同时应规范管理人员定期下访制度,实时了解养老保险金实际使用情况制度。使养老保险金的使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广西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传统模式, 已无法适应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迫切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体制。

上一篇:高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下一篇:企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