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2024-05-10

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精选6篇)

篇1: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一)、如何订立婚前财产协议?

1.双方必须出于自愿订立财产协议,不能隐瞒、欺诈、胁迫,也不能乘人之危。

2.基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所订立的协议是无效的。

3.协议的对象必须是夫妻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不属于夫妻所有的财产不能成为协议的客体;

4.再次,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既不能规避法律,也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5.为了使财产协议有效且不遗漏关键条款,建议最好请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来起草或者审核财产协议,以避免因起草时不慎而给将来造成巨大损失,达不到签订婚前财产协议的目的。

(二)、婚前财产协议书范本

协议人(甲方):

协议人(乙方):

甲、乙双方经自由恋爱,准备依法登记结婚。现根据公平、自由原则,对双方的婚前财产作以下约定,以供婚后共同遵守。

1.甲方的婚前财产有:

2.乙方的婚前财产有:

3.甲、乙双方婚前财产的所有权,归甲、乙各自所有。若发生离婚等原因致婚姻关系终止,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的婚前财产主张所有权。

4.甲、乙双方对各自的婚前财产拥有自由处分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处分婚前财产的行为进行干涉。

5.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所产生的债务,由各自独立承担,另一方不负清偿责任。

6.其它 :

7.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8.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生效。

协议人(甲方):____(签名)

协议人(乙方):____(签名)

__年__月__日

篇2: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新婚姻法生效后,规定婚前财产如果要作为“共同财产”,双方必须约定。这就实际上肯定、明确了婚前个人财产不作为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因此,新的司法解释就规定,婚前个人财产不因为婚姻的存续转化为共同财产。这实际上就取消了“婚姻存续八年,婚前个人财产(房产)作为共同财产”的规定。

上述规定、解释,应该是明确的。原以为,大家都该知道这个变化。

但问题是,社会上对于这个变化却不甚了解。甚至一些比较接触法律的人士,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春节期间,有位亲戚来串门。谈到女儿的婚事,就认为女儿如果购买婚前房产,若不进行婚前公证,在婚后若干年就会变成夫妻共同财产。可是进行公证呢,又觉得不习惯,怕影响夫妻感情。于是就觉得女方不应买房,怕吃亏,在犹豫不决。这位亲戚还是搞房地产的,比较接触法律吧。联想到法治论坛上很多网民也不了解这个变化。

这一段是另一个的解答。你的理解没有错。

我是公证员,经常有当事人要求对婚前财产办理公证,证明属于个人所有,象这种情况,我们都只是提醒当事人保存好证明该财产属于婚前财产的证据,不需公证,不过如果婚前本来就是共同出资购房,那么还是要办理财产约定公证后才能属于夫妻共有。

我国法律规定婚姻从登记之日产生效力,如果双方已经登记结婚,即使没有举行仪式,在此期间购房,如果是一方出资,还是办理夫妻财产约定的公证才是出资方个人的财产。如果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而此时子女已经结婚,父母希望出资所购房属于自己子女所有而子女的配偶并不享有权利,那么要在购房前到公证处办理赠与公证,将购房所需资金赠与自己的子女个人所有,然后子女以此资金购房才属于子女个人所有。(不过子女必须举证,证明购房资金全部是由父母赠与无配偶出资)。

或者父母购房时就以自己为产权人,然后通过赠与或者遗嘱的方式指定赠与子女个人所有或者在子女继承后属于子女个人所有。

比如,婚前个人按揭买下的房产,即使婚后共同还贷,按照新婚姻法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没有约定,在分割时当然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共同还贷的部分,由所有者按照份额予以退还。房产增值的部分,当然由所有者享有。这应当是原则。法官当然也可以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困难的一方判决所有者予以帮助、补偿。但是这并不是对共同财产的分割。

篇3: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一、现行司法实践中对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相关规定

目前来说, 对于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所产生的纠纷, 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情况中都存在。

前者, 在协议离婚中, 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 由于一方反悔, 另一方要求按照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处理。对于这种情况, 婚姻法虽然未作出明文规定, 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 (以下简称《解释二》) 第8条有所涉及。①最高人民法院释义认为其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1) 第8条的前提是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间存在一个离婚协议, 该离婚协议有涉及财产分割的部分, 并且双方当事人采取在登记机关协议离婚这一方式; (2) 规定了离婚协议中当事人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或者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 对于男女双方都是有法律拘束力的; (3) 离婚后一年, 当事人因为履行财产分割协议而又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1]《解释二》第8条第1款提到了两种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形式: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协议和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后者于离婚之时达成, 因此其成立、生效应与离婚协议一致, 其法律拘束力只能指离婚后的效力。前者虽达成于离婚前, 个人认为其法律拘束力也仅指离婚后的效力。因为关于财产分割, 双方是基于离婚这一意思, 只有离婚成功, 该协议才生效, 而且根据法律的意义脉络, 第8条第2款“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的规定对于两种财产分割协议都适用, 由此得出, 只有离婚后才能发生财产分割的事情。而且前述最高法院的释义显然也认为第8条适用于离婚登记后, 其法律拘束力也指的是离婚后的效力。

后者, 在诉讼离婚中, 婚姻双方当事人一方提出离婚诉讼, 任何一方请求法院按之前已达成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进行判决, 而另一方存在异议。对于此种情况下, 法院该如何进行判决, 以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2011年7月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 (以下简称《解释三》) 第14条对此作了相关的解释。②该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婚姻双方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未成, 后在诉讼离婚中对先前的财产分割协议有异议的情况下, 该财产分割协议是不能生效的, 法官应重新根据情况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此时, 该财产协议对婚姻双方当事人不产生法律拘束力, 也不能成为法官断案的依据。

二、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

在《解释三》没有出台前, 对于诉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 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有效的, 也有人认为是无效的。《解释三》虽明确规定了在协议离婚未成, 当事人在诉讼离婚中对财产分割协议有异议时财产分割协议不生效, 但大家对于诉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仍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要研究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问题, 必须要在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中探讨。对于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 主要有以下一些学说:

(一) 离婚协议是一种混合型民事合同[2]

离婚协议中既有人身关系性质的内容, 又有关于财产性质的内容, 前者包括离婚和子女抚养关系的内容, 后者则是关于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离婚协议中关于人身关系的约定, 只能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后发生效力。而关于财产关系的约定是一般的民事合同性质, 按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该约定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时就具备效力。此种说法将离婚协议的内容进行了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划分, 试图以合同法的原理来解决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问题;但是, 财产分割协议很有可能在离婚合意生效前生效这一点不合理, 而且其与《解释三》的规定不一致, 因此可以排除。

(二) 离婚协议是附条件的协议

离婚协议性质上是一个附生效条件的协议, 在约定条件成就时, 即夫妻双方在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或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 生效的合约。在其生效问题上, 参照《合同法》第45条的规定,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作为离婚协议的一部分, 只有在婚姻双方当事人离婚后才生效。此种说法产生的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与《解释三》的规定是一致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说,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条件没有成就之前, 对于双方当事人仍有拘束力, 表现在当事人不能恶意促使条件成就。如果当事人恶意促使条件成就的, 应当认定条件没有成就。而离婚协议的法律拘束力仅在离婚后才显现, 不符合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特征, 因此该说法也不能解释离婚协议的性质。

(三) 离婚协议就是一个涉及身份关系的协议[3]

只有登记机关登记这一唯一的生效要件, 未经登记的离婚协议没有效力, 对于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也没有任何拘束力, 任何一方都有反悔的权利。在该种说法下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与司法解释也相符。可是, 一般情况下, 夫妻离婚协议中不仅仅有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 还有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关系的协议就能概括的。根据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离婚协议中包含数个意思表示:有解除夫妻关系的意思,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意思, 确定子女抚养问题的意思, 由于包含了数个效果意思, 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因此, 离婚协议以一个法律行为来界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是不正确的。

(四) 《解释三》出台后, 有学者认为离婚协议的内容具有复合性, 根据包含的效果意思进行判断, 其是数个法律行为的混合, 有涉及到解除夫妻关系的内容, 也有关于财产分割的内容, 但其都是身份法律行为, 在效力上具有关联性。

身份法律行为是指以身份以及身份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包括形成行为和附随行为两类。所谓形成行为是指直接以一定亲属身份的发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如结婚、离婚、收养等行为。所谓附随行为是指以形成的行为为前提, 附随此等行为而为的法律行为, 如有关夫妻财产制的约定、离婚时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协议等。离婚协议中既有形成的身份法律行为, 即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 也有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即关于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协议。[3]形成行为为要式行为, 以登记为生效条件。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为内容, 具有财产法律关系的特点, 但其有特殊性, 即它是以离婚这一行为为前提的, 是一附随行为。形成行为不生效, 附随行为也不生效, 即当离婚不成时,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也不生效。这种说法与《解释三》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根据《解释三》第14条当事人双方协议离婚未成, 一方对财产分割协议反悔的, 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 是因为对其他条款如子女抚养问题未达成统一意见, 而对财产分割协议无异议, 此时该财产分割协议效力又如何呢《解释三》对此没有规定。一般来说, 根据法理, 关于财产分割的法律行为, 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此时财产分割协议应该是有效的, 但是按照附随身份法律行为这一性质来说, 形成行为 (解除身份关系的协议) 不生效, 附随行为 (财产分割协议) 也还是不生效的, 这与意思自治相矛盾。此时关于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仍然存在争议。

三、诉前离婚协议性质新解:法律行为基础理论

笔者认为对婚前协议的性质, 还可以用法律行为基础理论来解释。法律行为基础理论起源于温德萨伊德在1850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前提假设论”, 认为行为人通常假定其所欲发生的法律效果在一定环境下才能发生, 然而, 此种关于事物特定状态的持续的假定并未成为合同条款。如果相对人已经意识到这种“预想”已经根本影响了行为人的意思, 则这一基本的假设 (前提) 被证明是错误的, 则不应当令行为人受其诺言的拘束。也近似说合同本身所缔结的是附条件的, 条件即被假定的事物状态在合同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一战爆发后, 厄尔特曼教授在1921年提出了“行为基础丧失理论”, 依厄尔特曼的解说, 所谓“行为基础”, 指行为缔结之际表现出来的、且当时相对人明知这种前提观念的重要性而未作反对表示的一方当事人的前提观念, 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共通的前提观念, 是行为意思得以构筑其上的、对特定情事的存在或者发生具有的前提观念。二战后, 拉伦茨提出“修正行为基础说”。对于法律行为基础障碍制度的规定, 可见于《德国民法典》新债法第313条。③

法律行为基础 (Geschaeftsgrundlage) 指成为合同基础的那些情况。具体有哪些, 法律并未明确说明。拉伦茨将“行为基础”区分为主观的行为基础和客观的行为基础。前者指在订立合同时, 存在于双方当事人间, 为双方所明知的以某一条件存在、继续存在或将来发生为前提的观念。后者指作为合同的客观基础, 为了实现合同客观目的而在逻辑上必须存在的全部情事。[4]

《德国民法典》新债法第313条适用于双务合同, 但也适用于和解以及适用于不完全双务合同和单方负担合同, 如赠与、借贷或者保证等。由于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体现诚实信用原则, 而诚实信用原则贯穿民法始末, 故法律行为基础理论应不仅适用于债法上的合同, 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上的合同应都可以予以适用。[4]

我们可以将离婚协议看成一个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基于离婚的立场上所订立的合同, 无论有没有体现在合同中, 合同的基础都是登记离婚或者到法院协议离婚。离婚这一合同基础仍然适用身份法律关系, 以登记为要件, 一方当事人在离婚未成时, 可以任意反悔, 离婚协议因为合同基础不能达成可以解除, 但并非一定无效。其效力由当事人决定,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协议仍愿意继续履行, 其仍然为有效。由此可知, 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的行为模式完全可以涵摄《解释三》第14条的行为模式。由此看来法律行为基础理论对于《解释三》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许多疑点, 完善了原来立法的不足, 并回应了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对原先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作出了一些解释。尽管如此, 对于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理论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关键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法律拘束力,法律行为基础障碍

参考文献

[1]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78.

[2]孙经纬.论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与效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4.

[3]许莉.离婚协议效力探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1) .

篇4: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关键词:新婚姻法;财产共有权;个人财产;财产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13日对外最新的《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文简称“解释三”),本文将对新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三)中关于财产共有权、个人财产及财产分割的优点与不足做出简单的阐述。

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和谐的家庭大大的减少了社会中的种种犯罪行为,然而在组建家庭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特别是对涉及到财产方面意见分歧甚显。据不完全的统计,家庭矛盾及夫妻关系破裂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财产问题诱发的,而在婚姻破裂时处理夫妻之间财产问题时,主要依据《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分配条款。下面我们给出夫妻财产、个人财产、财产分割的相关司法解释:

一、夫妻财产

本文主要是针对《解释三》中的夫妻之间的财产问题进行司法解释。首先,给出夫妻财产的司法定义,夫妻财产: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的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的时间段所获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

《解释三》也修改了夫妻法定財产制的细节部分,严格划清夫妻财产之间的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范围的限定。“在婚姻关系存续的时间段所得以下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这其中包括:①薪酬、奖励;②生活中获得的利益;③知识文化保护权的收益;④给予或其他方面继承得到的财产;⑤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此外增加了一条:“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夫妻单方面的财产。”其中包括:①夫妻单方面的婚前所得;②单方面由于身体受到疾病或伤害而获得的赔偿费或医疗费用、身体致残获得的生活补助费等费用;③给予或继承中确定的,只属于夫妻单方面的财产;④夫妻单方面专用的生活、活动用品;⑤其他应当属于单方面的财产。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在男女双方确定夫妻关系前,双方同样可以以书面的形式约定婚前财产和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分配方式,与此同时也就彻底打破习惯定式,即对以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主要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约定制,这种情形将成为夫妻双方分配婚后财产的主流。这也同时体现了修改后的婚姻法最具时代特色的内容。

现实中,调整婚姻关系的婚姻法越来越表现出其滞后性与更多的法律漏洞,给法官们审判案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司法部门亟须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解释三》的目的在于解决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的婚姻问题,弥补婚姻法的不足,为法官正确合理审理案件提供法律依据。

二、个人财产

然而,新婚姻法中,对夫妻之间的个人财产更加明确的给出了司法解释,即《解释三》明文给出了规定,夫妻个人财产的明确主要的目的是在婚姻破裂时,作为依据进行双方财产分割。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或妻婚前个人独自享有的财物和在婚姻关系存续时间中所得的并依法应归夫或妻单方面所有的财产。大致可以分为:婚前个人财产买房的所有权归属。夫或妻单方面婚前签订的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名义用来支付首付款,并持续在银行中进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双方劳动所得财产来进行还贷,但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情况。

如果按照传统的界定方法进行划定,仅仅是按照房屋产权证书获得的时间为依据来划分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共同财产,即按揭房屋属于个人财产,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对一方不公平的情况。而新结识的这一条即明确了就分出现后的解决措施,规定现有双方分协议处理,双方处理不成的婚后共同还贷款项及相应不动产增值部分由产权登记一方给另一方补偿,从而科学合理而又公正的解决了按揭房屋的财产份额问题,为法官判案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法律依据。由夫妻双方父母作为出资人购买的不动产,而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这种情况下的不动产则认定为夫妻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比例按份额共有,若另有约定的除外。新婚姻法还进一步规定了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按照出资份额共有,首次把物权法上的共同共有制度引入婚姻法,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科学。因为当前男女双方不一定是谁住谁家的房子,谁会净身出门都不好说。所以划分清楚双方财产的份额,应该对男女双方都是公平的。

三、财产分割

在财产利益方面,主要就是依据婚姻法中对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之间的个人财产和造成离婚结果的过错一方进行损害赔偿。特别应该指出是:

(1)私自卖房充分保护了善意第三人及无过错方的权利。夫或妻单方面擅自处理共同共有的房屋而造成另一方的损失,另一方有权在离婚时请求处理方赔偿损失,并且人民法院应给予支持。因为如果夫妻离婚,而对无过错的一方没有补偿,势必会对无过错的一方财产权造成损失同时也显失公平,所以规定如果离婚,只能由擅自处理房产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2)变更登记前赠房可撤。充分保护了赠与人对自己物权的处分权利。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既肯定赠与在产权过户前可以撤销,又强调经过公证和具有道德意义的赠与则不能撤销。

(3)由过错一方造成的离婚,应进行婚姻损害赔偿,这一方面应该考虑到进行分割的财产中。

(4)婚姻无法持续时,若单方面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等变相转变为个人财产的行为,或以伪造债务企图来侵占另一方个人财产的现象,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对设法隐藏,变相转移、破坏共同财产或以伪造其他证据进行侵占的一方,在分割的过程中,可以不分或少分。

四、新婚姻法中对待夫妻之间的财产不足部分

(1)新《婚姻法》与我国《继承法》部分规定不符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我国《继承法》中已经明确确定了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规定遗产只能由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并且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必须包括遗嘱继承人在内,若将夫或妻单方面依法“继承的财产”作为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则为造成继承范围的扩大,将继承人的配偶以纳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解释三》将夫或妻单方面通过法定继承方式所得的财产规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被继承人无法作出遗嘱的情况下,就将继承人的范围延伸到继承人的配偶,这是否有违被继承人的意愿呢?我们不敢擅下定论。

(2)按照新《婚姻法》,将会出现夫妻结婚之以后“同居而不共财”的情况,这将进一步的造成繁琐的家庭矛盾。把房子按投资比例界定了,那紧接着装修、家电甚至锅碗瓢盆、铺盖卷儿是不是也要按比例界定清楚?都界定清楚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夫妻间甚至两代人之间很容易为这些琐事矛盾四起。我们现在的婚姻家庭生活是过渡性的,不具有终极意义。

五、总结

新的司法解释着重对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实践中法官依法判案提供了法律准绳,指引夫妻双方按照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身权利。但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问题在新的解释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关于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违背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姻道德伦理,同时,现实中新出现的一些婚姻纠纷问题在新的司法解释三中并未涉及,仍然存在法律的漏洞。希望法学家们也会认识到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优点与不足,在下次立法中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

这次新修改的婚姻法针对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更完善了以前旧婚姻法的不足。可是在其运用的过程中仍有它的不足之处,并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对它的需求。婚姻法不可能细致入微地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仅靠婚姻法也不可能解决家庭的所有问题。在维系婚姻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通过自己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庭!

篇5:新婚姻法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协议?

一、关于婚前财产、什么是婚前财产?

1.婚前财产指的是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

2.夫妻其中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合法取得,就会严格受到法律保护。

二、婚前财产的范围、婚前财产如何界定?

1.新婚姻法第18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单独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损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别的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我国《婚姻法》原则上规定夫妇各方婚前的财产归各自统统,但同时又允许夫妇双方书面约定婚前个人财产归夫妇双方共有。

三、婚前财产的归属、婚前财产分配如何解决?

1.新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个人财产。

篇6:新婚姻法夫妻财产归属解析

【找法网 夫妻共同财产】导读:《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司法解释,适用于各地法院新受理的一审离婚夫妻财产纠纷案件,如近些年的婚姻热门话题——房子、票子等,里面都有所涉及。请看下文小编的详细介绍。

一、登记于一方名下的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将该房屋出售,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房屋属于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的除外。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所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的,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作为处理婚姻财产分割的资深专家、南京熙典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罗列军向记者介绍,他通读高院最新出的《解释三》,感觉这点最具“颠覆性”。“《婚姻法》明确规定,处理家庭重大财产必须取得双方的一致意见,基本上,多数家庭最重大的财产肯定就是指房子了,老婆不同意卖,老公偷偷卖掉了,老婆是可以提出要求撤销交易的,我自己就代理过多起这样的官司。”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我的理解是,这一规定与《物权法》冲突了。”罗列军说,现在不需要配偶到场的说法,跟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动产转移登记

管理办法基本一致,跟《物权法》谁登记谁卖房以及善意取得条文也是一致的,即保护善意购买第三人的权利。“很多人肯定要问,那配偶的权利怎么保护,新规说了,追讨啊,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请求赔偿损失。”不过,他也认为,追讨在事实上是很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既然是双方共同购买的房屋,房产证两个人的名字都要有!“建议以前没名字的,都早点去加个名字!当然,房屋属于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的除外。”

二、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举例说明,假设女方婚前贷款买了个价值70万的房子,当时首付2成即14万,贷款 56万,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30万,还剩26万银行贷款没有还清。这种情况下,双方离婚财产如何分割?“按照新规,首付14万系女方个人财产,26万未偿还贷款则为女方个人债务,共同还贷的30万就为共同财产,也就是说,最后,女方能分到房子,26万的债务由她个人继续偿还,男方则能分到15万,以及女方视房子市场价格上涨而协商给予的一定补贴。”罗列军说,其实,如今打离婚官司做财产分割时多数已采取这样的操作方式,只不过,以前没有法律条文可参照,《解释三》相当于明确了这点。

三、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以认定该不动产为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有证据证明赠与一方的除外。

“我记得《解释二》出台过规定,为结婚目的,由一方父母购置的房产,除有特别约定外,可视为对子女的赠与。现在《解释三》,等于进一步明确了,结婚后由父母出钱买房到底算不算共同财产的问题。”罗列军说,这点也跟《婚姻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是说,婚姻存续间取得的财产,包括来自一方或双方的父母,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以后,个人财产的范围有了明显扩大,比

如女方父母出钱买的房,产权登记在女儿名下,那么这套房就明确是女儿一方所有,非夫妻共同财产。”他直言,这显然有利于实际购房的一方,所以可能在实际操作上不利于有效约束社会家庭稳定。特别是80后冲动性婚姻增多,若再免除其经济顾虑,值得商榷。”

四、离婚时,夫妻一方主张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的,举债一方应证明所负债务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经营。

“我正好代理着这样一个案子,张三是一位很本分的良家妇女,李四却有着种种劣习。现在两人闹离婚,张三发现,李四竟然恶意借过200万的巨债。按照以前的法律,哪怕知道这笔钱只是李四恶意举债,估计多半也得两人一起偿还。新规却很人性化地提出,李四必须拿出证明,这200万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经营所用,否则,张三就根本不必理会。”罗列军告诉记者,事实上,李四仅能提供一笔三万块钱的还贷纪录,这意味着,新规实施后,200万,扣除3万,剩余的债,还得李四一人扛。女性中止妊娠,将不算侵犯男方生育权

五、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生育问题发生纠纷,致使夫妻感情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经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准予离婚。

“生育权”曾引起很大的争议,现有的《婚姻法》,并没有单独对这一问题做出规定或说明。“这条新规定同样是很人性化的,一方面,夫妻双方因生育问题发生纠纷,致使夫妻感情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经调解无效的,这在以前,这种情况法院是不会同意离婚的,但实际案例中,法院虽然判定不准离婚,很多不孕妻子却极可能遭受家暴或者冷暴力;另一方面,如今,女方因为怕丢工作、或者怕影响身材而不肯怀孕,或者有的悄悄流产,新规等于给了个说法,即妇女自主决定生育的权利。”罗列军分析,这条规定应该是和计划生育法接轨,旨在保护妇女权益。

以上是对新婚姻法夫妻财产归属的解析,《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为

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夫妻财产纠纷案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上一篇:医院检验科工作流程下一篇:调研报告(山东莱州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