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小结

2024-04-10

邹碧华小结(精选7篇)

篇1:邹碧华小结

观看电影《邹碧华》小结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我校于4月18日下午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电影《邹碧华》。邹碧华是党中央确立的全国重大典型,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因公殉职,中组部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等。电影讲述了邹碧华法官的妻子、儿子对他去世的痛苦以及难以割舍的怀念,用倒叙的方式向观众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他始终秉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忠诚敬业、崇法尚德”的职业精神,电影围绕官民情、律师情、司改情、师生情等,真实地再现了邹碧华法官“燃灯者”的崇高形象,让人倍受感动。

学校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观看电影《邹碧华》,旨在将学习先进典型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英模精神,以邹碧华同志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标看齐,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发展之中。观看完电影后,大家被邹碧华同志的生平事迹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公正为民、忠诚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将“邹碧华精神”内化于心,实化于行,忠诚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同时,全体党员同志还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与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 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

篇2:邹碧华小结

习说: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邹碧华成为法律同仁,我感到无上荣光,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学习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努力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政法干警。

学习邹碧华,从汲取丰厚的法律素养做起。邹碧华是一位专家型法官,他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十多本法学专著,其撰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折射出了一名优秀法官的缜密审判思路和丰富的法律职业素养。殊不知,这些都成为邹碧华日后提出的诸多司法改革举措的垫脚石。读书使人明鉴,这句话浅显易懂,然而大多数人却很难沉住气,安静下来读一本书。邹碧华渊博的法律涵养令我震撼,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也励志从现在开始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拥有丰厚法律素养的法律人。

学习邹碧华,学习他进取勃发,敢于创新的奉献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海开启了司法改革试点的大幕。邹碧华当仁不让,成为上海司法改革的领军人,“他就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一个无畏的改革者”。为了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的问题,邹碧华坚持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认为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绝不搞论资排辈、绝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邹碧华亲自起草并主导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十条意见》包括,庭审中法官不得随意打断律师发言;法官不应当着当事人的面指责、批评律师,更不得向当事人发表贬损律师的言论,甚至连为律师预留车位、提供休息区、提供复印设施等细节,都收入其中。这一意见的出台,源于他对法官与律师关系的考量,他希望法官与律师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彼此惺惺相惜,肩并肩走在中国的司法改革道路上,共同为建设中国法治事业发光发热。

邹碧华也是一位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不是一名铁铸的钢铁侠,他有七情六欲,有儿女情怀。在聆听邹碧华妻子唐海宁所作《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的讲演时,我感动地流下眼泪,邹碧华与父母妻子儿女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与当代普通家庭有半点区别,邹碧华爱摄影、爱歌唱,他是妻子眼中的“阳光大男孩”,只是这个“阳光大男孩”将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法律事业。

篇3:邹碧华有感

中国向来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义士,拚命硬干的壮士,为民请命的志士,舍身求法的猛士,而今天我在电影了解的邹碧华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们的光辉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掩盖,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电影描述了他一生中的若干件事,电影虽然只有88分钟,但也能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邹碧华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志士,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邹碧华上任那天,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一般领导会选择回避,但邹碧华却毅然前往了解民愿,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也为其不幸而感到悲伤,换位思考,以民本位的思想去开展工作,这不只是共产党员需要学习的工作要领,也是任何服务单位要遵守的工作准则。

邹碧华是一位埋头苦干的义士,“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在写出九步法之前,邹碧华为了搜集资料几乎是天天睡在办公室的,只是偶尔和同事一块散个步,他曾说“群众的投诉是我们的黄金资源”,这些投诉也是他写书的重要材料,为此,他特别重视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每一条意见建议,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这些都为他在党校完成作品打下了基础,而在写出《九步法》之后难得的休息日竟然也是让自己的妻子帮忙斧正,最后这本书也成了司法从业者必读的一本书。敬业是任何劳动者都应该拥有的品质,而极少有人像邹碧华一样如此敬业,他真的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司法系统。

自古以来改革便不是件易事,商鞅变法而受车刑,王安石改制而左迁,百日维新而六君子受戮,任何改革都会受到重重压力,但改革的人却前赴后继,邹碧华就是其中一个,在司法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下,邹碧华冲上前线,工作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面对体制上和新老司法者的压力拼命前行,“只要改革一点一点往前拱,那就算我的努力没白费”,他就像追赶太阳的夸父,死抓着“太阳”不放,就算饮尽大泽,自成桃林也不悔,他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际,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他是个拼命硬干的壮士。

邹碧华也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智士,“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邹碧华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在电影里,他确实是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开阔视野的司法人员,譬如他曾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他主张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裁判文书进而评判法官绩效,“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了巨大的反响,并在法官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既是党员和国人需要学习和发扬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

篇4:邹碧华事迹材料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做党和人民的好公仆

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同志满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还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他都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2014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9日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张新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他确实累了,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当年在长宁区,邹碧华做了件“前卫”的事儿——压缩会议室,给每个法官一间独立办公室,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长宁区法院曾俊怡法官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法官分类管理,他那时已有思考。”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简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推动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邹碧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为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改革这份事业那么艰苦,他47岁的黄金年龄去世,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事业。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做管理工作的,就是要考虑如何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上级的精神和指标落实好,做基层工作的,就是如何办好每一件事,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15年3月10日篇二:邹碧华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汉族,高级法官,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曾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上海市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篇三: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汉族,高级法官,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曾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1] 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上海市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讲述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件权重计算理论”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色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篇5:邹碧华同志事迹

作者:如文

来源:法制网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 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 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这就是他要求建立律师服务平台的动因。该平台提供5大类24项服务功能,在全国法院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立案、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和审判业务文件主动推送等功能。以往全国大多数法院推出的网上立案基本停留在“立案审查”阶段,当事人或律师必须前往法院领取案号和缴纳费用,而利用该平台,律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缴纳诉讼费、获取案号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立案全程网上操作。因为平台改变了法院传统的窗口立案模式,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与反对,为了在体制内寻求突破,他多次在银行、律协、法院内部之间调协,召开多次座谈会,强调平台建设的意义。他说上海律师每年要参与20万件案件诉讼,如果每个案件让办案律师减少一次跑法院的劳顿,就要节省近60万小时工作时间、10万次车辆往返。就在他逝世前一天,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试运行,他在转发这条消息的同时也留下他朋友圈里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他进医院抢救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微信是发给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律师服务平台调试,为宣传报道做好演示准备。

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 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件权重计算理论”,在国内外法院算最先进实用的,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色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篇6:邹碧华观后感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篇7:邹碧华观后感

一、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

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尊重。

四、无论如何都会关心下属的好领导。

陈阳在审理一起纠纷案中,原告无理取闹甚至在网络上造谣,陈阳在跑步机上无言的身影让人心疼,邹碧华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过审讯撕破虚假诉讼人的嘴脸。

五、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读博,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对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他通过视频给儿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还是想做一个好爸爸。这一幕让我感受到敬业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义。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是对党的忠诚。

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请贺青山上台讲一讲他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贺青山对收发的信函如数家珍,他认真、敬业、负责,每年为法院纠正了许多错发的信件。邹碧华问他从事的这项工作可能与职称、职务的晋级并没有太大联系时,贺青山说:“想一想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班长,还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的,组织上关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让我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国徽,就好像无数牺牲的烈士们在看着我,我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贺青山同志的话让我泪崩了,一个颤抖着标准的军礼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上一篇:中职政治课教学反思下一篇:新苗幼儿园2014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