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同志事迹

2024-04-23

邹碧华同志事迹(精选8篇)

篇1:邹碧华同志事迹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

作者:如文

来源:法制网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 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 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这就是他要求建立律师服务平台的动因。该平台提供5大类24项服务功能,在全国法院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立案、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和审判业务文件主动推送等功能。以往全国大多数法院推出的网上立案基本停留在“立案审查”阶段,当事人或律师必须前往法院领取案号和缴纳费用,而利用该平台,律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缴纳诉讼费、获取案号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立案全程网上操作。因为平台改变了法院传统的窗口立案模式,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与反对,为了在体制内寻求突破,他多次在银行、律协、法院内部之间调协,召开多次座谈会,强调平台建设的意义。他说上海律师每年要参与20万件案件诉讼,如果每个案件让办案律师减少一次跑法院的劳顿,就要节省近60万小时工作时间、10万次车辆往返。就在他逝世前一天,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试运行,他在转发这条消息的同时也留下他朋友圈里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他进医院抢救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微信是发给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律师服务平台调试,为宣传报道做好演示准备。

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 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件权重计算理论”,在国内外法院算最先进实用的,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色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他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说是“5加2,白加黑,24小时工作制”。因为白天要开会或出差,研究信息化工作基本都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始终坚持标准,注重细节,按照法院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不尊重用户体验,不突出个性化服务,没有粘合度,这样的软件是没有市场的”。他要求上海高院开发的每一个软件都要具备人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特征。为搞好软件系统开发,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个信息化系统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大到软件的界面是否人性化、系统构造是否合理、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等内容他都亲自把关,小到文本框的字体用什么颜色,下拉列表的内容是否对齐等细节他都能注意到,一个信息系统从开发到发布往往要修改10多次。一次到基层法院调研,大家突然找不到邹院长了,仔细一找,他正趴在某法官的办公桌上体验新开发的系统,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上面记录着基层法官提出的种种改进意见。他曾说“群众的投诉是我们的黄金资源”,为此,他特别重视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每一条意见建议,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高院信息指挥中心改造时,他亲自把关,设计图纸前后修改11稿,施工时,为考查施工质量,他亲自爬上楼梯确定通风口及各种管道设施是否按设计施工,他的敬业程度让施工人员都大吃一惊。他还结合自己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扎实的管理能力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了他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一次他晚饭后散步时迸发出灵感,想到用一张思维导图把“办公办案一键通”软件的功能与各部分之间相互的关联清晰地表述出来,他立刻将想法付诸实践,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在办公室把图做了出来,使软件开发人员 茅塞顿开,极大地推进了软件开发进程。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时,专业技术人员不懂法律理解不了他说的很多思路框架和专业术语,他就每个周末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为他们讲解系统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这样的讲解沟通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在系统开发的8个月里,只要没有公务安排他准是一头扎进该项目中。正如他家属所说,他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献给了司法系统。

篇2:邹碧华同志事迹

邹碧华,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一个普通法官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法治事业,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征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谱写着共产党人光辉赞歌,他的离世让举国悲痛。12月10日下午,不堪疾病来袭的他将最后的生命献给了自己敬爱的工作岗位上,将生命定格在了那里。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还有另一个头衔――上海司改办主任。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上海看望慰问邹碧华通知的家属时强调,要大力宣传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法治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新入职的司法干警,将邹碧华的精神作为自己行路的指引,努力做到坚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做好“继承者”.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向学者型、专家型法官发展

邹碧华同志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十多本法学专著。他常说作为一个法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司法为民。“前十年用法律办案,后二十年用经验办案”是现实中常听到的一句形容法官办案状态的一句话。不可否认的是经验在法官办案过程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斗争时,拥有足够的办案经验可以很快洞察双方矛盾的焦点,找到矛盾的契合之处,从而更快、更有效的解决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如果经验缺乏法律理论知识的支撑,就会造成偏离法治的轨道,陷入与道德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界限不清的境地。作为法治建设大环境下的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在法律更新周期变短,司法解释层出不群的法治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办出更多、更精彩、更符合法律精神的案子。

二、敢于突破阻力,迎难而上

改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一根根硬骨头,考量的是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为了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问题,邹碧华提出:一定要进行可视化管理,把审判权力的运行做到全程落痕、全程看得见;一定要制定法官的权利清单,坚决纠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决不搞论资排辈、决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敢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作为共产党人,除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这启示着我们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之时,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有逃避的心态,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敢于直面困难。

三、心存理想,志当高远

正如邹碧华同志在文章《知行合一》中所述:“必须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实实在在把这种使命感融入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也不会屈服,无论处于何种逆境我也不会退缩”.作为新入职的司法干警,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实际中,只有心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信念,敢于面对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利益集团的挑战,心存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够在面对工作阻碍之时“高唱凯歌”.

四、勇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式

邹碧华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亲自主导开发了信访投诉监控系统,让所有的来信来访从纸质化变成网络化;改革了执行流程机制,使得长宁区法院执行绩效跃居全市法院前列,执行投诉率大幅下降;开发了管理台账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了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和执行力的问题。作为上海市司法改革的舵手,他统筹布局,全面安排,创立了“可视化管理”、“法官权利清单”、“遴选法官”等制度,让法官的权利收到制约,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决不搞论资排辈、决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建立“能者有事干”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了青年干警的工作热情。联系到工作实际,创新之于执行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司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决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能否真正实现,而不仅仅是拿到一纸判决。在执行工作中注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案件的特点加以归类,归纳出不同类型案件当事人的矛盾焦点,找出共性的症结,通过“以情说法”、“以理伏法”等方式促使当事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努力创设更多、更优质高效的执行方式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价值所在。

五、塑造勇于吃苦,敢于牺牲的螺丝钉精神

邹碧华在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坚持每天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曾在短短的四个月内阅批各类群众来信106封;坚持每周四接待来访群众;坚持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看望上访老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在司法改革大幕拉开之时,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呕心沥血。邹碧华是“燃灯者”更是“螺丝钉”.我们每一位干警作为法院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都应该学习邹碧华同志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决摒弃自身存在的惰性,树立“吃苦为乐”的工作态度,将时间奉献给工作,奉献给法治事业。

六、自觉抵制诱惑,挺直腰板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法律人的精神。随着职务的攀升,诱惑因素的多样,他用自己法官底线的盾,抵制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成就其一生的荣誉。作为一名普通的司法干警,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面对多种多样的诱惑,面对诱惑之时是欣然笑纳还是婉言相拒,则是考量其信念是否坚定的时候。只有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心系百姓的利益才能在糖衣炮党面前“屹立不倒”.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是对邹碧华最完美的诠释。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叛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

邹碧华同志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逝者如斯,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继承者”,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将“燃灯者”的精神践行下去。

逝者安息,我们一定会追寻您的脚步,将您的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篇3:邹碧华同志事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 看望了刘义权同志的家属和报告团成员。他强调,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是对刘义权同志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要深入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 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 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 努力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李亚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希望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10月11日, 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 看望了刘义权同志的家属和报告团成员。他强调,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是对刘义权同志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要深入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 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 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 努力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李长春指出, 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 催人泪下, 平凡中见伟大, 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格。38年来, 刘义权同志立足本职岗位,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为党和军队档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 不愧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 不愧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先锋。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启示我们, 不论岗位多么平凡, 不论工作多么普通, 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来追求, 脚踏实地、勤奋敬业, 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就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

李长春指出, 当前, 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广泛开展弘扬“双百”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崇高精神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学习刘义权同志的活动, 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刘云山、徐才厚、令计划和陈炳德、李继耐等参加了会见。

报告会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 在京档案系统工作人员、部分高校师生代表, 驻京部队大单位和武警部队的领导同志及官兵代表等50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 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 饱含深情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场听众深受感动和教育, 全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篇4:邹碧华同志事迹

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今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张丽莉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李长春在讲话中说,张丽莉老师胸怀高远、追求进步,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今年“七一”在病房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夙愿。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赞歌。她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照亮了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她潜心钻研、积极进取,以“要做就做到最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身边人,在传递人间真情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李长春指出,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的突出表现,是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代表着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她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教师,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李长春强调,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张丽莉同志的崇高精神,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更好地推动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要以张丽莉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5: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学习心得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所作出的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我们与邹碧华一样,是同处在一个法治建设求新求变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另多少法律人梦寐以求的时代,另多少法律前辈为此奋斗终生的时代。我们能为赶上这样的时代而自豪,能为身处这个时代而庆幸,能为这个时代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骄傲。这样的时代能激发我们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忱,他能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曲折得失,都能坦然面对,都能义无反顾。因为我们的队伍里有邹碧华这样的“燃灯者”在引路,有“邹碧华精神”再激励我们,有邹碧华这样的典型做标杆,我们只有始终像邹碧华那样保持火一样的激情,才能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完成邹碧华未竟的事业,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就是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人民法官来自于人民,人民是我们的根,是司法权的权源。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心存敬畏,守住底线,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我们只有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动摇,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定力,坚定方向,自觉抵制公器私用,让“刀把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我们只有做出无愧于人民的事业,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和信赖,司法权才能有公信力和权威,人民法官也才能有作为和地位。

篇6:邹碧华同志事迹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燃灯者”是具有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的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燃灯者”是向群众和社会传递温暖的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们说,邹碧华就是法治路上的“燃灯者”,用平凡的生命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一是学习邹碧华“公正为民、甘于奉献”的情怀。多年前,邹碧华把当上法官的消息告诉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这句:“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在担任长宁法院院长期间,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曾冒酷暑前往一位信访人家中,用了足足5个小时开展沟通工作,最终化解心结。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2010年出版了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指导法院审判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勇于承担重任、精益求精,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

二是学习邹碧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气魄。2013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海开启了司法改革试点的大幕。邹碧华深深地意识到这是法律人实现法治梦想的历史机遇,他就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一个无畏的改革者。改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难题,面对一根根硬骨头,考量的是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为了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长期以来责任难落实、责任难追究的问题,邹碧华提出:一定要进行可视化管理,把审判权力的运行做到全程留痕、全程看得见;一定要制定法官的权力清单,坚决纠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为了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他坚持一定要择优遴选法官,要把优秀的人才遴选到法官队伍中来,绝不搞论资排辈、绝不搞一刀切、绝不网开一面。有人善意提醒他,司法改革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调整,还是悠着点。但他直言,做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呢?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同样要学会担当。在法治的航船上,我们要做“水手”,而不是“乘客”。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除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三是学习邹碧华“热爱生活、关心家人”的温情。作为父亲的他,一直在用心地寻找适合儿子的教育方式。工作再忙,他也会抽时间陪儿子看英语原版小说,纠正他的英语口语。他常以自己的经历和儿子进行着男子汉之间的交流,受父亲的影响,儿子平时也很少抱怨,即使遇到负面信息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邹碧华知道妻子眼睛不好,平时很心疼,经常提醒她不要太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晚上出门他总会握住妻子的手,提醒哪里有台阶,像是妻子的“拐杖”。邹碧华也爱好摄影,歌唱得很好,看“中国好声音”节目,他总说自己上去唱,说不定也能进入前三名,导师也会转身……一个家,三代人,十几年其乐融融。我想,正是这种真性情,才让生逢中国法治建设求新求变年代的邹碧华,激发起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忱,让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够坦然面对,保持着火一样的激情!

四是学习邹碧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然。从邹碧华的身上,我看到了永不停歇的脚步。四壁环书的书房、深夜读书的灯光、四个月内阅批106封群众来信、一夜赶出200页的PPT、博士院长、10余本专著、首届审判专家、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者……累累的硕果、骄人的成就,来自于经年累月、夜以继日的勤奋。在他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汗颜,同样是法官,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也看到了勤奋所能创造的奇迹。敏于思考、精于专业,是法官的职业要求。对于当事人来说,遇到一位好法官,就像就诊遇上负责任的好医生一样幸运。每一位遇到邹碧华的当事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仅有实现正义的决心,还有实现正义的本领,更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然。我也希望自己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亲身的实践,能够像他那样,不辱使命,成为善用法律、善解矛盾、善作善成的好法官。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一句简单的话语,邹碧华同志却用毕生来诠释。人民法官不能仅仅是一个纠纷裁判者,还要是一个矛盾化解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英雄身死,但信念不死,精神永存,作为红旗下成长的年轻法官,我们更要敢于担当,继承和发扬“邹碧华精神”。从“燃灯者”邹碧华手中接过火种,从自身做起,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有理想、有良知、有作为的法官”。

篇7: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的情况汇报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的情况汇报

按照中共**市委组织部、中共**市委宣传部、中共**市委政法委、中共**市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广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万组通〔2015〕38号)文件精神,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学习传达。7月1日,乡党委按文件精神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学习了邹碧华同志的先进实际。会上认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批示和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并将其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深入学习李林森、兰辉、菊美多吉等身边典型结合起来,教育和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担当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崇法尚德得职业情怀,学习他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我乡党委充分运用党务公开栏、专题会议、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学习和贯彻此次文件精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主题,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习会上,乡党委书记唐军同志作重要讲话,他提出:“认真学习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仅仅是要学习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更要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真正办实事、谋福祉。”

一是爱岗敬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要求全体乡村干部要恪尽职责,严守工作纪律,强化自律意识,以饱满的热情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二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创新意识。要求全体乡村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以及具体业务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在工作中要善于创新,要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去对待问题,不能固守陈旧的工作方式去解决问题,做到勤思想、善分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三是转变作风,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就是效率、就是战斗力,全体乡村干部要努力践行“5+2”、“白加黑”的精神,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积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给予解决。

篇8:邹碧华同志事迹

《留住青山》的英文名也叫《大山的儿子》。李振华老师不愧为大山的儿子, 他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献了青春, 献终身”的执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我感动。他舍弃了对自己父母的孝而选择了对国家的忠, 他牺牲了自己、儿女和妻子而成就了贫困山区老百姓孩子的精神让我震撼。在电影中每当看到感人之处时我就会为之动情落泪, 我想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情。因此今天我不谈李老师的奉献, 我想谈一谈李老师的快乐。因为李老师一生经历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而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所不曾拥有的。如果李老师没有快乐, 他不会倾其所有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且坚持到现在。就像电影在结束时李老师所说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感动的快乐

大学刚毕业的李老师抱着一腔热血来到了沂蒙老区。失落, 困窘, 漫漫长夜的焦虑, 只灯伴影的孤独, 以及每天晚上传来的阵阵狼声的惊恐, 李老师的精神似乎就要崩溃了。那个时候, 他想走。可大山里的人民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缺老师已经半年没上课的山里孩子们也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留住李老师, 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 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吃好。山区的气候特别冷, 大婶们便亲手纺布为他缝制了御寒的棉衣、布袜和钩子鞋。逢年过节, 乡亲们知道娃子想家, 便争相邀他进门过节。每当李振华外出学习或开会, 乡亲们总是把煮熟的鸡蛋和烙饼塞到他的背包里, 甚至大伙一起送他走上好几里路。沂蒙山人民山一样的胸怀, 水一样的深情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决定留下来。后来南京发来一次次的调令, 他也想走。可是大山的人民已离不开他, 乡亲们一次次为了挽留他而自发组织的感人肺腑的送别场面, 又让他留了下来。就是因为这种感动的快乐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留了下来并扎根沂蒙山区, 并且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倾其大半生。

二、满足的快乐

母亲得了脑血栓, 10年里, 竟先后有8位沂蒙老乡的孩子, 接力般轮流到南京去照顾李振华的母亲。后来贤明通达的母亲来到沂蒙山一年多就病逝了。闻讯赶来的乡亲、家长和成年学生哭倒了一片, 有人哭喊着:“老人家, 您别怪李老师啊, 是我们对不起您哪!”乡亲们已经把李老师的母亲也看做自己的亲人。就像李老师的女儿所说的, 爸爸不要难过了, 奶奶虽然走了, 但我想她是满足的。是的, 人民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 国家也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就是因为这种满足的快乐让李老师把他对父母的内疚之情深埋在心底, 继续奉献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

三、幸福的快乐

学生虎子从小顽皮, 李老师为了转变他, 一直和他同吃同睡到虎子初中毕业。虎子师范毕业后, 结了婚并生了个孩子。虎子说没有恩师李老师, 就没有他的今天。因此孩子取名字没有随父亲姓, 而是随李老师姓李。当李老师的女儿得知这一切后, 她和虎子之间儿时的矛盾在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面前冰释前嫌, 她也开始理解一直不称职的爸爸。当李老师和老支书这两家人为孩子过满月时, 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情让李老师感到的是幸福。就是这种幸福的快乐让李老师的家人在他退休之后继续支持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为了培育山区的孩子, 李老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爱心, 家乡群众自发捐款为李振华雕铸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活着而被塑像瞻仰的普通劳动者, 从古到今能有几人?李老师值得快乐!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不曾拥有的。乐业成就伟业, 乐业成就人生。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来年了。虽然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成就伟业, 但我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地尽职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晚上回到家都在想着班里的事, 明天的课有哪些地方还没处理好, 班里有个学生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明天如果某某学生再不交作业怎么办等等, 但我也是快乐的。

上一篇:俄罗斯贫困大学生专门助学金提高到5倍下一篇:捡蛋记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