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画爱

2024-05-04

小班绘画爱(通用12篇)

篇1:小班绘画爱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菊花的图片,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利用PPT课件,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颜色的菊花,让幼儿有好的视觉上的享受,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认识了菊花的主要特征,了解菊花的形状和颜色,知道菊花是由花杆、花叶、花心和花瓣组成,更进一步加深幼儿印象,通过给幼儿讲解,让幼儿明白基本的构图和颜色搭配,给幼儿提供画好的花杆和花叶,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总结花瓣和花心的形状和特点,然后幼儿用棉签点画菊花的时候,大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的很好,整个课程活动流程按照绘画课的流程进行,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表现的很积极!

绘画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更需要注重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日常生活经验充足,比较善于观察。当我问到圆形的菊花像什么时,有的幼儿回答:“像毛绒绒的黄色圆球”;有的回答:“像棒棒糖!”我提问幼儿:“这朵菊花像什么?”他们回答“像“嘭”的一声爆炸的烟花;像蜘蛛;像螃蟹!”他们回答的特别棒,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启发幼儿多观察思考。但是本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

1、活动目标不够详细,我写的是“尝试用棉签画菊花,感受用棉签作画的乐趣。”没有写清楚是用棉签点画还是自由线画,所以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就有点不太理解应该点画还是画成线条的菊花形状。

2、在讲解规则的时候,一边讲一边给幼儿发操作材料,幼儿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操作材料上,不能很好的听规则。所以在之后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规则讲解清楚之后再发操作材料,避免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3、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幼儿示范了绘画,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其实我可以先给需要用到的画纸、棉签和颜料出示出来,让幼儿说一下应该怎样画菊花,让幼儿尝试完之后再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他们喜欢的菊花,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

4、在出示菊花图片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没有根据幼儿的经验准备图片,选择了一朵紫色的菊花,幼儿不太认识紫色。

5、最后在作品评价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老师最喜欢这一副菊花,因为……”这句话要改成“小朋友们画的菊花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老师都喜欢。”

让幼儿自己评价,再挑两幅好的画再进行点评。通过给幼儿上《菊花开了》这一节绘画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这学期我会主动地向其他两位老师学习,观察她们的上课流程,借鉴她们的丰富教学和组织经验,同时也多向自己的师傅请教,多向我的学习,多准备让她听我的课,让她给我指点,让之后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好。

篇2:小班绘画爱

1、培养小朋友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识别能力。

2、采用敲击小鼹鼠的游戏方式,能迅速在一组图形当中找到大小、颜色或形状等与其他图形不一样的图形,能发现一种条件并作为依据分析问题。

3、培养小朋友视、听观察反应和思维的判断能力。并且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小朋友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场所及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等硬件设备,软件,配套的书面练习。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问孩子们一些图形的认知,日常生活中哪些图形是圆形啊?正方形的物体有哪些啊?通过问答吸引孩子注意力。

给孩子一个惊喜:小朋友,你们做过敲击小鼹鼠的游戏么?想不想玩啊?话题转折,进入游戏环节。

二、教师介绍游戏玩的方法:

1、进入到游戏键面,点击每个图标,获知每个图标的作用。

2、点击游戏帮助了解游戏规则并且开始游戏。

3、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画面上有4个地洞,随机会有一只小鼹鼠手举着一种图形出现。点开始键后,大恐龙语音出题(随机)。用鼠标(槌子)点击正确的答案。

三、集体游戏:

1、教师演示,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操作。

2、出题:首先草地景,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

(每次随机出一个形状,共出20题,每2题得1颗星)

3、说明:画面上有4个地洞,随机会有一只小鼹鼠手举着一种图形出现。点开始键后,大恐龙语音出题(随机)。用鼠标(槌子)点击正确的答案。

地洞里每次会出现一只小鼹鼠,观察它手上举着的立体图形,如果和I博士念得一样,就赶紧用鼠标移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注意不要敲错了!

4、示意图:

四、师生互动:

选一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注意协助小朋友操作,鼓励小朋友。

五、活动总结和思考:

通过游戏认识了哪些图形啊?生活中和这些图形一样的物体有哪些啊?

六、活动结束:

篇3: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学绘画

关键词:指导,幼儿,绘画

《纲要》中指出“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对于还不善于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幼儿来说,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 通过绘画却能让他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幼儿园小朋友都喜欢游戏,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 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我园在尝试开展市级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美工教育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的活动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学绘画的几点体验。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及感兴趣的题材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小班幼儿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设计“青蛙妈妈和宝宝”、“小白兔吃青草”、“小猫吃面条”、“山羊公公的胡子”、还可以食物或其他的事物, 如“好吃的汤圆”、“冰糖葫芦”、“五颜六色的泡泡”“彩色的汽球”等绘画内容。在“五颜六色的泡泡”绘画活动中, 我先带幼儿在室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变化及在阳光下的颜色, 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及变化, 再结束游戏。以“泡泡这么好玩, 可是一会儿就不见, 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该多好啊!”来激发幼儿对画泡泡的兴趣, 由于有了画前的游戏,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 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粘贴画活动“房子”的开始部分, 我给幼儿讲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 不幸小兔的家被洪水冲倒了, 现在小兔无家可归, 好可怜呀!怎么办呢?”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 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小兔的关心与同情, 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一座新房子。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和用一个三角形或半圆形来组合, 粘贴在画面上,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图形纸开始为小兔盖房子, 一会儿一座座五颜六色的房子盖好了, 然后请小朋友在新房子四周画一些绿绿的小草, 小兔住进新家可高兴了, 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这样小朋友的作画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另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 常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画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运用游戏化语言进行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在画动物园“老虎的笼子”活动中, 我们班林平源小朋友画一半, 就不画了, 坐在一边玩笔, 我就说:“笼子没有画完, 还有一个大洞老虎会钻出来, 伤害其他小动物呢?林平源小朋友请你帮帮忙, 赶快把笼子画好, 不让老虎出来, 好吗?”林平源小朋友听了, 高兴地说:“好的!”说完, 马上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了。”林平源小朋友高兴地说:“不用谢。”说完继续认真地画起来。有了教师游戏化语言的提示与鼓励, 让幼儿感觉绘画是在游戏, 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选择多样性的绘画材料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所以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 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如, 教师为幼儿提供美工区材料时, 除了常见的纸张、画笔、彩泥、废旧材料外, 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材料, 如:为幼儿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棉签、各色颜料让幼儿进行点画、涂色等。可见, 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 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 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 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评价作品, 鼓励为主

在评价作品时老师不能以像不像, 好看不好看来评价, 一下子挫伤幼儿的自信心, 要以鼓励为主,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 要让幼儿人人参与, 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互相欣赏、交流。这样他们心里明白, 谁的画颜色搭配的好, 谁的画构图完整, 谁的画新鲜有趣。教师应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 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评价中, 要尽量为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 让每位幼儿都参与评价, 学会评价。

篇4: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幼儿期是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最佳的时期。幼儿期绘画教育是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活动创作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

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真正的绘画活动的新小班幼儿来说,知识经验、绘画技能贫乏,小手发育不完善。这时组织幼儿进行传统式的技能学习,幼儿会有一个心理障碍无从下手,都会希望老师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这就会出现幼儿被动学习,老师主动帮助的情形,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不仅大部分幼儿毫无收获,而且会产生厌恶心理。该怎么改变这种被动、枯燥的活动形式呢?以下我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认为这句话非常的经典。有了兴趣为前提再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行动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这正好也是遵循了《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提到的指导要求:发挥艺术情感教育功能,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应向幼儿提供宽松自由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具体做法:

(一)任意涂画,激发兴趣

为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爱上绘画,又考虑到刚入园的幼儿还不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小手进行画画,因此我为他们安排的第一节绘画课“画面条”,他们对水彩笔在纸上能任意画出线条感到兴奋极了,不停的画结果是整张绘画纸面目全非,但每个幼儿都显得开心极了,当然也免不了就喜欢上这根水彩笔。接下来我开设手指点画,说实在的这节课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乱”,幼儿一兴奋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拉都拉不回来,活动结束一看活动室一片狼藉,整张图画纸点都没留下空隙,桌子也点满了,连他们的手指甲也点上了。但话说回来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个幼儿都得到了快乐。

(二)创设情境,传授技能

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对熟悉的物体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这种感觉会激发幼儿对物体的兴趣,这种兴趣又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和主动性,这种情况下我们适时的进行绘画技能传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传授圆形的绘画技能,我在“有趣的泡泡”中,我先出示吹泡泡引入,可想而知一下子吸引了全班的幼儿,当我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时,幼儿不顾一切追了过来追着喊着抓着,看得出他们对这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时我抛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老师泡泡是圆圆的”“它像皮球、气球、棒棒糖”-------“这些圆圆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来吹泡泡,看你们能不能吹出有大、有小、像气球、皮球棒棒糖等的泡泡来。”再次帮助幼儿积累泡泡是圆形的有大有小有的像气球等的经验。在满足完幼儿的吹泡泡的欲望后,组织幼儿学习圆形的绘画技能,这时的绘画场面那可是幼儿埋头苦画老师悠闲自得。

二、积累经验,发展想象

幼儿生活经验缺乏是限制其作画的一个因素,加上小班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不能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的具体特征,在绘画活动中,需要教师创设环境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在绘画活动中,需要教师创设环境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征。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发展想象力。例如在“圆形大变身”活动中,我请每个幼儿带来一件圆形或其中有一部分是圆形的物品,考虑到小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还处于发展初期,因为我采用自愿参与的形式进行集中游戏“商店”,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有关圆形的丰富经验。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圆形大变身”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后幼儿向我呈现出了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画面有画西瓜;有的画太阳;有的画皮球--------,又如绘画“小蝌蚪”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在游动时的不同神态有个清晰的了解,活动前请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先去抓小蝌蚪,并观察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不同神态。活动课上我利用问题:1.小蝌蚪长着什么样的?2、小蝌蚪在水中干什么,游动和休息时的尾巴有什么不同?你看到的小蝌蚪往哪里游?等问题引导幼儿再次观察自己带来的小蝌蚪,让他们近距离的观察、了解小蝌蚪,进一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开始点画了,幼儿就忙开了。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现在多媒体传播走进家家户户影响着每个人,多媒体能将我们所需要认识的事物形象直观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的这个特点非常适合我们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我在绘画活动中也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晨间活动时教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只蟑螂,这个不速之客吸引了全班小朋友,把它围得水泄不通,看到这种情况我脑子闪出了蟑螂的图片,于是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工具——电脑,我从网路中搜索出有关蟑螂的图片、生活习性等资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然后趁热打铁组织幼儿绘画蟑螂,这次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幼儿在画面上添画上了面包;有的画上了蟑螂生活的地方臭水沟等等。

四、肢体组织,简单构图

考虑到绘画活动相对而言是一种“静”的学习,加上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是短暂的特点,我在绘画活动中尝试鼓励幼儿运用有趣的肢体语言进行画面布局,以达到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让绘画活动“动”起来目标。例如:在“点画小蝌蚪”活动中通过观察他们发现小蝌蚪在水中有休息的;有往上游、往下游、往左游、往右游等的不同形态,这时我鼓励他们运用肢体进行画面布局,他们用躺在地上的方式表示在水底休息的小蝌蚪,用站立的形式表示游动的小蝌蚪等。又如:在“可爱的小鸡”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回忆完自己观察到的小鸡后,又和他们一起创想出将双手张开表示小鸡在飞,把头朝下表示小鸡在吃虫子,小手朝前表示小鸡在走路等肢体语言,并鼓励他们运用表示不同形态的肢体组织出了一幅幅“可爱的小鸡”画面,雖然不是很到位很美观,但幼儿在玩中逐渐有了构图的概念,同时也爱上肢体构图。

篇5:小班绘画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用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的方法。

2、了解作画的时候要换色,要有大小的变化。

3、请幼儿爱护绘画工具并和它们做好朋友。活动准备:棒棒糖、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上个星期一起来画了小圆糖,而且在《好吃的糖果》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糖果哦!还记得都有什么样的糖果吗?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吃到的一些糖果,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

3、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了一种跟以前不一样的糖果,它是圆圆的,吃起来硬硬的,下面还会插着一根小棒棒。请你们猜猜是什么糖呢?(棒棒糖)

4、教师:小朋友,你们都吃过棒棒糖吧?你们都吃过什么味道的棒棒糖呢?都有什么样的颜

色呢?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棒棒糖。

5、教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一学画棒棒糖,小朋友,你们想画吗?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示范绘画的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画画的方法,对幼儿提问:小朋友,你们

看到老师是怎么样画棒棒糖的吗?

2、请幼儿伸出小手在空中跟着老师画的方法一起来练习画一画,一边画一边说:棒棒糖,一圈圈,红黄蓝,真漂亮,画根棒棒糖,尝一尝,放进嘴里甜又香。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画螺旋线的方法,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作画,说说他们的优点和缺

点。

三、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画棒棒糖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们画在纸上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多,谁画得最漂亮。

2、请幼儿传发绘画工具,请幼儿开始绘画。

3、教师提醒幼儿:糖要画在棒子上,棒子要紧紧地挨着糖果,应该画在圆圆的糖下面。糖尽量要画圆,最后收笔的时候要连在上一圈的线上。

3、鼓励幼儿多画一些,把画面填满。

四、作品欣赏

1、将较好的幼儿作品拿出来请其他幼儿进行平析。

2、请幼儿整理作画工具。

篇6:小班绘画教案

绘画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初步认知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2)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并能说出名称。3)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1)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2)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3)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1)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2)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手工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工具,材料 2)

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3)

了解纸的性质

2、情感目标

通过玩泥、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3、技能目标

1)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1)

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形状并粘贴成画。2)

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3)

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

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

2、情感目标

1)

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 2)

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感兴趣。3)初步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4)通过欣赏老师及同伴的作品培养对欣赏的兴趣。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线条表现力度感、节奏感。

4、创造目标

初步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中班教学目标

绘画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较正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2)

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情感目标

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技能目标

1)

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2)

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

3)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

4、创造目标

能够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手工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进一步熟悉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具和材料。

2、情感目标

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并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1)

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2)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3)

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的主要特征 4)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4、创造目标

1)

能够大胆地运用泥按意愿塑造。

2)

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

1)

能体验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2)

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

3、技能目标

1)

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

2)

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和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3)

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节奏。

4、创造目标

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大班教学目标

绘画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 2)

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3)

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2、情感目标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

3、技能目标

1)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的动态

2)

能运用对比色、相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与内容的联系。

4、创造目标

1)

能将图形融合,尝试用轮廓线创造多种图画,形成自己的图式。2)

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手工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2)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

2、情感目标 1)

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 2)

喜欢用手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技能目标

1)

用泥塑造人物、动物等较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2)

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3)

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

4)

能使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 2)

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

2、情感目标

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技能目标

1)

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关系的变化 2)

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 3)

能感受作品中的形式美

4、创造目标

篇7: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2)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引入“主题教育”理论:即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为了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幼儿进行“线条”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了花伞外的小雨”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一块格子布”练习交叉线)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蜗牛的壳”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了线条”这项基本技能,又如“蜡笔涂色练习”可以根据儿童年龄以及手眼协调发展的程度,设定不同阶层的教育目标,再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小班上学期主要是接触蜡笔涂色,会用蜡笔有兴趣地来回涂抹;小班下学期可分为递进的三个阶层:1)注意不使颜色涂到轮廓线外;2)用看见边线就停或换色的方法不遮盖线条;3)从小面积到大面积,较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2、范例的正确使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儿童思维与想象、扼杀儿童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就能克服弊端,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1)范例的适宜数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儿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积极作用。

(2)范例的恰当使用

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小转自:http://班幼儿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但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添画,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涂鸦式”,趋利避害,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精神。

1、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儿童内在图式的积累,提倡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同样也取决于贮存表象的质量。例如:孩子们都很喜欢汽车,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固然取决于贮存表象的数量。但有的孩子却画不出汽车的样子。这是因为好多汽车的形象都在大脑里,却想不出汽车的结构共性,所以不知从何下笔,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汽车分驾驶舱和乘客舱或货舱,汽车下面都有轮子,然后提问:驾驶舱是什么形状的乘客舱或货舱又是什么形状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提问,一步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观察对象转化为具体物象存于脑海中,幼儿作画时才不会无从下笔。

特别是幼儿期,儿童时期。虽已初步具备认识、记忆、想象的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表现内容比较贫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启发和引导,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丰富其内在图式,为美术活动中儿童积极、自主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常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郊游、散步等方式接触公园、商店、街道以及节日活动等儿童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可以为儿童选一些适合他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讲解,引导他观看,帮助他积累丰富的表象,为进一步想象与创作提供丰裕的源泉。

(2)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画“吹泡泡”的题材为例:作画前,我们安排幼儿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游戏,幼儿在尽情嬉戏中,体验、观察了吹、扇、捉等动作,欣赏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气中飘动变化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色彩的变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其后的绘画结果是:幼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了许多五彩缤纷又大大小小的泡泡,还画得饶有兴致。

(3)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尽可能正面评价儿童的作品,让儿童参与评价作品。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画";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鸡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篇8:浅谈小班绘画活动的指导

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幼儿握笔动作和身体姿势直接影响今后的绘画和学习。因此, 教师要结合幼儿能够接受的讲解、演算的方式, 指导每位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动作和坐姿。同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高、光线等问题, 提供幼儿适合的桌椅, 让他们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绘画。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刚开始学习绘画时, 喜欢到处乱画。有时地上、桌上, 甚至自己的脸上、手上都是他们的“画”, 而纸上大多是空白一片。因此, 在幼儿刚开始学习画画时, 就要让他们明白画笔要画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是不能画, 在画画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不打扰别人作画等等。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那些有良好绘画习惯的幼儿。在不断地激励、学习中, 幼儿变会形成一定的绘画常规。同时, 一些幼儿在刚开始使用油画棒和画笔绘画时, 喜欢在一个地方重复地画一个东西, 以至于把画纸都画破了。这些幼儿, 教师要特别留意, 在画画过程中, 鼓励他们在较大面积的图形上涂色, 多画一些线条, 不要重复地画一个地方。教师随时的提醒和纠正, 使他们慢慢领会和掌握如何构图和涂色。

三、鼓励幼儿大胆涂画

在刚开始画画时, 许多幼儿不敢画, 他们有的什么也不画, 有的纸很大, 而画的东西很小很小, 还有的看到画画就哭。针对这些情况, 一方面, 教师要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 多用言语、动作鼓励他们, 无论他们画得怎样都要积极地肯定他们。有时甚至可以握着他们的手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 然后慢慢地放手让他们自己画。另一方面, 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我用的方法有:1.选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纸。幼儿们都很喜欢五彩的颜色, 看到这些美丽的彩笔和画纸能激发他们画画的愿望。2.选用不同大小画纸。有时给幼儿画的纸小, 有时大, 甚至有时我们带幼儿到沙坑里画画, 这样一方面避免枯燥, 另一方面使幼儿能根据纸的大小合理地进行构图。3.提供半成品, 让幼儿完善作品。如给幼儿一些画好的东西, 如苹果、小鸡等, 让幼儿涂色;画“小树”, 教师先画好树干, 幼儿在树干上画上叶子, 涂上颜色等等。这些活动就像给幼儿一个梯子, 使他们能更容易地爬上高处, 有助于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4.选用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如“照镜子画自己”, 每个幼儿一面镜子, 边照镜子边在纸上画下在看到的自己的脸, 幼儿很感兴趣, 又能很好地解决画纸上构图的问题, 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精彩的表现。又如“我的小手真美丽”, 幼儿们把美丽的水粉色涂在手上, 并印在宣纸上,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还有“彩色的雨滴”, 在学歌的过程中为乌云点上各色美丽的雨点, 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多一些耐心, 多想一些办法, 就没有不敢画画的幼儿。

四、帮助幼儿完善作品, 体验成功

小班幼儿在作画时经常会不小心地把画面画坏, 或者幼儿已完成的作品会显得单调, 色彩不丰富。如果教师能帮助幼儿进行一些画面的装饰、修饰, 能使幼儿的作品更加地漂亮, 幼儿也能更好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刚开始让幼儿学习构图, 如画“苹果”“太阳”“小鱼”等物体时, 幼儿完成的作品比较地单调, 我便用彩色的油画棒帮每个幼儿的作品上都画上小点、小圆圈或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画上背景等, 这样幼儿的作品会显得更完整、更美观, 幼儿也非常的高兴。在看着教师为自己的作品装饰的过程中, 幼儿慢慢地也学会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更漂亮。

五、重视聆听幼儿的童“画”

小班幼儿的画中有着许多成人无法一眼看出的东西, 每当看到我“看不懂”的画时, 我都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童“画”。一次, 幼儿们画“可爱的小鸡”, 我看月月一组的幼儿都在小鸡的四周点了密密麻麻的点, “这些点是什么呀?”当我问起幼儿们时, 幼儿们说:“小鸡饿了, 在吃米呢!”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呀。

六、重视幼儿绘画作品的展览

在我们班教室的外面有两块专门进行幼儿绘画作品展览的展板, 每次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及时地在外面展示出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都喜欢到那里去看看自己的绘画作品, 每天放学也吸引了许多家长的目光, 我经常看到、听到幼儿们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高兴地说:“看, 我的画!”“看, 这是我画的”。从幼儿们的语言里里我感受到他们有着无比的自豪, 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家长的神情里我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幼儿成长的欣喜。

篇9:提升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教学技能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的为难情绪,尤其是孩子有等待的情况。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专心,并且绘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在不能得到积极纠正的情况下,幼儿的绘画兴趣可能被慢慢消磨掉,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兴趣点的激发,在不同的绘画活动中融合各个环节,以及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能够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使画画成为小班幼儿一种乐于参加的活动。

一、提升幼儿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年龄越小的情况下,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越困难。但是运用儿歌、游戏和图示等辅助性方法,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利用一些辅助性形式,能够提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愿望,全面性地激发积极性,促使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取得明显效果,从绘画的活动中得到乐趣和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促进幼儿绘画的多姿多彩。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早期往往不能快速地进入状态,比如,在涂涂画画,以及剪剪贴贴的情况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有一定兴趣,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兴趣则会明显降低。有的幼儿不敢轻易下笔,从而失去在绘画中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绘画中“泛灵论”的特点,让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有意识的,如,花草、树木等。比如,在绘画前运用拟人的手法能够对绘画的内容进行命名,比如,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以及星星姐姐,老树皱眉等,能够激发幼儿的童心,另外,对不想画画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坐到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画画,渐渐的形成对观望幼儿的激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可以主动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其绘画兴趣。

二、强化美术教学技能

在幼儿的绘画技能提升过程中,激发了其绘画的积极性,使其对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作为教师要从幼儿的作品中对技能和经验性因素进行总结,促进幼儿逐步地掌握绘画技能。在小班的幼儿教学中,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语言能力不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升对语言的要求,促进幼儿逐步掌握绘画的技巧性。利用趣味性语言是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尤其是利用儿歌等,可以形成朗朗上口的、具有韵味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理解,以及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形象记忆力。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活动的要求,编辑一些儿歌,促进孩子们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促使绘画水平的全面性提升。

一味地进行教师示范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引导观察—大家讨论—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展览评议”等角度进行推进,引导幼儿能够在头脑中将图像展现出来,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效果。在执行的五个步骤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图像表现出来,形成良好的效果展示。在进行步骤的执行过程中主要是增强讲解、示范和讨论,促进幼儿掌握。比如,在画老虎过程中,可以绘声绘声地讲故事,一边模仿老虎声音,一边传授老虎鼻子、耳朵的画法。幼儿有兴趣,就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在自己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促进保护幼儿的绘画知觉和创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逐步的有序、连续和层面推进的过程,所以说,运用儿歌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由简单到复杂的推进,是一种逐步的深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枯燥的学习融入儿歌等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在喜爱的学习方式中进行知识的深化。运用儿歌等游戏化形式,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整体性提升,促进幼儿在儿歌氛围中不知不自觉地进入艺术殿堂。

总之,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是对幼儿的一种积极的激发。目前,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技能,创设环境和积极指导等方面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学习效率。相信,在幼儿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用画笔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林玉梅.有效开展绘画教学 提升幼儿绘画技能[J].美术教育研究,2014,9(4).

[2]苟明丽.浅析幼儿绘画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6).

[3]刘红秀,吴相局.浅议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

篇10:小班美术绘画

一 指导思想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应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会变的圆。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二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意愿画。我班一部分幼儿的美术能力处于象征期也叫学前初期(3岁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儿处于形象期的学前初期后段(小班下期)。在绘画活动中表现为: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这一时期儿童绘画主要就是用圆来描绘物体。所以,我选择了“会变的圆”这一活动内容,通过充分让幼儿感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的物品如:太阳、苹果、饼干、球、脸等,启发幼儿想象,大胆创作,表现。

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1、初步学习在圆形内、外添画,象征性地表现物品。

2、体验圆形变化的奇妙。

3、引导幼儿对圆形进行相似联想。

社会性目标:

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在圆形内、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 能自主地,创造性地联象和添画。

三 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绘画兴趣浓厚,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是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幼儿处于绘画活动的起步阶段,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也有待于继续培养和养成。

四 教学方法设计

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及范画,丰富幼儿经验。

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低段幼儿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学经验准备

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去找生活中的圆形的物品,六 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包括

一,导入:会变的圆;

二,联想游戏:我的圆圈变变变;

三,添画游戏:会变的圆;

四,评价结束环节: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然后,在联想游戏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让幼儿先猜谜,后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在圆形内外添画,变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再鼓励幼儿对自己画面上的圆形进行相似联想,这里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就是添画游戏。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创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

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篇11:小班绘画教案

1、学习认真观察图片,并用语言来表述,知道下雨要撑伞。

2、学习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伞的轮廓中大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各种各样的伞。

2、画好的伞的示范画。自制的一把大雨伞。(雨伞妈妈)

3、油画棒,画好的雨伞轮廓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以下雨的场景表演)

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哦!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呢?(雨伞)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雨伞幻灯片,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

1、师:“老师这给许多雨伞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雨伞上有些什么呢?它们的不一样的地方。

三、欣赏雨伞绘画作品。

播放幻灯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说说这些雨伞上有些什么图案,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等。(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四、装饰雨伞。

1、“老师这有许多的小雨伞,可是他们都没有漂亮的衣服,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它们,谁愿意呀?”(幼:我愿意。老师,我来。)

2、教师先出示画好雨伞让幼儿欣赏。然后讲解作画的内容与要求及注意事项。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大雨伞(雨伞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雨伞妈妈,听说你们在给我的雨伞宝宝画衣服,让我来看看,谁画的最棒。”

篇12:小班绘画教案

1、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活动准备: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老师出示线条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二、图形刺激

1、老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老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2、老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3、老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老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上一篇:内乡县现代养殖技术培训班学员考试试卷及答案下一篇:以瞬间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