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指标

2024-04-10

一票否决指标(共7篇)

篇1:一票否决指标

*******“一票否决”制度

一、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力,导致***目标任务未完成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或个人有关资格实行“一票否决”。

二、对以下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1、未完成上级下达的**的乡镇(街道);

2、在***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乡镇(街道);

3、因措施不力、连续两年年终考核在**排名挂末的乡镇(街道);

4、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部门(单位)职责,严重影响***工作或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三、“一票否决”的对象为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的负责人,其他有责任的班子成员,综合治理成员部门(单位)及其他部门(单位)负责人。“一票否决”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

四、被“一票否决”的乡镇(街道)、单位,取消综合性荣誉称号和评先评优评奖资格,其党政一把手、**的负责人,部门(单位)负责人不得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优评奖、晋职、晋级和提拔。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乡镇(街道)、单位,其党政一把手、**工作的负责人及其他有责任的班子成员、部门(单位)负责人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

五、组织部门在进行人事考察时,对正在接受“一票否决”的,不能提拔任用,列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篇2:一票否决指标

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试行)

治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1991年12月25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

1992年1月13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委员会综治委[1992]1号文件印发)

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实行一票否决权制,旨在建立一种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督促后进单位和个人改进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一票否决权制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推行目标管理、完善治安责任制、经常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行使一票否决权。

四、实行一票否决权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全面衡量、公开进行的原则。五、一票否决权由县级(含县及相当于县级的单位,下同)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行使。乡镇、街道及各部门所属的县级以下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有一票否决的建议权。

六、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对驻在辖区内的各部门、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的要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改进,并在做好调查、考核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否决的建议,为县级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行使否决权提供可靠的依据。县级以上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要在充分考虑乡镇、街道意见的基础上,行使一票否决权。

七、否决内容包括: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评选综合性的荣誉称号;上述单位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治安责任人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

否决单位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或治安责任人的晋职晋级资格,要按照管理权限,与有关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协商决定。八、一票否决权制应与评先晋级等工作同步进行。

九、对没有达到当地或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否决:

(一)因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不健全,造成本地区或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对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聚众闹事、停工、停产、停课等问题或造成严重后果,危害社会稳定的;

(三)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人工作不负责任,发生特大案件或恶性事故,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四)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又不认真查处、改进工作的;

(五)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提出警告、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整改建议,限期改进,而无有效改进措施和明显效果的;

(六)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单位职工中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

(七)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有意隐瞒不报或作虚假报告的;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认为其他需要予以否决的。

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否决: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向做得较好,但也发生一些刑事案件,未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并能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查处的;

(二)发生难以预防的突发性案件、治安灾害事故或其他治安问题后,及时挽回损失、主动认真改进工作的。

十一、一票否决权的适用条件应纳入各部门、各单位评选荣誉称号和本规定第七条所列人员的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考核标准。各部门、各单位的初评意见要经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审核。

十二、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凡未经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审核,已评先晋级的,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有权对其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如评定不合格,应取消原评定的荣誉称号或晋升的资格。

十三、行使否决权的机构应将否决的决定书及时送交被否决单位或个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还可在内部通报、或登报、广播,以扩大教育面。

十四、被否决者对否决决定不服,或被否者的上级主管部门有不同意见,可向作出否决决定的机构的上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提请复议。受理复议的机构,应在接到提请复议的要求一个月内复查完毕,作出是否变更否决的决定,并答复要求复议的单位或个人。复查期间否决决定暂不执行。对复查决定仍然不服的,由受理复议的机构根据否决的内容分别提交同级党委或政府作出最后决定。

十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制定实施办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篇3:管理不可滥用“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的强大威慑力也自然而然地诱惑着学校管理,有些学校领导甚至很热衷于此道,不这样似乎就显示不出管理的严肃和权威。诚然,有些纯主观性的事情采用一票否决,譬如旷工,譬如不服从安排,违法违纪等,也情理使然,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客观性较强的事情,在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而无法企及和达成,譬如,教师努力了,尽责了,学生成绩却考了年级倒数第一(不管怎样,总是有一个倒数第一存在),采用一票否决,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刺伤教师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本人认为,学校管理应慎用“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体现管理心态的急功近利

学校管理者想有一番作为,想把学校办得有特色,有竞争力,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制定实事求是的符合本校校情的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本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切不能好高骛远,动辄“一票否决”。因为“一票否决”,从短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地促进效果,也有令行禁止的威慑力量,但这只是急功近利使然,治标不治本。从长远来说,有害无利,因为它既达不到管理者想要的效果,还会损害干群之间的关系,破坏学校的管理秩序,使学校管理失去根基,无从着力,从而举步维艰。

“一票否决”反映管理行为的简单粗暴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里的“三把火”说的是管理者的激情和管理方法,绝不是给下属颜色看的霸道和管理行为上的简单粗暴。如果管理者不脚踏实地,不进行调查研究,不积极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不看看本校的生源情况,不深入一线去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只是想当然,主观主义横行,依靠手中的权利和上级的信任,简单粗暴,动辄“一票否决”,这样的“一票否决”反映出来的是管理者的懒政和无能,这样是很难赢得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戴的,是很难引领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

“一票否决”凸显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教育就是人本的教育。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和助推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这样学校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果学校缺乏人文关怀,不关心教师生活,不关心教师发展,强力推行冷冰冰的“一票否决”,这样不但不会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会动摇教师终身从教的决心。

“一票否决”折射出管理违背教育规律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诚然,学校教育要成绩,要质量,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所在,是毋庸置疑的。但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票否决”让教师很受伤。

篇4:一票否决指标

近日,由国务院转批的、由发改委、环保总局、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对外了发布三个节能减排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此举两个“首次”引人注目:由国务院直接签发有关节能减排的行政性文件尚属首次,以往,节能减排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一部门对外发布,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说明三个方案具有法律效力;《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一票否决制”,这说明该方案具有刚性效力——节能减排不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到实际中。

解读“一票否决”制

节能减排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它已成为各地方、各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将之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有三大特点。首先,《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其次,《实施方案》明确考核对象有两类:一是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为确保考核的可操作性,单位GDP能耗考核采用量化的方法。再次,《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奖惩措施。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即将实施的“一票否决”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这样解释道,第一,没有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或者企业,将被视为没有完成节能任务。考核指标里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完成任务的量化指标,一个是采取措施的量化指标。只要没有完成当年的节能目标,就视为没有完成任务。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考核的情况和最后的结果,将转给干部主管部门和各级的国资委,要把它作为政府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对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干部部门和国资委也将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第三是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领导人,要取消当年评先选优的资格,同时对这个地区和这个企业要上的高耗能项目,或者是污染比较大的项目要停止审批。

此外,新出台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对能耗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能耗指标的真实、准确。

三个方案的出台将建立起科学、有效、完整的执行系统,特别是“一票否决制”将护佑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

“十一五”攻坚在即

“十一五”后三年面临的节能减排局面是艰巨而艰难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是,“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10%。但,实际情况是,“十一五”的头两年完成的节能指标的工作很不理想。据国家统计局透漏,2006年末,除北京以外,全国29个省份未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目标。因此,地方、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据了解,“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并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

中国从1995年到2005年,15年间,单位GDP能耗降低47%;接下来,再从2005年到2010年,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可见,“十一五”是艰而难的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虽然困难,但目标还是要完成。

2007“拐点”之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宣布,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因此,2007年被称为节能减排的“拐点”之年。

2007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2.78%,2006年单位GDP能耗数据修正后较上年同期下降1.33%。这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较上年同期下降3%打下一个扎实基础。

2007年,我国在节能减排采取了八大措施。其中,力度最大的就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过快增长。在电力行业,通过“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截至到目前,已经提前两个月完成2007年的任务;在钢铁行业,2007年上半年关停落后的炼铁产能1140万吨,炼钢产能870万吨。

篇5:“一票否决”不了的法治

看着同学心情不好,我只能安慰说谁会在意文件上的东西,说不定忙于事务的县领导早把这事给忘到九霄云外了。安慰别人不是我的长项,不过我倒关注起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关系起来。按照省里的逻辑,县领导被判刑,就说明这个县不是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要当法治建设先进单位,就不能有领导被判刑,听上去也确实有点道理:许多公认的法治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政府比较清廉,远的不说,近的如香港、新加坡等。但仔細分析,又觉得这个逻辑有点站不住脚。要按照这个逻辑,十八大以后,打了那么多大老虎,是不是说我们国家的法治反而在倒退呢?难道省里面认定一个地区法治水平的逻辑和那个让我国的清廉指数排名大降20个名次的透明国际的逻辑是一样的?

评奖、评优既是一种评价机制,又是一种激励机制,很多地方喜欢用评奖、评优的方式作为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小到家庭的内部管理,大到如评价一个地方的法治水平。这种管理方式既操作简单,又快捷高效,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每到年底,各式各样的评奖多如牛毛,大家都达到了得之固喜、失亦欣然的境界,那就是只要不是惩罚就行。评价的标准体系,包括指标和权重。在政府工作的诸多评价体系中,评价的指标固然各有不同,但大都有一种处理权重的方式,叫做“一票否决”:只要符合一项条件,则工作整体不合格,失去评奖评优的资格。我的那位同学就遇到了这个陷阱:只要有一位领导被判刑,则该地区法治建设不合格,评优被“一票否决”!或者说因为一个人的犯罪,全县人民的法治建设努力在上级评价层面上将付诸东流。

这样的管理方式,看上去既公平又方便,易于管理操作,但这样的设定是否有助于达到管理的目的?就本案而言,是不是有助于推动地方的法治建设?最近看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性格》,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讲的:“中国人的责任观……直接导致了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都掌握了一套弄虚作假的手段,如实汇报情况,还要受到严厉惩处,完全颠倒了公正原则,违背了人性。因此,官员们发现不能控制犯罪现象或觉察得太迟的时候,即使本该负责,他也要掩盖真相,以逃避责任。”

明恩溥看见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可见这种管理的逻辑由来已久,在看似严格的管理标准之下,“一票否决”的结果可能会走向管理目的的反面。当然我们不是来讨论管理科学的,但无论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法治建设的角度,如果我们不能一概抛开这类评价型的管理方式,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指标设定更加科学,逻辑更加严谨。

篇6:北川选址:地质安全一票否决

记:北川县城历史上曾多次酝酿搬迁,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北川县城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为什么不能在原址重建?

张永双(以下简称“张”):北川老县城处于强烈活动的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而且是5·12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地壳稳定性极差,这本身就决定了不能原地重建。另外还有几方面原因:北川县城非常狭窄,面积总共不到2平方公里,被夹在东西两侧的大山之间,山高坡陡。地震之后整个县城几乎成了废墟,遍地是建筑残骸和两侧山体滑坡、崩塌下来的土石,还有许多尸体被掩埋在下面没有挖出来。如果要就地重建,首先就要把这些全都清理出去,不仅工程量浩大,而且这么多的垃圾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清理,周围就是山,根本没有地方堆放。再者,县城周围的边坡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也比较多,要治理起来需要很长的周期,工程量很大,代价也非常可观。另外一个考虑就是,震后的北川城可以作为这一重大事件的遗迹,具有地震遗迹的保存价值。所以,重新选址是一个综合考虑。

相比之下,映秀虽然破坏也比较严重,但该镇所在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坝子,破坏的原因是位于中央断裂带,离震中近,更多是建筑物在动力作用下产生倒塌破坏,山体滑坡和碎屑流主要位于场镇外围的山地。一般来讲,经过大地震释放能量之后,再次发生大震还需要一个积累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上百年或更长时间。因此,虽然活动断裂带从映秀镇北缘通过,但山区有这么一块平地非常不易,应当充分利用,可以考虑原地重建,但建筑物要避开活动断裂带、防震级别要提高,而且建筑密度也要降低。

我们有一句话:地震可以救,地质灾害救都没法救。也就是说,被压在震倒的房子里还可能有存活的希望,如果是山体崩塌或泥石流下来埋了房子,生存的希望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地质灾害的威胁最为致命,而北川县城恰恰处于这种危险的位置上。

记: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北川县城遭此重创之后要重新选择县址,肯定会顾虑重重,那么,选址有什么标准?其中地质安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总的来说,首先要看地质条件,如果地质安全有问题就要一票否决。当时在北川选址的问题上有很多方面的考虑,但地质安全是基础,必须放在第一。

其实,不光是北川选址,其他受灾县在规划重建时也要充分考虑地质安全问题。我们对四川12个极重灾县的灾后重建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地质安全方面有几个重要指标,包括地貌与地形坡度、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与危险性、地基稳定性、沟谷斜坡稳定性等,重建规划时必须重点考虑。

当时选址的任务非常紧急,我们着重考虑了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就是要考虑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它的适宜性,包括地形地貌,地壳稳定性、地基条件、周边山体稳定性,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第二,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为了保留其民族特色,新城址应尽量选在这个县境内,不宜搬得太远。第三,空间上要满足县城主要功能区的需要,对北川来说,有4~5平方公里的用地面积就够了,原县城面积还不足2平方公里。第四,城镇运行的基础设施,最好能依托已有的,包括道路、电力、供水等,这样就能尽快恢复过来。第五,要考虑新县城经济发展前景。另外,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水资源保障程度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记:四川山区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区,而且能用于县城建设的平地空地不多,按照上面您谈到的这些选址标准,是否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地方?

张:综合上面谈到的几个方面,我们曾主张在北川县境内来选,擂鼓镇可以作为主要的备选区。当然,比这里条件好的地方很多,比如成都平原很好,但你不能选,还必须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还有行政区划的问题。从当时情况,往远处搬不现实,能就近选址最好。所以,我们根据北川的地形地貌特征,先从地形图上圈平缓地带,然后再考察地质条件。北川县境内山多平地(坝子)少,要找到一块大小合适的坝子并不容易。我们先后考察了擂鼓镇、永安镇、安昌镇、桑枣镇和板凳桥等地,这几个地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篇7:学校体育的“一票否决”

如果说这与近十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一系列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文件相比有何不同的话,我认为该《意见》中有新提法、新要求、新突破。《意见》中更加突出了体育在健全人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水平的提升,更加重视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增强。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振奋的是,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和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话虽直白,但意蕴深远。它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一种突破,是深化教育改革摒弃应试教育的一种举措,是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过程的一大进步,更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能把学校体育、把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到这样一个地位和高度,并持续性地发布相关文件,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生体质健康看似是学校体育本身的问题,实际上是着眼于整个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

“一票否决”说起简单,做起不易。本是应该各级政府、学校机构、社会家长的自觉行为,却不得已而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强制手段层面。虽然为“意见”的出台和实施而感到欣慰和振奋,也要看到其真正落实到实处的艰巨性,国家意志能否转变成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的自觉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恐怕还不能太乐观。要想彻底根除教育的陈旧观念,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还会遇到各种阻力。但改革之势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学校体育“一票否决”是时代之所趋,历史之必然。

毕竟,没有什么比青少年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了。只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怎么强调、怎么做都不过分,因为他们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于是,当下我们需要“一票否决”!

上一篇:品读经典文明修身征文下一篇:王浩,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小学生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