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指标

2024-05-12

燃料指标(精选四篇)

燃料指标 篇1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燃料管理,经济技术指标

火力发电厂在承担能源转换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 火电厂的燃料成本已占到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降低燃料成本是当务之急, 燃料经济技术指标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火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在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管理水平的同时对指导火电厂的电力生产以及管理经营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火力发电站的多种指标中, 经济技术指标一般情况下分成大小两种指标, 分解大指标, 通过研究大指标的因素或者参数得到小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发电量、供电量和供热量、供电和供热成本、标准煤耗、厂用电率、等效可用系数、以及最大出力主要设备和最小出力主要设备。小指标则主要包括燃料指标、汽轮机指标、锅炉指标和化学指标等。

1 综合性指标定义及计算

1.1 发电量

指电厂发电机组经过对一次能源的加工转换而产生的有功电能数量, 即发电机实际发出有功功率与发电机实际运行时间的乘积, 单位为kW·h或万kW·h。发电量根据发电机端电能表的读数计算, 即:

发电量=计算期电能表的读数差×电能表的倍率

1.2 厂用电率

指发电厂为发电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是指全厂发电量与上网电量的差值与全厂发电量的比值。

1.3 标准煤耗

(1) 标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折算成标准煤的燃料量。各种不同煤种具有不同的发热量, 必须折算到一定的基准下才能进行经济性比较。标准煤是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7.6 kJ/kg (即7000 kcal/kg) 的煤。燃油耗用量较小且油质变化不大, 41868 kJ/kg (即10000 kcal/kg) 就是1 kg标准油的发热量。 (2) 发电标准煤耗 (发电标煤率) :是指火电厂产生1 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g/kW.h) 。 (3) 供电标准煤耗 (供电标煤率) :是指火电厂向厂外每供出1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g/kW·h) 。

2 燃料经济技术指标

以上是概述了影响火电厂经济技术指标的各种因素, 下面我对火电厂燃料经济技术指标做一下具体分析。火电厂燃料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有燃煤数量、燃煤质量、燃煤价格三大要素。

2.1 燃煤数量分析

数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有合同兑现率指标、耗用量指标、检斤率以及损耗指标等。利用数量分析, 可以通过分析来保障发电用煤的可靠程度, 还可以计算出耗煤量和损耗的水平。

(1) 合同兑现率。

实际到货量所占合同数量的百分比就是合同兑现率。火电厂发电用煤保障程度的张耀评价指标之一就是合同兑现率, 其数值越高, 则表示电厂的保供能力强, 偏低则能力较弱, 表示存在保供风险, 因此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影响合同兑现率的因素主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分析。其中分析期内的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运输等情况属于外部因素的范畴。机组运行参数、配煤掺烧、厂内接卸调运等情况则属于内部因素的范畴。可以通过落实资源、加强价格走势分析, 加强沟通与联系, 加快厂内接卸速率等来提高合同兑现率。

(2) 检斤率。

燃料检斤率指的是燃料检斤量与实际燃料收入量的比值。检斤率是反映燃料厂验收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一般电厂都要求此项指标必须达到100%。如果验收不达标, 那么过程中的各种数量指标的计算及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大打折扣。未达到100%的, 就要对非人为因素进行特别说明。

(3) 耗用量。

燃料耗用量是指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期内生产和非生产实际消耗的燃料量。耗用量应包括发电用煤、供热用煤、非生产耗用和其他用煤。在燃料经济活动分析中, 对其用量分别分析。火力发电厂分析发电用煤指标时要结合发、供电原煤耗率和发、供电标准煤耗率指标对比进行, 在发、供电标准煤耗率不变的情况下, 原煤耗率的上升和下降与入炉煤煤质关系密切。

2.2 燃煤质量分析

燃煤质量分析主要评价入厂煤质量是否符合电厂设计煤种的要求, 也可评价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质量, 并为掺配燃料提供依据;通过矿、厂热值差可对供煤方的商业诚信度进行评价;而入厂、入炉热值差则可以反映出燃料在厂内的管理水平。

(1) 检质率。

燃料检质率是指对收到的燃料进行质量检验的数量与收入量的百分比。燃料检质率是评价电厂采制化工作的指标, 由于检质率是准确反映其他质量指标的基础, 因此检质率也要求应达到100%。

(2) 入厂煤质量指标。

入厂煤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发热量、全硫、灰分、挥发分、水分、灰熔融性温度、可磨系数、粒度等。以上指标属于监控指标, 作为验收的依据, 这些指标也是亏卡索赔的基础, 入厂煤质量指标控制是电厂燃料进厂的入口, 包括采制化全过程的管理, 也是全部燃料管理的基础。

3 燃煤价格分析

燃料价格指标主要有入厂原煤综合单价、入厂煤标煤单价、入炉煤标煤单价、燃料单位成本。

3.1 入厂原煤综合单价

入厂原煤综合单价由原煤平仓 (车板) 价、运输价格和厂内费用组成, 是计算入厂煤标煤单价的基础, 因此在计算中一定不能遗漏任何一项费用。分别从煤价、运费、厂内费几个方面对入厂煤原煤综合单价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对应的升降原因。

3.2 入厂煤标煤单价

入厂煤标煤单价是将入厂原煤单价以当期的热值换算成标准煤热值后得出的单价。入厂煤标煤单价对应的热值都是标准煤热值, 由于其可比性较强,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分期、分供应商来进行比较。此外要注意煤量结构、入厂煤热值、热值差、组成综合单价的各项费用等都是影响入厂煤标煤单价的因素。

3.3 入炉煤标煤单价

入炉煤标煤单价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到燃料成本的高低。入厂煤和入炉煤的标煤单价差值反映了燃料在厂内的管理水平, 其差值越小就说明炉前损耗和费用控制得好, 取得明显效果。在对入炉标煤单价进行分析时, 要将数量损耗和热量损耗折成标煤单价进行逐一、单独分析, 在分析其影响程度的同时, 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以达到将入厂和入炉煤标煤单价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厂的经济指标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且各项指标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之间互为联系、互为影响, 因此要将每一项指标都综合起来分析, 而不能孤立、单独地去分析某项指标, 要通过完整的数据链综合分析, 从而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查, 以发现其存在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从而得到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DL/T904—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S].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南华石油180CST燃料油的指标 篇2

南华石油目前销售的180/380CST燃料油,期质量标准按照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具体指标如下:

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3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180CST与380CST之间的油品。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180CST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 倾点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燃料指标 篇3

关键词:燃料,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检验系统

0 引言

宣钢所用固体燃料包括煤和焦炭两大类。煤按用途可分为高炉喷吹煤、炼焦原料煤、锅炉动力煤、烧结无烟煤等;焦炭按其来源可分为自产焦炭、外购焦炭。煤和焦炭按运输方式又可分为汽车运输和火车运输。由于以前对燃料检验缺乏统一管理, 检验程序、设备设施、技术方法等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检验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均较差。随着近些年来燃料对生产和成本影响比重的日益提高, 宣钢对绝大多数品种燃料的检验实施了集中整合和统一管理, 对燃料检验系统管理的完善和强化迫在眉睫。

1 主要目标

1.1 通过对燃料供应状况及对生产影响程度的分析, 对燃料实行分类管理。

1.2 通过对燃料质量指标对生产过程及结算价格等方面影响的分析, 对质量指标实行分级管理。

2 燃料分类管理

由于煤或焦炭用途、来源、运输方式等不同, 其技术要求、质量状况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 为确保燃料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提出了燃料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燃料的用途、来源、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供应紧张程度、运输方式、检验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各种燃料分为三类进行控制和管理:一类燃料:汽运焦炭、汽运喷吹烟煤、汽运喷吹无烟煤。二类燃料:炼焦煤、火运焦炭、火运喷吹无烟煤、汽运动力煤。三类燃料:火运动力煤、自产焦炭、火运炼焦煤。通过分类可以看出, 一类燃料全部为汽运, 进厂户多量大频次高, 供户多为私营企业, 容易发生混配和夹层、夹心等掺杂使假行为, 影响生产使用, 应制定措施予以重点管理和控制:

2.1 一类燃料进厂时全部挖开断面, 执行“100%实物质量检查制度”。采样前和采样过程中要对所有料堆进行目测质量检验, 发现质量异常停止采样, 视情况及时汇报或进行单检处理。

2.2 汽运喷吹烟煤、无烟煤进厂时执行“20%单检制”, 即按进厂车数的一定比例 (不低于20%) 随机抽取单车样, 单独化验和结算。

2.3 由相关部门组成喷吹煤联合采样组, 每日由各部门负责人轮流带队, 对采样、制样进行全过程监督。

2.4 细化、完善并严格执行样品编密和解密制度以及样品保留制度。

2.5 建立对一类燃料实物质量抽查、数据比对及报出制度, 并制定相应考核措施。

2.6 依托公司ERP项目, 对涉及三、四级子系统的检验流程、检化验规则、IC卡管理、人员培训、用户权限分配与统计等进一步进行了梳理和细化, 促进了对燃料质量检验管理的优化。

3 质量指标的分级管理

煤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水分、灰分、硫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等, 炼焦原料煤还有粘结性指标G、Y值等;焦炭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固定碳、抗碎强度、耐磨强度、焦末含量、粒级以及焦炭热反应性、热反应后强度等指标。根据煤或焦炭不同的用途, 质量指标技术要求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燃料各项指标对生产及结算的影响分析, 为保证各种燃料关键性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将燃料质量指标分为A、B、C三级进行控制和管理, 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重点对15项A级指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1 加强对燃料A级指标的目测检查及确认, 并做好相关记录。部分A级指标可通过目测实物外观而进行一定的质量判断, 如焦炭抗碎强度、焦末含量及煤的水分等, 对目测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用户、原料处进行沟通和联合确认。

3.2 加强与炼铁厂、焦化厂等用户检化验数据的比对工作, 对出现偏差较大的数据认真分析原因, 落实责任, 及时处理, 加强考核。

3.3 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抽查, 每周对保留样、库存煤进行抽查, 对制度落实、规程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3.4 根据一类燃料及A级指标分布情况, 确定喷吹煤采样、制样岗位及外进焦炭质量检验岗位为关键岗位, 加强岗位技术培训和廉洁从业教育, 与每位职工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 并不定期进行岗位人员轮换。

4 实施效果

实施燃料分类、指标分级管理, 建立了多层次的检查、监督、抽查机制, 一类燃料完成进厂“20%日单检、100%实物检查”目标, 细化管理制度, 增强检验可追溯性, 堵塞了管理漏洞, 燃料质量均匀性、稳定性明显改善, 实物质量明显改善, 为保证生产顺行和稳产高产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曹长武.燃料产品质量检测实用手册——燃煤[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3.

[2]GB/T5751-2009, 中国煤炭分类[S].

燃料指标 篇4

1 船用馏分燃料油指标检测标准

在1987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第一部船用燃料油标准ISO 8217-1987标准。在对船用燃料油标准做出相应的修订之后, 在2005年颁布了ISO 8217—2005标准, 与“1996标准”相比作出了以下几种变化:

(1) 粘度指标度调整到了50℃;

(2) 增添了针对废润滑油的控制指标;

(3) 最大含硫量确定为4.5% (m/m) 。在2010年, 又颁布了船用燃料油I S O8217—2010, 增加了针对“馏分燃料油”增加控制指标的意义、检测方法、用油指导等 (如酸值、硫化氢 (H2S) 、氧化安定性、润滑性) 。

2 馏分燃料油质量指标对船用柴油机的影响

馏分燃料油质量指标对船用柴油机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粘度。粘度直接关系到馏分燃料油的输送性能与柴油机的喷油雾化效果, 粘度过大会造成雾化不良, 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 严重影响燃烧质量。而如果粘度过低, 也会造成燃烧不完全, 功率下降。对于船舶上所用的馏分燃料油而言, 应根据各系统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加温, 从而使之达到合理的粘度。

(2) 密度。通常情况下, 对于密度过高的馏分燃料油而言, 其质量热值相对较低。

(3) 闪点。该指标是用来鉴定火灾危险性的指标。闪点越低, 其所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越大。按照标准要求, 闪点不应低于60℃, 否则不能使用。

(4) 倾点。该指标是检测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标。倾点过高使低温流动性较差, 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到过滤与泵送。

(5) 灰分。灰分指在规定条件下燃烧之后所剩下的不能燃烧的物质, 用质量分数来表示。灰分的存在会对油嘴、油泵、阀门以及其他控制单元等组件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 该指标超标是造成活塞环与汽缸壁磨损的重要原因。

(6) 水分。过量水分的存在会造成馏分燃料油在燃烧过程中熄火, 并且还会加速油品的胶化与氧化。同时, 水分在蒸发时吸收热量, 还会降低油品的发热量。

(7) 硫含量。硫分影响在于它在燃烧之后生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与钠、钾等金属元素结合会形成碱金属硫酸盐, 并且SO2在燃气中能够吸附微粒灰分, 胶附在金属表面, 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沉积层, 使金属的局部导热效率降低。沉积物的存在还会造成金属的腐蚀, 即高温腐蚀。

(8) 铝和硅。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 在相应的催化裂化流程后, 所添加的催化剂微粒为硅和铝的化合物, 并能够循环使用。但会有5%左右的微粒残渣残留在渣油中, 这些微粒既脆又硬, 进入燃油系统之后很容易导致高压油泵堵塞, 并造成异常磨损, 同时还会造成喷油器的磨损, 导致喷油器雾化不良。并且还会造成活塞环、缸套以及排气阀等组件的磨损。

(9) 储存稳定性。该指标在船舶的使用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船用馏分燃料油出现不稳定的危害表现而言, 主要表现为离心机与过滤器中存在过多的泥渣, 造成分油机的超负荷运行与过滤器的堵塞。同时, 还有可能导致喷油器污染, 造成燃烧不良。稳定性较差的船用馏分燃料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会在舱底沉积大量的油泥, 在存量较低时甚至会造成泵送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燃料油调和过程中馏分油与渣油的配比不当, 为降低燃料油粘度而加入了过多的稀释成分。

3 对船用馏分燃料油几种关键指标的检测

3.1 对酸值的检测

船用馏分燃料油中有机酸含量过大会造成与其接触金属部件的腐蚀。在一般情况下, 要求船用馏分燃料油中禁含无机酸, 但在油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存储环节, 可能会混入少量的无机酸。并且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 这种腐蚀作用非常明显, 严重时会造成船舶发动机运营状况的恶化。为此, 在船用馏分燃料油指标检测过程中, 应加强对于该种指标的控制, 按照ISO 8217—2010, 选择“电位滴定法测定石油产品酸值的试验方法”来测试船用馏分燃料的酸值指标, 将其控制在0.5mg KOH/g以内。当其超过0.5mg KOH/g时, 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2 对氧化安定性的检测

随着船用馏分燃料油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 燃油中氧化安定性不断下降, 导致燃油在使用与存储过程中产生粘稠的胶状物, 堵塞输油管、过滤器、喷嘴等装置, 使发动机工况恶化。为此, 按照ISO 8217—2010要求, 使用ISO 12205《石油产品中间馏分燃料的氧化安定性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在强化氧化试验后, 不溶物的含量应控制在25g/m3。在指标超标后, 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使该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3.3 对润滑性的检测

对于船用馏分燃料油而言, 既是发动机的燃料, 同时也作为输油泵与高压油泵的润滑剂。因高压油泵的压力多在10MPa以上, 这便对馏分燃料油的润滑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 随着船用馏分燃料油向低硫化方向发展, 其润滑性下降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 船用馏分燃料油中的硫含量、多环芳香烃等与燃油的润滑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其中, 硫含量越低, 其润滑性越差;而多环芳香烃含量越高, 其润滑性越好。为此, 在船用馏分燃料油的指标检测过程中, 还应加强对于该种指标的检测, 按照ISO 8217—2010要求, 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 经过一定时间与负荷的高速往复摩擦后, 应确保按水的标准蒸汽压 (1.4KPa) 校正后的钢球磨斑直径控制在520µm以内。在超过这个范围之后, 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停止对燃油的使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船用馏分燃料油指标检测对提升燃油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我们燃油供应商应明确燃料油质量指标对船舶柴油机等设备所造成的影响, 严格按照国际与国内燃料油标准要求, 强化馏分燃料油各项指标检测, 为提升船用燃料油综合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船舶燃料油分为馏分油型和残渣型两大类。同时, 船用馏分燃料油检测指标作为决定燃料质量的关键参数, 对油品选择与质量考核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以船用馏分燃料油指标检测标准为出发点, 对船用馏分燃料油检测指标对用油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船用馏分燃料油,检测指标,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鹏.船用馏分燃料油的研制[J].石油化工应用, 2012, 31 (10) :82-85[1]李鹏.船用馏分燃料油的研制[J].石油化工应用, 2012, 31 (10) :82-85

上一篇:我要回家下一篇:人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