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2024-05-21

角色游戏活动方案(共10篇)

篇1: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心理目标:愿意尝试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技能目标: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对话。

3、生活目标: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爸爸、妈妈、买菜、煮饭等。

二、开设活动区角:(4个)

(1)阳阳游乐场(2)欣欣的家

(3)轩轩的家(4)晓凤配菜有限公司

三、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创设活动环境。

2、幼儿到自己熟悉的活动区域进行活动。

师:宝贝们,刚才我们在外面进行的小乌龟爬山坡活动,你们玩的开心吗?(教孩子学说:开心)现在我们的游戏活动也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玩玩吧!

要求:在活动的时候,娃娃家的宝贝们要把自己的家整理好,买菜等请打电话告诉配菜有限公司,让他们送菜过来,你要记住了。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3、活动评价:

老师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大胆进行交往。

4、师幼共同整理收拾。

康复班游戏活动说课

王美英

孩子通过扮演各种角色,用言语、动作、表情来表现他们对周围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角色游戏能够演示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孩子学习在不同生活情境中采取相应举止的能力。像一般孩子一样,特殊孩子也有自我表现的需要,(特别喜爱表演节目,裴欣怡)容易认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力求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会相当认真地对待要说的话和做的动作。利用角色游戏进行训练,就容易取得预期效果。

本次游戏的目标是:

1、心理目标:愿意尝试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技能目标: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对话。

3、生活目标: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爸爸、妈妈、买菜、卖菜和煮饭。

制定这样的目标一是考虑康复班孩子角色意识不强,往往会热衷于玩具的摆弄而不知自己的角色身份,二是为了鼓励孩子大胆交往,并习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验。

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考虑到

康复班孩子的特点(争抢、不懂替代物),尽量提供一些比较逼真、牢固的玩具用品,这中间也得力于家长以及小1班老师的支持,提供了各色的布料等,使得我们能创设一个相对温馨的环境。在间隔上,我们采用了一些比较高的牛奶盒制作的墙壁,由于我班孩子比较特殊,容易互串角色以及争斗、抢夺,所以采用了高隔断,免得他们相互斗殴而忘记自己的角色。但我们也不是隔断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我们采用打电话的以及送菜等方式搭起孩子们之间交往的桥梁。

角色游戏应该做好准备。除了材料、玩具等的准备外,角色的言语和动作都需要做准备。实际上,游戏的整个准备过程就是很好的交往训练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渐渐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与各个角色相应的、符合社会规则的言谈举止。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乃是对平时活动的检验,对其效果的提高和巩固。所以,要在孩子对自己“角色”的言谈和举止有较好的了解后,再做训练。教师先做讲解、示范;对有的孩子,还要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老师的示范、讲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分分秒秒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使得活动能较像样的开展。

角色游戏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

(1)角色扮演。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的现实,首先要确定必要的角色。干晓凤是配菜有限公司的经理兼送货员,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忠于自己的角色,勤奋而又努力的工作着;沈琦轩是娃娃家的爸爸,担任着家庭里买菜、烧饭,抚育孩子的任务。工作的也比较出色;裴欣怡在三个孩子中表现相对来说捎差一点,不懂得整理自己的家,不懂得喂孩子吃饭,但孩子比较喜欢、安静的在娃娃家里活动;游乐场里的孩子能安静的在那里工作着,安静的玩已是相当的不错了。

(2)创设游戏情景。虚拟出所需的环境和物品,如在娃娃家中摆放一张煤气灶,一张桌子,几只碗,一张小床,一个娃娃就是一个很好的娃娃家了。配菜有限公司里,准备了各色各样的塑料青菜、鱼、虾以及我们用橡塑纸做的各中食品、水果等。即以游戏中的意义看待实物,慢慢的学习以表象代替实物。

(3)对游戏动作和言语的假想。虚拟出相应的动作和语言。作为一种训练方法,这些都要围绕着训练的目标来考虑。虽然游戏法很适合于特殊儿童;但是在具体使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游戏活动特点。游戏的具体性和趣味性很适合于他们的发展水平;但是游戏的象征性(即虚构性)和社会性往往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在做角色游戏时,弱智孩子难以进入“角色”。对于这些孩子,游戏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在设计和使用游戏时,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既应考虑到目标要求,又估计到孩

子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创设的情境也比较简单、明确,尽量真实些,能够让孩子理解。但是,活动中裴欣怡对自己处情境不能理解,她也就难以进入角色,因而就角色效果不是最好,孩子只是在那里胡乱的摆弄玩具。

最后的游戏评价,老师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大胆进行交往。我也想让孩子们讲讲活动中感兴趣的事和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但是,目前,班级孩子还没有这个能力。

反思:

对能力强的干晓凤应交给她更多的任务如:兼任两个角色,让娃娃家中的孩子可有更多的直接或相互间的交往,提高孩子多角色的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也让孩子渐渐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与各个角色相应的、符合社会规则的言谈举止

篇2: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本次游戏的目标是:

1、心理目标:愿意尝试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技能目标: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对话。

3、生活目标: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爸爸、妈妈、买菜、卖菜和煮饭。

制定这样的目标一是考虑康复班孩子角色意识不强,往往会热衷于玩具的摆弄而不知自己的角色身份,二是为了鼓励孩子大胆交往,并习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验。

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考虑到

康复班孩子的特点(争抢、不懂替代物),尽量提供一些比较逼真、牢固的玩具用品,这中间也得力于家长以及小1班老师的支持,提供了各色的布料等,使得我们能创设一个相对温馨的环境。在间隔上,我们采用了一些比较高的牛奶盒制作的墙壁,由于我班孩子比较特殊,容易互串角色以及争斗、抢夺,所以采用了高隔断,免得他们相互斗殴而忘记自己的角色。但我们也不是隔断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我们采用打电话的以及送菜等方式搭起孩子们之间交往的桥梁。

角色游戏应该做好准备。除了材料、玩具等的准备外,角色的言语和动作都需要做准备。实际上,游戏的整个准备过程就是很好的交往训练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渐渐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与各个角色相应的、符合社会规则的言谈举止。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乃是对平时活动的检验,对其效果的提高和巩固。所以,要在孩子对自己“角色”的言谈和举止有较好的了解后,再做训练。教师先做讲解、示范;对有的孩子,还要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老师的示范、讲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分分秒秒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使得活动能较像样的开展。

角色游戏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

(1)角色扮演。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的现实,首先要确定必要的角色。干晓凤是配菜有限公司的经理兼送货员,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忠于自己的角色,勤奋而又努力的工作着;沈琦轩是娃娃家的爸爸,担任着家庭里买菜、烧饭,抚育孩子的任务。工作的也比较出色;裴欣怡在三个孩子中表现相对来说捎差一点,不懂得整理自己的家,不懂得喂孩子吃饭,但孩子比较喜欢、安静的在娃娃家里活动;游乐场里的孩子能安静的在那里工作着,安静的玩已是相当的不错了。

(2)创设游戏情景。虚拟出所需的环境和物品,如在娃娃家中摆放一张煤气灶,一张桌子,几只碗,一张小床,一个娃娃就是一个很好的娃娃家了。配菜有限公司里,准备了各色各样的塑料青菜、鱼、虾以及我们用橡塑纸做的各中食品、水果等。即以游戏中的意义看待实物,慢慢的学习以表象代替实物。

(3)对游戏动作和言语的假想。虚拟出相应的动作和语言。作为一种训练方法,这些都要围绕着训练的目标来考虑。虽然游戏法很适合于特殊儿童;但是在具体使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游戏活动特点。游戏的具体性和趣味性很适合于他们的发展水平;但是游戏的象征性(即虚构性)和社会性往往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在做角色游戏时,弱智孩子难以进入“角色”。对于这些孩子,游戏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在设计和使用游戏时,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既应考虑到目标要求,又估计到孩

子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创设的情境也比较简单、明确,尽量真实些,能够让孩子理解。但是,活动中裴欣怡对自己处情境不能理解,她也就难以进入角色,因而就角色效果不是最好,孩子只是在那里胡乱的摆弄玩具。

最后的游戏评价,老师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大胆进行交往。我也想让孩子们讲讲活动中感兴趣的事和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但是,目前,班级孩子还没有这个能力。

反思:

篇3: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一、抓住契机,实现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的融合

在实施主题活动的时候,要围绕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焦点、疑问,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引导孩子将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生活经验、知识迁移到游戏中,并发挥想象力,丰富游戏情节。

(1)将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延伸到角色游戏中。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孩子的某些兴趣点,这些兴趣点有些可以在主题活动中解决,有些可以将其深入,延伸到角色游戏中。例如,在开展“动物大观园”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恐龙很感兴趣,于是他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恐龙”的资料、模型。对于“恐龙”这个神秘动物,他们有着很多“为什么”:“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了”“为什么有的恐龙吃草、有的恐龙吃肉”“为什么有的恐龙很凶猛,有的恐龙很善良”“恐龙身上还藏着哪些秘密”等等。在孩子们的要求下,学校的“恐龙展览馆”开张了。孩子们在展览馆中利用收集来的资料通过观察和讲述了解了恐龙的相关知识,之前心中的疑问也随之一个个解开。同时,“恐龙模型工厂”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利用花片、积木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恐龙,提高了孩子的操作能力。

(2)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进行互动。在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迁移生活经验,最终让孩子的能力获得提升。而角色游戏正是孩子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生成主题“胖国王和瘦皇后”中,孩子们进行了“我们应该吃什么”“怎么样搭配才更合理”“胖的人应该怎么吃,瘦的人应该怎么吃”等相关内容的讨论。这些讨论,包含了这些食物应该怎么吃才更合理、健康,哪些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哪些食物应该适量吃。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孩子们对健康饮食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大家一起合作设计出一本健康食谱,这本食谱一投放到“美食城”中,就引来了很多顾客。为了能让顾客了解到更多的健康饮食知识,“美食城”工作人员在点菜时还会主动向顾客介绍所点菜肴的营养价值。

(3)将主题环境和角色游戏环境适当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主题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的开设同样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课堂”时,教师在主题墙上创设了“学习角”,“学习角”上布置了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来的课程表,还有日常课程中学过的文学常识、数学知识等。可以把“学习角”做成活动的、可替换式的,这样可随时让幼儿替换其中的内容。在开设“我要上学了”的角色游戏时,“学习角”又变成了角色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随时调整课表和其中的内容。

二、扮演“角色”,体现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根据孩子出现的不同情况需要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样才能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推动游戏的发展。

(1)在游戏初期,教师作为支持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会自发想出很多不同的主题游戏。对于孩子自发创设的主题游戏,教师可根据本班情况、教育价值进行删选。确立游戏内容后,教师应该大力支持、顺应孩子的活动需求,和孩子一起收集、投放相关的资料和材料。

(2)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幼儿活动,促进游戏进一步开展。在游戏中,孩子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从而影响游戏,造成停滞不前。这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适当机会,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出现游离状态时,教师就以游戏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玩,并用语言或动作来提示孩子,在无形中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让游戏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贴近生活,实现角色游戏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很多经验都来自于生活。例如,前段时间南门拆迁,南门规划成为了南门人茶余饭后谈论的一个话题。利用地区优势,教师顺势开展了“幸福南门”的生成主题,根据主题又相继开展了“南门美食一条街”“南门会馆”等主题游戏。从生成主题活动到主题游戏,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实施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找到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之间的结合点,根据隐含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特点来和孩子一起创设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在游戏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游戏还原给孩子,真正做到游戏情节生活化、趣味化、综合化。

摘要:从抓住契机,实现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的融合;扮演“角色”,体现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贴近生活,实现角色游戏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三方面,研究将主题活动融入到角色游戏,做到游戏情节生活化、趣味化、综合化。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角色游戏,生活化,趣味化

参考文献

[1]于渊梓.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相融合的探索和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4: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区域活动

一、目前角色性区角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与主题课程无关

目前带有角色性质的游戏在“表演区”“娃娃家”“医院”“超市”等社会性的区角里。儿童利用他们经历过的生活内容,在模仿学习中内化经验,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但与我们的主题内容没有交集,而且存在一成不变、内容单调等现象。

2.角色区数量偏少

在区角设计中,角色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就我们幼儿园而言,每个班级有4-5个活动区域,每个班却只有一个角色游戏区。

3.角色区内角色不丰富

在一个角色游戏区内,角色数量基本只有兩至三种。如“医院”只有医生和病人;“理发店”只有理发师和顾客;角色丰富的“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爱,但小班孩子往往是平行游戏,他们游戏能力的不足,使他们很难游刃有余地掌控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

二、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区角的思考

针对目前角色游戏区角存在的问题,仅仅依靠数量少而且并不完善的角色区角,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出角色游戏的作用;在其他区角里,依靠领域划分的原则,往往侧重某一方面的技能和认知的发展,幼儿进行的都是独立的操作,对幼儿社会性的要求极低,也缺少各个领域的融合;如果可以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区角,那么是否可以使角色游戏的作用最大化,使幼儿在每个区角里的活动都是“动态”的,使每个区角活动都能对幼儿的兴趣、发展、社会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幼儿的“体验  探究  交往”。为此,我们尝试了以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以区域为依托,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和动力,综合完成多个领域的教育目标来重新设计我们的区角。

三、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一个区角的实践

1.“角色”的确立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满足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

图书角是幼儿园里常见的区角,在这里有老师为幼儿准备的各种书籍。虽然,老师制定了相应进图书角的规则,但活动时难免会看到幼儿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的现象:看书的时候大声喧哗,看完书随意摆放,对破旧的书籍不闻不问……最后还是要老师或阿姨进行整理。针对这个现象,我园老师把图书角真正开成“图书馆”,让孩子不是带着区牌进区角,而是带着角色进区角:有的孩子扮演图书管理员,有的孩子扮演图书馆清洁员,有的孩子扮演读者。在大家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位“读者”唱起了歌,另一位“读者”提醒他:这是图书馆,要保持安静,是不能唱歌的。有一位“读者”看完书后胡乱将书一塞,也受到了“图书管理员”的批评和教育:书要轻拿轻放,要放回原来的位置。阅读区的环境在孩子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了,不需要老师或阿姨“收拾残局”,孩子们也更愿意到阅读区来看书了。

在带有角色性的阅读区里,“图书管理员”“清洁员”“读者”三个角色既能帮助孩子们维持好现有的区角秩序,满足了孩子的现实需要,让孩子学会遵守图书馆的规则,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览习惯,又能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使孩子由衷地喜欢书,愿意和书做朋友。这对孩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区角选题要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从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事件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注意及时捕捉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鲜刺激和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不断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幼儿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事物,不断拓展经验和视野。

在大班的下学期,我们设置了“丹溪小学”角色性区域,孩子利用看来的、听来的、有关小学的信息布置区域环境、安排角色。这里,有老师、小学生、班长、组长;有红领巾、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课程表;还有粉笔、教鞭、用来打铃的计时钟。在这里,孩子们模仿小学老师上课、模仿小学生听课、模仿班长喊起立、模仿交作业、模仿考试、实习课间十分钟能够做的事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并不直接给予答案,鼓励他们去问爸爸妈妈、问上学的哥哥姐姐或查找资料。

在这个活动区里,孩子们借助生活经验丰富着游戏情节,体验小学生的生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友好地与其他角色合作游戏,懂得尊重别人的意愿。同时,在探究中不断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为幼儿上小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区角内容以某一领域的教育为主,融合其他领域

根据活动涉及领域的倾向性,区角内容应以某一领域内容为主,考虑多领域教育内容的平衡性,打破以领域划分区域的格局。

开展角色性区域活动以来,我园的区域首先在名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活动区的命名和分类一般是:图书角、阅读角、表演区、故事角、积木区、科学区、装扮区、美工区,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蚂蚁工坊、一休花房、老爸生活馆、新华出版社、森林王国、快慢实验室等个性化名称,从名称除去了学科的标记,实现了各领域的融合。

其次,由于区角里“角色”的增加,使区角活动的内容得以丰富,去除了领域的界限,实现了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例如,在水果超市里,现在除了有“顾客”和“收银员”、有“买”和“卖”以外,还增加了雕刻师、奶茶妹妹、导购、理货员等角色。在“水果超市”里,雕刻师要根据顾客的需要用橡皮泥的搓、捏、贴,来制作水果拼盘;奶茶妹妹用最漂亮的珠子串出冰糖葫芦、用夹子夹起“果粒”制作水果奶茶并把它们都卖掉;导购员要用三寸不烂之舌热情地推销水果,他们可是有业绩要求的哦;理货员把“水果”按种类、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收银员和顾客在进行着“钱”的计算,好热闹的角色性区角活动。孩子们在一个区角里可以进行多种活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们在这里“玩”、在这里“交往”,在这里“锻炼”,在这里“发展”。

4.帮助幼儿做好经验准备

经验准备是指幼儿知识、能力、感性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例如在大班主题《书的世界》中,班级开展了“新华出版社”的区角活动。在这个区角活动中,幼儿需要具备一些与印刷有关的经验:出版社的各个角色——打字员、设计员、校对人员、印刷人员、裁切装订人员等;出版社各个角色都做些什么——打字员输入文字、设计员设计版面、校对人员挑错等;印刷制作书报的过程等。这些经验是幼儿自身无法获得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

四、小结

活动区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一个场所,更是一个舞台,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活动区,让每个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孩子会让这个舞台更加精彩,这个舞台也会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1):56-58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2(2):45-50

[3]角色活动区的设计与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2):38-40

篇5: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

【游戏目标】

一 、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

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篇6:中班角色游戏小吃店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风味小吃,并能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并运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角色,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养成能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各地风味美食、小吃。

2、制作好的几种小吃。

3、制作各种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

4、环境布置:妞妞点心店。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妞妞点心店”。

2、引导幼儿讨论分工,为美食一条街的开业做准备。

(1)师:今天我们班的点心店要开张了:有小笼包,饺子,馄饨,面条,还有豆腐串、土豆串、小鱼串、香肠等各种美食。你们想制作哪种美食呢?(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吃进行制作。(3)教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分组及制作情况。

3、角色游戏:妞妞点心店。

(1)整理制作材料,摆放各种小吃。(2)幼儿协商分配游戏角色。

(3)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妞妞点心店。(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4、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情况,讨论下次游戏内容。(2)带领幼儿整理游戏场地,收拾材料和工具。

中班角色游戏小吃店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小吃,并能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并运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角色,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养成能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各地风味美食、小吃。

2、制作好的几种小吃。

3、制作各种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

4、环境布置:妞妞点心店。活动安排:

1、游戏前的指导:

(1)指导幼儿对角色游戏妞妞小吃店该如何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对小吃店的制作进行说明,将真实情景带入到游戏中。

(2)加强幼儿常规行为以及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用剪刀的安全,在玩好游戏后即使的将玩具归回原来的位置。

(3)对于角色的分配,教师可让幼儿选择对自己敢兴趣的角色进行游戏。如果出现不平衡现象教师可以进行调节。

角色安排:5个厨师,5个营业员,10个顾客

2、游戏中的指导:

(1)对于食品的加工,幼儿相对熟悉,但是如何将加工好的食品来到小吃店卖,这就需要进营业员的帮助。

(2)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只注重加工而忽略了将加工的好的东西送出,导致食品加工厂独立出来。因此,教师此刻便要进行指导或加入游戏中,提醒幼儿加工厂里的食品已加工完成了,该从出去了。同时也要提醒小吃店的老板该去进货了等等。

3、游戏后的指导:

篇7: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一、预定主题:医院(新)、美容院、银行等。

二、时间:2月13日——3月31日。

三、游戏目的:

1、学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协商游戏主题的玩法,能初步有意识地完成预定目的。

2、懂得设法独立解决纠纷、克服困难。

3、学习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材料,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类放好。

4、学会简单评价自己的游戏行为。

四、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新增医院常见科室的标记以及工作人员的服装、病历卡、处方单、笔等游戏材料。

2、知识经验准备:预先向幼儿介绍医务人员的具体分工以及医务人员如何给病人看病等知识。

五、游戏目的:

1、进一步拓展游戏主题和情节,明确角色职责,有角色意识。

2、加强角色间、主题间的联系和交往。

3、能用各种材料布置场地,养成爱惜玩具的行为习惯。

4、使幼儿对“医院”游戏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大胆地进行假想,模仿和扮演有关的角色。

5、帮助幼儿发展游戏的情节,着重促进“医院”游戏与其他游戏间的联系。

六、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原有的游戏材料、医院的材料如泡沫、硬纸板制成药丸,收集各种瓶、罐、盒、针筒等。

2、知识准备:带幼儿参观医院及引导幼儿回忆自已生病时去看病时的医生是怎样给自已看病的。

七、游戏指导:

1、第一次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懂得角色职责,指导幼儿正确反映角色的语言、动作。

2、第二次重点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如果发现不良行为,即以游戏的口吻纠正。

3、第三次重点观察医院的游戏情况,并以院长身份指导幼儿反映出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4、第四次重点观察并引导“医院”主题发展游戏情节。

5、第五次重点观察并指导“医院”的医生是如何给病人看病的,教师以角色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外出就诊,并与其他主题交往活动。

6、第六次指导幼儿明确分工,协商多种角色,重点观察并且引导“医院”主题发展游戏情节。鼓励幼儿到百宝箱中寻找自己所需的替代物。

7、第七次指导幼儿布置场地,师重点观察医院搭围墙的情况,并指导幼儿较合理地利用各种材料围围墙。

篇8: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一、明确指导重点,选择观察流程

(1)伞状式流程。教师以某一区域为中心带动周围区域来实施观察,新出现的主题或矛盾较多的区域是教师观察的中心和重点。如我班新出现的游戏主题 “出版社”中,图书出版的页面分工和故事主题、页面内容等,对幼儿的协调合作性要求非常高,而且还涉及制作后的销售问题。“经理”管理起来问题纷杂烦多, 幼儿易各持己见,难以开展活动。因此, 笔者则对这一主题实施定点观察,引导经理带大家通过讨论协商开展工作,逐步解决各个问题。先讨论“画什么故事? 是现编还是用以前听过的?故事里该画些什么情节更吸引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故事分几页画,每页画什么?由谁画哪一页?最后由谁收集装订?”在图书制作成功后,再讨论“由谁销售?可到哪些地方销售?该如何推销才能让客人买?”通过协商讨论,帮助幼儿把复杂的问题一步一步简单化,进而深入解决,在这基础上,对其他的游戏主题进行扫描观察,在“中心”与“四周”的关系中,分清主次,同时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2)钟摆式流程。在各个游戏主题都玩到一定熟悉程度的基础上,教师以几个相关主题为观察重点,来回于既定的两三个区域实施定点或追综观察,而对其他区域也进行远距离扫描。这适用于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也适用于同一游戏主题的不同方面。如大酒店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时,笔者便以设计师、厨师、服务员为观察重点,引导他们创新设计、烹煮、宣传服务互相配合,如设计师将设计的新菜谱及时送到厨房烹饪, 并及时与服务员商量如何向客人介绍、宣传新菜; 服务员及时将客人的要求反映给厨师、 设计师,以便尽快满足客人的要求,使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大大提高,而对于娱乐室、温泉室、小卖部、收银台等实行扫描式观察。这样教师可以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幼儿在这些联系密切的游戏中的互动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作准备。

(3)卷地毯式流程。在活动中教师对每个游戏区域都给予关注,巡回进行扫描或追踪观察。这一流程可以综合了解各区域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查时常用到。这一流程的特点是面面俱到,但在具体实行的情况下,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应有条不紊追踪观察的线索,使观察有所侧重点。如在测查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就应针对幼儿使用的语言,在各个游戏间进行巡回扫描或追踪观察, 有系统、有重点,如厨师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顾客与收银员的对话,否则会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使观察结果流于表面。

(4)自由式流程。在游戏开展中,某个游戏玩了一定阶段,常出现游戏的发展、情节停滞的现象,这时,教师可用“自由式”流程观察。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促进游戏发展。教师可以不受线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 如大酒店游戏玩了一定时间后,生意渐渐冷清,大家都被新的游戏所吸引去了, 大酒店游戏出现了停滞状态,但我却发现厨师们仍热衷于煮菜,只是一盘盘美观漂亮的菜煮好后放在厨房无人问津, 于是笔者引导幼儿回忆参观酒店自助餐的情况,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服务员把这些煮好的菜一盘盘在餐厅的大餐桌上摆成“花”“火车”的形状,开展自助餐活动。 这一新的活动形式马上吸引了不少幼儿,使大酒店的生意恢复了红火,促进游戏发展。

在上面这些流程中,较常用的是伞状式、钟摆式、自由式这三种流程,它从新游戏开始—游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游戏进一步深入发展等一系列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游戏的观察指导,为促进游戏发展,开发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二、引导游戏主体,巧妙指导游戏

(1)游戏介入法。这也是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即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法又可分为“平行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材料或情节,提供示范作用,常用于游戏能力弱的幼儿。如与能力弱、游戏意识弱的幼儿一起到旅行社当游客,随导游到机场坐飞机,到处游玩,使他们在了解掌握每个游戏的游戏玩法、坐飞机的程序等的基础上,了解集体游戏的游戏规则,感受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从每次游戏的无所事事,从破坏型人员逐渐转变为合作型、参与型游戏人员。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主动参与或接受幼儿邀请参与游戏,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这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教师作为顾客到大酒店点菜、到超市买东西,教师作为游客到旅行社游玩,作为观众观看民俗表演团的表演,这些都能让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并隐性地指导幼儿游戏,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发挥幼儿创造性、 主动性,促进游戏的发展。

(2)材料提供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如我在大酒店游戏中提供了纸和彩笔,便有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画画,那画些什么呢?在我的鼓励下,幼儿设计起新菜,于是,大酒店游戏中便多了个设计室,使幼儿的合作难度系数又进一步提高,从厨师与服务员的两方面合作到设计师、厨师与服务员三方面协调,为他们的协调合作提出新的更高难度的要求,即设计师新设计的菜谱要与厨师交流,请厨师烹饪;也要与服务员交流,告诉服务员该如何向客人宣传介绍;服务员要将客人的要求及时告诉厨师、设计师,请他们设计、烹饪。这同时也为大酒店游戏注入了新的创造力和活力。通过材料提供法,游戏情节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 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和迁移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3)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鼓励”“邀请”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例如在开展 “地瓜干加工厂”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时,幼儿扮演“地瓜干加工厂”的工人,他们生产了大批量的“地瓜干”,后来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参观者的角色,问幼儿这些地瓜干是否要进行包装,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 于是,游戏的情节进了一步,一部分小朋友开始包装“地瓜干”,一部分则把包装好的“地瓜干”送到即将开张的“闽西八大干店”中卖,而有些小朋友则当上了售货员和顾客,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开心、玩得快乐。由此可见,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有机引导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角色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与幼儿的互动,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三、畅述游戏体验,积极游戏讲评

游戏的讲评是组织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它能对游戏起导向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成功讲评可为幼儿下次活动时发展游戏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提高游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的讲评中,可把游戏的评价变为“分享快乐”,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尽量做到注重游戏过程而不注重游戏结果。从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愉悦的程度看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体验;对游戏的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和反映的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与伙伴交往中看幼儿是否具有组织能力。在评价中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实际体验出发, 展开讨论。

篇9: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进入中班,我们依据《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有关“我家和我家附近”系列活动的种种线索,和孩子们一起到“幼儿园附近”看一看、散散步,展开了一次“大旅行”,于是“商店”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走进了“商店”,

下面是我班在开展主题《我家和我家附近》活动时,将角色游戏“商店”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原有角色游戏的经验上寻找新的突破口,让角色游戏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路径一:发现商店

1.背景:活动“上学途中”,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了从自己家到幼儿园需要经过的路途,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说到幼儿园路口的主要标志物时,有的孩子提到了“辉业超市”;有的孩子提到了“筒骨火锅城”;还有的孩子提到了“银河花园”……。那么“幼儿园附近到底有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幼儿园附近展开了发现之旅。

2.发现的过程:散步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发现“商店”的机会,正如《纲要》所说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孩子们在与“商店”的一次次接触中,获得了许多经验。

第一次:幼儿园附近有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在幼儿园附近转了一圈,发现幼儿园附近有小区,在小区的周围有许多的商店,并且大部分的幼儿记住了几个较大型商店的名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商店的数量感兴趣,他们会说:超市只有一个,理发店有好几个,有一家建设银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我再次将问题提升,请幼儿统计商店的数量,孩子们再次接近“商店”。

第二次:商店的数量。在出发之前,我请孩子们一起动手设计统计的表格,回忆了部分商店的名称,并设计了这些商店的标志。孩子们带着统计表出发了,他们非常仔细地观察幼儿园附近的每一家商店,对统计表上没有出现的商店,也及时给予了补充。

第三次:商店里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在幼儿园附近的这些商店,是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商店是做什么的,孩子们也能说出来,而且孩子们已经有了两次的观察,对商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再一次请孩子们走到商店中,孩子们是否兴趣?虽然孩子们已经在幼儿园附近转了又转,但都是在商店的门口逗留,这一次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商店内部的观察,请孩子们走进商店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教师对孩子们提出了观察的要求:“商店里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了商店里,对“商店”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商店里的设备、人员以及交往行为给“商店”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可以迁移的经验。

路径二:筹备商店

1.背景:第三次的观察活动,教师让孩子们走进了商店,亲眼看看商店里摆放的物品、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特别是一些商家的热情接待,更是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扮演欲望。孩子们回到班上,几个伙伴邀在一起,你当理发师,我当顾客,玩起了“理发店”的游戏。可以看出在孩子们对“商店”积累了一定认知经验后,他们便选择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商店的了解。

2.筹备的过程:现代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因此,让幼儿参与到“商店”的筹备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在筹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规划、安排,不断获取经验,成为推进活动的依据和动力。第一步:我想开的商店;第二步:商店的物品;第三步:商店的广告。

路径三:游戏的开展

1.背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各个商店所需的材料已经备齐,孩子们终于等到了商店开张的时间。为了给幼儿这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努力给予肯定,并让孩子们置身于现实的情境体验中,我们以“剪彩活动”代表游戏的开始。

2.游戏的过程

第一步:剪彩仪式。

第二步:我们的商店开张了。商店开张了,游戏开始了。

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开展的角色游戏为幼儿深入了解角色提供了可能,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幼儿不断的收集资料,积累主题相关经验,而这些经验的积累,同时可以服务于主题背景下的角色游戏,随着主题开展的深入,对角色的了解也更加细化,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逼真。

如:在“超市”里,除了有导购员、收银员,孩子们还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协助收银员将顾客购买的物品打包装袋,这个角色的安排是我们教师根本没有想到的,而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好地反映了生活。在“茶叶店”的里,我发现其中的一名顾客的穿着是“小吃店”工作人员的衣服,她正在悠闲地品茶呢!按以往的想法会认为这个孩子三心二意,不会坚持当好角色,没耐心。听听孩子的说法:“店铺现在没什么人,我跟老板请假了,出来休息一会儿,待会儿我要回去,换另一个人休息”。

幼儿的表现正是来自于主题活动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将这些生活经验在游戏在得到了展现。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第二幼儿园)

篇10:角色游戏----研究方案

灌云县南岗乡西岗幼儿园 朱红艳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1、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西岗幼儿园3---6岁(小、中、大班)约8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我们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作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 要解决的问题 负责人 2013.3----6月

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朱红艳

2013.6----2014.6月

实践阶段,课题组全体教师

2014.6----2014.12月

阶段总结,资料收集。

课题组全体教师 2014.12----2015.6月

结题阶段,提升经验。

课题组全体教师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通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很快。做游戏、爱游戏形成幼儿园的特色。

2、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学雷锋征文好词好句下一篇:500亩坝区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