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2024-05-01

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共13篇)

篇1: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杨新军,男,35岁,****股份有限公司化产车间设备技术员。他发奋学习机械维修专业技术,不断提高技术素质,针对企业设备的缺陷进行攻关,解决了困扰生产和维修的许多难题,修旧利废、科技攻关,创造效益,多次在省级职业大赛中获奖,成为**的一颗技术新星。

一、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勤奋人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技校的杨新军,学校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在企业机械维修中大显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后他是众多同学中唯一分配到公司环境最艰苦、有毒有害物质多的维修岗位——化产车间焦油工段。望着其他同学一一走上了轻松、优雅的岗位。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暗下决心:要在最苦的环境里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了充实知识结构,他参加了自修学习和北京化工大学函授班。在别人工余打扑克、聊天、休闲的时间拿起书,钻到人少安静的地方专心学习,常常独自一人看书到深夜,以至于别人都说:“你简直是一个书呆子,哪像个钳工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工商企业管理工程、化工设备与机械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学无止境,现在他又参加了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函授班学习。

机械维修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他注重理论学习,同时更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常常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还找来边角料,苦练锯、锉、錾、刮、研等基本功,时常是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又变成了厚厚的茧子。有一年夏天,骄阳似火,为了做好一个样板,他在台钳上专心致志的锯、锉,下班的铃声响了都没有听见。他欣赏着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的燕尾样板欣慰地笑了,这时才发现汗水已湿透了衣服,脚下也出现了一片“小汪洋”。为了练好锤击的准头和力度,握錾子的左手常常被砸出大血泡,甚至皮破血流,臂膀也因抡锤变粗了不少。他不但练就了錾切、锯割、刮削、研磨等过硬的全套钳工基本功,还不断掌握相关工种的基本技能,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学以致用,设备维护显神通

经过勤学苦练,他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尖子。检修中有难题,只要他到场总能迎刃而解。由于他过硬、精湛的设备维修技艺,不久被车间提拔为冷鼓维修班班长,当了维修班班长后,他考虑的更加深远,又学习研究了施工网络图并把它运用到检修工作中,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检修速度和检修质量。还把所学技术应用到检修和修旧利废当中,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1、鼓风机后dg900的交通阀使用了将近20年,经常操作失灵,几经检修,时好时坏,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更换此阀门必须在系统全部停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可是系统停车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杨新军主动请缨,要求在不停车的情况下修理。经过仔细检查、测量发现阀门操作失灵的根本原因是长久磨损导致传动部分的轴套间隙过大,于是绘制图纸,加工出合适的垫圈,经过精心装配,彻底解决了此问题。避免了因系统停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余万元。

2、由于煤气初冷器运行时间长,内部结垢严重造成煤气冷却效果差,煤气中含液量增加,使鼓风机汽封腐蚀加速,大大缩短了鼓风机运行周期,平均三四个月就需倒机更换汽封,且由于汽封泄漏,导致煤焦油窜至润滑油系统,每次检修都要更换润滑油1200公斤。杨新军苦苦思索,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试验比较,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代替原来的铝质材料制作汽封齿,延长了汽封的寿命,使鼓风机运行周期达10个月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3万余元。

3、车间工艺生产中有54台泵是2ba-

6、65w-50、3ba-

9、40 w-4等型号,均采用液体润滑油润滑轴承。由于密封o型圈使用寿命短,泄漏严重,既浪费了大量的润滑油,又污染了环境,还会引起轴承温度急速升高,降低轴承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经过仔细琢磨,他大胆试用固体润滑脂代替液体润滑油,不仅节约了润滑油和轴承,还减少了泵的检修次数,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

4、煤气鼓风机号称**系统的“心脏”。在鼓风机检修工作中,联轴器的找正工作十分重要,要求非常严格,轴向、径向允许偏差范围仅为±0.02mm,而沿用了二十多年的两块表找正法经常会发生“丢数”现象,延误检修时间。经过查阅资料,他创新性的使用三块表找正法,即在原径向表的对面180°位置再加一块表,取得数值后求出算术平均值,便可解决“丢数”问题,他说服老师傅们突破传统,沿用新法,使检修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倍还多。

5、煤气鼓风机油冷器腐蚀严重,更换时发现库里备用的油冷器因制造方面问题不能使用,他从库里找出另两台因换热管没胀好而不能使用的油冷器,利用管工的胀管技术,精确测量,认真计算,严格控制胀管率,仅花了几十元钱购回两个胀管器就使报废十年多的旧设备重新投用,节约资金二万余元。

篇2: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1、刻苦钻研,驾驭洋技术

2001年,镇**公司成立px项目生产准备组。45万吨/年px联合装置总投资近12亿元,是国内首家引进法国ifp的eluxyl模拟移动吸附分离技术的装置,是目前国内单系列处理量最大的联合装置,具有工艺技术新、规模大、流程复杂、热联合程度高、自控率高、大型动设备多等特点,在国内没有同类装置的经验可以借鉴。**同志负责该联合装置的核心单元-吸附分离单元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消化、吸收ifp提供的工艺包和操作手册的原版资料,先后参与编写了《px基本知识培训》、《ifp eluxyl吸附分离自控手册》、《px联合装置技术问答》、《px联合装置吸附剂装填方案》等20多本共计500多万字各类技术资料和培训教材,为把岗位操作人员培养成为驾驭现代化装置的技术能手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px装置的dcs仿真软件开发和调试任务中,**同志与公司仪表控制部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对所有dcs画面的设计、功能及1568个仪表回路作了大量精雕细琢的工作,为装置顺利开工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在px装置投料运行后,由于px产品中mx、ox(即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使产品纯度始终无法达到指标值。**同志深入分析研究化验数据,反复查阅工艺资料,不断改进分析方法,经过连续几个通宵达旦的辛勤工作,终于查明了原因。经过调整相关参数、优化操作,公司生产出了纯度为99.56%的合格px产品,创造了ifp同类装置开车最好记录。

2、优化操作,为企业多创效益

px装置开车成功后,正赶上芳烃市场需求旺盛。为了给公司增收效益,多产芳烃产品,**同志积极进行吸附塔各操作参数的优化工作及px装置内各单元之间的优化调整。经过他与同事们一起努力,2005年共产出px 产品共计52.6万吨、比计划多产1万吨左右的px,生产ox 13.16万吨、比计划多产ox产品6000多吨,生产苯6.72万吨、比计划多产ox产品4000多吨,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操作,吸附塔目前已以105%左右的高负荷稳定运行了2年,各运行参数均优于ifp的设计值,px联合装置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同类装置中也处于领先水平。ifp 专家对联合装置的运行情况也感到非常满意,经常带领其潜在的客户前来参观学习。三年来,px联合装置共为公司生产国内紧缺的px产品140多万吨,ox产品1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

3、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

自2003年2月17日进入装置现场到8月4日装置开车成功的半年时间里,**同志几乎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一天,爱人临产也没有好好的照顾过;直到5月23日爱人推进了产房,他才请假从生产现场匆匆赶到医院,照顾了爱人和小孩两天又回到了如火如荼的生产现场。在7月12日吸附塔开始垫油后直至产出合格px产品的二十多天里,**同志基本上是吃在现场,住在现场。装置开工后,scs软件运行不正常,他经常在半夜接到班组电话后,从20多公里外的宁波家里直接赶到装置现场进行处理。**同志就是这样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报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4、锐意进取,面向未来图发展

**同志不断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他积极钻研国内外有关芳烃生产方面的资料和各种新技术,并结合装置的实际运行工况和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对px联合装置如何进行扩能、如何进行降本增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发表多篇技术论文。其中《eluxyl吸附分离技术在px装置的工业应用》在2005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上进行了发表。

**同志在本职岗位上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为提高公司的效益,推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他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踏踏实实的各项工作中,为我国的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篇3: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优质服务的急先锋

姜坤心中的“头等大事”和最大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2006年冬天, 胶北镇有6个村庄需要进行电气化建设改造, 这也是当时公司的一项试点工作, 任务重, 质量要求高。作为此次改造负责人的姜坤, 每天坚持提前上班, 最后离开单位。改造前, 他多次到施工现场, 认真勘察每一基电杆、每一间房屋的基本情况。开工后, 他一方面做好与外来施工队的配合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做好与村两委的协调工作。每天他都冒着冬季刺骨的寒风来回奔波在工地上, 鞋磨破了好几双, 就连患了重感冒, 也坚持在施工现场, 最终在时间节点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改造任务。

2014年, 一个企业老板拿着锦旗, 专程来到供电所感谢姜坤。原来, 该企业是一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 有一天晚上工人加班时突然停电了, 不及时处理的话, 熔化的塑料冷却后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接到紧急报修工单, 正在供电所值夜班的姜坤匆匆赶到该企业, 经过一番检查, 发现在软钢管内的电缆受到外力损伤, 加上工作地点潮湿引起短路, 导致了停电。他顾不得工作环境的异味、高温、脏污, 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熟练、快速地对故障进行了排除, 给企业挽回了损失。

姜坤有一本小笔记本, 上面记满了他所辖村的五保户、军烈属、残疾人的姓名、电能表箱号、家庭具体位置, 他定期到这些家庭查一查、看一看、问一问, 为他们检查维修电路, 还自掏腰包为他们更换灯头、插座、开关等。当这些客户表示感谢的时候, 他总是微微一笑说:“为客户做好用电服务是应该的。”

爱动脑筋的巧手人

参加工作多年, 姜坤养成了动脑思考、动手制作的好习惯, 他参与了多项QC成果的研究, 解决了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

农网改造中, 姜坤发现用手缠线不仅速度慢, 对手有伤害, 力度也掌握不好。他用了两天功夫, 琢磨出一个小巧的扎线器, 这个用铁管、铁片、转轴焊接打磨而成的小小的扎线器, 缠出来的导线工艺美观, 还保护手。“其实, 这都是很简单的小制作, 平时只要留心, 大家都可以做到。”姜坤谦虚地说。

2008年, 姜坤在安装驱鸟器的工作中发现, 传统的驱鸟器需要停电安装, 既损失电能量又降低供电可靠性, 为此, 他提报了合理化建议和QC课题, 和团队成员反复研究, 最后把金属制作的传统驱鸟器改为用绝缘材料制作, 实现了带电安装。这个可带电安装的驱鸟器获得了2008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9年, 姜坤在线路作业中发现, 线路绝缘子因为导线震动时间久了会导致螺丝松动、绝缘子歪斜, 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接地、短路等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 而紧固螺丝又是一项必须停电的工作。为此, 他和他的团队设计制作了一款可以带电紧固绝缘子的特殊扳手, 可直接用绝缘棒转动扳手进行带电紧固。这项发明也获得了当年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工作中,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他曾经对现有电能计量装置存在容易窃电的缺陷进行结构性改造, 有效避免了窃电、违约用电行为的发生;对功率因数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他指导客户配置随器、随机补偿和调换合理数量、容量的电容器, 节省了客户功率因数电费的支出;在走访企业时, 他发现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在制作成套开关柜时, 在布线方面存在着材料浪费和效率低的情况, 他对布线图纸重新绘制, 并指导工人改变布线方式, 帮助企业节省了生产材料, 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4:横机制版师诞生技术能手

来自全国九个省、市、自治区的20名选手经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个部分的激烈角逐,最终上海京清蓉服饰有限公司选手曾明委荣膺桂冠,第二、三、四、五名分别由上海塔汇针织厂选手张桂英、武汉草原之花羊绒服饰有限公司选手高玉林、上海塔汇针织厂选手陶善菊、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选手董瑞兰获得。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常熟市副市长、虞山镇党委书记朱亚辉,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漆小瑾,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宋广礼,常熟市工会副主席戴建华,常熟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唐奕,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勇良,福州琪利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维坚分别为参赛选手颁发了奖杯、证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副主任、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孙晓音主持了颁奖仪式。

据悉,全国纺织行业“龙星杯”服装制版师(电脑横机)职业技能竞赛为首次举办。此次获得决赛前五名的选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曾明委还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按程序申报“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第六到第十二名的选手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针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第十三至第二十名的选手,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纺织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针织行业服装制版师(电脑横机)操作能手”荣誉称号。

杨世滨指出,近年来,针织行业发展迅猛,针织横机装备和技术进步明显,电脑横机设备水平已不输于国外产品,但我国电脑横机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电脑横机制版是横机产品编织生产的基础,服装制版师(电脑横机)在针织横机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举办大赛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赛推动我国毛衫等横机行业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提高和国产针织品牌设备及软件的推广力度。通过大赛发现国产设备与国际先进装备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提高国产装备和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杨世滨说,本次参加总决赛的20名选手代表了服装制版(电脑横机)领域的行业水平,希望选手们要以此次竞赛为起点,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带动行业操作、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会上,杨世滨向福州琪利软件有限公司颁发特殊贡献奖,会议还向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中国针织电脑横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铭牌。

篇5: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刚从技校毕业后的深感

知识有限,在自己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节衣素食,挤出有限资金买些技术书籍进行自我充电,从书中吸取智慧,从工作中总结经验,通过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机床的加工性能进行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技术及工艺风格。

有一次,在加工北钢一个模数为20、齿数为65的直齿齿轮时,当时地区没有超大型专业设备无法加工,但他拿到活后并没有退缩,而经过几天几夜分析和设计,最后他大胆提出用插床来加工,因为他知道加工齿轮通常只有两种方法,即仿形法、展成法。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采用展成法加工齿轮,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的啮合来切出齿形的加工方法。他对插床进行了改装,即给插床安装了一套附加机构,使横向与圆周运动连接在一起。经过他反复的改装实验和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奋战,一件十分美观,精度又高于专用机床加工的大模数直齿轮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插床上加工大模数齿轮在地区乃至黑龙江省是一大创举,这种用插床加工渐开线标准齿轮开创了历史先河。

以往加工锻造的模(来源:好范文 http:///)具采用的是水平压在工作台上,倾斜刀架手动走刀加工。由于刀具伸出过长,易产生让刀现象,需重复走刀来校正。为此,他大胆胆实践改用胎具,用倾斜工件,水平走刀法。这样不仅增大了吃刀深度还使走刀均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加工张新矿的立井罐道板时,要是按图纸工艺加工一次只能加工一件。单件加工不仅效率低而且尺寸及形位精度很难保证,由于活急、时间紧迫、任务重,他采用加工罐道垫板胎具,一次可加工24块,不但保证了尺寸精度还使工作效率提高了13倍,使得该厂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并得到用户好评。

由于总厂设备不先进,使得加工大型内表面非常困难,而他则是通过改进刀杆的方法来加工。以往在加工大型内表面时,外型超出了机床的插削的回转半径,只有用纵向走刀插削,插床刀架侧面没有抬刀装置。经过他的反复研究和思考,利用了杠杆原理,在刀杆上镶入一个活动的刀头座,用锥销连接固定,另一端用压力弹簧作为还原的内动力。当回程时,刀刃碰到在工件的加工表面刀头座就会以锥销为中心,向下微量旋转,使刀尖与加工表面的摩擦大大减少,从而减小刀具的磨损。经过他对刀杆的改制,使得我厂不但很好的完成了生产任务,提前了工期,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他还改制刨刀和偏刀、发明插床弯头刀和楔形刀具等多项技改。

多年来,的30多项技改不但使得总厂节约大量的资源还扩展了活源,增加效益达420余万元,创收利润70余万元。

篇6: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记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王** 王**,一个身材娇小瘦弱的女子,看似弱不惊风,但却领着一帮人艰苦创业,勇闯市场。三年间,把一个靠这单位吃大锅饭,年产值不足2万元的小小试验室发展到年产值36万元;从一个单位内部试验室,创建为盘县地区唯一一家取得二级资质的试验室,职工年收入由16000元提高到36000元。培训职工成为了王**的第一要务。为此,大家制定了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王**担当起了老师,职工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两次,大家学习积极性高涨,每人都记满了厚厚的学习笔记,试验室还将他们送出去接受专业培训。今年又开展了员工每日自学半小时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不定期举行的技术比武活动,试验室营造了“创造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青年”的浓厚氛围。不断的充电,有九名员工从对试验知识的一无所知到独立上岗,过去的下岗职工,现在成为了试验室的业务能手。

为了管理好这帮人,王**用她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最大前能,使员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重新上岗的职工们对来之不易的岗位非常珍惜,她首先是培育职工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一是对职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二是加强工作作风教育,教育职工们认真试验和出据每一份试验报告,以数据的准确性来维护试验室的信誉,三是加强素质教育,从言谈举止都要维护试验室对外窗口的形象。四是强化制度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王**自己以身作则,严格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和带动大家。其次,培养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生活中,王**时刻将职工的冷暖挂在新上,为职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篇7: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主要事迹

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班组是企业的主要劳动力,班组安全是企业执行工作的落脚点。班组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自身伤害和各类伤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范增平同志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安全理念的灌输,经常利用班前班后会强调机械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二、学习刻苦,努力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范增平同志特别注重自身安全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此,该同志一方面积极加强选煤厂生产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

身业务水平和安全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在工作中摸索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工作几年来提出了很多安全合理化建议,为车间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厂部领导和职工的一致称赞。

三、及时巡检,防患于未然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车间及班组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员工坚持安全防范“三到位”。一是风险源辨识到位。

对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进行辨识、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二是责任明确到位。年初,按照各岗位职责的不同,对照岗位操作规程,认真制订了安全生产岗位目标责任书。三是检查落实到位。在小组会上对重点防范区域分析、讨论。

四、勤于观察,勤动脑筋,积极参与设备安全整改

生产设备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范增平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仔细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设备安全隐患的整改。并且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五、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古人有句话,叫做“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就是说人的知识与能力,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积攒,才能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才能“厚积而薄发”只有勤学,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处理起问题才会得心应手。范增平同志在我厂积极参加公司的各种培训,工作之余还参加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并记录、总结。

安全无处不在,点滴堆积隐患。我是平凡的,但我的工作不平凡,

篇8: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浸透汗水的上岗证

39岁的姚慎行, 已经是农电战线上的一名“老兵”。1994年, 刚刚高中毕业18岁的他, 被分配到安徽省桐城市金神电管站工作, 这一干就是21年。

刚入职的那段时间, 姚慎行凭着不服输不怕难、越挫越勇的“牛犊子”精神, 开始了他艰难的成长之路。在现场工作时, 他时刻跟在老师傅后面, 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主动要求接受工作, 并诚恳地邀请师傅们在一旁监督指正, 坚持每天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中写下当天的收获。空闲时对着一本本乏味枯燥的理论书籍埋头苦读, 再到实际工作中去领悟。经过不懈的、超出常人的努力,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 他就熟练掌握了配电维修技术。

为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姚慎行参加了合肥电校电力中专配电专业的学习, 顺利通过12门专业课的学习考试, 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白天在作业现场忙碌, 晚上又回到办公室学习, 一天工作学习十四五个小时是平常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 姚慎行用勤奋和汗水, 为自己赢得了“上岗证”。从普通的营抄工, 到电管站的保管员、出纳、会计, 再到配电专业的线路维护、工程施工、运维检修、项目勘察初设, 他一步一个脚印, 从事过配电专业的各个工种, 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电网建设的急先锋

2003年, 姚慎行参与35 k V金双线、35 k V桐金线全线工程,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 4个月他几乎是连轴转, 每天在立杆、登杆、架线、检修、技能学习中度过, 很少能睡一个囫囵觉, 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姚氏紧线法”, 在紧线时, 为了保证弧垂的准确度, 就必须精准控制导线的松紧。他发现在横担处紧线, 已经紧固好的导线, 一放手由于绝缘子的张力又松垂下来, 需要多次调整。为此, 他发明了一件自制的“小工具”, 利用一根较短的钢管, 通过绑扎工具将紧线器送至绝缘子前较远的距离, 采取过牵引法, 在导线受拉力发生初伸长后, 再按弧垂表规定值紧线, 这样可以一次性紧固到位, 且弧垂精确。

姚慎行是个不怕吃苦的人。2008年年底, 雪灾肆虐, 金神供电辖区上百根水泥电线杆在冻雨的袭击下断头折腰, 造成80%的客户停电。在13天的抢险中, 他每天清晨5时出门、晚上22时收工。冰雪融化的农田中, 穿靴寸步难行, 他就赤脚上阵, 啃下“每天修好一条线”这一硬骨头。

2011年姚慎行被任命为配电班班长, 带领配电班5人, 承担着服务区域内155 km、8条10 k V线路的运行维护、检修消缺、新建技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重大施工项目, 新建12个台区、新建10 k V线路57 km、改造29 km, 完成了810万元的配电网投资项目, 使区域电网线径较小、电杆老化等问题得到了彻底改善。

2015年公司成立配电队, 经过选拔, 姚慎行由于各方面条件优秀被安排到线路专责岗位, 队伍增加到10人, 服务区域也增大到217 km、11条10 k V线路。短短3个月, 他带领配电队成员开展百日清障活动, 清理树障1万余棵, 悬挂线路牌189块、钓鱼警示牌37处, 基本消除了线路安全隐患。

作业现场的“一根筋”

作为线路专责, 主要任务就是线路维护和施工,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 姚慎行还担任工作许可人。每次施工前, 他都要在PMS系统、GIS系统里认真查询需要停电的范围、保留带电的部位, 再到现场认真勘察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 做到工作许可时心中有数。在施工中, 他总是认真地监护每一个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有些看起来“一丁点儿”的事情, 在他看来可能是致命的错误, 照样“零容忍”。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不许在现场工作, 并且采取问责制, 谁违章, 处理谁, 毫不含糊。配电队队员说:“施工现场, 我们不怕公司领导, 最害怕咱队的‘实心眼’姚慎行。”

很多人说姚慎行脑子“一根筋”, 工作现场小题大做, 耽误了许多工作时间, 有人甚至背后骂他“死心眼”。对此, 他总是说:“生命没有回头路, 安全生产绝不能掺假, 我愿意听骂声, 绝不听哭声。”正是在他的率先垂范和严格要求下, 配电队成员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 保证了人员平安、电网平安、设备平安。

篇9:技术能手编织纺织强国希望

行业进步离不开一线实践

2013年“纺织之光” 教育科技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6名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5个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5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个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对技能人才的奖励范围更加广范,评选活动面向全国纺织行业大中小企业,包括服装、棉纺、针织、毛纺、印染、丝绸、化纤、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麻纺和长丝等12个产业,涉及20多类技术工种,为企业一线技术工人评选技术能手搭建了广泛的创新平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近年来纺织行业把培育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的新突破口,在全行业已形成共识,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加快纺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任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一线工人的实践,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技术人才离不开教育培训

全国“纺织之光” 教育培训突出贡献单位奖就是专门为人才培育机构而设立的奖项。行业技术能手是对行业技术先进工作者成绩的鼓励,也是对高素质人才培育工作的关注。技术能手的成绩离不开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懈努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2013年度获奖单位分别为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在教育人才培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机构不仅为行业储备了人才,而且为技术人才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公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他们以独特的“品牌”教育博得了行业对其办学质量的交口称赞,并荣获了本年度“纺织之光”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院依托基地条件,为纺织、化工等企业培养经理人、中基层领导等各类管理者2500余人,并对纺织等企业培训专业岗位3000余人进行了技能提升培训。建立“职场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为纺织企业培养“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近600人。2001年至今,学院着手大规模开展定向培养、岗前培训工作。为孚日集团、岱银集团、即发集团、昊龙纺织、豪迈科技等三十余家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岗前培训员工7000余人,把人才培育与企业发展努力结合,提高了企业员工入职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加快了企业的起步发展速度,实现了从弱小中专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跨越。

纺织强国人才建设任道重远

人才强国是建设纺织强国四大战略目标之一,科技工作者是人才,品牌领军企业家是人才,高技能人才同样是人才。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纺织业的全球新定位已明确,纺织行业技术工人在行业实战的领军作用也日益凸显。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纺织强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行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10年来持续关注行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今年评选出的26名行业技术能手更是充分发挥了技术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了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全部来是自纺织行业第一线的纺织技术工人,是纺织产业进步的实践者。他们踏实质朴的风格为纺织行业编织着希望,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保障了企业纺织产品的优良品质,他们高超娴熟的技术帮助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他们在一线生产中活跃的思维引领着纺织技术不断创新。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纺织行业充满生机。他们的典型事迹和优秀技术不仅得到了纺织企业的推崇,还在行业内形成了合力与共识。

篇10:十佳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记鑫珠春公司采五区技术员张明坚

青春是一支绽放的花,是孤芳自赏,还是流芳百世。采五区技术员张明坚把青春献给了矿山,从事技术员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贤,用塌实的工作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一年来,他认真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科下发的工作面地质说明。积极工作,编写了五个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和多项安全技术措施,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顺利生产。坚持每周四给员工上技术课,讲解地质条件,煤层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于重点内容他进行画图讲解;对于我区今年新员工多,技术素质差现状,他积极采取措施对员工进行《三大规程》,煤矿基础知识、技术培训,从整体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八小时跟班制度,同职工同上同下,加强工作面规格质量,狠抓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查找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及时纠正不正确操作方法和不合格支架。力求把问题和不安全隐患解决在现场,对工作面应强调的问题和当班的工作情况,认真地向地面值班人员进行汇报,使其在安排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对工作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为区队出注意、想办法,在01032外段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煤墙片帮,上9米地段拖煤回采等困难条件下,及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采取了加强表帮护顶,缩短爆破长度等措施使该面顺利结束;现采的01033工作面里段15米托煤回采,瓦斯涌出量大存在着不安全隐患,通过采取人工解体移槽,调整支架规格,技术上详细分析地质情况,从思想上使职工引起重视,采取了,减少装药量、缩短爆破长度,洒水降尘等方法,安全地采进了底层。确保了区队安全生产。

他虽说是一名技术人员,但是对安全他也时刻没有放松过。他常说:“生活中丈夫是天,煤矿上安全是天,没有这个天,其他啥也说不着。”下井时,他总是走在工人的前面,到各地点检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下班后,他总是走在工人的后面,决不留下任何隐患。今年10月份的一天他走到,运输巷七部槽时发现有一位机电工在违章操作电器设备,被他当场制止。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他没有理会,升井后还对那位机电工填了表,罚了款,并且在区队做了通报批评。因为这他得罪了不少人,可他却说为了职工的安全我无怨无悔。

这就是采五区技术员张明坚,他时刻钟情于自己的事业,时刻不忘作为一名鑫珠春人的奉献精神,为把区队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默默地奉献着。

采五区

十佳专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记鑫珠春公司采五区技术员张明坚

篇11:铁路技术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酷暑和严寒,小秦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他以警情为命令,披星戴月,通宵达旦,第一时间赶赴案发现场,寻找着犯罪证据的蛛丝马迹,让“痕迹”开口说话,为最终的侦查破案提供强有力支撑。从事刑事技术工作以来,他勘查各类案件现场200余起,提取痕迹物证500余件,参与痕迹各类检验鉴定工作60余起,磨砺出来一双“火眼金睛”和一身“高超技艺”。

作为刑事技术勘查的青年骨干,小秦面对案发现场的各种复杂情况,总是沉稳审慎,仔细研究现场遗留的不同种类痕迹物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综合分析研判各方面的信息,客观再现案犯作案过程,为每起案件的侦破与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20xx年,在一次现场勘查中,小秦通过细心排查甄别现场物证,确定了嫌疑人的进出路线,判明侦查方向,随后在距现场不远的某村村委会发现疑似第二现场,迅速投入室内盗窃现场的勘验工作,并在现场地面上成功提取到生物检材,经过入库比对直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顺利抓获,成功查破了两起案件,及时消除了线路安全隐患。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中,小秦不仅积极地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融于实践工作中,还不断地总结思考、潜心钻研。他在实践中总结认为,铁路案件现场环境多变复杂,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承痕客体范围大、涉及面广,必须第一时间大范围的收集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检材,而传统的提取方法受限性较大,不适用于铁路各类案事件现场的生物检材提取。为此,他摒弃陈旧的思维、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面对新的案件现场,将传统的刑事技术不断改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场,有效解决了传统提取方法在操作时间和操作精度上无法满足的难题。这项新技术迅速在各类案件勘验中发挥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多起案件中,他用创新提取检材方法,成功提取到有价值的生物检材,并通过检验成功比对认定了犯罪嫌疑人,明确了案件性质,也再一次印证了创新物证提取技术在复杂多变、勘查难度大、范围广、精度要求高的案事件现场中不断发挥出的更多更突出的作用和贡献。

篇12:铁路技术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

作为党支部书记,小明同志以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带领支部全体党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载体、阵地、队伍建设,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注重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做好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他带领干部民警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观看红色影片、参观教育基地,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党建引领成果高效转化。在他的带动下,哈尔滨公安处信息指挥中心先后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先进党组织”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真抓实干,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

小明同志牵头组织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完善值班备勤工作制度,常态运转合成作战专班;调研推进“一室两队”警务模式改革,指导基层单位建成8个指挥室;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修订各类专项应急预案30项;拓展警情险情通报渠道,深化与地方公安机关的合作机制,指导基层与25个县(市)级公安机关、地方政府及铁路企业对接;固化研判会商机制,提议放宽情报系统使用权限,完善核查审批流程,实现情报由信息向战果高效转化。

在小明同志的带领下,哈尔滨公安处信息指挥中心连续2年在全局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党支部“警务大数据平台综合利用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审批平台研发攻关组”课题被评为全局最佳党内立项攻关课题。

临危受命,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哈尔滨公安处党委将防疫办设立在信息指挥中心。小明同志临危受命,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办公室”驻设机构主体责任,积极组织协调全处疫情工作有序开展,坚守岗位200余天,积极对接全处各单位属地疾控部门,组织开展接种疫苗3000余人次,接种率96.89%,在全处构建起疫情防控屏障,有效确保全处干部民警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篇13:公司技术能手先进事迹

勤学苦练自成才

在比赛中, 付小燕接线和排除故障很快, 有队友问他说:“小燕, 你咋恁快, 我还正在研究哩, 你就已经操作结束了。 ”其实赛场上的迅捷与从容, 来源于工作中的厚积薄发、日积月累。 有人曾毫不夸张地说, 付小燕闭着眼睛就可以装接低压配电盘, 仅凭声响就能判断出是配电箱中哪个元件有故障。

付小燕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仅仅是初中毕业, 但非常喜欢钻研, 动手能力很强, 那些配电柜、计量装置、接线图更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一手拿图纸, 一手拿电气元件, 一琢磨就是几个小时。 在平常生活中, 只要经过外村配电台区, 付小燕就会观察好久, 研究台区安装工艺和接线布局, 学习他人所长。为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他自费购买了《电工学》《电工基础》《农村电工手册》等书籍, 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研究。 由于走到哪就看到哪、学到哪, 同事们都叫他“付好学”。

爱好学习, 勤于钻研, 让付小燕的岗位知识技能提升非常快, 很快成了修武县供电公司里的技术尖子。在2003 年国网河南焦作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 他首次参赛就夺得了个人第一名;在2008 年, 他参加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 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2015 年, 付小燕经过县、市、省公司的层层选拨, 作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代表队的正式参赛选手, 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 不仅获得了农网运检专业个人第九名的好成绩, 更荣获了“国家电网公司农网运行维护与检修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融入团队勇担责

付小燕平时不仅对自己处处严格要求, 而且有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在工作中主动承担。身边有的同志业务水平低, 工作不尽如人意, 他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积极配合所长开展班组建设工作, 主动承担起培训重担, 把教育培训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在五里源供电所, 付小燕对同事们的培训指导是出了名的严苛。他常对同事们说, 电力安装检修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一定要严格遵守技术规程和安全规程, 杜绝一切习惯性违章和工艺上的偷懒耍滑。规程要求是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是几毫米就是几毫米。安全大于天, 要时刻绷紧安全弦, 把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在各项工作中。在他这个“土专家”的带领下, 五里源供电所经常在修武县供电公司开展的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由于技术精湛, 付小燕带领该所电工班参与了该公司样板台区曹村6 号台区的勘测、设计和施工, 台区安装工艺标准美观, 受到一致好评。

除正常培训外, 付小燕还创新地开展了 “双向班会”活动。 在工作班前会, 由所长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布置, 他负责给大家讲解技术要点、难点, 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工作之后, 又召开班后会, 对当日工作进行详细总结, 开展经验交流。 “双向班会”活动的开展, 不仅使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了逐步提高, 并且进一步丰富了“站班会”的内容, 拓展了班组建设的内涵。

百姓用电无小事

乡镇供电所是供电服务的窗口, 是直面用电客户的第一线, 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举止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下, 付小燕带头严格要求自己, 时刻践行“你用电, 我用心”服务理念, 用真诚和热情来彰显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

付小燕所在的五里源供电所供电覆盖范围相对较大, 只要听说哪里有故障, 不管是寒冬还是盛夏,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第一个到达现场。 他还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 免费为客户维修电器, 主动为孤寡老人改造室内线路, 受到了用电客户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由于农电工作的特殊性, 每年的农忙时节都是付小燕最忙的时期。往往这家的故障还没处理完, 那家又在喊:“小燕, 快来, 我家的打麦机又不转圈了。”日夜不停连轴转是很常见的事。 虽然总是由于自家庄稼收的最晚而遭到家人的埋怨, 但每当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 付小燕就觉得再苦再累, 也是值得的。

上一篇:证件签收证明下一篇:顺德城信息化建设建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