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教学设计

2024-05-09

写日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日记,知道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了解日记的形式,学习用正确格式写日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几张同学旅游的照片、根据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画的图画。)请这些同学介绍照片、图画的内容。

二、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1、认识日记。

教师:这些同学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通过照片、图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好多值得记忆的事,用照片、图画不能表现,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

教师:这几位同学们就是用笔把生活中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的,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它日记。你们看,多有意思。(出示几篇同学写的日记进行点评。)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了解日记内容、格式

教师:书上也有一篇日记,快看看,可以写什么?在写时注意什么?读读书上小伙伴是怎样说的?

内容:看到、听到、想到

格式:在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楚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

(阅读教材中的日记,了解日记的内容与格式。)

三、指导学生共同写一篇日记

1、指导格式

教师:对日记有了初步了解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一篇日记。别忘了第一行先写清什么?

2、指导写日记内容

教方法:

1)注意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s)

指名说。

2)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老师说:“今天我们用s形作画。”)

指名说。

3)听了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出示:

今天,老师()。

我听见()。

我想()。

指名说。(2——3位)

教师小结过渡:这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认真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他们都是有心人。你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

1)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记下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教师:你们看,在s上加上几笔,就能画成一个葫芦。(教师板画。)怎么样这画漂亮吗?你们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用s形作画?先自己想一想,然后画一画,告诉同学们。

谁说说,你用s形画出了什么?请5——6位同学说,并展示。

3)你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法说一说吗?

指名说。

4)把整件事说一说。

教师小结: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写日记难吗?在写日记时,请大家一定注意按照同学们说的,在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楚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

3、指导写日记

教师: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我们动笔记下来,以后翻翻一定会觉得很意思。想一想,除了今天上课发生的事,在家里、上学路上、课间都发生过那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看到、听到、想到什么?请你说一说。

教师:你能动笔把刚才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吗?日记可长可短,句子通顺就行。注意第一行先要写什么?

(放手自由表达)

结束语:以后,同学们遇到有趣的事,就可以写下来。

篇2:写日记教学设计

1、通过选择辨析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

2、了解写一件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记叙一件事时,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具体”是这次习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场景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导审题

(1)教学日记格式

(2)了解日记的选材:

一.指导选材: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看看发生在我们小主人公一天发生的事,同时思考每段录像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然后回答。

二、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观察、发言,我们明确了这次作文的写作范围,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写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写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写反面的,不好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写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学们选择的材料必定要真实,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三、讨论发言,开拓思路,指导选材。

4、写作指导

(1)出示幻灯,简介内容。

(2)出示例文,师生评析。

A、例文

出示运动会的例文

B、同学们看了例文后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再加些什么就好了?

C、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必定的人物活动、细致的人物描写,能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

5、练习写作

(1)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运用教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事口述下来。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件事,大家一起评析。

6、教师小结

篇3:我这样教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就是坚持天天练笔,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日积月累, 既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学习形式, 因而大多数班主任、语文老师都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但是, 怎样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否有更恰当的方式, 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呢?

多数人认为: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只要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可以了;还有的说, 日记可长可短, 三言两语也可, 下笔千言也可,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初一听, 觉得很有道理, 但我们面对的是没有思维定势、没有良好习惯的初一年级学生, 因而在具体实施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写日记一两年了, 写作水平没有提高, 字数越来越少;学习不思进取、差生越来越多;品德修养更是让人不敢恭维。虽然这些不只是写日记没有严格要求造成的, 但与之随便乱写也有很大关系。单纯的课堂教育、自由散漫的日记常常让孩子不思进取。这样下去, 不仅不能达到写日记的预期目标, 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退步。为此, 我在初中学生写日记方面做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首先, 要求学生写日记加标题。有了这个要求, 学生就会按作文的命题方式写出标题。教师也可根据班内、学校、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 启发学生命题, 或根据需要以话题形式命题, 有的日记让学生自由命题。

其次, 每篇日记的字数应有明确规定。初一学生的日记每篇不少于300字, 初二上学期每篇不少于500字, 初二下学期每篇字数不少于600字。学生起初感到很有压力, 但经过老师的讲解、指导, 大多数同学的日记字数在初一阶段就达到了500字以上。由于教师的不断指导、鼓励, 学生写日记的劲头十足, 很多日记都是好作文。

有人认为, 标题要求和字数限制, 使学生写日记太受拘束。我认为, 要使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或有一种技能, 不经过艰苦训练甚至强制性的训练是很难实现的。如同魏书生要求学生写500字的说明书一样。我在实际操作和反馈中发现, 只有老师想不到的, 没有学生做不到的。你对学生要求有多高, 学生就能达到多高。美国教师让小学生写几万字的论文, 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对日记内容的具体要求,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我把一周的日记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进行练习:

一、个人天地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尽情挥洒个人的激情, 宣泄心中的烦闷。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记述, 让学生心中充满自信, 充满光明, 充满快乐。让学生有更大兴趣去学习, 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二、学校生活

可以写学习的成败、得失、感受, 写课外阅读的兴趣, 写同学之间的友谊、交往, 可写师生之间的关系, 也可写对学校、老师的赞美、批评和建议。

以上两类日记是学生经常写的内容, 但仅仅写这两类日记, 会拘束学生的思维, 使其获取的知识量、信息量减少。长期下去, 学生不会有太大进步。因此, 除了这两点之外, 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练习——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

三、家庭生活

写与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交往, 做家务的烦恼与快乐, 家庭趣事等。写这方面的日记, 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 体会父母的艰辛。这样做, 拓宽了作文教学的空间, 丰富了习作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对思想教育来说, 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亲情的温暖, 明白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感恩。

在一次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考试中, 学生大多这样写:上学时父母的叮嘱是幸福;放学后, 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幸福;节假日和父母一起逛商场买衣服是幸福;享受到优雅的教学环境是幸福。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没有人写为别人做事、为公共事业奉献是幸福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 因此, 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家庭生活日记, 可以使他们明白关爱别人、为他人奉献也是幸福, 懂得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懂得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整个国家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只要在老师的指引下长期练习, 学生就会懂得感恩、懂得奉献, 就会真正明白从奉献自我中获得幸福的含义。

四、社会生活

就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学生知道, 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不能让孩子们与精彩的世界隔绝开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处着眼, 了解国际风云变幻、高科技发展;又可以从小处落笔, 评价当地经济建设、城乡规划、环境治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可以赞美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和人道主义援助, 批判、批评不正之风等。总之, 这样的日记练习向学生们传输了一种人道主义价值观, 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

五、自然生活

篇4:走出日记写日记

我想,这些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学生,如果不是读书少了,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家门去接触大千世界。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充满了感人的经历、有趣的故事,到处都是可写的内容。只要走出门去,与人接触、交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很容易地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那街头卖大饼的夫妻、路口值勤的警察、拖着一大篮子水果的郊区妇女、等着挤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他们都会有看似平淡但蕴含深意的生活可写。

学生也许还小,不能独自出门,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门去,接触现实的生活。

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看看野外,观察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看到月亮和星空了,高楼和路灯遮蔽了夜空,所以他们的作文中很少写到这些自然壮美的事物。如果居民区缺乏植物,孩子们大概都叫不上几种植物的名字,甚至连四季的变化也感觉不到。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写家里的金鱼、宠物和阳台上的花等。他们对其他的事物知之甚少。

所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应该多带孩子去野外看看,辨认一下那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给他们改变一下环境,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一下远处,以防止眼睛近视。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大海的潮水、沙漠的日出;去看看長城和黄河,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上两天,感受一下不同家庭的生活。

一项全国性的课外生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从来没有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外的人家里吃过饭、留过宿。他们几乎不知道别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更难以适应一些突然的生活变化了。

让孩子去同学或者好朋友家吃一顿饭、住上一晚,对他们极有好处,他们会看到别的孩子是怎样跟父母相处的,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应酬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接受和适应社会。

可以带孩子回老家,了解一些亲戚们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地域,生活着不同的人们。那些跟随父母回老家的孩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老家在农村,他们就能看到牛、羊、猪、鸡、兔等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能看到田野里的玉米、大豆,知道棉花是怎样盛开的,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他们还能了解一些亲属间的称呼和关系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可以领孩子一起去福利院、敬老院助人为乐做点事情。

一位同事的孩子,每个星期跟同学去福利院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数学、英语。他发现那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督促,大都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在教他们做数学题时,他们会把作业也塞过来让他代做。福利院的孩子也大都是些脑、耳、眼、四肢等有残疾的孩子,跟他们沟通很不容易,他就用图画来与他们交流。他把这些现象和自己的思考都写进了他的作文中。

让孩子走出门去,有很多好的途径。而只要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走出家门,了解大千世界同样也很重要。司马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除了聪慧,读了大量的书,还游历了大江南北,所以他后来能够写出伟大的《史记》来。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辛苦,他们也许不一定都成大器,但是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直接用外语跟这些国家的人交流。这些“国际儿”在阅历、语言和对事物的接纳方面更有优势。

让孩子经常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当中,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写作文的小问题,还能够开阔胸怀和视野,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更为坚实丰厚的基础。

篇5:《坚持写日记》教学设计

据此,我的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日记记录事,设计了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教学生写什么,即帮助学生找日记的素材;二是教学生怎么写,即帮助学生把事写具体明白。在确定两个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表达,即表达词组——表达一句话日记——表达具体的日记。

表达词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素材,给学生几个词组:去乡下、好朋友、课堂上、过生日、获奖、洗袜子、打球、演出……省略号引导学生接下去说词组,边说边回忆往事。

在学生说出一长串词组后质疑:一天中类似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有必要都用日记一一记录吗?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记录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事。至此,写什么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怎样写是另一个教学重点。我先出示四则“一句话日记”,请学生读一读,再模仿说。设计了分组比赛的形式,限制五分钟内两组车轮战,学生积极性高涨,说得没完没了,主要是任务较为简单,只要是印象深刻的往事就能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不要求太长太具体。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断然截断,抛出重点——怎么把日记写出写具体?于是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例文,学习例文写事抓住过程和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再给出一则一句话日记,是以放风筝为内容的,要求学生说具体。有了例文的铺垫,孩子们口吐莲花,把我给的三句话改得很长很具体。

再精心准备的课,上完后还是会觉得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写作课是第一次出去上,感觉还是引导的深度不够,个人水平也有限,素质还有待提高吧。

1.学生写日记之前,需要多说开拓思路,积累素材。给孩子说的时间较少,孩子思维未能完全放开。

2.日记最终要的要真情实感,本节课格式达到效果较好,但是真情实感不突出,很多孩子有编造嫌疑,以后可以根据某一具体事件进行书写较好。

3.教师巡视时应多注重指导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让问题随着出现随着解决。

4.教师板书设计良好但是未体现出来,后边六个省略号太随意,影响了课堂节奏,需要反省。

篇6:《写日记》教学反思

《写日记》教学反思

日记是孩子们很熟悉的写作形式,苏教版的习作要求比人教版更宽泛,三年级下册习作7的《写日记》没有要求必须写观察日记,也没有限制必须记当天发生的事,这些都让我的教学变得更轻松自由。教材布置的习作任务这样表述:“请你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选择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例文是一件事。

据此,我的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日记记录事,设计了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教学生写什么,即帮助学生找日记的素材;二是教学生怎么写,即帮助学生把事写具体明白。在确定两个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表达,即表达词组——表达一句话日记——表达具体的日记。

表达词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素材,给学生几个词组:去乡下、好朋友、课堂上、过生日、获奖、洗袜子、打球、演出„„省略号引导学生接下去说词组,边说边回忆往事。

在学生说出一长串词组后质疑:一天中类似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有必要都用日记一一记录吗?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记录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事。至此,写什么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怎样写是另一个教学重点。我先出示四则“一句话日记”,请学生读一读,再模仿说。设计了分组比赛的形式,限制五分钟内两组车轮战,学生积极性高涨,说得没完没了,主要是任务较为简单,只要是印象深刻的往事就能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不要求太长太具体。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断然截断,抛出重点——怎么把日记写出写具体?于是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例文,学习例文写事抓住过程和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再给出一则一句话日记,是以放风筝为内容的,要求学生说具体。有了例文的铺垫,孩子们口吐莲花,把我给的三句话改得很长很具体。

篇7:《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濮阳市第八中学 朱丽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眼、手、耳、鼻等多种感官,学习观察。

3、熟悉并运用正确写日记的格式。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边的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出示课件,小结)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细心观察的事例或文章?鲁班自己的手被叶齿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看到壶盖被蒸汽掀开发明了蒸汽机,你愿意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审题。说一说,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指名回答:关键词是什么?(关键词是“观察”、“日记”)

2、说一说,你认为正确的日记格式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日记的正确格式。

三、指导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写作。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每天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你都认真地观察了吗?你是通过什么观察的?

生一:用眼睛看形状、颜色; 生二:用鼻子闻味道;

生三:用手触摸,感觉它的光滑程度; 生四:用耳朵听它的声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眼睛: 看 形状、颜色 鼻子:闻 味道

手: 触摸 光滑? 粗糙? 耳朵:听 声音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一样东西,出示西瓜。

3、小组讨论: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西瓜?

交流总结:用眼睛看西瓜的颜色是绿的,身上还有一道道绿色的条纹,它是圆圆的,又大又圆;用手摸一摸,西瓜是光滑的。

4、教师引导:我们刚才观察的是它的外表,我们还可以切开它,看它的里面,我们观察的顺序是:由外到内。

老师切开西瓜,生继续观察。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红色的瓜瓤,黑色的瓜子,红红的汁液。

5、我们现在尝一尝它的味道。每人分一小块西瓜,让学生品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生交流。

6、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观察,把观察到的西瓜写一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四、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评改。

1、自己修改,念三遍,边念边修改。

2、同桌互相修改。

3、全班交流展示。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日记的书写格式,也学到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相信你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

板书: 学写观察日记

1、注意日记格式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3、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眼 看 形状、大小 鼻子 闻 味道

手 摸 光滑、粗糙

耳朵

声音

学生作文一:

西瓜

濮阳市第八中学三(7)班

王雨欣

夏天,路边的水果摊上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水果,如有水晶梨、水蜜桃、西瓜、葡萄、荔枝„„当然了,这其中我最爱吃的是——西瓜。西瓜的品种很多,有椭圆形的,有圆球形的,有大如篮球的,有小如皮球的,据说现在还有方形的西瓜„„但我们最常见的还是圆形的,看,一身绿色的衣服,衣服上面还夹杂着几道深绿色的条纹,显得特好看。圆圆的身体顶端有个短短的“小尾巴”,显得特滑稽。只要轻轻一提,就能把它抱在怀里,滑滑的“身子”摸上去特舒服。看着诱人的西瓜,一股清香的水果味道直钻我的鼻子,我迫不及待地把西瓜切开,西瓜才害羞的露出它那红通通的脸庞,西瓜的果肉里还有一些黑色小子儿,如同红玛瑙中镶嵌着黑珍珠,让人看了垂涎三尺。我先咬了一口,有一种甜丝丝的口感。

西瓜不仅好吃,还有许多功效呢!西瓜皮可以敷脸,夏日吃西瓜还可以去火、润喉、消暑等等。

西瓜真不愧为夏日里的水果之王。

学生作文二: 西瓜

濮阳市第八中学三(7)班 李雯

在众多水果中,我最爱吃的是西瓜。每当夏天来临时,我总要妈妈买上几个西瓜,吃西瓜成为我们家夏天的一个保留节目。

西瓜有的是椭圆的,有的是圆溜溜的。它一身绿衣裳,有的还有细细的条纹。西瓜的果肉甜美多汁。当你切开西瓜时,就能看到那红红的果肉,在这红红的果肉中,有许许多多小籽,像一双双小眼睛在笑眯眯的望着你。一股风吹来,把西瓜的清香送到你的面前,使你忍不住赶紧把它咬进嘴里,顿时,一股甜蜜、凉爽、清香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你吃了第一块想吃第二块,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西瓜全身都是宝。西瓜子炒过后可制成香喷喷的炒瓜子,还可以用来榨油,或者用来制成西瓜霜。西瓜皮可以做菜,可以药用,制成蜜饯、西瓜酱和饲料,还可以用来美容呢!

篇8:写日记教学设计

在日记里写事件,固然与在习作中写事件是不一样的,根据日记是“当天记当天的事”的特点,小学生的日记里虽然可以有完整的短小事件,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像下列几种类型的“事件日记”。

一、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

较多的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前后要经过几天,如果小学生把这样的事件写在日记本子里,其实那不是日记,只能说是习作,因为那不是“当天写当天的事”,而是“一天写了几天”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在事件开头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事件开头的那一幕,将那件事开头的那一幕写下来,虽然不完整,没有经过也没有结尾,但却是标准的“事件日记”。例如有一则学生日记:

3月27日星期天雨

我很想养小狗。爸爸、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说会到农贸市场买一只小狗让我养。我心里十分高兴!就利用中午和傍晚的放学时间,在前院的走廊下,放了一个大木箱子,里面垫了稻草,破棉布,做了个小狗睡觉的窝,盼望着爸爸、妈妈快些把小狗买回来!好不容易把去市场买狗的爸爸、妈妈等回家了,但是他们说,今天去迟了,没有买到小狗,要明天才能买到小狗。我想:今天晚上睡觉,一定又要做买小狗的甜甜梦了!

诸如此类只开个头的、甚至头也没有开好的事件,小学生总是认为不是写日记的材料,没有写成日记,其实,这就是很有日记味的“事件日记”。

二、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没有开头和没有结尾的某一事件的经过片断细节。就那些片断细节而言,即刻看不出前、后、左、右的联系,没有前因后果,更看不出事件的真相,甚至是充满了疑问、不理解,但记下来也是很好的“事件日记”。例如有一个小学生写的:

3月31日星期四阴

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小巷子口遇到两位叔叔,他们手捧一个纸盒在议论着———一个说:“这只鸟看来只是腿受了点轻伤,我们还是把它放了吧!”另一个说:“不,拿到市场去卖,至少10多元钱呢!咱们可以去玩电子游戏几个小时了!”另一个又说:“不!……”后来他们走到前面去了,再讲些什么我听不见了。不过我懂得,那纸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只鸟。那只鸟的命运到底怎样啊?我的心里一直为那只可怜的鸟捏一把冷汗!

小作者所写的,是事件经过的一个片断细节,写成日记,有见、有闻、有想、有感,是一则非常好的“事件日记”。

三、只有结尾没有开头的

不论是有意观察还是无意遇上,只要不是事先安排的,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但有有头没尾的事、没头没尾的事,还有只见结尾没见开头的事。例如有个同学写的一则日记:

4月6日星期三晴

今天下午晚放学的时候,我跟随爸爸到河边散步,看一位叔叔钓鱼。当我们刚走到那位叔叔身边的时候,只见那位叔叔将钓竿一扬,只见那钓竿扬不起来,弯成弓箭似的。那位叔叔一边高兴地说:“上鱼了!上大鱼了!”一边双手紧紧地抓住竿,高高地扬着。只见那鱼线拉得紧紧的,在颤动着,发出弹琴般的“嗡嗡”声。慢慢地,只见一尾大草鱼不甘愿地跟着鱼线浮出水面,被叔叔拉近岸边,用操网捞了上来。那是钓鱼,多剌激的场面啊!竟被我遇上了!

钓鱼,开始是打窝诱鱼,上饵下钩,经过步骤是换料,看标等鱼,最后(结果)才是上钩收鱼。小作者写的正是“钓鱼”这件事的结果收鱼,不就是一则顶剌激的“事件日记”吗?

上面列举的这些,都是有头没尾、没头没尾和有尾没头的不完整的事。类似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即是的,但就是很难被小学生写进日记里,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不完整的事(或者是认为“没有意义”的事),不能成为日记材料。把这样的“事”(日记资源)抛在日记之外,的确太可惜了。

我认为,很有必要引导小学生写这样的“事件日记”。

摘要:将那些有中心重点的, 有头有尾的, 有段落过渡的, 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俱全的事件, 写进日记本里当做日记, 称为“事件日记”。笔者认为, 在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引导引导小学生写这样的“事件日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写日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写日记教学设计05-03

写题目写日记04-20

绘画日记教学设计05-27

松鼠日记教学设计07-15

写日记04-08

日记写观察如何写05-04

写观察日记05-20

写日记训练05-18

橘子观察日记教学设计05-15

《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04-11

上一篇:基督教只因为有你歌词下一篇:开淘宝店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