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2024-05-24

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共7篇)

篇1: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活力和催生动力的源泉所在。基层组织只有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的群众问题,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动力的唯物主义观点,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循序渐进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育适用和谐社会要求的新型农民,有针对性地化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挖掘群众的智慧、集结群众的智慧,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决策更加贴近民意、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下力气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采取物质扶贫、政策扶贫、信息扶贫、智力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措施,使贫困人口尽快走出困境。同时,基层组织要善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二要建立一套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运行机制。可通过情报信息员、“两级”代表、党员、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基层组织及时了解影响稳定的隐患因素及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及时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三要增强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本领。通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大教育培训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淡化宗教氛围。同时,继续落实宗教人士定期学习制度,并在学习的方式方法及培训实效上下功夫,在加强宗教人士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宗教人士这一特殊社会平台的作用,并利用宗教人士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引导农牧民群众冲破墨守陈规的迂腐观念,树立求发展、用科技致富的思想意识。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做好综治常规性工作,整合农村维稳工作力量,防止出现各行其是、两张皮的现象,竭力营创整体联动的维稳工作格局。

篇2: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基层,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在基层不断交织和日益尖锐起来(如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企业职工下岗、社会保障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等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在推进社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这一实际,全市各级党组织,统筹兼顾、积极而为,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强化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平安创建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维护稳定工作贯穿到平时工作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常抓不懈,努力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制度,构建体系。首先,按照“坚持基层基础为根、维护群众利益为本、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为重、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要”的原则,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责任考核机制。其次,探索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作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或实施重大项目之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多数群众不支持、不理解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决策和项目,不予实行或缓于实行。第三,完善并落实党委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普通党员 “大走访”等方式,排查矛盾纠纷,分析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心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第四,各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职能实际,按照行业、类别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在农村,以党员为主体,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中心(站),建立完善了按月集中排查矛盾纠纷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全面推广“庭式调解”、“一长三员”工作法。在社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企事业单位,以党员为骨干建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内部单位保卫组织和护院、护校、护厂队伍,提高了对辖区内的治安巡逻防控能力。同时,公安、司法等单位党组织根据各自职能实际,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具体管理和指导,教育和引导基层组织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合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构建起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员队伍为骨干的维护社会稳定防控体系。

(三)加强教育,提升素质。以平安创建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提高认识,让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率先垂范。采取书写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出板报专栏等形式,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基层党员提高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实增强他们做好新形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集中上课、远程教育、农民夜校、送学上门等方式,培训教育基层党员。

篇3: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首先,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才能把领导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共同奋斗。

其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执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党、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种执政行为中都有一个如何面对人民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和争取群众支持的问题。群众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并集中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随着我市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日益增多。这就迫切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掌握群众心理,了解群众愿望,熟悉群众语言,学会做群众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基础,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三,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要求。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研究部署了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为全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确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如果我们不积极地去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而是把蓝图在机关里传来传去,在干部间讲来讲去,就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即便是群众得实惠的事情,只要群众工作不到位,也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事实证明,哪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密切,哪里出现的问题就少;哪里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哪里出现的矛盾就多。事实还证明,哪里的群众工作扎实,哪里就心齐气顺;哪里的群众工作薄弱,哪里就怨气丛生。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力量在人民中间,群众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市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宏伟目标,由“写意”变成“写真”,需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才能始终保持和全市人民目标同向、工作同频、行动同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构筑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4: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社区党支部:

现将市委组织部《关于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乌党组字[2011]43号)转发给你们,请各社区按照通知要求对通知内容逐条梳理,逐项落实,确保维稳工作抓细、抓实,真正抓出成效。请各相关单位于2011年8月31日上午12:00前将逐条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407牛春雷(电子版即可)。

联系人:牛春雷

联系电话:2571027

附件:《关于印发<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战斗堡垒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

党政办

篇5: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曙光镇政法委

一、基本情况

曙光镇位于纳雍县西南部,镇驻地距县城45公里,东与百兴镇,张家湾镇相接,西与水城县比德镇相连,北与阳长镇相邻,东南与骔岭镇接壤。辖25个行政村205个村民组12421户48682人,全镇主要居住汉、彝、苗、佈依、蔡家人、穿青人、蒙古等民族。

1、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本镇下辖党总支1个,党支部28个,村委会25个,党员有913人,其中农民党员686人,有团支部、妇代会、民兵、治保等配套组织各70个,团员1360人,我镇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治安状况比较好的镇镇之一,基层组织相对得力,村党支部战斗力较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突现出一些和现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2、社会治安现状

目前曙光镇社会治安总的来说比较稳定,矛盾纠纷主要是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比较突出,矿群矛盾纠纷较多,盗窃现 象相对突出,对社会稳定形势带来了一定威胁。

3、维稳力量情况

目前曙光镇有公安干警6名,义务治安联防队员281人,有偿治安联防队员9人,治安信息员240人,协警42人,煤矿企业自招保安55人。镇建有调解组织1个,25个村均建有调解组织,13所中小学建有调解组织,基本建立了稳定工作队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政法部门和村具体抓,党政、警民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的新局面。

为了彻底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坚持从抓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来抓,治穷先治乱、致富先治愚。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摸排工作,找准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创建“五好”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活动为龙头,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推动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落实基层组织和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基层、打基础逐步制定和完善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并逐一得到落实,为实现曙光镇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做法

(一)积极探索村级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下大力气提 高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自开展“四查四整治”活动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村级规范化管理的路子,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健全了村级事务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村务、财务的公开,使村级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是通过“四查四整治”对部分村干部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调整了部分村支部书记,对个别软弱涣散的村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也为村级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三是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将村干工资从800元提高到1000元,极大地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以镇党委学习中心为阵地,每年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以党员干部及群团组织为主,培训内容以党章及党中央、省、地、县重要会议精神为主,党政主要领导就党的建设、计划生育、农业科技以及政务公开等内容分别授课,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领导讲课与讨论座谈相结合,个别抽查与统一考试相结合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为今后的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经验。

(二)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按照“三级联创”的原则和要求,从各村实际出发,制定我镇每“三级联创”工作实施意见,完善各项措施,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求各村党支部明确责任,在“创”上下功夫,在“联”上抓落实,积极拓展“三级联创”活动范围,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实效,大力开展 “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起来。二是想方设法解决村委会无地方办公的问题,通过向上级争取,投资建起了猴儿关村委会办公楼,解决了长期无地方办公问题,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四查四整治”成果,着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学教中的具体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对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不断充实整改内容,防止反弹,真正取信于民。

(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无钱办事问题

一是从选贤任能上下功夫,发挥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作用,镇党委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10名经济发展带头人,选配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领路人;二是盘活集体经济资产,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耕地综合开发利用;三是积极发展规范化种养殖业。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进而认清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条件并加以解决。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首先组成了调研组,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分析会,梳理归纳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基本根源:一是镇、村两级干部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农忙季节把精力主要用于抓生产,稳定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稳定工作长抓不懈的意识和氛围;二是村干部对影响本村社会稳定的隐患认识不清,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抓社会稳定工作;三是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好,配套的治保、民兵等组织也不健全,调解组织未发挥作用;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范的意识十分淡薄,没有形成群防群治、自我防范的工作机制,给犯罪分子遗留了可趁之机;五是维稳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单一,广度和力度均不够,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认识不足;六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相当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的观念也相对落后;七是维稳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存在难追究、追究难的问题,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责任追究办法,难以在实践中操作,造成本辖区案件发生后,而追究不了责任人的责任。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经常性的教育

镇党委、政府与基层党支部,机关站所层层签订维稳责任状、从镇党委书记到各村支部书记人人肩上有责任,并多 次召开专题会议,组成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全镇25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确定了“以人为本、建章立制,切实抓好群防群治”的社会稳定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制作维稳工作宣传牌,安装在镇、村群众聚居的地方,使群众认识到稳定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充分利用镇广播的优势,经常性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普法教育;三是印制、发放维稳宣传单和村规民约,使曙光镇每户都有一套完整的宣传材料,为巩固宣传效果,镇、村干部还定期检查村民的学习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对维护稳定的认识;四是利用镇中心学习阵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培训内容,已培训党员、干部、团员、妇女、民兵4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五是落实了定期对“两劳”释放人员的谈话、帮教措施,从帮助和感化入手,使他们成为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的有用之才。

通过以上措施,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维稳意识得到提高,稳定状况明显好转。

(六)建章立制,使维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的社会稳定工作,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影响本镇社会稳定的诸多隐患,建立健全维稳各项制度,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轮流坐班接访制,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使本 镇的维稳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制定奖罚措施,对基层组织抓稳定工作不力的领导及时调整,坚持不懈地抓住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和信访接待制度,严格落实了重大敏感节日和中央、省、市、县“两会”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重大情况上传下达,坚持落实不定期的对重点地段监控制度,及时排查影响稳定的隐患和苗头,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

(七)进一步完善各项维稳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保一方平安的职责。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配齐配强班子,带好队伍,发挥基层组织在群防群治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二是各村都有专职治保主任和调解主任,负责本村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及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各重点村组建治安联防队,由村治保主任带领维持本村的治安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明确职责,奖罚分明,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群防群治工作新格局;五是继续保持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经常性的对重点场所,重点监控人员进行清查摸排,及时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立足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控制得好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基层组织建设和维稳工作取得的实效

篇6: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贯彻落实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关键一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重大政治责任。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些年,我省广大基层党组织紧紧抓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重要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大。近日,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通知》,及时推出十项措施,对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作了全面的部署。

这十项措施主要包括:开展问题大排查、层层分解任务、完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健全组织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党员承诺制度、开展谈心谈话、加强能力培训、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协调各方合力、落实工作责任制等。这些措施,既是对以往有效做法的继承,又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落实,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艰巨性,在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促进改善民生的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好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在我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改制、城市扩张、工业园区扩建、重大项目大量开工,涉及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纠纷较多,一定要坚持维护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不动摇,心无旁骛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回顾近年来的诸多群体性事件,究其实质,大多源于群众合理利益诉求得不到疏解和满足。要扫除面对群众的“对手思维”,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干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领导能力的“试金石”,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要注意工作方法。方法体现作风,方法就是能力。新形势下,要健全完善问题大排查、信息传递系统、组织调解等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领导带动各级社会组织维护稳定,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作用,形成共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大力实施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恳谈等制度,夯实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

要强化领导责任。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明确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为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四级联包”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要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实绩表现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尺,表现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造成恶劣影响的绝不姑息。

篇7:提高基层党组织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供电企业;供电稳定性;措施

引言

供电稳定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优质服务的水平,也是评定供电企业电网建设改造、运行和维护等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频繁停电、非计划停电频率较高、无停电通知或未按停电公告时间段停电,不仅给企业造成极大损失和无法估量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时对社会诸多单元细胞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特别是我国这两年提出了促进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行业的发展策略,供电企业就是特殊的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可靠的电能是全社会对我们供电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1影响供电稳定性的原因分析

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一般利用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量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而造成用户停电的原因主要是计划停电、故障停电、临时停电。首先,计划停电时间不可避免,主要原因是受公司网架结构、技术升级、负荷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的实施、负荷发展的相对稳定,计划停电对可靠率的影响会逐步下降。其次,故障跳闸率特别是区域农网和控股公司配网居高,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村及控股公司电力线路老化,线路绝缘率低,外力破坏事故频繁发生,线路供电半径偏大,线路负荷增长较快,线路运行条件恶劣,加上部分控股公司区域配电网异常薄弱,配网自动化建设刚起步,因此故障频发,跳闸率一直居高不下;二是用户设备故障出门,历年用户设备接入电网也大都老化,用检力度不够,用户设备故障频发。而临时停电的存在则表明在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还需加强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能跟计划走的就不要单另停,合理调配,进一步提高综合停电效率。

2维护基层供电企业供电的稳定性的措施

2.1管理措施

(1)加强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体系建设,制定相关考核管理方案,纳入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范围。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供电可靠率网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营造人人争优、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适当的修正应对电网和供电可靠率的不断变化,使指标激励体系能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变化,达到新的供电可靠率指标值的要求,以通过供电可靠率指标的动态考核。考核标准中,对于完成指标的被考核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重罚。激励标准以考核标准为基础,具体的标准要求根据当年管理投入情况和人员管理水平来确定,以奖励为主,对通过激励标准的被考核单位实行重奖,注重激励作用的发挥。

(2)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减少临时停电,杜绝重复停电。每月公司统筹安排停电计划,综合主、配网、工程与检修以及用户变压器新装工程等工作,合理地安排停电,避免重复停电。精细化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停电工作时间。制定供电稳定性过程指标,优化细化过程管理,从细节上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3)加强设备运行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针对以往配网运行管理方面的不足,加强配网运行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加强技术监督监理快速送电机制。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增加特巡、夜巡次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完善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电力设备较多,而且这些设备无论是在运行还是保护机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确保各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则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设施管理体系,根据高压配电装置制定不同的安全检查制度,而且还要做好基层单位的供电台账检查,定期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查,检查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从源头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加强线路运行管理,努力缩短修复时间。要想加强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并提高故障探测和修复效率,就需要大力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详细掌握运行、检修、规划、设计等理论和技术,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以及电网自动化的运行和维护技能。通过充分利用电网自动化技术手段进行故障管理,并进一步加强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供电稳定性。

2.2技术措施

(1)完善配电网网架结构。在配电网中,网架结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目前,网架结构不完善是配电网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适时不断采取措施完善网架结构。在配电网网架结构建设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网架结构方案,合理进行架线,确保电气设备投运质量,从而保证网架结构布设的科学性,为配电网供电稳定性提供条件。

(2)积极调整检修工作,努力减少非故障停电现象。在电力系统的配置过程中,需要事先制定好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实现检修方案的优化,其中包括在线监测等。要明确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检修方式来对其进行维护。这样就可以减少检修的频率,减少对资源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在进行线路故障检修的过程中要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只有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在检修的过程中保证工程的质量,加快检修和故障修复时间,提高施工检修质量,提高停送电管理,杜绝重复停送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开展带电作业和带电检修。另外,定时对运行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做好预停电计划,合理安排停电时段,大大减少非故障停电。

(3)加强配网设备的技术改造,如采用自动断开分段断路器等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在线路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恢复供电。在对线路故障的检测时,还可以安装在线故障监测仪,在故障发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检修。室外线路和室外设备可以安装一些质量好、性能高的防雷装置,避免雷电天气下电网的故障。

(4)积极推广配网自动化改造,在主干线及重要分支线加装自动化开关,便于迅速隔离故障。同时积极开展配电线路自动化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10kV配电网结线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且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改造方案并逐步实施,实现故障线路自动判断、隔离,自动制定转电决策,将非故障段负荷转带。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升自身的供电可靠率。一方面,企业各个体系要形成完整独立的制度,严格遵循并认真落实和执行制度和规划;另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大力提高并广泛应用自身的科学技术,将企业电力管理纳入到技术层面。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供电可靠率,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博波.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实践与探索[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1).

[2]陈彬.提高城市供电可靠率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

[3]王文,莫金龙.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率[J].浙江电力.2013(5).

[4]尹辉.浅析做好电力业扩报装工作的策略[J].科技风.2013(24).

[5]马春山.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创造企业稳定效益[J].今日科苑.2012(4).

作者简介:

上一篇: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读后感下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二年级组下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