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24

上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麒麟区沿江乡示范小学

刘东洪

短暂的两周上海学习很快就已结束。在这十三天的学习中,我亲身聆听了上海优秀老师的课,也得到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浦东第二中心小学、上海市梅园小学等学校的老师们的短期培训。在听了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后,以及每位专家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理论培训后,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工作中如何体现自我价值,以及课堂教学中怎样确立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怎样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等。

在听取了李海林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二次发展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后,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明白了许多,也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将来会是怎么样的,也包括我,但我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因而,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那样,我会生活得比别人更充实,更实在,更有意义,这是我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种追求,希望这种追求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而不是一般教师所认为的那样。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学无止境,求无止境,再接再厉,追求更高境界。”

一个优秀的教师少不了都有属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产生则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积累,也是教学经验作为理论文字的直观再现,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应映而生。

说到论文,我先前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题,自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教育科研》的副主编张肇丰老师的专题讲座《教育科研论文撰写》后,以前的很多便是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在很多论文中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告诉大家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用枯燥的理论语言堆砌起自己的文章框架。也就是说,在论文的撰写上不需要你挖空心思的去挖掘什么新理论新观点。说实话,新的观点是专家学者们早就研究出来了,作为站在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我们最需要的是利用起专家学者们研究出来的这些新的观点,把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好的典型的具体事例拿出来对这些观点进行说明,通过自己的具体方法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可以说就是专家们的观点,但具体事例就必须是写出你自己是怎么做的。照这样理解,原来我所认为的论文难写的困难一下子变得轻松多了。这使我联想到一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听到一位同仁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抄)不会超(抄)。”我想,他所说的“抄”字可能说的就是写论文时要学会引用专家学者们研究出的新的观点吧;这里所说的“超”字可能说的就是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否在超越新观点的基础之上利用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对引用的观点加以说明,使所引用的观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这样,我们的科研成果才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迎合了新的教学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写论文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它作为经验交流与方法借鉴的价值。

教学,对于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它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又都了解多少呢?听了上海市浦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珍国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与教学观察》后,这才让我知道,要真正弄明白有关“教学”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细细地从教学的内在本质去挖掘和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所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说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问题。从当今教学的现状来看,它具体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工作。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来讲,站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所以古希腊的教育家普罗维戈这样评说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当今的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家纳依曼是这样评说的:“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从这一点上来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由对学生授之于‘鱼’转化为不但要对学生授以‘鱼’,更要授予‘渔’。”这句话的道理。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只要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学生便会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他所学到的知识会远远超过我们老师所传授给他的知识,并且还会多得多。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树立起“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个信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又要进一步加深了,那就正像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学要关注生活性——现实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未来关怀(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终极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这又体现出了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我认为,教学要因人而变,因时代而变,因人的需要而变。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时代又需要挖掘出什么样的“教学观”。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更要关注的是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利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点:

1、有效教学是有趣的教学。

2、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情”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有内涵的教学。

4、有效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5、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指的是一堂课中的知识容量、信息容量。但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是否高为标准的。)

6、有效教学是“有序”的教学——结构。

7、有效教学是“有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学中的自主度与开放度。)

8、有效教学是“有创新”的教学。(指的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从“教学五环节”上有创新;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与技术的整合创新。)

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在设计上更要注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充满人性化。说到这个问题,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的讲座《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启发,让我明白,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发展是由政府和专家们决定着的,也就是说,制定课程改革的是政府,文本课程的制定者是专家,而实施课程改革的是校长和老师,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是校长和老师。由此看出,我们走在一线教学岗位们的老师在课堂改革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再与上课的老师是否实施了这一方案,所以说:“上课比编写一本教材难一百倍。”从这一角度上来分析,我更明白了,文本课程真正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非公开课及观摩课)是决定学校教学的关键。在这其中,常规课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比公开课和观摩课更重要,形象地打个比方,公开课和观摩课好比是饭店里的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而常规课就好比是每个人的一日三餐,而决定着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是他家里的一日三餐,而不是饭店里的那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所以说,决定着课堂好坏的关键是常规教学课,而不是那几节所谓的漂亮的公开研究课。谢教授的这一比方无疑告诉我们,教学的成效关键在平常的课要上得实在,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另外,谢教授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确立上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谢教授主张建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好教师所上的课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学一定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

等等,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些专家、教授以及老师们给我的却很多很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非常感谢这些热情的上海老师。不过,我更要感谢麒麟区政府、区教育局、乡中心学校那些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以及社会上那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各位仁士,是你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上海学习的机会。我想,这次学习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亮的光芒,给我区的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创造了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连续几天的听课学习,亲自领略了李振村、黎加厚、陈琴、陈洪杰、顾亚龙、曹培英、张齐华等多位名师的风采,目睹了他们在讲堂上轻松幽默、收放自如的潇洒;同时感悟到课堂教学背后的科学理念以及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巧妙把握。

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

张齐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青教师,能在全国崭露头角,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受到广大老师的赞同,我在羡慕的同时,还很好奇。

“不要重复别人 更不重复自己”是他的座右铭。听完讲座,我觉得张齐华的个人魅力和成长历程值得我学习。第一次超越:让平淡的数学焕发别样光彩

2003年他准备了《走进圆的世界》,他当时想:只希望我上的能够跟别人的有所不同。所以这节课的引入: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石子,荡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圆,“大自然当中,圆不只是这样的„„”,于是画面、音乐和我还算诗情画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首尾呼应 结束句

当时这个课是非常精致的,精致到画面怎么出现,音乐什么时候停,停的时候是多少秒,都非常讲究。课的中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现象,《墨子》中“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圆出于方”的方法等,都用PPT做了精美的展示。年前的这堂课的确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省里赛课,下课前他问孩子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这节课,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争议之声也是有的。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数学文化,是否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其理解的数学文化以一种数字化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文化感染力,是否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中?“圆,一中同长也”“太极图”的历史的厚重,是面向听课教师还是面向学生。师傅问:

1、“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是同一个概念吗?

2、你当时有没有追问那个孩子说的圆指的是黑板上那个到顶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太美了,还是那一大堆的画面太美了?

第二次超越:由外而内的华丽转身

有些人就说了,齐华的课你别看他多好,其实就剩下声光电三样东西。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堂没有内涵的课。

张齐华在三年后,重上“圆的认识”。而且,他定了三个要求:第一,大家都说你的课都是绚丽的画面,那再上的话,不允许出现一处和生活有关的画面。第二,大家都说你靠华丽的色彩,那就只允许出现黑白两色。第三,大家说你的课音乐悠扬,行,那就什么音乐都不出现。他决定来一个“三无产品”。

这堂课这样进入:让孩子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圆,在摸的过程当中,感受圆这个曲线图形和其他直线图形整体的差异。然后,给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个论断。

整堂课围绕“圆究竟美在哪里”展开。孩子们觉得圆最美是因为它特别和谐,特别对称,特别光滑。是什么原因让圆显得那么光滑匀称,因为半径处处相等。这样就把半径、直径等研究内容串起来了。思考: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 如果说从2003年的“走进圆的世界”到2007年的“圆的认识”,向数学本身回归的这一次自觉转身,是他从教以来教学实践层面的第一次自觉跨越的话,那么,从2000年第一次执教“平均数”,事隔八年后再度磨砺同题课,多少也算是实践之路上的“梅开二度”吧。成败与否先搁下不论,怎么着也得为自己再次拿自己开刀的勇气与精神喝彩。

第三次超越: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平衡

将平均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教,张齐华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学习习近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性质是什么? 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是怎样运用平均数的? 《平均数》引入

给学生两分钟,商量一下,如果这个老爷爷到现场来,你能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劝劝他?孩子们很高兴,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现场一百多位老师都笑趴下了。可学生才不管呢!他要的就是出风头的感觉

我一听就傻了眼,全场又笑翻了

刚刚回答过的课代表站起来说,张爷爷不着急,我还有理由。我一听很高兴,我想他肯定会说张爷爷一定能长寿这样一些话 我的脸都绿啦!

思考:魅力课堂,为何无法成就魅力学生?

有老师问:齐华,你的课非常有吸引力,钻研教材又很通透,课堂的驾驭能力又那么强,你的学生应该非常卓越。遗憾的是,我带过一届六年的学生,和平行班比较,成绩基本持平,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无疑对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一个貌似卓越的老师并没有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学生呢?

看着身边的实验校进行类似生本教育的实验,看到三四年后,他们的孩子就变得那么让人振奋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生长出来的。第四次超越:向着“儿童”那方

《认识负数》第一次拿出这堂课是在2009年,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孩子表达对负数的理解,上完以后,满头大汗;在江苏淮安,第二次上课,他做了重大调整,依然是失败。他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要一直能说会道下去。后来,一位师姐的画负数的做法给了他灵感。他的课是这么展开的: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孩子说楼梯上,天气预报,海拔,银行卡的余额里„„于是,我先让孩子们分享对负数的通俗认识,接下来布置一个任务:你能把四个负数画下来吗?开始我只想实验,后来干脆放开,让孩子们把他看到的所有负数都画出来。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创意纷呈!-1 楼,-2楼,画一些汽车。天气预报,-2 度,画了毛主席,我愣了半天也没明白,学生说毛主席代表北京。

根据学生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老师只是在中间不停地穿插、点播和引导。当孩子们看到-2 厘米的时候,会有对话,会有置疑,会有争辩,会有完善。张齐华在这当中会有引导,会有纠正,会有提升。这堂课就是在说负数,画负数,论负数的对话中把这堂课完整地向前推。让孩子们在充分对话过程当中,完成对数学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我现在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几点感慨:

1、为了一堂好的数学课,他研读

6个版本的国内教材,2个版本的国外教材,所做笔记无数。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2、我作为和他同龄的教师,我原以为课堂上容量大才是好课,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能在40分钟内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我原以为我的备课是合乎学生的,但我好像又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其思考。

3、特别是通过上学期听了特级教师钱守旺的现场课及讲座,假期参加的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理论的学习和读名家名篇更能让我们克服成长中的瓶颈。因为: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所以我买了钱守旺的《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邱学华的《怎样教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更多的感受到:其实这些名师,都是在艰难中拼搏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也不轻言放弃的人。

很多的案例及教法很吸引人,以前觉得枯燥的,难以读懂的,也尝试的在我的课堂中应用,我也会有冲动:扎根课堂,在实践中思索!向往着、追求着给自己、给学生心灵震撼的课堂教学!

4、我的转变

分享他的四次超越,我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篇3: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这是一所管理规范、校风淳正、质量上乘的学校。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理想学校吗?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学习感受。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建平中学的命根子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建平中学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主要负责教师遴选、培训、考核等工作。

首先, 他们有一个好的机制。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讲, 学校有一个淘汰机制, 教师有危机意识。他说, 2007年浦东新区有高中生18万人, 而去年只有7万人。主要是很多家庭富裕后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 还有出生率下降, 人口负增长。就浦东新区来说, 这几年就关掉了60多所学校。教师如何解决?只有采取下岗分流的办法, 部分教师淘汰出局。建平中学是以每年10%的速度末位淘汰一些教师。当然, 他们也引进了一些优秀教师。这样一种教师能进能出的机制, 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也响应政府的号召, 顺势而为, 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了彻底的优化。其次,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出自己的发展规划, 有五年规划, 有年度实施计划。五年之内你要达到什么目标, 是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还是区级或校级。科研上要参加哪一级的课题, 是主研人员还是辅研人员, 论文在哪类级别获奖, 在哪类刊物上发表。课堂教学, 学生的满意率达到多少, 都有明确的目标。所有这些规划都要交教师发展中心。发展中心的领导要和每一名教师探讨规划是否合理, 目标是否合适, 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第三、研修机制完善。建平中学建立了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的研修模式。主要做法是分层研修, 聚焦课堂。他们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教师、中年教师、资深教师。初级教师需要资深教师帮带, 签订师徒协议。学校对资深教师下达任务, 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帮带。最后, 学校要对初级教师进行考核, 如果没有过关, 初级教师就划给另外的资深教师帮带。这给初级教师和资深教师都带来了压力。学校感觉问题大的是中年教师, 主要是他们已评了高级职称, 没有动力。学校又把中年教师进行区分筛选, 一部分教师自己有规划, 有动力, 这就很好。另一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 学校就把主要的课题压在这些教师身上, 很多研究课也由这部分教师完成, 效果很好。学校的科研课题, 主要是聚焦课堂,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的研修内容主要是课程管理、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思考。每年都要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到校讲学, 给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完成“五个一工程”。一年五件事:开一门课程 (校本课程) , 上一堂好课 (公开课) , 命一套好题 (单元测试) , 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写一篇专题论文 (包括读书笔记) 。

还有就是经费保障。在什么刊物上发表文章, 论文获得什么奖, 都有相应的经济奖励。教师出去培训给予支持。

灵活的人才进出机制, 量身定做的教师发展规划, 完善的研修机制及经费保障, 让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学生自主管理是建平中学的创新

在建平中学看不到值周老师, 但能看到胸前挂着吊牌的值周学生。不只几个, 而是一个班的学生。

学校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值周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 他们要负责常规管理和检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分布着这些值周学生。他们统一着装, 对同学们的不规范行为予以纠正, 甚至包括教师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实验室帮助实验员摆放器材, 或者在打扫舞蹈室的清洁。哪里有不规范的人和事, 他们都会出现在那里。最令我难忘的是, 在食堂就餐的地方, 他们带起手套在收拾餐盘, 把剩饭剩菜倒在桶里, 把筷子收在一起, 完全像是学校的一名校工, 工作井井有条, 看起来就是一个老手, 很专业。有的值周同学把汤盛好, 放在桌上等其他同学享用。这一幅景象在中国的其他学校难以看到, 真的很完美。

每个班在值周的时候, 不光完成这些常规的管理, 还要有一个创新的活动, 发现一个主题。我们去的这一周是科技活动周, 值周班必须完成科技活动的组织, 展板的制作, 全校学生科技成果的评奖, 请专家进行科技讲座等活动。

在第二周周一上午的行政会上, 上周值周班的两名同学坐在校长旁边汇报值周情况。他们用PPT作了15分钟的发言, 主要讲了常规管理中, 教师和学生哪些做得好, 有哪些不足, 如何改进。在主题值周中如何发动学生, 如何组织学生, 都作了详细的说明。这项活动的成功之处和收获, 下次如何改进都进行了总结。然后是班主任点评, 德育主任总结。这种开行政会的方式是我第一次体验, 使我茅塞顿开。其实, 学生自我管理是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这些学校总是不放手, 这是我们的思想问题还没有解决, 受固定思维的影响。诚然, 这种方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适用一些。还有, 我们的教师怕耽误了学生的课程。对于三十几个班的学校来说, 一年才轮到一次, 值周落下的那几节课完全可以补起来。主要是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 习惯得到了培养, 思想得到了净化。

篇4:西盟县高中骨干教师赴上海学习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形式灵活多样,除了聆听讲座、互动答疑外,还参观考察了上海杨浦区民星中学和同济中学两所学校。在学习培训过程中,上海的专家、教师毫无保留地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了详细的介绍和交流,他们独到的理念,生动而形象的讲授,精彩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学习培训人员。

通过6天的学习培训,大家增长了才智,拓宽了视野。受训老师纷纷表示,要将上海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带回西盟,与全县教师一起分享交流,并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临翔区开展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测评

本刊讯(通讯员 查文涛) 为及时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状况,帮助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使教师能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施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近日,临沧市临翔区幼儿园开展了新一轮的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测评活动。

此次测评活动不再单一依托幼儿在园的具体项目测试,而是通过日常活动观察、家长问卷、综合测评等多途径实施。第一,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日常观察为依托,关注个体,针对每位幼儿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认真填写《宝宝成长记录》;第二,发放家长问卷及抽样访谈,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和常规培养,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问卷结果;第三,成立评估小组,由教学副园长、年级组长和各班长组成。教研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社会五大领域设计评估内容,在各班采用朗诵儿歌、表演歌曲、打击乐演奏、绘画、户外游戏等方式进行综合测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老师们看到了各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习惯、认知、情感、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日常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此次水平测评活动充分遵循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既关注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注重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评估活动也为幼儿园下学期进一步调整教育方式提供了依据,以促进该区稳步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

西畴县:筑牢师生暑期安全“防护墙”

本刊讯(通讯员 张恩卫) 为让全县师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西畴县教育局针对暑假时间长,安全工作容易麻痹的实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假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筑牢安全“防护墙”,密织“安全网”,撑起“保护伞”,切实做好暑期学校师生安全工作。

家校合作求合力。通过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明确家长在假期教育子女以及学生安全的责任和要求,要求家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预防学生食物中毒、游泳溺水、交通事故等事件的发生,确保孩子健康安全过暑假。

加强教育防意外。各学校通过班会、队会等形式,就假期中易发生的事故诸如溺水、交通、饮食等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教育,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并加大学生应急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理及确保自身安全的技能。

安全排查除隐患。对假期停止使用的教室、功能室切断电源,防止遭雷击引发事故,损坏财产。利用假期开展校舍及校园设施安全排查工作,对校舍、消防、用电等排查出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在暑假期间落实专人整改,确保开学安全。

篇5: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

带着兴奋,带着期待,我们来到了上海。上海参观学习之行让我们吃了一顿文化大餐,百闻不如一见、大上海名不虚传,上海的教育是真正的“大教育”!导游说:“姚明和刘翔分别代表了上海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这句话概括得非常准确,我认为上海的教育亦如此。

上海的参观学习的任务是学习课改。每到一间学校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他们的课改,课堂教学模式。上海的教育发展走在前沿,很早就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每个学校都很实在很谦虚他们都说:“上海的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也是在搞应试教育。”参观了他们的学校听了他们的介绍后我的理解是他们的初中教育是素质教育为主,高中是应试教育为主,大力搞素质教育但并不否定应试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应试的能力也不差。我对他们的课改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课程的改革。其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上海闸北八中的课堂教学个改革和徐汇中学的课程改革,他们开设的特色教育方面介绍比较详细。

一、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课堂模式 首先帮助成功——“讲练结合”模式

早期成功教育发现“以讲为主”模式对学习困难学生集中的课堂效果很差,为此,他们进行了“帮助成功——讲练结合”的模式改革。

这一模式压缩了教师的“讲”,及时跟进学生训练,以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的“练”,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种“讲练结合”,是“低、小、多、快”原则指导下的讲练结合,不是为讲而讲,为练而练,而是边讲边练,有序穿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功的比例增加了,基础知识得以巩固,成功心理开始形成。

然后到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模式

“帮助成功”为学生走向自主成功提供了基础,但研究发现,虽然学生的分数可以提高,但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不很理想,能力、人格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学生一般较难从帮助成功直接进入自主成功的境界。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中介性的环节。他们从母亲教孩子学走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完全放手的过程得到了启发,寻找“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中介环节的课堂模式成为研究的关键。

再到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模式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我们又及时进行了“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新增加的“学”,要求把学生自己学贯穿模式的始终。不管是“帮助”也好,“尝试”也好,根本上必须学生自己学,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习能力,并且渐渐提高。而“自主成功”的关键是加大让学生自己学的力度,使之贯穿于“试、练、讲”的全过程中。

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课堂模式很成功。我们听了一节初三的数学课《圆的确定》。这一节课的模式就是讲练结合的模式,其实跟我们平时上课的课堂模式差不多。听了他们校长的介绍后,他们在课堂以外的教学工作做得很细我们真的是望尘莫及,令人佩服。闸北八中的生源属中等偏下水平,根据近3年的统计,他们的学生是全区65%以后的生源,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他们确定了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是: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抓中等题目的得分率,抓二本的上线率。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如何控制教学难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工作做得很细。

1、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形成学案

在已有的电子教案的基础上形成学案,就是把新课重点知识、重点词汇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既抓住重点,又提高了听课效率,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男同学只听不记,而女同学记笔记就不能专心听讲,学案把这个矛盾很好地解决了,另外,在学案上老师当堂要讲的例题印上,方便学生分析、解答,紧接着把同等难度、相似的题型马上练习,这样讲练结合,就能掌握知识要点,学案的反面就是回家作业,使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辅导材料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

如何衡量教师的教学难度和要求是否符和学生实际?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每个班级随机抽取4名同学,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另外在起始年级,每周由学习委员组织进行一次用“按、按、按”调查课堂听懂率、作业会做率、作业做对率及作业量的调查,调查结果由教学处主任传达给年级组长,再由年级组长传达到任课教师,连续两次偏差较大的,由主抓领导与老师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整、修正老师的教学偏差。在高

二、高三年级也进行这项工作,只是频率低一些。

3、对大型考试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所为的大型考试是指期中、期末、月考,这些考试是阶段性的检测,是对教学要求的落实情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反馈,对这些考试的试卷命题,由教学处提出具体的要求:

(1)对整张试卷的期望值是70%5分

a、区分度最佳

b、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一种肯定 c、我校的本科升学率75%左右 d、70%的高考得分率可达到二本分数线 为何要求70%5 分

(2)学什么,考什么,命题人与备课组讨论

4、重视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

每次重要的大型考试,我们都很重视质量分析,我们的质量分析统计小题得分率,统计知识点的得分率,用比值法分析每个同学的“进步”、“退步,所谓的比值法是用“个人(班级)的成绩“比上”班级(年级)的均分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大于1,说明你的成绩高于均分,比值小于1说明你的成绩低于均分;比值的大小确定了个体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如果连续地记录一个个体同性质的“比值”,就能比较客观反映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比如,最后一名的那个学生第一次考试的比值是0.3,第二次考试是0.31,尽管他还是不及格,还是最后一名,但是他能切实体验到进步,不断地进步就是不断的成功体验。考到最后一名的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是传统的百分制评价和名次评价所不及的。另外,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会主抓本年级的领导要参加,与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补救措施。

5、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教与学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每一个中层领导,都有蹲点的年级,我们要求蹲点领导,要深入年级课堂去听课,这样就可以把握所在年级的课堂教学,是否贯彻了我们的要求。听课的要求主要是听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看学生是否能被老师的教学所吸引,再就是听老师上课的思维容量和练习容量是否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是否贯彻了我们所提出的讲、练结合的课堂模式。

二、徐汇中学的“课题、课程、特色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创新模式的教育理念下创建的特色教育。

学校划出2000多平方米作绘画苑、舞蹈房、器乐、合唱排练房。为学生素描写生所配的石膏像种类不少于专业美术院校,有全区颇具规模的舞蹈团、合唱团、西乐队、民乐队。以及音乐、舞蹈、美术教学的电教设备、图片、音像资料等。

徐汇中学开设的课程有如下几个。

1、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按大纲要求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艺术课。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学方面,加强了鉴赏、技能、创作的比重,并且做到器乐进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一两件乐器的演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学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将艺术特色班的做法推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很大拓展,如:自制贺卡、陶艺、蜡染、绒线贴、纸袋工艺等引进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型课程:学校开设了兴趣小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兴趣,拓宽文化视野。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寓教于乐,大大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目前的项目有:综合壁饰、室内乐、民乐、舞蹈、合唱、戏曲欣赏、健美操、插花、剪纸、泥塑、纸袋工艺、绒线贴、绘画、书法、陶艺、扎染腊染、纸浮雕、版画、脸谱、贺卡、画粉彩塑等20多个。

3、探究型课程:

(1)特色班的艺术教育:针对艺术特长生,学校创造条件为特长学生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除完成大纲规定的文化课学习外,每周有4—8课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艺术训练。

(2)教师自主编选教材:徐汇中学的艺术特色班教育界于专业和余性之间,无现成的教材可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编教材。(3)学生的成长发展:通过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无论是文化课学习,还是艺术专业都有很大的提高。有 40%的艺术特长生升入更高一级的艺术类学校学习,如: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上海师大音乐大专班、上海师大美院中专部、上海戏曲学校、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等。还有 50% 多的学生继续升入高中,求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中有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也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纺大、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

近年来,在学校探索“课题、课程、特色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创新模式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美术组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对美术学科的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创设了一系列拓展型课程。打破学科对知识的无形局限,贯串其他学科知识,以广阔的学习领域或生活题材为学习内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主要研发的课程有:线绳构成、纸工艺、环保艺术、包袋设计、装置艺术、服饰设计、景观设计等。

除了以上特色课程之外还有一些科学实验的拓展课,这些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徐汇中学创建了一组生命科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环境工程、生物信息)、一组工程类实验室(机器人、桥梁、结构工程)。把科技教师派往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一年,针对实验室的不同项目进行培训,逐步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在使用实验室之初请来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命科学实验室,设备先进性可比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令人赞叹不已,这时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他们学校的学生。

投入了大量财力保证艺术活动的开展。

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是毫不吝啬的。学校上级领导对教育重视而大量投入的,学校自由发展各自的特色各有所长,学生是享受教育,教师是受尊重和得到培养的而幸福的教学。上海早已领先一步倡导素质教育,但每个学校都很谦虚的认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但是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而真实的情况就是他们初中素质教育为住高中应试教育为住,他们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课堂改革并不搞形式,踏实的教好每一个知识点主要是讲练结合没有分组讨论得不多,他们更注重的整个课程的改革,增加拓展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他们的教学是先进和科学的,有最先进的实验室。学生可以到这些先进的实验室做实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切实理解生活中的先进科学的应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课堂教学完全没有让人惊喜,课室的布置简单,前面黑板后面用做出墙报的黑板,黑板上面贴着一些奖状就没有其他的宣传了,他们的班级装饰比我们学校还要简单。整一节课下来完全没有杜郎口的味道,没有分小组讨论,桌子摆得整整齐齐的。他们提倡的教学模式就是讲练结合,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而我们听的那两节课老师讲得也不少,老师把概念要学的知识点讲了,例题讲了就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展示然后点评,这样就完成一节课了。我对他们的课改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没什么特别讲练节后。

二、课程的改革,增设了拓展课。每天的最后两节课为拓展课。学生可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参加特色课他们的特色课开展的有生有色。其中徐辉冢介绍得最详细。

徐汇中学美术特色课程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其间,在开展常规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增设了很多专业课程,主要有:素描、速写、油画、国画、水粉、雕塑、版画、篆刻、书法等;开发的民间艺术课程有:陶艺、蜡染、剪纸、皮影、面塑等。很多项目被编入二期课改美术教材(初

一、初二年级现行教材)。通过对这些创设课程的研究学习,已经有三百余名学生成为各类国家级美术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多年的教学积淀,使学校的美术教学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近年来,在学校探索“课题、课程、特色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创新模式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美术组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对我校美术学科的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创设了一系列拓展型课程。打破学科对知识的无形局限,贯串其他学科知识,以广阔的学习领域或生活题材为学习内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主要研发的课程有:线绳构成、纸工艺、环保艺术、包袋设计、装置艺术、服饰设计、景观设计等。

以下就线绳构成、纸工艺两个项目作具体阐述。

研究目的:对美术学科新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我们必须在以往的经验和基础上作思考。主要研究新课程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价值。这些新课程要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持续地参与、组织、联系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内容的广泛、综合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长于发展探求精神及经验的积累,增强学生学习得研究性、创新性。

1、创建创新能力实验室 在校友任九皋先生、上海交通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教育研究分所的支持下,我校创建了创新能力实验室,并使其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试验基地,中央教科所的研究基地。其中包括一组生命科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环境工程、生物信息)、一组工程类实验室(机器人、桥梁、结构工程)。科学类的实验室定位为科学家的摇篮、工程类的实验室定位为工程师的摇篮。《以创新实验室建设带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审批成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家级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的子课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让学生了解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科技教师针对实验室的不同项目进行培训,逐步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目前生命科学类实验室已基本建成,正启动工程类实验室的规划工作。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建立将为我校的科技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为我校的科技工作带来很大的提升空间,也为科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机会。

特别是他们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设施、凸显的文化氛围、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精简高效的领导团队等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学习、借鉴。

一、硬件设施建设给校园描上“面向现代化”的面纱,激起我们无限的向往。

或许是因为新建的缘故,教室、办公室、功能室、运动场所设施一应俱全,活动区、教学区、休息区条块分明,总体布局一目了然、科学合理,从进入大门到各区、室走马观花的参观和随意提问中了解到,其教育教学设备的时代性和教育投入的力度的确值得我们感叹和欣赏。

二、“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触动了我们学习的意念。

明德中学105年的校史为明德中学“文化立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校门正中面对的广场中央是创校者的塑像,两边矗立着形状各异的石头上分别是毛泽东和将介石对明德中学的题字和评价,沿着校道深入到教学区边围是镶嵌在矮墙体上的1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的半身塑像和4个充满鼓动性的虚位像座,加上以贺龙元帅等命名的体育馆、图书楼,用文字诗联串接而成的文化长廊等,使校园文化氛围一气呵成,浸透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强者之音,其感染性、号召力无时不在向广大师生潜移默化中熏染,这种“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园凸显出的浓厚文化氛围不能不令人折服。学习明德中学“文化立校”,我们没有这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么长久的文化积累,但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促成文化在教育上发挥潜移默化熏染的功能,持之以恒地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信念,我想,尽管任重而道远,但前途必将是繁花锦簇的光明。只要是学校,只要是育人的场所,都值得我们去试一试。

三、实实在在推行的全面发展与特色办学相结合的新课该理念引发出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作为湖南省的两所名校,明德中学和广益实验中学在历来的中考、高考中并没有一而贯之的骄人业绩,但社会对到两校求学却一直是趋之若骛,原因就在于其特色办学、追求学生的面发展。广益实验中学的校长指出,“我们的两考成绩一般居于中上游,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但我们的篮球、美术、音乐在长沙却是一流的,我们所设的特色班级都一直吸引着许多家长和学生。”走进明德、了解明德,你会发现,这里有湖南体院定点保送的篮球特色班,有由外籍老师直接任教的英语特色班,有由宋祖英等著名艺术家定期指导的音乐、美术特色班,还有名目繁多的校园社团和艺术沙龙活动等。所有这一切,都明显勾勒出他们的质量观已经逐步从“单向应考型”向“综合特色型”转变,这种转变更符合最新课改精神理念。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发展趋向才是今后我们教育教学的主流,因此,“请进来、走出去”,“多角度、多渠道”的办学模式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探讨。

(二)课程改革与教学

课程改革与教学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内涵。有专家指出:“课程与教学两者高度连接,实属一体,教学是课程开发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事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表现为动态时,两者不可分离;表现为静态时,两者被分离。”因此,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方面把握以下两点:首先,要明确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详细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实现普通学习目标与专业学习目标相结合、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相结合、统一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稳定性目标与动态性目标相结合、科学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相结合。学校要围绕课程目标,根据学生需求,重视课程设计,做到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校本课程设置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把握学校教学常规,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志是对学生的非常了解,校长抓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要把握学校教学常规,即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做到与学校教学常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相结合,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中相关的实施策略,分类推进,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区别对待,从课堂实际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出发,提出不同要求,有个性地落实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找到需要跟进的问题,加以研究,实施对策,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6: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黑河市职教中心 杨洁玉

我于二00五年的十一月初有幸参加了黑河市教育局举办的黑河市职教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上海市进行为期二十天的学习和参观活动。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我们赴沪一行三十人系统地学习了了“职业学校管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开发、职业学校改革校长的使命、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智能开发培训、上海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对中职学校的启示、开展校企合作与校际合作办学的基本做法、以现代营销理念经营学校”等有关职业教育的形势、发展趋势的理论,从多维视角审视了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参观了上海市几所知名的职业技术学校,认真地听取了学校校长对本校发展情况的介绍。感触颇深,收获甚大。上海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思想解放程度之高,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特别是上海职教人对职教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我整理学习笔记,理清思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再一次回顾这次学习经历。自觉地地确确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一、上海的总体印象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用“大上海”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1、经济发达: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发展中心。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被国际人士称为东方的“纽约”。

2、现代化气息浓: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城市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其中移民人口占七百多万。城市高楼林立,交通、通讯发达。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中西合璧,各有各的精彩。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3、环境优美

上海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潮湿,城市绿化率高,据说可达25%以上。所到之处到处是绿草茵茵,树影婆娑。北方城市家庭盆栽的较珍贵象月季、米兰等花卉,在上海街头路边张着笑脸随处可见。让人有一种“ 彼处帝王花,此处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4、上海人“忙”

上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加上上班路途较远,上海人很“忙”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边走边吃早餐的景象随处可见。具讲上海人一人兼二、三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接触的上海人看,他们有很强 的经营理念,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敬业精神可嘉,个人素质也很好。交谈中透出自信和谦逊,也显露出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是职教事业发展的先导

先进的理念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放下 包袱解放思想。经济和事业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契机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才能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因此,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程度。从学习和参观中 不难看出,上海职教人的思想观念新,发展的理念十分精深。过去人们常说南方人会作生意、精明,而现在南方人的精明之处恰恰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抓住的机遇发展。参观的每一个学校都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机遇是什么?机遇是给能发现机遇的人准备的,机遇是给时刻准备抢抓机遇的人准备的。在我们参观上海医药学校时,陆国民校长的“用未来决定现在”的专题汇报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们用“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行业看行业”的科学发展观规划着学校的明天,他们制定出:“确定目标时要广泛的调研,要谨慎,出击目标时要倾力,要迅猛,放弃目标时要果断、要理智”的战略决策。形象的称之为“猎豹”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他们解放思想,照准学校发展的切入口,全力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新专业、改造提升老专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走校企联合之路,真正实现了入口充盈、出口通畅。上海市南胡职校的“改革、发展、创新”的理论,上海市贸易学校的“用营销观念经营学校”的先进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上海职教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二)创特色学校、品牌专业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方向

面对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职教育,如何让学校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常常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人,做明天的事。很多企业抱怨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符合企业的需要,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怪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适应和反映社会的需要,没有特色,更谈不上品牌。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走特色路、打品牌牌的例子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原名为上海化工学校,隶属于化工部所属企业,是上海老牌子中专学校。当时学校的传统强势专业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电路维修、机械维修等。但随着重型化工企业陆续迁出上海,学校原有名称和专业已经不能吸引生源,学校毕业生面临“滞销”的窘境。在这危急时刻,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动因,决定放手一搏,将上海化工学校易名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根据当时上海经济发展需要,在保留个别工业分析与检验等老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专业,打造品牌特色,以适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形势。现在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覆盖计算机本体、检验检测、现代加工和商务流通四个领域的专业建设特色,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和三个市级重点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工商外语学校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中专学校,它的外语+技能的凸现外语特色的专业设置,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分析中国加入WTO后,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呈上升,许多“三资”企业,甚至国外劳务输出机构都需要“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顺应市场需要开设了数控专业、机电、商务等专业。为了迎接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他们已经开设了会展专业。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上海中职学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办学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3、高层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校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竞争。当前我们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敬业精神不够、高素质、优秀的人才不多的情况。上海中职学校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外,还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的学校采取“末位淘汰”的教师量化管理的评价体制,有的学校采取“达标”规划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为自觉行动。他们在重视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无功便是过”“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实力就没有魅力,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的口号。提出“知识折旧”的观点,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相比较之下,我们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是科学育人的至高点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社会竞争归结为是人才的竞争。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我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上海的中职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引用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采用加拿大CBE模式。他们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积极引导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其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他们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不是没有美丽,只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在学生的管理上,他们积极提倡和约束相结合,学校处处粘贴着人性化、人文化的“小草微微笑,请您莫打扰”“环境靠大家,洁净你我他”“最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未来只有二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提示和敬告牌。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强、乐观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办了“人生旅途活动” 组织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分别走访产房、军营、监狱、敬老院四个地方,聆听当事人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感想,实现激发学生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的目的。《成才与就业》杂志主编项秉健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的方法,通过“摔背”、“ 快乐杯”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受挫能力。他们的做法让我感到,上海职教人在人才培养上 有着“全面、全体、全新”的意识。

上一篇:我喜欢吃中国菜日记作文400字下一篇:通信行业发展趋势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