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压接规范

2024-05-01

导线压接规范(通用7篇)

篇1:导线压接规范

部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SDJ 226-87(试行)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实行日期;1 9 8 7 年 9 月 1 日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 工艺规程(试行)》部标准通知(87)水电基字第49号

我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编制的《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编号为SDJ226-87),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专业会议审查通过,现予颁发试行。

各单位在试行中,请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函告部电力建设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0.1条 本规程适用于架空送电线路中,以高压油泵为动力,以盯应钢模对导线及避雷线进行液压施工。接续管及耐张线夹为圆形,压后呈六角形。

第1.0.2条 液压施工是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隐蔽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及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许可证方能进行操作。操作时应有指定的质量检查人员在场进行监督。

第1.0.3条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标准GB1179-74、GB1179-83《铝绞线有钢芯铝绞线》中有相应液压接续管及耐张线夹的那一部分导线(钢芯铝绞线)。也适用于国家标准GB1200-75《镀锌钢绞线》中有相应液压接续管及耐张线夹的那部分避雷线。

注:1.GB1179-74、GB1179-83及GB1200-75中有关导线及避雷线的数据见附录一;

2.GB1179-74中有关导线的耐张线夹及接续管,GB1179-83中有关导线接续管的数据见附录二;

3.本规程避雷线是专指镀锌钢绞线。良导体避雷线由于尚未列入国家标准,也无正式配套接续管及耐张线夹,故本规程暂不列入。如目前采用此类避雷线,其液压操作仍可遵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第1.0.4条 所使用的液压机必须有足够的与所用钢模相匹配的出力。

第1.0.5条 为了对每个工程都准确无误地进行液压施工,确保质量,在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备有并熟悉该工程经批准的施工手册(或技术措施)。手册中至少应包括下列有关内容:

一、导线及避雷线的具体规格及有关数据;

二、所采用液压管的外形与尺寸(包括公差);

三、各种管子压前在导线与避雷线上的“定位印记”的量尺尺寸;

四、耐张线夹钢锚U型环与铝管引流板相对方位的要求;

五、液压钢模、压接管压后尺寸及质量补充要求;

六、液压时,油压机必须达到的油压力;

七、对液压施工的其他有关特殊要求。

第1.0.6条 导线及避雷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15M以内应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第1.0.7条 液压的导线及避雷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先将线掰直,并加防止松散的绑线,切割时应与轴线垂直。第1.0.8条 在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第1.0.9条 量尺画印的定位印记,画好后应立即复查,以确保正确无误。

第二章 液压前的操作

第一节 液压设备及材料检验

第2.1.1条 对所使用的导线及避雷线,其结构及规格应认真进行检查,其规格应与工程设计相符,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第2.1.2条 所使用的各种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应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受压部分的内外直径。外观检查应符合GB2314-85有关规定。用钢尺测量各部长度,其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2.1.3条 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共完好程度,以保证正常操作。油压表必须定期校核,做到准确可靠。

第二节 清洗

第2.2.1条 对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应用汽油清洗管内避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短期不使用时,清洗后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塑料袋封装。

第2.2.2条 镀锌钢绞线的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的1.5倍。第2.2.3条 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以汽油清除其表面油垢,清除的长度对先套人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人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第2.2.4条 对轻型防腐型钢芯铝绞线的清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对外层铝股应以棉纱蘸少量汽油(以用手攥不出油滴为适度),擦净表央油垢;

二、当将防腐型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裸露钢芯后,用棉纱蘸汽油将钢芯上的防腐剂擦洗干净。第2.2.5条 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钢芯铝绞线铝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氧化膜的范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二、按第2.2.3条将外层铝股用汽油清洗并干燥后,再将801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三、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801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液压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第2.2.6条 对已运行过的旧导线,应先用钢丝刷将表面灰、黑色物质全部刷去,至显露出银白色铝为止。然后再按第2.2.5条规定操作。

第2.2.7条 用补修管补修导线前,其覆盖部分的导线表面应用干净棉纱将泥土脏物擦干净(如有断股,应在断股两侧涂刷少量801电力脂),再套上补修管进行液压。

第三节 穿管

第2.3.1条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穿管如图2.3.1:

一、用钢尺测量接续管的实长l1;

图2.3.1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穿管 1-镀锌钢绞线;2-对接钢接续管

二、用钢尺在镀锌钢绞线端头向内量OA=1/2l1,处画一印记A。此A点命名为“定位印记”;

三、印记画好后将镀锌钢绞线两端分别向管口穿入,穿时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两端头在接续管内中点相抵。两线上的A印记与管口重合。

第2.3.2条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如图2.3.2。将镀锌钢绞线端头自管口穿入,穿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线端头露出管底5mm为止。

图2.3.2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镀锌钢绞线;2-耐张线夹;3-钢管长度

第2.3.3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接续管的穿管如图

图2.3.3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接续管的穿管 1-钢芯;2-钢管;3-铝线;4-铝管

一、剥铝股:

1.如图2.3.3(a)所示,自钢芯铝绞线端头O向内量

处以绑线P扎牢一道(事先量出钢接续管的长度l1);

2.自O点(钢芯端头)向内量ON=1/2l1+Δl1处画一割铝股印记N;

3.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P。为了防止铝股剥开后钢芯散股,在松开绑线后先在端头打开一段铝股,将露出的钢芯端头用绑线扎牢。然后用切割器(或手锯)在印记N处切断外层及中层铝股。在切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4处,然后将铝股逐股掰断。

注:Δl1为钢管液压时预留伸长值,它与钢管直径、壁厚、钢模对边距尺寸及压模数都有关,其值应通过试压而取得。在确定该值时,比实测值可稍大3~5mm。

二、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人。

三、穿钢管:将已剥露的钢芯(如剥露的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向钢管两端穿人。穿入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芯两端头在钢管内中点相抵,两边预留长度相等即可,如图2.3.3(b所示)。

四、穿铝管如图2.3.3(c):

1.当钢管压好后,找出钢管压后的中点C1,自O1向两端铝线上各量铝管全长之半1/2l(l为铝管实际长度),在该处画印记A。在铝线上量尺画印工序,必须按本规程第2.2.5条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之后进行。

2.两端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另一侧旋转推入,直至两端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记A重合为止。第2.3.4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空管如图2.3.4:

一、剥铝股:见图2.3.4(a),铝股割线长度ON=l1+10mm。其他操作程序与本规程第2.3.3条一款相同(但剥铝股时,钢芯端头不用扎牢)。

二、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三、穿钢管:使钢芯呈散股扁圆形,一端先穿入钢管,置于钢管内的一侧;另一端钢芯也呈散股扁圆状,自钢管另一端与已穿入的钢芯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见图2.3.4(b)。

四、穿铝管:见图2.3.4(c),其操作程序与本规程第2.3.3条四款相同。

图2.3.4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穿管 1-钢芯;2-钢管;3-铝线;4-铝管

第2.3.5条 钢芯铝绞线(GB1179-74)与相应的耐张线夹的穿管见图2.3.5:

一、剥铝股:见图2.3.5(a),除了铝股割线长度ON=l1+Δl1+5mm,其他操作程序与本规程第2.3.3条一款相同。

二、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三、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如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时顺钢芯的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锚底口露出5mm钢芯为止,见图2.3.5(b)。

四、如图2.3.5(c),钢锚压好后,自铝线端头N向内量NA=LY+f(LY为铝线液压长度,其值见附录二)。在A处画一定位印记,画好印记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A印记与铝管管口重合为止。穿铝管前应按本规程第2.2.5条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

图2.3.5 GB1179-74型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钢芯;2-钢锚;3-铝线;4-铝管

第2.3.6条 钢芯铝绞线(GB1179-83)与耐张线夹(GB2320.3-85)的穿管见图2.3.6:

一、剥铝股:见图2.3.6(a),除了铝股割线长度ON=l2+Δl1,其他操作程序与本规程第2.3.3条一款相同。

二、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三、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时顺钢芯绞制方向旋转推入,保持原节距,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管口号铝股预留Δl长度相等为止,见图2.3.6(b)。

图2.3.6 GB1179-83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穿管 1-钢芯;2-钢锚;3-铝线;4-铝管;5-引流板

四、穿铝管如图2.3.6(c)1.当钢锚压好后,自钢锚最后凹槽边向钢锚U型环端量20mm画一定位印记A。自A点向铝线侧量铝管全长l处画一印记C。

2.按本规程第2.2.5条规定对铝股表面(自印记C开始),进行涂801电力脂及清除氧化膜。然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底与钢锚印记A重合为止。

3.当采用如图2.3.6(d)所示铝管时,在钢锚压好后,先在铝管上自管口量LY+f,在管上画好起压印记N,同时在铝线上自端头向内量LY+f画一定位印记C(在铝线上画定位印记C应在涂801电力脂及清除氧化膜之后)。然后将铝途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管口露出定位印记C为止。

第三章 液压操作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上应有明显标记,不得错放。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平面,并旋转平稳。第3.1.2条 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此时应使两侧导线或避雷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曲。然后开动液压机。

第3.1.3条 液压机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而不以合模为压好的标准。第3.1.4条 施压时相邻两模间至少应重叠5mm。

第3.1.5条 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也可用标准卡具检查)。符合标准后再继续进行液压操作。

第3.1.6条 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现象,应停止或修复后使用。

第3.1.7条 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铝管应锉成圆弧状。对500kV线路,已压部分如有飞边时,除锉掉外还应用细砂纸将锉过处磨光。

管子压完后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锉掉后重新施压。第3.1.8条 钢管压后,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第二节 操作工艺

第3.2.1条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1。第一模压模中心应与钢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别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图3.2.1 镀锌钢绞线接续管的施压顺序

第3.2.2条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2。第一模自U型环侧开始,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图3.2.2 镀锌钢绞线耐张线夹的施压顺序

第3.2.3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3。第一模压模中心与钢管中心O重合,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依次施压。

图3.2.3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2-钢管;3-铝线;4-铝管

第3.2.4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4。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内有钢管部分的铝管不压。自铝管上有N1印记处开始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如铝管上无起压印记N1时,在钢管压后测量其铝线两端头的距离,在铝管上先画好起压印记N1。

图3.2.4 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2-已压钢管;3-铝线;4-铝管

第3.2.5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5。第一模压模中心压有钢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如因凑整模数,允许第一模稍偏离钢管中心。

图3.2.5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2-钢管;3-铝线;4-铝管 对清除钢芯上防腐剂的钢管,压后应将管口及裸露于铝线外的钢芯上都涂以富锌漆,以妨生锈。

第3.2.6条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6。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压模中心压在铝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但也允许对有钢管部分铝管不压的方式。

图3.2.6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施压顺序 1-钢芯;2-已压钢管;3-铝线;4-铝管

第3.2.7条 GB1179-74规格的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液压操作见图3.2.7:

一、钢锚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7(a),自U型环侧开始向管口连续施压,凸凹部分不压;

二、铝管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7(a),首先检查铝管管口与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压在钢锚凹槽处,然后连续向管口施压。最后自第一模反向引流板侧再压一模。

图3.2.7 GB1179-74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施压顺序 1-钢芯;2-钢管;3-铝线;4-铝管

第3.2.8条 GB1179-83规格的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液压操作见图3.2.8:

一、钢锚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8(a),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端连续施压;

二、铝管分两种管型时,第一种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8(b),首先检查右侧管口与钢锚上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自铝管上有起压印记N处开始,连续向左侧管口施压。然后自钢锚凹槽处反向施压,此处压长度对两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0mm,对三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2mm。在压铝管时,如引流板卡液压机油缸,不能按以上要求就位时,可将引流板转向上方施压。

第二种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8(c)。自铝线端头处向管口施压,然后再返回在钢锚凹槽处施压。如铝管上没有起压印记N时,则当钢锚压完后,用尺量各部尺寸,在铝管上画上起压印记。

图3.2.8 GB1179-83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施压顺序 1-钢芯;2-钢锚;3-铝线;4-铝管;5-引流板

注:如铝管上未画有起压印记N时,可自管口向底端量LY+f处画印记N。LY直见下表:

注:K-钢芯铝绞线铝、钢截面积比; d-钢芯铝绞线外径,mm; f-管口拔梢部分长度,mm。

第3.2.9条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铝管液压时(包括第3.2.7条及第3.2.8条),其引流连板与钢锚U型环的相对角度位置应符合该工程施工手册(或技术措施)上的有关规定。

第3.2.10条 与各种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连接的引流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3.2.10。其液压方向为自管底向管口连接施压。

图3.2.10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引流管的施压顺序 1-铝线;2-引流管

第四章 质量检查

第4.0.1条 工程所进行的检验性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架线工程开工前应对该工程实际使用的导线、避雷线及相应的液压管,同配套的钢模,按本规程规定的操作工艺,制作检验性试件。每种型式的试件不少于3根(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做成一根试件)。试件的握着力均不应小于导线及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二、如果发现有一根试件握着力未达到要求,应查明原因,改进后做加倍的试件再试,直至全部合格。

三、相邻不同的工程,所使用的导线、避雷线、接续管、耐张线夹及钢模等完全没有时,可以免做重复性验证试验。但不同厂家及不同批的产品不在此例。

注:1.GB1179-83规格导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是计算拉断力的9%; 2.GB1179-74规格导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等于计算拉断力; 第4.0.2条 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

D--管外径mm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钢模重压。

第4.0.3条 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第4.0.4条 各液压管施压后,应认真填写记录。液压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管子指定部位打上自己的钢印。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表上签名。

附录一 导线及避雷线的有关数据

附表1.1 GB1179-74中有关导线数据

①按法定计量单位换算1kgj=9.80665N

附表1.2 GB1200-75中有关镀锌钢线数据 注:整根钢绞线破断拉力=钢丝破断拉力总和×ψ=0.92(1×7结构),ψ=0.89(1×19结构)。

附表1.3 GB1179-83中有关导线数据 注 实施拉断力达到计算拉断力的95%时即为合格。

附录二 接续管及耐张线夹的有关数据

(一)适用GB1179-74导线钢芯对接接续管 附图2.1 接续管

附表2.1 钢芯对接接续管数据

注 握着力按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计算所得。(二)适用GB1179-74导线耐张线夹

附图2.2 耐张线夹

附表2.2 耐张线夹数据

(三)适用GB1179-83导线钢芯搭接接续管

附表2.3 钢饼搭接接续管数据 注:1.本表中l及l1的数据与GB2331.4-85中不同,按修改后统一设计图纸; 2.图形见GB2331.4-85。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部基建司提出。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编写。本规程主要编写入电力建设研究所高学廉。

篇2:导线压接规范

工程部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订记录

修订人

日期

批准

日期

1.目的规范本司所使用的端子压接模具的验收作业流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司新购进的端子压接模具的验收作业。

3.定义

模具室:本公司模具室。

4.工作职责

4.1

制造部工艺人员负责调整端子模具和压接机器,并制作样品。

4.2

工程部工艺员负责对样品进行分析、判断模具是否符合标准。

4.3

工程部主管负责对端子压接模具的审核批准。

5.作业步骤

5.1

制造部工艺人员按工程部提供的压接参数(高度)、压接模具、压接靠模进行安装调试;提供符合要求的短样线130pcs;

样线长度≥50mm

5.2

机器调整制造部工艺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短样线130pcs交给工程部工艺员;

5.3

工艺员随机抽取130条样线中的5条做截面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5.3.1

用剪线钳将样线从端子后面5~10mm处剪断;

5.3.2

用专用夹具固定住端子(夹在端子前端,尽量靠近压接区域,但不能夹在压接区域);

5.3.3

将固定有端子的夹具放在端子切割机的工作台上锁死;

5.3.4

运行切割机,调整端子切割部位(切在端子压接区域的中间部位),缓慢切割端子直至切断端子,关闭切割机;

5.3.5

端子切割好后将夹具放在端子抛光机的工作台上并锁死;

5.3.6

运行端子抛光机,待抛光机速度稳定后缓慢摇动手柄至端子与砂轮接触,打磨约一分钟后取出夹具,关闭抛光机;

5.3.7

将抛光好的端子连同夹具一起放在放大镜的工作台上,打开端子截面分析仪软件,调整放大镜放大倍数并移动工作台使软件能清晰的看到端子截面;

5.3.8

采集端子截面图,将软件物镜倍数调整到和放大镜放大倍数相同(3.0倍数),判断端子截面是否合格;

5.3.9验收合格标准

一、截面符合下图内容:所有芯线压实并呈六角形趋势、端子无裂缝、压接翼之间无间隙、内部无空隙。

二、以下8中情况之一视为不合格

有重叠的压接翼

有极端公羊角

压接翼之间有缝隙

有压接翼碰到端子底部

芯线之间有间隙

存在压接翼紧握

端子材料有裂缝

有压接翼反折

注:压接产生的毛刺应小于基体本身厚度的2/3,毛刺高度以不影响量测压接高度判断是否合格。

三、压接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用软件测量出端子的压接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5.4

取剩余的125条样线先量测记录所有的压接高度,然后做拉力测试;

5.4.1

工程部工艺员记录125pcs样品的压接高度,并做过程能力研究,要求CPK≥1.67

5.4.2

使用产线实验室的拉力机进行125pcs的拉力测试,完成后记下拉力;并做过程能力研究,要求CPK≥1.67

5.4.3

拉力要求参考下表;

线型

拉力要求

RG174

≥25N

SYV75-3

≥25N

RG58

≥30N

5.5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记入端子模具验收报告;

5.6

填写好的验收报告交给工程部主管审核,审核通过则签字并加盖工程章后存档,由制造部保管。

6.支持文件

《USCAR-21》

7.文件记录

《端子模具验收报告》

篇3:导线压接规范

局部压接需要的压力较小, 易使压接处接触面间产生金属表面渗透, 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但中间接头的压接管压接后压坑变形较大, 易引起电场畸变, 致使压坑内气体移至高场强处, 发生游离而使绝缘击穿。从中间接头故障看大都由上述原因造成。

如采用整体压接, 可使压接管比较平直, 形状好, 易解决压接管处电场集中的问题。现将整体压接的方法及工艺要求介绍如下。

(1) 压接前应检查压接工具有无问题, 检查压接管及压模型号规格是否与电缆截面相符合。

(2) 如果是铝线压接, 压接前应将线芯及铝接管内壁的氧化铝去掉, 并在线芯和铝接管内壁涂上一层中性凡士林, 将铝芯插入铝压接管中进行压接。如果是铜芯导线压接, 因铜线没有很高电阻的氧化膜, 在压接时只要铜压接管内壁镀锡, 铜芯表面除锈即可。

(3) 对于非圆形线芯, 可用绑线将线芯扎成圆形, 扎紧锯齐后插入管内。插入前应根据压接管长度在导线上做上记号, 中间接头应使插入管内两端导线的长度相同。插入线芯时, 线芯不应出现单丝突起现象。不宜用硬物敲打压接管, 以防止变形, 影响接触面积而造成接触电阻增加。

(4) 压接时应先分别压接压接管的两个外端, 再分别压接压接管的内端, 压坑间的距离应在3~5 mm, 防止压接时距离太近而相互受力, 影响压接质量。在压接管上4个围压坑应尽量均匀分布, 压接后压线钳在压接管上应停留15~20 s, 保证导线与压接管之间形成金属渗透。

(5) 压接管压接完毕后, 应将压接管表面和两端产生的棱角、尖刺用锉刀锉平, 并用砂纸打磨光滑, 然后用电缆清洁剂将铝 (铜) 屑擦洗干净。

篇4:导线压接规范

【关键词】送电线路 导线连接管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86-01

0、引言

城市配网在无条件采用电力电缆供电区域,采用架空绝缘电线有很多优点,随着配电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增强了配电线路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美化了城市景观;提高了线路通道利用率,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但近几年安装运行中,发现架空绝缘线因施工工艺等问题,由此引起短路、断导线事故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对此笔者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1、施压准备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1.1 钢心损伤

在进行钢心部分压接之前,要割去钢心铝绞线的铝线股,将钢心穿入钢管部分。用手锯(或切割器、切线模)切线时,操作不当易造成钢心损伤。一旦钢心损伤,将导致导线机械强度下降,留下永久性缺陷,所以当割铝线伤及钢芯时,必须重新画印割线,造成工作量增加和材料浪费。

1.2 穿管时卡管

卡管主要发生在对铝管部分的操作中,表现为铝管不能畅顺地穿入导线,严重时会出现钢心铝绞线线头(接头导线的端头)卡在铝管中,进退不得。卡管不仅会增加工作量,也可能造成压接管损坏。出现卡管的原因主要是:导线断头绑扎不紧,引起线头铝线股松散,穿管时,既容易发生卡管,又会造成抽筋;用手锯切割铝线股时,最外层铝线股切面外缘有毛刺或卷边,在穿管时,这些毛刺或卷边与管壁摩擦,产生划痕并嵌入铝管内壁;未清理管内锌疤及焊渣;穿管时旋转推进方向未顺导线绞制方向,造成松股;未按规定要求涂刷801电力脂,润滑性差。

1.3 钢管端口与铝线股端头之间间隙不适

钢管部分施压完毕后,钢管的端口与铝线股端头之间要有约10mm的空隙。间隙过小会使铝管部分在施压时因铝线端头伸长而顶碰钢管,形成初始应力,影响铝管的强度;间隙过大会使铝管部分不压区变长,铝管应压长度减小,导致握力下降。造成间隙过大或过小原因有:切割铝线股时尺寸不准;压接过程中钢心移位;搭接钢芯穿出过多。

1.4 电网改造旧导线压接电阻过大

线路投产后,由于强磁场的作用,使得导线吸附空气中的漂浮微粒,同时在酸雨及污染环境下,导线运行3~6个月即会在表面形成污秽层,甚至延伸内层线股。电网技术改造中,压接时未完全清理干净,严重影响压接质量。

2、针对问题改善的对策

2.1 最内层铝线股不割断

无论用何种器具,当切割到最内层铝线股时,只割到每股铝线直径的1/2~3/4处,然后将铝线股逐股掰断,可避免钢心损伤。当感到割线要特别用力或听到较响亮的声音时,极有可能已伤及钢芯。

2.2 施压前处理好导线端头

在切断导线时,端头用绑线扎紧以免散股,压接的导线线头部分要处理平直,割去铝线股后,用锉刀将最外层铝股的毛刺和卷边修去,并将铝股略作修锉,使其在导线轴向略成锥形,穿管前必须检查清理管内锌疤及焊渣,铝管要顺着导线绞制方向旋转推进,这样在穿管过程中,铝线股端头不易与压接管内壁相擦卡住。

2.3 保证钢管端头与铝线股间的尺寸

在画定位印记时要考虑合适的预留伸长值。钢管施压后的伸长值与钢管直径、壁厚、钢模对边距尺寸及施压模数有关,伸长值可通过试压而取得。多种型号的钢管和铝管施压操作的统计该伸长约为施压部分的11~12%。在具体操作中应按照线径大小考虑预留伸长值,线径愈大,预留伸长值愈大,反之愈小;对厚壁、压模数重叠多的情况应考虑大一些的预留伸长值。

2.4 施压操作过程

(1)施压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①管子施压后弯曲:钢管或铝管施压后,要求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不超过管长的2%,压接管发生弯曲变形会增加弯曲应力的作用,易造成压接管断裂。管子施压后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主要是:钢心铝绞线或钢心线头压接部分在穿管前未理直,使压接管施压前就存在弯曲作用力;压接管与导线连接的一端存在导线自身重力和扭绞力的作用,施压过程中压接管未扶平,使导线轴线与钢模轴线不重叠;压在不压区内管子在压模两侧受力不匀,使压接管在钢模两侧受力不一致,造成施压后弯曲变形。

②施压面不平整:施压过程中相邻各模之间压力不一致,造成施压面深浅不一,表面不平整,使压接管表面工艺粗糙,压后尺寸测量有误差,难判断压接质量,不能保证握力。施压过程中每次改变压接管施压位置时,由于导线的扭绞拧力的作用,易使压接管已压平面与将压平面发生错位,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造成压管扭曲。另外,钢模变形或选错不配对钢模也会造成施压面不平整。

③压后对边距偏大:压接管压后应成正六角形,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规程》的推荐值时必须查明原因,处理后重新施压,对边距达不到要求往往不能保证握力。《规程》规定对边距最大允许值:S=0.866×0.993D+0.2mm(D为压接管外径)c压后对边距出错主要由两类原因引起:①压力不够,未达到规定施压压力;②由于钢模磨损或钢模不配对,造成尺寸偏差。④压到不压区压到不压区是铝管部分施压时最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中间接续管铝线上画印不准确或铝管画印不实测钢管时,会压到不压区。耐张管引流板从管尾引出的压接管大多发生在铝管管尾部分施压处,主要原因有两个:a.画定位标记出错;b.压模过宽,由于管尾引流板与液压机缸相顶碰,压模仍有一部分处于铝管不压区位置,造成不压区被压,此时压接管就得报废重压。

④施压顺序错误:中间接续钢管从一端起向另一端施压,出现施压后钢管向一边伸长,使钢管口与铝线端口距离不足,严重时会顶到铝线端口,这时当压接铝管时就没有伸长空间;耐张线夹铝管为了定位引流板与挂环的预偏角度,先施压钢锚环箍上的一模,这样就固定死压缩伸长区域,引起不压区处弯曲或隆起。

(2)采取的措施

①扶平压管,压力一致,及时校直在施压过程中液压操作人员应扶好压接管及导线,使导线和压接管轴线与钢模轴线重叠,最好保持水平;操作时必须使每一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不能以合模与否作为施压到位的标准。在施压过程中若发现压接管弯曲,可将压接管旋转180°,在反向弯曲点及其前后施压进行校直,特别要注意检查大牌号导线的压接管,若压后出现弯曲,可在压接管两边垫上木板敲打校直,但不得有裂纹或明显的锺印。

②压后对边距检查、处理压接前核对钢模应与待压管相符,压模应是一直配对使用。压接管的钢管部分和铝管部分压好后,应挫去飞边,铝管应挫成圆弧形,再进行对边距检查。若对边距尺寸大于规程推荐值,应锉掉后重新施压。若是因压模变形、偏大引起的,则应更换压模,重新施压。

③按《规程》要求顺序施压中间接续管钢管应从中间压第一模,再分别向两端施压,中间接续管铝管分别从不压区分界点向两端施压。耐张管钢锚应从环箍处开始向管口施压,铝管如上述进行施压。

篇5:导线压接规范

关键词:750kV,扩径导线,压接工艺

0 引言

西宁-格尔木750k V输变电工程Ⅲ标段采用六分裂LGJK-400/45型扩径导线。扩径导线重量轻, 使用杆塔小, 基建费用低, 外径大、电晕小, 电场强度小, 噪音低、无线电干扰小, 是很好的环保节能产品。本段工程架线施工采用张力展放导、地线, 液压连接导地线。

该型导线压接在我公司施工历史上前所未有, 也无施工经验可借鉴。由于扩径导线与普通导线相比, 铝线由原来的48根减少为40根, 钢芯部分不变, 导线外径不变, 由原来铝线层的密绕变为疏绕。所以必须填充铝股, 保证压后强度和密实度符合质量检测标准。下面就填充铝股的数量和方法进行探讨。

1 扩径导线结构特性及相关参数

LGJK-400/45型扩径导线的结构是以LGJ-500/45型导线为原型, 将铝线由48根减至40根, 减少8根铝股, 其中内层铝线由10根减为8根, 邻外层铝线由16根减为10根, 外层铝线不变仍为22根。内层铝线和邻外层铝线均匀排列, 铝线之间有间隙。

扩径导线与普通导线基本相同, 只是在里层与邻外层铝股根数上不同, 结构参数对照如下表:

LGJK-400/45型扩径导线的内层和邻外层的铝线之间存在较大空隙, 为了填充这些间隙, 需要向这些间隙均匀填充铝线, 填充铝线根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压后管内的密实度。若填充数量不够, 管内产生缝隙可能会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对今后的运行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后果, 在此基础上, 对扩径导线压接填充工艺进行探讨与试验, 使压后管内铝线与铝线间更加密实。

2 扩径导线用压接管参数

“西宁-格尔木”750k V导线耐张线夹参数表。

3 截面分析

LGJK-400/45型扩径导线与LGJ-500/45型导线所用铝管外径相同, 对压前与压后截面进行比较, 分析压后密实情况。表3接续管截面对比表

《架空送电线路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 (简称工艺规程) , 第4.0.2条规定, “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 超过此规定应更换钢模重压”。在图中, 假设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达到最大允许值。

所对应的压后截面积Q为:Q=n× (1/2) ×L×h

式中:

n-三角形个数。n=12

L-三角形底边。L= (S/2) ×tgθ=22.458×tg30°=12.966mm;

h-三角形高。h=S/2=22.458;

Q-角度, Q=30°;

经计算, 填充7根后截面与500/45截面基本相同, 且都大于规程规定压后值为最大对边距时截面的理论计算值。在实际的压接中, 铝管除受正向压力产生横向压缩变形外, 还产生纵向伸长。所以, 填充数量不得少于7根铝线, 方能保证密实。

4 填充操作工艺方法

扩径导线压接的前期准备等工作和普通导线相同, 以下着重说明几点不同之处和压接注意事项。主要区别在于扩径导线在压接前要对结构中空虚的部分进行填充。

4.1 导线切割

割线位置应标识清楚, 印记准确, 断口整齐, 按工艺要求进行割线, 不得伤及不需割线的部位, 切割处做好防松股措施。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导线及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接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4.2 填充操作方法

1) 将要压接的导线由端头向内量取1.5m~2m并掰直, 由端头向内量取须切割长度或填充件长度;两端绑扎后, 用切割器或手锯切断;去掉外层铝股, 保留邻外层及里层铝股, 并将铝线拆下, 将铝线的一头磨圆滑, 并对邻外层铝线作好标记, 防止填混;

2) 先套铝管, 再切割邻外层铝线, 当邻外层的铝线切割完毕后, 顺绞制方向向邻外层的间隙填充预先准备好的邻外层铝线, 邻外层填充5根铝线;

3) 当邻外层5根铝线填充完毕, 并与外层及邻外层的端头对齐后, 切割里层的铝股, 只割到每股铝股的3/4处, 然后将铝股逐根掰断;

4) 顺里层铝股绞制方向的间隙内填充原里层铝线, 里层填充2根, 并与邻外层及里层的端头对齐;

6) 填充件必须是原里层的铝线填充到里层, 原邻外层的铝线填充到邻外层, 填充件必须保持原绞制形状, 不得捋直。填充的方向必须与该层的绞制方向一致, 方能填充密实顺畅。填充邻外层5根、里层2根共计7根铝线。

5试验结果

篇6:导线压接规范

随着特高压电网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高压变电站建设步伐加快, 软母线施工是变电站建设的重要一环,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后续运行安全。皖南变电站工程是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枢纽变电站, 现场软母线采用大截面耐热空心扩径导线, 施工难度大, 压接质量控制要求高, 本文针对皖南变电站工程大截面导线压接过程控制要点进行浅析, 以达到交流特高压变电站大截面导线质量控制经验, 提高特高压变电站建设技术水平的目的。

2 概述

皖南站1 000k V软母线部分引线均采用型号为JLHN58K-1 600的耐热空心扩径导线, 其中1 000k V软母线为四分裂4×JLHN58K-1600耐热空心扩径导线, 三相成八字形布置 (如图1所示) 。

大截面空心扩径导线具有易磨损、易松股、难压接等特点, 现场导线压接施工存在以下作业难点: (1) 现场作业时大截面导线的成品保护; (2) 导线压接过程保持线夹与线的平直; (3) 压接后导线不抛股、不松股。

导线耐张管的压接质量将直接影响软母线的施工质量, 影响变电站工程后续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现场需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导线的压接质量。

2.1 大截面导线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标准

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工艺》及《1000k V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198-2008)

2.2 现场大截面空心扩径导线压接质量工艺控制措施

2.2.1 大截面导线压接平直度控制

NY-1600k耐张线夹单只重30kg, 单凭人工操作压接很难控制压接过程中线夹的平直度, 因此单凭人工操作进行导线压接不能满足现场压接要求。针对此问题, 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导线压接特点进行技术攻关, 设计一种大截面导线压接专用工具, 其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将线夹端部以及线夹尾部在压接前固定, 并将线夹、导线、模具调平, 调平后通过改变模具的位置来进行线夹压接, 保证整个压接过程中, 线夹及导线都是处于平直的状态, 从而很好地控制线夹压接的平直度。

为便于压接, 现场根据设计原理及思路, 研制导线压接专用小车 (如图3所示) 。其线夹及导线固定点是两端支撑架, 并且带螺栓调节两端的高低, 通过螺栓的调节来保持导线及线夹固定后调平, 保持压接时铝管与模具在同一轴线。为便于模具的平行移动, 将固定模具压鼎处设计为滑车形式, 通过底部方向轮的旋转, 控制模具的左右平移, 实现导线在压接时做到“导线固定, 压鼎平移”, 达到很好地控制压接平直度的目标。

铝管压接时, 后一模要重复压接上一模的三分之一部分。为使铝管压接符合要求, 确保每模压接重叠量保持一致, 将每模压接位置在耐张铝管标记出来, 配合使用专用压接小车, 精确把握模具的压接位置 (叠模) , 满足铝管压接要求。

2.2.2 定制满足压接要求机具设备

以NY-1600K耐张线夹为例, 铝管压接段长度为585mm, 根据金具厂家设计压接压力值要求, 现场定制3 000k N液压机配套YML-105铝模, 每模压接长度为75mm。机具经专业监测单位检测, 握着力符合要求, 满足现场的压接要求。图4所示为NY-1600k耐张线夹设计图及实物图。

2.2.3 作业过程细节把关

JLHN58K-1600耐热空心扩径导线易磨损、易松股, 作业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成品保护也将直接影响导线的压接质量。导线切割时, 应使用硬直扎带在切口周围扎进, 防止导线切割时引起局部松股, 切割时保证导线的平直, 切割后去除导线截面毛刺。

穿入扩径导线的钢芯及铝管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 钢芯穿入时应按照钢芯螺纹旋入, 铝管穿入时应顺着导线的旋转方向, 防止铝管穿入时导线松股。

2.2.4 压接后严格检查

现场导线压接完成后, 对压接边缘进行打磨。通过施工队自检、质检员及监理复检, 严格根据规范及标准对模具重叠长度、压接管的平直度、六边形的对边尺寸进行检查, 保证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大于0.866D+0.2mm (D为接续管外径) , 铝管的弯曲度小于2%, 压接关口出导线无松股、隆起及裂纹线现象。

3 结语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 其必将成为坚强智能电网的主体, 而优质的特高压工程质量是其坚强的后盾, 相应地对特高压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高压变电站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要点控制是软母线施工质量甚至变电站质量把关的重点,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导线压接操作关键点、研制专用压接工具等几方面介绍了皖南变电站大截面导线压接质量工艺控制要点, 为今后特高压变电站软母线施工打下基础, 可供同行业单位参考。

摘要:特高压变电站软导线施工是变电站建设步骤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南变电站工程软母线采用大截面空心扩径导线, 施工难度大、成品保护要求高、压接工艺质量高, 对施工过程操作方法依赖性大, 质量工艺控制要求严格。本文从特高压皖南变电站大截面导线压接施工要点出发, 介绍其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 以方便总结, 促进相互交流。

篇7:导线压接规范

随着经济的腾飞, 无论是居民用电还是工业用电, 其用电量都在与日俱增, 满负荷运行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大的电流和外部复杂的天气环境都容易造成母线连接金具的烧毁, 影响供电可靠性。对于母线的连接技术来说, 有普通螺栓连接和导线压接。将两者进行对比, 表1给出了两者各环节上的差别[1]。

由表1可以看出, 采用导线压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母线连接质量, 减少检修和事故处理次数, 从而减少停电次数, 保证电网的长时间稳定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 软母线的压接是一项较为隐蔽的工程, 其工作量较大。下文将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2 导线压接技术

对于软母线的压接来说, 目前出现的压接工艺有两种:外爆压接工艺和液压压接工艺。对两者的区别进行分析, 除了压接机不同之外, 还存在以下区别:1) 就操作的安全性来说, 外爆压接在施工时需要使用爆炸材料, 存在安全隐患;液压压接在施工中无需使用爆炸材料, 整个过程较为安全。2) 就现场管理来说, 外爆压接中对爆炸材料的管控十分严格, 管理难度较大;液压压接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小。3) 就不合格产品的控制来说, 外爆压接是一次成型, 返工较为困难;液压压接在外形尺寸超标的情况下还可以返工重压, 直到合格。4) 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说, 外爆压接会造成很大的噪声, 液压压接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小。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液压压接工艺的优势较大, 该工艺在变电站中的软母线压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压接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液压压接的基本原理是:将液压油作为压力介质, 在导线与线夹的连接处采用相配套的专用磨具进行施压, 致使导线的接头由于压力的作用而发生永久性形变, 在径向上发生压缩, 而在纵向上出现伸长。结束压接过程之后, 连接处的线夹和导线成为一个整体, 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为了保证软母线压接的质量, 施工需要按照相应的工艺规程要求进行, 尤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1) 在开始压接之前, 需要对导线和线夹进行严格的检查, 相应的规程中规定的工艺步骤都是以导线和线夹是标准尺寸为前提的。一旦其尺寸超出规定的公差范围, 压接之后, 即使接头的尺寸满足了国标要求, 但其机械强度也可能不合格。2) 在进行软母线的压接之前, 需要对压接人员进行培训, 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些试件。

之所以说软母线压接施工是一项隐蔽工程, 是因为压制成功接头之后, 只能通过外观的检查来检验其品质;对接头的机械强度进行检验时, 只能通过导线的拉力来判断, 但拉力试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 无法对成型后的所有导线接头实施拉力试验。所以, 拉力试验对于材料、使用的工器具以及施工工艺等的检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2]。上文中已提到, 接头的机械强度可以通过接头的变形程度来反映。实践经验表明, 压接后, 外形尺寸变大的, 其紧固力较低。因此, 在正式开始压接时, 要严格控制好压后接头的尺寸。

3 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3.1 导线和线夹应配套使用

不同标准的导线需要配备不同的线夹, 导线标准有两种:GB1179-74以及GB1179-83型。如果在施工中代用不相配套的线夹, 容易造成导线接头处的紧固力降低, 造成接头的伸长量过大, 过大的伸长量会影响到母线安装后的驰度, 造成母线的档距过小, 使得导线压接后在压接处出现局部松股的现象, 甚至有可能造成导线成为“灯笼状”。

3.2 液压油泵站无法连续工作

变电站中软母线压接是重要的安装环节, 一旦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除软母线安装自身的进度会受到影响外, 其他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 软母线的压接工作较为集中, 这就要求液压机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3]。但是在实践中发现, 当液压机的油温超过了极限值时, 该油的粘温特性会发生较大突变, 大大降低了泵站的密封性能以及输出油压的稳定性, 无法保证母线压接质量。对这一现象的处理, 可以采用多台泵站轮换工作的方式进行施工。对过热的油泵站实施自然冷却的办法[4]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炎热的夏季, 泵站的连续工作常常会受到高温不降的影响而推出运行;泵站的自然冷却效果不理想, 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再一次投入工作;在采用轮换工作方式时, 需要在工地上设置较多的泵站, 还需要进行频繁的倒换电源和高压油管工作, 不仅加大了机械台班的投入, 也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 对于液压油泵站无法连续工作的现状, 应该进行改造研究, 增加液压油的强制制冷措施等。

3.3 高处作业问题

采用液压压接工艺施工会带来一个较大问题, 即:高处作业的工作量增加。过去工程中都是采用爆压接施工工艺, 安装引连线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在地面上将这些引连接线的一端压接好, 并且将其与母线连接, 随着主母线一起升空到进行安装的位置;当主母线调整完以后, 对实际位置的电气距离进行校验, 同时将所有相同类型的引连线调整为相同的驰度, 之后不再往下取引线, 另一端的安装直接在安装位置附近爆压成型。但压接工艺改为液压压接之后, 使用的液压油泵站以及压钳等都十分笨重,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 不便于随身携带。对此, 常用的方法是将引线一端压好并与母线相连接, 随着主母线升空到安装位置以确定出下线的尺寸, 之后将引线拆下, 在地面上完成另一端的压接, 最后再放置到安装位置进行安装[4]。相比之下, 液压压接的高空作业量大大增加。对此, 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第一种是采用专用的高处作业机动车辆, 如斗臂车等;第二种采用便携式的导线压钳或是泵站;第三种是在需要进行高处压接工作的地方采用螺栓型线夹。综合分析发现, 第三种方法较为实用。这是因为, 如果采用高处作业机动车辆会增大投资, 并且斗臂车这类机械属于专用作业机械, 平时不经常使用, 在经济性上较差, 另外, 其使用还会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目前使用的导线压膜工作压力较大, 压钳很难实现既轻便又坚固;螺栓型线夹产品已经十分成熟, 在金具生产厂都会购买到, 在价格上也具有较大优势。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导线压接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重点总结了其压接工作中的要点, 对施工中常遇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变电站的软母线压接要求越来越严格。从多年的变电站软母线作业工作中可以看出, 液压压接工艺无论在施工安全、对质量的控制, 还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上, 其优点都是非常突出的, 但现阶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等待后人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原水利电力部.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0:14-16.

[2]Q/GDW571-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3]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旺苍县盐河乡中心小学校2012安全计划下一篇:东北大学申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