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实验报告模板

2022-10-27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导线测量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导线测量实验报告模板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顿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四等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顺序可为:“后一后一前一前”。

2.测站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前、后视距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 前、后视距累积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6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差K(4.687或4.787),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四等水准溯量,不得超过3m。

(3)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式内0.100为单、双号两根水准尺红面零点注记之差,以米(m)为单位。

(4)计算平均高差

三. 四等水准测量限差及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3.成果计算(见附录)

(二)闭合导线测量

1.选点:实地选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 相临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

导线应沿平坦、土质坚实的地面设置,以便于丈量距离 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相临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导线点位置需能安置仪器,便于保存 导线点应尽量靠近路线位置

2.测角:导线的水平角即转折角,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的。在导线点上可以测量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或右角

3量距:导线选用普通钢尺测量导线边长或用全站仪进行导线边长测量

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附录)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n-2)×180° 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 不等于理论值 ,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fβ=Σ测-Σ理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其中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

如果 >fβp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fβp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Δx=x*cosα

Δy=y*sinα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 (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x、W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 仅从W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将WD与导线全长∑D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即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WK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导线的WKP为1/2 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4)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Wx 、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

(5)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改正后坐标增量。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6.导线略图(见附录)

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闭合导线测量之前,我们都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闭合导线测量过程中,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人进行点之记的标记,在完成一控制点的测量后,这两人也将点之记标记完了,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导线测量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坚持,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第二篇: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3个方向时,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即“后-前-前-后”,“正-正-倒-倒”: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 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第三篇: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名称:姓 名:系: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年月 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

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姓名: 学号: 实验课程: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 实验室号:_田406 实验设备号:

10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 2)掌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扫描及同步的概念。 3)了解电子示波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掌握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5)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如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信号选择。 2.实验原理

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x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

垂直的直线。因此,只有当x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x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交替、断续工作时,扫描电压均为一种,只是把显示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划分而已。

由于双踪显示时两个通道都有信号输入,因此还可以工作于叠加方式,这时是将两个信号逐点相加起来后送到y偏转板的。这种工作方式可模拟谐波叠加,波形失真等问题。同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的极性,也可以实现相减的显示功能。这相当于两个函数的相加减。 示波器除了用于观测信号的时间波形外,还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信号分别加于垂直和水平系统,以观测两信号在x?y平面上正交叠加所组成的图形,如李沙育图形,它可用于观测两个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关系。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1)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yb1634,指标:0.2hz-2mhz,数量2台; 2)双踪示波器,型号yb4320a,指标:20mhz,数量1台。 3)其它实验室常用工具。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4.1操作方法 1)作好使用示波器前的调亮、聚焦、校正等准备工作。 2)用示波器测量方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3)用示波器显示、测量正弦波的重复周期及电压峰—峰值。 4)用示波器显示、测量三角波的波形对称度。 4.2实验步骤 1)作好使用示波器前的调亮、聚焦和校正等准备工作 (1) 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后,先将示波器的两个通道的耦合方式置为地,然后分别通过调节示波器的辉度按钮“rw1”来改变荧光屏亮点的辉度即荧光屏的亮度,调节聚焦按钮“rw2”和辅助聚焦按钮“rw3”来使得电子束具有较细的截面,射到荧光屏上,以便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清晰的聚焦很好的波形曲线。

(2)分别对示波器的两个通道进行调零,然后调节示波器的ch1的“位移”旋钮及ch2的“位移”旋钮,分别将通道1的扫描线及通道2的扫描线调至中心位置,以便更好的观察波形。

(3)调节“扫描微调”旋钮至校准位,将校准信号接入通道1,观测显示是否正确(其中示波器提供的是标准的1khz)。

(4)按下“ch2”按钮,显示通道2的扫描线,调节“触发电平”旋钮至锁定位置。 2)各种波形参数测量 (1) 方波

①上升时间tr测量

对示波器进行调零完之后,再用同轴电缆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 起来,在波形选择档选择方波的波形,当得到所要的方波波形之后,调节示波器的时基旋钮将波形展开,使波形放大,接着按下扫描因数³5的扩展键,调篇二: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测量课程 实验报告

名:

蜗牛的染色体

号: 同 组 人:

指导教师: 曾国宏 实验日期: 2012年10月28日

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实验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曾国宏 实验台号: 17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利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参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示波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具体包括三个内容: 1.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预习

在做此实验前,预习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在做实验以前,熟悉了整个实验的内容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认真查阅了示波器的型号以及其功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对示波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3、学习示波器,对示波器的校准和各个键位功能进行进一步确定,了解怎样用示波器测定峰峰值以及确定其直流分量,另外确定波形的周期继频率;

4、了解单踪示波器和双踪示波器的差别,其次了解怎样用单踪方法和双踪方法分别测定相位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 ss7802a型示波器 a、主要参数: ss-7802模拟示波器²具有能够选择场方式、线路的tv/视频同步功能²附有光标和读出功能²5位数计数器 规格及性能²显像管:6英寸、方型8³10p(1p=10mm)约16kv²垂直灵敏度:2mv/p~5v/p(1-2-5档)(通道

1、通道2)精度:±2%²频率范围:20mhz²时间轴扫描a²100ns/p~500ms/p²tv/视频同步:能够选择场方式、能够选择odd、even、both、扫描线路²

b、主要功能描述

示波器操作板如图所示: ? 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控制区域: 水平控制区

【?position?】:将【?position?】向右旋转,波形右移。 fine 指示灯亮时,旋转【?position?】可作微调。 mag³10 :扫描速率提高10 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向左右放大。 alt chop :选择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或chop(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 ? 垂直控制区

input :输入连接器(ch

1、ch2),连接输入信号。 ext input :用外触发信号做触发源。外信号通过前面板的ext input 接入。

【volts/div】 :调节【volts/div】选择偏转因数。按下【volts/div】;偏转因数显示“?”符号。 在该屏幕下,可执行微调程序。

【▲position▼】 :垂直位移,向右旋转,波形上移。 ch1 、 ch2 :通道选择,按下 ch1 或ch2 选择通道显示或不显示。 gnd :按下 gnd 打开接地开关。

dc/ac: 选择直流(dc)或交流(ac)耦合。 add 、inv :显示(ch1+ch2)(相加〈add〉)或(ch1-ch2)(相减〈inv〉)。 ? 触发及扫描控制区

【time/div】 :选择扫描速率。 【trig level】 :调整触发电平。 slope :选择触发沿(+、―)。 source :选择触发来源(ch

1、ch

2、line、ext、vert)。 coupl :选择触发耦合方式(ac、dc 、hf rej 或lf rej)。 tv :视频信号触发选择(both、odd、even、或tv-h)。 trig’d 指示灯 :当触发脉冲产生时灯亮着。 ready 指示灯 :等待触发信号时灯亮着。 auto 、

norm :选择重复扫描。 sgl/rst :选择单次扫描。 ? 功能选择及控制区

【function】 :可用此旋钮设定延迟时间、光标位置等。旋转时做为微调使用。如需粗调时,可单次或连续按下此钮,而光标移动方向为之前此钮旋转的方向。

→光标←: △v-△t-off :选择△t(时间变化测量),选择△v(电压变化测量),或off。 tck/c2 :选择光标移动形式(c2 或tracking)。 holdoff :选择释抑时间。 ? 整体控制区 power:用于开启电源(on)或进入预备(stby)状态 屏幕灰度等的调整 校准信号及接地端口

cal 连接器:输出校准电压信号,此信号用于本仪器之操作检查及调整探头波形

屏幕显示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 触发及扫描信息显示区

在显示屏的上方,依次为:扫描速度、触发源、触发极性、触发耦合方式、触发电平、释抑时间等项目。 ? 波形显示区

显示信号波形。

? 信号源状态、测量结果显示区

位于屏幕的下方。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步骤: a、打开示波器,并对示波器进行校准; b、将探头一段接到ch1另一端接到cal连接器,其扫描模式设置为acto,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使示波器显示如下图的波形:篇三:电子测量技术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姓 名:xxxxxxx 学 号:xxxxxxxxxxx 班 级:电气xxxxx班

员: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xxxx 实验一 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 实验设备

1.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2. 电阻、电容等

三 实验步骤

1.测量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2.测量1khz的三角波经下图阻容移相平波后的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3.测量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及频率。 4.用单踪方式测量三角波、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5.用双踪方式测量三角波、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信号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骤1~5。

四 实验数据

1. 本实验所用rc移相平波电路中,2. 1khz三角波测量结果数据记录表 100hz三角波测量结果数据记录表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幅值

解:由于输出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下面以幅值衰减倍数

为变量进行比较:

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

幅值衰减倍数 作

输入信号为100hz三角波时,

幅值衰减倍数

该移相平波电路对100hz三角波的衰减较小,推广到一般,rc移相平波

电路对低频信号的衰减较小 (2) 直流分量:

解:由于输出信号直流分量基本保持不变,可直接对输出信号的直流分量

进行比较,

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

输入信号为100hz三角波时,

该移相平波电路对三角波的直流分量的阻隔作用近乎没有。推广到一般,rc移相平波电路对信号的直流分量没有阻隔作用。 (3)相位差:

°

解: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

采用单踪方式:

采用双踪方式:

输入信号为100hz三角波时, 采用单踪方式:

采用双踪方式:

单踪方式较双踪方式准确

比较两项的相位差可知,该移相平波电路对1khz三角波的移相作用较明 显,推广到一般,rc移相平波电路对高频信号的移相作用较大

五 实验结论 1. rc移相平波电路对于100hz三角波信号,幅值衰减较小,直流分量阻隔作用较大,相位移动较小;对于1khz三角波信号,幅值衰减较大,直流阻隔分量较小,相位移动较大。 推广到一般,rc移相平波电路对于低频信号,幅值衰减较小,直流分量阻隔作用较大,相位移动较小;对于高频信号,幅值衰减较大,直流阻隔分量较小,相位移动较大。 2. 对于示波器测量,单踪方式较双踪方式更为准确,且适用范围较广,因为双踪方式不可用于不相干信号的测量,否则会导致波形不稳定。

六 实验问题讨论 1. 测量相位差时,你认为双踪、单踪测量哪种方式更准确?为什么? 解:单踪测量更准确。

选用双踪方式时,使用两个输入通道,双踪方式的扫描分为交替方式(alt)和断续方式(chop)两种,均会产生更大系统误差,因而导致

双踪工作方式的准确度略低于单踪工作方式。 2. 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双踪示波器的扫描是工作在交替、还是断续方式?为什么? 解:当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示波器工作在交替方式;

当输入信号为100hz三角波时,示波器工作在断续方式;

交替扫描方式为非实时扫描,开关速度低,适用于高频信号,而断续、扫描方式为实时扫描,开关速度高,适用于低频信号。 3. 对于同一组移相电路,1khz和100hz三角波经过移相变换后,其相位、 幅值有何不同?为什么

解:对于同一组移相电路,输入信号形式相同但频率不同时,会产生不同输 出信号。下面先进行理论分析: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篇四:电子测量实验报告7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1-12-06 实验六 fft频谱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认识; 2 了解fft点数与频谱分辨率的关系;

3 熟悉掌握实验中所需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4 掌握常见波形的频谱特点。

二、实验器材

1、信号发生器 1台

2、dso-2902/512k型测试仪 1台

3、实验箱 1台

4、单管、多级、负反馈电路实验板 1块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电信号,可以用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波形)来表示,也可以用信号所含的各种频率分量(即频谱分布)来表示。用示波器实现的波形测试方法称为时域分析法,用频谱分析仪观察信号频谱的方法称为频域分析法。频谱是指对信号中各种频率成分的幅度按频率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形。对于任意电信号的频谱所进行的研究,称为频谱分析。

一个周期信号,由基波和各次谐波组成。其频谱如图6-1所示。图中每一根纵线的长短代表一种正弦分量幅值的大小,并且只取正值。这些纵线称为“谱线”。

既然上述时域和频域两种分析方法都可表示同一信号的特性,那么它们之间必然是可以转换的。时域分析是研究信号的瞬时幅度u与时间t的关系,而频域分析是研究信号中各频率分量的幅值a与频率f的关系,它们分析的角度不同,各有适用场合。频域分析多用于测量各种信号的电平、频率响应、频谱纯度及谐波失真等。

时域与频域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方法——付里叶级数和付里叶变换来表征。例如:一个周期为t的方波可用下列数学式表达 ?1?? f(t)?? ??1?? nt?t?nt?(nt? t2 t2 )?t?(n?1)t (n=0,1,2,?)

函数表达式尽管很简单,但不连续。可以用付里叶级数写成正弦函数表达 f(t)? 4 ? ? ?2k?1sin(2k?1)?t k?0 1 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展开成付里叶级数,级数的每一项在频谱上都可以画

成一条直线,代表信号的一种成分。而且每一项的频率都是信号频率的整数倍,

所以频谱图上各个谱线是依次等间距排列的。

四、实验步骤 1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100hz、1vp-p的正弦波加到dso-2902/512k型测试仪的ch-a1通道,适当设置“电压/每格”、“时间/每格”的值,点“go”,再打开“fft”窗口,按表6-1进行实验。

2 信号频谱测量 (1)正弦波的频谱测量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100hz、1vp-p的正弦波加到dso-2902/512k型测试仪的ch-a1通道,适当设置“电压/每格”“时间/每格”、的值,点“go”,再打开“fft”窗口,频谱类型选“magnitude”,窗口类型选“hanning”,存储点数选“1024”,缩放选“³1”,读取谱线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填表6-2,并以信号源指示的幅度和频率为准,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

(2)方波的频谱测量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100hz、1vp-p的方波加到dso-2902/512k型测试仪的ch-a1通道,适当设置“电压/每格”“、时间/每格”的值,点“go”,再打开“fft”窗口,频谱类型选“magnitude”,窗口类型选“hanning”,存储点数选“1024”,缩放选“³1”,读取谱线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填表6-2,并以信号源指示的幅度和频率为准,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

(3)三角波的频谱测量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100hz、1vp-p的三角波加到dso-2902/512k型测试仪的ch-a1通道,适当设置“电压/每格”“时间/每格”、的值,点“go”,再打开“fft”窗口,频谱类型选“magnitude”,窗口类型选“hanning”,存储点数选“1024”,缩放选“³1”,读取谱线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填表6-2,并以信号源指示的幅度和频率为准,计算测量的相对误差。 3 频谱分析法测量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

实验板集成功放电路接+5v电源,用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hz、10mv的正弦波加到放大器输入端,放大器输出信号加到dso-2902/512k型测试仪的ch-a1通道,适当设置“电压/每格”、“时间/每格”的值,点“go”,再打开“fft”

窗口,频谱类型选“magnitude”,窗口类型选“hanning”,存储点数选“1024”,缩放选“³1”,读取谱线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在输出波形无失真情况下读取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高度,填表6-3,计算集成功放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五、实验数据

六、预习与思考题

1、dso-2902/512k型示波器如何设置“电压/格”的值?

答:显示通道对话框,在要设置的通道一栏下点开“v/div”下拉表,来设

置相应的“电压/格”的值。在选择模拟通道时,用每分区多少电压(v/div)来控制信号的垂直分辨率因数,要得到最好的输入信号表示法,设置每格电压时尽量在满屏上显示最大振幅,这样信号的幅值将得到最大的信号分辨率。

2、dso-2902/512k型示波器如何选择电压衰减比例?

答:显示通道对话框,在要设置的通道一栏下点开“probe”下拉表, 由探

头输入比例控制电压衰减,输入电压应与探头比例匹配, 1:1x, 1:10x,1:100x 或 1:1000x,当输入信号在10v以内时,用1:1x或1:10v比例都行,如果输入信号在10v以外时,使用1:10x探头设置在,注意用1:10x探头设置,当输入信号在10v以内时,由于较小的电压通过数字转换,将提供更好的频率响应。

3、dso-2902/512k型示波器中,不用“测量显示框“时,如何从波形准确读取信号周期?

答:若不用测量显示框,可通过设置游标条a和b来读取信号周期,在设置示

波器各参数使待测波形完整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后,拖动游标条a到波形上的某一点,同时拖动游标b到波形下一周期的同一水平点,此时在软件左侧“a-b”一栏显示的数据就是要图区的信号周期。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fft点数与频谱分辨率的关系;熟悉掌握实验中所需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也掌握常见波形的频谱特点。在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增加了自己不少的动手能力和一些操作技巧,对我们增加了不少在生活中没有的细致和谨慎。也让我们更加熟悉了这门课程。篇五:电子测量实验报告2 电子测量综合实验报告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

报告人: 学 号: 专 业: 指导老师: 2010年 12 月 25 日

摘要:

本稳定电源输出电压可以在2~12v范围调节,额定输出电流为300ma,当电网交 流电压在198v~242v范围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度<1.5% ,当负载电流从0升到 300ma时,稳压电源内阻<0.5欧姆;当负载电流>500ma时,保护电路动作,自动限 制输出电流。 关键词:

变压器;整流;滤波器;稳压管。

目录

1 实验目的 2实验任务与要求 3设计方案论证 4整体电路设计和分析计算 5电路仿真分析 6电路安装与调试 7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 8实验总结

9附录:元器件清单

一、实验目的

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要求学会:

(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 培养综合分析与调试能力;

(2)学会直流稳压殿宇的分析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1.集成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1~25v的电压,输出电流不超过1a。 (2)输出纹波电压小于5mv,稳压系数小于5³10 -3 ;输出内阻小于0.1欧姆。 2.设计要求

(1)电源变压器只做理论设计。

(2)合理选择集成稳压器及扩流三极管。

(3)完成全电路理论的设计、安装调试、绘制电路图,自制印制板。 (4)撰写设计报告。

三、设计方案论证

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如下

图:

(a) 电源硬件组成部分 1.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来自电网的220v交流电压u1变换为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电源变压器的效率为:

其中: 2 p 是变压器副边的功率, 1 p 是变压器原边的功率。一般小型变压器的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小型变压器的效率

因此,当算出了副边功率 2 p 后,就可以根据上表算出原边功率 1 p。 2.整流和滤波电路

在稳压电源中一般用四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 u2 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 u3。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把脉动直流电压 u3中的大

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i。ui与交流电压u2的有效值 u2的关系为:

在整流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流过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其中:r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电阻,它为电容 c提供放电通路,放电时间常数rc应 满足:

其中:t = 20ms是50hz 交流电压的周期。 3.稳压电路

由于输入电压 u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 ui会随 着变化。因此,为了维持输出电压 ui 稳定不变,还需加一级稳压电路。

第四篇:水深测量实验报告

测绘工程专业水深测量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目的

(1)掌握水深测量平面定位及测深观测、记录、计算等方法。

(2)掌握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进行水位观测的方法。

(3)熟悉灵舟 SDE-28测深仪的使用性能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的内容及步骤

(1)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水位标高。两次往测高差较差限差:fh允6nmm。

(2)布设水深测量断面。在河两岸各确定一个基点。采用6”光学经纬仪在基点设站,瞄准另一基点,标定水深测量断面方向。沿水深测量断面方向布设若干个水深测量点。

(3)水深测量点的平面定位测量。视现场及仪器条件的不同,可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平面定位测量:

A:光学经纬仪交会法。

B:全站仪极坐标定位法。参考各类品牌及型号的全站仪使用说明书。C:GPS实时动态定位法(RTK)。参照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GPS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手册》。

(4)水深测量点的水深测量。参照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灵舟 SDE-28测深仪操作手册》。

第五篇: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 陈岩松

学号 :5501215012

班级: : 本硕实验班 1 151 班

实验名称

声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

1.用驻波法与相位法测声速。

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3.了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与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功能 。

实验原理

声速 v 、声源振动频率 f 与波长  之间的关系就是

 f v 

所以只要测得声波的频率 f 与波长  , , 就可以求得声速 v 。其中声波频率频 率计测得。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测量声波波长  , , 用驻波法与相位法测量。

1.相位法

波就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 也可以说就是相位的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任何两点, , 如果其振动状态相同或者其相位差为 2 的整数倍, , 这两点的距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 即  n l  ( ( n 为一整数) ) 。

若超声波发出的声波就是平面波, , 当接收器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 , 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 , 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电信号同相。继续移动接收器, , 直到找到的信号再一次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时, , 移过的这段距离就等于声波的波长。

实际操作时, , 我们用的就是利用李萨如图形寻找同相或反相时椭圆退化成直线的点。

2.驻波法

按照驻波动理论, , 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平面波经介质到接收器, , 若接收面与发射面平行, , 声波在接收面就会被垂直反射, , 于就是平面声波在两端面间来回反射并叠加。当接收端面与发射头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 , 叠加后的波就形成驻 波。此时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2。当发生器的激励频率等于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 ( 本实验中压电陶瓷的固有频率) ) 时, , 会产生驻波共振波腹处的振幅达到最大

值。

声波就是一种纵波。由纵波的性质知, , 驻波波节处的声压最大。当发生共振时, , 接收端面处为一波节, , 接收到的声压最大, ,转换成的电信号也最强。移动接收器到某个共振位置时, , 示波器上又会出现最强的信号, , 继续移动到某个共振位置, , 则两次共振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2。

实验仪器

声速测量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驻波法测声速

(1 1 )

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 , 让1S 与2S 靠近并留有适当的空隙, , 使两端面平行且与游标尺正交。

(2 2 )

根据实验给出的压电换能器的振动频率 f , ,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至 f 附近, , 缓慢移动2S , , 当在示波器上瞧到正弦波首次出现振 幅较大处, , 固定2S , , 在仔细微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 使荧光屏上图形振幅达到最大, , 读出共振频率 f 。

(3 3 )

在共振条件下, , 将2S 移近1S , , 在缓慢移开2S , , 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时, , 记下2S 的位置0x

(4 4 )

由近及远移动2S , , 逐次记下各振幅最大时2S 的位置, , 连续测 0 10 个数据, 3 2 1, , x x x …10x

(5 5 )

用逐差法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

2.用相位法测声速

(1) 调节示波器使, , 将“秒/ / 格”旋钮旋至 Y X  利用李萨如图形观察发射波与接收波的相位差, , 找出同相点。

(2) 在共振条件下, , 使2S 靠近1S , , 然后慢慢移开2S , , 当示波器上出现45 倾斜线时, , 微调游标卡尺上的微调螺丝, , 使图形稳定, , 记下2S 的位置0x

(3 3 )

继续缓慢移开2S , , 依次记下 10 个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为45 直线时游标卡尺的读数 , ,2 1x x   …10x

(4 4 )

用逐差法算出声波波长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及记录

共振频率 f =37 、613kHz

1.驻波法

数据记录如下( ( 单位 :mm):

0x

1x

2x

3x

4x

89 、068

93 、198

97 、976

102 、679

107 、185

5x

6x

7x

8x

9x

10x

111、、756

116 、589

121、、208

125、、822

130、、357

135、、019

由上表可得下表( ( 其中i i ix x x   5, , 25iix

单位 :cm)

1x 

2x 

3x 

4x 

5x 

23 、391

23 、232

23 、143

23 、172

23 、263

1

2

3

4

5

9 9 、3564

9 9 、2928

9 9 、2572

9 9 、2688

9 9 、3052

下面用逐差法求声波波长

x  = =25) ( ) ( ) (5 10 2 7 1 6x x x x x x       

= = mm25) 756 .111 357 .130 ( ) 976 .97 208 .121 ( ) 198 .93 589 .116 (       

=4 、648 mm

则波长  = = x  2 =9 、296 mm

 f v  = = s m s m / 7 .349 / 10 296 .9 10 613 .373 3   

下面计算声波速度的不确定度

先计算  的不确定度, ,

5 1 5) (95 .0512tkkA  =0 、0466mm

B =0 、01mm

从而2 2B Au    =0 、0476mm, fu 0 0 、01kHz

所以% 5 005 .0 ) ( )1( ) ( )1() ( )ln( ) ( )ln(2 2 2 22 2 2 2   u ufuvufvEff v

求出

s m E v uv v/ 748 .1 % 5 .0 653 .349    

实验结果为 % 5 .0/ ) 7 .1 7 .349 (vEs m v

2 2 、相位法

数据记录( ( 单位 :mm)

0x

1x

2x

3x

4x

5x

138、、942

148、、180

157、、406

166、、548

175、、821

184、、903

6x

7x

8x

9x

10x

194、、902

203、、355

212、、676

222、、072

231、、213

从而得到下表( (i i ix x x      5

, ,5iix  单位 :mm)

1x

2x

3x

4x

5x

46 、722

45 、895

46 、128

46 、251

46 、310

1

2

3

4

5

9 9 、344

9 9 、179

9 9 、226

9 9 、250

9 9 、262

x   =25) ( ) ( ) (5 10 2 7 1 6x x x x x x             =9、252mm 则 s m s m f v / 9 .347 / 10 252 .9 10 613 .373 3     

下面计算声波速度的不确定度

先计算  的不确定度, ,

5 1 5) (95 .0512tkkA  =0 、0729mm

B =0 、01mm

从而2 2B Au    =0 、0736mm, fu 0 0 、01kHz

所以% 7 007 .0 ) ( )1( ) ( )1() ( )ln( ) ( )ln(2 2 2 22 2 2 2   u ufuvufvEff v

求出

s m E v uv v/ 4 .2 % 7 .0 9 .347    

实验结果为 % 7 .0/ ) 4 .2 9 .347 (vEs m v

实验结果分析

及小结

1.驻波法实验结果表示为

 % 5 .0/ ) 7 .1 7 .349 (vEs m v

2.相位法实验结果表示为

 % 7 .0/ ) 4 .2 9 .347 (vEs m v

误差分析: :

(1 1 )

发射换能器与接受换能器之间可能不就是严格的驻波

(2 2 )

仪器的螺距误差可能存在

(3 3 )

示波器上波形线条较粗, , 判断振幅最大有视觉误差

(4 4 )

观察李萨如图形时, , 并不能十分准确控制每一次图形变

成直线时都就是严格的直线

(5 5 )

调节超声波共振频率会有一定误差。

实验的收获、总结、体会

1.这次的实验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因为确实就是第一次一开始完全靠自己去完成一个实验, , 当时做实验的时候觉得确实挺难的, , 很多术语概念不熟悉, , 但就是正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新的做实验的模式, , 才体现了大学生要学会自主 学习、自主完成任务的意识。尽管实验的两个小时里面并不能够将这个实验所涵盖的所有有关知识都学会, , 但就是却能够对这个实验有了深刻的印象, , 而且在后来老师总结后, , 也能真正理解实验原理了, , 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数据的记录。

2.其次, , 我觉得这个实验测声速的方法还有其她用处, , 不仅仅就是测得声波的速度, , 还可以测得其她一些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物质的速度。比如假设实验仪器够精密, , 以此实验的实验方

法, , 利用光具有波的性质, , 就是可以测出光速的。

实验原始数据

上一篇:档案执法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档案馆员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