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忆初中作文

2024-04-25

寻忆初中作文(精选4篇)

篇1:寻忆初中作文

初中英语8A U3主题是“A day out”。学生按具体要求写一篇出游计划。学生认真阅读背景信息, 写好作文。首先, 我采取“老师评价”的方式, 我找出了几篇不同层次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对于一些优美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对于一些错误之处, 我用红笔圈出, 并帮助修改。对于优秀的作文, 我写上“Good”, “Well done”, “Excellent”等批语。我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批改后的作文, 让学生体会如何评改作文。展示了3至4篇作文之后, 和学生共同谈论其中的共性错误。例如, 对于时间点的表示“at 7:30a.m”介词使用会误用“on”.出游计划主要用一般将来时, 学生往往没有写“will”。然后, 我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 给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 可和同学展开讨论, 找出文中错误以及优美语句。另外, 对于学生使用的“then”, “finally”, “in the end”等予以肯定。对于错误的订正, 有问题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自我评改之后, 请学生自愿者展示本人作文,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朗读自己作文, 其他学生边听边看, 共同赏析。最后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在我的指导下, 找出更多好的句子。例如, “feel the beauty of…”, “the amazing view”, “I hope you can join me”, “make it a really fun day”一些本单元书中出现的好词句。鼓励学生多运用所学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此期间, 学生还发现了自愿者本人没发现的错误, 帮助其修改。在评改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气氛放松而热烈。采取了3种评价方式之后, 这节课还没有结束。在一系列学生参与的评价之后, 请学生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是一篇好文章。在实践中学生容易的得出了:

1. 时态要确定。2.作文要点不遗漏。3.字数要达标。4.语法错误越少越好。5.会使用一些连词连接句子。我适时补充:还要注意书写及标点, 大小写等。

成就一篇好的英语作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中英语作文多是命题作文, 而学生在实际操作时, 往往急于动笔, 以致没有好好审题。所以写作之前首先要熟读背景信息, 来判断文章的类型。有的文章是“阐述主题型”, 文章已经给出了一个主题, 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学生一定要弄清主题的内涵, 确立与文章联系的主题思想, 表达不能游离于主题, 否则即使内容再精彩, 也是"跑题"作文, 得分将会大打折扣。有的作文是“图表型”。已经给出一张图表。比如要求学生对比自己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表格分为三部分:“people”, “transport”和“houses”。要求学生主要就这三方面分别对比。其次, 对于“人称”也要注意。学生要分清是第一人称, 还是第二, 第三人称。不然, 人称主体出现混乱的文章也不会受到好评。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实施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 写作知识的传授者以及语言裁判, 而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 (organizer) , 协调者 (facilitator) , 答疑者 (respondent) 和信息提供者 (informant) 。教师参与整个写作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写作过程。

2. 强调写作目的和意图, 认为写作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学生并非为教师而写作,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读者不仅是教师, 还包括同伴以及身边其他人。

3.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师生, 生生间的不断交流。整个写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进行, 学生积极主动, 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写作课要注重过程, 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中挖掘和创造意义。

摘要:英语是初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而英语作文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得作用。英语写作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 是一个“坎”。如何跨过这个“坎”, 是老师在英语作文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尝试“过程写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过程

参考文献

[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 (04) .

[2]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06) .

篇2:初中作文初探

一、作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 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 要给作者第一印象, 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恰到好处, 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 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 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只有语音得到准确的表达, 沟通才能成功。开篇写的好不好, 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 先求准确, 再求形象。

1. 点题式。

开门见山, 不拐弯抹角, 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 进入主题。如:夕阳的窗前, 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 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 低下头, 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 回想着以前的事。

2. 描写式。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 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 展开故事。或描写人物外貌, 或描写动物外形, 或描写建筑外观, 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 光滑漂亮, 一对漂亮轻快……”

3. 设问式。

开头就提问题, 或引起读者注意, 或激发读者思考, 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用问题开头, 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 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朋友, 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 你摇头了。可别急, 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 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4. 引用式。

开头或引用名人警句, 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 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 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 说明事理等等。以诗妙语、名人警句开头, 既能激发读者兴趣, 也能提高文章的品味。同时, 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突现人物、事件。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 抒情式。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 或感染读者, 或点明主旨, 领起下文。开头直抒胸臆, 以情感人。如《别了, 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 我爱的中国, 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6. 总起式。

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 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克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 共同……”

7. 联想式。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 或由此及彼, 从别的事物写起, 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 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 开头从春天联想到春蚕, 从春蚕联想到母亲, 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8. 倒叙式。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 引人入胜, 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二、结好作为的尾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 还得受“开头”的制约。结尾为“豹尾”, 要求结尾有力、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1. 首尾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 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呼应, 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 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2. 呼唤号召式。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把爱心带给他人, 带给那些失学儿童, 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 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

3. 巧妙发问。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 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 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 不同的评价造成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的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 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 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4. 抒情议论。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中受到感染, 受到教育。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句贴心的话语, 一颗包含一切的心灵, 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开来, 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 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 轻轻地点缀着蔚蓝的天, 清新而自然。

5. 由此及彼。

篇3: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一、课文即是范文

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 也是学生练习写作最好的范文。这些名篇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为读者营造的是有声有色的生动场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成熟练的阅读和作文技能。”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语文课本入手, 教会学生读各种书, 作各种文。但是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 学生没有学会从课文的范例中获得技法, 用于写作训练, 没有学会从课文中汲取营养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所以让学生借鉴课文名篇, 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虽是凡人小事, 但却历久传诵、感人至深, “并不是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 (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 , 而是凭了作者对生活的用心观察, 对真情的用心感悟。不用心观察, 就不能通过“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倾、抱、放、爬下”等词语的描绘, 来向人们展现一个具体可见的慈父形象;不用心感悟, 就不能被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肥胖”的、步履“蹒跚”的背影感动得多次流泪!学生常感到自己经历的都是小事, 作文时无主题可挖掘, 但人的一生能遇到几次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普通人每天所经历的都不过是平常的生活, 学生学习了《背影》一课, 就会受到鼓舞, 小题材同样可以挖掘出大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 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 主题不可谓不重大, 但其中的人物仿佛就是普通环境中的你我他, 作家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力不能不令人折服, 其中有一段对水生嫂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熟练的编席动作不正是作家长期用心观察的结果吗?另一段是水生嫂听说水生第二天就要回部队时的动作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如果作家不用心去体味生活, 那么水生嫂此时心灵的震颤以及对水生的依恋之情又怎会描述得如此细腻感人呢?唐韬指出:“我觉得伟大作家并没有什么当作家的秘诀,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 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 那就是他们比较注意人, 经常留心人的活动, 观察人们精神世界里的秘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中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 也就不能领悟。”那么, 就让教师从平时教材名篇的教学中, 带着学生们去“看出”和“领悟”出作文该怎么写吧!

二、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

读过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 这个又聋又哑的人仅凭手指的触摸, 便能感受到森林中数以百计的美妙事物:平滑的和粗糙的树皮;花朵丝绸般的质地和惊人的对称;小鸟在放歌时引起枝头轻松的欢快的震颤……可是视听正常的普通人却总是说什么也没有看到啊!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心灵上触发许多新感受、新思考和新醒悟, 如果一个人不是满腔热情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客观万物的多样、神奇, 人间世态的微妙变化怎会不在他眼皮底下轻而易举地溜走呢?他又怎会不端着金碗讨饭呢?不是有很多学生连自己最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都写不出来吗?所以, 若不做生活的有心人, 即使材料碰了鼻子, 他还是找不着材料。

有了生活, 还要去体味挖掘主题。鲁迅说, “不要看了就写”, 要“观察了又观察, 研究了又研究, 精益求精, 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

笔者班上有一名学生, 妈妈特别疼爱他, 他多次写过赞颂妈妈的文章, 但文章每次都是言之无物、泛泛而谈。不久前一次有惊无险的车祸使他顿悟了:他放学骑车回家时, 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撞出去七八米远, 当他在医院里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时, 看到突然从病房外踉踉跄跄冲进来的母亲和母亲那充满恐惧和爱怜的双眼, 那双眼永远定格在他心灵深处。他的心灵震颤了, 多年来没有觉察到的深深母爱终于使他大彻大悟, 于是他写出了《妈妈的眼睛》这篇催人泪下的好文章。所幸他只是胳膊蹭破了皮, 虽然大难不死, 他却气愤得要死:事故科竟然判定违规行驶的货车没有一点责任, 他思维和情感的扳机再次被剧烈地抠动了, 写出了《我多想成为一名公正的执法者》这样一篇针砭时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章。

篇4:初中作文复习浅见

一、进行审题能力的训练,适应考试要求

审题,是对作文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切理解题意,把握住要点。其步骤是:

1. 把题目及题后提出的要求一一看清。

有的只给了一半题目,需自己把它补充完整。有的是给材料或限制性作文,需要自拟题目。有的对文体、字数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对中心和写作方法都给了提示。

2. 根据试题及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

如《一件小事》就应写成记叙文。《一件小事的启示》就应写成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3. 分析试题,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抓住重点词语,确定选材范围及写作重点。

如2011年浙江温州的中考作文,给出相关的材料后,以“童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试题选材范围虽然较广,但“童心”这一限制成分就是选材的重点。

审题是写作文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如果审题能力差,作文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有一类给出材料,但题目完全要求自拟的限制性作文,试题对文体、文章中心、写作方法都给了提示,要求也很明确,但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不细,自拟的题目就会不符合要求。可见,审题能力的训练是作文复习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内容及训练方法

重点应突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这是写好其它文体的基础。安排作文课辅导时,结合学生实际可在两方面多下些工夫。

1. 帮助学生发掘生活宝库,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这是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带着感情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你记忆深,对你影响大;有哪些人与你的思想、生活、学习关系密切,对你有帮助;什么人即使是一面之交,却令你难忘;对哪次参观、游览你最感兴趣;哪节课你印象最深;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或工艺品;课外你最爱看什么书;课外有哪些兴趣爱好;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等。总之,要最大范围地开掘,并且作些记录,为作文准备好素材。然后,可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组织全班讨论有哪些可写的,自己准备写什么,以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打开思路。

例如,讨论《变》这个作文题时,可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想写什么“变”。在学生讲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提高,启发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各个地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在变,景在变,观念也在变。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变化也是生动具体的,多方面的。家庭里居住条件的变化,生活上的变化可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可写;街道环境的变化可写;一个人的变化可写……写可喜的变化,令人鼓舞;写可忧的变化,引人深思。总之,只要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具体感受即可。

要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不要编造、讲空话。从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也是贴近学生生活的: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中,昆明市的是“美好的相遇”,曲靖市的是“我想把歌唱”,红河州的是“走在风雨中”。山东省济宁市的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南京市的是“也是一堂语文课”,并且写作要求都是不少于600字,要说真话,抒真情。可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是作文指导的根本。

2.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要穿插议论和抒情,学生在写叙议结合的文章时,最容易出的毛病是叙议脱节,或议论时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例如,有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赶蜂吃蜜》的作文。他记叙得较生动,最后一句是这样议论的: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显然,议论与记叙不是一码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对记叙的内容缺乏分析认识,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只有深刻认识了记叙内容的意义,抓住了记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议论才能正确。认识越深,角度越新,议论才能越透彻,才能画龙点睛。这种能力,一方面要通过阅读分析训练、培养,另一方面作文课上也可有针对性地训练,通过多次练习打通叙议的通道。

三、进行提纲训练,让学生先想再写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中指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这一席话,对我们辅导学生作文是很有益的。写作文前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提纲写出来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了。在这个基础上写作文,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是完整的,因为,想清楚了,写出的文章才能基本符合心意,不必做大的修改,卷面也能比较干净整洁。

在复习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通过编写作文提纲,训练思维能力,提高作文课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多见识些题目,多准备些素材。如一节课可以同时给三个题目:《我喜欢这节物理实验课》,《一次实验课的启示》,《一次物理实验报告》。一节课编写三个提纲,训练内容加多,有利于区别三种文体。

四、重视作文试题分析及练习设计

作文题型多样,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1) 固定型。这种试题规定具体明确,题目简洁固定。如2011年昆明市的作文题一“美好的相遇”,曲靖市的作文题一“我想把歌唱”。 (2) 填空型。需要将试题填完整后再作文。这种试题给考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如2011年德宏州的“我渴望”,重庆市的“我改变了的色彩”。 (3) 限制型,这种试题提出一定的限制条件,让考生在较大范围内选材。如:“值得回忆的”,“人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请你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一个长处或一个短处”。 (4) 给材料型。如2011年红河州的作文题,昆明市的作文题二。 (5) 联想型。这种试题给考生提供一定的前提和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如:简介冰心写的《小桔灯》一文的内容,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写出几十年后主人公一家的欢聚情景。 (6) 写片段,即小作文。2011年普洱市的作文一就是小作文。

上一篇:爱唠叨的外婆五年级作文下一篇: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快递收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