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案设计

2024-05-03

夏教案设计(精选12篇)

篇1:夏教案设计

《夏》教学设计

高村镇实验中学

崔艳可

一、情境导入

1、导语:“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感受夏日的独特魅力。

2、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结合文中词语,感受夏天的特点及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赞

美之情。

二、检查预习

用文中的词语补充短语

()细草

()绿烟

春风()

()之气

()之势

秋波()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从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

四、精段吟诵,探寻夏

同学们,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夏天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1、整体研读,体会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年描写夏“热烈”特点的方法。

作者说“夏”是热烈的,为什么说下是热烈的呢?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中,你能不能找到夏天到来时,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深层品读,体会动词在景物描写中的魅力。

同学们,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已经从这些典型事物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与沸腾。不过我还是想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认真的品析一下,作者在抓住典型失误的同时,如何运用动词来进一步描写景物的。

3、整体诵读,再度体会动词在景物描写中的魅力。

正是这些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夏的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进而酿成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请同学们带着激情再读这热烈沸腾之夏。

五、自读课文,感受夏

1、夏不仅有热烈沸腾之景,而且还充满着生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上一段分析事物的方法,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夏的勃勃生机。

2、通过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夏天。所以作者说: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指什么?“后”指什么?“生命的旺季”又如何理解?

3、再读感受生命之夏

男生读前面议论的部分,女生读后面描写的部分。

六、品读课文,体悟夏

看来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夏的热烈与勃勃生机,那么作者眼中的夏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让我们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

1、品味节奏美

你认为第四段应该读出怎样的节奏?

2、品味内涵美

从哪些词语上能看出农民的紧张和急促?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出了北方农民夏日里怎样的生活?

七、古诗拓展,提炼主旨

1、同学们,古代诗人也有写夏的诗句,你能想出一两句吗?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是啊,即使有描写夏日美景的诗句,也少了浸着辛劳的汗水。那么作者今天描写夏、赞美夏,实际上是在描绘和赞美一种怎样的生活?

2、比较阅读

其实咱们书上有一首写夏的诗《山亭夏日》,不过与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品析。

八、布置作业

写一写:以“家乡的夏天”或“我眼中的夏天”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篇2:夏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感受夏天的特点。

2、把握精妙的构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精妙的构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

学生预习课文,由学生就内容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提问,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的精彩构思,品味语言的魅力。不求面面俱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解精要之处的同时,发挥默读、朗读、诵读的功用。根据学生提问情况,设置一些小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得到启发,掌握知识,并能将能力迁移,解决更新的问题。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跟着学生的提问教,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学,在提问解惑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一)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解清词义。

(二)检查: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芊芊细草(qiān)

磅礴之势

轻飞曼舞(màn)

黛色(dài)

春华秋实(huá)

匍匐前进(púfú)

秋波澹澹(dàn)

迸发(bânɡ)

2、改正错别字:

春华秋实

轻飞蔓舞

闲情逸至

春日溶溶

芊芊细草

承前起后

细兹慢长

气势磅礴

3、解释词语:

主宰

灵秀

磅礴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春华秋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已经领略了两位文学大师创作的散文,从《春》展示的美景中我们感受到了春„„,从《济南的冬天》的小山上,我们体会到了济南冬天的„„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当代作家梁衡写的一篇散文《夏》。那么从梁衡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夏的什么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朗读《夏》。

(二)整体感知:、从传递给的信息中,我们知道,梁衡笔下的夏是„„特征。

凡是构思精巧的诗文都有的“眼”的设置,这个“眼”就是在中有着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

2、围绕着“紧张、热烈、急促”我们自然就领会了作者写作的缘由„„

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情感其实就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三)研读课文:

、我们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才能寄寓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抓住了哪些“形”并表现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来体现“神”呢?

表现手法:用词精美

景:提示:从植物的生命力来看„„气势磅礴

对比

从色彩上来看

„„承前启后

热烈

修辞

从农作物的长势来看„„活力旺盛

对称的短语短句

人:辛勤忙碌

紧张

急促

注:一边分析写作内容,一边提炼写作技巧。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再一次领悟到,学习一篇散文,既要抓住的“神”,且要分析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形”来凸显“神”的。

3、其实,同学们在课前的预习提问中就已经关注到了这些问题,那么,下面就请同学自己来说说,你的提问是针对哪一方面展开的„„

(四)能力提升: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春夏冬三季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篇有关秋的,请同学共同来探讨一下,就散文分析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谈谈你这样提问的理由。

2、朗读《秋日的私语》

(播放钢琴曲)

篇3:夏教案设计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我国可以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等五个气候区(图1)。其中夏热冬冷地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区域,面积广大,经济较为发达。其气候特点是夏季比较炎热干燥,白天的温度为30~35℃,最高可达37~39℃,甚至40℃,中国的老四大火炉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均位于这个区域;而冬季较为寒冷,气温一般在-10~5℃之间;其相对湿度变化较大,白天为30%~40%,夜晚则达80%1。在这种气候区域内,建筑内部空间可以通过使用空调(夏季)、采暖(冬季)来获得较为舒适的热环境,而位于城市外部空间的城市绿地无法依靠机械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科学的城市绿地设计策略。因此,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探讨适应该地区气候特征的城市绿地设计是有一定意义的。

“冷是生存的障碍,而热是舒适的障碍”(吕爱民,1999),过冷过热都会给人带来困扰。夏热冬冷地区在我国属于相对气候适宜的地区,人们的室外活动时间较长,城市绿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更为重要。然后有些城市绿地视觉效果良好,但是在夏、冬两季却缺乏人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城市绿地设计不能适应和改善这两个极化天气。针对不同季节的极化气候,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通风、隔热是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绿地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导致了该地区绿地既要保证满足夏日通风和冬季日照之需,又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满足夏日隔热和冬季防寒的需要。这些采取的措施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但是通过合理处理绿地的选址、通风、日照和植物配置,通过双极控制原则积极加以调适,是有可能形成兼顾四季的城市绿地设计方案的。

1. 基地选址

合理的城市绿地选址,能够在先天条件上为绿地适应和改善恶劣环境气候提供有力保障。

在夏热冬冷气候区,夏天常高温、高湿、多雨,而冬天则非常寒冷。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的季节,城市绿地的选址一方面要保证冬季能够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一方面也要保证夏季能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增加绿地对不同季节恶劣气候的适应性,及其改善气候条件的能力。

为了尽可能增加冬季日照,在选址时,应当注意在城市绿地的南侧没有过多高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选址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场地的日照分析,保证所选择的场地上在冬至日或大寒日也会有足够的场地面积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太阳直射,从而保证场地在冬季能够较为充足的日照。

相反,该地区冬季的主导风向为北风,为了遮挡冬季冷风,在场地的北侧最好有较为高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地形,以遮挡北向来的寒冷气流深入绿地内部。如果外部情况难以满足此项条件,则需要在绿地具体设计时注重从自身出发来采取措施遮挡寒风。

为了增加夏季的舒适性,要注重绿地在夏季的通风状况。该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在场地的东南方向要尽量开敞,没有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起伏地形的阻挡,从而保证夏季主导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场地,降温除湿。

2. 通风

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绿地与风两者之间环境效应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合理的绿地设计能够有目的地阻挡风或者加强风。作为一种开放空间,城市绿地中不便像封闭的建筑空间那样通过空调、风扇等人工措施来调节通风,而是要通过植被的组合和自我调节来适应和改善通风状况。更重要的是,该区域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是不同的,冬季的主导风向是北风,夏季则是东南风。

已有的实验表明,植被对风、尤其是对人体感知最密切的近地面层风的阻挡作用跟植被的高度直接相关,高度越大的植被对风的阻挡作用越强,草地的阻风作用最低,乔木的阻风作用最强,同时与乔木的树冠密度也有直接关系。跟人体舒适度直接相关的是近地面层的风速,城市绿地近地面层的风场除受到盛行风大流场的制约外,还会受到若干不同尺度的局地小环流的影响,日夜变化也较为明显,白昼以盛行风为主,局地热岛环流在夜晚对城市绿地影响显著。2

在冬季,应当注重北部防风。可以通过增加构筑物或高大乔木来阻挡北向来的寒流,当乔木带与风向垂直时,可以对通风起到显著的阻碍作用,大大减弱上空的气流和地面的风速。同时,在树种选择时,选取树冠密度较大的树种,或者常绿树种,通过树叶来增加对寒风的阻力,都会增强绿化的阻风效果。

在夏季,由于夏热冬冷地区环境高温高湿,因而降温除湿要求高,必须加强自然通风。充足的通风对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外部空间夏季的热舒适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排出污浊的空气,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针对夏季的环境热压力,在夏季主导风向即东南方向上,布局力求开敞、通透,减少高大乔木以及乔木树冠密度,乔木下部应适当通风,形成平行于风向或与风向大约成45o倾斜角的乔木带,产生无障碍的“风道”,诱导风进入绿地。同时应当与城市导风体系相结合,形成影响城市内部的“林源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城市小气候,给人带来舒适的风环境(图2)。

3. 日照

在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得日照在不同季节对人体具有相反的影响。为了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为居民创造尽可能舒适的热环境,就要注意通过植物的季节变化来适应气候变化,尽量在开敞的外部空间缓解不良的外部自然气候条件。

炎热的夏季,过长时间的太阳直射会引起绿地局部温度过高。因而要采取措施加以遮蔽,比如树木或亭、廊等构筑物。植物和构筑物在夏季的遮阴作用基本相似,当然植物同时还有光合作用、清洁空气等其他生态作用。

然而,创造冬季最适宜的小气候,必须保证最宝贵的阳光能够直射进来。随着季节更替,植物有可能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气候,而构筑物却不行。当秋天来临,落叶乔木的树叶转黄,并纷纷掉落,树冠密度迅速降低,为冬季的阳光留下了重要通道。因此,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在该地区的居民活动空间应当多选用落叶乔木(图3)。

4. 植物配置

首先,应当积极本土植物。不同的城市气候条件决定了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类型,选择适合于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是绿地设计的关键之一。在城市绿地设计中鼓励尽可能采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已经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对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不但能够有利于地区生态安全,而且也更适应特定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此外大大降低种植和后期养护成本,同时也是地方特色的集中体现,所谓“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俞孔坚)。

其次,在城市绿地的活动空间的北侧应当种植高大、郁闭度高的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以遮挡北向的冬季寒风。

第三,在城市绿地的活动空间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以满足夏季遮阴、冬季日照的要求。

第四,在城市绿地的活动空间的东南侧,减少高大乔木以及乔木树冠密度,乔木下部应适当通风,形成平行于风向或与风向大约成45o倾斜角的开敞空间。

5. 结语

适应气候,改善气候,是城市绿地的重要能力。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特殊的气候特征,城市绿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应当在冬、夏两季的极化天气下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YANG JunYan&CHEN Wen.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China,SCIENCE CHINA,September2010Vol.53No.9:2510–2514

(2)徐小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城市建筑,2006(7):23-25.

(3)冯娴慧.城市近地面层的风场特征与导风体系构建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7

(4)吕爱民.应变建筑: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徐小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城市建筑,2006(7):23-25.

篇4:《夏》教学设计

《夏》是一篇清新短小而又意蕴丰富的优美散文,它不仅激情荡漾,也有含蓄隽永的一面,能让学生在品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随着场景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在变化着。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

【目标预设】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夏天的美,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感受夏天美景,体悟作者情感。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2.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学生们听读后,上黑板写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层层推进,步步引导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代表每天布置任务和要求)

1.给加点字注音,抄写三遍,掌握读音和写法。

磅礴 黛色 匍匐 芊芊 澹澹 迸发

2.熟读课文三遍。

3.预习课文后,请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

二、导入新课

春的万物萌发能给人一种生长的愉悦,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比比皆是。而夏呢,也许太热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总难让人亲近。因此,描写夏天的文章不是很多,但是作者梁衡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夏的美丽之处。让我们走进《夏》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抒写夏的可爱的。(投影展示课题:夏)

三、诵读

1.请同学们把课文投影中红体字大声念一遍。(出示课文投影)

过渡:读准字音是读好文章的一个基本功。初读课文,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投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指名学生初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评。

(1)第一、二段一位同学朗读。

(2)读完请同学从读音、句读方面评点这位同学的朗读。

(3)第二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读完给予评价)

(4)第三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完给予评价)

(5)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学生如有字词读错现象,读完后教师立即在黑板上强调)

3.听范读,要求听清节奏、感情,想象文中画面。

过渡: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读好文章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同学们在朗读文章时还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要在脑海里想象文中的画面。

播放范读前出示听读要求:听清节奏、感情;想象文中画面。

4.听读后提问。

(1)通过听读,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2)这些画面体现了夏的什么特点?(投影出示问题)先不看书描述画面,再打开书补充画面。(从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感受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再次强调听读的要求:听读要专注,既要听清节奏、感情,也要想象文中的画面。这样才能逐步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进行对话。

5.默读课文,思考归纳:从以上画面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三个特点的?(投影)

6.研读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夏天呢?

齐读第5段,明确作者写夏的原因,在于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品味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可以使用下列句式回答:

我喜欢 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 。

例: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赏析方法:

(1)关键词(动词 形容词 副词……)

(2)修辞(比喻 拟人 反复……)

(3)表现手法(对比 烘托……)

五、拓展:对比阅读,体会不同感情

引语: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出示投影《山居夏日》)

归纳:学会以不同的观点审视身边的景物,得到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即新意。

六、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课后作业】

1.抄写并背诵《山亭夏日》。

篇5:画画教案设计夏彦平

新希望民办小学:夏彦平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活动准备

1、学生会使用棉签。

2、各种各样的橘子。

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

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1、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 ●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

2、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学生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篮的作业纸。

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谁愿意做魔术师上来试一试?(2)教师反馈并示范学生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

方法指导:

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学生将篮子里装满橘子。

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

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2)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 课后作业: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油泥,学生制作小橘子。

☆环境创设 将学生的作品布置在展览区供大家互相欣赏。

活动小结:

篇6:夏教案设计

1、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体会对比方法的运用以及紧密的文章思路构造;

2、理解作者由景而抒发出的对夏、劳动人民的炽爱,培养热爱大自然、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重难点

体会文章多样的写景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最近刚学过高骈的《山亭夏日》,回忆一下诗中所描绘的夏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不是夏天就只给人们带来这种感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衡先生的《夏》,感受一下他眼中的夏。

2、介绍作家

3、检查预习

芊芊黛色轻飞曼舞主宰磅礴春华秋实高粱匍匐春日融融秋波澹澹闲情逸致

4、整体感知

⑴、齐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分析文章结构;

⑵、作者眼中的夏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⑶、作者分别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

5、初步探究

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⑵、第二段从那些方面写出夏天的热烈?结构上的特点?夏天是怎样到来的?

⑶、第三段怎么描写春之色和夏、秋之色?为什么不写冬之色?

⑷、第四段是怎样表现紧张、急促的旋律?

⑸、作者为什么写夏?

6、研读探究

⑴、为什么重点写麦子?

⑵、第一段:“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与第二段“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的联系;“收获之有二希望还未尽”与“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的联系等,明白作者思路构思的紧密。

⑶、品位:

①“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②“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7、拓展延伸、练习

⑴、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句。

⑵仿写“冬之色”。

8、总结、板书

梁衡

总分总

热烈景万物生长太阳烘烤比喻对比

热风浮动麦浪翻滚拟人由景抒情

色作物蓬勃热爱

赞美

紧张人辛劳忙碌反复

急促短句

篇7:《夏》教案

1. 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 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 音乐《夏天的雷雨》。

3. 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 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 新授课部分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 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 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 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 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 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4. 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 教师小结

篇8:夏教案设计

近年来, 能源危机已经开始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国的能源危机也在不断加剧, 自然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 建筑设计师应该重视起建筑的节能问题, 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需要尽量减低建筑能耗。同时作为建筑的使用者, 人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一、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地理纬度大致在北纬30℃~32℃, 属于气候过渡地区。这一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 气温较高, 最热月份室内气温高达32℃左右, 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 特别是在顶层及西晒房间, 显得十分闷热难受;冬季室内显得阴冷潮湿, 最冷月份的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 时间长达2~3个月, 且季节风旺盛。由于缺乏总体部署, 能源利用效率低, 因此改善该地区的室内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势

多年来, 各地已经为此做了许多建筑节能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和调查检测, 生产了多种节能产品, 涌现了不少建筑节能先进适用技术, 建造了一批批示范试验小区建筑, 积累了许多技术经验。全国几个先行省市已编制出地方性标准, 有的已试行一段时间, 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 夏热冬冷地区众多的建筑专家教授和政府官员中已经涌现出一批认识明确、热心从事建筑热环境改善和建筑节能的积极分子。有这批人作为骨干, 致力于扩大和提高, 就更有条件把这件事情迅速推进。

三、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环保设计

1. 屋顶节能设计

屋顶能耗占建筑能耗中的并不大, 但是屋顶能耗对其他建筑部位的影响较大。因此, 做好屋顶节能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夏热冬冷地区冬季较为寒冷, 因此要采取措施做好屋顶保温工作, 可以使用一些性能较好、耐久性较好的材料对屋顶进行保温。同时考虑到夏季天气较为炎热, 屋顶材料还应该具有散热性较好的性能。比如某个地区,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少雨, 春秋季较为干旱。如果采用普通的坡面屋顶, 冬季就起不到保温的作用, 由于日照时间较长, 夏季也起不到通风降温的作用, 因此,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仔细计算后, 选择合适的屋顶结构。经过设计师的仔细研究, 发现该地区建筑屋顶比较实用采用厚阻燃型膨胀聚苯板, 厚度为120 mm。首先要保证建筑屋顶内部结构完整, 然后在结构层上铺上一层隔气层。再接着就是上文所选用的聚苯板, 之后再铺上保护层和防水层就可以了。这种屋顶设计不仅施工简单, 成本较低, 同时避免了冬冷夏热地区的气候弱点。冬季能够防止室内热量散发, 夏季又能够避免太阳光的直射, 最重要的是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2. 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在建筑的节能环保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冬冷夏热地区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特殊, 属于流动空间, 但是功能却很齐全。因此, 对于一般的住宅区域来说, 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该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平面兼坡顶的建筑立面, 这样的布局会使建筑内的每个房间能有足够的采光通风区域。建筑周围一般都设置有阳台、外廊等,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受到空间的限制, 一般没有条件使用这样的内部空间组织与划分方式, 因此, 针对这类型的建筑,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关的措施, 以保证建筑的每个房间都能够有流畅的气流, 并形成穿堂风。

目前,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因此, 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于住宅建筑内部的客厅更加重视。现代住宅建筑多是“大厅小卧”的布局, 这种布局反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是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形势, 也是住宅建筑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大厅小卧”的设计概念属于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与划分的问题, 因此设计师需要从这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考量。根据不同户型的建筑, 满足人们对于客厅和卧室的不同需求, 重视各个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 并考虑到细节问题, 保证建筑拥有良好的内部空间, 并使这种建筑布局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过时。

3.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围护结构的节能保温是建筑节能保护中的关键环节, 冬冷夏热地区的维护结构较为特殊。夏季通风条件较好, 空气流动性大。如果想要使室内的温度低于室外的温度,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围护结构入手, 加强外墙和窗户的隔热性能。众所周知, 外墙以及窗户对于太阳光的吸收是有限的。围护结构所吸收的那部分太阳光又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通过墙体传递到室内, 一部分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由于太阳光的直射建筑师无法掌握也无法改变, 因此要从围护结构所吸收的部分入手, 减少太阳光向室内传递, 尽量使围护结构所吸收的太阳光向外散发, 可以通过减少建筑维护结构的辐射来进行。由于白色吸收太阳光的能力最弱, 因此冬冷夏热地区一般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围涂上一层白色的或者浅色的材料, 从而减少墙面对于太阳光的吸收。为了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 还可以在建筑围护结构内设置隔热层。

窗户在传递热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冬冷夏热地区的窗户既要保证在夏季有足够采光的同时避免空气流入室内, 又要保证冬季减少室内温度的传出。因此, 设计时一般采用较为特殊的玻璃, 如中空、隔热和反射的玻璃等。还可以填充反光材料, 但是这样以来就会增加造价。是否使用特殊材质的玻璃, 还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四、结语

近几年, 人民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 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日益增加。能源利用情况紧张, 而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必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前提下, 有学者提出了“建筑节能, 健康居住”的概念。即在不牺牲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以较低的能耗, 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鉴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对于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可持续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曦.夏热冬冷地区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生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2]吕翔.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窗户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篇9:《夏》课堂教学设计三环节

一.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教学《夏》这篇散文时,我抓住朗读这一主线,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在朗读中读出节奏、领悟情感。

1.听读、跟读理清思路。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思考题:(1)作者笔下的夏有什么特征?(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征的?(3)作者对夏有怎样的感情?围绕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在听读、跟读中,通过勾画、圈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快理清了文章总—分—总的思路。

2.听读、跟读领悟情感。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作者对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的由衷赞美贯穿全文。同样我在听读与跟读、精读与赏读中让同学们来感受文本体现着的感情。如读第三小节时,同学们都认为读这一段应按照平缓—跳跃—欢快—充满激情的语气来读。于是在抑扬顿挫的集体朗读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文章的音韵之美,更是在朗读中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3.深入朗读,理解主旨。“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托物言志,前文写景其实就是为了卒章显志,于是乎同学们在深入的朗读中,一直贯穿着这种激情奔放情感,本文的主旨也就了然于心。

二.赏析

能学会对文章中词语和句子进行辨析、赏析,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梁衡《夏》一文,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富有抒情性的词语或句子,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这些词语或句子的赏析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赏析文中富有形象化的词语或短句,调动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文中有许多用得精当、准确的动词、短句。如在描写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时,分别用了“挑”、“举”、“匍匐”这些动词,分析时我通过情绪渲染,辅以动作表演,让学生在观赏中理解,在理解中感受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喜悦、瓜秧腰肢抖动的神气。文中还有很多的短句,它们简洁明快,铿锵有力,感染力强,会使人感觉到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2.赏析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提高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外,文本所具有的表达、修辞、句式的魅力同样不可小觑。《夏》一文正是有了许多的精彩描写,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节奏明快、色彩鲜明的旋律之中。如“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麦浪比喻成汹涌的海浪,把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比喻成一艘艘的舰船,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的面积之大、长势之盛、气势之烈,充分展示了夏天热烈的色彩,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3.赏析文中富有抒情性的句子,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在文中往往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夏》这篇文章正是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不断地为突出文章主旨推波助澜。例如“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生动展示了从春到夏景物的变化,突出了夏热烈的气势。“这时她们已经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写出了夏季农作物旺盛的长势和向着收获的终点冲刺的激情。这些句子很好地为下文“她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作了蓄势,突出了主旨。

三.比较

比较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理解与迁移的能力。比较时既可以从选材的角度,也可以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夏》探究·练习三正好可作为本节课的比较阅读内容。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与这首诗分别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2)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这篇文本的内涵。

《夏》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中抓住朗读—赏析—比较这三个环节,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与能力。

顾云军,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门。责任编校:李发舜

篇10:《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感受夏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朗诵诗句,同学们判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纯洁,韵味各异。你们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今天,老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夏。 (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全体同学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闲情逸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找生朗读后再默写,注意规范美观】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对“夏”充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欢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全班回答,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后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第二课时

一、精读体味语言:

篇11: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夏的美丽,培养读者热爱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2.感受夏的美丽,培养读者热爱夏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再也留不住了,那么,夏天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回味一下你心中的夏吗?

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跟随作家梁衡到西北黄土高原火热的农村,去感受一下那里夏的特点。

二、感受夏之美

听录音朗读,思考问题

1、作者描绘了夏天的那些画面?

2、在作者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教师示范:我从作者对鸣蝉的描绘中,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夏天。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教师总结:大家从文中看到了不同的夏天,作者也用一句话概括了夏天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来。

3、哪些词语体现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朗读)

(过渡: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来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夏天特点最精彩的句子)

三、品味夏之美

1、指导阅读:从词语使用、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角度品味佳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批注品评文字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点评指导(1)“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写出麦田的壮观以及田间热烈的气息。(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比喻修辞,用一锅水沸腾的过程比喻夏天到来的过程。

(夏天的到来,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呢?)(3)“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对比手法,突出夏天来临景物的变化,突出夏天的生机活力。(板书:写法)(3)“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植物蓬勃的生长的喜人情势。“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把农作物当作人来写,表现它们生长的一种豪情,似乎正握紧拳头,拼劲全力,冲向收获的终点。齐读: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握紧拳头,再齐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点拨:这句话精妙在哪儿?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用富有生机的动词使句子有了非同一般的表达效果。板书:修辞

炼字)(4)“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抓住动词,“烘烤”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高,“翻滚着”“扑打着”写出麦浪的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美。“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写出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美。(点名朗读)(齐读)(5)“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反复修辞,表现夏天农民的忙碌,突出夏天旋律的紧张。(点名朗读,读出节奏感、紧迫感。多名同学朗读。集体朗读。)

(过渡:通过刚才的品味交流,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主要抓住夏天的什么内容来写?)

5、本文除了抓住夏天美景来写,还写了什么?

景美人勤(板书)

(过渡:在刚才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品味精美的文字,可以从词语、修辞、写法等方面去体味文字的精妙,大家现在想不想用这样的方法试试身手。)类文比较: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1)写出夏天什么特点?怎么表现的?

(2)诗中的夏与文中的夏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过渡:大家喜欢文中景美、人勤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作者梁衡也用一句话表达了对夏天的情感,是哪句话?)

6、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对夏天的感情?(哪个词直接抒发作者对夏天的感情?)

集体朗读(读出激越之情)

(过渡:这篇文章景美,人美,语言美,情感美,现在让们用精美的朗读来再现这种美吧。)

四、再现夏之美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地朗读。

2、多种形式朗读文章:表演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分工朗读。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朗读声情并茂,精彩纷呈。作者把《夏》当作艺术画卷精心构造,每个词精益求精,每句话意韵深远,在生动细腻的描写中表达对夏天的赞美,同学们通过朗读再现出这种美,大家能借鉴作者的精美写法,从自己的笔下创造美吗?

篇12:《夏》教案

《夏》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芊芊、轻飞曼舞、磅礴、匍匐”等词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夏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诗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图片,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喜欢原因。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4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好的写景散文犹如经历一场情感的旅程。下面请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自学生字词。

3、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4、再读课文,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景?本文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感悟语言,欣赏美景

1、(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探究:(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夏的热烈?

(2)、体会夏金黄的色彩。“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

(3)、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2、汇报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以加深理解。

三、品读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1、文中赞美了夏的景美、人勤,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请找出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起来,并作点评。

(出示点评方法:如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比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只要你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即可。)

四、总结升华,积淀情感

1、原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出示: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2、师总结: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歌颂夏日的美丽,但作者却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热烈和缤纷,使我们不禁发出同样的感慨:原来,夏日是如此的迷人!是的,夏的气氛是热烈的,夏的色彩是金黄的,夏的旋律是紧张的。夏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夏是通往丰收的桥梁,夏浸透着苦涩的汗水,映射出劳动者勤劳的身影,这就是作者赞美夏的原因。让我们再次大声齐读(出示最后一节),再次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板书设计

热烈——夏之景

金黄——夏之色

赞美夏季、更赞美勤劳的人

紧张——夏之人

六、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zǎi____ zhù____藏 bèng____发 遗hàn____ 闲情逸zhì____

磅bó____ 2.填空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指“________”,“后”指“________”,“生命交替”指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粗字词的含义

a、轻飞曼舞 b、细滋慢长 C、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4.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希望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段是扣住夏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在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5.模仿“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写出夏和冬。

夏之色为(),如(),如(),();

冬之色为(),如(),如(),()。

七、推荐课外作业

上一篇:农集贸市场管理下一篇:雅韵文艺协会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