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开学考试卷(附答案)

2024-05-05

九上语文开学考试卷(附答案)(精选5篇)

篇1:九上语文开学考试卷(附答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6年1月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二)

(三)一、积累运用(共20分)得分 评卷人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指定方格内。(2分)

屠呦呦与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在国内,屠呦呦因为没有bó(▲)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xián(▲),cháng(▲)年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摘自新浪网)

注音

填字

2.选出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3分)【】【】 A.马是慧骃国的主宰者,马懂礼节、有智慧和自制力,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

B.飞岛国拉格多数学学校是这样教学的:用墨水把命题写在一块薄而脆的饼干上,学生用面包和水将饼干送服,饼干消化后数学命题就会走进脑子。

C.两个小人国打了三十六个月的仗,起因就是吃鸡蛋到底应该从哪一端打破。

D.格列佛坦率、爱国、要面子,敬重高尚、知识丰富的的人,也不仇恨、厌恶敌视他的人,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E.飞岛国语言学校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的语言,其中一项计划是简化言辞,将多音节词缩成单音词节,省去动词和分词,因为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东西事实上全是名词。

3.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后,引起热议。我市某校开展“中学生畅谈我国的制造业”专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2分)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会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4.右图是文学名著《骆驼祥子》的封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封面。(3分)

5.阅读下面的故事,探究这个故事寄寓的人生哲理。(4分)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

6.默写。(6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2),雪上空留马行处。(3),,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请默写出与“乡愁”内容有关的诗句(可以是相连的完整句。如果两句不是出自同一首诗词,则必须都是写“乡愁”的)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4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①;下则幽谷,窈然②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③而仰出。俯仰④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掇幽芳⑤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⑥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夫宣⑧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特立:高高挺立。②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④俯仰:环顾。⑤掇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⑥刻露:清晰地显露。⑦幸:庆幸。⑧宣:宣扬。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2)觥筹交错(3)修既治滁之明年(4)掇幽芳而荫乔木(5)遂书以名其亭焉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分)

(2)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分)

9.甲乙两文同为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仕途受挫,犹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你从其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什么启发?(3分)答: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近及远,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

B.乙文中滁人生太平之世,享风景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丰乐亭”得名的缘由。C.甲乙两篇游记散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D.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体现了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共12分)

【甲】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人们看到的绿色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只要气候适宜,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巴西各大城市的楼房常见绿色荡漾,青草在微风中摇曳,原来外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生物砖”。墙面平时适当喷水,就可以常年碧绿,隔热隔音,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居住区的空气。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项目不得施工;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完工后,地面上有裸土的不予验收。因此,房屋落成之日,草坪、花坛、绿篱亦同时建成交工。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它由一条大绿色植物带环围(其中包括四季常青的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起着过滤空气、阻止噪音的作用。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1990年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又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市民将建筑围墙的精力用在绿化上,营造了重重“绿墙”。(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乙】“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你等等。”我边说边去屋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选自《一双手》)

11.下面四个选项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请你选出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通过一组对比性的数字说明该市在绿化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B.这是一双奇特的手,因为它不但外形奇特,而且创造的价值也很奇特。C.巴西利亚1987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因为它历史悠久,有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绿化突出,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D.乙文中“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了张迎善的手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12.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为什么首

篇2:九上语文开学考试卷(附答案)

(完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xìng gāo cǎi liè地来到美丽的校园。老师们zī zī bú juàn 地教诲我们,我们茁壮成长。就要离别母校了,我qíng bù zì jīn地说:“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母校!”

2.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12分)

(1)古文《高山流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对知音的故事。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 ,终身不复 ,以为 。

(2)我漫步在操场上, 着花木,抚摸着幼苗, 着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五年的 ,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 。

(3)有喜有忧, ,有花有实,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 。

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母鸡》也是他的作品。

3.把下面古诗、谚语补充完整。(4分)

(1)《泊船瓜洲》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读书百遍, 。

(3)一年之计在于春, 。

4.好书分享。(3分)

这学期我喜欢读的课外书是《 》,书中的

主人公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或它)

二、阅读分析(35分)

(一)又一次敲响了农舍的门(17分)

①1944年春天,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23岁的美国青年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非常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约10公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伙伴。

②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到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舍。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去碰碰运气。他无奈地一边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③ “砰砰砰”安道特敲响了农舍的房门。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3O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④“我是一个美国伞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⑤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⑥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而这栋农舍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很 ,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⑦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⑧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⑨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⑩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新-课 -标-第- 一-网

(11)女主人很快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正不断地往下掉。美国青年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12) “ ”她 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大碗橱里。安道特在里面躲了整整三天,三天之后,他得以重返部队。

(13) 德国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搜查。

5.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1分)

A.严谨 B. 严厉 C. 严密 D.严格

(1)他们搜查得很 ,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6.在下面句中的“□”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

“我是一个美国伞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7.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3分)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

(“闯”字换成“跑”字,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8.当美国青年再次敲响这所农舍的时候,里面的女主人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请你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把(13)小节中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篇3:语文考试如何参考“参考答案”

我们再来看近年来在省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部分试题:200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再来回味一下已经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2004年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的答案,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而在《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中,竟然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固然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并不能认为它是错字或别字,既然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注:2003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唯一,A、B两项都没有别字,都属于应选答案)。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他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命题者在设置答案时沿袭教参说法,有失周密。如第11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节奏划分参考答案沿袭教参说法,将“不以”与“封疆之界”断开,与实际朗读不符,准确划分应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第19题要求学生回答“母亲”“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的原因,准确答案应包括:为儿子懂事而感动和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内疚、心疼、痛苦和无奈两个方面。但参考答案却只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有失周密。另外像2004年沈阳市的第20题,在给出的参考答案中,缺少必要的术语,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的第16题的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权威性考试的中、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失误,我想并不奇怪,作为命题者,他们恐怕也一定会想到万一命题时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权威考试的权威性,其中包括参考答案的提供。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出现参考答案值得质疑的试题,这让我们对参考答案心有余悸、信心不足。既然如此,是否就意味着参考答案没有参考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往往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出现这种参考答案严重缺乏规范性甚至缺乏参考性的现象更是偶有发生,甚至在实际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学生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把命题者所提供给老师的参考答案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道试题时,他就已经开始宣第二条的答案了。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的问题,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参考答案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尤其是像语文这类学科,命题者在给试题提供参考答案时,有时的的确确会涉及到弹性较大的答案,甚至就根本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相对标准的答案,在这种实在没有办法把握的情况下,是不是阅卷老师就听便于参考答案呢?我想这绝对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完全违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

一、 必须认真研究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答案”,是一帮成年人的答案,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可以这样说,只有命题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在试卷上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在阅卷之前必须研究答案、讨论答案,必须研究学生的答案、讨论学生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没能解读出来的答案,竟然会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确实有水平,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考虑问题的周密很令人阅卷老师钦佩,他们的答题可以说比命题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加精彩、更有道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研究、讨论参考答案就更有必要。研究之后,命题组、阅卷组可以根据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再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参考。不少参加过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次阅卷都会有一次不小的收获,都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动,尤其是阅卷老师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让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事实上,研究参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必须仔细参阅参考答案

尽管命题老师在给试题拟参考答案时,冠上了“参考”的字样,并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相反倒是有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参考,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试题以后,在缺乏老师评讲的前提下,可以参阅参考答案,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重新审题,认准答题的角度,理清答题的思路,最后再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把答案较为详细完整地列出来。

实际上,通过这种与参考答案的交流,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阅参考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训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完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必须严格规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是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会一样,这就导致命题老师在给题目设置参考答案时的要求也不会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没有别的办法,唯有规范答题,不该省略的一定不能省,特别注意规范性的训练,不仅思路上要规范,表述上更要规范。比如,试题问“为什么”,你答题时必须有“因为”这样的字样,试题问“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你必须有“形象而生动地……”这样的字样。也就是说答题时该掌握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你必须学会运用,尽管有时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些字样,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必须运用。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参考答案时也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在参考答案中没有的字样,你必须在平时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术语”加进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为考生,你必须弄清楚,答案虽然有时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而要注意答案用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少用白话、口语。不同的文体还得用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去答案,这样以不变应万变,以减少扣分的机会。

四、 必须指导评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被冠上“参考”的字样,这就意味着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当然,绝大多数参考答案还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参考答案。一般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在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然后重新组织答案。

比如命题者在命题时给出的分数是3分,但是在提供参考答案时只是给了2个要点,我觉得这样的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0.5分的试题,很有必要重组一下这个试题的答案。在重组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试题的综合评价要求,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过程,甚至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试卷评讲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在学生评点参考答案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以引导他们思维发展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生生自动和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里我之所以就参考答案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没有贬低我们的命题老师以及我们的授课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要正确地去对待参考答案,让参考答案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对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态度是明确的,既不能迷信,又不能完成抛弃。理性的做法是:能够跳出参考答案的束缚,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给每位考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就一定会让参考答案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参考价值。

篇4:高三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6分)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公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6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的体内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很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外来细胞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它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了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出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它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的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3.根据文意,划线的“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相对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由于遗传记忆是天生的,它的信息量比神经记忆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踏。⑥蠲(juān):减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第Ⅱ卷(共129分)

四、(34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蓧②。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注:①丈人:老人。②蓧(di?o):锄草的工具。③芸:通“耘”。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分)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分)

(2)用自己的话概述荷蓧老人的观点。(3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分)

渭城曲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填空:从流派风格上说,王诗是属于田园诗,高诗则是 诗;从篇幅字数

上说,两首诗都是格律诗的 。(2分)

(2)简答: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可是流派风格不一样,却有很多的不同点,请加以

比较阐述。(不少于2点,4分)

10.默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李白《蜀道难》)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孟子·梁惠王上》)

(6)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以刺世事。 ,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1.中外名著简答:(1)、(2)题必选一题,(3)、(4)题也必选一题。(10分)

(1)简述方鸿渐这个人物。

(2)简述《围城》中的三闾大学。

(3)简述匹克威克阅兵场遇险的故事。

(4)简述匹克威克的婚约官司。

五、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5分)

忆刘半农君(有删节)

鲁迅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 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 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②,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

中的一个史实性的错误。②指刘半农任女子学院院长。

12.划线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

“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5分)

13.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14.请根据原文,分点概述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不少于3点,6分)

六、(10分)

15.下面是一则家教广告,有多处语病请找出4处加以修改。(4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①,古今中外事业有成的,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③,我们虽然不是才高八斗④,但我们愿意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您的孩子效犬马之劳⑤,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各门功课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⑦。请相信我们⑧。

16.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7.变换本体和喻体,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一组。(3分)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剔透,红得纯/像鲜血的凝固/像缩小了的心

七、作文(70分)

题目:东南风·西北雨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I.(1-7题每题3分,共21分)

1.D 解析:D项“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属于内在原因而不是外在原因。

2.C 解析:A项后半句不对,我们现在需要是“作必要整合和转化”,而不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B项“去资源化”倾向指作家“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和转化”,而不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源”。D项作品的这种描写是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现象的表现,是作家没有真正找到生活的价值所在;且少掉“没完没了地”。

3.B 解析:A项“惰性大”表明有“非惰性”的存在,不是不能变化,只是变化小。C项是“遗传记忆惰性大”的结果。D项答非所问,不属于本话题范围。

4.D 解析:A项免疫记忆不是天生的,而是得病后留下的。B项10的11次幂比特大于10的10次幂比特。C项免疫记忆存在于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中,淋巴细胞不是血液中的细胞。

5.B 解析:完:交完,完成。

6.D 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项:助词,用在主谓间/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是介词,表被动。

7.B 解析:由第四段“其子欲鸣诸官”可知,驼者的儿子只是想把医人告上公堂,却并未实施。

II.(129分)

8.(8分)

(1)①四肢不会劳动,五谷不能分辨,谁是你的老师呢?

②杀鸡做饭给他吃,又叫出两个儿子跟他见面。

(①3分 体、勤、夫子;②2分 为、见)

(2)荷蓧老人认为孔子的游说很失败,他暗示子路应该归隐,靠自己的耕作来养家糊口。(3分)

9.(6分)

(1)边塞,七绝(2分,1空1分)

(2)①送别的地点不同:王诗是柳色宜人的客舍,高诗是沙雪纷飞的大漠。②对友人的境况揣测不同:王诗是“西出阳关无故人”,高诗是“天下谁人不识君”。③诗人的感情襟怀不同:王诗感情细腻,儿女情长;高诗胸怀开阔,豪迈豁达。(4分 1点2分,写出2点即可)

10.(10分)略(1空1分)

11.(10分)略(1题5分,不满100字每20字扣1分)

12.(5分)

(1)字义:“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意思;“烂”是旧的,陈腐的意思。(2分)

(2)情感:刘半农从前投身革命,提倡写白话文,“五四”以后,日趋守旧,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用这两个词,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3分)

13.(4分)

要点:①鲁迅成人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直率、浅的清澈。③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4分)

14.(6分)

(1)刘半农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疏远起来。

(2)在《何典》序文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他很不快。

(3)刘半农任女子学院院长后,“我”渐渐将他忘却;禁止学生称呼“蜜斯”之类,“我”很反感。

(4)后来刘半农做打油诗,弄烂古文,思想日趋颓废守旧。(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15.(4分)

①删掉“良好的”;②“都”改为“大多”;④“我们”与“虽然”对调,或删掉⑤的“我们”;⑤“效犬马之劳”改为“尽绵薄之力”;⑥删掉“您的”(共有5处,修改4处即可,每处一分)

16.(3分)

(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数是语言表达。(2分)

(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抓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分)

17.(3分)

示例:北方的白雪啊/白的炫目,白的均/

像感情的铺垫/像擎高了的魂

18.(70分)

评改解析:

(1)“东南风”舒身宜人,“西北雨”无情打击,间隔号前后是逆向的两个词语。如果有考生写出顺向的,言之成理也行。但只写“东南风”或只写“西北雨”的,应视为偏离。

(2)可以展开联想:“东南风·西北雨”是六月的气候特征,可以联想明年高考的成败;还可以联想人生旅途的顺畅与坎坷;还可以联想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机遇与挑战;还可以联想世界发展、全球走向的主轴与变数,等等。假如联想合乎情理,应视为切题的。

(3)自拟题目扣2分,篇幅不够的满2行(40字)扣1分。

附:《催科》参考译文

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爱抚长养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够互相帮助。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不需贡税给朝廷)而受到奖赏,那是因为古代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可惜如今不是那样的时代了。

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要挖他的脑、要抽他的髓一样。那些当官吏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处罚,内心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还不缴纳赋税,紧接着就是追逼、呼叫他们了。经追逼呼叫百姓还没有缴纳赋税,紧接着就是对百姓施以鞭打、刑罚,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把他们逮捕、囚禁了。这样,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贷了;如果借贷不到钱,就只有出卖新丝、出卖新谷了;新丝新谷都卖光,就只有典卖家产了;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卖子女了。到了这个样子,赋税是都可以缴纳了,可是赋税缴纳了,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八了啊!

唉!弄光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怎能不让人觉得痛心啊!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这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说说这些人,大概类似“驼医”吧!

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说会医驼背,说:“背驼得像弓一样的人,背驼得像虾一样的人,背驼得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得像箭一样。”结果有一个人信以为真,请他治疗驼背。医生拿了两片木板,一片放在地下,叫驼背的人躺在上面,再拿一片木板,压在他的身上,立刻跳到他身上跳一跳,驼背的人立刻变直,但也立刻死了。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驼的医生,驼医却说我的职业是医驼背的人,哪管他是否死亡。

篇5: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百花园。(63分)

1.读拼音,写词语。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16分)

fùjìncǎi hónɡtǎoyànchuánrǎn

Zhēnzhūnínìnɡhūhuànkuājiǎnɡ

2.我是超级魔法师。我会照样子变化。(12分)

例:照相——照相机(6分)洒水—()、()—()

例:奶牛——牛奶(6分)山上—()、()—()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就。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一会儿。

4.我是积累小行家。我积累了好多好词,快来试试身手吧!(6分)

树木(茂)(盛)、群山()()、()()舞动、()()扑鼻

5.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音节填在括号里。(8分)

jiānjiàn

(1)绒线团中间()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

shènɡchénɡ

(2)傣族人民盛()上美酒,举行盛()大的仪式欢迎周总理。

6.课文内容我熟悉。(17分)

(1),疑是银河落九天。(4分)

(2)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5分)

(3)诚心能叫落泪,实意能叫发芽。(4分)

(4)赠人玫瑰。(2分)

(5)春风一拂,南燕双归。(2分)

二、展示台。(4分)

这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我能把它写下来。

好词:()()()

好句:

三、交际大舞台。(4分)

一年级的小明在学校花圃摘花,你看到了后会对他说什么呢?写下来吧!

四、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雷雨过后

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到)美丽的彩(红虹)。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碧绿的柳枝经过大雨的冲洗,变得更加绿油油的了。柔软的小草也醒过来,点着头淋洒下水滴,感谢阳光的照晒。

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像象)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一只青蛙精神抖擞地蹲在荷叶上,使劲儿歌唱。一只蜻蜓张开翅膀,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表演舞蹈。

蚂蚁连忙来到地面,准备往家里搬东西。蚯蚓(专钻)进稻田里,正在和小虫捉迷藏[cángzàng]呢。蜘蛛慢慢地从屋顶、门窗上爬下来,趴在摇篮似[shìsì]的网上。一只小猫正在练习滚、扑、咬的动作。

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张美丽的图画。

1.划掉文章中()里不正确的字。(4分)

2.划掉文章中[]里不正确的读音。(2分)

3.按短文内容填空。(4分)

()的图画()的小草()的柳枝()的水珠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4分)

五、我是写话小能手。(11分)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你想在暑假里做些什么事呢?请你写下来吧,注意语句通顺,别写错别字哦!

参考答案

一;

1、附近、彩虹、讨厌、传染、珍珠、泥泞、呼唤、夸奖

2、a、洒水——洒水车例:飞机——飞机场b山上——上山例:图画——画图

3、略

4、树木茂盛、群山环绕、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5、jiānjiàn chéngshèng

6.飞流直下三千尺秋季、绿叶、红、白、五光十色石头落泪枯木发芽

(4)手有余香(5)千山绿万户春二、三;略

四、(1)划掉“到红象专”(2)划掉“zàngsì"

(美丽的图画柔软的小草碧绿的柳枝滚动的水珠

(4)比喻句“荷叶上.......亮晶晶的”把水珠比作珍珠

上一篇:4s店策划下一篇:连续观察乌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