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2024-05-10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通用9篇)

篇1: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引言

在当今社会经济竞争中,VI在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已明显的体现出来。甚至可以说,一个企业VI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胜略汰。而在现时的VI设计中,一股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力量,分外引人注目。吉祥符号

这个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你试图认真地寻觅原先在身边的比较熟悉的东西时,它竟然会在无声无息之中悄然离去。于是,有人惊叹这个世界变化快!时光如大江东去般一往无前滔滔不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人世间也有奔涌千年的沧海、照彻古今的明月、四季华茂的常青树、永久流淌的不老泉,这就是吉祥符号。它是记录那些表达吉祥幸福的纹样、图案或文字。

2.1 中国图形艺术的起源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面与之对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把自然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华夏文明发源地)富裕而开阔,到处是奔跑的犀牛与大象。人们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与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感受到无穷的气与魔力,他们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把似真似梦的境界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而浑厚。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2.2 图腾的起源及其象征意

图腾即徽帜,是严格的族象征,当原始人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后,该地一种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东西,或因有益,或因有害,就对其产生崇拜,这就是原始图腾。这时的自然图腾崇拜物,是区别不同人类群体的标志,在与之共处的过程中,原始人就把它们当作了保护神。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酋长和奴隶社会的贵族,利用图腾神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把自己说成是祖先神在世间的代表,于是出现了祖先象征,即大量的人与动植物合一的艺术形象。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甚至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原始人最初将图腾当作祖先崇拜。再后来将图腾认作保护神。因此,图腾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保护神。继而有了自己的图腾圣地、图腾仪式、图腾物、图腾色彩、图腾音乐、符号图形等。这一点与当今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企业标志、吉祥物、标准色、象征图形等在形式上是多么接近啊!对于氏族成员来说,图腾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使氏族之间互相区别,维系社会组织,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记象征。这与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以及追求品牌个性也是一致的。

2.3 中华民族对图腾的崇拜

中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同时,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图腾神——龙。中国人将它视为神灵,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龙可以说是最大的吉祥物。中国人之所以世世代代执着地崇拜龙,一是历代帝王用龙树立自己的权威;二是龙崇拜中含

有自然崇拜。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而雨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将龙视为全民族的保护神。闻一多先生说:“龙族文化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传说中龙有九子,各有不同的形象,并在不同地方保佑着中国人的生活。

作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龙的应用无处不在,祭龙日、龙抬头、舞龙灯、赛龙舟等。因龙命名的地名、水名、人名不计其数。与龙有关的图案均有吉祥的涵义,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等。还有由龙形简化而来的图案,也包含着无限幸福的意义。图腾纹样在现代企业形象塑造上的应用

这种龙的意识,龙的象征,延续到今天现代企业形象的塑造上,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活动之中。从全民族的图腾,成为现代社会某个企业品牌的指定符号,又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处理方式为企业所用。以龙命名为企业名,品牌名随处可见:科龙空调、龙凤汤圆、金龙鱼、E龙网等等。以龙为标志的符号与吉祥物更是随处可见。具体的龙、抽象的龙、威武的龙、可爱的龙、拟人的龙、图案化的龙在中国各行业的企业形象中比比皆是。

这表明,现代企业形象塑造也在寻求吉祥的表达。

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司标设计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现代审美观的成功结合。司标巧妙借用“方胜”图案为基本框架。“方胜”是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化,它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常结合“盘长”图案以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积极向上,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因此在民间广泛应用。靳埭强先生借题发挥,使自己的设计更有情感色彩,对内含的表达更具哲理性。

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司标设计,把握住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向导性,赋予了公司的积极意义;公司与客户,公司与员工,对内与对外的合作,沟通,互诚互信的双向关系;以及包括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在设计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这正是公司所提倡的战略思想的表达。利用约定俗成,在中国民众心中已经形成共识的吉祥图案应用到公司固有的内涵之中,创造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这是很好的一步棋,使其设计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当然,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司标设计的形象虽源于传统“方胜”图案,但又不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象的再创造,使司标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功的启示。像靳埭强一样借用传统吉祥图案作司标的还有陈幼坚设计公司机构形象的“四喜娃”图案,把古老的图形注入新的意念。

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籍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中国的吉祥文化

纵观这些美妙的图徽,我们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明智慧而叹服。那些自然界常见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被美化、神化,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寄托,设计成各种各样富有寓意,充满情趣的图徽。如把自然中最普通的图形加以抽象变形,使之在似像非像的同时演绎为别有含义的符号;共用形,即以最简约的方式体现要表达的寓意,运用“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的形式美法则;互动形与适合图形,使抽象的形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产生圆浑往复的气量感„„其实,这些极具创意的设计方法,我们既能从毕加索的现代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的用二维图形体现三维空间中感受一二,也能在欣赏荷兰图形设计大师埃舍尔的图形共用、图底反转、矛盾空间的知名大作时体会颇深。可以说,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已不知不觉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自然,对自然照搬照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她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与历史因素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上更是独树一帜。中国艺术思想渊源于大自然深山大泽中的龙蛇虎豹、星云鸟兽的飞动形态,借此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它的境界是一个全幅的天地,不是单个的人;它的笔法是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不是静止的、立体的形象。与自然融合为一,顺着自然规律而动,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自然,跃身自然的节奏中去“游心太玄”,从中取得心旷神怡的享受,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在艺术表现上,即以飞动的线条来表现宇宙中生命的节奏,以“空则有,有则空”的境界来体现广阔的宇宙空间,以和谐与简洁来传达神游太虚的意趣。西方审美观主要渊源于希腊艺术,希腊人住在文明整洁的城市中,地中海阳光明丽,一切物象都轮廓清楚,思想也游泳在清明的逻辑和几何学中。神秘的幻感日渐消失,连神都失去了深沉的神秘性,只是一种在高明愉快境界中的人生。他们以秩序、和谐、比例、平衡为美的最高标准与理想,而希腊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的艺术理论是“模仿自然”。中国虽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言说,但在艺术表达上却凌驾于“单纯模仿自然”的艺术手法之上,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心灵体验才使中国艺术异花独放。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它题材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流传之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使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结 论

今天的世界,由于经济一体化以及网络通讯的直接影响,使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趋向同质化。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主流消费阶层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意趣情感与世界各地青少年都一样,都在向一个国际化标准靠拢,他们都穿T恤、穿牛仔、吃汉堡、喝可乐、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一切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都在逐步趋同。所以中国的品牌要走出国门必然要有其世界性。

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通中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长江黄河,浇灌自己,奔向世界。将设计艺术民族化、现代化,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的伟大任务。

致 谢

在此次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中,本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使得此次设计圆满完成,在此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李连志老师、段建坤老师和其他本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及时指出我的设计中的不足,让我的毕业设计更完善。

参 考 文 献张先慧 《中国CI年鉴2005》 广州 岺南美术出版社,2005张惠辛 《中国广告》 北京 中国广告杂志社,2004连放 《CIS的包装设计》 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曾宪楷 《视觉传达设计》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6.寻胜兰.继承民艺.艺术与设计,2002(6)

7.吕中元、彭年生.中国标志创意.湖北美术出版社

8.王子源,杨蕾编著.标志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1-5

9.吕中元等主编.中国标志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3)

10.瓦尔特·麦勒斯编著.设计家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8-9

篇2: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认为汲取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华,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个体的创意融合可以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间。

关键词:设计美学 传统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广泛的传达领域和可操作性,以相对年轻的现代姿态蒸蒸萌发。事实上,在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的今天,即便主体不去主动关注,也仍然无法回避视觉传递中大量的强制性灌输。仅从感观角度出发,用技术改造来追求各种新奇视觉效果的设计已成为过去的“时尚”,随着我们的视觉环境变成空前丰富多彩、缤纷陈杂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且大众审美需求、趣味的丰富与提高,以追求视觉刺激或是单纯实现视觉改造来吸引眼球的设计道路变得狭窄而势显穷途。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一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二是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三是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实用美学,首先坚持的是设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原创风格。欧盟1995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平面设计领域的功能性之说虽不像产品设计或环境设计那样具有极大的日用功能,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虽主要限于平面领域的表现方式,但显然不是同属平面领域的架上绘画,毫无约束地自我释放或自由表现,而意味着在特定情景下成功的实现设计元素的新组合。一切可利用的视觉元素此时都转化成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性质。这些组合既可通过设计新成品和新特性实现,也可通过创造新设计方法,开拓新领域来实现。但不论设计创新的方式如何多样,在本质上它都需要实际的依据,这些依据存在于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脉络中。即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对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了解,形成可供产生延续性联想的文脉。

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观念上使用了加法,而在造型上使用的是减法,设计元素往往简洁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使受众产生较强的记忆和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读取。象征手法和隐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大量运用实现并印证了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意义:通过造型符号的表达,引指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适时的联想。设计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就是通过从能指到所指的联想实现的。

就在现代我们开始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美学早已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

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界公认为是完美的标志图形;2008年申奥标志也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成功地为世界所认同。

二、理学美学与现代设计伦理

宋代朱熹的理学美学以其审美境界论,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诚为关照人文的大美学思想。理学美学理论不止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更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朱熹美学实际上成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的终极关怀。《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宋代理学对朱熹的理学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具有理性审美本质的思考。“理”在这儿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气象。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讨一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寄道于器的传统设计美学观在现在视觉传达中依然是不可摒弃的。

朱熹美学另一个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于《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视觉传达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渡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如一些过渡的商品包装等,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视觉传达设计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陛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三、传统造物观与现代设计观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似艺术技巧成熟标志,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它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掩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某些特征,就能成为“言简意骇”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将作品中要所指的那部分集中处理,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联想,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这正是好的视觉传达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表现意境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义,如常用“匠气”来评价缺乏灵动意韵的作品。但也有褒义,如“匠心独运”。制作、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境界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古代“意匠”具体到工艺品,经过了选材(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形象装饰),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择恰当的手法),这些也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具备的一些创意过程。

同时,传统道器观朴素的功能主义和人本精神,甚至以生态为本的造物观都是今天的现代设计极力宣扬而又难于完善的。以书籍设计而言,古代的书卷纸张柔软、纸色柔和、手感自然,可供人以各种姿势翻阅,并不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疲劳;而装订方式的多样,如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卷轴装、连环装等,更以多种方案解决了翻阅和携带的问题,朴素之余,可见其巧,充满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节和生态关怀。比较之下,现在的书装设计追求华丽的装裱,价格昂贵;大幅的开本,不利于携带;纸张坚挺到甚至划破手指,阅读时由于纸面过于光亮反光和文字与纸张反差太大而导致眼疲劳,过渡的版式设计导致破坏阅读习惯而降低阅读效率。这样的设计虽然

表面看起来比传统书籍印刷精良,技术手法多样,却以牺牲良好的功能为代价,成为了不少人的架上品以彰显收藏量而已。

篇3:传统美学观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以一当十

在某种程度上讲, 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设计”的范畴, 需要起到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受众留下尽量深的印象、甚至过目不忘的效果, 然而, 一般而言, 视觉传达设计都会受到很大时空条件的限制, 这就需要非常精湛构思的存在。这时候, 我国传统美学观中“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虚实相间思想就展现出其巨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美术手法与西方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后者更多的是追求客观事物的再现, 要求对外在事物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描绘, 而前者则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 用墨不多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主要运用虚实相间、浓淡结合等方式着重展现事物的主要细节特点。当前, 我国的很多著名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都展现出了这个美学观的运用, 比如在很多作品中都有着大片的留白, 画面中只有寥寥数笔, 虽则如此, 却不仅不会空洞无神, 反而由于选材恰当、构图高超而给受众带来巨大的遐想, 让简单的画面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二、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这一传统美学观来自于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摹拓妙法》, 意指在描绘外在事物时, 更加注重对于事物神态即精神本质的把握, 通过事物造型的描绘反映出其内在的精神本质。齐白石先生所画的虾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简单的几笔描画出主要枝干却能生动的展现出虾的机警、自由、活泼。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以形写神更是发展成为“脱形写神”, 虽然脱离了事物的本来形态, 却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依然展现出其蕴含的神韵。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的国粹——京剧, 舞台上除一桌一椅以外并无他物, 观众却能够通过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看出丰富的故事情节。这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奥会徽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从外形上既像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又像一个正在打太极拳的人, 行云流水的手法生动的反映了世界人民团结、合作、共同交流的精神和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虽简洁却有力, 似有形又无形, 展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蕴。

三、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我国传统的绘画讲求“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形象的反映出在画面上有的地方要有很大的留白, 宽度甚可以“走马”, 而有的地方要很紧密, 要紧密的“密不透风”, 通过在布局上疏与密、多与少、浓与淡、聚与散的对比运用, 向受众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强化受众的视觉感受, 吸引他们的遐想, 引人入胜。一疏一密, 所追求的是那种对比中的平衡, 既符合艺术上的形式美, 也体现科学中的相对原理, 充分体现出传统美学观讲究均衡与内在节律的特点, 让整幅画面生动形象、有韵律、有重点。这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借用的。动静、疏密、聚散之间多样统一, 纵横曲直、宾主呼应、黑白对比、虚实相生、重叠交错。但需要把握好疏密这个度, 过犹不及, 虽则“疏可走马”, 但留白不宜过大, 否则容易成为一无长物的空虚, 待有景时需有景;与此同时, 虽则“密不透风”, 却不能密密麻麻、无立锥之地, 让人感到窒息。

四、意足不求颜色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墨”色这种单一色彩浓淡轻重的不同变化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色彩, 表面上虽颜色单一, 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墨色之中有青山、有碧水、有红花、有翠竹。这种对色彩进行主观联想的传统美学观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看似单一墨色的艺术作品经由人们的主观想象起到了色彩绚丽的效果。比如, 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在画荷花时, 通常只是将花用红色绘制, 而荷叶则只是运用淋漓的水墨, 在看到这样的画时, 在人们心中不自觉地觉得荷叶是绿的。由此可见, 即便是单一的颜色, 也不妨碍视觉语言的表达。我们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意足不求颜色似”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用色时完全不必拘泥于事物的本来色彩, 通过纯色、其他颜色的联想和夸张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出创意的丰富, 也会让视觉传达作品显得更加生动、传神。

五、结语

时代不断进步, 视觉传达设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变化、新特点, 传统美学观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也显得愈来愈珍贵。我们在汲取西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方式的同时, 也应当积极运用传统美学观中的有益部分, 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让我国传统美学观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肖勇.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现实与展望[J].艺术与设计, 2000 (1) .

[2]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 2003 (4) .

篇4:视觉艺术形象设计的视觉美学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的视觉关联性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主要为特定商业内容和主题而设计的,所以要求视觉形象本身必须和设计主题相关联,使形象与特定的活动、产品、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类型等等建立广泛的视觉联系,以达到视觉形象本身与设计内容溶为一体,最终形成观其形明其意具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视觉艺术形象缺乏这种关联性,它就失去了它的商业价值和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徒有其表的图形符号和装饰纹样。现代商业种类繁多,企业本身形式多样,各种不同性质和目的的活动纷繁复杂,它们都有自身的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元素,这些特点和元素都要通过形象的视觉造型表现出来,从而将设计主题和企业特征固化于形象的外形中。在进行视觉艺术形象设计中,应充分分析设计主体的本质特征,研究需要表现的本质元素,将设计主题的表现元素一一提取出来,通过于设计主题的相关人员讨论确定重点表现那些元素及以何种视觉造型形式表现。

视觉艺术形象视觉元素的关联性的体现依靠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中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整合重组形成形象雏形。现实生活中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相当的多,一部分元素能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如物体的外形、行为动作、色调等等,另一部分视觉元素是通过人长期的感受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觉印象,如人物和动物的个性、人的精神风貌等等。而视觉艺术形象正是通过剥离出原始主题形象的本质特征,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到自身形象之中,使形象与主题自然关联在一起。如:多哈亚运会吉祥物“奥利“(ORRY)通过对典型视觉元素——代表亚运会主办国特征的卡塔尔羚羊的解构,将其从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其中的原始意味并赋予了形象新的运动的元素。通过这样的设计把主办国的地域特色、亚运会的主题思想与这一视觉艺术形象完美的关联在一起。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独创性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的独创性是指形象的视觉特征和视觉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形象的造型风格、基本色彩、声音、形态动作、性格特征都必须有区别于其他任何形象,形成自身独特的韵味。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通常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分析其主题元素中区别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本质特征,提取表现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确定形象的原型及形象本体视像特征。真正具有独特性、生活气息的角色,是由这个角色典型的视觉元素与形象的表意特性决定。典型的视觉元素构成了形象的独特表征形态,它既有符号性的直观描述,也具有典型的寓意内涵;既有艺术视觉传达的视觉特征,也有符合情景的时空结构。视觉艺术形象典型视觉元素的提取必须必须依靠视觉现象的条件,不同立场提取的独特元素有所不同,如传达对象的质、量、形、时空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典型的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形象的独特视觉元素的产生于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潮密不可分,如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行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女孩,于是迪斯尼创造了白雪公主。迪斯尼赋予了这个童话人物真正的生命和近乎完美的形象。它的皮肤洁白如雪、双眼明亮动人、红红的嘴唇、乌黑的头发、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美丽的符号。直到21世纪的今天,白雪公主仍然是全世界观众心中永远不老的青春偶像。1950年随着《飞瀑怒潮(Niagara)》的上演,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美女形象成为那时的流行元素,这自然变成了迪斯尼50年代角色形象的标准。1950年的灰姑娘,1951年的爱丽丝,以及1953年的《小飞侠》中的角色形象等等无一不是金色长发。韩国设计的视觉艺术形象Puppy Red选取了动物典型视觉特征包括颜色、形态等作为设计的参考,成功俘获了大量的女性。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性格气质塑造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拟人化的赋予形象“生命特征”,只有当视觉艺术形象具有了“生命特征”,形象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强大的传播效应和与大众的沟通能力。而无论人或拟人动物最能被人们感受和吸引的生命特征是他们的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是塑造他们自身独特内在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和气质的塑造将是形象推广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个性鲜明、气质出众的形象将会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1.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塑造

通常性格是指表现在人物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内化于人物外表和言行中的内在生命特征,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中。现实中的人物众多,千千万万中的人物性格都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典型的性格特征如:活泼开朗、温文尔雅、重情重义、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郁郁寡欢、正义正直、疑神疑鬼、多愁善感、豪放不羁、老实巴交、圆滑老练、脾气暴躁等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多方面的,可能在情感方面他多愁善感;在行为处事方面他重情重义;也可能在言行举止方面豪放不羁。视觉艺术形象在设计时首先应该模拟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形象设计主题与应用领域和相关人员沟通设定形象的性格总特征,对形象的性格进行精准的定位,再通过与设计主题相关人员沟通确定如何有效的使用视觉表现手段塑造形象的性格。视觉艺术形象性格塑造主要通过形象的面部形象表情、形象的外表、形象的声音语言、动画中的故事情节、动画形象的言行等等来表现。面部形象表情是反应性格的最直观的视觉方式,不同的眼神、不同的五官和面部会给人不同的性格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第一时间体会到的是人物面部形象表情带来的视觉感受,不同的面部形象往往是人物性格判读的第一要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因此,在形象性格设计塑造时首先对形象的五官、面部特征及常用的表情进行精确的设定。形象的外表主要是形象的衣著、配饰、静态动作等,衣着及配饰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人物的性格,夸张色彩与造型的服饰和张扬的静态动作常常给人活泼开朗、豪放不羁、古灵精怪、追求刺激等性格特征,中性色彩、传统正规的服饰和内敛的静态行为诠释着温文尔雅、成熟稳重、小心谨慎和务实实际的性格特质。动画是塑造视觉艺术形象个性特征最为全面的视觉表现手段,形象的性格可以通过动画的故事情节、声音语言和动作行为全方位塑造。

2.视觉艺术形象的气质塑造

气质是指人物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气质是比性格更为抽象和高级的内在生命特征,气质美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往往通过外在形象、性格特征、行为举止、文化修养等等综合因素共同凝结成的,通过人感官高度提炼形成的一种抽象的感觉。而气质主要通过性格和一些附加因素共同形成主导的。性格开朗、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风度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相反,刁钻奸滑、孤傲冷僻,或卑劣萎靡的气质,除了使人厌恶以外,绝无美感可言。

当然有气质不等同于美感。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仔细观察分析体验,则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所有人(不管同性还是异性或者不同肤色的人)都有吸引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视觉艺术形象气质的塑造是一个很高的命题,它必须从形象的性格特征从发,结合形象设定的故事情节;形象所产生的美誉度;形象设定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有形的因素加以提炼而形成的。

篇5: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摘要: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视觉感官上的艺术追求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在数字化的视觉艺术的设计发展中,就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对视觉艺术设计就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数字视觉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进行阐述,然后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体系和设计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艺术;美学特征

引言

我国在视觉艺术的发展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视觉艺术设计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到了当前的数字化发展时代,视觉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就成了发展的主要内容,从而在美学特征上就有着比较突出的呈现。通过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的理论研究,对这一设计艺术的认识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和应用领域

1.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分析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的人生活过程中,到处都有着数字化,影像以及数据信息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在艺术领域也逐渐的发生一些变化,在应用之后能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有效转变。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能够把文字以及图像和音视频等得到有效的融合,对这些元素加以应用来创造的新的`形式的视觉艺术[1]。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官产生很大的冲击,让人们对设计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变化。

1.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应用领域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当前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高科技的数码新媒体技术和传播观念的发展,就使得各国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愈来愈大,数码新媒体技术在娱乐以及动画和影响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技术层面能够分成三维以及视频等设计,从设计表现领域层面来看,能够分成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和虚拟设计,不同的类型在应用的领域上也是不同的[2]。例如在动画设计类型上,主要就是在动画的影视制作上比较常用。而在虚拟技术的设计方面主要就是在电子游戏艺术设计方面得到的应用。

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

2.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分析

数字化视觉艺术的设计体系当中,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主体部分,设计艺术主体的认识层面,人们是将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进行认识的。设计艺术在原来是通过笔实施构思传达的,这也是设设计艺术的主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主体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任何的设计艺术主体是有着认知主体身份的,数字化的应用,就对人们的艺术设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设计艺术的主体是能够通过科技的发展进行转移的[3]。另外,在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中,设计艺术主体的情感层面,艺术设计主体和计算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人机型以及人际机媒型和机机型。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计算机产生的情感,就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现象。数字化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手段方面也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本体,以及数字化设计艺术工具。还有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方式,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创作方式以及鉴赏方式、传播方式等。在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环境等方面也是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

2.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有着美学特征的表现,由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和声音等多方面的元素综合呈现的,所以在审美特征上的表现就比较突出。在这一艺术设计过程中,能产生间离的视觉效果,动画虚拟和现实之间就能产生间离的视觉美学特征,从而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就在现实的束缚上比较少,能让受众在精神的需求层面得到最大化的满足[4]。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有着审美观,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着转变。从近些年的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设计师的作品呈现就能发现,受众在审美观的要求上有着更高的体现,一些设计作品在民族的以及现代的特征上,有着艺术审美的追求,并且审美的特征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着微妙的变化。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设计的课题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艺术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视像的时代,在信息的膨胀发展背景下,不管设计主体好事客体都有着相同的效果影响。在设计的资料增多以及理论的多样化背景下,设计的客体就会向着主体进行转变。设计审美要能有艺术的感知性,形式要能是设计作品在表现语汇和手法等层面应当达到的水准,尤其是在整体上的完美意境要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将创新和形式得到有机结合。

3.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美学特征得到充分重视。在当前的人们生活过程中,对数码技术已经有着依赖性,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这就需要能够在美学的元素充分应用下,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进行拓展。此次主要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应分析,然后结合而是对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理论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丽,黄文静.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南京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

[2]李沙.数字雕刻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07)

[3]高翔.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4)

篇6:景观视觉美学评价论文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二、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色彩指标

明暗对比是表达三度空间幻觉的强项,这首先取决于事物本身的明亮度,形成的阴影里无质却有形,并有大小深浅之分,能对景观画面的相对均衡起到一定的作用。由色彩的明暗度相差而构成的明暗对比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色彩对比形态。

冷暖对比是色彩结构中对人的感情产生最大影响力的色彩对比,如人们看到红橙色联想到火光,而觉得热;看到蓝色联想到冰天雪地,感受到冷。这类色彩的变换使人的色彩感情像在波浪中起伏的小船,随着冷暖色彩倾向性而上升和跌落。

补色对比是最鲜明的色彩结构。补色对比反映出人的色彩视觉的内在需要被完全满足,故而补色对比具有永恒的色彩和谐价值。当人们眼睛疲劳的时候,欣赏一处由不同色彩结构构成的美丽风景,在得到美的色彩享受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调节了人的色彩视觉机能。

色彩纯度对比表现出单色性色彩本质的秩序感。纯度即颜色的饱和度、彩度、鲜明度,反映色质饱和程度的等级。色彩纯度对比就是以高纯度的颜色同稀释后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同一种纯度色相,由于面积不同,对于人的感情影响力也产生巨大差异,所以面积对比被认为是一切色彩对比的重要形式因素,而面积对比的主要依据在于各种颜色的明度。

2、形状指标

形状指标应包括外轮廓线和形状面积。人们认识物体,首先看到的是物体边线形成的外轮廓,因为边线外轮廓将这一物体与其他物体划分开来。外轮廓线有粗细、曲直、浓谈、虚实之分,加上角度、方向的配合,就可以经过交错、排列灵活地表达各种景观不同的主题,并能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对于凹进或成曲线状的景观来说则很难确切把握其边线、外轮廓,因为这些物体结构的形状并不都是由该物体实际边线呈现出来,因为如此,所有物体真正形状是以它的基本空间即基本体积所构成,也就是它的面积构成了它的形状。形状面积只有大小的对比,不同性质区域面积大小的不同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质感指标

质感是物体的表面物质特性给人的感觉。质感具有丰富景观画面视觉效果的功能。质感在视觉景观中意味景物的表面特征,不同的质感可以相互衬托,产生视觉的张力,尤其是视觉质感差异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容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粗糙灰白的砾石地上几颗珠圆玉润的红樱桃,反比把它们放在丝质台布上时更加晶莹夺目。

三、建构科学合理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

景观美学评价体系最后要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才有实际的意义和效果。因此,要建构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景观评价数据。由于景观美学评价涉及到评价主体与客体的诸多因素和一套复杂的指标体系,要保证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操作的合理性,就必须在科学性与文化性中找一个平衡点。而这一平衡的技术支持就是遥感技术、图形分析处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采集评价指标时,减少人的因素;在统计过程中,也减少人的因素。

建议分步评价方法,保证景观的文化性。分步评价方法即先进行景观的科学审美评价,然后再进行人文评价。由于景观的美学评价是一个主观性十分强的活动,要保证其客观性,仅有科学性的审美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以人文评价来保证景观的文化性不受到科学性的破坏。

建设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景观美学评价不只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一个民族和大众的问题,所以应该把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纳入评价体系,让民众的声音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建设开放的评价体系,对景观审美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N]。解放日报,-7-25。

[2]王玉婷。关于视觉造型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美[J]。美与时代,2004。3:18―20。

[3]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1:14―17。

篇7:服装设计情感的视觉传达与表现

情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体验和感受。生活中,人们不仅极其注重自己的这种体验和感受,还迫切地希望借助于表情、语言、文字等外在的形式,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与他人共享痛苦与快乐。服装设计也是一样,设计师总要借助于服装构成的视觉形象传达自己的情感,以使心理的紧张情绪得以释放和缓解。同时,作品还必须有人欣赏和接受,设计师的情感才能与人沟通,设计师的心理才会获得平衡和愉悦。有人把这种“艺术家(设计师)—艺术作品—观众”三位一体所构成的情感系统称之为艺术情感。那么,设计师又是如何借助于服装这一载体传达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呢?

一、情感的传达是一种力的图式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力的图式”。自然界中的上升与垂落、聚集与散裂、流动与凝固 ;人类社会的兴起与衰亡、发展与倒退、稳固与分裂 ;人的成长与衰老、健康与疾病、出生与死亡 ;人的情感方面的快乐与痛苦、激动与平静、紧张与轻松等等,都是受着一种力的作用。当客观事物“力”的结构与设计师内在情感“力”的结构相一致时,设计师就能触景生情,体验到“异质同构”所引发的强烈情感,从而欢欣鼓舞、情绪高涨,心中便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和抒发情感的愿望。设计师情感的抒发,运用的仍然是这种“力的图式”。设计师总要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心情感“力”的结构相一致的表现形式,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把这种艺术情感的传达看作是“情感的符号形式”,她说:“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诸种人的知觉的东西。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是同构的形式。”

二、情感的传达依赖于表象符号

苏珊·朗格所说的情感符号,主要是指表象符号。它是由造型中的点、线、面、体块、色彩、肌理等要素构成。表象符号之所以能够传达设计师的情感,是由于各式各样的符号的性质及构成状态具有各不相同的视觉力的结构。以色彩为例:红色活泼、热情;黄色光明、高贵;绿色滋润、清爽;蓝色清新、宁静;白色纯洁、轻快;黑色沉稳、庄重等等,都是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积累,带给人的对色彩色相的基本认识。在设计师眼里,色彩不仅存在色相的不同,还有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就是同一种色相也是具有情感的多面性,如红色的活泼、热情、欢乐,只是它积极的一面;动荡、血腥、危险是它消极的一面。色彩的情感还有变化性,同样一种色相构成的因素改变了,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如红色调入了黑色,热情就会降低而变得沉稳;调入了白色,热情就会变成冷漠而孤傲。若是调入了其他色彩,随着明度、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改变,色彩原有的情感强度就会随之改变甚至走向反面。我们说色彩具有多面性和变化性,并非就是色彩的情感表现不可把握,而是说色彩是极其丰富的,足以表现和传达设计师丰富的内心情感。无论色彩如何变化,它们都是有规律的,就像运用语言和文字一样,再丰富也是可以把握的。

三、情感的传达受到情绪的支配

构成服装的基本设计元素如何组织,构成什么样的力的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是设计师情感传达的关键。尽管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也未必明确自己所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更多的只是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凭着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强烈的创作冲动去表现自己的思想。表面看来,这样的过程当中,只有直觉没有情感。而实际上,设计师所依赖的直觉当中,就包含了设计师个人的审美理想和情感好恶,只是这些情感被隐藏在设计师的思想深处变得十分含蓄和隐蔽而已。

英国艺术评论家H·里德认为:“表现是以情绪为导向,受情绪支配的。”事实也证明,不管设计师对自己的情感清楚与否,只要他想去设计创作,就离不开自己的情感或是情绪的主导和制约。尽管在设计构思的初始阶段,设计师对自己的情感并不明晰,但在设计构思的深入阶段,随着设计思维的不断深化,在理性的不断否定和肯定当中,设计师的情感倾向就会变得清晰和明了。因为,单凭感性的设计构想不可能解决服装设计的所有问题,必然需要理性的参与和调控,才能使设计变得尽善尽美。在理性对设计的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设计所选择的表现形式就会变得越来越恰当和准确,设计所追求的情境效果也会变得越加充实和浓郁,设计师的情感趋向和情感诉求也会越来越清楚。

四、情感的表现取决于设计师的选择

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尽管较为复杂,但不是空洞的,它时刻反映在设计师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上。正如心理学家孟昭兰所说:“人们在知觉和记忆中进行着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在设计构思过程中,设计师经常面对的就是怎样选择的问题。在形态、款式、色彩、面料、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十分丰富的选择内容。面对同一个内容也有不同表现方式的选择,针对同一种款式还有不同色彩、不同面料的选择。尽管在设计创作时,情感的选择也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或行为,设计师也未必清楚自己的选择就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但在观众眼中,设计师之所以选择甲而不是选择乙,就表明了他此时的心境和兴趣所在,由此就不难得知设计师内心深处的情感倾向。

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只是勾画了几根简单的线条,既不涉及重大题材,也未看出什么情感内容,这样的线条还可以随手勾画许多。这种看法当然不错,但在随手勾画的形态各异的线条当中,为什么最后偏偏选择了这几根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们能够确切地表达设计师的内心感受,而人的感受就是人的情感体验。人的内心感受越强烈,对相应因素的选择就越明确、越果断。

五、情感的表现反映在服装整体的效果

尽管服装构成的诸多要素都能传达一定的情感意义,但在服装设计的情感表现中,它们只是零散的构成因素,不足以表现设计的全部思想和情感内涵。因而,设计师若想让自己的设计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就必须按照情感表现的总体需要对设计元素做出取舍,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包括人体和服饰品在内的整体视觉形象。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感氛围。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看一次时装展示要比逛一次时装商店所得到的信息多得多。哪怕是同样的时装,摆放在那里和穿在人身上的效果也是无法比拟的。原因在于整体的表现力会超越各种要素原有的局限,整体一旦形成,就会生发出许多新的“特质”和内涵。正如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之所以大于部分之和,就在于各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之后,能够把情、理、形、神等各种艺术效果体现出来,能够产生一种完整的情感气氛和深刻的精神体验。同时,还能表现设计师对情感持有的态度和所追求的情境效果。以一首元曲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文中写了九种景物,孤立地看只有萧瑟的黄昏景象,但整体地看,就已经不是景色的描述,而是离别的感伤和悲哀,世态的苍凉和无奈。人的情感尽在其中,却又不是每个部分所能表述的,这便是整体产生的完整的情感体验。

六、情感的表现注重于服装各部分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情感的表现中,由于情感具有丰富、复杂的特性,就要求情感的表现不能过于简单。要努力发挥服装构成要素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利用服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使情感的表现变得充分和饱满。服装构成的各方面要素在以基本的形式出现时,都具有情感的一般属性,都能传达一种基本的情感趋向。服装设计情感的丰富性,主要在于诸多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状态进行组合,所构成的相互之间特定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各种要素的对比与统一,都存在着强、中、弱的不同视觉效果,因而也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程度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服装色彩方面,若想改变情感的强度,可以通过明度、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改变而获得。如果再利用色彩的组合和对比,用同色相或不同色相的组合搭配,运用两种、三种以及四种以上的多色组合,就完全可以表现复杂情感的丰富内涵和人的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的情感状态。

在服装款式方面,服装款式的简洁与繁杂、完整与残缺、严谨与松散、遮掩与透露、平坦与褶皱、轻松与厚重等等,也都具有相应的情感意义。同时,各种形态的大小、长短、角度、层次、排列、节奏、秩序等,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都使情感的表现变得丰富而深刻。

在服装材料方面,服装材质的粗糙与细腻、柔软与挺括、轻盈与厚重等外观感受,以及各种不同的花色、图案和肌理效果,再加上设计师运用贴、缝、挂、绣、镂空、抽丝、磨洗、剪切等手段对面料进行的再加工处理,也包括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材质的服饰品的组合、各种不同材质的服装的组合等等,都在充实和丰富着情感的表现。

篇8:视觉艺术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景观属于一个特殊的名词, 他蕴含着人们普遍的审美要求和本质。人在世界上始终是作为一个主体出现, 对于景观的审美也是一种主观的认识, 在这其中景观则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个客体出现, 这种以人与自然关系而产生的主客体关系, 使得二者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这种特殊的关系是真实存在, 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在长期摸索中的得到的总结和记录。

景观作为一个多元素的组合为存在, 他覆盖的范围广域, 例如草原、森林、山沙漠、山脉、洞穴及人与动物的居住区。其中包含了所有具象的视觉影像含义, 并不是简单的风景、人文。它更寄托了一种人们对于社会的理想和追求, 与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人们处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是如何理解景观设计的从中得知人们的意识形态的转变和价值取向的追求。

但是我们常说的景观设计和景观差别在哪里?但拿出景观设计它更多的是带有人为因素在里面, 往往是通过人们的创意思维以及用行为加以加工和美化, 因为设计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如果给景观设计下一个定义, 我们参照《美术参考词典》里记载:景观设计指人们对特定的环境进行的有意识的改造行为, 使某一区域创造出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景观设计中涉及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 如建筑学、风俗学、城市规划设计、设计美学、等。

二、美学法则的涵义

按照百度百科里的介绍——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 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 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 美感经验, 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 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三、在景观设计中体现的视觉美学

(一) 尺度美学。

尺度在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词, 可以说是在美感上是建立和谐的视觉秩序的一个标准。而我们常说的比例也是其构成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尺度所体现的设计层面其实也就是景观中建筑物与人的相对关系。从而使景观的达到视觉美学的效果。

(二) 人工美与自然美。

人工美是以设计者们利用自己的创意思维来对景观的加工对其美化的产物。如同美国的“大地艺术”一样, 任何景物都可按照人的主观和客观的思维来加以创新使其加工更美的景观。如果按照我们东方的美学观点来认为是自然的美形成的景观才是给人类留下最美最值的的东西。

四、当代文化视野美学中的景观

进入了21世纪, 我们传统的设计观念开始逐渐转变。很多设计师和评论家认识到在新的美学理论框架中, 应该以生态美学为体, 景观美学为象, 环境美学为用。其实就是以环保为基础, 把生态、景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让他们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类生存空间。相对而言, 景观设计是一个直观具象化的领域。在景观美学中面对人和自然相互协调, 达到和谐的状态来体现新生景观中美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可能直接领略到抽象的环境观念, 往往都是面对具象体的景观, 在游玩观看的同时去体会生态和环境的情况。

纵观目前景观设计行业普遍以设计特点是以大众性、通俗化为基调。即使设计者不遵循自然规律但同时注重设计领域中的美学原则, 这里重要的因素。当面对未来的设计, 我们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应该趋向国际化、设计元素的多元化、绿色生态化的创新理念来发展。

五、结语

人们在长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总结出了一些美学要点和艺术处理手法。即主从与重点、节奏与韵律、看与被看、透景与障景、借景与抑景、层次与虚实、步移景异、高低错落、质感肌理等。只有在了解这些美学要点的基础上, 在设计实践中不断的综合运用这些艺术处理手法, 才能使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具有更深的内涵。视觉艺术美学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给予重点关注的美学法则, 也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底。当然这些还只是理论层面的东西, 若真正要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得心应手还必须经过大量实例加以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元颖.浅谈景观美学[J].园林园艺, 2010

[2].马克辛, 卞宏旭.景观设计教学[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8

篇9:论视觉设计中的美学体现

关键词:视觉设计美学;传统;影响;发展

一 我对视觉设计美学的认识

(1)视觉语言

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现代设计理论首先着眼于视觉,而我们对平面设计的把握,又以视觉语言为基准。因为,平面设计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它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视觉语言无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言辞语言有相当程度的共同性。在人类最初的时候,语言的产生是源于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需要,后来在其复杂的发展中,语言保留了三种特征,即情感表达、信息指示及二者的融合。正因如此,语言之中内涵着思想与情感。语言不仅可以传达多种讯息,更可以进行双向或多向的沟通。这正是平面设计借以实现视觉传达目的而构建形式语言的依据。因此,视觉语言,可以说是艺术的母语。

(2)文字之美

平面设计在表达某种意义和效用等方面,单靠图形是无法肩负的,非借助文字不可,因为文字具有极强的思想表现力,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不仅有说明的作用,而且具有表现能力,作为视觉传达的能动因素,字体造型在气质、性格、美学上给予人的感觉,将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使文案简明扼要地把事实传达清楚,同时又确保文字精彩生动可以信赖,怎样找出关于商品能使人产生兴趣的魔力,进而找到一种正确的诉求,并能极其迅速地导引消费者得出有必要购买那种广告物品的结论,这实在是另一种艺术。想避免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有时候文字也是一种图形,要独创和新奇,只有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才是文字美的体现。

(3)图形之美

对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了,因为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在由文字、图形、色彩三种基本传达要素所共同建立的形色世界里,图形是诸关系要素的重要因素。图形是平面设计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内在张力,从而也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透过图形化符号的视觉设计表现,传达的信息和感情的视觉冲击,更进一步地影响着人们对某件作品的感性判断力。因此,好的图形设计可以通过视觉语言进行沟通理解,可以跨越地域、民族的界限以及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进行交流,人们在理解图形时也是通过这种寻找方式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所以,无论从点、线、面到具体与抽象再到形态与情感的融合,这些无疑都表现出了图形之美。

(4)色彩之美

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表现出来的,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观效果而言,色彩传达更优于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比如,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被动的色彩,则适合表现那种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绪。“色彩美学”更体现在视觉上的审美印象;表现上的情感力量;结构上的象征意义。简言之,色彩表达是捕捉有色彩的客观物体对视觉心理造成的印象,并将对象的色彩从它们被限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具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再加以象征性的结构而成为表现生命节奏的色彩构图。不同的色彩语言,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应答,其中包容着个人最自由的审美趣味和爱好。其中,色彩还有它本身的美,就像人们尽力在音乐里保存音色的特质一样。因此,色彩的创造和表现同样又成为人的价值体现,从而色彩便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美。

(5)版式之美

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不具备最基本的版式组合条件,仅仅是色彩、形状、线条等的随意混合,它不但没有生命感,而且也根本无法实现视觉设计的传达功能。遵循形式美法则和视觉规律,将文字、图形、色彩这些基本的视觉传达要素编排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仅仅具有清晰易辩的视觉效果,仍会令人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版式组合不仅仅是结构形式,还是作用于人的视知感受上的一种重构,所以,用一种昂然有趣的手法,赋予整个设计以更高的格调,就显得极为必要了,它使人能够在视觉美感中,一并获得欣喜与慰藉。因此,编排、设计、创造美的形式,就应关联到视觉传达要素的版式组合如何催生情感,以及令视觉愉悦与否等感觉条件。

二 传统美学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就传统美学而言,无论是西方的,还是在中国,传统美学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境界”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社会现象及自然环境的融合。我的理解是,内心、主客观、寓意和形式的一种统一结合,有实有虚,更有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不同特色。中国传统美学,是从实际出发,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表达其真实或者说是反馈现实的一种含义。因而造就了很多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韵味的代表性元素。但当这种传统美学与视觉设计相交融时,便产生了一种另类的美。比如说,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在当今商品包装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设计表现形式的越来越多,在包装设计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让古代文明为现代设计服务的案例也数不胜数。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在我国秦汉时期的瓦当图形描绘的禽鸟兽形象夸张,装饰性强,神态天真,自然活泼,优美典雅,是传统艺术瑰宝。因此,在现代火柴包装设计上运用秦汉时期瓦当图形做为设计素材就有很多。这些火柴包装由外内包装组合而成,外包装盒结构设计采用传统古籍书本形式,使用墨绿色古缎面材料,给人以珍贵感觉;内包装正面图案运用汉代瓦当图案,反面用“中国汉代瓦当艺术”篆体印章; 色调运用纯朴简洁,火柴展开内盖时,有秦汉瓦当艺术介绍书法和古朴的“凤鸟”图案做装饰。所以,当把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图案、书法、印章和古籍书本等巧妙结合在一起时,这正是把商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突出表现出来,通过传统瓦当图案和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换发出新意。整体包装设计主题突出,具有气蕴古朴的设计风格,手工精制与现代印刷技术结合,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三 视觉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以视觉设计的角度分析现代科技的视觉设计,已经运用到许多文化领域中,以无可比拟的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整个文化的发展,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洋溢着一种时代气息和活力。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技的力量。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联系起设计的传统与未来,它融入传统的设计方式又展现了现代世界魅力独特的视觉语言,它使设计领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并导致设计的重构。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而人首先是个人、地域、名族的人。以新国际主义观点为主旨的设计,主张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新型国际关系,十分鲜明的区别于现代主义的国际化倾向,从而带有了地域和民族的特征。因此,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取消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国际化、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时间概念上的现代化与当代化,我们可以利用民族当代化来说明民族特性和国际尺度的关系。各国的设计艺术须在与国际对话或交流中发展,传统必须经历现代性的转换,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有各自的特色。所以中国设计不可能局限于本土,如今中国的设计师们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突破了以往单一观念的束缚而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如果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本土精神的追求,对外来观念和技法的溶合吸收,是现代设计表层行为的集中表现,那么,更进一步,可以看出一种突出的举动,就是努力用饱含中国化的处理与改造方式,以实现与世界的接轨。我们的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吐故纳新,不停的演变,它将永远处在“传统未来的来临”过程中。这即意味着未来将成为传统,又意味着传统将成为未来的组成。

四 小结

上一篇:描写赞美大自然景物的句子和段落及片段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活动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