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

2024-05-24

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共3篇)

篇1: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

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安全教育课堂常规保护帮助

论文摘要: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苗,养尊处优,重营养,轻运动,孩子成学习的机器,身体得不到锻炼,体质很弱。因此,我们要从抓课堂常规,用纪律约束;学习相关的保护帮助技能;体验规则,珍惜生命;检查隐患,思考总结进行安全教育。

前一段时间,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报道日本的学生体育课上受伤了,孩子的父母不是去学校大吵大闹,而是领着孩子向老师赔礼道歉,意思是给老师添麻烦了。看到此处,我无限感慨。在中国,体育老师视体育课为千万伏“高压线”,上课时总是心惊胆颤。

一、学生体育课易出安全事故的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孩子是独苗。在家里可算得上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固然喜欢,可要算最喜欢是爷爷和奶奶。受全民创业号召,年轻的都出去打工挣钱,只留下老幼留守。想关心孩子只能通过电话嘱咐,没实际效果。孙子辈在家要啥有啥,久而久之,养尊处优,不经风雨。

2.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去的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学生回去基本上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少数的还下地干轻微体力活,在劳动中得到锻炼。那时学生的体能素质比现在的孩子好得多,社会阅历也较丰富。

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家庭富裕了,应该说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比以前更丰富、更方便。不像我们儿时空闲除了做些追逐跑,捉迷藏等游戏,要想打球那只是一种奢望,根本就没钱买球,但现在的孩子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很多,可他们把大多数时间放在上网、打游戏机、看电视上,懒得去户外运动。再说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怕吃苦,好享乐。穿要穿名牌,吃要吃好的,行要专车。在校很少吃饭,零食不断,回去敞开肚皮暴食暴饮。以上这种“重营养,轻运动”情形使得他们运动时容易受伤。

3.家长期望,学校生存影响

父母吃惯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不愿孩子再回到农村,一心想孩子“走出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有空闲学生们既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要面对父母们为他们安排的各种培训,不给他们丝毫的喘息机会,而学校为了生存,一心抓质量,把它视为生命线、生存线、风景线。质量如何抓,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学习、吃饭、睡觉这条规律线,从不打乱,直接抹杀了孩子们的灵性,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身体得不到锻炼,体质很弱。

我们教师都知道,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对外界安全知识宣传知之甚少。学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安全教育的重任。我们承认进行体育项目运动时的确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组织有序、保护得当、适当降低练习难度、有效地教学管理,伤害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

二、避免安全事故的对策

1.抓课堂常规,用纪律约束

每学期开学第一堂课,在室内进行课堂常规讲解。因为它是进行安全教育的第一步。课上对刚处于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正确引导且就室外课提出要求,从服装、挂件饰品、运动前中后都作了详尽规定。最后,让学生签订K4本育安全责任掷,给学生头上一个“紧箍咒”,做到警钟长鸣。a.学习相关的保护帮助技能

首先,需了解的是进人初中阶段,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男生易冲动,好表现,做事往往不顾后果;女生进人青春期之后,产生害羞心理,再加上天生胆小怕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男女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来引导。其次,((1}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五个学习领域做了详尽的阐述。在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有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Il]。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终身受益。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必要的保护与帮助,它是我们学习技能时避免伤害事故发生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学习双手胸前传球时,初学者接球动作手型做得很好,但没球性,动作僵硬。接球时众多学生感到手生疼,有的甚至“威手”。如何化解来球力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这时应引导学生探究“以柔克刚”,探索出顺球的来路回收。

3.体验规则,珍惜生命

体验,是组织和引导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z}。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项目和游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则。学生进行比赛、运动时必须遵守规则,否则比赛不公平,安全不保障。例如,我用垫子、栏架、标志筒、实心球、带“鱼钩”的体操棒、废弃的塑料瓶,上“野外训练营”的公开课时,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自订规则。在练习中不断补充,趋于合理,再进行比赛。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树立安全意识。

4.检查隐患,思考总结

课前带领学生一道去检查场地是否存在隐患。在教师提示下,对器械的牢固性进行排查,把伤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在国家执行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矛锄,我市中小学((}:r.嘟在选择测试项目上作了规定,初中三个年级都有掷实心球这一项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既要组织严密,又要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投掷方法。学生在练习中做到相互关心、帮助、共同提高,并且随时关注自身和他人安全。长期坚持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终身受用。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说明“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及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持续ao年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检出率迅速上升;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3]“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学校体育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体育安全事故似乎成为体育发展的绊脚石。其实只要我们不厌其烦地抓实抓好安全教育,学生产生丰富的积淀,通过有效教学,定能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篇2: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

时间:2012-02-28 09:23 来源: 蒙特梭利 作者 阅读:

277次

如何在蒙氏教育中进行幼儿自律、有序的能力培养

1.观察幼儿,寻找不能自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是真正从幼儿出发的教育,现代幼儿教育提倡从幼儿个体出发,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不能自律,从幼儿本身寻找原因。比如蒙氏班的陆锐小朋友,当他去干扰旁边的小朋友时,他并没有什么目的,而是因为缺乏控制能力。如果单纯仅是纠正他的这些偏差,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通过每天的活动,给予更多耐心的鼓励,加强自理能力培养,多让他动手,渐渐地就有了进步。

2.幼儿达到自律的是幼儿本身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喜欢将条条框框教给幼儿,常规教育也抓得很紧。幼儿的纪律暂时形成了,但没过几天老师盯得不紧时,似乎不行了,这样能说是真正自律了吗?在蒙氏教室里,幼儿都在专心工作没空闲聊,活动室里非常安静,除了轻轻的走动,搬运教具的声音外,别无其他。他们在自己体会着每个人自律带给别人的好处。渐渐地这种思想内化到他们心灵深处,便会自觉地维护纪律,这才是真正的幼儿自律。所以,通过蒙氏教育,我深深体会到,幼儿自律应靠幼儿本身,靠成人的强制唠叨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幼儿的这一特点,通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然后把能够吸引幼儿的教具提供给他们。幼儿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去干扰别人的现象就没有了。幼儿在操作学习中自觉地维护了纪律,在这种情形下,幼儿的自律行为在慢慢形成。

3.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幼儿自律行为形成 在开展蒙氏教育的初期,我们的心情比较急躁,有些过于紧张盲目地进行一阵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穿行于幼儿间指导时,幼儿往往也东张西望,他们的表现也是嘈杂不安的,不能正确地使用教具。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知道教师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每天呈现给幼儿的都是最好的,那无疑也会促进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往往只是观察,或给需要帮助的幼儿以适当的指导。因为在蒙氏教室中幼儿会非常专注投入工作,以至于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所以蒙氏教师应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切忌喋喋不休或对幼儿过多的干预,老师应具有一颗热忱的心,观察、尊重环境中的人,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人、事、物,避免阻挠其自发性的活动。不过,当幼儿出现危险行为时,比如:侵犯他人、伤害自己、破坏环境时,我们必须立即加以制止,我们也应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场地,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孩子的言行举止在秩序、纪律中越来越协调。

4.在蒙台梭利教室内,工作能促进幼儿养成自律精神 在蒙台梭利开展之初,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纪律。在蒙氏的活动室里,幼儿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但这并不表示幼儿是自由散漫的。这与我们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所谈到的纪律是不一样的。自由选择成为工作的动力。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自由选择工作材料,当他需要更换材料时,但一时又不能更换时,他只有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自我约束,也就学会了自律。蒙台梭利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每件工作都是按顺序一步一步操作;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他们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去遵守规则。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渐渐养成自律精神。

5.幼儿自律行为的培养贵在坚持

自律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我们每天的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出自律的幼儿的。自由安静的环境中,从事着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他们专注投入,对他们来说希望的只是安静自律行为形成的标志。每天的坚持,相信幼儿有能力达到自律。6.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自律、有序的良好习惯

由于现在的许多家长对孩子都比较娇惯,孩子形成了一种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什么都只想到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及集体意识很淡薄。因此,老师必须预备环境,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教育中能正确地表现自己的言行举止。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秩序性。具体表现为:教育材料的秩序性,教学法的秩序性,室内活动材料的秩序摆放等。它可以补充常规教育中的不足,有着别的教育模式不能取代的优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养成幼儿的自律、有序性:人厕排队、做操排队、喝水排队等,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谦让,形成一种礼貌待人,不争抢的习惯。

在其他活动中也要体现自律、有序性:蒙氏教育活动中的有序,我们把它应用在其他活动中,比如:让幼儿学会将餐具摆放整齐,幼儿进餐后,如何将餐具按顺序收放整齐。在幼儿的小毛巾和口杯处贴上标记,以便幼儿有序的取放。在取拿玩具时,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塑料筐,让幼儿按类拿取归放,这样给幼儿一个有序做事的机会和环境。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自律、有序性:在教育活动中容易出现幼儿争着说话或争着拿活动材料的现象。老师应抓住机会及时进行引导,教育他们说话前示意老师,别人说话不插话,想说等人家说完了自己再说等等自律行为。

教室环境中培养自律、有序性:蒙氏教室中设置的走线练习是锻炼幼儿秩序和自律的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在一圈圈的线上逐渐懂得遵从秩序、遵守规则。活动室的操作材料按要求摆放在柜内,为了便于幼儿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形成秩序感,在每一样操作材料的摆放上贴上图形,便于幼儿原拿原放。

篇3:如何进行安全教育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论文

(集安市太王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吉林通化1342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农机具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农机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使用方法及操作要求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这对农机手和维修维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的安全管理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主要针对农机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16

1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袁宣传教育培训滞后

农机的使用场所主要是在农村,使用者也多数为农民,而如今我国的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同,基本都是初小的文化程度,对于农机的使用仅仅限于一些简单的使用,在安全意识和机械保养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操作不当,以及在发生故障时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处理,所以农机事故时常发生,给操作者带来人身安全问题,有的导致机械损坏而不能继续工作。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农机主管部门又没能引起足够的认识,缺乏宣传教育,缺乏培训,使得一些农户的安全意识、基本的操作常识都很欠缺,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农机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1.2对于农机安全缺乏认识

在农机的安全管理方面,从上到下都没有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对于操作者,由于其接受的培训有限,在安全意识方面自然就淡薄,而在农机管理部门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高度的生产安全意识,导致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安全知识普及的也不够,往往一些农机安全的宣传组织发发文件便了事,没能真正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在很多地方,安全组织工作基本没什么实际性的开展,多流于形式,导致在农机使用中缺乏安全监管。

1.3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管理资金的不足也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深入有效的开展,农机监管在农机管理中主要负责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很少,多数都是由不同的部门的人代为工作进行监管,而专业的监管工作人员又十分缺乏,加上资金的短缺,很多地方的监理工作基本上以收费为中心,起不监管的作用,这种重收费、轻管理的局面往往令很多农机户反感,使得农机安全监管的工作很难开展。

1.4基层农机监管服务网络不全

我国的农机管理基本上是以三级机构组成,在县级以上的农机部门,安全监理机构还是比较健全的,这些机构在编制、人才配备和设施配套方面都相对完善和齐全,但是对于基层农机机构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机构不完善,人员不齐全,设施严重不足,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农机管理法律法规

农机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机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一些庞大的农机作业,需要农机作业人员的数量必然会增加,这对于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没有相关的条文法规进行约束指导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建立和完善农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然的趋势。只有通过法律条件的相关规定,才能对管理者和操作者形成很好的约束和监管,确保管理到位,监督有效,使用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使农机在安全宣传、安全检验、上牌、报废等方面都能按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保证农机的优质、高效、低耗地安全生产。

2.2加强宣传袁提高安全意识

农机管理部门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真正认识到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担负起宣传的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采取现代的科技方式,比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机的安全法规,提高农机户的安全意识,加强农机操作水平的学习,培训农机手对于农机操作保养方面的知识,提高操作水平及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避免农机使用中的一些事故发生。

2.3加强农机监管的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的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持续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这项工作需要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胜任,所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必要。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选拔一些文化水平高,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人才充实到监管队伍中来,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熟悉农机的相关法规条文,熟练具体的实际工作,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体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从大专院校引进一些农机专业的毕业生,补充到农机队伍中来,做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后备军,完成人才储备,避免青黄不接,可使农机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4加大资金保证力度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所以充足的经费保证是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保证。过去的农机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而财政的拔款基本上只能保证农机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对于农机安全监管的资金保证往往是杯水车薪,但工作还要开展,这就导致一些基层的农机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情况出现,对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农机部门要立足于农机部门的实际情况,发挥农机部门的优势,在争取财政更多支持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利用开展农机服务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农机安监管的有效进行。

3结语

农机安全问题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保证农民在生产操作时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要全面的建立农机安全制度,有效普及安全知识,以身作则,承担义务的同时尽其责任,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安全的使用农机,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上一篇:2020客服专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文明交通的经典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