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2024-04-13

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精选14篇)

篇1: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2010年怀来县中医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

治措施培训计划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在职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计划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

1、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3、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4、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

篇2: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感染防治措施培训计划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医院内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及多重耐药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应着重强调“防”,包括防止耐药菌的产生、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减少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因素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的送检,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很大程度地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是决定耐药菌在院内传播的重要环节

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1.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3.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4.摘掉手套后;5.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6.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7.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预防耐药菌传播的方法之一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四、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避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因素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发生。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清洁有序的医疗环境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有效措施

篇3: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0年1~1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痰液、分泌物、尿液、血液等)中分离的病原菌(去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检测

菌株培养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常规方法进行,经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鉴定细菌到种。采用2010年CLSI推荐的Kirby-Bauer法(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版的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药敏纸片包括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西丁(FOX)、头孢哌酮-舒巴坦(CSL)、亚胺培南(IPM)、阿米卡星(AMK)、庆大霉素(GEN)、复方新诺明(STX)、环丙沙星(CIP)、青霉素(PEN)、红霉素(ERY)、克林霉素(CLI)、万古霉素(VAN)、米诺环素(MNO)、左旋氧氟沙星(LVX)、高单位庆大霉素(GEH)、高单位链霉素(STH)、呋喃妥因(NIT),均购于美国BBL公司。

1.3 多重耐药判定标准

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中三类或三类以上药物同时耐药则判定为多重耐药[2]。MRSA、MRCNS、VRE、ESBLs、CRABA、CRPAE、奇异变形杆菌(PM)判定标准参照2010年CLSI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DRO检出株数及标本来源分布

3 737分离菌株中检出2 255株MDRO。其中分泌物标本最多,为867株,其次来自于痰标本778株和尿标本273株,血液标本共分离254株,其他标本分离83株。MDRO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见表1。

2.2 各种MDRO菌的检出率

在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性最为严重,其阳性检出率为78.7%;其次是MRSA,阳性率为55.1%;VRSE的阳性率比较低,仅为4.5%。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均极其严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68.5%,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占68.4%;其次是克雷伯菌,产ESBLs菌占52.9%;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对较轻,CRPAE占21.2%,产ESBLs的PM仅有14.0%。MDRO菌的检出情况见表2。

2.3 革兰阳性球菌MDRO的耐药性

MRS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MRCNS更加严重,两者对CIP、GEN、CLI、MNO和LVX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SE对检测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极高,仅对GE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MDRO的耐药率见表3、4。

注:与MRSA耐药率比较,*P<0.05

2.4 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

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对IPM保持高度的敏感性(100%敏感),对CSL、AMK和FOX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极强,仅对PIP和CSL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MDRO的耐药率见表5、6。

3 讨论

2010年8月报道的超级细菌“NDM-1”[4]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媒体对多重耐药菌的关注,卫生部办公厅在2011年1月17日也印发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为此对我院2010年1~12月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各种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极其普遍。3 737株受监测细菌的多重耐药菌的总检出率为60.3%(2 255/3 737),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67.4%(1 193/1 771),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54.0%(1 062/1 966),特别是非发酵菌中的碳青霉烯菌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MRCNS和MRSA是阳性菌中检出最多的两类MDRO。MRCNS多分离于分泌物(包括前列腺液、脑脊液、胸腹水、脓液及穿刺液),其次是血液和痰液。虽然MRCNS阳性检出率高达78.7%,但是其致病力弱,对CIP、GEN、CLI、MNO和LVX的耐药率明显低于MRSA,特别是分离于前列腺液和血液中的MRCNS多为定值菌或者污染菌,其临床意义并不太大。但是有报道称MRSA耐药决定子A(methicillin-resistance determinant A,mec A)多来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避免这一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MRSA多分离于痰液和分泌物中,其致病力强,对常用的抗生素普遍耐药,在对过去的一年中MRSA的耐药性分析发现其仅对VAN和MNO有很好的敏感性,因此MRSA应是今后监测的重点对象。VRSE的阳性率比较低,但其耐药性强,应注意其今后的发展。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是其形成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2010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8.5%、53.0%和14.0%,这与汪复等[6]报道的基本一致。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标本中,并且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于质粒上,可以通过接合转移、转化、转座等方式将耐药性在不同细菌中传递,极易造成耐药细菌的流行[7],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因此对该类MDRO菌的监测研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仅次于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往往在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引起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烧伤感染、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该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耐药率高,尤其泛耐药株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研究中碳青霉烯耐药的CRABA和CRPAE分别占68.5%和21.2%,主要分离于痰液和分泌物中,除对PIP和CSL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均高度耐药。CRABA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产生OXA碳青霉烯酶是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有研究表明[8],在我国流行的碳青霉烯酶主要是OXA-23类。在所测试的药物中,CRABA对CSL的耐药性较低(15.2%),这主要源于舒巴坦在体外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9],但是对该药中敏率高达45.2%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CRPAE的阳性率相对较低(21.2%),但是该菌的致病力较CRABA强,引起疾病更加严重。CRPAE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金属酶的产生、外膜蛋opr D2的缺失和外排泵机制。国内有研究[10]表明,CRPAE耐药的机制可能主要来自于外膜蛋白opr D2的缺失。

综上所述,MDRO引起的感染越来越常见,其耐药机制复杂,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如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减少接触性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分组隔离、耐药菌株同源性鉴定、合理选用敏感药物和院内环境控制,这些措施均能够阻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10.

[2]俞汝佳,吕晓菊,高燕渝,等.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4):70-73.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y-First information alsupplement[S].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0,31(1):161-163.

[4]Kumarasamy KK,Toleman MA,Walsh TR,et al.Emergence of anew anti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India,Pakistan and the UK:a molec-ular,biological,and epidemiological study[J].Laneet Infect Dis,2010,10(9):597-602.

[5]Lim D,Strynadka NC.Struetural basis for the beta laetma resistnaee of PBP2a from mehticillin-rersistnat stapahyloeoecus auareus[J].Nat Srtuet Biol,2002,9(11):870-876.

[6]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3.

[7]马君玲,马玲,马唯一.2006-2008年耐药菌株变迁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273-1275.

[8]张晓兵,刘星,龚雅利,等.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5):502-505.

[9]Paul G.Higgins,Hilmar Wisplinghoff,Danuta Stefanik,et al.In vitro activities of theβ-Lactamase inhibitors clavulanic acid,sulbactam,and tazobactam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β-Lactams against epidemi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J].Antimicrobial Agents Aad Chemotherapy,2004,48(5):1586-1592.

篇4: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1- ),女,汉族,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和护理防控措施,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对2011—2012年住院患者中出现的2301例多重耐药菌(MRB)感染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搜集2年以来MRB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科室来源及标本种类;调查各科室多重耐药菌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结果该院2011-2012年MRB感染患者所在科室集中在小儿内科、综合ICU、神经外科,分离标本主要为痰液、分泌物、尿液和血液,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皮肤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多重耐药菌菌株构成比有所下降。对策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规范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严格执行规范化护理操作规范,加强病人和病房的环境管理,加强MRB感染患者的监测、分析,并采取重点防控的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感染控制;护理干预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RB) infection, illustrate the nursing prevention Methods .The aim is to develope specialized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for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management.Methods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2301 patients who had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from 2011 to 2012 ,collecting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pathogenic bacteria species, department and specimen species and inquiry th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care measures.Resultsthe study showed the MRB patients concentrated in pediatric medicine, ICU, neurosurgery, the separate specimen mainly for the sputum, secretion, urine and blood,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mainly consisted of escherichia coli, A.baumanii bacteria,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rough effective nursing meatures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rehabilitation and nerv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declined.Conclusion s It is vital to establish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can reduce the MRB infection.In addition, obey the standardized nursing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strengthen patients and war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onitor and analysis patients of MRB, take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are also good to fall the occurrence rat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MRB infection.

Key words: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he Hospital Infection;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40-02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峻,医院感染已成为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1,2]。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安全,我院针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多种预防措施和病人护理管理规范,加以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了2011-2012年我院收治患者中发生MRB感染的23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调查MRB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科室来源分布及标本种类。调查各科室多重耐药菌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调查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进行专家咨询并对临床护士进行访谈。

1.3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MRB感染患者科室分布

MRB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居前3位的为小儿内科、综合ICU、神经外科。将2012年与2011年的MRB感染患者进行比较发现,皮肤科、康复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干部病房、胸外科的感染患者有所减少,综合ICU、呼吸内科、普外科、肾病内科、烧伤科、内分泌科有所增加(见表1)。

表1某院2011-2012年多重耐药菌株科室分布情况

科室2011年2012年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小儿内科22819.90 23120.00 综合ICU17315.10 20517.75 神经外科817.07 847.27 呼吸内科736.37 927.97 普外科645.58 847.27 胸外科595.15 353.03 肝胆外科564.89 524.50 骨科403.49 413.55 干部病房373.23 141.21 泌尿外科373.23 252.16 神经内科322.79 231.99 皮肤科302.62 60.52 血液科282.44 292.51 妇产科272.36 262.25 消化内科262.27 292.51 肾病内科232.01 353.03 烧伤科201.75 363.12 眼耳鼻喉科191.66 161.39 心血管内科181.57 191.65 儿外科161.40 191.65 风湿免疫科141.22 121.04 内分泌科100.87 151.30 肿瘤科100.87 70.61 脊柱外科100.87 90.78 中医科70.61 70.61 康复科70.61 00.00 乳腺外科10.09 40.35 合计1146100.00 1155100.00 2.2MRB感染标本分布

篇5: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培训计划

培训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高措施执行力 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针对性的临床科室现场培训 培训内容:

一、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指南 1、2006年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200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3、2009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4、2011年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2、常见多重耐药菌:

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

4、临床重要多重耐药菌及其流行病学

5、医院内耐药菌株的变迁

6、细菌耐药的机制与细菌药敏试验常用方法

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

2、接触隔离的应用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6、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

篇6: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培训总结

2012年9月19日晚,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主任李伟光教授来我院开展了关于“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的培训,各科室中层及院感质控小组成员、部分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李伟光教授诠释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列举了近十年来医院感染暴发的恶性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标准和预防、控制措施。李教授指出,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院感的发生,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详细讲解了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针对外科手术切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干预措施,和内镜室、口腔科、中心供应室、ICU、手术室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期间,李教授就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未来进行一定的预测。此次会议让与会人员对院感及多重耐药菌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预防控制院感及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原则和预防耐药的方法。对我院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7: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在2016年多重耐药菌监测的基础上,根据2015年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根据2017年实施方案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一)了解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

(二)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资料。

(三)了解我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及其变化,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也可以为发现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提供重要信息。

(四)每日对耐药菌培养结果动态细致观察可以为发现暴发流行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监测项目:

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以下五类七种,监测到以下多重耐药菌时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包括隔离衣和面罩等),其余多重耐药菌也需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2种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种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种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1种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种

三、监测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微生物室标本。

四、监测时间:2017年元月1日开始

五、监测方法:

(一)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临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将多重耐药阳性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并做好记录。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院感科及时到临床微生物室收集阳性报告结果,专职人员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督导临床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科室须按要求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六、汇总报告

(一)每月将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汇总,了解全院耐药菌不同部位的构成情况,并观测其变迁,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并作总结。

(二)监测同时,专职人员及时到相关科室督导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持续改进细菌耐药监测项目以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措施等。

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临床科室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液,提高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以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1、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3、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后。

4、摘手套后。

(二)、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耐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旁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设置隔离病房,应在门上悬挂接触隔离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旁接触隔离时,在床头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采取隔离措施。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先诊疗护理其它病人,将多耐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进行。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5、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况时需加穿隔离衣;有喷溅性操作时需戴面罩。

7、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地面、仪器应每天用专用清洁物品清洁后消毒,污染时及时消毒。

8、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9、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XX医院感染管理科

篇8: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选自2008—2012年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及靖远矿务局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细菌培养记录。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实验

细菌鉴定应用API鉴定板条及ATB 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实验用K-B法, 采用NCCLS推荐标准。ESBLs确认采用CLSI/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实验, 或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确认实验。MRSA确认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法或头孢西丁纸片法。采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培养基及抗菌药物纸片。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3 统计分析

统计4种标本的年度细菌检出率及不同细菌的年度检出率;统计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年度耐药率。率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

1.4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3家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记录资料, 统计痰、尿、脓、血4种标本中5种细菌的年度检出率, 对不同年度5种细菌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不同标本中年度细菌检出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年度耐药率, 对不同年度细菌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年度检出率

2008年与2012年5种细菌年度检出率相比,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由0.41%上升至1.26% (P<0.05) , 鲍曼不动杆菌由1.22%上升至3.43% (P<0.05)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MRSA年度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

ESBLs阳性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比例由2008年的36.17%上升至2012年的50.00% (P<0.05) , ESBLs阳性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由2008年的30.77%上升至2012年的42.37% (P>0.05) , 见表2。

2.3 不同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产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比较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尿中检出率由2008年的6.33%上升至2011的14.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痰、脓及血中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2008与2011年间痰、脓、尿及血标本中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由于参与2012年甘肃省疾控中心组织的小儿肺炎链球菌筛查项目, 痰与血标本的送检样本量大幅增加, 使得阳性检出率相对降低, 因此对2012年细菌检出率在表3中未做比较分析。

2.4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在痰、脓中的检出率比较

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由2008年的1.36%上升至2011的4.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脓中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脓中检出率2008年与2011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2.5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比较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008—2009年与2012年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见表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72.55%上升至2012年的84.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9.80%上升至2012年的2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在2008—2009年及2012年两个时期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61.54%上升至2012年的8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在两个时期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卫生部2011年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对多重耐药菌做了明确界定。多重耐药菌 (MDRO) 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性的细菌。常见的有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 (CRE) 、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MDRO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优势菌, 由于MDRO的耐药谱广、耐药性强, 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MDRO感染的难度。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多重耐药致病菌。ESBLs是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对2008—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痰、脓、尿及血中的年度检出率差异性比较分析, 未查到报道资料, 但李秀英[1]报道, 2011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痰、脓、尿及血中的检出率分别是20.63%、9.52%、49.21%及2.3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痰、脓、尿及血中的检出率分别是68.18%、20.45%、4.55%及2.27%, 显著高于本文资料。本文资料检出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1) 资料来源的3家医院中, 1家医院ICU病房床位少, 两家医院无ICU病房, 重症患者少, 医院感染发生率低; (2) 3家医院对致病菌的分离培养技术水平较低。可见, 白银地区医院对致病菌的分离培养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各地报道有差异。如2010年,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江苏39.62%[1]、海南44.4%[2]、北京47%[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江苏22.11%[1]、海南29%[2]、北京27.2%[3]。Mohnarin资料显示, 国内2006—2007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35.3%,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24.6%[4];2008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6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51%[5]。本研究资料显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由2008年的36.17%上升至2012年的50.00%,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由2008年的30.77%上升至2012年的42.37%, 上升趋势与Mohnarin显示的国内资料基本一致。

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年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2008—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未见报道资料, 但肖永红[5]报道, 2011年国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77.78%和70.45%, 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59.52%和86.36%,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是14.58%和13.46%, 总体略低于本研究资料2012年的水平。本研究资料显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在80%以上, 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是100%。

本研究结果说明, 2008—2012年, 白银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泌尿道感染呈上升趋势, 但都非直线上升, 期间有波动;产ESBLs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感染的优势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各级医院应加强监测, 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秀英.6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 9 (21) :2671-2673.

[2]吴彪, 符娟, 符键.2006—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J].海南医学, 2012, 22 (18) :12-14.

[3]张小江, 杨启文, 孙宏莉.2005—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 (5) :330-338.

[4]肖永红, 王进, 赵彩云, 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8) :1051-1056.

篇9: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国分类号】11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168-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增加及耐药菌的产生。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对我科一年来共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及病人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2~70岁,多处骨折8例,开放性伤口9例,骨髓炎l例。所有感染病人伤口分泌物均送病原学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耐药菌株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9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大肠埃希菌3例。

2处理措施

2.1

制定耐药菌病人处置流程科室制定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处置流程并组织学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同时对科室保洁人员也进行培训。

2.2隔离措施

2.2.1

当收到检验科微生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医生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并通知当班护士,将病人转置单人间病房,如果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同一房间,或与其他患者严格进行床边隔离,但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医生必须尽快通报相关医护人员患者已进入隔离病室或采取的隔离措施。

2.2.2在病人一览表,床牌及病历夹上粘贴醒目的接触隔离标示。

2.2.3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地面物表每天2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抹布拖布专用,用后消毒晾干备用。

2.2.4专人进行治疗护理,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及粪便时,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完成操作后,脱去手套和隔离衣放入专用垃圾袋。

2.2.5严格执行手部的卫生规范,医疗护理操作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治疗车及病人床旁均放置速干手消毒液,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手消毒。

2.2.6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用后必须清洗和用1000m/L含氯消毒剂消毒。

2.2.7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连续3次培养结果阴性,每次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解除隔离和出院均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2.3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减少了与家人的接触,使患者感到无助,恐惧。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判断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与心理关怀与支持。与患者家属在探视时间内按照医院规定和探视要求进行探视,并给与患者足够的关怀与理解,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4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每餐为患者订制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注意色香味,提高患者食欲,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5加强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探视人员进入病房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离开时要进行手部消毒。

3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重视与参与,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提前干预,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爆发流行。

篇10:多重耐药菌试卷

姓名:单位:科室:

一、单选题

1、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常呈现()

A短暂性 难治性 B 单一性 易治愈 C 复杂性 难治性

2、临床科室应根据感染相关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A细菌鉴定结果、耐药监测结果B 患者体征、医疗经验 C细菌鉴定结果、医疗经验

3、耐药菌控制和感染相关细菌耐药性监测会议商榷每()一次

A 一季度 B 一年 C 半年

4、以下属于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是()

A B-lactanase、CRE B ESBLS、HLAR C MRSA、VRE

5、多重耐药菌是指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A 一类以上 B 两类或三类以上 C 两类以上

二、判断题

1、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进行房间隔离,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及所有物品应专人专用,专人护理,做治疗时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后严格落实手卫生。()

2、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住过的房间不需要经过终末消毒便可继续使用。()

3、多重耐药菌病人使用过的器械应专门标明,做双消处理后方可使用,用过的被、褥、被服等要标明,装黄色垃圾袋双消处理,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擦。()

4、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范围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酶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结合分枝杆菌。()

5、对于短时间内发生在同一病区的超过一例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未必要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

1、C

2、A

3、C

4、C

5、B

二、判断题

1、√

2、╳、√

篇11: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5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对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进行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院内流行等重要信息;

2.通过分析耐药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针对医院细菌耐药情况,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药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

所有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

四、监测方法

1.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

20120116

重耐药菌/ESBLS/MRSA/VER”,将阳性患者信息予以登记存档备查。每日检出多重耐药菌阳性信息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通知相关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主管医生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接到微生物室上报信息后,一方面督导临床科室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相应处臵。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其他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共居一室。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

20120116

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头或输液架上挂上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将MDRO感染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

3.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专人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5.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7.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6.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7.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20120116

9.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臵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臵尿管、放臵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科室和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执行。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

20120116

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科室承担相应责任。

六、监测资料汇总与分析

1.药剂科每季度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并发布在当季《医院感染简报》。

2.感控专职人员及时整理、汇总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七、监测信息反馈

1.每季度将监测信息发布在当季的《医院感染简报》,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篇12: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文档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合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3、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监测。定期分析、反馈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4、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按工作程序启动《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基本原则,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篇13: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是对三种或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细菌耐药性监测是了解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 包括临床上一些重要的耐药细菌的分离率, 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 等。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 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 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临床抗菌药物的采购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检验科微生物室对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

1.2 对象与方法

1.2.1 监测对象

自2011年8月起将全院多重耐药菌纳入危机值管理, 对我院多重耐药菌进行持续监测。针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隔离防护、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教育, 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

1.2.2 监测方法

依据《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的要求实施对我院多重、泛耐药菌的监测。全院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检验科定期 (按季度) 提供全院所有培养细菌的分离情况、药敏结果等, 可利用自动药敏系统打印的结果。每季度感染控制科根据检验科提供的结果进行相应分析。

2 预期目标

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例数减少, 院内耐药菌感染率≤0.4%。

2.1 按月份进行比较

2.1.1 2011年8~12月耐药菌院内感染率月比较

见图1。

结果显示, 自2011年8月耐药菌纳入危机值管理以来, 耐药菌院内感染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1.2 按耐药菌检出菌株数比较

见表1、图2。

结果显示, 12月份各种耐药菌检出数均较11月相比:鲍曼不动杆菌无明显变化, 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有所减少;10月份三种细菌的检出数最少, 可能与季节有关;第四季度我院的多重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2.1.3 按科室进行比较

见表2、图3。

结果显示, RICU、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数最多, 但呈逐月下降趋势;而其他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数无明显变化。

2.1.4 按医院感染、社区感染进行比较

见表3、图4。

结果显示, 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数自10月以来呈现降低趋势;社区感染耐药菌检出数自9月以来也呈现降低趋势。

2.2 按感染部位进行比较

2011年第四季度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见表4、图5。

结果显示, 耐药菌的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肺部感染例数自8月开始下降, 10~12月有上升趋势, 可能与进入冬季、空气变化、气候寒冷有一定关系。其他部位感染的多重耐药菌例数基本稳定。

3 小结

3.1 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临床与医务人员沟通, 分析原因如下: (1) 多重耐药菌在表面的存活时间长, 环境污染严重, 清洁处理不彻底。 (2) 多重耐药菌的规范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进行修订。 (3) 隔离措施执行力度不到位。因患者较多, 难以实现单间或集中安置。 (4) 经济原因, 各种防护用品使用不够充足。 (5) 季节原因, 天气寒冷, 抵抗力低下, 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定植患者比例高。 (6) RICU患者住院时间长, 抵抗能力差, 更易引起感染。 (7)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社区感染未经医生指导, 滥用抗生素;医院感染抗生素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抗生素级别高等现象 (附图6) 。

3.2 改进措施与行动计划

见表5。

参考文献

[1]周东升, 鲍凤.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1, 21 (6) :1082-1085.

[2]宁东, 吕小鸥, 陈凤芬, 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1, 21 (2) :384-386.

[3]陈国强, 曹华英, 陈格林, 等.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1, 21 (3) :550-552.

[4]王飞燕, 陈军.2006-2009年心血管病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1, 21 (5) :969-971.

[5]富秀玉, 马桂霞.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监测的调查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1, 21 (8) :1615-1616.

篇14:2010年多重耐药菌培训计划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16-01

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细菌株来源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痰液及尿液等体液标本,标本的采集均由临床医护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并送检验科。

1.2 细菌耐药菌的分离和鉴定

所有患者标本均由各科室医患人员负责采集,送检。检验科检验人员根据标本的种类对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和培养,采用西门子公司(德国)生产的Micoroscan AUTO4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选择K-B药敏试纸,试纸购置于英国Oxoid生物公司。采用梅里埃(法国)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的标准》执行。

1.4 统计学分析

将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得到的86株耐药菌株按照菌株种类、标本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细菌种类

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包括4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它3株。

2.2 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室分布情况

多重耐药杆菌在临床各科室的比例:综合ICU 25株(29.1%)、呼吸内科19株(23.2%)、神经外科17(19.8%)、神经内科14株(16.3%)、消化内科10株(11.6%)见表1。

2.3 多重耐药菌的所在标本分布

多重耐药菌所在标本的分布情况为在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29株、检出率为34.2%;在尿液中分离菌株20株,检出率为23.3%;在分泌物中分离菌株15株,检出率为17.6%,在脓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测率为12.7%;在血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出率为12.9%。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发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能通过病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或者由于人工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引起传播,往往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泌尿道、腹腔等感染[3]。目前多重耐药菌检查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医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本文的监测结果显示,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尿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菌达到 74.4%,说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及创面感染 。多重耐药菌分布的临床科室主要為综合ICU、呼吸内科,比例共占52.3%,因此临床医生应对综合ICU、呼吸内科等易感部位进行检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加强上述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有效地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很广,在医院中MRSA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4]。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MRSA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MRSA的耐药机制为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及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MRSA可对甲氧西林或与其结构相同、或者与β内酰胺类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MRAS是引起深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肺部感染、皮肤或皮肤结构感染、创伤感染等。本院的多重耐药性感染主要以MRSA为主,共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47株,占55.3%,分离得到该菌的主要科室为综合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

由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就变得极其的重要,医院感染科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提高各科室临床医师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意识,指导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执行,以便降低细菌耐药性,有效地控制医院多种耐药菌的感染。

另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手卫生,要求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服务时严格注意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因手卫生而引起的耐药菌感染;②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单独配备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后还需做好终末处理,同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分泌物时应佩戴好手套;③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科室及病房应定时通风和进行空气消毒,对患者常接触的物体和设备表明进行消毒;④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专题讲座。

综上所述,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多重耐药菌易感科室,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并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而临床各科室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还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希望通过上述这些努力,进一步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延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 2013, 42(19): 2254-2256.

[2] 熊小玲,劳志刚,赵艳群,等. 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 2013, 34(15): 2426-2428.

[3] 何健,赖富华,曾荣芳. 某基层医院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2): 1246.

上一篇:游方特作文下一篇:副店竞聘笔试测试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