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考试试卷

2022-08-08

第一篇:多重耐药菌考试试卷

多重耐药菌培训考试题

5、多重耐药菌患者出院后要对其病房和所用医疗器具进行(

)消毒。

科室:

姓名:

分数:

6、在安置多耐药菌患者时尽量选择(

)间隔离。

7、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就用

一、 名词解释:

多重耐药菌:

二、 填空题:

1、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

)(

)(

) (

)(

)等。

2、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

)隔离措施,隔离标志为(

)色。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最有效最经济最简单的措施是(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听诊器、血压计要 (

)(

)。

(

)。

8、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

除隔离。

9、送检疑似多重耐药菌标志应用(

)

10、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需及时电话报告(

三、简答题: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

)

)

)培养阴性方可解

答案:

一、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

二、 填空

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鲍曼氏不动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2、接触

蓝色

3、手卫生

洗手

4、专人专用

及时消毒

5、终末

6、单间

7、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密封运送

8、三次

9、密封容器运送

10、建立和完善

三、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2、建立的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3、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5、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6、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二篇: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则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上报感染管理科。

3、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及时

通知感染管理科。

4、感染管理科每天到检验科登记微生物检验阳性报告,然后到科室指导隔离工作。

5、检验科应定期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感染管理科定期

对监测资料汇总、向全院公布。

6、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及时报告。

7、切实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1)临床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由科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士应积极配合,加强督导。

(2)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多重耐药菌的诊断、治疗、隔离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预防控制等观念的认识。 (3)多重耐药菌感染疑为医院感染爆发时,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制度及时 上报。 (4)明确隔离标志:在住院患者一览表、病历夹上、隔离单元粘贴相应的隔离标志。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6)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职业防护: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

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将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严格执行抗菌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

9、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者

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10、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

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11、进行床边隔离时,应在床头卡位置贴接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

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MDRO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

12、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或转科时,应电话通知

相关科室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同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对方说明对该患者应使用的隔离措施。

13、MDRO感染患者或MDRO携带者应隔离至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

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14、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

面、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15、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16、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地面、仪器应每日用专用清洁物品清洁后消毒,污染时及时

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爆发时应每班次进行清洁、消毒。

17、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

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第三篇: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管理

(试行)

1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 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3、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手接触传播;隔离措施是:接触隔离。

4、多重耐药菌主要的预防措施: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单间、同病种或床旁隔离,使用隔离标识。减少探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病人尽可能不转科,必须转科或到医技科室检查时要告知接收科室。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可能有血液和体液喷溅时要戴护目镜。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确诊或疑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4)加强医院(或病区)环境及使用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病区要按规定进行环境的卫生清洁,病房内尽量保持空气流通,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聚集性发病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5)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有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6)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痊愈或标本连续2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6、我院多重耐药菌是如何发现的?临床科室送检微生物标本,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培养属于多重耐药菌后,立即电话报告给所在科室,同时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均做好本科室登记记录。

7、我院多重耐药菌是如何执行隔离的?科室人员人人均知晓,单间、同病种或床旁隔离,床头挂隔离标识牌、病历上贴隔离标识(蓝色)。

8、我院实行多重耐药菌多学科协作机制后各相关部门科室的职责;

(1)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医院多重耐药菌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审议本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研究协调解决多重耐药菌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

(2)临床科室职责: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并及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反馈电话后,记录在科室院感质控本上,并立即向科主任和护士长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通知全体医务人员,做到人人知晓,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单间、同病种或床旁隔离,床头挂隔离标识牌、病历上贴隔离标识(蓝色),执行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系列措施。

(3)检验科职责:检验科微生物室在细菌培养结果确定为多重耐药菌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科室记录。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抗菌谱相似(疑似同种同源)病原体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及感染趋势等。

(4)药剂科职责: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根据细菌耐药性通报汇总抗菌药物预警通报。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统计分析。

(5)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根据微生物室上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到科室监督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记录科室对该患者各项预防措施的执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直至解除隔离。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或接到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的某种有多重耐药菌流行暴发倾向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协调应急预案工作组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1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 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第四篇: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我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DR)、耐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丁)的肠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等。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 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 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 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会诊单”,报感染管理科。

2、微生物实验室 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 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 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 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感染 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9、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0、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监督科室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篇:多重耐药菌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 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 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 菌菌株。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 送检标本,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并 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 行。

3、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需及时电话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 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科整理审核后,将 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4、个疗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须及时 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例 报告卡”报医药感染管理科。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管理 手册》 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 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监测病例 报告制度》规定时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 科人员积极采取如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难料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 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 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 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用 速干瘦小的机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可安置 在同一病房。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有开放伤 口或者免疫功能一直患者安置在院、同一病房。

2.病房和“患者 ~览表”须设黄色隔离标志,并在病历 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后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 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 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 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需戴手套,必要时传隔离衣,完成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病严格洗手和手消毒,妥善处理使用后隔离衣。 4.减少患者的病房装运和转换,如必需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5.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千做好手卫生。 6.当患者感染治愈,且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为阴性时,房可解除隔离。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管理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如拖布、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上、下午应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2.工作人员、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应相对固定,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送验标本应置于密闭容器内密闭运送。

3.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应单独收集。 4.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或延续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上一篇:党支部整改情况汇报下一篇:对照检查材料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