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通报制度

2022-08-08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制度,这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我不知道该问谁?下面是小编的《多重耐药菌通报制度》,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多重耐药菌通报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报告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监测范围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 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 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签写“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字样,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 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感染耐药菌株的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5、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三、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临床医生下达隔离医嘱,护士执行隔离医嘱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实施记录表。

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 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在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 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10、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2、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第二篇: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6.

绵竹市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持有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

文件编号: 修订者:

马 英

审核者:

版次:

审核日期:2013

执行日期:2013 制订日期:2013-6-15 1.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监测纳入科室负责人目标考核项目,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诊断、监测、防控的重点环节、人群、高风险因素制订并落实防控措施、处理流程等;

2. 各科室,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科室应严格履行职责,主动承担并完成所辖范围的工作任务;组织实施、执行医院制定的防控、管理、监测等的规范与程序;有效落实 手卫生、隔离措施、无菌操作、清洁消毒灭菌制度,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

3、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室、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分工、职责清楚.各部门各科室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持续改进;

4.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微生物室、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5、微生物室应不断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每日查看微生物室阳性检测结果时,发现多重耐药菌菌株应及时填报“多重耐药菌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如为MRSA、VRE、全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短时间内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同一病区多次检出同种病原体(3株以上)或多重耐药菌及特殊微生物,时应立即按“病房检验危急值”及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科室做好记录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1

6、药剂科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药师经常下临床指导合理用药;

7、临床科室应加强无菌技术、侵袭性操作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报告和电话通知时,主管医生应下达接触隔离医嘱,登记MDRO,判断感染或定植,调整抗菌药物使用; 护理人员应及时执行医嘱与落实隔离措施,进行书面及口头交接,对患者和家属宣教;

8、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并组织、协调实施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并明确微生物室、药剂科的培训项目等;组织并协调开展多重耐药菌菌株、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定时了解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情况,及时指导临床科室做好隔离、预防措施等,追踪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9、科室感控小组、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室、药剂科定期、不定期自查、督查、指导多重耐药菌管理、诊断、监测、防控工作情况,评价教育培训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持续改进。

10、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的措施:

1)隔离方式:采取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2)患者的安置及要求:首选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需采用床边隔离时,床距应>1 米,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3)隔离病房或床边悬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科室应有书面及口头交接班制度,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家属,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4)医务人员及护工、保洁人员应相对固定。不能固定人员时,在诊疗护理病人如会诊、床旁特殊检查时,先应按非感染病人、后感染病人;先保护性隔离病人、后普通病人的顺序进行;

5)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2 等尽量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消毒:选用75%的酒精或用 500-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6) 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接触患者的环境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7)医务人员操作时,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完成操作之后、离开病人房间或床旁时,脱去手套、隔离衣,脱去后应洗手;

8)加强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管理:隔离区的保洁用物须按病种专用。对患者经常或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当每天进行 2-3 次清洁、75%的酒精或 500mg/L 有效氯溶液 2-3遍擦拭消毒(污染严重时增加有效氯浓度)。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 -1000mg/L 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使用后的隔离衣、布单、病员服等物品直接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做标识后送洗衣房消毒处理。发生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必要时彻底终末消毒;

9)如患者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检查或转科、转院时,应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外出,并电话告知对方科室及早做好病室及物品的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接收科室的器械设备、环境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方法同上);

10)加强对陪护及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按接触隔离要求进行防护与消毒;

11)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3

绵竹市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系会议制度

持有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 制订者:

马 英

文件编号:

审核者:

版次:

审核日期:2013执行日期2013- -1 制订日期:2013-5-15 1.医院应重视多重耐药菌感染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管理方法、诊断技术、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等的培训 ,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医务人员、微生物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评价追踪培训效果,有效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水平和能力。

培训方式:微生物室人员上级医院进修、学术研讨会、短期培训、参观学习;临床医护人员短期培训、参观学习、院内学术讲座、科室业务学习。

2. 院感科应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及管理” 的相关内容如防控技术指南、制度、措施等的专题培训和考核,培训资料保存完好备查。专职人员应利用业余时间、借助感控学会、感控论坛主动自学,医院在必要时应邀请上级专家、学者来院专题讲课。

3. 检验科微生物室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VRE、CRE 、 CR-AB、MOR/PDR-PA)的特点

流行病学等,根据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全院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监测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为临床提供针对性专题培训、咨询和指导。

4. 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疾病科专兼职人员、微生物专业人员应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与特点、各科的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深入科室现场进行培训督导。

6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医院内网为各相关科室及时提供《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三级医院评审(MDRO)感染控制”追踪检查方法》、《临床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多重耐药菌》等的精品多媒体课件、文本资料、考试题库、指南、监测方案、制度、流程等,供临床使用和执行。

6. 科室全院临床医护人员、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药学专业的人员等必须积极参加院级知识更新培训或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考试考核,每年组织临床科室感控医生、微生物室人员等闭卷考试1次,平时随机对重点科室医护技人员进行抽问考核。

7. 临床科室、检验科微生物室、药剂科必须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的培训与考试,时间不少于2学时(80分钟),有考试卷和培训效果评价。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MDRO概念、报告程序等;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MDRO感控措施,并落实。科室应在健康教育中适时向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7

第三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各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的各种控制措施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管理等综合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和科室内的传播。

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以减少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驻留和蔓延,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确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2008年7月25日

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措施

由于耐药菌株对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感染以后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因此,特定如下防控措施,目的在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医院感染。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1、实行抗菌药物控制,严格掌握适应证,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总剂量及疗程均与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正相关系。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的增多,感染的危险性增大,联合用药或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产生,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按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2、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早准确确定致病菌,依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根据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对时间/浓度依赖型的药物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案,规范给药剂量途径间隔和疗程,尽早改用高效在感染部位能达到防细菌突变浓度。

3、推行优化抗菌治疗策略:严重感染的患者主张初期选择能覆盖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广谱药物实施“猛击”疗法,确保杀灭致病菌,然后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尽量窄谱的药物实施“降阶梯”治疗。

二、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一旦检出有携带或感染耐药菌株的患者,应通知科室相关人员知晓,实施隔离措施:在病历贴上黄色标签(警示作用),将患者置于单人间或将带有相同耐药菌株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若无条件可床边隔离,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等固定使用,用后常规消毒。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病房的流动,限制陪护和探视。

2、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洗手和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

3、消毒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清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话机、床头、水龙头等,所用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床单、被褥等用紫外线照射。

4、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各种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时,应实施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各种插管满24小时后进行每天评价,适时撤离。

5、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或一次性用品等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严格处理。病人出院时要做好终末消毒。

三、开展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原因及特点,及时控制其感染的发病和流行,临床上发现

耐药菌株病例后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耐药菌株的病人病史、病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感染发生时间,应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数量及时间及药敏结果等。同时对可疑的物品及环境进行生物学采样培养,调查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与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病情和调查结果,指导护理人员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传播,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减少盲目用药,尽快治愈患者的感染。

(耐药菌株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技术规范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以后,应该立即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率。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

第四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

多重耐药菌(MDRO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等,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有关预防控制制度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与报告

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

2、微生物实验室 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所在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

5、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如VRSA),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

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病员一览表有接触隔离标识;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3、减少人员出入,如VRSA 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包括护工和保洁工。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环境后、摘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诊疗护理病人时,除戴帽子、口罩外,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7、标本需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9、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11、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12、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止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临床科室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篇: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1、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拟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4、组织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和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治理;

5、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6、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院长李群峰为召集人。组员:感控办、检验科、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内科病房等负责人组成。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办公室—感控办,毛小艳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控办。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部门分工

1、微生物室负责检到多重耐药菌即报临床科室和感控办;

2、感控办到临床科室指导多重耐药菌病人消毒隔离措施;

3、临床科室逐条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感控小组和感控办检查落实情况。

4、微生物室每季度将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

5、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

6、感控办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有检验科、药剂科、医务科、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的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上一篇:弟子规硬笔书法行书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