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2024-04-20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共12篇)

篇1: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1、为节省成本,不顾机器老化,安全装置失灵。新机器、先进的机器比旧机器贵,添加安全装置同样要花钱,为节省成本,许多厂家宁愿购买旧的、被淘汰的没有防护装置的机器。工人受伤致残的几率因此增加,大部分工伤事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

建议:选择有安全保险和安全系数较高的机器。一旦工人操作失误或发生意外,可以自动停机。安全装置要有保证,经常检修,避免出现失灵现象。经常检修机器,防止老化。此外,还应注意采取消音措施,减轻工人的噪音伤害。

2、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很多工厂整天讲质量讲产量,却不讲安全培训,因为会“浪费时间”。新员工不熟悉安全事项,难免出事。一些老员工为了图简便,在清洗油墨和版辊上的杂点,或给印刷机送纸的时候,不按规范要求做,抱侥幸心理,也很容易出事。太高的产量要求,订单期限的催迫,或工作时间太长,都加剧了出事的可能性。

建议:在技术培训之外,加强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操作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习惯于规范和安全操作。

3、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工伤多发的重要原因。工人穿着不规范,操作时缺乏配合,或者行为散漫,都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建议:制订完整有效的安全操作规范,严格贯彻执行。工人应有工作帽和统一、合格、合身的工作服:缩腰、紧袖口。开机和清洗机器、版辊上的污物时要采用最安全的方法。

工人哪些不良操作容易引发事故?

① 清洗墨辊还戴手套,容易连手卷进机器;

② 穿戴不规范。比如:衣服袖口较长;没有将长发塞进工作帽里,以致头发或手臂被卷入滚筒;

③ 安装印刷版时,其他人不小心按了开关,机器启动后把装版工人的手卷进机器压伤;

④ 当机器还在高速运转时,用刮刀甚至指甲刮掉版辊或进纸辊上的污垢或杂物,不小心手卷入机器致残;

⑤ 负责开机的人员,未通知其他工人注意就开机。工人由于无防备,将手或衣服卷入机器。

篇2: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1)使用有缺陷的电气设备,触及带电的破旧电线,触及未接地的电气设备及裸露线,开头,保险等;

(2)无保护性的地线或地线质量不良;

(3)非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维修;

(4)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的便携式灯具;

(5)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

触电事故的预防

1首先必须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安全要求。由专业电工或技术职员进行安装;并且按设备的技术要求做好接地(零)保护,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安全措施。各用电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的各种规程和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 有使用、维护、检验电气设备时,尽可能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危险场所(如高温、湿润地点),严禁带电作来。必须带电工作时,要使用各种安全用具,如尽缘手套、靴(鞋),尽缘钳(棒)以及必要的仪表,并设专人监护。

3 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尽缘损坏、漏电等事故隐患,及时处理,不得使设备带“病”运行,更不能在检验、维护过程中降低或破坏设备的安全性能。

4严禁非电气作业职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电工必须经专门培训,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分的《特种作业操纵证》方可上岗操纵。

5 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在全社会开展以“防触电、保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用电教育,努力进步全民的安全用电水平。

篇3: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原因探析

关键词:剖析,建筑,生产,事故

2007年4月29日至9月9日, 某副省级省会城市已公布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17起, 死亡22人, 重伤6人, 轻伤4人。其中:机械伤害事故3起死亡5人, 重伤3人;坍塌事故3起, 死亡4人, 重伤3人, 轻伤4人;高坠事故6起, 死亡6人;中毒事故2起, 死亡4人;物打事故1起, 死亡1人;触电事故2起, 死亡2人。

在上述生产安全事故中, 从现象看体现为安全管理失控。但业内人事根据多年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与对事故情况的了解, 普遍认为:虽然生产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

一、无限制增加的建筑施工企业与有限的建筑

市场开发, 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激烈、无序竞争,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四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要件十二项, 但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却很少。如:在已取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中, 能满足第二款“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第三款“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七款“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等要求的极少。申报企业虽然提供的要件形式都能满足要求, 但实际上是:安全生产资金有专项帐户、无专项存款,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多于专职———有名无实, 只有特级与极少数的一级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 特级建筑施工企业一家, 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近百家, 二级、三级建筑施工企业上千家, 而年建筑面积不超过一千万平方米, 激烈、无序竞争的状况可想而知。

二、建设单位为谋取暴利, 无视法律程序, 逃避监管, 肆意违法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一) 立项与施工过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要件八项, 特别是第五款“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第六款“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第七款“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八款“┅┅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 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 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 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在90%的建设项目中, 即使到了基础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也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其他5%的建设项目, 从开工至竣工甚至都没有任何手续。还有的建设单位在不具备正常施工的条件下, 大搞“三边”工程, 或在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定开工要件不能办理开工手续时, 擅自强迫施工单位开工并无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在行业主管部门多次下达停工处罚决定后, 仍然违法建设直至发生伤亡事故后仍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 多数建设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严重违背客观与科学规律并至法律、法规于不顾, 以拒付或延付工程款为威胁手段, 肆意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工期, 造成施工现场产生了大量的严重安全隐患。

(二) 招投标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六条“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招标投标活动, 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 择优选择承包单位”, 第十八条“┅┅公开招标发包的, 其造价的约定, 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严禁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可实际情况却是“易标”、“围标”、“低价中标”、“肢解发包”情况随处可见;更有甚者, 在建设部网站事故书报中体现的, 十一天二次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单位仍然能参加投标, 而且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成为一句空话。

(三) 工程款支付方面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外, 省级政府《★★★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工程款的支付实行预付工程款和支付进度款制度。发包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承包单位支付不少于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五的预付工程款。发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后按照合同约定, 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款, 并按照比例冲销预付工程款。”、第四十一条“承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发包单位交送竣工结算文件, 发包单位应当在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完成竣工结算审核, 并支付工程款┅┅”、第四十二条“发包单位自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未完成竣工结算审核, 且未支付应付的工程款的, 视为拖欠工程款。┅┅”,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费用确定后,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拨款约定将安全生产费用单独划拨到中标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帐户。┅┅”。实际情况却是现有95%的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非旦不执行上述要求, 而且整个施工过程全部让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好一些的建设单位还能按合同约定兑付部分工程款, 但多数建设单位却找出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 还有部分建设单位强迫施工单位代缴安全生产费用, 即将已入帐的安全生产费用通过其他渠道转回。上百万的工程尾款在工程正式交工后, 一、二年得不到兑付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勘察、设计单位不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影响生产安全

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前要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和勘察、设计委托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建设项目设计所需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文件”。但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单位不能提供完整的必备要件时违规承揽项目, 并在设计前未按有关规定全面踏查施工现场, 即不给施工单位出具地质报告, 也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毗邻建筑防护及重点安全防护意见。部分工程在进行基础施工后方才发现地下异常情况, 造成了不少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更有甚者, 个别勘察、设计单位竟然让施工单位参照“白图”施工。这种情况给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甚至诱发重大发生产安全事故。

四、监理单位利益驱动, 形同虚设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外, 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九条“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理职责是:一是监督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二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安全防护用具使用;四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 并签署意见;五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是否用于采购和更新合格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和设施, 落实安全施工措施,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六是根据有关专业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监理的档案资料”, 可90%的项目监理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一是监理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敢得罪建设单位, 在安全与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矛盾时恣意默许、任意盲从, 放纵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现有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水平较差, 基本没有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最好的不过是多年从事施工现场的安全员, 因年纪大了而谋求个轻闲的工作而已。安全监理业务水平低于施工现场安全员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施工单位为求生存, 心怀侥幸铤而走险,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或项目负责人, 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工长等, 漠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 “安全第一”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大部分企业或工程项目没有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各岗位安全职责得不到有效监督、形同虚设。企业或项目负责人在权衡经济利益与安全生产的时候, 往往是“金钱至上、效益第一”。真正遇到需要安全投入的时候, 不是以各种理由搪塞, 就是避重就轻以次充好。当前企业或项目工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压缩工期、拟补工程质量, 不按方案要求施工、危险部位安全防护不到位, 使用假冒伪劣的防护用品或陈旧、破损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设备带病运行, 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 企业或工程项目不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内容缺乏针对性, “工地干的都是粗活, 有力气就行, 一看就会不用学”, 这样的传统观念使安全教育培训远未落到实处。由于施工人员 (农民工) 素质相对较低, 自我约束和理解能力较差, 占事故伤亡人数的95%。

六、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目前, 监管建筑施工企业的即有行业监管部门———建设系统, 还有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特别是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使企业困惑的是, 这两个部门是什么关系, 各自什么职责, 应在管理中负什么样的责任。这种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 即对同一问题提出两个不同要求时, 企业应该听谁的?再有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管理的区域面积大、工程数量多, 造成了心有余、力不足的局面。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级行业监管部门二十几个人, 监管八个区、七个县的5.3万平方公里区域, 仅市区面积就达4272平方公里, 年均建筑面积近一千万平方米。工作最紧张的时要早八点至晚八点坚守在施工现场, 一线监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 节假日不休息习以为常, 这种情况基本让监管人员无暇学习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所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 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 从源头控制建筑市场、严格执法、分清职责、增加政府监管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 是降低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也是今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篇4: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和对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对策

一、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安全意识不强,制度形同虚设。2003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法律法规,它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的标志。

近年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些与《安全生产法》配合实施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交通部发布的《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建设部颁发的《建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的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就是在这么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各地的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先是盂南庄煤矿的瓦斯爆炸,造成厂62人命丧黄泉;接着是黑龙江省鸡西特大矿难,造成115人踏上不归之路。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广;同日,山西灵石煤矿又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2月15日下午,浙江海宁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9人死亡,同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又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这一系列的血案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事故原因,就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在有些事故的现场,规章制度、安全标语随处可见,操作规程制定了一大堆,但在执行中都成了摆设,领导把规章制度当成了儿戏,工人一问三不知。

二是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于现状,造成安全隐患处处可见。安全管理会议大开、小开,安全管理的组织上建下建,但真正实干的太少,要么资金措施不到位,要么人员制度不到位。总之,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名存实亡。每当有上级部门来参观、检查、达标升级验收时,企业领导就大张旗鼓的抓一阵子安全,对职工考核严上加严。还郑重声明,谁影响了达标升级和考评,就砸谁的饭碗。可是,检查一过,又是一切照旧。有的企业安全生产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就自以为安全管理的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于是管理者从真抓实干到一般号召,职工也由高度警惕到慢慢放松和忽视,认为只要生产正常了,一切就都安全了,结果最后在大意中栽了根头,造成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的双重损失。

三是粗心大意、违章冒险,检查不细、整改不嚴,造成事故频繁发生。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一瞬间的疏忽中,这归根结底还是预防意识不够。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减少粗心大意、违章冒险造成的伤害,这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整改不严,检查不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检查要么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出来,要么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不积极加以整改,安全措施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大海捞针还难,但请客送礼却挥金如土,结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最终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二、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要确立几种观念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做好安全生产的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坚持安全法制教育经常化,组织好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领导、职工的学习培训,使各部门做到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同时,还要尽快健全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和安全监管的执法体系,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不断好转。

要想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就必须要认真确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预防观。安全生产是关系人命的大事,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悲剧。有道是:“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即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亡羊补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羊”毕竟丢了,且“补牢”是以“亡羊”为代价的。因此我认为:一切事故都源于隐患,唯有加强源头预防,才是根除隐患的治本之策。

二是基础观。从近些年来《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看,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实行,致使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置安全于不顾,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还在生产经营,最终酿成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三是责任观。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主要领导要负起责任。《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形成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篇5: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处置责任制,做好事故信息的核实、跟踪、分析、统计工作。

第十七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立即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相关处置措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派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为必要的,可以派员赶赴事故现场。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当随时保持与本单位的联系。有关事故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及时向本单位或者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事故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第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事故信息报告的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组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职责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对生产安全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较大涉险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一)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三)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五)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六)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第二十七条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篇6: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例如带电拉高压开关;用手触摸被破坏的胶盖刀闸等。

(2) 违反操作规范。例如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或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等。

(3) 维护不良。例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予修理;线路老化未及时更换等。

(4) 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气设备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等。

作业场所用电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未经电工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电工作业。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意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私自修理,更不能带故障运行。

(3)电工进行作业前必须验电。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要盲目触及;对“禁止合闸”、“有人操作”等标牌,无关人员不得移动。

(4)电气设备必须有保护性接地、接零装置,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

(5)需要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移动,同时要防止导线被拉断。

(6)作业人员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头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安全完好,不得

有破损或使带电部分裸露。

(7)在雷雨天切忌走近高压电线杆、铁塔、避雷针等处,应至少远离其20米之外,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篇7: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1.技术方面: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对水文地质情况判断错误,以及采用了不适合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等。

2.管理方面: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而失准,以及材料检验不严等原因引起质量事故。

3.社会、经济方面: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不顾工程质量;在投标报价中随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依靠违法的手段或修改方案追加工程款,甚至偷工减料等

4.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方面。

工程质量事故预防的预防具体措施

(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二)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三)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

(五)认真做好工程地质勘察

(六)科学地加固处理好地基

(七)做好应对不利施工条件和各种灾害的预案

(八)进行必要的设计审查复核

篇8:兰石集团生产安全事故原因浅析

1.1 事故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2 事故的后果

事故一般是人和机器设备以及作为环境条件的物质违反系统目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事故后果大致可分为:

1) 人受到伤害, 物质 (包括机器设备) 也有损失;

2) 只有人受到伤害, 而物质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3) 物质遭受损失, 人没有受到伤害;

4) 人和物质几乎都没有受到伤害和损失。

1.3 事故的特性

1) 事故是可能涉及伤害的, 非预谋的事件。

2) 事故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财产损失。

3) 事故是突然发生的且与人的意志相违背的事件。

4) 事故使系统或人有目的的行动发生阻碍, 致使预期意志暂时或永久性停止。

综合以上定义, 可以发现:

1) 事故是“违反人意志的事件”, 也就是说, 人是不愿意发生事故的。因为事故能够使“有目的的行动暂时停止或永久停止”, 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财产损失”。

2) 事故不是有“预谋”的人为破坏或谋杀, 有预谋的事件不是事故。

3) 事故是“意外”事件。人们是不可能准确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的。

2 事故分析方法

一般事故分析可分为事故统计分析与事故过程分析。

2.1 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是事故的宏观分析方法, 根据事故统计的原始数据资料, 从大量事故分析中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

2.2 事故过程分析

事故过程分析方法很多, 归纳进来, 大致有以下三类:

1) 根据事故后果追查事故原因的方法。 (因果分析图、逻辑分析图) 。

2)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 依次追查共可能造成的后果的方法。 (海因里希法则、马尔柯夫过程、事件树分析) 。

3) 从系统过程中间环节的偏差出发, 向上追查可能构成这个偏差的原因, 向下估计这个偏差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

3 兰石集团有限公司2001-2011年工伤事故分析

用事故统计方法、事故致因理论对兰石集团有限公司2001-2011年工伤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按事故性质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 揭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防范措施, 消除隐患。

3.1 事故情况

2001-2011年11年兰石集团公司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10起, 其中责任事故189起, 意外事故11起, 交通事故8起, 职业病2起。见表1。

3.2 事故类别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210起工伤事故中189起属责任事故占工伤事故90%, 如图1所示。

现对189起责任事故按事故类别进行统计, 见表2, 其中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三类伤害事故占工伤事故的78%, 如图2所示, 可见, 做好这三类事故的预防, 就可以大降低兰石集团工伤事故的发生。

3.3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兰石集团一百多起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三类事故, 现从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找出事故原因, 见表3。由此可见, 这三类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

●强关联○有关联△好像有关联

3.4 事故案例

下面通过一起起重伤害事故运用事故致因理论来分析事故的原因。

2006年3月17日17∶28, 兰石国民油井公司装配车间钳工陈某、肖某2人对钻机井架下段进行包装作业。为了使包装架能够送入井架下部进行包装, 陈某、肖某2人使用自制板钩吊挂包装架, 并由肖某指挥天车工张某起吊, 当被吊物离地面约250mm时, 包装架尾部碰在三角架上, 瞬间板钩脱落, 包装架翻倒, 将陈某压伤, 造成右胫腓骨骨折。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 本公司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 组织了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中, 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地收集相关资料, 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找到了事故起因:

1) 人的不安全行为:天车工张某起吊时没鸣铃警示, 同时操作技能欠缺, 使吊物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2) 设备设施不安全状态:吊具存在事故隐患, 陈某使用的自制板钩无防脱落功能, 在碰撞后发生吊物失落, 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 管理失误:操作工在作业中, 安全意识淡漠, 缺乏自我保护技能, 未能与吊物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 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原因。

通过兰石集团2001-2011年事故统计、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80%以上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如果能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必然会降低事故的发生。因此, 加强对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安全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将是实现安全生产, 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1) 提高人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技术和安全基础知识是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安全基础知识, 根本就不能参与高水平的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意识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提高员工综合知识素质是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途经之一。

2) 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水平,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培养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

(1) 从建厂以来有记载的8914人次工伤事故档案中, 筛选出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十类57起工伤事故作为案例编辑成书, 目的就是将过去员工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沉痛教训作为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警示。

(2) 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培训骨干、上下结合、条块结合、分层分片培训, 增加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明确各自的职责, 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3) 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规范员工行为。

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规章制度体系和措施方法体系。这就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整套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4) 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1) 安全检查要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有手段地对公司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生产操作、设备设施和生产用具等进行安全诊断。

(2) 只有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保持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的现场巡视检查力度, 坚决制止一些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才能做到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3)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归类采取有效的整改或控制措施, 限期整改。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使“安全第一”观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4 结束语

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 找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进而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来消除, 有利于控制事故的发生, 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以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转为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 达到人、机、物的和谐统一。

摘要:兰石集团是我国西部一家集大型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及通用机械设备为一体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产品在制造行业中具有代表性。机械行业由于人机系统柔性缺乏而导致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易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而且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事故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对兰石集团公司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11年间所发生的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用事故统计方法、事故致因理论就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作一浅析。

关键词:事故,原因,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樊运晓, 罗云.系统安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

[3]GB6442-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S].

篇9: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关键词】安全生产 事故频发 原因和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腿,全国各地的经济建没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矿山、道路、建筑、工厂无不表现出勃勃生机。但是,就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安全事故发生次数逐年降低,但仍数量众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不强,制度形同虚设。

2014年8月31日,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存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新《安全生产法》。它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进一步将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的标志。

2002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些与《安全生产法》配合实施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交通部发布的《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建设部颁发的《建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的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就是在这么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各地的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先是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而后又是2014年3月29日吉林通化煤矿两次事故中遇难的29人和被瞞报的7人已全部火化;11名失踪人员的善后工作正在推进。 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这一系列的血案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事故原因,就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遇到安全隐患总是想当然,在有些事故的现场,规章制度、安全标语随处可见,操作规程制定了一大堆,但在执行中都成了摆设,领导把规章制度当成了儿戏,工人完全不按规程办事。

2 流于形式、安于现状,造成安全隐患处处可见

安全管理会议大开、小开,安全管理的组织上建下建,但真正实干的太少,要么资金措施不到位,要么人员制度不到位;总之,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名存实亡。每当有上级部门来参观、检查、达标升级验收时,企业领导就大张旗鼓的抓一阵子安全,对职工考核严上加严。还郑重声明,谁影响了达标升级和考评,就砸谁的饭碗。可是,检查一过,又是一切照旧。有的企业安全生产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就自以为安全管理的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于是管理者从真抓实干到一般号召,职工也由高度警惕到慢慢放松和忽视,认为只要生产正常了,一切就都安全了,结果最后在大意中栽了根头,造成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的双重损失。

3 粗心大意、违章冒险,检查不细、整改不严;造成事故频繁发生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一瞬间的疏忽中,这归根结底还是预防意识不够。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减少粗心大意、违章冒险造成的伤害,这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整改不严,检查不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检查要么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出来,要么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不积极加以整改,安全措施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大海捞针还难,但请客送礼却挥金如土,结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最终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尚有许多原因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总结。要想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下去,总结各地的经验和教驯,我认为必须要认真确立以下几个观念。

4 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要确立几个观念

4.1 预防观。安全生产是关系人命的大事,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悲剧。有道是:“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即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亡羊补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羊”毕竟丢了,且“补牢”是以“亡羊”为代价的。因此我认为:一切事故都源于隐患,唯有加强源头预防,才是根除隐患的治本之策。

4.2 基础观。安全生产无小事,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离不开基础工作。从近些年来《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看,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实行,致使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置安全于不顾,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还在生产经营,最终酿成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4.3 责任观。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主要领导要负起责任。《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形成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4.4 落实观。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狠抓落实,特别是安全隐患的整改要抓实,安全基础工作要夯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篇10:造成交通事故五点原因分析

每年的交通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无比沉痛,因此我们要预防交通事故,尽量做到行车遵守交通规则。行车不能急于一时,否则将带来的是伤亡发生,所以平常车主行车要格外小心。现在我们分析造成交通事故五点原因。

一、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风、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致使道路状况恶化,视线不良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遇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积水、暴风雨等致使车辆失去控制则更容易造成行车事故。

另外,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自行车交通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更是不可忽略的成因。

在行车中的意外事故也是常有发生的。如聋、哑人听不到鸣笛声而不知让路,精神不正常的人或疯傻人突然奔向车前等都能造成交通事故。

二、酒精及药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血液中酒精浓度与驾驶能力的关系酒精会使大脑高级神经紊乱,从而破坏人们正常的生理机能。所以酒后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都占有相当比重。我国交通规则中明确规定;严禁酒后开车。

酒精对水有很好的亲和性,饮酒后,酒精容易被胃粘膜、肠粘膜迅速吸收,而透渗于身体组织之内。进入血管内的酒精溶于血液中而循环于体内。

试验表明,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能力开始下降,达到0.8‰时,误动作比正常人增加16‰。酒精浓度超过0.9%时,其判断能力比正常

人下降25%.总之,随着酒精浓度的增高对驾驶机能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驾驶能力下降,操作方向盘的正确性降低,所以容易造成驾驶的车辆向静止的物体如停故的车辆或安全地带的电线杆等冲撞。酒精浓度增加能使驾驶人员的视力下降,容易看错道路(特别是夜晚)而将车翻到路外。在夜晚行车时,由于对面车灯晃眼和意识朦胧,也常有与对面来车发生正面冲撞的情况。总之酒后开车是十分危险的,害人害己,应予严禁。

(2)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有些药品如巴比妥等催眠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作用,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效应,如困怠、思睡、昏迷等,以致影响驾驶能力。有的驾驶人员由于失眠深夜服用催眠药,早晨又要早起行车,药品的作用还未消失,致使行车途中精神不佳,犯困打盹,很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又如有的驾驶人员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服用一些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的药品,也可产生如上述效果。

近些年来人们经常服用一种弱镇静剂-安定。驾驶人员服用这种药物,能使其驾驶技能下降和对周围环境的不注意,与酒后开车有着同样的危险。

国外试验,让驾驶模拟汽车的人员,一组服用15mg安定,另一组喝酒使其血液酒精含量略超过许可范围,这些驾驶人员不论是吃药的还是喝酒的,对保持汽车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或控制速度同样都有困难,而且在超车时多半要碰撞。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127名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驾驶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其中10%的人含有安定成分。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处方记录与医院病历及发生情况对照后断定,弱镇静剂——安定使严重的交通事故增加了将近5倍。

三、道路状况不良或缺少道路安全措施

道路状况不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道路状况的优劣主要指道路的线形,曲线半径的大小,道路的坡度和路面宽度,路基和路面等。

道路的安全措施主要指交通标志、信号、路面标线、照明、安全岛、安全护栏、隔离栏栅等。在急弯、窄路、陡坡、交叉路口和铁路道口等应设置警告标志、在禁止超车处、禁止掉头处、禁止鸣笛处等应有相应的禁令标志。对于限重、限束、限高、限宽处也应有明确的限令标志。应有的交通标志和设施而没有或不全容易造成行车事故。

四、车辆技术性不好

车辆的技术性能主要指车辆的结构、性能、强度等。经常出现故障的关键部位和系统主要有制动系统的转向系统。这些关键部如出现故障常常会造成行车事故。

五、驾驶人员的违章驾驶和精神不集中

驾驶人员的违章作业常常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如在不应该或不允许超车的地方强行超车,或超车不提前鸣笛,前车尚未示意让路就超车等。

驾驶人员该让的车不让,甚至故意的不让超车。在交叉路口支线车不让干线车先行,转变车不让直行车先行等很容易造成事故。

在会车前不减速不鸣笛或在狭窄地带抢道。夜间会车不关闭大灯等。超速行车,使车辆的稳定性降低而难以操纵,延长了制动距离,扩大了制动非安全区,使驾驶人员判断情况和躲避险情的时间缩短,都容易成为肇事成因。

篇11: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工人,安全常识欠缺,技术水平低下,自我防范意识淡薄,不良习惯操作,精神状态疲倦等,都是“人”这个不安全因素产生事故的根源。因此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要解决人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教育

教育应分对象和层次。所谓对象,即分领导管理层和操作工人群体。所谓层次,即不同的对象应该掌握了解安全知识和常识的深度和范围。作为领导管理层,其掌握的安全知识应该比生产工人广泛,应该了解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方针、法规和制度,应该具备有发现、制止工人违章现象和事故隐患的能力,同时应具备组织对隐患整改的意识和水平。特别是领导者应该深刻地意识到,为了顺利进行有效的生产,如同需要生产管理一样,也需要安全管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是一句空话。管理管理,不但要管,更重要的是理,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二字,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上、标语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领导者的行动上。从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及一般管理人员,只要在生产现场,就应该负有发现隐患,制止违章,整改隐患的责任,深刻地意识到安全与提高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生产工人,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本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知识,进行规范作业,自觉遵守工艺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在群体作业中,服从指挥。在特种作业中,应该了解其危险性,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同时对工人要讲明,不能图一时的方便、一时的懒惰去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企业,而是本人。通过对各个层次职工的强化教育,安全生产的观念和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就能抵制管理层的违章指挥和减少操作者的违章作业,从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伤事故。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复)训教育,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班组长教育,安员教育,换岗、复工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通过这些教育,使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在全体职工的行为中得以强化,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使安全管理覆盖到整个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二、强化检查与考核

在一个企业中,由于各人处的位置不同,岗位不同,所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深度不相同,在安全方面所花费的精力也不相同。笔者曾在生产分厂管理生产,现在专职管理安全,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深有体会的。前者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管理上,这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并且,生产现场是动态变化的,不安全因素始终是存在的,隐患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特别是管理者和操作者在安全常识方面缺陷,加上一些不良习惯或习惯性违章,自觉或不自觉违章,这就给安全生产埋下了一个最大隐患。这就需要专职安技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对那些有意或无意的违章现象进行坚决制止、严格考核。

检查的方式有许多,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交叉检查,节假日检查,专业检查,日常检查等。

所谓交叉检查,即将被检查单位的安技员分成三个组,甲组单位安装员检查乙组生产现场,乙组检丙组,丙组检查甲组。检查与被检查单位的安技员工互不见面,这样就避免了互相打不破情面,或互相包庇的现象。这种检查有一种宣传效应,对那些自认为不会出事而违章操作的人敲个警钟,同时也促使各单位安技员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搞好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日常检查对于制止生产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及不良的操作习惯起了很大作用。安技部门每天派人到生产分厂进行巡回检查。由于检查巡回没有固定的路线和时间,经常能发现那些违章者,如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有些人自认为干了十几年都没出事,自己小心点就是了,他就不知道出事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这是明知故犯。还有青工叼着烟去搬乙炔瓶,有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等,类似的现象通过日常的检查就能随时发现、制止。

在检查过程中,凡发现违章现象,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职工都一视同仁,严格考核,照章罚款。当然,罚款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违章者明白,为了自己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切忌不要违章操作。作为管理者和考核者,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要明白“严是爱,宽是害”这个道理。通过反复检查,反复整改,生产现场的违章现象

就能降下来,从而控制违章造成的工伤事故。

三、指标分解考核和层层负责制

作为安技管理人员的检查和专业人员的检查,毕竟是有限的,要发挥生产单位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积极性,还得靠一些行政措施和管理手段。每年年初,由各二级单位行政一把手与工厂法人代表签订本的安全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了各单位在本的安全工作

内容,工伤指标,由工厂下达给各单位,各单位再与本单位的工段或班组的一把手(工段长或班组长),签定本工段(班组)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指标。这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和目标责任的落实,再通过自下而上的工作保证,达到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伤事故的目的。

四、生物节律的运用

生物节律理论是从人的因素角度来分析发生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找出人的内在症结。专家们认为,影响人体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一个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到死亡,都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用正弦曲线表示),从出生之日的零点开始,先进人高潮期,经过临界期,然后向低潮期过渡。在高潮期内,表现为精力旺盛,心情愉快,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在低潮期内,人容易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低等等。如果三种周期正好都处于临界期,那么这一天就叫“危险日”。此时人体内处在复杂的变化状态,引起心烦意乱,极易出事故。

按照这一理论,我们曾对1981~1985年12例起重伤害事故和1993年一起断臂事故进行分析。13起事故中有11起事故的当事人的生物曲线都分别处于低潮期和临界期,占事故总数的84.6%。这个结果说明,事故发生除了与设备、环境有关,也与当事者本人当天所处的生物节律状态有关。

过去,我们分析事故时,主要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而分析人的因素时,往往也只是分析事故责任者有没有违反操作规程,而没有探索人的内在因素。生物节律理论的提出,给我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起重工、高处作业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工种,通过人体曲线的计算,预测出从事该工种作业人员的临界期和危险日,以便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工伤事故发生。

篇12: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本步骤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__天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A.25 B.35 C.45 D.60

2、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__。

A.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到指定的铁路、公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

B.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多于2人

C.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D.蒸汽机车在调车作业中,对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必须挂不少于两节的隔离车,并严禁溜放

3、《安全生产法》的许多条文都是围绕着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规定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围绕着保障__这个核心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C.权责一致的原则

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4、安全标志盾牌型图案中间的“LA”是指__。

A.安全

B.安全防护

C.劳动防护

D.劳动安全

5、不属于炸药爆炸的三大特征的是__。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B.反应过程的高速性

C.反应过程的燃烧性

D.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6、通讯设施是__的各种信息的电讯设施。

A.传递生产和安全管

B.生产和管理

C.传递组织生产和安全管

D.安全管理

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__。

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8、事件树是用来分析__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A.事故发生的频率

B.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

C.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

D.故障的处理结果

9、()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初始评审

B.内部审核

C.管理评审

D.外部审核

10、行政相对人是指__。

A.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B.行政处罚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制约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D.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人

11、某石料加工场的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粉尘浓度分别是5mg/m3和7mg/msup>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10mg/m3,则该作业场所()。

A.具有爆炸危险

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

D.满足Ⅱ级危害程度

12、对边坡稳定程度无影响的是__。

A.土体中剪应力

B.内摩阻力

C.内聚力

D.基坑支护方法

13、特殊凿井法是在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中,采用__的特殊技术与丁艺的凿井方法。

A.钻爆法

B.非钻爆法

C.放电法

D.挤压法

14、《职业病防治法》第15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__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竣工之后

15、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C.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16、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这一结论源于__。

A.反馈原则

B.封闭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态相关性原则

1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监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__规定的资质条件。

A.行业

B.国家

C.企业

D.地方

18、根据《国际危规》的要求,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国际危规》标准,附带正确耐久的标志。危险货物的标志由标记、图案标志和标牌组成,所有标志均须满足经至少__个月的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的要求。

A.2 B.3 C.4 D.5

19、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__。

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

20、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在接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关于关闭煤矿的建议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__日内,作出关闭或者不予关闭的决定,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存档。

A.3 B.5 C.7 D.10

21、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由__组织制定并批准公布的。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22、__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A.故障树

B.危险指数

C.安全等级数

D.事件树

23、()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A.生产经营单位

B.政府管理部门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企业生产部门

24、__是最低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于其他上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

A.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B.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

C.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规章

D.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25、设置固定的栅栏是__安全装置。

A.控制

B.自动

C.连锁

D.隔离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和__。

A.公共关系

B.应急人员安全

C.消防和抢险

D.泄漏物控制

E.应急场面清除

2、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提出__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A.详尽

B.实用

C.明确

D.有效

E.系统

3、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在__无异议,可以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A.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B.休息休假

C.劳动安全卫生

D.保险福利等事项

E.工作性质、种类、范围

4、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中,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__。

A.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B.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C.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D.特定的时段

E.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5、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__。

A.15min B.20min C.25min D.30min E.35min

6、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__情形,应当从重处罚。

A.危及公共安全或者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B.1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C.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其违法行为呈持续状态的D.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的

E.3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7、实施安全检查的方法有__。

A.访谈

B.现场观察

C.汇报

D.仪器测量

E.查阅文件和记录

8、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事故是由__等原因造成的。

A.物的不安全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管理缺陷

D.环境的不良状态

E.思想上的疏忽

9、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__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A.设计人

B.负责人

C.设计单位

D.主管单位

E.主管单位负责人

10、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如下__材料。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身份证或户口簿

C.与用人单位存在的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D.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情况

E.医院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鉴定书)

11、以低碳钢为例,得出金属材料受拉伸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可以分为__几个阶段。

A.弹性变形阶段

B.塑性变形阶段

C.屈服阶段

D.弯曲变形阶段

E.断裂变形阶段

12、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有__。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C.FTA、LEC、MOND方法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D.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E.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13、以下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的是__。

A.动力原则

B.能级原则

C.激励原则

D.弹性原则

E.可调原则

14、以下列车按运输性质分可分为__。

A.军用列车

B.混合列车

C.行包快运专列

D.路用列车

E.抢险维修列车

15、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__等。

A.本地区以往灾害事故的发生情况

B.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C.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D.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E.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

16、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__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C.警告

D.较大数额罚款

E.拘留

17、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可分为__。

A.隔开

B.封闭

C.缓冲

D.救援

E.避难

18、我国已将__等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

A.石棉

B.铜

C.苯

D.砷

E.氯乙烯

1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前期预防的具体规定有__。

A.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对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B.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的规定

C.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的规定

D.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规定

E.关于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备案制度的规定

20、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__。

A.指标预警

B.因素预警

C.综合预警

D.法制预警

E.临时预警

21、生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有__。

A.依法负有本单位生产安全的一切责任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及时消除生产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E.保证本单位生产的有效实施

22、根据《消防法》,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可以设置__。

A.食堂

B.活动室

C.休息室

D.员工集体宿舍

E.会议室

2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__。

A.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的事项

B.保障从业人员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C.保障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事项

D.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和获得民事赔偿的事项

E.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24、对新装、迁装和检修后的锅炉,启动之前要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__。

A.检验锅炉是否加满水

B.检查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C.检查各种辅机特别是转动机械是否完好

D.看其是否处于可投入运行的良好状态

E.检查钢结构部分是否完好

25、属于确认致癌物的是__。

A.铜

B.锌

C.石棉

D.氯乙烯

上一篇:承兑汇票介绍下一篇:百舸争流千帆竞---采油六厂井下作业大队“比学赶帮超”活动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