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

2024-04-27

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精选5篇)

篇1: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

【案例1】:讲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的内容是围绕故事中的人物展开的,于是关于“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的讨论便轰轰烈烈地开演了。

生1:这是一匹勤劳的小马。妈妈叫他帮忙做点事,他马上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生2:这是一匹有礼貌的小马。他向老牛请教时是这样问的:“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问得多有礼貌啊!

生3: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他一会儿连蹦带跳,一会儿嗒嗒嗒嗒地跑着,多可爱啊!

生4:这是一匹知错就改的小马。他听了妈妈的话后就马上回到河边,没听松鼠的阻拦,胜利地过了河。

生5:这是一匹不动脑筋的小马。

……

【感悟】:生成的才是最精彩的

在这一环节的课前预设中,我根本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生4的回答才是我预设的重点,随后我会围绕几个重点句来体会小马的不动脑筋,光听别人说,从而引出这个故事的寓意。然而孩子们的眼睛比我更善于发现。他们从一个个细节中再现了一匹更丰满生动,更具生活气息的小马。

【案例2】:讲故事中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与文本直接对话,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敢于尝试。

师:小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真替他着急啊!小朋友们能给小马出出主意吗?怎么才能马上探知河水的深浅?

生1:看老牛过河时,水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小马可以跟老牛比一比。

生2:可以拣一根树枝,去探一探水到底有多深。

生3: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拣一块石头扔到河里,如果声音很响,说明河水比较浅;如果声音很沉,说明河水比较深。

生4:小心一点,把脚伸下去试一试。

……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小马真该向你们学习啊!谁能劝劝小马,告诉他该怎么做?

生1:小马小马,你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有好办法的,根本用不着回家问妈妈啊!

生2:小马小马,你不能总依赖妈妈,要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生3:小马啊小马,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去找根树枝来探一探河水的深浅。

生4:小马小马,你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所以才会想不出好办法啊!

……

师: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还很热心,很会帮助别人。你们说的,也正是马妈妈想要告诉小马的。那就是“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这也是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感悟】:孩子们的潜力与智慧是无穷的

“老师,我有个好办法!”“我也有好办法!”听着一声声自信的,急切的叫喊;听完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孩子们的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让我惊喜不已。由此我想到:点燃热情与启迪思维是成正比的,而热情的点燃则需要充分的预设,巧妙的引领。一旦孩子们热情的星星之火被点燃,就会燃烧成为探究的熊熊烈火!

篇2: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

一、选拼音

选择带颜色字的正确读音,打“√”。

洁净(jìn jìng)

等着(děng děn)

马棚(pén péng)

磨坊(mî mï)

磨破(mï mî)

您好(nín níng)

答案:

洁净 jìng

等着děng

马棚 péng

磨坊mî

磨破mï

您好nín

二、选字填空

选字填空

①燕子的尾巴()一把剪刀。

(像

象)

②小马最后()过了那条河。

(趟

淌)

③校园里有几()松树。

(颗

棵)

④今天的()业我已经()完了。

(做

作)

答案:

①像

②趟

③棵

④作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看见

,都绕开果皮朝前面走了。只有

把果皮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最后,被录取了。

2.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自己

,不去

,是

。你

,就

。”

3.原来,河水既不像

,也不像。

答案:

1.小熊 小猴 小狐狸 地上有块果皮 小白兔 小白兔

2.光听别人说

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不行的去试一试

会明白了

3.老牛说的那样浅

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造句

造句

①立刻:

②难为情:

③既„也„

参考答案:

①刚才他还好好的,老师一训他,他立刻就哭了。

②让小明回答这个问题,他肯定会难为情的,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篇3: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

故事是说小马的妈妈让小马过河,送袋粮食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小马在过河前,它分别遇到了牛伯伯和小松鼠,一个说河水浅,一个说河水深。小马一时间不知所措,又跑回家去。这时,妈妈告诉它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并亲自试过才知道。

一位美国教授在国内一所有名的幼儿园,听了该校幼儿园老师给4岁学童上的小马过河一课。回国后,他对这节课做了记录,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一进教室,全体幼儿起立,向他鞠躬,齐声欢迎他说:“爷爷好!”他在听到翻译后大为窘迫,认为自己虽头发花白了些,人还不老。翻译解释说,这仅是出于礼貌,没关系的。接着,他和翻译来到教室的一边为他俩准备的椅子上坐下来,准备听课。

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有30个人左右。老师坐在教室黑板前的讲台后面,孩子们都面向老师,端端正正坐着。

老师准备好了。只见她扯下旁边用布盖着的一块小木板。木板上方是嵌上去的汉字。在它的左边,小马的妈妈和小马正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绿洲。右边是一条小河,一只小松鼠和一头奶牛在河岸边。在河上面,木板的左边,一个白色的水磨正反射出光芒。

老师开始讲故事了,翻译将内容翻给教授听。

老师讲完后,孩子们发出了赞叹声,这是故事开始后孩子们发出的第一声。老师接着开始提问细节,如是谁鼓励小马过河的?谁不鼓励它过河?在跟小松鼠说话后它做了什么?它同妈妈说话后,又做了什么?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静静地等老师把他们叫起来回答。当老师叫他们后,他们用很响亮的声音重复故事中的用词。如果有孩子用的词稍微不同于故事中的词,老师就会再念一下故事中的句子,然后让他们重复,如“小马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脑子”。

在问了十分钟问题后,老师又宣布说他们还得听一遍故事。之后,老师打开录音机,开始放配乐版的小马过河故事。孩子们静静地听,就像他们从未听过似的。翻译告诉教授,故事中的用语基本一样。教授听到翻译重复着同样的句子:“你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脑子,牛伯伯和小松鼠一样大吗?”

听完后,老师又要求孩子们重复故事中的对话。这次老师扮小马妈妈,孩子们轮流扮小马。在听了两遍故事后,孩子们能够重复故事中的用语了。最后,老师结束对话部分,又开始问问题。这次,她不再关心情节,而是故事的寓意了。

但这也没有多少自由度。在回答问题时,孩子们仍然直接引用故事中的用词,如“自己想”,“不要听别人的”,“要自己亲自试试”。只有一个小男孩说“小马不好,它应该听它妈妈的”。老师似乎有些不解,然后要他重复故事中的句子,即“小马要学会用脑,自己思考”。在这个孩子跟着老师重复后,老师才提问下一个孩子。

整整一个多小时,教室里4岁的孩子们听了两遍故事,回答两遍问题,练习一次对话。每一次,孩子们都按顺序一个个来。

在教授走时,孩子又整齐响亮地喊“爷爷,再见”。

回到幼儿园办公室,教授说他有问题要问。翻译很聪明:“我知道你的问题,这个故事是矛盾的。”

教授说:“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明白。既然这个故事是关于要学会自己思考的,为什么老师坚持要孩子们重复同样的词语。”翻译解释说:“这并不矛盾。对我们来说,记和背是教育的基础。我的女儿才3岁,已能背3首李白的诗。我们知道她现在不明白,但等她大一些,她就会明白的。”

教授问:“那老师刚才做的仅仅是记忆训练吗?”翻译说:“不仅仅是。老师是想强化他们的记忆,但她也想让孩子们掌握故事中的优美语言,这样他们以后就会模仿使用它们了。”

教授说:“当然,模仿故事中的语言是很不错,但意义在哪里?这是4岁孩子学的吗?如果他们真的自己思考和行动会怎么样?如果有一天他们碰到一条太深的河,他们会淹死的。”

翻译说:“你没听懂。如果小马的妈妈不知道河的深度,她是不会让小马去的。小马的妈妈自始至终掌握着整个过程。小马听了别人的话就是对妈妈的不信任。”

教授说:“那么那个小男孩说的就是对的了。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应该是听妈妈的话。”

翻译不同意,说:“你的理解太简单化,你认为故事只能有一层意思吗?”

教授说:“当然故事可以有多层意思,但至少不能相互矛盾。如果小马真的能自己思考,那么它就不能总是听它妈妈的。”

如果用我们的评课标准来评价这位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应该可以说评价很高。你看,孩子们有礼貌,课堂纪律良好,争相回答问题;老师教学语言干净、规范;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学组织有序、有层次;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学生学习效果良好,语言掌握及故事寓意掌握准确。总之,这应该是一堂好课。

可是,在美国教授眼里,这却是一堂问题课。

一是这节课究竟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自己思考还是听妈妈的话?表面上这节课是教孩子们学会自己思考,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可故事中却隐含着听妈妈的话这一深层寓意,否定了前一个表面倡导的寓意。如果说这一矛盾是隐藏的话,那么老师不断地让孩子们“一字一句”地重复故事中的“句子”,不能“独立思考”,则表明强调所谓的独立思考,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口号”和“粉饰”。幼儿园老师纠正小男孩的“出格”回答就是一个明证。

二是美国教授更深刻地看到了这个故事“危险”的一面。教育4岁的孩子让他们独立思考,遇事自己试一试,是不错,但是不是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孩子们在遇到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时,该怎么办?怎么样从大人那里得到帮助?哪些不要自己去试呢?这个思考可能是引申意义太远了。不过,在讲这个故事时,渗透一些儿童保护理念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是虽然美国教授没有明提,但在他的描述中提到孩子们在一个多小时内听了2遍故事,特别听第二遍时好像还是听第一遍那样,而且后来又重复回答问题,一遍一遍重复。尽管翻译说这是培养孩子背和记的能力,但教授对这些解释显然是不信服的。这个故事也许有的小朋友在家里早听过了,甚至家里就有这本故事书。如果是这样,孩子们就不止听两遍。可为什么孩子还会那么“专心”听呢?这些都让美国教授不解。

让4岁儿童在一个多小时内端正坐着,听和逐一回答问题,而且是重复使用同样的词语,在美国教授看来也许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培养对“无意义训练”的忍耐力,是把天性活泼的学童训练成“语言复读机”。这样的幼儿教学,岂不哀哉?

篇4:幼儿园中班《小马过河》教案

学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了解故事知道遇到困难不要依靠别人。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小马过河》视频及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并加以讲解。

2、以故事里所写的提问。

小马帮妈妈干活了吗?

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

小马到底过去河了吗?

3、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故事内容告诉我们遇到难事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不要依靠别人。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故事里所讲的去表演。

篇5:幼儿园小马过河教案优秀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

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3)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教学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动中有95%的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示给孩子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我都没有注意到,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上一篇:峦岩山游记-游记作文下一篇:两处,两处韩??,两处的意思,两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