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梦中的一夜诗歌

2024-04-12

那梦中的一夜诗歌(共7篇)

篇1:那梦中的一夜诗歌

安静的坐着,就让我这样注视着你。

虽然只是回忆里化成了流水

还是让我这样的爱着你

忘记了时光的泪水

脱离了现实的束缚

采摘一朵玉兰,看着你浅浅的微笑

拥抱着春天的快乐,拥抱着我带给你的幸福

你不会拒绝我在你的脸上轻轻的一吻

羞涩的红晕在你白皙的脸上开出了花朵

我就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地望着

你是云,一朵纯白的云

阳光穿过了你的忧愁,拥抱着你的安静

你的甜美,是五彩的虹

向着远方,展翅你心灵的高飞

我愿做光,平坦你道路里的一切疾风骤雨

什么忧愁与悲伤,什么无奈与羁绊

我要留住一切的春天

让你在红梅花开前驻足着

听你说你爱我,就像爱着枝上的花园

爱着美丽,不夹杂半点付出的代价

十七岁的光阴,不曾有半点无情

不给青春留下遗憾

像跳出流云的飞鸟

只有更高的地方,才能满足爱里的无穷

三月盛开的再不是花,而是你

满天星落,你是唯一的月亮

我只愿牵着你的手

在黑夜寂寞的辗转里

走过那片田野,那条无人的小路

污水漫过了路程,抱着你娇小的`身体

我不是佛,故这是爱。是没有放下的双手

一直到了夜晚看不见的背影

切到了清晨相逢的等待

在别人羡慕的眼中,一对情侣的恩爱

阳光初绽的盛开,对坐着两人深情的微笑

即使一天也不曾多说几句

却也能像斜阳里我们初相遇的浪漫

在夏日的阳光里,你安静而甜美的梦乡

枕着我的胳膊,短短的头发散出茉莉的香味

是你独有的味道,只愿你闭眼

走到幸福的终点

我能听到你心脏的跳动,停歇我所有的悲累

你的善良,你的美丽,似温柔春风的围绕

将病中的我,送到你明眸如水的梦里

你是最漂亮的女人

绿野颤动,谁能谱写你无限的真

遥远的月光下,清醒的蓓蕾

你不曾走远,猛烈的敲击灵魂的悸动

真像是风中出来花瓣的归途

我觉得幸福,幸福的觉察了悲伤

纷乱占据我的心灵

陷入你飘身的催眠,那些爱打上了结

拉下了月落帷幕,我早已忘不见

灿烂的星绵延了收容的呼吸

你的眼睛,那般清澈

你的发丝,那般晶莹

眉宇之中,我的烦恼恰似慕然的回首

激荡着无绪的风,千百回锤炼着胸怀

春天的绝美,沉默荒渺的烟波

终究还是带来了爱的遗章

在花开花落里反复练习

篇2:那梦中的一夜诗歌

看,眼前这云楼的窗,它让我,看到了窗外夜色里的灯光,梧桐夜影,夜色里的桐花,是那样的优雅,是那样的安详,看,那开放的桐花,我好想,依栏慢慢的欣赏,闻那,梧桐花传来的阵阵清香,哦,看我这醉脸伊人,孤芳自赏,桐花啊,桐花,你是恋人的花?

想起你,我的心中充满力量,想起你,我的思绪无可阻挡,梦中那紫色的花,让我总是想,紫色的花,你真的好美,在梦里,我把那心语徬徨,怕过度的忧伤,将打碎这紫色的梦境,好久,好久,没有看到你了,看到桐花,钩起我对你无限的思,你的眼睛,你的唇,你的模样,你曾,跪倒在我这桐花人的脚下,你用,沸腾的话语把我的心偷走,从此,思念的梦中,千泪总是行,哦,这夜空无语,锁云窗,看我这秃废的思想,真是桐花的美,让我,心中的思绪挡不住,幸福中,有一丝悲凉,想问,桐花你可知无语人的心歌么?

看,我这渐渐衰败的容颜,生命里,能看几次桐花?

落雨了,桐花请你不要飘澪,请你,不要把桐花打下,桐花啊,请你不要落花满地,想问桐花,你可否带走我的忧伤?

你可否,带走我心中的狂想?

让我不在忧愁,梦还会有,夜漫漫,雨涟涟,痴心难改,桐花,美丽的花,你也在为我忧伤?

篇3:那梦中的一夜诗歌

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废名诗歌才被重新挖掘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而谈到探求废名诗歌“深玄的背景”, 即创作渊源, 研究者往往感兴趣于废名成长经历中所受佛学和禅学影响, 以解释其诗歌中的禅定、隐逸一类出尘脱俗的意象或灵魂出窍的冥思。然而除此之外, 研究废名诗歌, 最不可回避的应是其深厚的古诗词底蕴。

废名幼读私塾, 对中国古诗词十分熟稔, 也曾写过不少旧体诗, 如这首赠友人的小诗:“小桥城外走沙滩, 至今犹当画桥看。最喜高底河过堰, 一里半路岳家湾”。其前两句甚是传神, 乡野城外、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 让人尽览无余。废名在学术著作《谈新诗》中, 还以古诗词评点新诗, 可见其古诗词之功底及对古诗词之热爱。但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下, 废名还是把更多的创作放在了新体诗上, 犹以30年代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但即使这样, 在废名的新体诗中, 处处也显露着古诗词的印记, 有化用, 有借用, 甚至整句拿来, 比比皆是, 营造出韵文悠长的古典意境。

如那首著名的《寄之琳》:

我说给江南诗人写一封信去,

乃窥见院子里一株树叶的疏影,

他们写了日午一封信。

我想写一首诗,

犹如日, 犹如月,

犹如午阴,

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

我的诗情没有两片叶子。

首句“江南诗人”指写信的对象是卞之琳, “江南诗人”一词即有古诗词中常见的江南小镇、烟雨水乡之意;第二句“疏影”让人联想起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动感十足。杜诗也是废名最喜欢的, 专门写了《杜诗研究》, 其“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就信手拈来;最后诗情一句也让人想起刘禹锡《秋词》的“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用在此处可以反衬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又如另一首代表作《掐花》:

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

于是我把它一口饮了。

我害怕将是一个仙人

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

明月来吊我,

我喜欢我还是一个凡人,

此水不现尸首,

一天好月照澈一溪哀意。

首句“摘花高处赌身轻”, 整句出自吴梅村的《浣溪沙》“断颊微红眼半醒, 背人蓦地下阶行, 摘花高处赌身轻”。前四句“桃花源”中掐花成仙, 古诗词中的“桃花源”是仙人所居, 是避世佳所, 可映照唐人王维那首《桃源行》中的“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一天好月照澈一溪哀意”这种表述, 则是着力描绘古典的意象和氛围, 读着读着好像能走进那月光里去, 不由想起李白那句著名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水不现尸首”, 这句话的情景又契合了曹雪芹那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在废名的另一首诗《镜》中:

我骑着将军战马误入了桃花源,

“溪女洗花染白云。”

我惊于这是一面好明镜?

停马更惊我的马影静,

女儿善看这一匹马好看,

马上之人

唤起一生

汗流浃背

马虽无罪亦杀人

自从梦中我拾得一面好明镜,

如今我晓得我是真有一幅大无畏精神,

我彼笑我不能将此镜赠彼如,

常常一个人在这里头见伊的明镜。

这句“溪女洗花染白云”, 整句出自唐人李贺的《绿章封事》“石榴花发满溪津, 溪女洗花染白云。”在唐人刘禹锡的《桃源行》中有云“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 又有“桃花满溪水似镜, 尘心如垢洗不去”。诗人对镜钟情, 以至于在创作中多次出现镜子, 如“时间如明镜, 微笑死生” (《无题》。镜中的世界当然是善良明净的, 是诗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但是被马上之人一生的汗流浃背所破坏, 结局也是“马虽无罪亦杀人”, 或许这是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残忍了。

废名还有首题为《画》的诗:

嫦娥说,

我未带粉黛上天,

我不能看见虹,

下雨我也不敢出去玩,

我倒喜欢雨天看世界,

当初我倒没有打把伞做月亮,

自在声音颜色中,

我催诗人画一幅画吧。

首句即化自李商隐的诗作《月》中的“姮娥无粉黛, 只是逞婵娟”。在另处一首李商隐的名作《嫦娥》中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表现的是嫦娥在月宫寂寞无助的生活, 与本诗中“下雨也不出去玩”心情是一样的, 延伸了李诗的意境, 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催诗人画一幅画”。

废名用古诗词入新体诗, 常常是信手拈来, 不拘形式, 有化用, 有借用, 有整句拿来等, 卞之琳说他“诗语言上古今甚至中外杂陈”。新文化运动以来, 新体诗人为显示与旧体诗的决别, 少在作品中加入古诗词, 以追求胡适所谓的“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项主张, 而废名却在诗中大量引用古诗词, 似乎于潮流不符, 可这正是与他的独特的“新诗观”是分不开的。

废名在他的诗学著作中提到,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自由不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的自由, 而是体现在内容上的自由。他认为新诗不是以是否格律作为绳墨, 是对自我个性与理想的抒写。新诗的语言可用古典语言、日常话语或欧化语, 诗句需要讲求现代散文规范, 能够体现诗人的个性与理想。把通常所谓的新诗对韵律、语言等文法的要求, 演变为对诗的内容的追求, 真正实现了诗心与诗质的统一。总之, 废名的观点是新旧诗体之分不能观察形式, 而应追求内容的自由, 在内容的革新基础上, 古典语言都可以借, 何以化用, 甚至可以直接拿来。

废名的新诗创作实践和他的新诗观是一致的, 他的新诗是为了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诗学想象, 就手顺入大量的古诗词, 以丰富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当然, 除了古诗词之外, 废名作为一位现代派诗人, 精通佛道, 擅长禅理, 将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倾向, 留下了那么多充满古典诗情、色彩清淡、余味悠长的诗句, 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瑰宝, 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摘要: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 其诗歌作品受到中国传统古诗词、佛教文化、禅家思想及西方现代主义影响, 形成兼具古典意境和隐逸禅定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图从其作品中探寻古诗词印记, 并通过分析废名诗学观点, 来解释废名诗歌中大量引入古诗词的原因。

关键词:废名,古诗词,诗歌,诗学观

参考文献

[1]冯文炳.谈新诗[M].人民出版社, 1984.

[2]吴长龙.传统与现代的对接[D].安徽大学, 2005.

[3]赵会婷.废名诗学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4]高恒文.废名的诗: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艺术形式[J].文艺争鸣, 2015, 04.

篇4: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2003年8月3日早晨7点,伴随着关中大地的绵绵细雨,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丝绸之路考察团一行20人,离开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始了为期7天的参观考察。

考察团成员大部分由台北市华阳扶轮社社员组成,扶轮社会长张树人先生即担任考察团团长。扶轮社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已遍及160余个国家,其宗旨是增进社区内事业及专业领导之间的联谊,促进国际了解、亲善与和平。而且世界各地的扶轮社均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理想——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的“服务之理想”。张社长严肃而深情地补充道:“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就是尽我们微薄之力帮助海峡两岸增进彼此的了解!”话音一落,掌声响起。

考察团的另外一位组织者张克晋先生,为中华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台湾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从16年前第一次踏上丝绸之路起,张教授就对沿路的彩陶汉简、长城烽燧、秦砖汉瓦及佛教石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潜心研究,还一直在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穿针引线。为了这次考察,一年前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临行前曾举办了四次与丝绸之路文化有关的专题讲座。

望着车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脚下的高速公路,大家还是很难将它们与古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因为似乎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始终是荒凉、雄浑、悲壮的代名词。

汽车驶入天水正值中午时分。阴雨连绵的古城,突然间天气放晴,太阳高照。天水古称秦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传是人类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丝绸之路进入甘肃的东大门。位于市区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石窟,享有“东方雕塑博物馆”的美誉,精美的雕塑吸引着众多游人。站在山下仰视距地面142米高的石窟群,大家想象不出当时人们是如何攀到山顶,又是怎样开窟、塑像的,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喜欢作诗的俞大卫先生即兴赋诗:“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 望着高达15米、体态庄严、面目慈祥的三尊摩崖泥塑大佛造像,在加拿大留学多年的陈鼎名先生则发出“Fantastic(惊人的,美妙的),Maze(使人困惑)”的感慨。而千佛廊崖壁上258 尊整齐排列、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的石胎泥塑神像,七佛阁内75尊体态丰腴、端庄华美、面目慈祥的佛像和顶部的白鬃烈马壁画,让大家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花缭乱。令考察团久久寻味的是:这些石雕泥塑,千百年来,历经风吹雨淋,为什么颜色如初,古人当时是如何塑造的;而一些壁画,虽然分布面积不大,但笔力稳练,豪放飘逸,画面古朴,色泽鲜艳,人们当时用的是哪些颜料,绘画工具与现代所用的是否相同,如此等等。大家对我国古代艺术匠师在泥塑、石雕、绘画、建筑等方面非凡的聪明才智,赞口不绝。

在目前国内最大的伏羲庙里,面对先王殿内身披树叶、手托八卦、目光炯炯、气宇轩昂的伏羲塑像,每个人的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远古的人文始祖曾用它推演世间万象,今天,它好像仍在启迪、滋养着我们。再望一眼殿外的苍槐古柏,大家感到自己的思想似乎也长出了一片新绿。纵然,我们没有伏羲般的“天目”,我们早已远离那个艰难险恶的洪荒时代,对深邃八卦、太极亦知之甚少,但我们的心灵深处仍然能感受到那份灵异、深奥。

应该说,拜谒伏羲庙仅仅是个序幕,而前往大地湾凭吊才是每个人最热切的心愿。因为,曾几何时,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已经在大地湾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了,大地湾有着更多值得采撷的信息。8月4日早7点,考察团满怀虔诚前往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的大地湾遗址,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延续最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距今8 120~4 900年。进入F901号房址,面对这座5 000年前古代先民们居住过的地方,听着专业人员的详细介绍,再看看至今依稀可辨的墙壁、柱洞、正门、侧门和接近现代水泥的白灰地面,大家很难想象在当时那种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先民竟设计、建造出如此完整、实用的“宫殿”。面对此情此景,从小就酷爱中国历史、至今仍在努力研究的林丽女士,眼里噙着泪水,激动地说:“太伟大了,真是太伟大了!奇迹,真是奇迹呀!”看着被誉为“国宝文物”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刘安立女士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原始人都是披头散发,茹毛饮血,而眼前这位额前留着刘海、戴着耳环、身着花衣、美丽端庄的女性形象,的的确确出自5 500多年前。可见,古人并非现代人想象的那样。爱美之心,古已有之!”

当大家还沉浸在对先王先圣的无限缅怀中时,车已驶进兰州市区。团员们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哇!这是兰州吗?兰州真的好漂亮啊!像美丽的大都市耶!”望着大家激动的神情,有位先生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请大家不要见笑,不要笑我们的幼稚!因为我们过去想象的,跟我们现在看到的,真是有天壤之别!”司机小吴插言道:“你们还以为我们过去每天上班都要骑骆驼吧?”此话引得满车一阵笑声。来到水车园,望着那缓缓转动的水车,听着滔滔的黄河水声,大家感受到它们似乎是在见证华夏文明的历史,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古老而悠长的故事。

8月5日早晨7点,团员们离别了古丝路重镇兰州,开始向河西走廊进发。车到乌鞘岭,大家纷纷下车,将这个有意义的地方记录到永恒的瞬间。现代发达的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条件,而在2 000多年以前,张骞和他的随从们出使西域,骑着骆驼,带着马匹,伴着悠悠的驼铃声,在“大漠孤烟”中,在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上,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念,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打开了西方的门户,使中国由自我封闭开始走向交流,走向成熟。作为一个当代人,如果他没有亲自踏上丝绸之路,就不会有那种真切的感受。

来到河西走廊东端的咽喉地带武威,眼前仿佛又出现了2 000多年前霍去病将军挥“金戈”、骑“铁马”,大败匈奴,显示其“武功军威”的情景。继续西行,离长城越来越近。近了,近了,下午3点,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长城,大家跳下车,欢呼雀跃。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长城”一词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只是一道黄土夯筑的、连绵不断的高大的墙体,而他们参观长城的目的,无非是想向其亲朋好友证明自己曾“到此一游”。可是团员们站在长城脚下,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杨尧任先生的话颇具代表性:“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承认,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先民们,在当时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工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日趋强大。”

下午6点抵达张掖。张掖,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 4 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21年,又是汉将霍去病将军“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使张掖威震四方;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而隋炀帝于609年在此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更使张掖名扬天下。站在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前,刘振山先生不时称赞:“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而藏经阁内保存的 6 000余件各类佛经,尤其由古代诸多书画名士用金银粉手书而成的国宝文物《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经,更使大家赞叹不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8月6日的一场绵绵细雨伴着考察团抵达夜色中的嘉峪关。翌日天晴,站在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嘉峪关,面对巍峨壮观的祁连雪山,听专家讲解着嘉峪关的建造过程,大家若有所思,心潮澎湃。“筑城用的土取自黑山下的粘土,仅关城城墙用土量就达 58 650立方米,三座城楼用土达25 500立方米。当时只能以大轱辘木牛车运土,每趟只能运半方土。如果由一辆木牛车运土,至少需461年,可见工程之大。而关城虽经600年的风雨,今天仍保持原貌,证明筑城质量极高。”专家的介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敦煌,一个神秘而充满诱惑力的梦幻世界,她有着比丝绸之路更为久远的历史。2 000多年来,她总是磁石般吸引着无数人长途跋涉,沿着丝绸一样绵长的驼铃古道,来到敦煌。虽备受艰辛,却初衷不改。敦煌是一个难懂而又值得一解的谜。敦煌是丝绸古道的心脏,是丝路文化的灵魂。梵天净土,佛光塔影,人类文明的光华,穿过2 000年的历史尘埃,伴着悠扬的驼铃,在这里走上世界艺术之巅。 8月8日中午,考察团终于来到这里。

站在玉门关遗址——这个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的重要关口,这个一度曾为荒芜凄凉的代名词的地方,萧惠今女士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吴鸿杰先生则记起了东汉名将班超晚年曾上书皇帝的诗:“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死玉门关。”“想当年,有多少商贾僧侣和文人墨客,像夸父逐日一样,背负行囊,千里迢迢,从这里走向西域,又从这里步入内地。张骞的凿空西域,霍去病的西征匈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都曾经过这里。而现在当我们的脚步触及这块土地时,尽管西风拂面,戈壁依旧,但它使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回归千年历史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是书本上看不到的,也不是凭空能想象出来的,只有来到这里,站在这里,才会有这种真实的感受!”张克晋教授不无感慨地说。看到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这段汉长城,张树人等团员建议最好能像保护大地湾F901号房址那样,罩上一层玻璃,既有利于人们参观,又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莫高窟,这座让大家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终于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130窟,望着高达26米、距今1 400年的石胎泥塑彩绘大佛,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真不敢想象在当时那种条件下,那样高大的佛像是怎样完成的,它花费了多长时间,用了多少人力。”陈女士不时自言自语地发问。看着321窟的那幅绘于武则天时期的经变画,画面上端的茫茫海天,意为“空”字,大海中伸出两只巨手托着日、月,象征“明”,合起来就是武则天的圣号“ □ ”,这种巧妙奇特的构思,令大家叹为观止。“古人的脑容量明显要比现代人轻,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那种超常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平,令人钦佩。作为当代人,我们只有去尽力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对得起祖先,不负于后代。”陈鼎名先生的这番话,表达了全体团员的共同心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打心底里记下了这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8月9日。

篇5:攀登只为那梦中的女神散文欣赏

国庆长假已经到了尾声,是应该写点什么了。

这两年我已经很少写散文,只是偶尔写写古体诗词,可是诗词是需要灵感的,不是想写就写。而散文是有感而发,只是,它需要一点时间。

这个国庆长假,我哪里也没去,除了赶了两场喜宴。因为,你到四川四姑娘山去了,我则留守家里。

你想去四姑娘山很久了,正如你想去梦中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也想了很久了,你读书的时候就知道有那个地方,可是,我们是去年才去稻城亚丁圆梦的。你总跟我说,每个男人,心中总有一座雪山要攀越,而就你目前的体能来说,四姑娘山就是你魂牵梦绕要攀登的。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小金县日隆镇,距成都市235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区,景区主要由“三沟一山”组成,即海子沟、长坪沟、双桥沟和四姑娘山。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四姑娘山为四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所化,因而得名。

1982年,四姑娘山被列为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主峰幺妹峰海拨6250米,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是那样的原始、古朴、幽静和神秘。春风中百花盛开;夏日里草木葱茏;金秋时节色彩缤纷;寒冬季节白雪皑皑。四时风姿,各擅其美,朝晖夕阳,气象万千,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蜀山之后。

接触户外活动好多年了,你除了最爱徒步,也爱爬山。你徒步多次走过河源的40公里,惠州的60公里,也走过深圳的百公里。去年你第一次报名参加百公里,一举走完全程,加上那一个月每个周末几十公里的拉练,去年的三月份你足足走了220多公里。至于爬山,深圳的大小山峰你几乎爬遍了。今年,你跟我说一定要到四姑娘山去,如果没有朋友同行,就算自己组队邀请朋友也要去。我知道四姑娘山的险峻,我不同意你自己组队,后来,你终于找到了圈子中的朋友,与你一起同行的朋友有七人,其中三人是女性。我知道自己的体能,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所以我没有打算跟你去。为了去四姑娘山,你不但自己常常坚持锻炼,还跟你的户外圈子朋友到梧桐山和大南山去拉练等等。尽管你有高原经历,但我们还是十分注意防备,出发前的日子,我在家天天给你熬红景天来喝。就这样,你们预定9月26日飞成都的日子在盼望中来到了。出发前一天,我一再叮嘱你,一切行动听指挥,千万不要逞强。

你们原计划9月27日早上由成都包车赶往四姑娘山镇,晚上你跟我说是下午三点左右到达海拔高度3200米的客栈。你们的计划是攀越海拔5454米的二峰(特种旅游),经过一晚休整,28日一早你跟我说,你与队友巴顿徒步赶往4200米的二峰大本营,其余的人都骑马以节省体能。我知道你们进入四姑娘山需缴景区门票,还必须要请向导,而且攀登四峰都需要每人亲自签协议。上午跟你互动时,我看见你们在生死协议上签了名摁了手印!可是互动过后,我一直再没有你们的消息,甚至直到傍晚我下班回家,再到我睡觉前,一直都没有你们任何一点的信息。

我十分十分担心你,可是,我又不知道找谁说去,我不敢跟朋友们说,也不敢跟亲人们说,更不能跟你说,即便是信息,我也不敢发给你,怕你看见了会影响情绪。一晚上,我看了你们的`帖子,也浏览了别人的帖子,知道本段路程负重步行大概需要八个小时甚至更多,建议租马匹骑马去大本营,为第二天登二峰节省体能。虽然我知道你的体能不错,但是,我担心你们路途坎坷会遭遇什么,担心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更担心你高反。这样一来,这一晚要想踏实睡觉,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临睡前,我给你发了个信息:“爱人,现在是晚上了,不知你的情况如何,有些担心你,收到信息方便的话回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早早的起来了。29日早上不够八点,你打座机电话到家里向我报平安!你说昨天一天没有信号,现在离登顶二峰还有200米左右,由于十分陡峭,登顶有难度。我问了两句是不是离四姑娘二峰还有200米,我昨晚看了别人曾经登顶的照片,那确实十分陡峭,几乎是垂直峭壁。可是,你又说离垭口还有200米,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感觉你十分疲倦,本来我还想说一些鼓励的话的,你说手机没电了,所以我们草草收线。

知道你当前安全,我稍稍放心了一点。我知道你的心愿,你梦想的登顶四姑娘山。也知道你的体力消耗得肯定很严重,不然你不会显得那么没信心了,因为你一直是十分有毅力的。而我,惟一能够为你所做的,就是赶紧给菩萨上香,请求观音菩萨保佑你,助你一臂之力,保佑你与队友如愿登上二峰峰顶。我惟有祝福,祝福天随你心愿……

我知道你们计划的时间有限,必须在中午12点前登顶二峰。二峰顶休息半个小时然后下撤回大本营,然后收拾营帐装备即刻骑马返回日隆镇。一上午,甚至一整天,我没有心情上班,因为,我又是没有你的消息。直到下午快五点的时候,你给我发了信息,你说你们已经回到日隆镇,登顶回来!因为有三人高反,你们大家都是骑马下撤的。你还给我发了你在二峰顶的照片,皑皑雪山映衬着你坚毅英俊的脸庞,冲锋衣的那一抹蓝显得那么的生动美丽!后来,我才知道当天凌晨三点半你们就起床了,凌晨四点一刻出发,黑暗中你们历尽艰辛跋涉攀升,你是早上八点到达垭口,九点第一个成功登顶。与你一起登顶的有两位队友,一位是队长小鱼,还有一位女生盖盖,当然,他们是骑马到达大本营的,前一天节省了不少体能。而其他的五位队友或因高反或因体能而没有登顶。

此后两天的预定长坪沟、毕棚沟徒步穿越,因为有三人严重高反,还有位女生生理期身体不适,你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只是浅浅的穿越长坪沟。在生命面前,你们懂得放弃,因为,什么都比不上安全来得重要!10月2日傍晚,你们全队平安回到成都,至此,我一路跟着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你说:那些天,有风,有雨,有雪,还有阳光;那些天,有黑,有白,有绿,也还有朝霞;那些天,有饥饿,有寒冷,有无奈,也还有希望,更有彻夜难眠的失落。当然,这一路,还有很多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空白……

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爱抽烟喝酒打牌,你就喜欢祖国大好的山山水水,需要我的支持与鼓励。你还说,你始终怀着一颗自由的心,在路上,因为,你相信,生命不息,勇攀高峰不止!

你是我与儿子的全部,只要你在路上,我的心也必定一路跟着在路上……

特又赋诗一首,正是:

魂牵梦绕四姑娘,欲睹仙容饮雪霜。

篇6:难眠的一夜

“呜呜呜……”又有同学因为想家而哽咽了,我的眼角也慢慢变得湿润了。

窗外,万籁俱寂,蝉停止了鸣叫,风不再乱跑,灯也不再明亮,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而这时,剩下的只有思乡与离别时的那一幕幕……

没有月亮的晚上是孤独的,没有笑声的晚上是难过的,没有父母在身边更是痛楚的。今晚,我真正感受到了!

小灵通泛着幽黄的光芒,没有人打过来,我也没有打过去,时间慢慢地流逝着。本想拿起手中的电话,打给远方的父亲,但我最终还是没有拨动这个号码,因为寝室里的同学都睡下了。此时,我忽然发觉窗外有一束光线隐约地闪动着——那是巡视的老师——我突然觉得老师就像父母一样亲切,那光线就像父母的双手,安抚着我的脸颊。顿时,我的思乡之情加剧了……

被子贴着我,暖烘烘的,仿佛妈妈就在身旁,温暖着我的身体。多少次,妈妈总是一边为我盖被子,一边嘱咐我要学会照顾自己:“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连被子都不能自己盖呢!”躺在凉席上,仿佛又回到了家里,和爸爸一起在席子上睡午觉——每年暑假,两小时的午睡是雷打不动的。爸爸总是说:“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人,要学会安排自己、控制自己。”触景生情,昔日的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烁,是那样的温馨,那样幸福!身在外地,过着“独立”的生活,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平日的唠叨是那样亲切!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心跳加快,身体颤动,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伤心了许久,我慢慢领悟了爸妈的用意:孩子,你已长大,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你要渐渐学会适应。开始也许很难,但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越来越适应的第二步、第三步……

渐渐地,我的嘴角荡起了微笑,我开始鼓励自己:坚持——学习——锻炼——胜利!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

(指导教师马玉飞)

教师点评

篇7:为了那梦中的“橄榄树”

李明阳先生擅画松,其松形神兼备、顶天立地,啸风吟月、古朴苍劲,被誉为当代“松父”。他的松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冯大中的虎、吴作人的牛、李苦禅的鹰一样,深受大众喜爱,并为国内外收藏家门所珍爱、收藏……

在与先生第一次接触中,就深深地感受到他那极具亲和力、豪爽、质朴的风范。在画室的两边墙上,挂着李先生匠心独运,妙笔生花的两幅巨作《九千岁》、《万里江山铁铸成》。他那一个个巧妙的构思、一个个灵感的闪现,万种风情,淋漓酣畅地跃然纸上。李明阳先生看似单薄、内向,白皙的脸庞上,常常带有几许淡淡的笑容,俨然一介书生。然而,他却是外柔内刚,骨子里所特有的强悍、执着、豪气,画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使人敬叹有加。他的画,气势磅礴、移山腾云、古朴典雅。松风傲骨、诗情画意、流香溢彩,无不凝聚了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造诣。

先生对事业的那份执着,无处不让人惊叹!在艺术人生中,李明阳先生为追求突破,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于在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方面创新标异,寻找到了一条通向艺术殿堂的阳光大道!但他从不高傲、自大,依然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着。他深深地知道,中国人的个性就是仁爱和拼搏,国家的强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一名书画家,就应该在艺术界有所建树。在谈到对中国画的创新上,先生说:“齐白石老师曾告诫我们:删去临摹一双手,下笔要我有我法。艺术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我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然是我师呀!”李明阳先生深有感触地自语。记得那是一九九零年,先生走进黄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画就是八个多月。他一次次地画,一次次地撕掉,一次次地否定自己,作品也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升华与肯定。他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先生所走的每一段路程都是如此的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那“胸有成松”的感觉终于成就了李先生新的绘画技法——枯笔拓墨皴技法,并顺利完成了《五百里黄山胜景图》(2.5 米X 8 米)的巨作。这幅巨作,折射出先生精神的博大,凝聚了先生无数心血,他既有放手万里的横向气势,又有入地千尺的纵向深度。他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入了这幅巨画之中,用墨潇潇洒洒,豪气冲云。李明阳先生的作品,是用整个身心来绘就的,这其中凝聚了他那神圣而崇高的追求。他的画以墨为色、以石为桌,那坚实有力的块面结构,把虚实关系艺术巧妙地转化为黑白冲突,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风骨的艺术灵魂。从而创造出一种适宜于表现气势与力量美的新技法,雅俗共赏,令人过目难忘,给人以激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黄山写生时,一位日本朋友非常喜欢他的画,跟了他十多天,为的是向他求一幅字画。他豪爽地答应了,当即激情满怀地绘就了《黄山的怀念》赠送。这位日本朋友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非常感谢!”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两万美金赠送。李明阳先生婉言谢绝,真诚地说:“我们是朋友,就用这幅画作为中日人民友谊的见证吧!”那位日本朋友甚为敬佩,他本是日本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回国后把拍摄李明阳先生在黄山绘画的录像带制成电视专题片,在几家电视台相继播出,受到了日本朋友的好评。

视事业为生命的李明阳先生深知:绘画是心灵激情的激荡,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更加绚丽多姿,李先生依然用生命、汗水求解着绘画艺术的真谛,他决意在这条道路上一刻不停地探索、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明阳先生 简介

李明阳先生,当代国际大师级著名画家。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原法国皇家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国家礼品指定专职画家、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为专职书画家。

李明阳先生少年时期拜师于黄胄大师,书法师从于何仰羲先生。他自创枯笔拓墨皴技法,给中国画坛增添了浓浓的一笔。他的书法在郑板桥六分半书的基础上融入甲骨、象形,而成八分半书;并又加上左手书、左手反书,从而使书法更具艺术美。其篆刻继承发扬了吴昌硕、齐白石、石鲁风格,左手冲刻、古朴苍劲。李明阳先生得名家之所长,集书、画、印三绝于一身,以自身独具的特色,在当今书画坛上独树一帜。

李明阳先生的作品,构图奇特、气势宏大。百米长卷《万寿无疆图》更是描绘了祖国山川的壮丽,突显群山、苍松与云雾之间的巍峨峻结。

李明阳先生的作品作为国家级礼品多次赠送给外国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其中《风流多骄》送给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万古长青》赠美国前总统布什,《远山的呼唤》赠送给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九千岁》作为珍品送给了著名企业家李嘉诚,《雄风》送给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松之歌》送给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李明阳先生的作品多次被国家邮电部和其他部门制成了邮票、信封、电话卡等特殊纪念品;他的巨幅画作,至今仍悬挂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会议场所和部门。

上一篇:值周总结下一篇:浮桥,浮桥隐峦,浮桥的意思,浮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