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校园欺凌班会

2024-05-04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班会(精选6篇)

篇1:小学生防校园欺凌班会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篇2:小学生防校园欺凌班会

班会

2018年4月27日18时10分,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19名学生遇害,9名学生死亡的事件。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防止校园欺凌的重要性。该学校于5月1日晚,每个班级召开了一次“防止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

通过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讲述、学生参与谈论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的方式、欺凌者的心态,欺凌案例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校园欺凌行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在校园欺凌事件尚未发生和发生后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篇3:小学生防校园欺凌班会

什么是校园欺凌? 就是指一个人或者多人持续多次对某个人或者多个人进行肉体上的攻击, 还有就是用语言和行为进行心理上的迫害, 比如威胁、骚扰、将其孤立、无视其存在, 从而给其带来痛苦[1]。 这两种定义的不同在于前者站在受害者一方, 即只要受害者“感觉到痛苦”, 该行为即为“校园欺凌行为”。 而后者则站在加害者一方, 着重于“给别人带来痛苦”。

2012年开展的一项校园欺凌在线问卷调查显示, 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 在接受采访的中小学生中, 有68%的学生表示存在校园欺凌现象, 8成以上的学生对此 “心生恐惧”, 然而, 大部分学生遇到校园欺凌, 多采取回避或忍受的态度。 据了解, 校园欺凌事件主要发生在校内的厕所等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地方。 7成以上学生称, 学校附近的胡同、小区等偏僻的地方也不安全。

2.校园欺凌问题的根源

2.1个人因素

校园欺凌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只是有时是一个人欺负一个人;有时多人欺负一个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 而且受害者怕事, 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孩子有欺凌行为, 这些都和他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等是分不开的[2]。 往往受这几个方面的心理特征影响: (1) 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 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 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2) 家庭教育不当, 有的是父母离异或关系不和影响到孩子, 有的是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 不注重教育方式, 导致孩子的偏执性格; (3) 因为从小被家庭溺爱, 所以形成了自我中心, 霸道和冲动, 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4) 欺负别人, 是因为过去有受欺负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敌意。 这种感受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畸形满足感;这种孩子所占比率较高, 因此他们的存在亦不容忽视, 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欺凌行为发生。

2.2社会因素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思宁认为, 造成孩子语言成人化的最根本原因, 就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多, 缺少玩伴, 与电视、游戏为伍, 无形之中就会融入成人的世界。 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因素, 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大, 虽然各类媒体具有报道的自由和语言表达的自由, 但是为了青少年的人性的培养, 希望媒体注意其报道的内容和方式是否妥当。在电视节目这方面, 有很多节目是通过欺负、嘲笑他人的方式取悦观众的。 青少年观众通过观看此类节目, 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也可以采取此类行为获得快感, 通过欺凌他人获取快感, 这些节目会给那些欺负别人的孩子提供一些负面暗示[3], 这样青少年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认为, 目前对于校园欺凌的社会风险评估等级落后。 据唐钧介绍, 长期以来, 校园欺凌事件的风险等级偏低, 造成对此类事件重视不够, 从而忽略管理, 这也是校园欺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3.校园欺凌的对策

对于越来越多发的校园欺凌, 求解之路, 绝不仅限于对个案、孤例的调查、处理和善后, 而应思考缓解和根治的办法。 加强预防和惩戒, 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 多方面出“硬招”, 进行系统性求解, 这才是根治之道。

3.1家庭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部分已经阐述过, 欺凌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密切关联。 每个家庭都能经常对孩子的生活态度予以关注,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教育, 并使其掌握判断善恶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想要做到这点, 便需要以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作为基础。 被欺凌的青少年, 家庭必须成为能使其放松下来的心灵的归宿。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往往本身就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 也不想让父母担心而羞于承认和坦白被欺负的事实。 对此, 希望父母及监护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接纳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与包容。

在被访学生中, “假如你被同学欺负, 你会告诉谁? ”, 45%的初中男生和55%的小学男生选择“告诉老师”, 而只有2成左右选择“告诉父母”。 初一男生称, 出于自尊心, 谁都不愿承认自己受过欺负, 更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 “我想自己处理, 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毕竟被别人欺负挺丢人的”。 而四年级男生刘涛表示:“如果被欺负就向老师告状, 会被同学鄙视, 更没人理我了。 ”

3.2学校

新形势下, 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 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 “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等问题, 审视“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两个概念[4]。 对于学生来说, 学校应该是一个可以愉快学习、活动的场所, 更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存在感和自我实现的喜悦。 但是在升学竞争白热化的现今学校中, 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教师、班集体忽略, 这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不再花更多精力在学习上。 校方要以身作则, 教育学生知道、理解除了学习成绩, 还有很多评价人的方式。 因此, 对于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的学生, 校方要积极予以奖励。 通过这种奖励制度, 使拥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学生拥有自信。

对于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学校有责任预防和解决。 学校方面要坚持“绝不允许欺凌现象的存在, 也绝不允许鼓动、无视欺凌行为”的态度, 而且如果有类似事件发生, 则要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并让学生知道, 根据情况校方会采取开除学籍等严肃的处理方式。 通过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正义感及对他人关怀的心灵, 通过搭建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培育建设性人际关系等途径, 努力使青少年学生中的校园欺凌行为越来越少, 这些又恰恰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素质。

3.3社会

当前, 引发校园欺凌的都是一些很琐碎的小事, 甚至压根是没事找茬寻刺激。 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足以引发一起校园欺凌事件。 目前的校园欺凌现象呈现出三大特征: (1) 参与人群女性化。 媒体统计表明, 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在今年所有暴力事件中的占比达到了32.5%, 且多表现为胁迫性、侮辱性等对被害者心理产生影响的行为; (2) 施暴手段残忍化。 回顾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施暴者的行为正变得“花样频出”, 性质愈发恶劣; (3) 事件传播网络化。 纵观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 几乎所有的施暴过程都拍有视频或图片, 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传播, 从而极易引起广泛关注, 而施暴者拍摄视频的动机, 据调查绝大多数是出于“炫耀”。

学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广大企事业单位能够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予以尽可能的帮助, 并且能够多多关注此类问题。 例如, 可以采取公益广告的形式提倡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也可以赞助各类媒体共同创造和谐环境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 在信息化的社会, 各类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大。 虽然各类媒体具有报道的自由和语言表达的自由, 但是为了青少年的人性的培养, 希望媒体注意其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另外一点是对于欺凌现象本身的认识, 欺凌现象, 也存在于成年人的社会当中, 想要彻底根绝, 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 欺凌弱者这一卑劣的行为都绝不能被正当化。 因此, 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一种“决不允许欺凌行为出现”的明确规则, 并用坚决的态度正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谈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徐明强.远离校园暴力创设和谐校园[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工作践, 2014.

篇4:中心城市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研究

关键词:中心城市;校园欺凌;身心健康;社会安全

中心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是政治、文化、科技、交通、教育、通信等的中心,是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学是指地理位置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小学,受到城市开放的思想、多元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忙碌的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市小学的生源构成较为复杂。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学生自身成长经历的限制,使中心城市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更为凸显。

一、校园欺凌行为概述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负弱小的行为,令受害者在肉体、心灵、精神等方面感到痛苦和难以接受,对学习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受害者学业成绩下降,对校园生活丧失兴趣等不良后果。

欺凌行为的主要方式有对受害者进行重复的物理攻击,如徒手进行掌掴拍打、对受害人的肢体进行反复推撞,找借口干涉侵占受害者的个人钱财,有意损毁教科书、学习用具,贬抑评论嘲笑受害者的长相体貌、价值取向、家庭结构和家庭情况等,当下还包括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如在网站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等。

行为发生的主体是欺凌者和受到欺凌的受害者,通常还包括协助者(Assistant)和附和者(Reinforcer),后两者间接地支持欺凌行为的发生,在欺凌行为进行时采取了支持、暗示、观看甚至是呐喊助威等行为,诱发、促成、恶化了欺凌行为。

欺凌者通常有意或寻找借口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实施欺凌行为,但通常不会认为或直接承认欺凌行为的不正确性,凭借自身的身体优势或不良舆论的暗示和影响对受害者进行欺凌。受害者一般身体弱小,交往能力或交际方式欠缺,个别受害者胆小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主要原因是校园欺凌单方面的冷处理并不奏效,因为同学相处的空间和时间让任何形式的报复都具有存在的可能和条件。

二、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原因分析

1.学生处理社会与自我关系时的必经阶段

学龄前的幼儿,主要以家庭和社区为生活区域,活动范围有限。人际交往的层级较低,以单向交往的结构进行,表现为成人对幼儿的友好关怀和悉心照顾。交往中的互动是在成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被动完成的,比如肢体上的微笑、握手、亲吻,语言上的问好、感谢、再见等。幼儿园是由家庭向社会的过渡单位,身体和心智不足以产生欺凌行为。进入小学是人接受社会化教育的真正开始,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保护自己和人际交往并存,当这种并存关系失衡时,欺凌现象将不可避免。因此,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是学生在处理社会与自我关系时产生的。

2.媒体多元的开放性增加了模仿的可能性

国家在21世纪初就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村村通工程,亦为全国近13.5亿人民都能接收到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信号,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在媒体覆盖生活的今天,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被发布在受众面前没有任何技术屏障,网络社交媒体的易操作性、对自媒体兴起的热忱和没有把关编审程序的随意传播都会让校园欺凌现象无处遁形,而公开的欺凌事件有人模仿的可能无限增加。

3.家庭暴力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2008年开始,家庭暴力就被纳入出警范围,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法律的改革和进步,但另一方面说明家庭暴力已成为家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限制因素。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恶语相向和殴打谩骂不仅会损坏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以家庭为主要生活场所的孩子,会在和同学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潜意识中采取暴力行为。

由此可见,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积极的对策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三、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对策研究

1.有效利用课堂进行社会化教育

全国小学当下普遍使用的是北师版和人教版教材,语文教科书和思想品德教科书等科目所选用的素材多以介绍自然风光和人文科学为主,主题都是正面的宣教,鲜有负面材料的教育,但适当的负面材料可以起到威慑、提醒、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利用严肃的课堂和鲜活的负面材料,对学生可能遇到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教授学生一些防范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交往中产生的纠纷,就可以将校园欺凌事件前置,避免欺凌行为的直接发生。

2.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

儿童媒介素养问题近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认为新旧媒体重新整合,融合发展,将使全国近9000万少年儿童处于媒体的包围之中,但儿童评价信息的能力受到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而十分有限;吸睛式的标题,缺乏深度的碎片信息,对儿童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批判力的培养更是无法跟进,导致儿童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媒体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留意儿童接受信息的特殊性,家长应起到纠偏和监督的义务,让孩子对媒体保持应有的距离,逐步提高评价媒体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

3.校园欺凌应纳入安全教育的范畴

社会学认为城市越发达、交通越拥挤,人的压力越大,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也会增多,生活在中心城市的学生的生存状况不应忽视,教育部门采用网络安全教育平台,通过短片和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多数学校都是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完成的,完成的效果无从监控。倘能将这种基于现代网络教育进行的安全教育纳入有组织的学校教育,从完成的内容到完成过程的监督直至完成的效果进行全程跟踪,或效果比独自完成更好。

校园欺凌行为不仅在行为发生时给主要当事人带来身心伤害和学业成绩影响,最重要的是,任由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当事双方的成长烦恼,长大后的欺凌当事人极有可能是明天的犯罪嫌疑人。因此,应对校园欺凌问题多加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为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2]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2).

[3]张惠籽.中小学校园欺凌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基础教育参考,2016(7).

篇5:小学校园防欺凌工作总结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领导组总指挥:徐凯(校长)副总指挥:张祥富(副校长); 成员:丁树才 刘占英 王超 陈家厚

2、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副组长:治理过程督促班主任、保安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保安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主任委员通过微信等平台向家长朋友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 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濠城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濠城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一是邀请公安干警来我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制安全报告会。报告会上,警官从校园暴力欺凌行为特有的欺凌逞强型、恶意斗狠型、蓄意报复型、无故滋事型、模仿暴力型的五种表现形式入手,列举了大量鲜活案例,阐述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发生的人群、地点、动机及危害性,分析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产生的根源,随后对预防校园暴力欺凌行为提出了五条预防措施。要求学校经常开展法制 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防范能力,预防、避免、抵制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警官警还要求各学校师生及家长携起手来,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和力量,共同营造关爱学生的社会氛围。

二是校长为学生做校园安全专题讲座。校长结合近年来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欺凌案例进行了剖析。通过某些学校因学生打架、敲诈事件造成严重后果,让家长承担经济责任的典型案例,警示并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不通过言语侮辱别人,不与社会闲杂青年交往,不参与学生打架,敢于与来自校园外的欺凌行为进行灵活机智的斗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自我防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并强调学校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校园欺凌隐患,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各班召开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校园周边哪些地方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欺凌,并懂得了实施校园暴力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环境状况调查。我校在定期的大家访活动中加入校园欺凌家校沟通环节,通过家长意见反映、实地走访摸排校外社会闲杂人群、校内外信息整合收集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记录和处理,并对外公布校园欺凌镇、校三级举报电话,开展校园管制刀具收缴活动,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多观察、勤关心,发现学生有异常情绪及时询问调查。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保安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今后,我校仍将进一步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工作水平。

濠城镇中心小学

篇6:西寺小学防校园欺凌工作总结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欺凌防范和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二季度,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1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开展教育。学校集中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了实施欺凌的学生。

第二阶段:2016年三季度,学校自查,接受普查。

学校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对不足地方及时弥补。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者是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8150227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班主任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上一篇:七都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总结2016111下一篇:轮我宽容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