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2024-05-08

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通用8篇)

篇1: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的励志文章

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名人名言 ))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几本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

我做王瑶先生的学生,王先生从来不正儿八经给我们上课,就是把我们带到他客厅沙发上胡吹乱侃,王瑶先生喜欢抽烟斗,我们就是被王先生用烟斗熏出来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带学生,我想到什么问题了,就让学生到我家的客厅来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让学生受益。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对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这两方面努力,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你还有兴趣,那么就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博士生在专的基础上还要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篇2: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

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

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

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几本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

篇3: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在这里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 化学化工专家们早已研究、生产出了这样一种产品, 这种产品的中文名字叫有机硅。

有机硅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以重复的Si-X键为主链的线型或环状聚合物叫有机硅聚合物, 当X为氧 (O) 时即为最常用的聚硅氧烷;习惯上将有机硅单体及有机硅聚合物统称为“有机硅化合物”或简称“有机硅”, 并称聚硅氧烷液体为硅油, 聚硅氧烷橡胶为硅橡胶, 聚硅氧烷树脂为硅树脂。

由于有机硅独特的结构, 兼备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性能。这种产品具有表面张力低、压缩性高、气体渗透性高等基本性质, 并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耐候性好、难燃、憎水、耐腐蚀、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特性。因此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的特种材料使用, 而且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轻工、金属、油漆和医药医疗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成为化工新材料家族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

目前世界上有机硅产品品种牌号达到近万种。2015年全球硅氧烷消费量约220万吨, 中国消费约100万吨。其实, 有机硅还是我们老百姓生活中的好伙伴。

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又挺括、又透气、又柔软、又丝滑, 这其中就有有机硅整理剂的功劳。有机硅整理剂加入后, 能够改变织物的性能, 挺括、柔软、透气、丝滑就是织物优化的结果。例如缝纫机线, 以前使用脚踩缝纫机由于转速不快, 普通棉线可以胜任, 而如今服装企业都改为转速飞快的电动缝纫机, 如果缝纫机用线不经过有机硅处理, 就耐不住高速运转而产生的高温。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 现在出口的服装几乎都要经过有机硅整理剂处理, 否则不仅卖不出好价钱, 而且可能进不了国际市场。

说完了衣服, 再来说说咱们住的房子。有机硅对优化我们住房功劳也很大。稍上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 以前的窗户玻璃与窗框的缝接是用石膏泥子抹的。由于石膏材料容易老化, 用上三五年之后窗户就会漏风甚至脱落。自从有了有机硅建筑密封胶后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化工企业把有机硅建筑密封胶灌进牙膏一样的大瓶子里, 用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就把玻璃和框子粘牢了。由于有机硅产品具有耐高低温和耐候性能, 用建筑密封胶粘接的玻璃窗户寿命可达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如今大家在大城市看到的漂亮的玻璃幕墙大厦就得益于有机硅产品, 如果没有有机硅产品是不可想象的。有机硅还对房屋的防水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家知道, 住房非常害怕漏水, 而屋顶、厨房、卫生间等又离不开与水为伍, 以前不少家庭为房屋漏水烦恼过吧?由于有机硅防水材料的问世, 这一烦恼之事也就随之化解了。

现在再来说说有机硅对美发美容的贡献。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尤其是年轻女士。你们是否知道有机硅帮了您的大忙。现在商店里出售的高档化妆品、洗护用品大都添加了有机硅产品。广告里宣传的化妆品无化学添加剂是缺乏基本常识的骗人谎言。无毒无味的有机硅添加剂对皮肤保湿、滋润及头发柔顺功不可没。另外, 一些明星和职场人士希望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可能有隆胸、隆鼻等整容需求, 从目前来看, 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由有机硅材料担当。因为有机硅产品具有生理惰性, 肌体与植入的有机硅材料可以平和相处, 不易发生排斥反应。

有机硅产品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功不可没。如今, 汽车已经进入平常人家, 我国已经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在享受汽车便利的时候, 是否知道有机硅产品帮了您的大忙?性能优越的有机硅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尤其是小轿车上。一辆小轿车的用量大概在2~3公斤。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车门的密封条大都是硅橡胶做的, 这种胶条不仅密封性能好, 而且经久耐用。汽车底盘、刹车系统、安全气囊、车身和内部零件、塑料零件和传动系统、燃料及空调系统、电子和电气零件等方面使用了包括密封剂、粘结剂、橡胶、硅油、润滑油、衬垫、添加剂以及绝缘材料等在内的有机硅产品。

运动员穿的高档鞋子, 少不了有机硅材料, 人类航天登月踏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的鞋底就是有机硅材料制成的。杨利伟等宇航员穿的宇航服离不开有机硅材料的参与。

有机硅产品十分神奇,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胜枚举。作为一种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高新技术材料, 说它无处不在也不为过。有机硅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已成为社会和人们为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化工材料。有机硅产品的市场规模, 取决于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生产甲基氯硅烷的主要原料是硅块和氯甲烷。硅是地球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资源非常丰富。但有机硅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技术却很复杂, 牵涉到气体、固体两相反应, 生产过程中容易结垢、堵塞、磨损设备管道。因此, 有机硅至今仍然是化工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只有美、德、法、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有机硅产品。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道康宁、通用电气;德国的瓦克、拜耳;法国罗纳-普朗克等公司在实现有机硅工业化和产品开发方面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自美国Dow Corning公司于1943年建成全球第一套有机硅生产装置以来, 该行业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短短几十年间, 它的生产规模一直呈高速的增长趋势。

中国的有机硅技术开发起步于1952年。为了满足国防军工需要, 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北京化工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所、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克服困难, 艰难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于国外技术封锁, 我国有机硅技术研究尤其是工业化发展缓慢。在这个过程中, 中国化工人进行了不懈努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化工部星火化工厂在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了百吨级、千吨级工业化试验。八十年代, 承担了我国第一套万吨有机硅工业试验性装置建设任务, 全厂职工尽洪荒之力进行了项目建设和多次试车, 摸索了宝贵经验和试验数据。星火厂1996年加盟蓝星公司之后, 1997年, 万吨有机硅工业试验性装置开车成功, 之后陆续扩建和新建有机硅装置, 使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扩大至40万吨/年。近20年来, 全国多地新建有机硅装置, 并有部分有机硅产品出口国外, 我国有机硅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篇4:为什么说在大学合群是淘汰的开始

寝室的小A说:看来明天得去自习了,怎么说这次也得拿个奖学金。

第二天小A特意起了个大早去自习,一天在宿舍都没见着,隔壁的游戏队友来来回回一天找了小A好几次打算开黑打游戏,终于在傍晚等到了饭后回来休息的小A。

“来开黑,等你一天了。”队友说。

“算了吧,一会儿还得去自习。”

“哟,还上自习啊,现在要去当学霸了,不和我们玩了是吧,你看我们都没上自习,你急啥,来嗨来嗨,就打一把,不差这一会儿。”队友说着就去帮小A打开了电脑。

结果很容易猜得到,游戏取代了晚上的自习。

其实,刚上大学的小A也经常自习运动,可慢慢他发现,期末考试突击一下就可以考个还不错的成绩,运动远不如在宿舍订外卖打游戏舒服得多。

而有时当他准备学习,准备运动而朋友却在睡觉游戏的时候,总有人酸酸地嘲讽,说他不合群,就这样,小A慢慢进入另一个群体。

其实不只小A,大学里,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曾经整天跑出去打球的人变得成天待在床上看电影打游戏日夜颠倒;曾经喜欢整洁的人后来床桌充满垃圾,脏衣服堆成堆。

他们大多数都是身边有一些“相似”的朋友,“相似”的他们在一起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如果不会幡然醒悟,大概就这样混沌地度过了大学吧。

有的人,高考失利进入不理想的学校,入学时决心发奋图强改变自我,却逐渐不再坚持努力自甘堕落,到头来一无所获。

有的人,告诉自己要坚定信心,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却因别人嘲讽他不合群而逐渐与他之前所唾弃的人同流。因为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人是在被动的适应周边的环境,很多人由于内心想要获得群体的认同感和接纳,会不由自主的降低自身的标准来适应群体的环境。

那么,是不是就要脱离群体?是不是就要你做一个孤独的人?

是,又不是。

每个人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孤独,其实是一种常态,我们要学会独处。而不合群,不是说让你桀骜不驯,不是说让你去做一个性格孤僻的人。

只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有自己的思想,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而不是由于别人的看法,或几句话,轻易合群。

你喜欢学习,有人说大家都在玩你去学习装什么,你就不学了吗?当然不,按你想的去学啊!

你喜欢背着包走天下,有人说你花钱找罪受,你就因为这就放弃美妙的景色吗?当然不,按你想的去走啊!

不要怕因为不合群会被排斥,会没有朋友。当你滑雪更棒,当运动使你身材矫健,当你知识积累丰富,当你走过很多地方……

你以为会排斥你的人,可能会向你请教如何滑雪,如何保持身材;会向你请教他们不知道的知识;会询问你旅游的攻略。

而在你丰富自我的同时,你也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寻找到真正属于你的群体。

篇5:为什么说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材料题:84岁“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在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铁餐车上举目凝望,深思治病救人良方;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抗疫不成功,我们绝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坚守重症病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医学四大天团会师携手抗疫;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一幕幕的感人画面,一幅幅动容的照片,汇聚了广大医护人员精诚团结、义无反顾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我们要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搬出病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撒播神州大地,让医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让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白衣天使”。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zhi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

篇6:为什么说消费金融步入黄金时代?

《互联网消费金融》刘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谁说老百姓不愿花钱,不敢消费?

2016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如下数据: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而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将此与中国旅游产业和GDP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

这些数据背后说明了什么?

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原小天鹅电器董事副总裁徐源看来,我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增长的趋势逐步减弱,而消费已体现了提高趋势。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长,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步得到释放。

他还进一步认为,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文化等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

而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书中,作者指出,随着80、90、00后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年轻人消费观念更加多样开放,再加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保体系的逐步健全、消费环境的逐渐改善,消费者开始敢消费,也愿消费。社会主流的消费模式由传统的理性保守消费转变为提前消费、信用消费,消费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消费金融将成为新的风口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贷款,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须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降低消费者一次性购物成本,满足消费者紧迫性、刚性消费需求等独特优势。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碎片化的小额消费汇聚成了远超过传统商业的巨量消费,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主流,并形成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消费贷资产证券化、消费信托、消费信用保险、消费返现等多种运作创新模式。

而本书就总结了古今中外消费金融的创新案例和研究成果,庖丁解牛式解剖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企业、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运作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流模式和典型案例,从产品、品牌、营销、人才、风控等领域系统介绍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何组建和运作。

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的一本力作,作者力图将消费金融这个新兴消费学、金融学转化为讲故事、讲例子、说白话,让更多从业者、监管者、消费者、投资者能够看得懂,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共同拥抱70万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黄金时代。

但在徐源看来,目前中国消费性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总量的比例只有2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例相比有着明显差距,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在国际范围内仍属于偏低水平,居民消费领域具有温和渐进式提升杠杆的较大空间。

这说明,中国消费金融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作为该消费金融领域里首部系统论述专著,《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书将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实用指南,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消费金融公共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朱丽

篇7:为什么说后泡沫经济时代已来临

全球政策制订者们似乎并没有理解当前经济危机的实质。现在已经到了20年泡沫期的终结时刻,即以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的终结时刻,也是IT革命和全球化产生的生产力红利(Droductivity dividends)的终结时刻。

在泡沫时代,收入分配越来越集中于通过资产获利的相关经济活动,收入分配也变得极端。例如,美国上市公司金融活动的利润份额增长了3倍。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出现了相似的大增长,来自金融行业的大部分收入,集中于一小撮从事奢侈品消费和高端金融投资的群体。

泡沫的破裂将摧毁金融活动带来的绝大部分收入,损失约等于GDP的10%。从豪华轿车的司机到奢华住宅的建筑商,金融业危机引发的乘数效应将使失业人士遍布全球各个行业和国家。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衰退中,各国政府采取积极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政府的支出偏离市场的需求,将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它必须符合未来结构性调整的需要。

让我们设想一下,失业的银行家和他失业的司机可能面对的问题。危机前,银行家的薪水是司机的20倍,他可以轻轻松松地雇佣一帮人。平均而言,银行家将收入的70%用在了全天候为他服务的15个佣人身上,另外的30%投在了对冲基金等金融投资上。现在,危机爆发了,银行家成为一所高中的教师;他目前的收入水平等于前司机的工资,他必须自己开车、打扫房间。放弃按摩。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前银行家雇佣的那15个人该怎么办?

银行家此前的收入来自资产市场的活动,本质上是通过操纵资产价格,将收入再分配转移至其名下。当危机来临时,经济活动遭受的损失等同于银行家的收入下降额,但早前受雇于他的人丧失了收入。最终结果是,经济萎缩额等同于银行家的收入与15名被雇佣人员的全部工资。此外,这15名人员还无力消费。乘数效应放大了银行家收入下降带来的影响,这一数值大约是2。

政府开始着手刺激经济,实际上相当于借入与前银行家收入等额的资金进行政府支出,目的是为了保证15名被雇佣人员能有新的工作。然而,政府并不会把钱花在司机、花匠、女佣或是按摩师身上。政府的目标,应该是避免失业人员可能由乘数效应导致更多损失。

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刺激,全球经济可能会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反弹。我们需要担心经济刺激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其短期效果似乎也并非令人高枕无忧。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修复银行体系,尤其是美国的银行系统。正确的方法是将这些银行国有化,将不良资产剥离到另外一家公司实体中,并将优质资产重新打包上市。这是前些年中国对银行体系采取的改造策略,可能也是美国政府的唯一出路。

第二,西方必须控制社会福利费用。如果政府不能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控制其医疗成本,也许10年内,政府就会面临破产境地。如果欧洲政府不改革其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它将被迫增税或是长久地背负更大的预算赤字,欧洲经济将走向停滞。

第三,新兴经济体必须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通常反映了政治经济的无力——无法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原因多为缺乏法律保障,收入与财富过度集中。出口导向型模式实际上是进口全球体系。这一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从一个世纪前的日本到5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再到30年前的中国。这一模式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

今天,这一模式遇到的挑战是采用它的国家太多了。以当前的价格计算,发展中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30%;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据了全球经济的近半壁江山。在缺乏消费者的情况下,这一模式难以延续既往的畅行无阻。

篇8:为什么说金融市场是“超道德”的

关键词:金融市场;市场价值;社会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o ordinary market participants, the financial markets are“amoral”,which means financial market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morality,the profit motive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can not be equivalent with the social value of rulemaking.

Key Words:financial market,market value,social value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71-03

有时候,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很难梳理。困难并非源于两者的不同定义,而是很难确定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接受哪一种价值观的指导。市场原教旨主义忽视社会价值,其理由是这些价值——无论它们是什么——都能在市场行为中表现出来。例如,如果人们关心其他社会目标,他们可以通过金钱来表现这种情感和意愿。他们的利他主义与消费行为一样,都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存在一些需要集体决策的事情,但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一样,都受着同样的经济原则指导。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不需要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这里只谈谈我个人的经验。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通参与者,我永远不必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我曾意识到,在有些情况下,社会结果也许是有害的,但由于我是按市场的既定规则来行事的,所以,我认为,自己不考虑社会后果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我知道,我所参与的游戏是竞争性的,如果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过多约束的话,我就会成为失败者。我还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自我约束也于事无补:如果我选择放弃,别人就会取而代之,其结果是一样的。在决定买卖什么股票或货币时,我只受一个原则的指导,即通过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不过,我的决策还是有社会后果的:当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管理层被指控受贿时,我大量买入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有助于其股价的稳定。1992年,当我做空英镑时,英格兰银行是我的交易对手,实际上,我是从英国纳税人那里赚得那么多的钱,因为英国政府的钱来源于税收。但是,如果当时我把这一社会后果也考虑进去的话,我的风险收益比较就会被彻底改变,我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后果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幸运的是,我不必考虑社会后果,考虑也没有意义,因为如果我不购买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的股票,别人也会买的。无论我是否做空英镑,当时英镑贬值都无法避免。金融市场有如此多的参与者,任何一个普通参与者都不可能对市场结果产生过于重大的影响。即使我把我的社会觉悟引入到决策过程中,也丝毫不能改变世界,只会改变我的投资报酬。

这一观点只在金融市场上才是成立的。如果我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是人而不是市场,那么,我将无法回避道德选择问题。我会因道德约束或过于谨慎而不能在赚钱方面取得现在的成功。我感谢幸运之神将我引到了金融市场上,并且保持了我用来赚钱的双手的清白,因为我的钱都是干净的。只要按规则行事,普通市场参与者就不受道德选择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市场不是“不道德”的,而是“超道德”的,即金融市场与道德无关。一个很正派的人,当他买卖股票或期货时,会影响到许多人的命运:非洲的铜矿工人或印度尼西亚的建筑工人可能会因为商品价格或者汇率的变化而失业。但是,这些结果并不是单个市场参与者决策的结果,因而也不必进入他们的决策考量之中。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问题只能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来考虑。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一观点已经不再成立,因为我已经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我的言行能够影响市场,这也使我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角色更加复杂化。举个例子:我曾经是禁止地雷协议的积极支持者,但是,我的基金会却拥有一个生产地雷的公司的股票。虽然大家认为这些股票可能会大涨,但在我的坚持下,我的基金会还是卖掉了这些股票。实际上,在我把这些股票卖掉之后,它们的价格的确大幅上升了。如果我没有成为一个公共人物,我是不会卖掉这些股票的。的确,我卖掉这些股票,也丝毫不能影响地雷的生产,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我自己无法说服自己继续保留这些股票。

成名之后,我的言行必须十分慎重。我为自己规定了一个原则:不随便发表言论,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投资产生有利影响的言论。即便如此,我也会常常遇到麻烦。在我必须决定是否要说出某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有可能影响到我的投资收益时,更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我通常援用《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为自己辩护,尽量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有时候我又不得不说出事情的真相和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已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个活跃的投资者了。幸运的是,我已经淡出了我的基金事业,并且,我还授权我的继任者,在投资决策中不要再考虑我的意见。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很难做到,所以,我十分怀念我还默默无闻的那个时代。

区别“不道德”与“超道德”这些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将金融市场视为“不道德”的,不仅会妨碍其正常运行,还会否认其最主要的性质——即市场是“超道德”的。“超道德”会使金融市场更有效率,道德会带来许多难题。

无论投资者是否关心道德问题,我的观点都是成立的。最近,很多投资者希望通过拒绝购买酿酒厂的股票,来阻止消费者过多饮酒。不过,我知道,他们的决策对于饮酒者来说,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确,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主要来自社会、政治和立法等方面的压力,而不是个人投资者的决策。烟草公司股票已经不再被人们青睐,但是,它们的真正衰落是由法院对烟草公司的不利判决造成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市场不只是被动地反映基本面,在现实中,金融市场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将集体行为与个人行为区分开来。市场中的集体行为可能造成非常重大的后果,而个人参与者的影响则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在任何价格水平上,都会有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任何单个参与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上会出现一些积极的集体行动。例如,南非投资者的联合抵制就成功地推动了南非政权的更迭。但是,集体行动是偶然的,而不是规则。因为市场机制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让每一个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偏好。集体利益应通过政府行为和公民行动来保护。我们可以把金融市场当作公民行动的一种可能性,但必须认识到,这不是市场的主要功能。就其本质来说,市场是“超道德”的,或者说是与“道德无关”的。承认这一事实,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没有非市场部分。市场的“超道德性”突出了社会价值在市场规范中的重要性。普通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忽视道德、政治和社会目标,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就不能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能够摧毁整个经济。虽然我们是按市场规则行事的,我们也必须关注这些规则的正义性。规则是由当局制定的,而在民主社会中,当局是由市场参与者选择并受其影响的。

市场参与和市场规则制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那种试图将引导个人参与者的利润动机与规则制定的社会价值等同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当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试图把经济考量扩展到诸如政治和法律等领域时,他们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第一个理由是,他们通过建立模型模拟人类行为:“人们平时总是把对与错、是与非挂在嘴上,但说过之后,他们还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

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观点经不起考验。一是他们模拟的并不是人类的真实行为,而是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假设行为。二是价值具有反射性,而市场原教旨主义往往强化政治上的自利行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力越大,他们描述的人类行为模型就会变得越真实。三是即便他们的模型符合现实,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经济活动总会产生某些社会后果,我们不能以人总是追求自利作为理由而不考虑这些社会后果。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由:“市场总是自动趋向于均衡状态,因此,对自利的追求同时也促进了公共利益。”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关心公共福利,一般均衡理论就是关于福利的一大发明。一般均衡理论不带任何价值色彩,但强调均衡是福利最大化的同时,就为市场涂上了很重的道德色彩。我已经证明了一般均衡理论的缺陷。这里我要着重指出的是,一般均衡理论是与开放社会概念直接相悖的。一般均衡理论仅适用于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开放社会则坚持世界是不完美的。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自由市场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市场中获得利益。我承认,自由市场促进了财富的创造,它也是开放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通过对一般均衡概念的过分渲染,市场原教旨主义曲解了创造财富的过程。财富的创造不是源于市场的自动均衡,而是源于市场对创造力的解放。财富创造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缺乏自我约束,从而不能保证社会正义。

所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一旦我们区分了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真正的困难就出现了。显然,市场价值反映的是单个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社会价值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所认知的社会利益。市场价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而社会价值则较难把握:它们难以观察,更难以度量。衡量利润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会计账目就可以了;但如何衡量某一行为的社会后果?行为又分为预料之中与预料之外,这些后果分散于行为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压缩为一个指标,这使得对结果的评价变得十分困难。与个人利益相比,公共利益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很容易被篡改,一些政治家就一直在这样做。

作为一个慈善家,我正致力于我所认为的公共利益,不过,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的行为可能会造成预料之外的后果,我试图在我的决策中将这些后果考虑进去。我犯过很多错误,但至少我还是自己的主人,这使我能够泰然自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政治家就不可能享有这一优势,如果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有可能在选举时失败。因此,他们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利益被抛弃了。在社会价值方面,不存在诸如利润这样的客观评价准则,政坛上的争论往往蜕变为相互指责,最终使公众认为政治彻底腐败了。

这是坚持完美世界的负面后果:我们为领导人规定了非常完善的标准,接下来又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完善的标准。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同意,完美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然而,市场原教旨主义却试图让完美世界成为一种标准。他们认为,由于市场具有自动向均衡调整的功能,所以,市场机制是完美的。由于任何过激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市场纠正,因此,在政治决策中,应尽可能多地依赖市场,并根据市场绩效来评价政治绩效。很明显,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它却一直主导着公共舆论。

实际上,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决策过程永远也不可能象自然科学或市场一样。科学以事实作为独立的、客观的标准,在处理事实时,即使违背常识,也能使真理得以确立;市场同时具有独立的、客观的标准,即利润。但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唯一可行的标准却是主观的,即人们在想些什么。这一标准不能成为批判性思维交流的基础。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人们真正在想什么,别人是难以知道的,因为掩盖自己的想法太容易了。社会科学的适用性之所以不如自然科学广泛,就是因为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掺杂了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动机。二是在社会生活中,事实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独立标准,这与我的观点相同,即反射性过程不能自我验证。一些政策虽然一时有效,并不证明它就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当它不再起作用时,其缺陷才会真正暴露出来。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上一篇:邮政分公司开展“六城”同创“文明劝导”活动情况汇报下一篇:初中生活作文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