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的方法

2024-05-12

学习数学的方法(共9篇)

篇1: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总结的方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①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②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为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这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高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完善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高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习总结。笔者认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起来,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 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 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 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 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 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 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 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

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

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 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 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 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 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这几种,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我们青少年担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乘着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吧!

篇2:学习数学的方法

⒈课前应及时预习,平时上课学会听课

有些学生课前不预习导致老师上课所讲内容一点不熟,难点一点不懂,另一些同学主要反映在题目会做就不再听老师分析,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有一些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听课效率不高。课后也不能及时的巩固,又不能及时总结和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使学习的过程变的非常的被动,久而久之就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建议学生一定要提前预习,因为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弄明白问题是什么,上课时才能听懂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如果会了也应注意听老师分析的思路以及对现有知识的迁移,掌握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对忙于记笔记的学生应掌握听课的技巧,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2.考试做题有几条原则:

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对于前者,不能因一时冲动匆忙对号入座而落入陷阱,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对于后者,切不可惊慌失措,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第三是先高后低,难度大致相当时,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低的题。另外,注意 “快慢结合,合理把握时间”。慢主要体现在审题方面,看题要清,审题要透彻,合理方面脚步,防止错看,漏看,“成在审题,败在审题”。快主要是解答要快速准确,一步到位,尽量减少反工检查的时间。总体时间的把握上,在保证选填的基础上,要留出充分的时间放在解答题上,保证充分的思维时空,另外还应预留时间对把握不足的题目进行复查。不要专挑高分题做,以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3.数学考试如何避免粗心犯错

许多同学在平时的数学测验和考试后,老是抱怨“又粗心了”。其实,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我老是在会做的数学题上犯“错”呢?应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心理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存在审题读题不仔细,题目只看一半,扫一眼觉得会做马上下笔,发现错误再回头浪费时间,错误发现不了导致答题错误。因而大家对每个题目做到“手中握笔读题两遍”。

考试时会而不对是大忌。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如果能做到“会做的题就不出错”,这次考试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对于在做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克服。也有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生怕“会而不对”,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整体得分。这些问

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工夫努力改正。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立体几何向量法坐标检查可重新看题在写一遍。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建议策略是:消除遗憾;弄懂似非;

消除遗憾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同时多遍读题帮助理解。“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平时计算器用得太多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平时尽量减少计算器的运用。“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着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

弄懂似非“似是而非”是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这表明你的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当然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运用自如的水平。

大家都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数学,考的是“难度”和“速度”,要取得好成绩,“正确率”和“速度”是保证,要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篇3: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当前初中生 (特别是七年级学生) 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读、听、思、记、写。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读数学书, 往往沿用小学学习方式, 呆读硬背, 不仅没有读懂读透, 而且应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均较差, 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课堂听课, 抓不住要点, 听不入门, 导致顾此失彼, 越听越难, 精力分散, 产生厌学心理, 听课效率下降。思考问题,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式, 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以致思路狭窄、呆滞, 不利于后续学习。

二、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1. 教导“读”。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教导, 学生才能由“读会”转化为“会读”。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读法的教导,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翻译, 而且还应重视教导学生去怎样读, 这正是读法的核心所在, 如教导学生学会粗读、细读、研读。 (1) 粗读, 即先浏览整篇课文的枝干, 然后边读边勾、边画、边圈, 粗略懂得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以便求教于教师或同学) 。 (2) 细读, 即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3) 研读, 即带着发展的观念去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 并归纳要点, 把书读“薄”,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认知结构。这样, 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步曲”, 形成稳固的习惯后, 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2. 开导“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讲是信息输出, 学生的听是信息接收。只有调节学生听的“频道”, 使接收与输出同频, 才能获得最佳收效。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 打开“听门”, 专心听。这样才能把其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 教师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 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 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要领体系的串联, 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 学生抓住要点, 沿着知识的脉络来听课, 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 引导“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 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思法的引导, 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1) 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学会联想。 (2) 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 (3) 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追根究源的思索, 使学生学会深思。

4. 传导“记”。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相关的, 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 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记忆的传导, 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满堂灌”, 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 来传授记忆方法, 如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类比, 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法;通过把知识编成口诀, 使学生学会口诀记忆法;通过绘制直观图, 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 学会数形结合记忆法;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 学会凭特征来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成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学会循线记忆。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 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5. 指导“写”。

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要指导学生学会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 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学演算的前提。二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会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 以使他们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 (尤其是几何证明的推理格式) 。例如, 上几何练习课, 教师指导大家一起评批、修正学生的板演。这有助于学生做到书写规范、条理通畅、清晰整洁, 且效果往往胜过教师详改作业。三要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作图,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 以使其能数形结合, 解决问题。四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作业, 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使其能自我调控。这样, 多形式的指导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自我关, 将有利于他们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规范性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书写表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 学法指导必须与教法改革同步进行, 应尽早抓起, 持之以恒, 协调开展。教师在教学数学的同时, 应善于研究学生基本学法的现状, 并据此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 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奠州.数学素质教育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65-01

其中数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就目前来说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学习,而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不仅仅是数学能力,而是一种更加综合的培养,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数学专业素质的培养,还有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充分的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充分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是每一个一线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的、研究的。

一、初中数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的,而此时对于他们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大程度上锻炼,培养一种更加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某一种程度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他们除了数学能力以外的锻炼了,比方说,初中学生的被动的学习,随着探究性学习的逐渐开展,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他可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便会提升。同时探究性的学习在某一种程度上是一个集体的学习,不在仅仅是单一的老师教授、学生被动的学习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除了数学能力之外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可以说,在初中的数学课堂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的数学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高质量要求的必然。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数学应用措施

1、老师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课改的不断的深入,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越来越重视,在探索什么样的方式适合学生的成长,释放学生的天性。而在开展探究式学习开展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完全的不需要老师,相反的,老师还将被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整堂课的进度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所以说,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对于老师的要求会更加的严格。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老师首先要进行一个合理课题的选择,其次便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完成整个的教学目标。虽然说,在整个过程中,是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定性的,但是还是需要老师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多以学生为主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更加侧重学生一个自我获得的能力,学生是整个学习的探究者,而不再是老师知道了传授给学生,而更加在意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到知识,获得了成长。所以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的便是引导学生的兴趣点,转变教学方式,叫课堂给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成长。同时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的探讨,帮助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有效的解决问题。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是学生一种独立的探究,更是小组一种合作的探究。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探究学习中,老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于特殊的趸交三角形的高进行适当的探索,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与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以及实际的动手操作,完美的完成探究性的任务。

3、老师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保证学生的成长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带有自身的特点,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在数学的学习上也是如此,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的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具体的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学生加以启迪,虽然是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并不是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旁观者,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是个参与者。

4、老师多给学生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就看老师怎么样去挖掘了,而老师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时候,便是给与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老师的指挥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说在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课题为中心,创设一个叫为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去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思考,在不断地思考中提问,最终得到一种成长,一种更加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突破,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思维的活跃。

探究性教学方式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教学的改革,对于老师的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选取适当的课题进行教学上的探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可操作,让学生在整个的探究教学活动中,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能够得到一种进步。而在初中课堂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同时还需要老师积极主动吸收外面的成功经验,探索是一条适合本班学生的探究之路。

参考文献:

[1] 童福华《构建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8)

篇5: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

对比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概念多、公式多、定理多、符号多、图形多。基本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新概念和新公式,概念和公式是数学知识系统的支柱。试想想看,如果一个学生记不住概念和公式,那么他是如何能解决数学问题呢?这是一种普通现象。

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记不住概念和公式呢?单纯地背概念和公式是枯燥的,因为枯燥,所以学生不愿意去背(这是学生的主观意愿)。

二、知识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能力。

数学概念和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利用概念和公式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能力表现,学生只有通过活动(如解题、生活体现等)才能深刻领会概念和公式。做题和思考的过程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载体就是做题和思考。多做题和反复做题是能力形成和深化的过程,如何有学生质疑这个道理,那么他就不会认真去做题和思考,能力形成不了就是这个原因。

三、小处着手,持之以恒。

我相信很多学生都明白学好数学必须要多做题,但是却做不到,我认为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学法不对、遇难而退。原因之一是缺失信心,做了几道题后发现错多对少,心理难受;原因之二是过于自满,做题答对率高,自以为掌握,其实他还没有遇到难题;原因之三是效率不高,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才完成几道题,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其他学科上,就可以完成很多作业了,所以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数学上不划算。

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本质特性就是思维。通过做题提高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需要时间和行动,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如果把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喻为一名新手驾驭一辆新车一样,新手需要熟悉车的性能,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先在小路上学走,然后再去大路,最后才可以在高速公路飞驰。请问,你现在是“小路”上还是在“大路”上?

四、让我们一起背数学。

篇6:数学学习的方法

有很多同学尽管平常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给自己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这些孩子有些糊涂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好数学不等于疯狂做题

其实疯狂做题与高分之间并没有之间联系,在很多时候,疯狂做题的结果并不是高分,而是低能。关键是这些同学在做题的同时,只注意做题的数量,不注意做题的质量;只注意做题速度,不注意做题的严谨性;只注意做题,不重视做题前后的思考和复习。这样的做题,使自己钻进学习的牛角尖不能自拔。要想学习上有成就,就必须摈弃“只埋头做题,不抬头思考”的怪圈。使自己能够就要做题,又要抬头思考。对做过的题,完成之后要认真分析,看看做过的题目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没有一般性规律,具有怎样的推广价值等。每做一个题,都要盘点一下这一题带给自己哪些收获?最好把所做的题能够通过变换已知条件或结论对该题进行变式。如果这样对待所做过的题目,虽然做题不多,但做一题能有很大收获。

二、死记硬背永远学不好数学

学习数学必须记忆,但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比如证明题和解答题,推出的每一步都要知道是什么根据。对于定理和公式,要求自己还要达到会推导其解题过程。数学知识重于理解和运用,抛弃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这些知识。那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找到自己思维的“漏洞”,并打好这个“补丁”

每次都认真分析自己因为粗心而做错的题目,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共同点应该就是自己思维的“漏洞”,

以后做题的过程中,当每次遇到“漏洞”环节的问题时,先让自己的思维停顿几秒钟,然后深吸一口气再继续做题。

四、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一次考试

不管是粗心的毛病还是细心的习惯都是平时日积月累养成的。因此,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细心的习惯,在考试时才能真正做到细心。

有一位优秀学生说:“每当做作业时,我都会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考试了,一定要细心!’这样,我就会像对待考试那样带着一定的紧迫感去做题。在于标准答案对照之前,我常常会这样对自己说‘如果因为粗心做错了题,那就惩罚自己把做错的那些题目再重新做一遍,然后把它们抄在纸上,贴在床头,明天起床后再看一遍。’也许刚开始床头上贴的纸条会多一些,但随着自己以后不断地努力,纸条会越来越少。”

篇7: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最好还能对数学产生些兴趣。因为学好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我,简直是痴迷!行走坐卧都带一本数学书,有空就看一两页,你说这样去学,成绩能太差吗?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谁都有机会去塑造。我的兴趣最早应追溯到小学四五年级,那时上奥数班,虽然常是似懂非懂,但我已被几个数字组成的有趣式子所吸引。上了中学,常常看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等等轻松的材料,知道了笛卡儿怎样躺在床上,看着看着墙角爬动的蜘蛛就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知道了祖冲之怎样把正方形割呀割就割成了一个圆从而算出了π的近似值。这些东西,可能对于考试毫无帮助,甚至被认作浪费时间,“你做两道题好不好呢?”其实不然,正是它们而不是课本让我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就像砍树之前先把斧头磨快一样值得去花费时间。如果你想真正学好数学,而不只是在考试之前熬夜背背公式将其敷衍过去,那么先培养兴趣吧!一个好的办法是广泛涉猎关于数学的书籍,不要一上来就局限在教科书里,那只是数学这座大厦的一块石砖,要想观赏数学之美,还得综观大厦全貌不是?

对于学习数学,另一点重要的是注意积累、经常开拓知识面。只有见多识广,在遇到试题时才能很快找到思路。不要整天埋头在题海之中,千篇 一律的题来回做,还花费很多时间将所有细节重复写上几十遍。其实,做题的目的是理解知识,为此一个类型的做一两道就够了,但是这一两道要花上几十分钟。我们要将所有论证一一写出,并且反复思考它关系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程度好的还要想想解物理化学题时那些用到了它们。千万不要理所当然的接受老师告诉你的未经严格证明的公式和定理。你一定要去想为什么?比如想想为什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就是一条曲线”最深奥的是为什么“它们都是那么一条完整的线,而没有在中间断开”。这些问题看似显然,仔细一想却不是这样了,原来它们很难解释清楚,完整的解释会涉及很多知识。想一想这些问题,是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数学的。按照上面的要求,做过这两道题后,我们就应该广泛涉猎了:奥数书不妨买一本看看,高中课本不妨借来读读,我认为,不求懂,只为见多识广。脑袋里装些东西,在今后的学习中总会找到用武之地的。丘成桐也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广泛汲取知识的好方法,与其它学科一样,数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前人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谓开卷有益。”

当然,在涉猎的同时要将基础打牢,这是前提,我可不能鼓励大家“飘飘然”。什么叫“打牢”?我举一例说明:打牢不是经过不加思考的做题,能够熟练背诵公式、定理;而是反复推敲思想方法,不去背公式,却能在几秒种内将其推导出来,以至十几年也不会忘记。

最后,我想以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作为收尾,希望大家共同从中受益。

篇8:数学日记: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写数学日记, 要明确日记的内容、格式和方法。

一、从日记内容上说, 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各式各样的, 只要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常识、情感活动、经验等等都可以当做数学日记的素材。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内容。

1. 课堂日记: 主要针对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的记录和评价, 通常学生会记录在课堂中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自我评价、思维情况、创新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全面的了解, 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姓名:祁永强日期:4月28日天气:阴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比例”, 知道了什么叫正比例, 正比例的判断, 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正比例有没有图像? 明天我再请老师给我们讲一讲。 你看, 写日记就是好, 它能让我回顾知识发现问题, 有助于我把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2.思维日记:主要记录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姓名:刘雅婕日期:5月8日天气: 晴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题:68立方米= ( ) 立方厘米。 我同桌是这样做的: 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就用68立方米乘以进率1000000, 即小数点向右移动六位, 是68000000 立方厘米, 我的想法: 先把68 立方米改写68000 立方分米, 再把68000立方分米改写成68000000立方厘米。 怎么样, 我的方法简单吗?

3. 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促进、交流的情况。

例如: 姓名:张国浩日期:6月3日天气:晴

由于昨晚贪玩睡晚了, 今天早晨迟到了, 老师很严厉地批评了我, 因此上数学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 晚上回家作业写得很慢。 好几道题都不会做, 我就去问住在隔壁的同桌, 他有点不想理我, 这我知道: 是因为这几天我总问他题把他问烦了, 我不怨他。 哎! 今后一定认真听讲。

4.复习总结日记:主要记录一学期复习情况用不同形式把学到的知识或感受记录下来, 一般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才会写复习总结日记。 数学日记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亲身经历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从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还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 考试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试卷讲评后的反省和经验总结情况, 还要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过程的“探索日记”等。

二、在日记形式上,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分为两种形式。

1.口头日记。 它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这种学习方法, 初步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小学高年级写数学日记做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 书写能力有限, 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出来, 抽时间与学生口头交流, 并且交流的知识面也不固定, 可以创造条件加以引导。 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就可以了。

2.书面日记。 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通过小学低年级两到三年时间的口头日记的铺垫, 书写数学日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在内容上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允许写一些流水账的购物日记, 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渐渐地引导启发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要求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记录下来, 没有固定的形式, 限定的字数和规定的范围,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指导方式上, 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眼睛,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选择作业材料的空间。 首先, 教师应灵活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梳理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重视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 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顾总结、反思和创新。 其次, 教师应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写一些预习日记、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日记、知识点梳理归纳日记、数学自我反省日记。 记录预习时无法理解的问题、自主探究时的想法、归纳方法时的过程, 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

篇9: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1、预习的方法。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2、听课的方法。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3、复习的方法。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4、作业的方法。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二、“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数学家华罗庚多次提到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数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不仅要理解和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而且还要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得来的,与前面的知识是怎样联系着的,表达中省略了什么,关键在哪里,对知识是否有新的认识,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这样细加分析、考虑后,就会对内容增添某些注解,补充一些的解法或产生新的认识等,出现了“书越读越厚”。但是学习不能到此止步,还需要把学过内容贯串起来,加以融会贯通,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这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质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总结一章、几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时,就要有这种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这时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学习中需要经过从低到高多次的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学习方法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发散”与“收敛”的辩证统一,就是说数学学习需要这两者统一起来。

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上一篇:竞选卫生委员五分钟演讲稿下一篇:落成典礼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