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收购管理办法

2024-05-09

原料收购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原料收购管理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金[2008]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帮助奶农减少损失,保护奶农利益,恢复奶农信心,稳定奶牛存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和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对奶制品企业收购原料奶贷款实施贴息政策。为保证贴息政策落实,规范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贴息资金使用效益,现将《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由于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事关广大奶农切身利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确保奶制品企业和奶农充分了解政策,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做好贴息工作,努力实现贴息资金及时到位,并确保贴息资金安全。

附件1:

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和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鼓励奶制品企业收购生鲜奶,帮助奶农减少损失、渡过难关,恢复奶农信心,促进奶业健康发展,中央财政对奶制品企业原料奶收购贷款实施贴息政策。为规范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贴息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入本贴息办法的奶制品企业名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具体名单另行发布。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是指中央财政对借款人承贷的原料奶收购贷款,给予一定期限和比例的利息补贴。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从预算中安排。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经办银行是指发放原料奶收购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第五条 贴息期限暂定为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借款人新增的原料奶收购贷款,贷款期限不长于3个月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贷款期限长于3个月的,按3个月贴息。

第六条

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6个月期贷款基准利率6.21%的1/2(即3.105%)确定。第七条 贴息期内,原料奶收购贷款借款人发生未按期偿还本金及其他违约行为,并由此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不在贴息范围内。

第八条 符合贴息条件的奶制品企业(按本办法第二条确定)申请贴息资金,按如下程序办理:

(一)2009年4月30日前,奶制品企业凭经办银行确认的结息凭证、借款合同等材料向所在地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二)申请贴息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收到企业的贴息资金申请材料后,进行认真审核,逐级汇总,上报省级财政部门。

(三)省级财政部门将收到的贴息资金申请材料进行汇总,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向财政部申请拨付贴息资金,并附贴息计算表(详见附件2)。

(四)财政部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申请材料审核后,核实专项资金预算,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由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在省本级列支。

(五)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拨付的贴息资金后,对贴息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及时将资金直接支付到申请贴息企业。

第九条 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申请应载明借款人名称和单位所在地、每笔贷款金额、发放时间、期限、合同利率、实际支付利息、申请贴息金额,并附贷款合同复印件、贷款发放凭单、结息凭证等内容。

第十条 为确保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落实,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贴息资金审核、拨付义务,切实加强贴息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资金是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部门、经办银行应确保贴息资金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贴息资金,保证贴息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可会同专员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贴息资金的具体操作程序。

第十三条

除中央财政安排贴息外,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配套贴息政策,所需贴息资金由当地财政预算安排。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原料收购管理办法

AAA:

根据我公司近期工作安排,AAA年度原料收购准备和下乡摸底工作现已展开。根据对辖区原料收购市场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AAA和当地终端客户活动轨迹的分析,以及对其在收购期间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不正当竞争和争夺情况的了解,公司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

为了确保AAA年度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公司针对所辖区域原料收购市场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并结合近一两年与种植户合作关系,对种植户的合作倾向性进行了详细的推敲和斟酌。并根据分析情况对本年度原料收购量进行了预估,初步确定为AAA吨。

但在我们近期的下乡摸底过程中了解到以下几种情况,由于AAA年和AAA年两年内原料终端销售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其部分有渠道、有门路的大种植户为了提高收入主动联系终端用户、AAA期望能与其合作,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次各地AAA现已陆续进入我公司收购辖区,开始准备抢收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且有较上年提高收购价格之势。而对于当地终端用户AAA、AAA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看到AAA价格逐年上涨,尤其是到了冬季价格上浮较大,为了降低成本、确保他们的自收自给能有足够的供给量,两家终端用户今年均有加大收购量的计划。现在他们已向近年来与我公司合作的部分大种植户抛出了诱饵,给予一定数额的订金,以寻求合作的突破口。因此我公司预计有可能势必会与其展开一场硬碰硬的竞争。

根据所掌握了解的情况,我公司分析如若继续按照往年的收购方式进行收购,很有可能连初步预估的AAA吨都很难完成。因此为了确保完成初步确定的收购目标,解决公司在收购市场中遇的问题,提高公司的硬性竞争力、主导权和话语权,确保收购合同履行时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力争将公司的每笔资金都用好且用在刀刃上。根据总部下发的《关于AAA片区原料收购预付款项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公司对原料收购实际市场情况的分析和本年度原料收购量的预估。经我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现特向总部及总部财务部申请给我公司拨付AAA年度原料收购预付款AAA万元,为盼!

妥否,请批示!

篇3:基于批次的原料管理系统设计

龙烟现有已经建立的原料ERP系统 (以下简称NC系统) , 在仓储管理的环节, 由于缺少现场管理及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手段, 往往会产生信息数据与实物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难以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

为此在原料仓库管理中引入条码技术, 对片烟的运输、到货、入库、出库、移库、盘点、仓储养护等多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条码数据采集, 去掉手工录入环节, 保证仓库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 确保企业及时准确的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 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 还可方便的对物料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 实现原料的跟踪追溯功能。

2 原料批次

原料批次管理是指片烟从购进到制丝生产过程中, 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 它贯穿于片烟采购、仓贮、投料的全过程。批次管理是为追溯提供信息服务的必须要素, 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迅速准确地查出原因。结合龙烟的实际情况, 本系统原料批次定义为:生产厂商+片烟代码+年份+生产批次 (即第几批) , 通过扫描条码即可知该物料是哪个批次。

3 原料批次管理系统设计

原料批次管理系统由手持终端数据采集系统与原料信息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手持终端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片烟成品运输、仓储管理、仓储养护的条码采集及简单数据查询功能, 是原料信息管理的条码数据源头。原料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仓储管理、仓储养护数据的审核、统计、分析和报表, 采用B/S结构设计, 便于仓管及养护人员使用。

3.1 总体业务流程设计

本系统主要实现片烟的到货、入库、出库、移库、水份检查、杀虫管理、气调管理、温湿度检查、质检巡查、醇化超期预警等业务与片烟条码信息一一关联, 建立片烟收、发、存的全过程批次管理和醇化超期预警功能, 通过建立条码管理档案及批次管理档案, 为入库烟叶仓储方式的选用, 仓储环境温湿度控制, 虫害防治等提供决策支持, 并实现片烟的可跟踪追溯功能。

本系统由加工成品返回、仓储管理、在库养护、原料批次质量管理4个主题域构成的, 它们之间的组成及关系如下:

3.2 加工成品返回

复烤厂加工后的成品返回装车时, 供应商通过手持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所有装车条码采集完成后, 提交单据形成装车出库单, 并将此单据及采集的所有条码审核后传回龙烟数据库形成装车在途数据。

通过装车扫描环节, 可从源头控制条码的打印质量问题, 提高仓库收货时条码的扫描通过率, 原料仓库调度员可及时了解成品返回的调度情况, 而且仓库收货员能过传回来的数据和实际入库的数据进行扫描比对, 能及时发现是否有漏装, 错装的情况。

3.3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主要包含:收货管理、标签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等业务。

3.3.1 收货管理

实现片烟的卸货地点安排及到货扫描, 扫描时能对片烟的“是否水湿”、“是否油污”、“是否窜味”等信息进行记录, 并记录每车的车牌号、准运证号, 并将运输发货的扫描信息与到货扫描信息进行校验, 校验正确后信息上传至NC系统。如果条码磨损不能读出时, 采用人工补贴条码办法处理。到货可支持库位的选择和不选择两种模式, 当不选库位时, 可在入库确认时补全, 不能补全的, 重新扫描入库但不上传NC。

3.3.2 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主要包括退料入库、货位调整入库、移库入库、入库抽检等业务, 实现每件片烟在退料入库、仓库间转移入库、货位部分调整入库、片烟入库抽检时的条码信息采集, 并记录微波水分、烘箱水分、是否霉变、有无虫蛀、有无异味等质检信息, 形成片烟入库相关查询与统计报表, 并实现与NC系统的信息同步。如果条码磨损, 不能读出时, 采用人工申领补贴条码办法处理, 条码必须应按同一批次申领打印。

3.3.3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包括高架库备料出库、移库出库、货位调整出库、联营加工出库、报废出库、分箱等业务, 实现片烟在出库环节时的逐件扫描、批量处理以及出库时质检信息的记录, 形成片烟出库相关查询与统计报表, 并实现与NC系统的及时同步。如果条码磨损, 不能读出时, 采用人工更换补贴条码办法处理, 可以识别的按原条码打印更换, 不能识别的条码必须应按同一批次更换打印。

3.3.4 库存管理

实现片烟的库存盘点及手持机随机扫描盘点功能, 确保实际货物存放与系统信息一致, 并提供实时库存查询与相关统计报表。

3.3.5 条码标签管理

由于条码磨损、腐蚀造成手持设备无法读取条码信息, 烟箱异常或进口片烟未打印条码等原因需要对条码标签进行更换或报废。条码更换及报废分两种情况:标签人工能够识别, 标签磨损已无法辨别。

1) 标签人工能够识别:由仓管员在手持设备采集或录入条形码, 并选择申请类型 (申领、更换、报废) , 库点管理员收到请求后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通知仓管员进行打印。

2) 标签磨损已无法辨别:由仓管员申请提交给库点管理员审核后, 系统会自动生成新标签, 并将申请打印的份数累计作为问题件, 待本批次的烟箱全部出库后, 对系统中还在库的烟箱条码及问题件数进行勾对核销。

3.4 片烟在库养护管理

片烟在库养护管理包括:温湿度检查、虫情检查、抽检普查、熏蒸杀虫、片烟醇化等业务, 通过在库养护业务建立在库养护批次管理档案。

主要功能是通过手持机系统完成库内外温湿度检查、虫情检查和每件抽检片烟的霉变、虫蛀、油污、异味、颜色、含水率等质检信息采集, 并建立醇化超期预警及杀虫业务处理功能, 建立起片烟在库养护批次管理档案。

3.5 原料批次质量管理

主要是通过对片烟成品运输、仓储管理、仓储养护等业务的批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可跟踪追溯的相关批次报表, 如:批次入库统计、在库批次统计、出库批次统计、批次总体情况等。

4 结语

基于批次的原料管理系统, 通过业务操作流程的优化, 强化仓储管理执行力, 解决了ERP系统在仓储管理的环节出现的账实不符的现象, 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原料跟踪追溯机制, 实现可按天按批次跟踪追溯原料在生产、运输、仓储管理等环节的信息状态, 弥补原料在生产跟踪追溯方面的缺失, 为原料仓储养护方式提供决策支持。

摘要:现有已建立的原料ERP系统, 在仓储管理的环节, 由于缺少现场管理及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手段, 往往会产生信息数据与实物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难以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通过在仓库管理中引入条码技术和批次管理理念, 建立基于批次的原料管理系统, 可优化业务流程, 强化仓储管理执行力, 解决在仓储管理环节出现的账实不符的问题, 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原料跟踪追溯机制。

关键词:批次管理,手持机,条形码,仓储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善君.基于批次的制丝质量检验系统的设计应用[J].烟草科技, 2011, (4) :19-22.

[2]赵铭岩, 闫辉, 徐洁, 姜祖均.无线条码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工程机械, 2010, 41 (7) :1-5.

篇4:原料收购管理办法

摘 要 烟叶收购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维护烟草生产稳定、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烟叶;收购工作;烟草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烟叶收购是对全年烟叶生产工作成效的检验,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涵养国家税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烟叶人员思想素质。通过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引导烟叶收购人员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对烟叶收购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使烟叶收购人员切实自觉立足岗位实际,积极践行“两个至上”“两个维护”,在烟叶收购中努力做到平衡等级、平稳收购,切实维护好烟农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有加强烟叶收购管理,重视员工思想教育,统一烟叶收购人员的思想认识,是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第一步。

2 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收购人员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做好烟叶收购管理、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培训,才能切实提高烟叶收购人员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使烟叶收购人员对烟叶收购流程有更明确的认识,也才能更好落实各自的岗位职责,既做好各自的工作,又搞好相互协作,推动整体烟叶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个收购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收购管理水平才能更上新台阶,烟叶收购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 重组织,逐级落实责任

要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管理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既要明确有关工作制度,积极制订有关应对措施,又要加强组织领导,逐层逐级抓好责任落实。在烟叶收购中要紧抓质量、秩序、效率和烟农利益四个关键,强化组织,落实岗位责任,使每位同志都能各司其职、自觉履行职责,互相协作,才能确保烟叶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4 重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关键在于管理。烟叶收购工作环节多,涉及烟农、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利益,要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就要切实加强管理,注重烟叶收购过程的监督。

4.1 要做好烟农分级技术培训

烟农挑拣分级是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的关键,也是合理充分利用烟叶资源保证烟农种烟效益的关键,提高烟农挑拣分级水平,加强对烟农挑拣分级指导,是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的关键。

4.2 要抓好烟叶预检

烟叶入户预验工作是把烟叶收购服务前移,能有效将收购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在烟叶出售之前,既可以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增加烟农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又可以提高烟叶收购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入户预验收购制度。一是要组织好烟叶入户预验队伍。要选聘一批懂政策、会分级,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入户预验技术队伍,划定预检区域,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预验工作;二是要完善考核办法。烟站要成立预检工作考核小组,依据入户预检管理办法,强化入户预验工作考核。考核内容要包括预验技术员出勤情况、入户制样率、入户预验率、烟叶预验质量、预验成功率等四项内容,考核结果要与工资挂钩,以此增强预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预检工作成效。

4.3 要抓好现场管理

在烟叶收购现场,所有人员要自觉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协作,自觉维护良好的收购秩序。

4.4 要抓好专卖管理

一是要充分发挥专卖内管职能,切实做好专卖内管监督,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收好自己的烟”,确保严格按产购合同规范、有序进行收购;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卖的市场管理职能,严格制止烟叶流动和贩卖烟叶非法活动,确保烟叶收购有良好的环境。

5 重考核,促进规范落实

检查考核是落实好烟叶收购管理基础。在烟叶收购中,要结合烟叶收购工作制度与考核奖罚措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烟叶收购各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要坚决杜绝松、懒、散等失管的不良现象。可专门设立举报投诉箱,全面公开举报电话,全方位接受广大烟农和社会各界对烟叶收购工作不规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在检查考核时要将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在落实分配具体工作时,对各项具体工作或各站点可指定专人进行分工负责,以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跟踪、有人落实,充分调动有关收购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各项收购工作按规范落实。

6 重清廉,营造良好氛围

烟叶收购,事关烟农、企业和国家利益。在烟叶收购期间,烟叶收购人员要自觉遵守烟叶收购工作“七项要求、五条纪律”和收购工作纪律,杜绝接受烟农吃请和财物,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坚决不收人情烟、关系烟,要自觉维护烟草人廉洁从业的良好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烟叶收购氛围。

烟叶收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只有整合多方力量,实行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齐心协力,规范收购,才能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真正实现烟农、政府、企业“三满意”。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烟叶收购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维护烟草生产稳定、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烟叶;收购工作;烟草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烟叶收购是对全年烟叶生产工作成效的检验,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涵养国家税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烟叶人员思想素质。通过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引导烟叶收购人员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对烟叶收购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使烟叶收购人员切实自觉立足岗位实际,积极践行“两个至上”“两个维护”,在烟叶收购中努力做到平衡等级、平稳收购,切实维护好烟农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有加强烟叶收购管理,重视员工思想教育,统一烟叶收购人员的思想认识,是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第一步。

2 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收购人员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做好烟叶收购管理、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培训,才能切实提高烟叶收购人员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使烟叶收购人员对烟叶收购流程有更明确的认识,也才能更好落实各自的岗位职责,既做好各自的工作,又搞好相互协作,推动整体烟叶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个收购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收购管理水平才能更上新台阶,烟叶收购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 重组织,逐级落实责任

要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管理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既要明确有关工作制度,积极制订有关应对措施,又要加强组织领导,逐层逐级抓好责任落实。在烟叶收购中要紧抓质量、秩序、效率和烟农利益四个关键,强化组织,落实岗位责任,使每位同志都能各司其职、自觉履行职责,互相协作,才能确保烟叶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4 重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关键在于管理。烟叶收购工作环节多,涉及烟农、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利益,要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就要切实加强管理,注重烟叶收购过程的监督。

4.1 要做好烟农分级技术培训

烟农挑拣分级是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的关键,也是合理充分利用烟叶资源保证烟农种烟效益的关键,提高烟农挑拣分级水平,加强对烟农挑拣分级指导,是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的关键。

4.2 要抓好烟叶预检

烟叶入户预验工作是把烟叶收购服务前移,能有效将收购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在烟叶出售之前,既可以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增加烟农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又可以提高烟叶收购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入户预验收购制度。一是要组织好烟叶入户预验队伍。要选聘一批懂政策、会分级,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入户预验技术队伍,划定预检区域,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预验工作;二是要完善考核办法。烟站要成立预检工作考核小组,依据入户预检管理办法,强化入户预验工作考核。考核内容要包括预验技术员出勤情况、入户制样率、入户预验率、烟叶预验质量、预验成功率等四项内容,考核结果要与工资挂钩,以此增强预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预检工作成效。

4.3 要抓好现场管理

在烟叶收购现场,所有人员要自觉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协作,自觉维护良好的收购秩序。

4.4 要抓好专卖管理

一是要充分发挥专卖内管职能,切实做好专卖内管监督,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收好自己的烟”,确保严格按产购合同规范、有序进行收购;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卖的市场管理职能,严格制止烟叶流动和贩卖烟叶非法活动,确保烟叶收购有良好的环境。

5 重考核,促进规范落实

检查考核是落实好烟叶收购管理基础。在烟叶收购中,要结合烟叶收购工作制度与考核奖罚措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烟叶收购各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要坚决杜绝松、懒、散等失管的不良现象。可专门设立举报投诉箱,全面公开举报电话,全方位接受广大烟农和社会各界对烟叶收购工作不规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在检查考核时要将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在落实分配具体工作时,对各项具体工作或各站点可指定专人进行分工负责,以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跟踪、有人落实,充分调动有关收购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各项收购工作按规范落实。

6 重清廉,营造良好氛围

烟叶收购,事关烟农、企业和国家利益。在烟叶收购期间,烟叶收购人员要自觉遵守烟叶收购工作“七项要求、五条纪律”和收购工作纪律,杜绝接受烟农吃请和财物,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坚决不收人情烟、关系烟,要自觉维护烟草人廉洁从业的良好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烟叶收购氛围。

烟叶收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只有整合多方力量,实行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齐心协力,规范收购,才能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真正实现烟农、政府、企业“三满意”。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烟叶收购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维护烟草生产稳定、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烟叶;收购工作;烟草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烟叶收购是对全年烟叶生产工作成效的检验,既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对于增加烟农经济收入、涵养国家税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烟叶人员思想素质。通过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引导烟叶收购人员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对烟叶收购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使烟叶收购人员切实自觉立足岗位实际,积极践行“两个至上”“两个维护”,在烟叶收购中努力做到平衡等级、平稳收购,切实维护好烟农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有加强烟叶收购管理,重视员工思想教育,统一烟叶收购人员的思想认识,是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第一步。

2 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收购人员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做好烟叶收购管理、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培训,才能切实提高烟叶收购人员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使烟叶收购人员对烟叶收购流程有更明确的认识,也才能更好落实各自的岗位职责,既做好各自的工作,又搞好相互协作,推动整体烟叶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个收购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收购管理水平才能更上新台阶,烟叶收购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 重组织,逐级落实责任

要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管理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既要明确有关工作制度,积极制订有关应对措施,又要加强组织领导,逐层逐级抓好责任落实。在烟叶收购中要紧抓质量、秩序、效率和烟农利益四个关键,强化组织,落实岗位责任,使每位同志都能各司其职、自觉履行职责,互相协作,才能确保烟叶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4 重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要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关键在于管理。烟叶收购工作环节多,涉及烟农、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利益,要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就要切实加强管理,注重烟叶收购过程的监督。

4.1 要做好烟农分级技术培训

烟农挑拣分级是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的关键,也是合理充分利用烟叶资源保证烟农种烟效益的关键,提高烟农挑拣分级水平,加强对烟农挑拣分级指导,是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的关键。

4.2 要抓好烟叶预检

烟叶入户预验工作是把烟叶收购服务前移,能有效将收购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在烟叶出售之前,既可以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增加烟农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又可以提高烟叶收购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入户预验收购制度。一是要组织好烟叶入户预验队伍。要选聘一批懂政策、会分级,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入户预验技术队伍,划定预检区域,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预验工作;二是要完善考核办法。烟站要成立预检工作考核小组,依据入户预检管理办法,强化入户预验工作考核。考核内容要包括预验技术员出勤情况、入户制样率、入户预验率、烟叶预验质量、预验成功率等四项内容,考核结果要与工资挂钩,以此增强预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预检工作成效。

4.3 要抓好现场管理

在烟叶收购现场,所有人员要自觉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协作,自觉维护良好的收购秩序。

4.4 要抓好专卖管理

一是要充分发挥专卖内管职能,切实做好专卖内管监督,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收好自己的烟”,确保严格按产购合同规范、有序进行收购;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卖的市场管理职能,严格制止烟叶流动和贩卖烟叶非法活动,确保烟叶收购有良好的环境。

5 重考核,促进规范落实

检查考核是落实好烟叶收购管理基础。在烟叶收购中,要结合烟叶收购工作制度与考核奖罚措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烟叶收购各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要坚决杜绝松、懒、散等失管的不良现象。可专门设立举报投诉箱,全面公开举报电话,全方位接受广大烟农和社会各界对烟叶收购工作不规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在检查考核时要将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在落实分配具体工作时,对各项具体工作或各站点可指定专人进行分工负责,以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跟踪、有人落实,充分调动有关收购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各项收购工作按规范落实。

6 重清廉,营造良好氛围

烟叶收购,事关烟农、企业和国家利益。在烟叶收购期间,烟叶收购人员要自觉遵守烟叶收购工作“七项要求、五条纪律”和收购工作纪律,杜绝接受烟农吃请和财物,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坚决不收人情烟、关系烟,要自觉维护烟草人廉洁从业的良好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烟叶收购氛围。

烟叶收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只有整合多方力量,实行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齐心协力,规范收购,才能提高烟叶收购工作水平,真正实现烟农、政府、企业“三满意”。

篇5:车间原料管理办法

一:目标

 为了完善车间原料的管理流程及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因原料领取造成生产车间待料、换料、注塑机空转、待机、等现象。

二:范围

注塑生产车间-试制组 三:工作流程

生产指令单——查库存成品——不足领料 ——生产——入库——交单——总结(所有机台过程必须全程品质控制)四:内容

 1.1:制造部接到生管生产订单指令,(生管员把生产单标识清楚所需材质种类、料号、批号、K3号、数量)

 1.2:制造部负责人安排领料员根据生产订单填写领料申请单,并有部门主管、仓库主管会签;根据领料流程到仓库领取相应的塑胶粒子、包材、嵌件、加工制具等。

 1.3:由制造部物料员依据领料单对库房所备物料进行逐一核对、检查,要求物料包装清洁、完好,品名、K3号、规格、数量相符,有检验合格报告书。

 1.4:检查无误后签字确认。

 1.5:由制造部物料员按《物料进出暂放区》和《物料进出生产区》,将物料转入中间站,并及时填写《车间进出站台帐》。有配比要求的原料、需分零的,由库管员和车间物料员在车间暂放区进行物料的称量、发放,并填写《称量原始记录》,多余的物料由库管员包装好,并填写好《标签》,送回仓库保管,及时填写《物料分类帐》及《货位卡》,注明称量损耗量。

 1.6:制造部物料员定时进行对中间站原料、包材、上、下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 1.7:把领出来的原料分区存放,如:现在正常生产的原料、上次生产完剩下的原料、待投产的原料要标识清楚分区管理,并对以上原料进行确认录入台帐;

 2:尾数物料的管理

 2.1:处理执行《零头物料处理流程》。

 2.1:原材质、包装材料、中间库的零头按品种、批号码整理后,标识清楚物料品名、K3号、规格、日期等放于相应的区域。同品种或同规格的和下一批号生产时的原料一致,物料员将零头发放至生产车间进行洪料使用。

 2.3:机台转换模具、品种、规格时,由物料员对零头物料与下一套模具生产的品种无关的物料进行盘存,经领班、QC确认合格者,退还库房;不合格者,转入车间不合格品库/区,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 3: 不合格品管理

 3.1:转入车间不合格品库/区。

 3.2:大量质损的物料(超过5%)经QC现场监控员确认(必要时取样检验)后,写《车间物料退料单》,退还库房。

 3.3:其余的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并填写《待处理物料台帐》。 4.中间库原料的发料管理

 4.1:经检验合格和QC现场监控员确认放行的物料方可出站。 4.2:不合格、待验物料不得发放。

 4.3:由班长根据批生产指令单安排物料员到相应中间库领取物料。

 4.4:领料人核查物料无误后,双方在中间库发料单上签名,完成交接手续。并由中间库物料员及时填写《车间物料进出站台账》。

 4.5:发放经QC检验的中间库,须附上检验合格报告书或盖章。

 4.6: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现场的物料须摆放《物料标志卡》,标明物料编码、物料名称、物料K3号、数量、加工状态、件数等内容

 5:车间物料入中间库流程

 5.1:物料员依照批记录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相符,且包装完好后,由双方在入库单、台帐上签字,完成交接手续,并由交料人将物料转入中间库指定位置。

 5.2:成品由现场QC检查,要求品名、规格、数量、包装质量、有效期、K3号与批生产记录一致,无误后,由成品入库人员运至成品库存放,成品库管员填写《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并在接到库管员发放的《入库单》后及时填写《车间成品入库台帐》。

 6:退料  6.1:范围

 6.2:生产中发现的质损(即质量不符合工艺要求)物料;如:不合格的嵌件、包材、原料;  6.3:生产完单后剩余的原材料、嵌件、包装材料、中间库的零头

 6.4:将零头物料包装好,分类、称量,附上《标签》,并填写《车间物料退料单》,经当班领班现场QC监控员确认后,退回库房。

篇6: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对原料储存进行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状态、防止并能及时发现变质、减少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耗等,具体规定如下:

1;所有原料必须有明确的标识牌,标明品名、生产厂家、供应商、入库时间、入库数量、包装规格、使用状态及当前库存。

2;原料码放地必须干燥通风,空间适宜且配备必要的防火灭火设施。

3;对于特殊原料,如贵重原料,储存地还必须具有防盗设施;对于储存时间一般较长的袋装原料,必须特别注意防潮防湿,且以小区域堆放为原则,各堆之间应预留适当走道.以便定期检查原料质量状况。

4;库房保管员需每天检查原料使用状况,检查项目主要是:原料是否按先进先出原则使用;是否有错用;并于早晚检查,按领料单填写原料标牌及使用记录,核对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5;品管人员应经常与原料保管巡视仓库,随时处理破损及变质等问题。

6;对于储存期间出现的变质原料,必须要求专门区域码放并注明不合格状态,同时由品管部负责申请降低使用等级或报废处理事宜。

篇7:原料管理工作要点

根据季节性和生产需求量来协调均衡组织各种原、燃料,保质保量生产用料的需求,满足烧结生产。

一、原、燃料管理工作

原、燃料管理员负责取样、送样、定时取化验结果单,包括每周二、周五水分单据,定时取当天进料车数,数量票据,核对无误,上账保存。原料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进料及对外联系工作,信息传递工作,质量把关工作。

1、进场原料的管理工作

A、验收检查铁精粉车进量的质量,含水量,及时控水,单独存放。

B、验收检查生石灰、石灰石、焦粉等车辆,车车检查质量问题:

是否存在生烧现象,比例多少,有无杂质或混入杂物等。

是否存在粒度不符合标准,指大块或特大块石块现象。

严禁带湿料进场,如发现带湿料进场(粉状)拒收。

雨季联系通知厂家(生石灰、石灰石、焦粉)的汽车带篷布,防止雨水造成料湿现象。要求进干料,或小块、中块(石灰石)。

冬季严格控制带雪、冻块现象。

二、铁精粉场地管理工作

1、根据每天或几天进量情况对场地进行料堆整形攒堆工作,协调钩机、铲车等派合作业。

2、合格料要一步到位,不合格料应单独存放或向有关部门联系处理。

3、监督检查现场情况,进车情况,指挥卸车理顺车辆畅通。

4、组织汽车倒运进料,观察检查汽车是否挂料严重,监督车辆回皮等工作。

5、雨季:控制湿料进库进仓,随时摆布场地湿料现象,做到及时清理,单独对方,等

干后再回装。

6、冬季:料堆取料过程中,冻块筛选出来,并与铲车、钩机协调沟通配合,装好料,控制冻块进库。

7、入冬前料堆储量成型做保温工作,封堆草帘子,塑料布盖好,做好冬季过冬准备。

三、精矿库管理工作

1、确保两台天车作业率,确保上料满足生产。

2、根据精矿库大料仓的库存料位情况,当天组织汽车运料补满仓。

3、严格控制汽车倒错料,或造成人为混料现象。

4、严格控制天车抓错料,混料,空料现象。

5、天车上料确保料位三分之二仓

6、冬季组织进料较困难,进量控制进料少带冻块现象。

采取办法:

1、进料过程中混入冻块,大冻块由钩机剥离进行破碎,并由库内温度进行缓解冻块。

2、大门开关要及时,并设专人管理(冬季)确保库内温度。

3、库内暖气、暖风机随时检查运转状况,温度是否达到标准,温度过低时及时与相关

人员沟通处理,确保精矿库内温度。

4、平台出现冻块多,由劳务队每班加两名检冻块,化冻块缓好后再将料上到仓内。

篇8:我国新食品原料管理的路径研究

一、强化新食品原料的审批管理

新食品原料所涉及的食品原料极为广泛,不仅包括从动植物、微生物及材料中分离的原料,还包括新工艺下原有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因此这些原料被食用后对人的安全健康能否确定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华民族有久远的“药食同源”的历史,国人普遍重视食品的营养保健功效,因此,许多企业以非传统食品为原料进行新食品原料开发,但是由于国内起初没有功能性食品管理的规定,很多企业只能以新食品原料进行保健食品的申报。这些以新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在市场进行宣传时,存在夸大食疗效果宣传,欺骗消费者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卫生部于2005年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这个管理办法对保健类食品的安全要求更为具体。但是,相对于保健食品,新原料食品因为它的标签识别的限定等原因,导致众多企业不愿意申报新原料食品,企业大多采取新食品原料毒理学安全性评估完成后,产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进行申报,导致很大一部分含有新原料和成分的产品以保健食品形式进入市场,但以新原料食品申报的产品却为数不多。因此,这使得大量没有经过充分安全性估评的新原料食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流入市场,存在大量食品安全隐患,这也对新原料食品的审批资源是一种浪费。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新原料食品的审批管理就必须放宽审批要求。因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国内新原料食品生产前需要两年的试生产时期,当试生产结束后,其相应审查批件自动作费,而后要求在期满前的六个月重新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国内新原料食品生产前需要两年的试生产时期申请正式生产的许可。对于从国外进口的 新原料食品,必须在国外生产销售一段时间后,然后按我国新原料食品评估的要求进行评估,通过后才允许进口。至于国外的一些极其成熟安全的新原料食品,对其进行两年的试生产期没有意义,针对这部分食品,取消了对其进行试生产的要求,相对简化了审批要求。

另外,我国对新原料食品从原先的对单个最终产品进行审批,发展为对食品原料进行公告,在管理模式上,节省了行政成本及社会资源,避免了对类似的产品的反复审批,实现管理审批与国外发达国家新原料食品管理的接轨,也为科学化管理新原料食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食品行业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许多全新的生物技术、加工工艺等不断涌现,许多区域性食用的食品原料开始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原料食品管理体系作进一步调整。例如,我国的中药往食品里进行填加,或者一系列可食用的中草药等,评估人员难以明确其是属于新原料食品管理还是药品管理的范畴。还有一些长期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但一直没有通过安全性评估的食品。这些现象对现有审批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也要求进一步加强审批管理,调整审批流程,以适应新形势。

二、落实新原料食品的安全管理

对于任何一种食品,其食用后对人体安全可靠问题,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对于我国新原料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主要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新原料食品专家评估委员会来负责其安全性的评价工作。这些评价工作事实上对于新原料食品是一种系统性安全管理。

新原料食品安全性管理的范围和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涉及到新原料食品的基本特性、在国内外的食用历史、使用中质和量的度的要求、食用的适合群体、各项成分的标准含量、安全与毒理资料、加工生产的工艺和标准等等[2]。具体而言, 其管理要涉及的环节有:对新原料食品的原料或成分进行毒理学等多个方面的试验,以确认原料来源的安全性;传统食用新原料食品的历史状况,包括食用的对象、剂量、频率,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报道等,以确认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新原料食品的生产工艺的安全合理性,以及有害物质和溶剂残留的清理问题;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微生物污染指标等能否达标;新原料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及其含量;新原料食品的原料用途与应用范围是否科学合理;毒理学试验的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安全性文献检索资料是否可提醒有毒性作用;新原料食品的微生物的安全指标的评估。

对于新原料食品进行安全方面评估检验的,由新原料食品评估委员会来进行,并对于申请人有告知义务,检验内容包括新原料食品所要进行的各项检验项目、所检验的不同批次、检验的具体方法、所检验的负责机构,此外,还包括对于新原料食品是否需要进行封样的现场审查,检验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告知申请人相关的检验情况。具体在实施时,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进行现场审查和采样封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这些安全性验证检验。

由于新原料食品的特殊性,在产品投向市场以后,食品药品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新原料食品原料库查询系统,以及安全性方面的市场长期监测管理体制。此外,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还需要在审批之后强化监督,加强许可证的监察。同时,由于新原料食品的申报审批时间相对较长,对于率先申报新资源产品的企业,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因为申报企业既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进行食品研发,又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将容易打击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不利于新原料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新原料食品的退出管理

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信息的大量丰富,人们对新原料食品的认识也在慢慢加深,这就涉及到对新原料食品的再评价问题。这种再评价与新原料的食品的退出机制管理密切相关,对于市场评价良好、得到大众认可、对人的身体无毒害作用的新原料食品,自然可以继续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而对于市场评价差的、大众比较排斥尤其是前期审查中没有发现对人身体有害,而后期逐渐显现这种毒副作用的食品,就应该停止销售,并且监督其退出新原料食品的行列。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新食品原料的再评价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随着我国民众对于食品安全性与营养学认识的提高,而已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在这两个方面发生了改变的。这主要表现在新原料食品的原料上,相关的科技进步对新原料食品原料的食用安全性和对人体的营养学等进行了重新认识,而这种学理上的再认识使得其安全可靠性也要重新评估,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其退出市场进行审核。第二,对新原料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产生质疑的。这来自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于新食品原料的重新认识,对其安全可靠性产生质疑。第三,随着国家行政机构的改革加速,监管机构自身也要求进行调整,新原料食品监督和监测环节也有相应的变化,有必要对新食品原料标准发生改变或者提高。比如根据新的法规规定,新原料食品重新进行评估时,若再评价审核不合格,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可以公告禁止其生产经营和使用,这事实上就是对新原料食品市场退出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

在新原料食品的生产环节,我国的退出管理机制主要针对生产新原料食品的生产加工单位,以及把新原料食品作为基本生产原料来制造生产其他食品的生产加工单位。这些生产加工单位需要建立和完善新原料食品的食用安全信息报 告制度,并有责任和义务定期( 例如每年或半年) 向当地的主管的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报告信息。由主管的地方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对这些新原料食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对其生产的新原料食品进行重新评价。在生产环节中,企业具有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义务,一旦发现新原料食品存在食用上的安全隐患或显性问题,必须立即向当地主管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进行情况报告,再由当地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再评价。在新原料食品安全的监督上,我国有相关条例法令规定,监督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它们有义务对新原料食品的食用安全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搜集整理相应的信息,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省级相关部门调查、确认和处理后,要及时报告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汇总各省的新原料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报告,及时研究和分析相关信息,向社会予以公布[3]。对于地方食品企业有食品安全信息不予以及时上报的,地方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罚款等相关措施。地方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可按《 食品法》的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未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新原料食品,可以在经济上予以处罚。如果地方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发现生产经营的新原料食品问题严重,也可要求生产经营方禁止其生产,并上报上级部门。

随着2013年国务院的机构调整,对于新原料食品等食品和药品监管力度加大,国家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建立,对于新原料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方面的要求变化极大,在承接原卫生部对新资源食品管理的基础之上,要求总局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同时在机制体系上,也将使原料源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基层监管力量加强,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从而在新原料食品的审批管理、安全管理和退出管理上趟出创新之路,让新原料食品产业在有效管理之中更加繁荣。

上一篇:关于江西省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高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