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2024-05-20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精选12篇)

篇1: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篇2: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三、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

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四:试一试: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五、议一议: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六、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 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圆形纸(每生一张,两人合作,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按要求涂色。

2、交流涂色的结果。讨论“哪个面积大”。教材只给出了两种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如把两个涂色部分叠在一起比。教师要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方法给予肯定。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对同一个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反过来,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3、用符号表示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比一比: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在○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2、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比较的。

注意:这里只是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总结比较的方法。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因为没有图示,所以比较起来稍有难度。师生可共同完成两道题,再让学生自主做,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题,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五、问题讨论:这是两组典型的用分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素材。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杯子的大小和盛饮料的多少,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篇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 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读写“几分之一”, 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 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 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 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的概念, 如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 从整数到分数, 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 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 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存在有很大差异。

【教学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会读写“二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 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3.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题卡等。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及彩笔。

2.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 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

生:有。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看一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课件显示:有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 我要吃3个;熊二说, 不行, 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可以互动交流。

(课件显示:又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走了很久, 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 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再互动交流。

师 (板书) :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 有没有信心?

生:有信心。

2.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 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师 (提问)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以外, 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汇报,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

(板书:二分之一)

师:怎么写1/2?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平均分成了两份, 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

(学生边写边读)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 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 相互讨论交流分法, 指名汇报, 要求学生说出具体分法和写读方法, 并指名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师 (总结) :像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这样的数, 都是分数。

(2) 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 (出示课件) :熊大和熊二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 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来分西瓜, 熊大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熊二想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它们谁吃的多?为什么?

(生猜想:哪只熊吃得多一些)

师:小组讨论, 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

师 (小结)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多, 这个分数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少, 这个分数就越小。

3.综合实践, 拓展运用。

基础练习: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用分数表示, 并说出能与不能的理由。

知识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后集体订正, 指名汇报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堂小结, 即时评价。

师:说一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表现,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动画情境,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 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对于数学教学,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 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中重点突出实践活动内容,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习得的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 交流彼此的情感, 学生智慧的火花被激发点燃,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所以,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 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要有分有合, 方法多样, 学生的参与程度才会提高, 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以是否运用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 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 用不同的标尺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每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简洁及时, 不滥用、不随意、不夸张,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篇4:“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一、引入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装在信封里,现在倒出来看看,有哪些学具?

2.请同桌把这些学具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几个?

3.分一分。(有学生认为多了一个圆形就放在中间,有学生把一个圆也平均分成2份)

4.汇报分的情况。

5.师:分时遇到了什么问题?(1个圆形不能平均分成2份)有人分了吗?怎么分的?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2。

(1)每人分到2个,用2表示;每人分到1个,用1表示;每人分到半个,该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想好后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2)你用哪个数来表示?(0.5、1/2、2/1)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

(3)大家很有办法,用自己创造的数来表示半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说每人分到这个圆的1/2。跟谁的方法一样?

(4)谁听见老师是怎么读这个数的吗?又是怎么写的呢?

(5)1/2也是一个数,说得更具体些,它是一个分数。

(6)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时比一比,看谁跟分数最先交上朋友。

2.探究1/2。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同桌再分一分、说一说。

(2)再次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2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2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指同桌)你呢?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圆的1/2,那份也是这个圆的1/2。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师: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即每份是它的1/2。

(6)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7)观察图:有几个1/2?2个1/2合起来是多少呢?划斜线的这份是圆的1/2,那么整个圆是划斜线的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8)刚才找到了圆的1/2,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2。

(9)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为什么?(指名说说怎样得到的1/2)

结合图,说说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

(10)看着图,有问题提吗?或有什么话要说?

3.创造1/()。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2。

还能继续对折下去吗?(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呢?请大家用刚才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2)创造1/()。

(3)展示、汇报。

如1/4:你是怎么折的?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从图中还能找到这样的1/4吗?共有几个这样的1/4?4个1/4合起来就是——1。

(4)猜一猜、想一想。

看着图与分数,如1/8,它是怎么折的?1/8表示什么?看到1/8,还想到什么?

(5)1/4、1/8与1/2一样,都是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1/2、1/4、1/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创造()/()。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2次、3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只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得到1/2、1/4、1/8。那么,能不能涂2份、3份,甚至更多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创造分数。

(2)先思考准备涂几份,再创造分数。

(3)汇报:你创造的分数表示什么?

如2/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涂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4。联想:看到2/4,还想到哪个分数?(2/4、4/4等)各表示什么?

(4)2/4、3/4、4/4也是分数,与前面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5)你认为分数还有吗?写一个,并读一读。

如7/8,其中的8、7各表示什么?7/8呢?看到7/8,还想到哪些分数?

(6)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7/8,8是分母,/是分数线,7是分子。

三、练一练

1.观察主题图,用分数说一说图意。

2.看图写分数。

3.出示一条彩带。

(1)猜一猜:平均分成几份?这一份是多少?

(2)补充: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然后看图填空。

(3)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除了这三个分数,还想到哪些分数?

(4)出示第二条彩带。想一想:哪条长?为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你脑中的分数是怎样的?

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认识分数的?(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

课后反思:

1.在磨课中,学会课前研究。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钻研教材,通俗地说就是读教材、理解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与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本节课中,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平均分”为基础,与倍数也相通,同时又是后继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钻研教材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对教材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教材是将“认识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比大小”作为一课时。笔者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整合为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在磨课中,学会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课前预设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中,教师最希望学生能按预设的程序进行,害怕出现生成不会处理。其实,课堂上可能会因为生成而精彩。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折出圆形的1/2时,学生说这条折痕就是圆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检查自己的图形后表示赞同,此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在创造几分之一时,学生介绍1/4的折法时,说:“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对称轴的折痕画出来,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长方形的1/4……”不等该学生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表示有意见。他们认为:这2条折痕中只有1条是对称轴,不能说把对称轴的折痕画下来,确切地说是把平均分的折痕画出来。创造1/2时,折痕是对称轴,辨析的理由不充足,所以暂时放一放;创造1/4时,争辩时机到了,折痕中有对称轴,也有不是对称轴,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辨析,达成共识,再次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生成,教师不要手忙脚乱,而要思考:要不要处理?何时处理?怎么处理?

3.在磨课中,学会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理想状态是:认识1/2后,学生能创造几分之一,接着会创造几分之几。其实这样想、这样做的教师把学生估高了,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其他学生都很茫然,学习气氛沉闷,原因就是把要求拔得太高。“从整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一次质的飞跃”是有道理的,1/2还没认识到位,学生怎么会去创造其他的分数呢?所以在教学时,应这样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2;(2)重点认识1/2,理解1/2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2;(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课改中磨课,给我的启示很多。要设计好一节课,应从目标的定位、学习材料的选择、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认知起点与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先学扎实,再学创新,逐步提高要求,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篇5: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

授课人:刘 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2、在分一分、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吸铁、苹果贴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周末,欢欢和乐乐两个小朋友相约去秋游。他们玩累了,在草地上一起分享美食呢!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好吗?

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每个盘里分两个,列式为:4÷2=2(个))我们把这个数记作2【板书:2】 现在有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每个盘里分两个,列式为:2÷2=1(个))记作1【板书:1】 像这样的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平均分有什么有的特点?(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是公平的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老师演示课件,剪开苹果(分得一半)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来表示吗?(思考?)

可能有学生会说出表示为二分之一,反问:二分之一是一个什么数呢?(分数)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个苹果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苹果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苹果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这半个苹果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这是其中的二分之一,那另外一半呢?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吗?)

生:这也是其中的二分之一。

师:也就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总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2、写分数1/2 1/2怎么写呢?请关注课件演示的写法,学生汇报。顺序:短横、2、1 1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老师展示书写,并写出名称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的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生: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除法来计算 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1表示其中的1份,分子就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3、折纸活动

是不是只有分苹果能得到二分之一,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卡片,对折一次。对折的目的是什么?(平均分)先折一折,用勾线笔表示出它的1/2。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1/2。

(二)发现分数

大胆想象,分数除了二分之一,还可以有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学生列举: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1、请用正方形折一折,选取其中一份涂色,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2、学生上台汇报,并记录所表示的分数。

谁能来说说你折的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得到它的?

(三)举例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 涂色部分:四分之一 任意一份都是他的四分之一 白色部分:3个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三 利用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到3/4 总结:向1/

2、1/

3、1/

4、3/4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图中的特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请写出来

2、小法官。改正下面的说法

3、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4、说说下列长方形的图书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篇6: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玉太学校侯小林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吃鼠妈妈做的饼。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又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一个饼。谁来帮鼠妈妈分一下?

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1/2。

②这一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3)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出示1/3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二)认识四分之一

⑴出示1/4,大家认识这个分数吗?

1/4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份,其中一份就()的()分几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补充板书课题:几分之一)⑵动手操作:请大家用手中的正方形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饼平均分给大毛和二毛,它们各得到二分之一,可是大毛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饼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大毛真的能吃到更多的饼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大毛二毛1/2读作:二分之一

第一天22把一个()平均分成()份,()就是()的()分之一 第二天111/3读作:三分之一

第三天1/21/21/4读作:四分之一

像1/

2、1/

3、1/

篇7: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

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它们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互相说)每个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分母就是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分母就是3„„(使学生明确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三)巩固练习

颜色.

3.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4.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5.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6.出示梯形纸片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时,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平均分实物,折纸分线段,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篇8: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存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设计思路]

通过组织开展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生活实例说说带“几分之一”的话,寻找并剖析教室、校园以及其他环境中的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逐渐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初步参与,理解的意义

1.体验的产生过程。

师:老师带来了四块饼,分给这两位同学,一人3块,一人1块。这样分合理吗?分得"一样多”,用数学的语言说叫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

师:这位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两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能分到几块呢?这位同学还想将自己的一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每个同学又能分到多少呢?(一半)

师(请一个学生从中间把"纸饼”切开):好极了,两边切得一样大,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刚才你们说的“一半”。(师板书: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这“一半”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有谁知道吗?(清楚地展示写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分饼”这个熟悉的生活事例着手,调动先前经验,体验的产生过程,同时激发起认识分数、探索分数的热情。)

2.说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一块饼的的。(指名学生说后,让同桌相互说)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4.折出长方形纸片的。

师:刚才我们得到了一块饼的,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片的吗?折好后,用彩笔在部分画上斜线。

教师将三种不同折法贴在黑板上,具体如下: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片的呢?这就是说,不管怎么折,只要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5.辨析不同图形的。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在()里画“√”。

师:无论是一块饼,还是一个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后,由“折长方形纸片的”入手,逐渐发散到“辨析不同图形的”。由做到思,充分感受认识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尝试迁移,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折出纸片的几分之一。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师根据学生说的写在黑板上)

师:你能不能也用一张纸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分数呢?

2.说出纸片的几分之一。

师:谁来说说“你将纸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指名学生说后,组织同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用认识的方法来学习自己想要认识的分数,探索各种图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感受到越研究越有趣,自主地建构起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认识“几分之一”有了层次感。)

3.看分数,涂颜色。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的比较。

教师把学生折过的相同大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其中涂色部分分别占。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比一比,大还是大?想一想,假如再表示出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的比,哪个大?

(2)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通过以上这些分数大小比较以后,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组织交流并概括)

(在观察、比较、想象中,感性地认识到分数有大小;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又直观地概括出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的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习活动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5.写几分之一。

(1)跟老师写。

师:学习了那么多的分数,你会写吗?(师范写,生书写一遍)

(2)看图写分数。

三、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说一句带分数的话。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一句带分数的话吗?

2.黑板报上的分数。

师:老师发现教室里的黑板报上也有分数,(课件显示)左边的这块《校园生活》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世界之最》又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明明分成了三块,怎么会是呢?

3.旗杆上的分数。

师: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分数。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升旗台上的这根旗杆中有分数。

教师课件逐次显现:国旗上升到离旗杆顶部还剩处、处。分别叫学生估一估并验证。在离顶部处时,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估出来的。

师:国旗还要上升,离旗杆的顶部还会出现几分之一呢?越接近顶部出现的几分之一将会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呢?

4.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分数,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下课后,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分数吧。

篇9:“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充分体会分数的含义;(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1/2的含义,并理解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水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中秋节,老师要把月饼分给小朋友。请思考后回答: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

师:看来,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的月饼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整数1、2、3、4……没法表示,这就需要咱们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分月饼的活动,其实是在体会以前学过的数——整数的特点: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让学生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产生对分数的认知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认识月饼的1/2

师:首先,大家还是回到那1块月饼上来。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说半块)

师:那半块月饼是怎么得到的?你会分吗?(指名说)

师:老师来试一试(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半)

师:可是这半块在数学上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呢?谁知道?(指名说,对知道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师:那么这个1/2表示什么呢?

师:(电脑演示)一起来看,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左闪动)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份(指课件左边半块月饼)是这块月饼的1/2;那(右闪动)这一份可以用1/2表示吗?

师(小结):看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可是二分之一应该怎么写呢?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先写中间的一条短横,表示平均分;然后在短横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在短横的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将数具体化,全面展现1/2的产生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成了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分数的读写、意义等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生成,流畅自如。

(2)折长方形纸的1/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月饼的1/2。瞧,这是什么?(出示长方形纸)你还能找到它的1/2吗?

师:明白了吗?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学生展示不同的折法和画法)

师:明明折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和理解。

(3)判断图形的1/2

师:现在明白了1/2的含义了吗?现在老师考考你。

师(小结):无论是一块月饼、一张长方形纸、一个多边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图形,判断是不是1/2。在动脑想、动眼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出学习思维的全过程。

2.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数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指名回答)

师:老师也用图形表示出了几个分数(在黑板上贴出1/3、1/8),我表示出的是几分之一?

师:你会写这些分数吗?(指名写)

(1)比较1/2与1/4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你认为1/2和1/4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一些呢?为什么?(指名说)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从图上看1/2有这么大一块,1/4只有这么小一块,所以1/2比1/4大,你们同意吗?中间可以用哪个符号?一起读一读。

(2)给分数排排队

师:现在你能给黑板上这几个分数排排队吗?(1/2、1/4、1/3、1/8)

(学生到前面给分数排队后,师生评价)

师:通过刚才我们给分数排队,你发现了什么?(前后位4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师(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表示的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表示的就越多。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1/2、1/4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说说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先比较1/2、1/4的大小后,给几个分数排排队,学生更愿意比了。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决定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我们出发吧!(伴随音乐,屏幕出示游乐园图)

师:同学们,游乐园里可真热闹啊!请你仔细找一找,有没有刚刚认识的分数朋友?(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师:快看,游乐园里正在举行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游戏一:你认识我吗?我是涂色的部分,给我起个名字吧!

游戏二:比眼力。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来。判断之前先想一想,听老师喊“准备、出示”再出手势,明白吗?

设计意图:练习创设了教师带领学生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习题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层次清楚,趣味性强,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篇10:《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教材的处理:

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学生从平常的经历中去发现跟分数有关的现象或事件,并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等课堂教学活动来探究分数的相关知识与意义。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

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长方形纸

学具:直尺,彩笔,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老师指导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

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是谁。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并提出以下故事情景。

芳芳最近要过生日,明明买来了礼物,四个苹果,两个小蛋糕,一个美味的月饼(在ppt中呈现)。两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生日,在分礼物的时候,芳芳迷茫了,剩下的一个月饼要怎么分才最公平呢?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芳芳公平地将礼物分给他们两个人呢? 学生:提出一人一半,平均分的这个词。

老师:强调“平均分”,并在黑板上板书。

2.导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将实物月饼图平均分成两份。

提问:拿出一般的实物月饼图纸问学生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学知识来表示呢? 学生:不能或0.5 1老师:我们今天啊,要学习另一种知识来表示这一半,那就是用分数2 来表示。在黑板上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师:通过刚才分月饼,我们怎样得出分数2 的? 1生: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 2。教师用实物月饼图演示,1并板书分数 2得来的过程。同时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并讲明这就是分数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了分数的意义,接着我们来看看分数又是怎样书写的。其中一份分子

平均分分数线

总分数分母 1读作:二分之一2112.借助教具圆形卡纸,进一步认识简单分数3 4并理解它是如何得来的。1113.说明像234 这样的书就叫分数。12

三. 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1.折一折。

通过动手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 在练习纸上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做出自己喜欢的简单分数,并让学生将自己折好的分数在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这分数是怎样折出来的。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

2.判一判:

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现准备好的试题,看图判一判。让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得到巩固。并充分理解到只有平均分是产生分数中所必须的条件,同时明白是谁被平均分。

3.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的看图练习题,如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1份是这根绳子的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让他们不仅会人认识分数,做分数,还能说。从而使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知识更透彻,对分数的运用更为灵活,同时为在生活中使用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生活用分数说一句话。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所学知识:我们通过平均分实物,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篇1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篇1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关于平均分的知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

(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

(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5、实践探讨

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上一篇:英语最新自荐信下一篇:普罗旺斯是哪个国家的,普罗旺斯地方美食与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