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最新日记

2024-05-24

小学生最新日记(精选6篇)

篇1:小学生最新日记

篇一:小鸡性别的争论

今天,我在学校门口买了一只小鸡。它长得胖嘟嘟的,大大的眼睛可爱极了!

我把它带回了家。猜它是雄性的,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健健。

在一旁的弟弟听了,马上大声争辩道:“你这话就不对了,它应该是雌性的!”

我听了以后,闷闷不乐,说:“你看它走路的姿势多么潇洒,一定不是雌性的,而是雄性的。!”

“不对,不对,”弟弟皱着眉头说:“它这么可爱,这么漂亮,走起路来的时候多么婀娜多姿,怎么会是雄性的呢?依我看呀,应该是雌性的……”。

最后,我在电脑上查了查,分辨小鸡雌雄的办法,还真被弟弟说中了,是雌性的。

篇二:我吓跑了小偷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小刚在家里静悄悄地做作业,他一会儿做算数,一会儿写字。

有人“咚咚”地敲门,小刚正想打开门。但他心想:老师说过不能随便开门的。他从“猫眼”往外一看,这人长得贼头贼脑的,手里拿着一个包。他说:“我是你爸爸的老朋友,是你爸爸叫我来拿一份文件的,快开门吧!”小刚见他鬼鬼祟祟的。心想:他可能是小偷,我也没见过这叔叔。于是小刚立刻大声地喊:“爸爸,有人找你有事”。小偷听了飞快地跑了。

晚上,小刚把经过告诉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小刚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篇三:午休

一天中午,吃完饭,要午休了。

丁零零,丁零零,铃声响起,该午休了,爬上桌子,我想:今天一定要做个好梦。

我躺在桌子上,同桌躺在椅子上。

过了一会儿,我就睡着了,呼噜打个不停,同桌都被我吵醒了,那时候我正做着美梦呢!

忽然,我的被子掉在了同桌的肚子上,那是我还在打呼噜。

同桌说:“徐景涛,你的被子掉了。”

我一声不吭,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的美梦一直做到了下课。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了。

同桌又在催我说:“下课了,起来了。”

我终于醒了,我做的美梦真香。

篇四:欢送会

星期五的下午,贵老师的实习时间满了,要走了,邱老师决定给她办一个欢送会。

贵老师给我们上过语文和数学,还有美术课。有时,贵老师像我们的“同学”,和我们一起玩耍;有时,贵老师像我们的姐姐,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有时……

虽然贵老师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欢送会上,同学们对贵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充满了整个教室……离别的时候,贵老师流泪了……我真的很舍不得和贵老师分开!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敬爱的贵老师,我永远记得您的好,永远思念与您相处的分分秒秒!

愿好人一生平安!

篇2:小学生最新日记

养花日记

星期日下午,爸爸带我去买花种,我买的花种是“孔雀花”之所以叫孔雀花,那就是说它开出来的花是孔雀形状的。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把种子拿出来,只见种子一半儿白,一半儿黑。接着,我把花盆拿出来,把种子放进去,然后浇上温水,最后盖上保鲜膜。白天让充足的阳光给它们温暖,让它们快快发芽。每天一回到家,我都要看它们一眼,给它们浇浇水,施施肥。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回到家,我发现种子发了好几个芽。有的两瓣;有的四瓣;有的才从泥土里钻出来,露出一点点小脸,还有的在拼命地往泥土外面钻,它们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真高兴呀,我的劳动成果没有白费,我还在等待开花的那一天快快来到.朝花夕拾之日记篇

日记原文: 1998年12月6日 [一年级] 星期二下午,老师在62个同学中,挑选出我、崔*和徐**,去看二年一班、三年四班和四年二班的表演,让我最害怕[这么说还有害别的怕喽!]的是有一位小哥哥举着五星红旗后面有两位小姐姐。小哥哥走四方形的时候,走到角时把国旗一甩,把我吓着啦!我还以为小哥哥要捅我。[写的是什么?我晕]还有四年二班的女主持人说话磕巴。我当时很着急。[真好心] 星期四下午,老师让我、扬*、崔*、徐**和南**去大厅看三分钟,演讲竞赛,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去看演出了。修改后: 1998年12月6日 [一年级] 星期二下午,老师在62个同学中,挑选出我、崔*和徐**,去看二年一班、三年四班和四年二班的队会表演。让我害怕的是在出旗仪式的时候,从大厅门口走进一位小哥哥,他举着队旗,身后有两位小姐姐。小哥哥走得是正方形的路线,走到我前面时突然把队旗一甩,把我吓着啦!我还以为小哥哥要捅我。还有四年二班的女主持人说话磕巴。我当时很着急。星期四下午,老师让我、扬*、崔*、徐**和南**去大厅看《三分钟演讲竞赛》。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又可以去看演出了。自我点评: 这篇日记令人明显犯晕,主要原因是叙述不清楚。“让我最害怕的是有一位小哥哥举着五星红旗后面有两位小姐姐。小哥哥走四方形的时候,走到角时把国旗一甩,把我吓着啦!我还以为小哥哥要捅我。”就这一段话吧,“最害怕”、“走四方形的时候”、“走到角时”、“把我吓着”,简直是一塌糊涂。还有,队会用得是队旗,怎么会用五星红旗呢?我只有一个字:“晕!”

养花日记

养花日记浦口区 庆丰小学 五年级 高露媛XX年1月19日 星期四 晴 爸爸在市场上给我买了一盆水仙花,摊主把花放在一个小盆里。刚看到它时候,只是几颗大蒜头,上边长了几片叶子,一点都不配“水仙”这个名字。爸爸说它还没有开花,叫我再放一些水,把根淹没了。我倒是很想看看开出来的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水仙花现在只有一些绿叶,生得十分茁壮,而且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大的15厘米左右,小的才只有4厘米呢。大的好像在对小的说:靠边点,小瘦子。XX年1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吃完早饭,就跑去看水仙花。我发现,水仙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了,在阳光下,叶子上有水珠在闪闪发亮。不过,我还看见一些水仙花的叶子卷了进去,还有一个球茎裂开了一大个口子,上边也长出了一片绿叶。盆子里的水比我放的时候,少了很多,肯定是被水仙吸走的,于是,我就又加了些水。我用尺量了一下,哇,水仙花又长高了几厘米,就连长出来的新芽也有2厘米高了。目前的水仙,还没有花苞,但是我想,水仙的花苞应该很快就会长出来的。看着茁壮生长着的水仙花,我心里美滋滋的,希望我的水仙花快点成为“水仙”!XX年1月30日 星期一 晴 水仙又长高了,从以前的13厘米到现在的16厘米。而且,已经有花苞了。我还发现,和上次一样的现象,就是球茎裂开了一道口子,上边长出了叶子。不过,看到水仙花这么需要水和养料,在做长远的开花准备,把水都吸干了,我就又把水加满了。这些花苞就像一群群小姑娘,别小看它们,它们可是有毒的哦。而且,它们现在很霸道,你要是去拨它,它可能反咬你一口呀。哈哈,也不要太担心,开花后,只要不长期接触就没有事。XX年2月3日 星期五 晴 水仙花的花苞慢慢向上长,叶子似乎粗了很多,我量了一下,又长出了好几厘米。现在的水仙花,已经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变成了一个大胆的舞者,里面的花似乎随时要“破苞”而出,就连以前只有几厘米的小叶,也长到了十几厘米。水仙花的根更加结实了,好像一只只手握着呢。它们正拼命吸收养分和水,有了足够的气势,好像准备开花了一样。这些花,一会儿是优雅的舞女,一会儿又是胆小的姑娘,无论怎样,他们都会开花,成为“凌波仙子”。我等待着它们早日开花。

日记四:小花园

XX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天气:晴我们的校园美丽极了。操场旁两排小叶榕,青翠欲滴;水池中艳丽的荷花,绚烂无比;综合楼后粗壮的大树,高大挺拔。美丽之物应有尽有,但我最爱的,还是那个美丽的小花园。走进小花园,首先看见的是一个花坛。湿润的土质,培育出一丛丛、一簇簇鲜艳、芬芳的花朵。可爱的玫瑰、粉嫩的杜鹃丛中缀满了不知名的绿草、白花,显现出无限的生机。这个美丽的花坛像一个大大的三层蛋糕,但比每一个蛋糕都香、都美。从花坛向下走,便看见两对双杠。每到大家有空时,就爱来这儿翻杠。同学们矫健的身子、有力的双腿、灵活的手臂在快掉漆的双杠上一次次的翻越。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见到了一张胜利的脸——流着些汗,露出爽朗、带些疲乏而又透着些霸气的微笑。再往下走,就能看见些梨树。春天时,梨花如一道雪白、薄薄的轻纱遮住了梨树光秃秃的枝干。走道梨树旁,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扑鼻而来,让你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小花园,我爱你!美丽的校园,我爱你。

日记:我家的花

篇3:小学生最新日记

一、学生事务的基本要素

受项贤明教授《泛教育论》教育主客体关系(2)和顾明远教授、薛理银博士《比较教育导论》学生、专业人员、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教育系统构成要素(1)的启发,笔者认为高校“学生事务”这一教育活动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学生、专业人员、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学生”和“专业人员”是“学生事务”的两大主体,也是“学生事务”基本的“人员要素”。“具体事务”是学生和专业人员交往活动存在的载体,“学生”和“专业人员”通过“具体事务”进行交往。“具体事务”包含“教育客体”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客体”,包含“财物要素”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财物要素”;然而,“具体事务”所发挥的中介作用与“教育客体”和“财物要素”是一致的。因此更为确切地说,“具体事务”是学生事务这一教育活动发生的领域和载体。“学生事务专业”是专业人员和学生在具体事务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及形成的一个组织体系和知识系统。它包括“学生事务”这个行业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哲学基础、专业标准以及专业组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事务专业”属于教育活动中的“信息要素”,是一些指导“学生事务”正常运转的原则和方法。

正如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一样,“学生事务”中的四大要素也是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运行逻辑的系统。首先,“学生”和“专业人员”共同作用于“具体事务”,在“具体事务”中产生交往关系。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学生”和“专业人员”为更好地达成“具体事务”的目的,在“具体事务”中不断反思和汲取有用的信息,逐步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和组织系统,即“学生事务专业”,而专业的形成和完善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具体事务”功效的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和“专业人员”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学生事务”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笔者并不期待这一分析框架能完整地覆盖“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只是希望借助于这一分析框架,对笔者所研究的问题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洞察。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所关注的领域

受班宁(James H.Banning)、阿乎纳(Linda M.Ahuna)、休斯(Blanche M.Hughes)、盖尔林(Alan Gellin)等人(2)的启发,“考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使我们洞察一门学科或诸如学生事务这样实践领域是如何反映某些特定的事件或主题的”。[1]换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学术期刊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这种文化制品中包含着与特定学科或领域相关的历史和价值观”。[2]为了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美国学生事务的发展状况,笔者选取了1997年至2006年间美国“学生事务”三大专业期刊(3)中近976篇学术论文(article)、研究简讯(research in brief)、校园动态(on the campus)和编者按(editorial)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分析标准(4)对文献进行编码、统计,然后根据统计结果,描述和展现事物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采用这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因为笔者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够尽量客观地展现事物本身发展的原貌,而不是建立在笔者对部分文献资料片面的臆想之上。

(一)“学生”和“具体事务”备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1997年至2006年间三大专业期刊中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具体事务”、“专业人员”和“学生”的研究中,有关“学生”的研究数量最多,共455篇,占46%。其次是有关“具体事务”的研究,共226篇,占23%。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研究数量分别仅占13%。(1)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近10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学生”和“具体事务”。

之所以最关注“学生”,一方面是由“学生事务”本身的发展逻辑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受“学生事务”历史传统的影响。“学生”作为“学生事务”主要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承担着“学生事务”活动主体的角色。“学生”既是“学生事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可以说,整个学生事务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而开展的,“学生”必然会成为“学生事务”关注的中心,“学生事务”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如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发展成熟,已是“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性的专业领域”,[3]要进一步促进这一成熟专业的发展,就必须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而对“具体事务”的关注占一定的比重,是因为“具体事务”本身就是“学生事务”的载体,是“学生事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专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始终必须通过“具体事务”来实现“学生事务”的目标价值,因此无论如何人们都会给予“具体事务”相当程度的关注。

(二)“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凸现

统计结果显示,尽管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研究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从年度相对比重上看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01年“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比重明显增加,由2000年的7.5%增长至18%,尽管此后“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整体水平均高于2001年前的比重。“专业人员”研究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不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波动幅度不大,2005年最高达到12.6%,2002年最低为6.1%,其余年度基本在8%左右波动,但2002年后的整体水平略高于2002年前。由此可见,近10年来,尤其是2001年后,“学生”研究、“专业人员”研究和“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对这一发展趋势造成了一定影响的可能是一些重要文献的出台。1996年ACPA出台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旨在引发这样一场讨论,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如何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和发展环境”;[4]1997年ACPA和NASPA共同起草了《良好实践的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for Student Affairs),“为学生事务工作者提供了另一个工具,帮助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5]1998年AAHE、ACPA和NASPA共同出版了《强有力的合作: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Powerful Partnership:A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1999年ACPA出版了《未来工程》(The Trends Project),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们对“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关注。

(三)各要素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纷繁复杂

1.“学生事务专业”主要关注“理论基础”和“组织及管理”

统计结果显示,1997~2006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中,“理论基础”的研究数量最多共56篇,所占比重最大,为41%。其次是“组织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共36篇,占“学生事务专业”类研究总数的27%。由此可见,“理论基础”和“组织及管理”是近10年来“学生事务专业”这一要素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领域。

2.“具体事务”可能打破传统的划分方法

统计结果显示:1997~2006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各项“具体事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食宿、咨询、学术指导、纪律、学生社团及活动和其他。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的数量最多,共52篇,占24%。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说明传统的事务领域本身已不能够涵盖当前学生事务的活动范围,这可能是因为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对学生事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创造了新的学生事务领域(如多元文化教育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各项学生事务领域之间“合作”的需要日益凸现,单项的事务领域已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共同合作的“项目”来承担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因此,“其他”领域备受关注的程度可能恰恰说明“具体事务”本身,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质的改变。

3.“学生”的“特点”和“多样人群”最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1997~2006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特点”的文章在有关“学生”的研究中数量最多,共204篇,所占比重最大(35%);其次是有关“多样人群”的研究,共186篇,占“学生”文章总数的33%。由此可见,近10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学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点”和“多样人群”这两个领域。与专业人员“特点”受关注的原因一样,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关注学生“特点”同样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多样人群”的关注一方面有其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现实需要。从学生事务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论是性别、年龄还是种族,美国高校大学生都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而在这个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人口流动增大,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所占的比重也明显加大,学生群体多元化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特征。

4.“专业人员”的“特点”备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1997~2006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特点”的文章在有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研究中数量最多(49篇),所占比重最大(35%);其次是有关“项目”的研究,共25篇,占18%。由此可见,“专业人员”的特点是最受关注的领域。正如前文所言,一个成熟的专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为该专业提供发展的养分。从“学生事务”的发展历史来看,以往更多关注的是作为群体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而对于“专业人员”群体实际表现的特征以及“专业人员”个体的特征则关注较少。近年来专业人员“特点”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凸现。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全面把握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各个要素中选择了“学生发展”、“多元”、“社群”、“专业”、“平衡”、“参与”和“合作”这7个主题词。其中“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专业”的基本理念;“多元”和“社群”是反映“学生”特点的一对概念;“专业”和“平衡”是反映“专业人员”特点的一对概念;“参与”和“合作”是反映“具体事务”的一对概念。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到2006年间,讨论“学生发展”问题的文章数量最多,共517篇,所占比重也最大,为43%;其次是有关“多元”问题的讨论,共275篇,所占比重为22%;第三是有关“专业”问题的讨论,共211篇,所占比重为17%。其他有关“社群”、“平衡”、“参与”和“合作”问题的研究所占比重均低于10%。由此可见,“学生发展”、“多元”和“专业”问题是近10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探讨的热点问题,依然占据着绝对主流的地位。

1.“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的核心理念

“学生发展”始终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从1937年的《学生人事宣言》到1996年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无不再三重申“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937年的《学生人事宣言》明确指出学生事务应“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不仅仅只是智力训练”;[6]1949年的《学生人事宣言》也强调学生事务应促进学生身体、社会、情感、精神和智力的全面发展;[7]1996年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再次申明学习、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是相互交织且不可分离的概念,这是当今学生事务发展的前提假设。事实上,学生事务发展的实践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发展”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学生事务发展永恒的主题。

2.关注“多元”,兼顾“社群”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纷纷涌入大学校园,“弱势群体”、“多元文化”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日渐关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会对双语教育的拨款从1970年的610万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1.69亿美元,1990年国会对多元文化和双语教育的拨款高达2.03亿美元,1999年为2.25亿,这表明国会对双语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8]同时也表明“多元”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但在“多元”文化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日渐凸现,而“社群”恰恰是给予学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一个实体。尤其是《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出台后,“学习社群”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组织。因此,在这个充斥着“多元”的今天,“社群”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凸现。

3.关注“专业”,兼顾“平衡”

强调“专业”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的根本原因。大至专业理念的提出、专业组织的建立,小至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技能的培养,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近70年的发展历史一直在不断实践“专业”的理念。即便是到了“专业”发展相当成熟的今天,为提高学生事务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人们依然十分关注“专业”问题。同时也因为“专业”发展相当成熟,作为个体而不是群体的“专业人员”开始凸现。正如梅勒尼·麦克莱伦(Melanie Mc Clellan)和托尼·考森(Tony W.Cawthon)所言:“当大部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的同时,我们必须反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否也全面发展?”[9]如何在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中寻求“平衡”恰恰成为深入探讨“专业人员”个体发展的切入点。换而言之,“平衡”问题的凸现恰恰是“专业”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因此随着“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现。

4.“合作”和“参与”并重

“合作”问题多次出现在学生事务的有关宣言中。1937年的《学生人事宣言》强调“各院校之间的合作、教学工作与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作、财政或事务管理工作与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作、中等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人事工作的协作、各人事协会之间的合作”;[10]1949年的《学生人事宣言》指出“要达成以上目标,要求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互合作”;[11]1998年的《强有力的合作》也明确指出:“只有校园内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学术人员和学生事务人员——共同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我们才能进步。”[12]尽管如此,近10年来“合作”问题似乎仍停留在呼吁的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合作的策略、技巧等。如果说部门之间的“合作”有诸多条件的限制,那么个体的“参与”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本身。无论是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还是专业人员参与学校政策决策过程,“参与”不仅充分挖掘了个人的潜质,而且优化了学生事务本身的发展,也许“参与”恰恰是实现“合作”可行的策略之一。

四、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启示

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近10年来的发展图景,我们不难发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遵循了“学生事务”本身的运行逻辑,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能灵活、适度、并理性地根据时代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学生事务的发展有很大启发:

1.“学生”是“学生事务”中的重中之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事务”的核心理念。这是“学生事务”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学生事务”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不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不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仍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如果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则很难突破以往的发展框架,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2.尽管美国近年来才开始关注“专业人员”自身平衡发展的问题,但这表明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标准或角色可能对“专业人员”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学生事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强调“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个体的“专业人员”其职业与生活、技能与兴趣的平衡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单向度”的“专业人员”,使我国“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少走弯路。

3.尽管我国高校并不像美国高校那样有多种族的学生,但事实上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我国高校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增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如何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下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关注“多元”学生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社群”意识。

4.关于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方式,美国“参与”与“合作”的模式为我国学生事务的发展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发。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加强各事务领域之间的“合作”,可以使学生事务的管理过程更加民主、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Ponterotto,J."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86,14(3):98~107,转引自Banning,James H.,Ahuna,Linda M.&Hughes,Blanche M.'A Study oftheNASPAJournal(1967~1996):A30-Year Reflection ofSchola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Focus-ingonRaceandEthnicity",NASPAJournal,2000,38(1):59.

[2]Geertz,C.(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Basic Books.转引自Banning,James H.,Ahuna,Linda M.&Hughes,Blanche M."A Study of the NASPA Journal(1967~1996):A 30-Year Reflection of Scholarshipin Student Affairs Focusing on Race and Ethnicity",NASPAJournal,2000,38(1):59.

[3]吴志功.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和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9):63~66.

[4]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1996).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EB/OL].http://www.acpa.nche.edu/sli/sli.htm.2006-2-18.

[5]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1997).Princi-ples ofGood Practice for Student Affairs[EB/OL].http://www.acpa.nche.edu/pgp/principle.htm.2006-2-18.

[6][7][10][11]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37).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EB/OL].http://www.nas-pa.org/gradprep/StudAff_1949.pdf.2006-3-3.

[8]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1990,Table 326,337;The Fiscal Year 2000 Budget(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2000),Appendix,8.

[9]Melanie McClellan,Tony W.Cawthon,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College Student Affairs Journal;Spring 2005;24,2;107.

篇4:美国中小学信息化的最新发展

一、学校联网情况

美国公立学校联网情况包括学校连通互联网的比例、教室连通互联网的比例、学校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以及学校负责计算机维护和网络支持人员的岗位性质。

1.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

到2002年秋,99%的美国公立学校都已经连通国际互联网。而在1994年只有35%的公立学校联网。2000年以前,中学的联网率高于小学;从2000年以后,这种差别就已经不存在了,所有学校基本上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表一)。

2.教室联网

美国公立学校在实现教室联网方面获得了持续发展,连通网络的教室比例从1994年的3%提高到2000年的77%。到了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92%(表二)。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增长趋势。

2002年,美国教室联网的比例根据学校所在地的不同略有区别。城市学校教室的联网比例是88%,小于城镇的96%和农村的93%。

3.互联网接入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公立学校联网的方式和速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996年,联网的公立学校中74%使用的是拨号上网的窄带连通方式。到了2001年,只有5%的学校使用拨号上网,大多数公立学校(55%)使用T1/DSL (一种宽带连接方式)线,这是一种比拨号快得多的网络连通方式。

2002年,联网的公立学校中94%已经使用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表三),这比2001年的85%和2000年的80% 提高了很多。中学的比例更高,达到98%。使用宽带上网的学校比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小学校(注册人数在300以下)中有90%使用宽带上网,而大学校(注册人数在1000以上)100%都是宽带上网。

2002年,联网的公立学校中有23%使用了无线上网的方式(表四),其中中学达到了33%。在使用无线上网的学校当中,88%的学校使用宽带无线上网方式。

2002年,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室中有15%可以无线上网(表五)。其中中学教室无线上网的比例(19%)比小学教室(13%)要高。

4.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支持

美国学校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支持人员的岗位性质是多种多样的。38%是专职的技术人员;26%是当地行政区的职员;18%是学校的教师或其他职员担负部分责任;11%是兼职的技术人员;3%是技术顾问或校外承包商;3%是学校教师或其他职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服务;1%为其他情况(表六)。

一般说来,学校聘用专职技术人员的可能性随学校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大学校聘用专职技术人的比例是48%,而小学校只有29%。

二、学校计算机配置

计算机配置情况包括学生与联网计算机之比、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情况以及学校向学生和教师提供手提电脑和便携式电脑的情况。

1.学生与联网计算机之比

美国公立学校学生与联网计算机之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图2)。2002年该比例是4.8(中学接近4),相对于1998年的12.1提高了很多(表七)。

2.课外使用联网计算机

2001年,美国5~17岁的青少年当中,家境困难的学生在家里上网的比例(47%)明显小于家境较好的学生(82%)。因此课余时间计算机和网络的有效利用,能够使那些不能在家里上网的学生获取信息并完成相关作业。

2002年,联网的公立学校中有53%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中学(73%)比小学(47%)的比例要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学校当中,96%的学校选择放学以后的时间;74%的学校允许上课之前使用;还有6%的学校选择周末的时间(表八)。

3.提供手提电脑

2002年,7%的美国公立学校出于教学目的向学生或教师提供手提电脑(表九),向学生或教师提供手提电脑的学校当中,平均每个学校提供手提电脑的台数是9台。

4.便携式电脑借用

2002年,8%的公立学校向学生提供便携式膝上电脑借用服务(表十),平均每个学校可借用的电脑数是7台,这意味着平均一台便携式电脑服务16名学生。 在92%尚未提供便携式电脑借用服务的公立学校当中,有7%准备在2003~2004学年实施这一计划。

三、学校网站(网页)建设情况

2002年,美国联网的公立学校中86%拥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表十一),与2001年的75%相比有很大增长。绝大部分中学(93%)拥有自己的网站(网页)。

四、对网上不良信息采取限制措施

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家长和老师十分关心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问题。美国《青少年网络保护法案》规定,不采取网络安全措施(包括过滤、阻断等技术)的学校,不能享受教育费折扣政策。

2002年,美国几乎所有联网的公立学校(99%)都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或程序防止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另外,在学生上网计算机上,99%的学校采取了措施来防止有害信息(表十二)。

2002年,在采取的措施中,96%的学校采用过滤或阻断软件;91%的学校有教师或其他人员监控学生上网;82%的学校有需要家长签字的书面合同;77%的学校有需要学生签字的书面合同;52%的学校使用监控软件;41%的学校制定了道德准则;32%的学校只允许访问内部局域网。绝大部分学校(96%)不只使用一种防范措施。

五、基于网络与课程整合的教师专业发展

2002年,全国87%的学校表明,在之前的12个月内,学校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向教师提供了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专业培训(表十三)。在提供了教师专业培训的学校当中,42%的学校有1%~25%的教师参加了这样的培训,17%的学校有26%~50%的教师参加了培训,11%的学校有51%~75%的教师参加了培训,还有30%的学校中76%以上的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专业培训。另外1%的学校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教师参加这种培训。

篇5:最新小学生日记三个心愿

三个心愿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帮我买了蛋糕还送我礼物。切蛋糕的时候,妈妈对我说:“许愿吧!”

“我希望能变聪明、近视快好、变有钱!”这就是我的三个心愿,我猜应该会实现,妹妹说:“我也觉得应该会实现!”

晚上睡觉时,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见我真的变聪明,视力也恢复正常,我和妈妈都超开心的。最后我梦见自己好有钱,带着全家出国旅行,我快乐的笑醒了。

篇6: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一、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今天我就要去取儿童文学了,虽然只是去取一本书,但我的心情却格外开心。好像去取一堆财富那样兴奋不已。兴奋地走到书屋,对柜台的阿姨说:“阿姨我取我充实了幸福的味道”,我又问:“阿姨我的书到了吗?”。

阿姨说:“到了”,我暗自庆幸,因为产三次书都没到,当阿姨把书递给我时,我开心的几乎跳起来,捧着我心爱的书,就好像捧着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宝贝,那么小习翼翼,我轻轻翻开书,知识的味道把我包围。

幸充填了内心所有悲伤,我如饥似渴的看起来,欣赏着这些小精灵的作者,甚至每个字都会牵引我三翻五次的品味,这细小,秀美的文组成起来,变成了这世间最美的享受,细细的品味发现他们像精灵一样跳跃在我质嫩的心里,一边走一边欣赏,享受着高贵的熏陶。

每一字,每句话都来自于一个炽热的心,散发出来的高贵,幽雅,永垂不朽的气息,是最诱人的知识,最雄厚的力量,深深地品味这些伟大的杰作,发自心灵深处的,赞叹它有多么的传奇,伟大,让人无法抗拒它的魅力,这些纯洁的文字在内心深处,扎不了根,像春风般温柔,像夏日般激情,像秋叶般精彩,像冬雪般完美,让人今生今世离不开它,就似一日三餐,哪怕它在平淡,却是最必不可缺的,也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

二、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今年的寒假作业可真多。本来我还计划着,快点把寒假作业做完,便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可是我每天做到天黑都还没有完成。今天实在耐不住了,便毫不犹豫的放下笔,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了。等我哼着歌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我在一旁好奇的看着妈妈,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心里想其实做饭也没什么难吗。先洗洗,再炒炒,添点这,添点那从锅里盛到盘子里便圆满结束了。

我站在厨房门口看了好一会儿,妈妈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阳洋,来帮我砸蒜吧!”“好嘞!”不就是几瓣小蒜吗!对我来说,简直似“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于是,我站直身子,撸起双袖,紧握小木棒,往蒜头砸去。原以为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搞定,可当我把那个小木棒砸下去的时候,滑滑的小蒜总是向两边“溜去”,一下砸了个空,重新再来,还是不行,一连尝试了几次,都未成功。刚才那踌躇满志的得意劲儿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正当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的时候,妈妈走过来,笑着说:“怎么了,是不是没成功?”我点点头。“别灰心,谁也不可能第一次就成功。试着往蒜罐里撒点盐,增加点摩擦力,蒜头就不会溜走了。”这倒是个法子,我好像受到了启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跑到厨房,抓了一点儿盐撒到装蒜的罐里,又开始行动了。

原来那些调皮捣蛋的蒜瓣们,此时好似被施了魔法一样,动也不动,任我摆布。没一会儿,一大把蒜就被我消灭掉了,看着碗里泥浆似的蒜泥,吃着爽口的凉菜,我心想:看来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以后可不能轻易下结论了。

三、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在今年的寒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先给你们卖个关子,下面听我慢慢讲起……嘿嘿。

当我在老家过年的时候,那生活就如粗茶淡饭一样无聊。一天,我正在看电视,放的是热气球,看到一大群热气球飞到天空和热气球上的人那样高兴,自己心里也想试试,看看坐上去是什么感觉。

顿时,我的脑子里有种奇怪的念头,就是把小狗绑在鸽子身上,鸽子一飞看看小狗能不能也飞起来,恰好当时我的奶奶家刚好有小狗和鸽子。不过怎么才能抓到各自呢?我又进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经过大约30分钟的思考,我终于想到了办法,我学着人家电视上的样子现在地上放一些食物,旁边放个盆子然后用绑着绳子的木棍架起盆子,鸽子一来吃,就拉动绳子,棍子一倒,盆子也就到,鸽子也被盖住了。当我正在准备最后一步是,可却发现棍子怎么放也顶不住盆子。所以,这个方案被否定了。嘻嘻,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还有三号方案……

我先把鸽子赶到棚子里去后然后把他们的出路全部堵死,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我就用网在里面捕鸽子,这些鸽子好像在跟我玩猫抓老鼠,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我一气之下,闭上眼晴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乱捕。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竟然被我捕到了。简直就是瞎猫撞上死耗子。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我抓住那一只鸽子的时候,看到它那可怜的眼神,我的心有一些不忍,最后我决定把这只鸽子给放了。所以这就是我干的印象最深的第一件事,也有一件也是令我刻骨铭心的。

还有就是过完年后的一件事,一次,我和哥哥准备搭个雪人,我们一人拿一个盆子把雪往里面弄,当弄好后我先把盆子反过来往地上一盖,然后她的往我的上面一盖。然后,再用雪弄了一个圆头往上一放,随后我们用花生仁当眼睛、用真帽子当帽子、真围巾当围巾、纽扣当衣服。最后看上去有点奇怪,不过管他去,不也是雪人吗!

这就是我寒假里面最有趣的两件事情了,它们也是我记忆中最宝贵的,所以我要好好的珍藏它。

四、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终于结束了三天的阴雨天,太阳公公拨开了云雾,露出了它迷人的微笑。早晨一起床,迎来的便是无尽的温暖。

当我还沉浸于无限的温暖之中是,外婆的呐喊声传来:“林玲,快起床,今天是晴天,快起来晒被子。”那时正值中午,我这只小懒猪从床上慵懒的爬出。

外婆命令我去将自己的鞋子、衣服都洗了,我高兴并大声的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抱着衣服便往楼下跑。外婆家旁边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我拿起肥皂大手一挥,将衣服都擦满肥皂,又不由自主地玩起泡沫,我拿起刷子,嘴里哼着“洗刷刷”,不由得惹来邻居阿姨们的一番笑话。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就把一切给搞定。我望着刚洗完的衣服,在望望四周无边无际的田野,正准备要走,可是我突然看见了两个小毛孩正在破坏田里的农作物,我气急败坏地拿起河边的棍子,朝那两个小孩奔去。我恶狠狠地站在他们面前,敲着棍子教训他们:“你们两个小屁孩,知不知道人家种田很辛苦,还捣乱,信不信我揍你们。”谁知那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朝我做鬼脸,还扔石子,我直接拿起棍子朝他们打去,那两小孩不吃素,跑的飞快。

中午,空气里弥漫着忙碌的气息,河道边到处是我追逐两小孩的身影,也是寒假里一幅欢愉的画面。

五、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今天,我在家看电视。突然,妈妈叫我进厨房,我依依不舍地关了电视,走到厨房,对妈妈说:“什么事啊?”原来妈妈想教我学炒鸡蛋。我想:学炒鸡蛋肯定很有趣。于是,我跟妈妈学起了炒鸡蛋。

首先,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圆圆的鸡蛋,敲碎了鸡蛋壳后,把里面的鸡蛋倒进碗里。妈妈说:“炒鸡蛋前要先下油,再把鸡蛋倒进锅里,炒一炒,下一些调味料,再炒一炒,就行了。”我听了,把瓶子里的油往锅里一倒,这时锅里有了许许多多的油珠子,一些油珠子溅到我的手上,烫得我直喊痛。妈妈说:“该放鸡蛋了!”我听了,拿起碗,把里面的鸡蛋全都倒进锅里,只听见“哗啦”一声,的油珠子从锅里溅了出来。

等我再看看锅里的鸡蛋时,鸡蛋早就烧焦了,成了一个“黑”鸡蛋了。妈妈急了,对我说:“快翻一翻鸡蛋啊!”我连忙把鸡蛋翻一翻,鸡蛋才没有完全烧焦。这时,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对妈妈说:“哎,炒鸡蛋真难!我不学了!”妈妈听了,对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我相信你能行!”我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学下去。该下调味料了,我倒了一些酱油进锅里,再炒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我尝着自己做的“怪味”鸡蛋,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学会了一个本领。

所以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六、最新初二学生寒假日记

外公千里迢迢地来广州看我们了。外公好久都没去过动物园,所以今天妈妈打算带他去动物园。吃完早餐,我不想写作业,我便跟着他们一起去动物园了,即使我去过很多次。到了动物园门口,外公异常兴奋,像个小孩子般。我们快速地买了三张票,便进去了。

一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猴山。猴子们并不大,而那些假山却挺大的,因此它们能行动自如、活蹦乱跳的。我最想看的是老虎,一想到它们虎虎生威的样子,我便拉着他们去寻找虎山。一到虎山,我大吃一惊,你们会不会以为我是因为看到生猛的老虎而吃惊?如果你们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我看到的是:很多豹和虎都被一个一个地分别在笼子里,哪里有山?在笼子里面它们走几步就到尽头了。我的一股怜悯之心涌上心头,可是我又能怎样呢?原本应该在森林里称王称霸的它们却落在了人类的笼子里;原本应该在森林中展现它们矫健的身姿的虎和豹却只能懒洋洋地趴在人类的笼子里;原本应该在森林里勇猛地捕猎的它们却落在人类的笼子里,让人类来喂养它们。

我们还看了很多很多其它动物。

到了12点,我们就去看一场杂技演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看起来只有5、6岁,可是他却能演出一般人所不能的杂技。他走出来的时候手脚头都像是在摇,很滑稽,脸上带着笑容。表演开始了,他摆出他的道具:一些大小相同的圆柱石,还有一块木板。他把一块圆柱石平放好,再把另外一块侧放在那块圆柱石上,然后再把木板放上,他艰难地站上木板。他在木板上慢慢地转了一个圈,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这个小男孩如此厉害,我们都很佩服他,可是他是真心希望得到我们的赞扬吗?这样高难度的演出,他被迫练习了多久呢?他应该无数次地从石头上跌倒,他又受了多少次伤呢?

5、6岁的孩子不应该是在父母身边撒撒娇的吗?

上一篇:社区党支部2009年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莱芜一中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