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2024-04-25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通用9篇)

篇1: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1范围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中录井作业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地质录井、综合录井和地化录井等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SYlT 5087-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

SY 6014石油地质实验室安全规程

SY/T 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3基本安全管理 3.1资质

3.1.1 录井企业应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资质证书。

3.1.2录井队应持有录井队伍资质证书。3.1.3录井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3.2组织与制度

3.2.1 录井企业依据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3.2.2录井队应成立安全小组。队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录井队应

设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3.2.3隶井队应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巡回检查制等制度。

3.2.4有毒有害化学品、配电箱等部位应印有相应安全标志。3.3应急管理

3.3.1录井队应建立防井喷、火灾、爆炸、中毒、自然灾害及重大疫情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和参

与钻井队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3.3.2录井队应与钻井队建立有效的联动应急预警机制,及时相互通报可能发生的重大险情。

3.3.3遇重大应急演练和重大事件应急救援时,录井队应接受钻井队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预 防和统一救治。3.4井控管理

3.4.1 录井队应严格执行井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3.4.2 录井队井控管理应纳入钻井队统一管理。3.5危险化学品管理 3.5.1录井队化学试剂使用、存放应符合SY 6014的要求。3.5.2录井队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领取、搬运、存放、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管理制度。3.6个人防护

3.6.1录井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保上岗。高空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3.6.2在接触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等化学品时,应正确佩戴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防护手套或其他 防护用品。

3.6.3在采样劈心时,工作人员应戴护目镜。4安全防护设备配备及管理

4*1在有毒有害气体区域作业的录井队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配

备执行SY/T 6277-2005中5.2.2的规定。检测仪器和防护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 和校准。

4.2在高压、高含硫地区作业时,应使用具有防爆功能的综合录井仪。4.3录井队仪器房、值班房和宿舍房内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4.4录井队仪器房、值班房和宿舍房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和接地装置。4.5录井队应配备急救箱,备有必要的医疗急救用品。5录井准备 5.1设备搬迁 5.1.1设备搬迁前,应组织人员进行危害识别。

5.1.2吊具、索具应与吊装种类、吊运具体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相适应。5.1.3作业前应对索具进行检查,不得超过安全负荷。

5.1.4吊装、吊放应符合GB 5082-1985中2.1.1的要求。起重作业应符合:

a)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信号应明确,并待合规定;

b)吊挂时,吊挂绳之间夹角宜小于120。;

c)绳、链所经过的棱角处应加衬垫;

d)吊车臂、悬吊物下工作区死角不应站人。5.1.5设备装载合理、固定牢靠,应由承运方确认。5.2设备摆放

5.2.1录井仪器房、值班房应摆放在振动筛同侧并距井口30m以外,附近应留有适当面积的工作场 地,逃生通道畅通。

5.2.2录井仪器房、值班房和宿舍房不应摆放在填筑土方上、陡崖下、悬崖边、易滑坡、垮塌及洪 汛影响的地方。

5.2.3录井队宿舍房应摆放在钻井队统一规划的生活区内。5.3电气系统安装

5.3.1录井仪器房、值班房应架设专用电力线路。

5.3.2 录井仪器房、值班房和宿舍房接地线桩应打人地下不小于0.5m,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01。5.3.3用电设备应根据功率大小,正确选用供电线、开关、熔断器、漏电保护器。

5.3.4井场防爆区域的电器设备应使用防爆(有EX标志)器件。6录井作业 6.1地质录井

6.1.1钻具、套管排放完毕后,方可丈量。丈量时,防止钻具、套管碰撞、挤压或滚落伤人。

6.1.2钻具、套管上下钻台时,录井人员应与钻台大门坡道保持15m以上的安全距离。

6.1.3在丈量方人前,先通知停转盘,后丈量。

6.1.4掳、洗样过程中要注意防滑。捞样处应安装照明灯具。6.1.5收集泵冲数时,录井人员避免接近泥浆泵皮带轮和安全阀泄流方向。

6.1.6油基钻井液、空气和天然气介质钻井录井现场应做好防火、防爆工作。6.1.7取心作业。

6.1.7.1在已知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地层中取心作业应执行SY/T 5087-2005中11.1的规定。

6.1.7.2钻台岩心出筒时,岩心与钻台转盘面距离不应大于().2m,应使用岩心夹持工具取出岩心,不应用手去捧接;岩心从钻台运往地面时,要防止坠落伤人。场地岩心出筒时,作业人员应正面避开 岩心内筒出口。

6.1.7.3使用切割机、榔头、斧头等工具作业时,防止工具伤人。6.1.8荧光录井。

6.1.8.1在对岩屑、岩心样进行紫外线直照(干照、湿照)试验、点滴试验、标准系列对比试验时,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

6.1.8.2使用氯仿做岩样滴照、喷照和对岩样做标准系列对比试验时,应避免沾染眼球和皮肤,防

止经口、鼻腔吸人,同时保持荧光室通风良好。6.2综合录井 6.2.1设备拆卸。

6.2.1.1应按工作流程分级断电,并在开关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6.2.1.2按程序拆卸设备,防止造成人员伤害。6.2.1.3废弃物按要求运迭指定地点处理。6.2.2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

6.2.2.1录井仪器开机前,确认安装正确可靠,方可通电。打开各部分电源时,应先开总电源,后 开分电源。

6.2.2.2氢气发生器保持排气畅通,定期检漏,防止氢气泄漏。6.2.2.3电热器、砂样干燥箱应安装摆放在距墙壁0.2m以上或采取其他隔热措施,周围禁放易燃 易爆物品。6.2.2.4安全门应定期检查、保养,保持开启灵活,密封良好。6.2.2.5烷烃样气瓶应摆放在通风阴凉处,周围无杂物,远离热源。6.2.2.6室内标定硫化氢传感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6.2.2.7定期检查空气压缩机安全阀、气路。

6.2.2.8录井仪器房、值班房门醒目一侧应张贴井场安全逃生路线图。6.2.3传感器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

6.2.3.1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各类传感器前,应与钻井队进行协商,现场悬挂安全警示牌,并

有专人监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滑、防坠落。

6.2.3.2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绞车传感器前,应先切断滚筒动力和导气龙头气源。

6.2.3.3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转盘转速、扭矩传感器前,应切断转盘动力。

6.2.3.4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大钩负荷传感器耐,应在钻机空载荷状态下,插好快速接头。

6.2.3.5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立管压力传感器前,应先停泵,排空立管内钻井液;安装结束后

须经钻井队技术人员确认,方可通知开泵。

6.2.3.6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泵冲传感器前,应先停泥浆泵。6.2.4气测录井过程中,应及时监测、预报气测异常和有毒有害气体异常。

6.2.5工程参数录井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工程异常预报。6.2.6钻井液参数录井过程中,分析钻井液参数异常变化,及时发现溢流、井涌、井喷、井漏事故 6.3定量荧光录井

6.3.1分析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6.3.2仪器检修过程中,应防止强光源对眼睛造成伤害。6.4地化录井

6.4.1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严禁拆卸热解炉防护罩和氢焰检测仪器盖板。

6.4.2取放坩锅时,应使用专用工具。

6.4.3定期检查氮气瓶,定期校验压力表和减压阀。6.5其他

6.5.1在放射性测井作业过程中,录井人员应距作业点20m以外,不应进入安全警戒区。

6.5.2在固井作业过程中,录井人员收集资料时不应在高压管汇、漏斗、灰罐附近停留。

6.5.3在中途测试作业过程中,录井人员应避开高压管汇、阀门等危险区域。做好有毒有害气体监 测与防护。

6.5.4在酸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录井人员应避免接触腐蚀性溶液。

篇2: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00五年

录井安全操作规程 录井准备

1.1搬迁

1.1.1搬迁录井仪、设施时,所有物品应固定牢靠,房内禁放易燃易爆物品。1.1.2吊装、吊放仪器房、值班房、野营房及其它设施时,应有专人指挥,注意安全。

1.1.3仪器房运输时,应有专人押运,平稳行使,以防损坏仪器。

1.2仪器房及传感器的安装

1.2.1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的安装: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应摆放在靠振动筛一侧,距离井口30m之外的安全场地,安放平稳,垫高20cm以上。

1.2.2传感器和脱气器的安装应固定牢靠,位臵合乎要求,与电缆线的连接合乎1.3.2之要求;硫化氢传感器一般只在振动筛之前钻井液出口处安装一只,有特殊要求时,另外增添传感器的安装位臵由甲方或钻井主管人员指定。

1.2.3高处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其正下方不应有人作业、停留和通过;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雷电或暴雨、雾、雪、沙暴等能见度小于30m时,应停止设备吊装及高处作业。

1.3电气系统的安装

1.3.1野营房电气系统的安装应符合SY 5576-93中5.4之要求,进户线应加绝缘护套管,室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及私自使用功率大于1000W电热器具。

1.3.2所有室外电缆线均用密封接线盒及防水接头连接,并用绝缘材料包扎。1.3.3仪器房与发电房之间的供电线路中应装有安全断路(漏电保护、过流过压保护)开关,外引电缆线不得有短路、断路和漏电之处,录井房内的附加电器设备应绝缘良好,合乎额定要求。

1.3.4电缆线及输气(样品气)管线架设要牢固、安全,不影响井场工作,易于检查和维护,仪器房和振动筛之间的线路要集中架设,并用支架支撑,间隔不超过10m。

1.3.5仪器用电须架设专线,用四芯电缆直接引入。电缆线及电源要求如下: a.各单元电源电缆线插头与检测信号传输电缆线插头必须明显区别,不得互换;

b.各单元电源插座的相线、中线、地线及信号插座的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排列位臵应一致;

c.不同信号传输电缆插头相互区别,并标明标记;

d.屏蔽线不得作信号线、中线使用,电源线必须配臵排线机构;

e.电源要求:电压380/220(1±2%)V(交流),频率50±1Hz,波形失真<5%,具有过载、断相及漏电安全保护,并配备续电时间不小于15min的不间断电源;

f.绝缘要求:在工作条件下,整机电力电路对仪器外壳的电气绝缘不小于2ΜΩ,仪器应设臵漏电安全保护装臵。

1.3.6室外报警器和警报灯的架设高度必须超出仪器房顶0.3m以上。1.3.7电热器、烘样烤箱及降温电器(空调)均应根据其负载大小,正确选用供电线、闸刀、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烘样烤箱电源线应单独连接;电热器、烘样烤箱应距墙壁0.2m以远,周围禁放易燃物品。

1.3.7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烘样烤箱等接地良好,接地线应统一接至发电房回零,否则应采用金属导体制作接地体,打入潮湿地下0.5-1.0m,接地体导线与仪器房等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1Ω,并做好记录。

1.4仪器标定:按SY/T 5788-93要求执行。录井作业

进施工作业现场应按要求穿戴好劳保用品。2.1钻时录井

2.1.1钻具、管具应先排放整齐,再进行丈量,丈量时应注意防碰撞、防碾压、防跌倒。

2.1.2钻具、管具上下钻台时,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大门坡道15m以外。2.1.3录井人员上钻台划方入时应站在转盘面以外。

2.1.4收集泵压、排量数据时录井人员不应接近钻井泵皮带轮和站在钻井泵安全阀泄流方向。2.2岩屑录井

2.2.1取样处应安装好护栏、梯子、扶手及照明设施,上下注意防滑。2.2.2捞、洗、晒砂样的场地应平整和方便操作。

2.2.3使用烘样烤箱烘烤岩屑时,应先检查烤箱外壳接地是否可靠,腐蚀性物品及易燃物品不能在烘箱内烘烤。

2.3岩心录井

2.3.1岩心出筒时,岩心筒与钻台面距离不大于0.2m,应用岩心夹持器接心,禁止用手掌直接接心。

2.3.2用榔头敲击岩心筒辅助出心及选样劈心时,应防止榔头伤人。2.3.3岩心下钻台时应将岩心捆绑好,缓慢下放或抬岩心下钻台时防止滑倒。2.3.4岩心封蜡禁止使用烘箱加热石蜡,以免引起火灾;当使用明火加热石蜡时,应在下风方向,远离井口30m以外。

2.4荧光录井

2.4.1荧光灯波长365mm,总功率不大于25W。

2.4.2荧光灯外壳接地应可靠,经检查确认安全时方可使用。2.4.3保持荧光观察室通风良好,试验后的残液应集中处理。

2.5气测录井

2.5.1仪器开机前,应检查各部分电、气路元件,确认安装正确可靠、无断电、无损坏时方可通电。打开电源时,应先打开总电源,后打开分电源。

2.5.2氢气发生器应排气通畅,不堵不漏。

2.5.3启动空气压缩机时,应注意转动方向。当发现旋转方向错误时,应立即停机整改。

2.5.4当检测发现硫化氢时,应立即报警。当在硫化氢含量超过10mg/L的污染区内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器具,并有监护措施。

2.5.5现场做点火试验时,点火地点应在下风方向,远离井口30m以外。2.5.6进入仪器房工作的人员,不应穿带有铁钉的皮鞋,防护服装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2.5.7井场及仪器房内禁止烟火。2.6工程录井

2.6.1录井队负责人应在录井前向现场施工单位提出防喷、防卡、防漏、防斜井段的地质预告。

2.6.2上循环罐、钻台时,应防滑、防跌;进入含硫化氢地层钻进后应防硫化氢中毒。

2.6.3检查、维护、更换各类传感器时,应按1.2.2、1.2.3及2.6.2执行。2.6.4发现钻井液性能、池体积和其它工程参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2.7特殊作业

2.7.1当发生井喷时,应按录井队应急预案及钻井施工单位的统一指挥,及时关闭所有录井用电,灭绝火种,并妥善保管资料。

2.7.2遇欠平衡钻井(含空气、天然气、柴油机尾气等各种介质的欠平衡钻井)、中途测试、泡油解卡、爆炸切割、打捞套铣等特殊作业,应严格遵守钻井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2.7.3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应进行硫化氢监测,并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

2.7.4吊套管上钻台时,核对入井套管编号的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大门坡道15m以外。

2.7.5进行固井、加砂压裂等作业时,录井人员不应进入高压警戒区。2.7.6带电检修仪器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操作时应至少有2人在场实施监控。

2.8仪器的校验:按SY/T 5788-93标准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要求执行。化学试剂的使用与管理

3.1化学试剂、气体标样的存放和保管

3.1.1化学试剂、气体标样必须有标签,化学试剂要按危险性和非危险性加以分类,专人保管。

3.1.2剧毒药品及贵重物品必须有保管使用制度,设专柜加两把锁存放。由 两人保管,使用时严格登记准确称量。

3.1.3化学试剂、气体标样要存放于阴凉、通风场所,注意防火、防潮及防日晒。

3.2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灯体、灯芯有无损坏。酒精灯内液面不得超过灯体2/3,灯体外酒精应擦干。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盖盖灭酒精灯。

3.3点滴试验

3.3.1操作浓酸碱时,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穿好耐酸服。3.3.2可燃物质及有机溶剂不可放在电炉、酒精灯及其它火源附近。3.3.2吸取酸碱和有害溶液应使用吸耳球。

3.3.3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内不应存放非试验用易燃易爆物品。安全设施的配备(应记录在HSE设施清单中)

4.1灭火器:仪器房配备CO2灭火器2只,值班房、野营房各配备干粉灭火器1只,放臵在便于取用的醒目之处。

4.2防毒面具:综合录井队配备5套,地质录井队、试油录井队各配备3套。(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配备)。

4.3空气呼吸器、便携式H2S监测仪:由钻井队统一保管,钻井、录井共同使用。

4.4 可燃气体检测仪:综合录井队仪器房内均配备一套。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时,配备1~2套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当甲方另有要求时,按甲方要求配备。

4.5安全带:录井队各配2根。

4.6安全标示:仪器房、值班房内应设臵禁止吸烟、防火、防爆、防触电、危险化学药品等。

4.7医药箱:每个录井队均应配备医药箱,内装简单急救所需的药品、工具、物资等。

4.8化学药品箱:每个录井队均应统一配备化学药品箱,由专人保管(化学药品)。

5 井控工作有关规定

5.1 井控操作证制度(下列人员应持井控操作证):

录井队:地质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及主要操作人员;

录井工作站:主任、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主任、负责现场生产的技术人员; 院机关:院长、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院长、正副总工程师及负责现场生产的技术人员。

5.2 正常钻进:录井人员按《钻井地质设计》资料录取要求及三类十五种溢流显示认真观察钻时、岩性、蹩跳钻、放空、泵压、悬重、井漏、气测异常和钻井液出口流量、流态、气泡、气味、油花等情况,及时测量钻井液密度和粘度、氯根含量、循环罐液面等变化,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钻井队司钻。(《井控补充规定》要求:钻井生产班必须落实人员坐岗)。

5.3 起下钻、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

5.3.1《井控补充规定》要求起下钻、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时钻井生产班和录井人员应同时落实专人坐岗。坐岗人员应认真观察钻井液池体积变化、钻井液出口情况和防溢管异常情况,并分别准确真实地记录与校核钻井液池体积变化和灌入与返出量,有异常及时报告钻井队司钻。记录间距要求如下:

a.起钻时严格按每起出3柱钻杆或1柱钻铤(高含硫地区每起出1柱钻杆)灌满钻井液1次。

b.起下钻期间每起下3柱钻杆或1柱钻铤记录1次灌入或返出量,如出现中停则按每15min记录1次钻井液池体积。

c.停钻或其它辅助作业时,每15min记录1次钻井液池体积。

5.3.2使用钻具回压阀下钻时,应坚持每下20~30柱钻杆向钻具内灌满一次钻井液,采用专用灌钻井液装臵小排量灌注,做好记录。下钻至主要油气层顶部前应灌满钻井液,再循环一周排出钻具内的剩余压缩空气后方可继续下钻。下钻到井底也应用专用灌钻井液装臵灌满钻井液后再循环。

5.4异常报告要求:

5.4.1钻井液总池体积变化量大于±0.5m3应说明原因,溢流应在1.0m3以内发现并报警,关井时溢流量不超过2.0m3。5.4.2钻进及循环过程中,出口钻井液密度减小0.04g/cm以上时应查明原因并报告。

5.4.3气测全烃高于背景值2倍以上,且绝对值大于0.2%应解释。5.4.4“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中的其它显示。

35.5 循环钻井液和短程起下钻

5.5.1 每次起钻前循环钻井液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半,进出口钻井液密度差不得超过0.02g/cm3。

5.5.2 在油气层中钻进起钻前,都应进行短程起下钻,短程起下钻的循环观察时间也应达到一周半以上,若后效严重,不具备起钻条件时,应调整钻井液密度,使之具备起钻条件。

5.5.3 在起下钻过程中,设备检修应安排在下钻至套管鞋进行。若起钻过程中因故不得不检修设备时,检修中应采取相应的防喷措施,检修完后立即下钻到井底循环一周半以上,若后效严重,不具备起钻条件时,应调整钻井液密度,使之具备起钻条件。

5.6坐岗人员培训要求:坐岗人员上岗前应由录井队技术负责人进行培训,达到正确判断异常情况并及时发现溢流。

5.7钻井现场:钻井队是井控及其它安全责任的主体,钻井队队长是钻井现场井控及其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现场服务的相关单位人员应服从统一的井控和其它安全管理,应执行一切井控及其它安全规定、规程、细则和标准。

附: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

二00五年三月二日 附:

井喷预兆(溢流)三类十五种显示 间接显示 1.1 蹩跳钻。

1.2 钻时突然加快或放空。1.3 悬重增加或减少。1.4 泵压下降或上升。2 直接显示

2.1 钻井液密度下降和粘度上升或下降。2.2 气泡增多。2.3 气测烃类含量升高。2.4 氯根含量增高。2.5 油味或硫化氢味很浓。2.6 钻屑中方解石含量增加。2.7 出口管返出钻井液量增加或减少。

篇3:煤矿掘进机司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对矿井设计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 将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 增加了煤巷在井巷工程中的比例。目前, 煤矿掘进巷道中大量的是煤巷, 约占总掘进巷道工程量的70%左右。

我国煤巷高效掘进方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锚杆钻机配套作业线, 也称为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 在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掘进机械为悬臂式掘进机, 它适应范围广;第2种是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配套作业线, 在我国神东、万利等矿区及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 主要掘进机械为连续采煤机, 它需要多巷掘进, 交叉换位施工;第3种是掘锚机组掘锚一体化掘进, 仅在一些矿区进行了使用, 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2 掘进机司机作业工程中的操作规程

1) 掘进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

2) 必须坚持使用掘进机上所有的安全闭锁和保护装置, 不得擅自改动或甩掉不用, 不能随意调整液压系统、雾化系统各部的压力。

3) 掘进机必须装有只准以专用工具开、闭的电器控制开关, 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 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在掘进机的非操作侧, 必须装有能紧急停止运转的按钮。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灯和尾灯。开动掘进机前, 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煤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 方可开动掘进机。

4) 掘进机作业时, 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 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3 MPa, 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1.5 MPa;如果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3 MPa或无内喷雾装置, 则必须使用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掘进机停止工作和交班时, 必须将掘进机切割头落地, 并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磁力启动器的隔离开关。

5) 检修掘进机时, 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各种电器设备控制开关的操作手柄、按钮、指示仪表等要妥善保护, 防止损坏、丢失。

6) 机器必须配备正副两名司机, 正司机负责操作, 副司机负责监护。司机必须精神集中,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不得委托无证人员操作。切割头变速时, 首先切断截割电机电源, 当其转速几乎为零时, 方可操作变速器手柄进行变速。严禁高速运转时变速。

7) 司机工作时精神要集中, 开机要平稳, 看好方向线, 并听从工作面人员指挥。前进时将铲煤板落下, 后退时将铲煤板抬起。发现有冒顶预兆或危及人员安全时, 应立即停车, 切断电源。接班后, 司机应配合班组长认真检查工作面周围的围岩和支护、通风、瓦斯及掘进机周围情况, 保证工作区域附近安全、整洁和无障碍物。

8) 经检查确认机器运转正常并在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 方准合上电源总开关, 按操作程序进行空载试运转, 禁止带负荷启动。开机前必须发出报警信号, 合上隔离开关, 按机器技术操作规定顺序起动。一般顺序是:液压泵——胶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 (转载机) ——截割部。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切割工作, 根据不同性质的煤岩, 确定最佳的切割方式。

3 开机前司机需对机器进行检查

1) 各操纵手把和按钮应齐全、灵活、可靠。

2) 机械、电气、液压系统, 安全保护装置应正常可靠, 零部件应完整无缺, 各部连接螺丝应齐全、牢固。

3) 电器系统各连接装置的电缆卡子应齐全牢固, 电缆吊挂整齐, 无破损、挤压。

4) 液压管路、雾化系统管路的管接头应无破损、泄露, 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将所用延长的电缆、水管沿工作面准备好, 悬吊整齐, 拖拉在掘进机后方的电缆和水管长度不得超过10 m。

5) 减速器液压油箱的油位、油量应适当, 无渗漏现象, 并按技术要求给机器注油、润滑。

6) 转载胶带输送机应确保完好, 托辊齐全。

7) 切割头截齿、齿座应完好, 发现有掉齿或严重磨损不能使用时, 必须断开掘进机电气控制回路开关, 打开隔离开关, 切断掘进机供电电源, 并在顺槽开关箱上挂停电牌后再进行更换。

8) 装载爬爪、链轮要完好。刮板链垂度应合适, 无断裂丢销现象, 刮板齐全无损, 应拧紧防松螺帽, 防止刮板松动。转载机的胶带和接口无破裂, 胶带松紧程度适当。

9) 履带、履带板、销轮、链轮保持完好, 按规定调整好履带的松紧度。

10) 水雾化 (喷雾) 装置系统、冷却系统、照明应良好。水质、水压、流量应符合规定, 喷水管路、喷嘴应畅通。

4 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采取的措施

在掘进作业中如遇到岩石等问题应当场进行解决, 例如:岩石易破碎的, 应在巷道断面的顶部开始掘进;断面为半煤岩的, 应在煤岩结合处的煤层开始掘进。

1) 司机要按正确的截割循环方式操作, 并注意以下事项:

①掘进半煤岩巷道时, 应先截割煤, 后截割岩石, 即按先软后硬的程序。②一般情况下, 应从工作面的下部开始截割, 首先切底掏槽。③切割必须考虑煤岩的层理, 切割头应沿层理方向移动, 不应横断层理。④切割全煤, 应先四面刷帮, 再破碎中间部分。⑤对于硬煤, 采取自上而下的截割程序。⑥对较破碎的顶板, 应采取留顶煤或截割断面周围的方法。

2) 截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岩石硬度大于掘进机切割能力时, 应停止使用掘进机, 并采取其他措施。②根据煤岩的软硬程度掌握好机器的推进速。

摘要: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 采煤技术和采煤核心机械装备也在进一步的改进, 传统的掘进方法已经无法跟上当今煤矿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生产实践证明, 矿井使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机及相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掘进速度及掘进工效。文章主要概述了煤矿掘进机司机的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篇4: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关键词: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AutoCAD图元库;神经网络;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100-01

Management System Coal Operations Procedur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e Lifu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AutoCAD primitive technology, neural networks roadwa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It will achieve a synergistic network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Keywords: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AutoCAD primitive;neural networks;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煤矿作业规程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是采掘工作面等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然而,目前某些煤矿在作业规程编制方面不规范。有的煤矿编制的作业规程内容残缺不全,作业规程编制质量不高;有的煤矿不同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千篇一律,甚至不同煤矿之间的作业规程也照抄照搬,不结合作业地点实际进行编制,不能起到作业规程应有的指导作用;甚至有的煤矿不编制作业规程,无规程作业,是煤矿安全的大隐患。我国大多数煤矿仍采用专人手工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编制规程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由于手工编制的图形大多数由于误差而精度不高,重复工作量大,延长了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完成的周期。而且由于编制采掘作业规程过程中,主要靠生产经验确定,无法达到参数的最优,使采掘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掘的效率、生产成本和采掘连续。通过对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过程的详细调研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是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编制的《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真正实现用户特征化,能在网上对煤矿采、掘作业规程进行编制、修改、补充、审批、宣贯培训管理,并提供特征化的规程模板、范例。

一、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具有采煤、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审查、会签、宣贯、复查、补充措施等动态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技术装备、不同技术措施等实际情况,提供采、掘作业规程编制模板。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一)基本信息:进行企业信息、单位信息的设定。

(二)任务管理:实现作业规程的任务分配,可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配以完成规程中不同章节的编制,实现网络化协同工作。

(三)规程编制:实现文字、表格及图形的方便快捷输入和编辑,并能智能地生成格式规范的标准化word文档。

(四)规程审批:可自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在线对作业规程进行审核及会签功能。

(五)规程查询:可实现作业规程的查询和浏览,可通过作业规程编号、名称、编制人员信息等进行模糊查询。

(六)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角色及权限进行管理。

二、系统主要关键技术

(一)AutoCAD图元库技术

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要经常使用AutoCAD绘制各类图形,在本系统中,使用Visual Basic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AutoCAD图元库,可以保证规程有关文字、插图、附表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又可加快作业规程编制速度,缩短规程编制时间,且修改方便、快捷,使采掘作业规程保持对外开放的特点,也使生成的作业规程内容全面、客观准确、针对性强,能够安全可靠地指导施工。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技术

影响巷道支护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层自重应力、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巷道断面面积、岩石粘聚力、岩石内摩擦角、岩块干燥饱和吸水率等。软岩巷道支护是支护结构与围岩结构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变形与破坏不仅是岩体材料的变形破坏,更主要是整体结构的变形与失稳。若支护的性能与软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不相适应,就会造成支护的严重损坏,围岩移近量增加,巷道稳定性下降。

在本系统中,选择了淮南新集集团的18条巷道作为学习样本,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为影响巷道支护参数选择的9个参数,输出层为巷道支护方式,隐含层节点数确定为16。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经过7800步迭代,系统平均误差为0.00076,从而获得稳定的网络结构和连接权值,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为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参考。

(三)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通过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业规程数据,自动生成格式统一、标准的作业规程Word文档。可以使用微软的RTF-DOC,但因其格式控制十分复杂,实现不易。在本系统中,使用XML-DOC技术。首先,使用XML定义规范的作业规程word模板,对于模板中动态生成的内容使用标识符方式定义,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对该标识符进行替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三、结语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利用作业规程自动编制系统可把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有关参数上,提高作业规程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前,孟祥瑞,包正明.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炭科学技术,2007,7

篇5:电工作业安全规程

一、严格执行北京地区《电器安全规程》和公司安全通则和职工守则。

二、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到各现场工作

时应与使用人员取得联系。

三、在检查电气设备时要先验电,必须注意电线及接地线是否破坏与松动

脱落,以便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漏电危险。

四、不得擅自拆除安全设施,在检查或修理完毕后,必须将原有安全设施

完整的恢复妥当。

五、电气设备不准在运转中拆修。必须在停车后切断电源,取下熔断器,验电并装设接地线。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后方可进行 工作。

六、在配电盘或母线上进行工作时,在验明无电后应挂临时地线。

七、低压设备上必须进行带电作业时,要经过有关领导批准,并要有专人

监护。工作时要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站在绝缘

垫上,如须登高作业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的梯子等登高工具,并随身

携带试电笔。

八、凡是新设备或维修后的线路及设备,在送电前必须进行检查,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确认无问题方可送电。

九、临时工作中断后或每班工作前,必须重新检查电源是否断开,并重新

验电。

十、临时照明灯或手提灯,一律使用12~36伏的安全照明灯,不准用自偶变压器作为安全电源

十一、对电容器、电缆、送电线路等带电量的设备,在停电后,必须先进行放电,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检修或处理缺陷。

十二、邻近带电设备工作时,与带电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在无遮拦时,对10KV系统应不小于0.7米,对低压系统应不小于0.1米。

十三、每次检修结束后,必须清点所带工具、零件,以防遗失或留在设备

篇6:铁路作业安全规程

1、人员、车辆在铁路道场作业必须获得批准。

2、需要在铁路道场作业的,要填写申请单,经调度批准。

3、调度根据铁道道场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进场作业。

4、调度批准作业申请后,要及时通知监装人员。

5、煤管科监装人员接调度通知后,要及时将火车对位、带拉车皮等情况通知作业人;需要作业人员撤离时,要监督撤离。

6、在铁路道场作业的,必须设专人监护。

7、在铁路道场作业时,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并立即向调度报告。

8、用车人应保持与调度、监装联络。掌握火车在铁路上的运行情况和各种危险因素。

二、对人员和非机动车的规定

1、人员和非机动车需要在铁路道场作业,要填写“铁路道场作业申请单”一式三份;经调度批准后,一份交南门岗,一份交煤管科监装,一份自留备查。

2、作业使用的工具、器材

三、对机动车辆的规定

2、机动车辆上铁路作业前,驾驶员必须持有经调度签字过的批单。

2.铲车作业由调度员通知煤管科专人监护,其他车辆由使用单位专人监护。

3.机动车必须在铁道线作业时,车辆不准熄火,驾驶员不准离车,不得在铁道上滞留。

6.司机接到来火车通知后,应立即停止一切作业(任何车辆与个人不得强行作业)并与车辆一起撤离危险地段,确认火车离开后方可恢复作业。

篇7:电气安全作业规程

一、电气专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露天煤矿的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试验和安全防护等工作的知识、安全规程、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负责。

二、电气设备运行中,禁止在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或有色金属度量尺。

三、处理好所拆除的电线、电缆,缠好接头。

四、向固定设备供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固定设备外壳必须直接重复接地。

五、采场和排土场的低压配电电压不得超过1K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压应采用220V,带漏电保护的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不得超过380V。

六、室外使用的变压器要保持清洁,保证变压器散热性能;要经常检查油位、油质、油温是否正常。

七、露天煤矿的变(配)电装置、油库、爆破材料库、高大或易受雷击的建筑,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每年雨季前试验检查一次。

八、50V以上的交流电气设备和内绝缘损坏可能带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设保护接地。

九、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必须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不得将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

十、爆破作业结束后,必须检查爆破区内的接地装置。

十一、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篇8: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国内外对公路施工作业控制区布置、交通事故成因、安全分析、控制措施以及交通仿真等方面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为作业控制区的控制管理与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国内外相关规定在安全性及通畅性两方面的量化对比,也没有指出各影响因素对安全性及通畅性及对作业区不同区域的不同影响。

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规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vissim仿真模拟了两种规程的封道效果,对其安全性和通畅性进行了量化对比,指出JTG H30的改进空间和优化方向。

2 仿真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选取设计速度120km/h,坡度为0,单向交通量1400vph,大车率40%的路段进行仿真模拟。

如图1所示为仿真路段和监测点位置示意图,仿真路段中作业区长度500m,封闭外侧车道,封闭车道宽度3.75m,其他各区域长度及速度设置按两种方案分别设置。监测点位置设置按照每个区域均设监测点,区域内点间隔100m的原则进行设置,其中1-17点在警告区均匀分布,20-24点在工作区均匀分布,18、19、25、26点分别在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终点。

两种方案设置如下:

(单位:m)

中国规程方案限速措施采用一次限速,在进入警告区400m处限速60km/h,在终止区终点处解除限速。

美国规程方案限速措施采用NDOR合流控制策略,进行逐级限速,首先在进入警告区805m处进行第一次限速,限速104km/h,在距工作区152m处(进入警告区1415m处)进行第二次限速,限速64km/h,在终止区终点处解除限速。

3 方案对比分析

通过限速和封闭车道的方式来提高作业控制区的安全性,往往是以降低车道的通畅性为代价,因此,本研究从安全性和通畅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安全性对比

本研究选取了美国Sivanaga S.Yadlapati等人提出的最小安全距离MSDE(Minimum Safety Distance Equation)这个道路安全性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前后车辆的距离和速度差2个因素对事故风险性的影响。它代表的含义为[1]:

式中:VLVF分别表示前后车速度,PRT、h、f、g、分别表示反应时间、车头时距、路面摩擦系数、道路纵坡。

得到的MSDE的值越大,表示路段的安全性越高,反之越低。

对两种方案得到的MSDE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通过图2可以看到:a.警告区初期,由于两种方案交通组成及车辆的速度是一样的,因此两种方案的MSDE值相似;b.作业区,由于道路条件、长度、交通组成及车辆到达的速度一定,因此安全性相同,另外缓冲区与工作区连成一体,仿真软件中无法区分,反应在上图中即两种方案在缓冲区和作业区MSDE的值相近并且在整个作业区MS-DE的值保持不变;c.车辆通过工作区之后,危险即解除,车辆重新进行变道和加速,由于两种方案下游过渡区的长度很相近,因此在工作区之后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均逐渐提高并且曲线相近;d.美国规程方案由于在警告区进行了分级限速,避免了速度急剧下降,另外上游过渡区较长,车辆的变道平缓顺畅,因此在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国规程方案;e.由于驾驶员看到减速标志后会产生减速行为,减小前后两车的车头时距,造成安全性降低,因此两种方案在设置减速标志的地方MSDE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减速前后速差越大安全性下降越大,速度稳定后安全性变化不大。

可以看到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是两种方案差异最大的区域,因此对两种方案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的平均安全性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美国规程方案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国规程方案,警告区高出38.9%,上游过渡区高出140.0%。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a.美国规程方案在警告区长度较中国规程方案短2.1%,限速采用逐级限速,但是安全性却高出38.9%,虽然后续路段的长度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但初步可以断定限速对于安全性有较大影响。b.美国规程方案在上游过渡区封道方法相同,长度较中国规程方案长128.9%,安全性高出140.01%,虽然警告区安全性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初步可以断定上游过渡区长度对于其安全性有较大影响。

3.2 通畅性对比

作业区行程延误是指车辆在作业区单位长度内实际行驶的行程时间与以畅行速度通过作业区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2]。延误时间的值越大,表明延误时间越长,道路的通畅性越低,反之越好。

根据VISSIM仿真输出的延误时间数据,对两种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到如图4所示结果。

图4为两种方案中随机选取的200辆车的延误时间总和的对比图。由图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路段的施工作业,在同样交通量的情况下,两种方案的延误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中国规程方案的延误时间高出美国规程方案177.5%。两种方案仅在警告区限速和上游过渡区长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初步断定两者对于作业控制区的通畅性存在较大影响。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JTG H30规定的交通组织方案在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的安全性及作业控制区通畅性均低于上游过渡区长度较长、采用逐级限速的美国规程方案。(2)限速措施,包括限速值和限速措施对警告区安全性影响较大。警告区仅设置一块60km/h的限速标志牌,车辆减速梯度较大,不利于行车安全。增设标志牌,施行逐级限速可以使车辆限速在较长的距离内分阶段完成,较大幅度的降低车辆的减速梯度和制动减速度。(3)上游过渡区长度对上游过渡区安全性及道路通畅性影响较大。适当增大上游过渡区长度,由于驾驶员收到警告和提示信息的时间提前,处理信息和减速操作时间提前,车辆可提前采取减速措施,车辆换道距离也得以增加,使得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增加。另外增加过渡区长度也可以防止大量车辆减速造成的局部堵塞,减小行程延误,提高通畅性。

因此,根据以上结论,在进行养护维修作业区养护管理时,要提高警告区安全性和上游过渡区安全性可分别通过改变限速措施和上游过渡区长度得以实现。当道路堵塞严重时,可适当增加上游过渡区长度减小延误时间,提高道路通畅性。根据不同的需要改变作业区的设置,提高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

摘要:文章选取了中国行业规程JTG H30和美国规程MUTCD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在作业区长度和限速方面的区别,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两种规程方案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安全性和通畅性的量化对比,找到影响作业区行车安全和通畅的主要因素,对JTG H30进行相关因素的优化并比较优化效果,指出JTG H30的改进思路和优化方向,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JTG H30奠定基础。根据研究结果,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改变,解决养护维修作业区相应的安全性和通畅性问题,提高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关键词:养护维修作业区,交通组织,微观仿真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显璞.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限速控制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8(153):124-129.

篇9: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关键词:煤(岩)层;预防;措施

一、煤(岩)层赋存特征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1)顶板直接顶为砂质泥岩,主要成分为灰色,薄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厚度11.5m,f=4-6;顶板基本顶为中粒砂岩,主要成分为灰色,含大量植物化石和白云母。厚度5m,f=6-8;

(2)底板基本底为砂质泥岩,主要成分为灰色,含大量植物化石。厚度10.5m,f=4-6;底板直接底为中粒砂岩,主要成分为灰色,含大量植物化石和白云母。厚度5m,f=6-8;

(3)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二、 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

(1)掘进施工巷道,按照规定-415泄水巷要设辅助隔爆水棚。

(2)隔爆水棚必须设在直线巷道内,与巷道的交岔口、转弯处的距离要保持50~70m,与风门的距离不大于25m;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须保持60~200m。

(3)隔爆水棚按规定进行安设,设专人负责,并实行挂牌管理,保证隔爆水袋无破损、无短缺。隔爆水棚的管理说明牌要标明安设地点、水棚类型、棚区长度、水袋数量、水袋容量、设计水量、实际水量、管理单位、管理人员、检查日期,并严格执行巡检制度。

(4)水棚排距为1.2~3.0m,间距不大于0.5m;隔爆水棚的区长不小于20m。隔爆水棚要随采面推进及时移动,保持首列水棚距工作面在60~200m范围。水棚距顶梁、两帮的间隙不小于100mm;水棚距巷道底板向上不小于1.8m(特殊情况视巷道断面而定);水棚应保持高度统一,需要挑棚时,水棚区的巷道断面应与前后各20m长的巷道断面一致。

(5)按巷道断面计算,-415泄水巷隔爆水棚用水量不大于200L/m2,并每周检查一次,始终保持隔爆水棚有充足的水量。

(6)隔爆设施安设完成后要经过通风部门的验收检查,保证隔爆设施的质量,矿通风部门要建立隔爆设施的管理台帐,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隔爆设施,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保持隔爆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7)水袋安装吊挂方式:悬挂隔爆水袋的挂钩其角度要不大于75°,以便受爆炸冲击波作用时,能够顺利脱钩,使水倾洒弥漫于巷道中。

三、瓦斯专项防治措施

东翼五采区-415泄水巷掘进工作面为半煤岩巷道,设计工程量为817.76m,煤层平均厚度1.8m,煤层平均倾角28°。为防治该巷道掘进期间发生瓦斯异常现象,特编制本措施

(一)工程概况

-415泄水巷开口位置在-415泄水巷与-415泄水巷车场联络巷交岔点向西61m处,上帮底板沿二3煤层底板以方位角297°41′48″向西施工765.76m至下切眼位置,掘进采用EBZ-160型掘进机。

(二)安全措施

1.通风管理措施

(1)五采区-415泄水巷局部通风机必须运行可靠、正常供风,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自动倒台”。

(2)综掘二队每班必须安排专人看护管理五采区-415泄水巷的局部通风机,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倒台试验请示汇报制度。倒台试验时,当班瓦斯检查员、局部通风机司机、当班班长、跟班电工必须同在现场,联合试验,试验结果及时向通风调度室汇报,并认真填写倒台试验记录,严禁代签。倒台试验期间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工作面供风连续,局部通风机运行可靠。

(3)通风调度员要认真核查局扇倒台试验情况和馈电状态是否异常,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通风科汇报。

(4)每班安排一名专职电工跟班,对局部通风机及其供电线路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5)工作面要配备3m和7m的短节风筒,随工作面的施工及时延接风筒,保证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不超过5m。

2.监测监控管理措施

(1)工作面和回风流分别安装甲烷传感器T1和T2,工作面甲烷传感器T1安装在工作面5m范围内,风筒出风口以里,风筒的对侧,距巷顶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回风流甲烷传感器T2安装在巷道回风口10~15m处的位置,距巷顶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T1和T2报警均为≥0.6%、断电值均为≥0.8%、复电值均为<0.6,断电范围为-415泄水巷回风流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供电电源。

(2)坚持传感器定期标校制度,每7天必须对-415泄水巷甲烷传感器进行一次标校和瓦斯电闭锁实验,并认真填写调校和实验记录,保证传感器测量精度准确,断电范围准确无误。

(3)通风调度员密切监控该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该地点跟班队干、班组长、技术员、电钳工、爆破员和瓦斯检查工入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否则不准上岗作业。

3.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1)巷道内安装Φ50mm硬管做为防尘供水管路,并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阀门,不得使用软管连接。

(2)在工作面正前50m范围内安设两道全断面净化水幕,并保持正常状态。在工作面正前100m范围内安设扑尘网一道,并正常使用。

(3)每班安排专人对巷道洒水冲尘,冲尘次数不少于1次,严禁出现煤尘超限。

四、防范措施

(1)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举一反三,加大管理人员的现场巡查力度,坚持高标准,高境界作业,搞好支护质量。

(2)在现场要超前管理,因地制宜,特别是对三、四岔门、孤岛采区巷道、沿空送巷、过地质构造带要采取加密支护、双锚索、锚梁及锚网配合架棚等特殊的支护方式,对顶板破碎及厚伪顶地段锚杆支护不可靠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架棚支护。

(3)执行好雨季顶板管理措施,近期对全矿巷道进行摸底排查,对存有隐患巷道及时进行强化支护措施,确保顶板安全。

(4)加强对煤矿“三大规程”的学习,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现场条件发生变化及时修改补充作业规程措施,针对顶帮岩石状况采取完善的可靠的支护形式,确保支护安全。

上一篇:新教师考核办法下一篇:个人工作情况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