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2024-05-04

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精选4篇)

篇1: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成立于xx年x月,地处x县x部,现有民警x名,管辖xx、xx两乡,共有x个村x个村民小组,有机关、企事业单位x家,特种行业x家,公共场所x家,常住人口x户x人,辖区与xxxx、xxxx接壤,社会治安情况较为复杂。近年来,xx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三基”工程建设精神,按照加强综治防控体系建设打基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创载体,结合辖区实际,将辖区划分为xx、xx两个责任区,一区两警,并于xxxx年x月成立xx警务室﹙xx警务室正在筹建之中﹚,并以创新的精神和实干的作风,狠抓了农村警务建设。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实行一区两警,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xx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xx派出所基层基础量化考核细则》,实行周检查、月考评、年总评,考核结果与民警工资报酬紧密挂钩,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x个,成立治保会x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x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人口管理工作。加强人口管理是基层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实现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的基础上,警务区民警经常性地深入责任区,逐户逐人进行清理核实登记工作,对xxxx年确定列管的x名重点工作对象及时落实监管措施,管控率达到x%以上,没有发生一例重点管理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问题。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x年来,累计调处各类民事纠纷x起,妥善处置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x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充分发挥责任区民警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合理安排部署,于xxxx年x月x日一举抓获网上通缉的x逃犯xxx。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xx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一是接待群众实行“三首制”:首问责任制,群众有事咨询,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待的民警负责解答;首办责任制,群众办事,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找到的民警热情接待办理;首案责任制,群众报案,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警民警受理、处警或立即上报派出所。近两年,责任区民警累计接待办事群众x多人(次),办理各类警务事项xxxxx件(次),做到件件有落实,办理身份证、户口薄xxxx件(次),没有出现一例差错。

二是联系群众实行“四个一”: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簿,一个群众意见箱,一张民警联系卡。累计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x条,对于改进服务、推进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警务工作实行“五公开”:向责任区公开责任区﹙警务室﹚的办事权限、执法制度、办事程序等。四是为民服务做到“五承诺”:责任区﹙警务室﹚民警承诺群众上门办事一次性办清,承诺有难必帮,承诺代办,留办,预约服务,民警上门服务累计x多次,开展代办、留办和预约服务累计x多次。做到了“主动服务送上门,扶危济困做到门,汇报工作走出门,接受监督请进门,帮教工作包到门,联系卡片发到门”,极大方便了来所办事的群众,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篇2: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社区警务工作是落实公安部党委“三项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市局和分局调研要求,我所高度重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研究的工作的思路和任务进行了调查研究,我所围绕***副市长提出的:“用警心传递党心,用警心温暖民心,用关爱凝聚警心,用理解形成合力。”讲话精神,对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中,如何科学界定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如何使社区民警专起来?如何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统一思想,以战略高度认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界定社区民警职责。

社区警务更是一种警务战略,其基本观念是要通过社区警务这种模式,密切公安机关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宣传和教育社区成员,使其能认识到社区本身对于社区治安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改变以前那种单纯由公安机关承包治安责任的工作思路。由公安机关和社区共同承担社区治安的责任,不仅可以形成公安机关和社区在社区治安问题上的默契,密切警民关系,而且也将大大增加社区治安的力量资源,增强对社区违法犯罪的防控能力。科学界定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首先,要让社区民警要从派出所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除了值班备勤外,专司社区工作。给社区民警提供一个平台,要让社区民警有地位,让社区民警有作为,让社区民警有实惠。其次,要调整力量,使社区警务工作与治安管理、防范职能相对称。加强对社区民警的业务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业务水平。第三、突出重点,建立完善以服务现实斗争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民警考核机制,减少“填写式”过程的指标考核,突出业绩指标。要求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为“以每天走访、摸排为主轴,布建信息员队伍为纽带,组织群防群治为后盾”,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第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与社区警务工作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在工作环境中给社区民警创造一个安心于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建立与社区民警工作相吻合的运行机制。让社区民警做到社区情况熟悉,信息反馈灵敏,居住在社区内的犯罪人员发现得了,刑事犯罪控制住。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已有的一些经验,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要与社区相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与教育。宣传与教育职责是社区民警的重要职责之一。这里所讲的宣传和教育,与我们以前所提倡的宣传教育不同,不再是一种单向传输并由群众被动接受的的宣传教育,而是指社区民警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参加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培养社区成员的自助和互助能力,以营造社会和谐感。

(二)、信息收集。治安信息是治安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社区民警应利用其工作上的优势,广开渠道,收集掌握治安信息。比如可以通过人口调查、物建治安耳目、信息员和日常治安管理等进行治安信息的收集。

(三)、人口管理和治安管理。这是对原有警务职责的继承,社区民警要以人户调查为主要方式,对常住、暂住人口、境外居留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掌握基本情况。同时还要通过管理社区内的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和人员,督促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以减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

(四)、治安防范。这也是对原有警务职责的继承。社区民警要充分发动社区功能和资源,组织采取各种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确保社区成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五)、社区服务。社区民警要能密切与社区的关系,除了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外,还应履行好为民服务的职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区成员排优解难,以密切警民关系,使群众对公安机关及社区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

(六)、社区矫正。通过社区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考察,帮助教育,了解监管对象、重点人口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问题,促进社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二、提高认识,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使社区民警专起来。

如何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硬件建设上,该配备的,如何落实?软件建设上,如何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采集信息的类型,如何确保信息的鲜活实用?使社区民警更加专注于基础工作,从而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我们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警心传递党心,用警心温暖民心,用关爱凝聚警心用理,解形成合力。”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使社区民警专起来。

(一)准确定位,把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上来。公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群众满意,而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使之自觉、自愿地协助、参与公安工作,已成为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把握社区警务的定位,将警务前移,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了解公安,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机制保障。二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学会发动群众、鼓动群众,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群防群治工作。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防范宣传,在提高群众自防自卫意识的同时,增强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自觉性。

(二)完善机制,使社区民警真正走进辖区融入群众。一是实行弹性工作制。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案件高发以及群众最需要的时段和地段,特别是错开社区居民上下班的时段,实行群众休息、我上班的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制,从时间上满足民警开展群众工作的需求。二是建立“以房找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以房找人”,需要切实建立起长期的、日常性的社区民警入户查访工作机制,并形成惯例、促成规范。三是建立社区人口管理责任倒查追究机制。从追逃、抓获暂住流窜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扩大责任倒查的渠道,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心,促使民警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强化实有人口管理。

(三)注重考评,调动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价社区警务工作的标准应该是围绕公众的反应而制定的。第一是群众的认同满意程度。第二是协破案件的程度。因为,社区发了案,有没有线索,除了科技手段,主要就看社区民警了。第三是发案的升降程度,即群众的安全感。构建和完善社区民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实行单列指导、单列考核、单列奖惩的模式,不仅把社区的基层基础业务有效地划分出来,还增强了社区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制定社区群众工作评价指标时,既要考查工作过程,也要注重实现结果。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取定期考核与即时监测相结合,保证公开、公平和透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整合资源,增强社区民警的整体作战能力。在大力推进三基工作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装备配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基层人、财、物的投入,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送、权为基层放、事为基层办,巩固基层、夯实基础,增强公安工作的后劲。同时,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作用,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发挥村干部“引路人”的作用,提高民警入户走访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注重与他们沟通联系,在入户走访中,让村干部引路,为民警牵线搭桥,做到走访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提高走访效率。其次,要发挥村干部“百事通”的作用,提高民警创建和谐社区能力。村干部是“活地图”、“家家通”,要调动好他们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为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奠定基础,实现“案件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第三,要发挥村干部“和事佬”的作用,促进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第四,发挥村干部“传声筒”的作用,与村干部相结合,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并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形式作普法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干部是本乡本土,讲起来通俗易懂,村群众愿听、更信。从而减轻警务区民警的个人工作压力,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强化培训,提高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社区民警必须基本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群众工作能力。即组织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维护治安、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警民合力的工作氛围;要有较强的工作魄力,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协调各方,找准结合点,使问题圆满地得到解决。二是要较强的执法办案能力。社区民警服务是主业,但必须具备办案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素质和办案技能。三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社区民警即是信息员也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社区民警的宣传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在社区内对法律的普及和实施,培育社区良好的法治环境,并应当贯穿于社区民警工作的始终。

(六)让社区警务工作实现警力不足民力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实践证明,广借民力,依靠群众是解决社区警务中警力不足的良好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认识,力争群众支持。社区警务工作的对象是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依靠的力量也是群众。目前我所社区警务工作警力有限,所以,必须紧紧依靠社区管理组织和社区群众的支持,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开创出适应形势的社区警务工作新局面。其次,重视群众工作,求真务实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社区民警要从相信群众的认识出发,立足实际,坚持走义务性群防群治的路子。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强化社区治安,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形象密切联系群众,增强警民关系,充分运用民力资源开展基础工作,弥补警力不足。

三、全面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建设。

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是对社区基础工作的服务和支撑,建立和完善信息工作机制将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首先,要加强民警信息化培训。加强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是工作基础和先决条件。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民警基层基础科技应用能力,减轻民警工作负担,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其次,整合信息数据,加强分析研判,开展社区防控网络建设。通过警务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市局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和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优势,拿出资金支持,开发适用于社区警务的管理系统或软件,实现社区警务共工作信息录入和公安信息网无缝链接,有针对性地指导派出所、指导民警开展社区防控基础工作,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基础工作跟着社会治安形势走,切实做到“精确指导”和“信息导警”。第三,明确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简单而实用,让民警会用,能用,满足派出所领导和社区民警的实际需求,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不断贴近基层工作实际。

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工作中,我们认为,全局上下要统一思想,以战略高度认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界定社区民警职责;提高认识,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使社区民警专起来;全面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归纳总结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将理论联系实际,以“四个满意”为引领导向,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出台相关措施。硬件建设上,该配备的,必须落实;软件建设上,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采集信息的类型,确保信息的鲜活实用,使社区民警更加专注于基础工作,从而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进而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深入。

XXX派出所

篇3: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众所周知,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机关在农村工作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在实际工作中也或多或少村存在一些问题,借着春风,结合翠月湖辖区的实际情况,在此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一、辖区现状

翠月湖派出所位于都江堰市东南面,距市区十二公里,地处翠月湖景区,辖区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万五,辖区内有省道S106线、元中线、聚青线贯通,交通较发达,人口流量大。结合多年来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其现状有如下几点:

(一)地较广人较分散,警力配置需优化。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辖区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且流动量大,灾后重建以来,社会治安愈加复杂,加之警力有限,因而在实际的公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些许困难。

(二)软硬件配置较齐全,警务效能较高。近年来,随

着辖区经济的开发,在当地政府、党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硬件配置趋于完善,加之民警定期的外出学习深造,警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警力使用效能较以往有所提高。

(三)传统的布警方式和勤务模式,因地因人制宜。为我所民警做好公安工作、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等提供了帮助。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力争做到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公安工作的路子,创新实战方法,以便给百姓造福。

二、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受当地客观因素的制约,线长面广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导致警力使用效能较低。

我所属乡村派出所,是处在城郊地区,管理区域大于城区派出所,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聚落分散,线长面广,重复巡逻间隔时间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无区域照明,夜间多发重案。且辖区内监控、电子报警系统设施较少,社会监控薄弱,发案后侦破难度较大,影响民警接处警的效率。

(二)硬件配置、警力配置及警务保障虽然较齐全,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民警在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交通、通讯、警用器材等警务保障方面有所完善,但由于警察本身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高危行业,劳累辛苦,鲜有节假日,因而从警人员较少,所以在警力配置上存在缺口,易顾此失彼,这对于“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无疑会降低警力使用效能。

(三)现有勤务模式较传统,有待创新。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勤务模式就是“搭档联勤”,即在“一区一警”的基础上,由领导负责责任分管,易导致责任模糊,分工不明,惰性处警。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的建设,某些小乡镇在当地产业经济的支持下,逐渐向小城镇发展,或可考虑采用中心所与卫星所的新型勤务模式。

(四)工作成倍增长,配合理解不足。

一方面,在农村派出所,民警需承担各项工作,如宣传、防范、打击、稳控、安保等内容,整日疲于奔命,加上各种行动抽调警力,对于本来人手就少的乡镇派出所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充足的警力保证,难以提高警力使用效能。希望在可行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派出所警力,减少各类总结、报表等大量占用警力时间的工作,做到“实干惠民”。在无法增加警力的情况下,希求由政府招聘文职人员,帮助民警解决报表、总结等文字工作,使警力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打击犯罪.防范指导等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警务室数量多于社区民警数量,难以实现“一区一警”的管理模式。额外的村组借用警务室办公,也导致民警办公不便。况且农村地区案件多为邻里间长期矛盾积怨导致的口角、家庭内部暴力纠纷等,民警在排查中很难深入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便了解因职权也无法根本解决,只能对相关问题进行通报,通报后辖区群众见民警了解之后又不能解决,因此无知群众对民警的信任感逐渐下降,民警越是关心仔细的询问了解,越容易激起群众的反感,因此民警只能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表一些浅表性的观点。

(五)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民警传统的布警方式有待完善,目标管理和考核标准的制定缺少针对性。

一般说来,警力及警务室等布置在辖区的人口密集、治安复杂场所,待有人报案报警时,多是从辖区主管的派出所调遣警力,然而事实却是,由于警力部署不科学,群众对社区警务室等的不了解,因此很多小型纠纷也到派出所进行调解,这就导致所内事务繁忙,一方面要落实上级的各项专项行动、任务,另一方面要调解琐事纠纷,精力分散,力不从心,使警务使用效能降低。

在目标管理与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本着“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落实工作差强人意。然而,某些所个别民警的业务素质较低,协作精神不强,且由于责任分工不明,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又会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懈怠局面,制约了公安勤务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警。本着合理划分警务区、科学配置警力的原则,以2——3个村或3000人为限划分一个警务区,如可在工业园区和较大规模的企业、治安复杂与重点区域、原撤并乡镇政府驻地、教科文卫驻地等重点地区分别设立警务室。并尽量做到警务室与村街、居(村)委会相邻办公,以便沟通、了解、掌握各类动态信息,全力配合基层警务工作的开展。

(二)下沉警力。为解决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新招录的人员全面充实到基层;二是凡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尽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强调基层经历;三是在非警物岗位上尽量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或返聘二线民警,将多余的警力沉入一线;四是分期分批地安排机关民警到基层进行轮岗。

(三)强化保障。为保证新型警务机制的正常运转,在全力保证经费下倾的同时,积极争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了规范的警务室,为警务室民警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警用器材,为农村警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后盾和保障。同时,力争每个警务室做到统一驻警时限,统一工作量,统一警务公开,统一考核。

(四)创新机制。根据农村治安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创新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以农村警务室为基础和平台,推进了“三建三激活”工作模式:

一是建立一区一室、一室一警、一警多能机制,激活农村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二是建立打现行工作机制,激活农村派出所的综合作战职能。三是建立综治巡控机制,激活乡、村综治群防力量。

篇4:论派出所农村警务建设基本做法

今年以来,清河派出所按照“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及“三项制度”的要求,不断健全社区收集反馈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治安巡逻防范机制、治安重点管控机制、多警联动协作机制、警民联调纠纷机制,深入推进农村警务工作,实现警务阵地前移,把农村警务工作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建立社情收集研判机制。清河派出所民警结合“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及“大走访”等活动,通过定点、定人、定时联系、入户调查走访、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详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收集各类有价值信息,并深入研判分析,从而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机制。驻乡民警深入开展系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群众喜爱的宣传活动,向广大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以及有关农村政策,增强村民自觉守法和正确维权的意识,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防范和减少了各种案件的发生。

三是建立治安巡逻防范机制。在加强日常治安巡逻防范工作的同时,完善农村群防群治网络,积极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内保机构、乡(镇)综治办、村治保会以及义务巡逻队

伍,结合实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全力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是建立治安重点管控机制。清河派出所组织驻驻乡民警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全面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重点人员调查,将各类不安定因素及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全部纳入视线;突出加强辖区内治安难点村、重点设施、案发多发路段的管控,着力提高重点打击与重点防范能力。

五是建立警民联调纠纷机制。要求各驻乡民警积极发挥人熟地熟、接触群众面广的优势,对发现的纠纷隐患苗头,积极与乡镇综治办、司法所及村委会联系,邀请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在警务室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建立联合调解制度。

上一篇:梦缘大写的人下一篇:水立方结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