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2024-04-18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通用14篇)

篇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5802211030

车辆工程112熊思源

大三了,期中考试考过,但是写论文心得考试还是第一次。也挺珍惜自己写一点东西的机会,没有作业的逼迫还是很少会动笔的,毕竟是学工科的,高考之后就很少自己动手写长篇大论了。不是计算就是画图,很少有写心得的。说了自己写论文的第一感觉,下面就来谈谈学了半个多学期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做的三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来,是我们我机械的必学也是很基础很重要的一门课。具体来说主要内容有常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改性,机械零件的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与粘接,板料冲压,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成形,无损检测,车削加工,铣、刨、磨削加工,钻削加工和镗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特种加工,常用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钳工,拆卸与清洗,装配与调试等。

课本的学习还是不够的,我们的实验还是很重要的。我就十分的喜欢做实验急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第一个实验: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观察

从书本的理论上讲铁碳合金的各个温度和含碳量的晶体状态都是不同的。十分复杂的状态,从简单的书本上看到还是不是十分的生动,让人记忆不是很深刻,看到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将热处理后的各试样制成金相试样,再将金相用4%的硝酸酒精进行腐蚀,使不同相得到不同腐蚀深度,并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表面进行观察,判定各试样的组织。步骤是挺多的,但是我们自己也就做了最后一步。之前的试样的处理还是老师给我们做好的,老师自己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这个试样的。

在最后一步的观察试样中,第一次使用金相显微镜,感觉有点奇怪试样放在显微镜的上面。在对焦的过程中,老是看不到金属表面的状态,而是一直看到自己一直动的眉毛,还是旁边的同学帮忙才看到的。不过真的挺神奇的真的和观察细胞一样都有自己的条纹特征。每种试样都有自己独特的状态,比书上的生动多了。

第二个实验:碳钢的表面淬火操作

这个实验动手乐趣最多,自己选试样,自己加热,自己打硬度,挺好玩的。在加热时叫队友踩踏板,自己拿着虎钳在金属圈中加热试样,知道试样烧到通红,也就是表面加热到获得马氏体,再用水冷却处理,冷却后用将水擦干并用砂纸将试样两底面磨平及圆周面磨光。打硬度是小心控制着上升旋转,成功打下来试样的硬度54.9.问了老师这个硬度不错,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打铁淬火的过程,自己晶体亲身经历到了,淬火之后铁合金的硬度挺高了很多,感觉还是蛮神奇的。自己上次在精工实习中心钳工自己做的小榔头加上木柄之后,然后使用起来非常软,敲两下就凹进去了。可以考虑淬火给它加加硬度。

第三个实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主要理论原理还是奥氏体化后的钢件,经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淬火后的钢件,经不同温度回火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经过一个大组分工的协作,好几组实验数据我们就一下的出来了。只是以前听锻造老师讲过锻件冷却的方法有很多种,原来这个也有好多钟冷却方法,而且冷却后的硬度也不一样,而且相差的很大,空气冷却的碳钢只有20HR左右的硬度额,而回火温度不同水冷的最高硬度可以达到60HR左右,这是十分大的差别。估计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和三个实验让我对制造的认识更加全面。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这样的实验。学习不能值停留在纸上谈兵,使学习更加有趣,更贴近以后我们的工作。锻炼动手能能力,不做书本的秀才,全面发展。

篇2: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在期末,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分配有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是理论概念,或是习题解析。 我们组的任务是讲解:摆动导杆机构。

讲解要求:讲解设计作图步骤(课件中)。

我们已知:机架长度AC,K,设计此机构

由于θ与导杆摆角ψ相等,在设计此机构时,仅需要确定曲柄 AB。

步骤:

①根据计算θ,θ=180°(K-1)/(K+1);

②任选C作∠mCn=ψ=θ,作角分线;

③取A点,取机架AC。

④过A点作极限位置Cm的垂线AB,即是曲柄AB。

在该章的学习中,大多采用图解法,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 定性简单,容易理解,检查正确性方便的特点。

该上课方式的优点: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引入该课程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耐心解答所有问题,关心爱护每位学生。激发他们对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渊博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无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现在所有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

三、课程内容调整,重视人性化教学。

四、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各种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书本上的东西,还学会了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软件知识。

在听其他同学讲课和提问的过程中,我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要做好预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掌握基本概念。

3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5学会自学。

6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在这次亲自上台讲课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教学的感受,这是平时在座位上所体验不到的。我觉得老师的这种方法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平时听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努力学习,真

篇3:探讨机械基础教学实验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

到目前为止, 国内的大部分技工院校机械基础的实验教学还是依附于理论课教学, 没有独立完整的体系, 实验课时少, 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乏综合和设计性实验, 创意或创造性实验基本上是空白。实验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如机械原理实验仍是机构测绘、齿轮和凸轮传动和简单的液压元件“老三样”;又如机械设计实验主要还是减速器拆装、螺栓组连接、带、齿轮传动等经典验证性实验;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减速器传动装置设计不知沿袭了多少年, 其设计过程已规范化、顺序化, 这种训练对学生只能说是知识的温习。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更难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因此我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我的思路是: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整合, 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 接近工程的思路, 减少验证性实验, 加强综合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等创新实验, 把实验内容分为必修、选修、提高三部分。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 设立开放性实验室,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为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实验和课程成绩挂钩, 根据其完成实验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学分。

另外, 我想应对相关的实验进行独立设课, 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课的模式。进行独立设课, 使得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机械基础课的认识。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课内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少课时)

课内实验是针对非机械类专业的, 此类专业的机械基础课时少, 实验时数就更少, 一般只设机构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基本的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对这些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 如齿轮范成实验时, 先在电脑上进行齿轮模拟加工演示, 然后让学生观察滚齿机、插齿机上真实的齿轮加工过程。在第一次课程实验之前,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各种典型机械, 如活塞与气缸的运动、凸轮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等机器 (构) 的运转过程, 使得学生懂得了各种机器 (构) 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近, 知道各种机械是由一些常用机构加上螺栓、轴承等标准件和专用零部件组合而成的,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独立设课的实验

机械基础课示范中心的建立, 使得机械基础各门实验课有了单独设课的条件。为了独立开出机械基础实验课,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项目, 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由原来较简单增加到较复杂。主要增加了动平衡原理和方法 (各种动平衡机) 、机械运动参数测定 (组合式) 、减速箱拆装与结构分析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分析四个综合性实验;增加了机械手程序控制及应用、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和机械传动综合设计三个设计性实验。同时增加设备台套数, 由一个实验三套设备, 增加到6套设备 (大型设备除外) 。

改革之前机械基础实验是附属于机械基础和机械设计课程, 实验内容少。实验内容少,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改革之后我们在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作了调整, 减少常规性验证性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项目, 并把实验内容分为必选和自选项目。如把齿轮范成、轴系组合放到学生自选的项目当中, 增加了机械手的原理和应用, 机构创新设计搭接, 典型机械的工作原理、机构分析、结构分析等内容。, 在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验时, 要求学生通过拆装、分析, 最后画出机构原理图、结构草图, 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项目上作了改进, 辅以新的内容。实验方法即对常规实验加上新的测试方法, 如机械运动参数测试的实验, 老实验方法是用动态应变仪、光线示波器等记录数据的, 计算工作量大, 分析也不方便, 改用传感器、测试仪、软件之后, 减轻了实验的工作量, 提高了效率, 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又如齿轮传动效率的测量, 过去用机械方法测量, 计算的工作量很大。现在改成数显和计算机处理数据, 时间一下就缩短一半。学生把多余的时间用在实验台的结构设计和探讨上, 讨论齿轮传动效率实验台的新方案。又如动平衡试验, 在闪光式、硬支撑数字式动平衡机上, 用各种不同的实际零件进行实验,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实验考核也作了较大改进。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 根据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实验报告, 学习态度, 进行5级计分。为了评出比较合理的分数, 学生要得到优秀的成绩, 必须提前申请。对申请学生进行部分内容的当面抽查考核, 再根据平时态度, 实验报告, 考核成绩综合打出分数, 使学生懂得要取得优秀的成绩, 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劳动。学生完成了独立设课所规定的实验后, 按学时给予学分。

2.3 课外开放实验

机械基础是一门既有理论又与生产实践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认为应该向学生开放相关的实验室, 如机械设计制造基础实验室、典型产品认知实验室、工程创新与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能够经常到实验室中观察和了解各种机构的结构形式、运动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典型机械中的应用;了解各种现代加工设备的操作, 如数控加工、快速成型、激光雕刻等, 学习各类CAD/CAM软件的使用。

开放不仅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 而且在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也开放。一是时间的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验方案到实验室预约登记。自主选择实验时间, 在预约的时间内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什么时候有了新思路, 就什么时候到实验室去实践。二是实验内容的开放。开放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 逐步的挖掘自身的潜力, 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三.是仪器设备的开放。学校一般设备都可供学生选用。

2.4 设计创新性实验

设计创新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各种科学知识, 有些实验更涉及跨学科的内容, 这就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实验更需要学生自己组织材料、仪器和时间等各种因素, 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来验证一个教材上也许根本没有写明的理论, 这就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创新性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重视创新设计性实验, 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增加了气动、电动、传感器的应用、PLC控制等装置, 组合成各种有目的的机械装置, 要求完成一定的功能, 达到一定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 其内容比较广泛, 牵涉的面也比较广。以稳妥之见, 我认为首先在机械基础课程实行, 当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 取得了经验之后, 再在其他课程推广。在这个基础上把有关的实验和理论课独立开来, 单独设课, 单独记分。把机械基础实验与理论课独立开来。

参考文献

[1]雷炜.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2) :120—121.

篇4: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工作部分几何参数进行方便的数字化采集,利用软件进行刀具的三维建模和静态角度计算,有效提高刀具测量效率和精度,可辅助绘制刀具角度剖面图。成果目前已在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加以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刀具测量 实验仪器 分析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31-03

Abstract:Considering the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new kind of cutting too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And the basic analysis software is also provided. The digital data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ool part can be obtained easily. The 3D model and static anglecan be got based on the developed softwa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ults, the proposed instrument has the better measurement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And it can be used to draw the angle section of cutting tool. The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utting tool measurement;Experiment instrument;Analysis software

1 传统刀具测量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早期的机械制造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参考国外内容,部分教学和实践内容沿用至今。以车刀角度测量实验为例,在我国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使用较为广泛的是JGQ-2型万能车刀量角台,其原始雏形由国外工厂设计,后经国内相关高校改进设计成JGQ-2型万能量角台[1]。随后,各高校机械基础教研室进一步对量角台进行了小范围改进,但基本原理和结构不变。

这种传统的量角台能够完成所有参考系下的主要刀具角度测量,但是每测量一个角度,都需要相应精确调整刀具位置,步骤较为繁琐;且只能进行单一刀具角度测量,无法采集刀具几何数据,要对刀具进行几何建模则需要昂贵的专业仪器,如德国ZOLLER刀具检测仪器(采用CCD相机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测量);另外,在不同参考系的角度转换的场合,需要采用专用公式计算,或者读专用诺模图校核,使用不便[2]。

由于上述问题,在刀具角度测量实验中,测量仪器操作繁琐,步骤较多,学生还是容易对角度产生混淆,且易遗忘,加之学生的制图基础相对较差,测量完成后仍然不会绘制刀具静态角度图。

2 新型车刀测量仪器及软件

为了克服传统实验仪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新型车刀角度测量仪器及配套软件,其基本机构如图1所示,配套软件输入界面如图2所示。

2.1 新型车刀角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该测量仪是受我国汉代“浑天仪”的结构启发,仿照浑天仪的球面坐标测量原理,设计而成。主要测量构件由内环、外环和测量杆组成,内、外环切掉了部分圆弧防止与刀杆干涉。将被测刀具装夹在可调刀具支架上,对刀具位置进行水平、竖直微调,使刀头基本处于在测量仪的球面中心;测量杆起到窥管的作用,用测量杆的前端平面与刀具前面,后面,副后面分别贴合,杆与这3个工作面分别垂直,通过读取刻度盘上的内、外环的转动角度和测量杆的伸长量,可以得到各工作面的法向量和位置参数。

只需测量3个刀面,即可得到刀具的工作参数,利用软件可算得刀具的所有参考系下角度,操作简单快捷,并可开发软件绘制剖面图,辅助学生理解。该测量仪可测量教学中使用的常见车刀,以及由车刀演变而来的刨刀、镗刀等,基本涵盖原教学测量台的功能范围。

2.2 测量仪的软件设计

将采集到的刀具工作面几何参数,输入软件进行刀具的三维建模和静态角度计算。车刀静态测量软件选用开放源码的全功能的跨平台C/C++集成开发环境Codeblocks进行开发,软件界面的搭建选用开源的跨平台的C++构架库wxWidgets,三维建模和绘图程序采用C++Builder作为开发界面,开发语言均选用C++进行编写。由于采集的刀具工作面数据均为右手球坐标系中的向量参数,通过向量运算,可以得到刀具在3个参考系下的18个静态角度,并自动标定正负。还可以根据测量的刀头工作面三维参数,进一步增加软件功能,自动剖切平面,绘制静态角度图,以辅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加深学生的理解。该部分功能仍在开发中。

2.3 刀具工作面向量的坐标推导

如图3,设右手坐标系中,平面、平面中逆时针转动为正方向,初始向量球坐标表示为,转换为直角坐标系,写成矩阵形式。

得被测量刀面法向量。

得到3个工作面的向量坐标后,通过程序进行向量运算得到各参考系下的刀具角度[4]。

2.4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测量精度

仪器的数据读取,除可以采用图1中的机械刻度盘外,还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提高测量精度。可采用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测量转角和位移,并利用51单片机最小系统进行计数运算,将转角在数码管显示屏上串行显示,方便读数,并且利用ADXL345数据接口输入计算机,在配套软件中进行计算和绘图,更加方便使用。对光电传感器下的新型测量仪精度进行验证,并与JGQ-2型测量仪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通过正交平面参考系的静态角度验证,新型测量仪精度基本满足教学使用。

通过以上的技术创新,新型测量仪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只有普通测量台的1/3,且构件加工简单,机械刻度测量仪批量制作成本不高,很节约教学经费。

(2)能够采集刀头工作面三维参数,有潜力扩展软件功能,绘制静态角度图,有效辅助教学。

(3)测量操作简单,速度快,具有光电传感器和接口的测量仪,只需一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测量,输出所有角度参数。

(4)结合光电传感器能够提高仪器精度,且不大幅增加成本,基本满足教学使用。

3 结语

该文结合课堂教学和刀具测量实验教学的课堂环境,研制了一种新型刀具角度测量仪,并初步开发了配套软件,能够对刀具工作部分几何参数进行方便的数字化采集;利用软件建模和计算所有静态角度,有效提高刀具测量效率和精度。目前已在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永杰,佟永祥.多功能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仪的研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7-50.

[2]王万新.车刀角度测量的数字显示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2):83-85.

[3]吴序堂.齿轮啮合原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篇5: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学习心得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具有精密化、智能化、清洁化以及集成化的特点。就目前而言,计算机、传感、自动化、新材料以及管理等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进行结合,保证成为一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整体系统工程,不断保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追求最佳的经济技术效果,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管理的简化和合理化,促进不断采用最新的生产方式。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机械水平已经相当高,在进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采油工计算机辅助和仿真等方法,同时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尤其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采用数控技术和自动引导小车等技术。发达国家主要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智能制造以及敏捷制造和并行工程等系统。

(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建立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基础上,有效利用计算机软件,把企业内部的生产较为分散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在利用计算机集成系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功能方面来讲,要做好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技术以及制造管理和售后服务等,这比传统机械企业自动化服务的范围要大的多,系统非常复杂。这种计算机集成主要以信息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不断缩短产品开发、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工程投资等。

(二)智能制造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把模糊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制造系统,最大限度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高机械制造的水平和技术。人工智能系统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

(三)并行工程。并行工程,也可以称为同步或者同期工程,主要对传统的机械产品进行串行的开发,这种系统主要要求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周期,具体包括机械产品的质量、成本、因素、计划以及用户的要求等,保证各方能够协调工作。保证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具有一定顺序性和并行性,保证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敏捷制造又称为灵捷、迅速和灵活指导,就是将柔性生产、熟练掌握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实现对劳动力的灵活管理,能够有效的无法预见的市场消费潜力做出比较迅速的反映。进行敏捷制造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结构,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采用竞争合作的原则。

二、机械指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机械指导技术发展主要朝着精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纳米技术方向和高度自动化方向的发展,以敏捷制造和CIMS等为主。超精密加工设备正朝着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高复合以及智能、安全、环保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局,不断降低噪音、油污和粉尘等危害。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朝着全球化、虚拟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反战。

(一)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机械制造国际化经营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导致有的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机械制造企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国际的市场竞争,因此机械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就是实现网络化、标准化以及集成化,这给机械制造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保证产品设计、材料选购、机械制造以及产品的开拓和销售可以跨国跨地区的进行流通,真正实现全球化。

(二)虚拟化。虚拟化就是指在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虚拟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机械产品开发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开发速度,保证机械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不断对投资成本进行优化,具体可以采用运动仿真、动力学、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等。在进行机械制造过程中,要采用模拟和检验技术,促进检验的加工方法、可加工性和合理性,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优化机械产品生产质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好机械产品的设计计划、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和车间调度以及物流链的设计等。虚拟化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就是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一些软件对真实的系统进行模拟,保证机械产品设计的质量和合理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缺陷,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三)绿色化。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ISO9000系列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设计,保证实现机械产品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设计、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包装以及管理等,不断生产处绿色产品,包括最后在产品使用后经过绿色处理后保证能够回收利用。因为采用绿色设计和生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机械制造原料和能源的利用率,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技术,精密机械的成形技术主要铸造、焊接以及塑性加工技术,精密的铸造、锻压、热塑性成形以及切割等技术。无切削液加工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汗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ROM技术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的的原则,而是采用添加和累计的方法,具有分层实体制造和熔化沉积制造等技术。以上机械绿色制造工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建少了产品开发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要不断采用先进节能的技术,促进机械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飞.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11)

[3]王洋.浅析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02)

篇6:《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

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 机构的组成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 曲柄摇杆机构;② 双曲柄机构;③ 双摇杆机构 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② 偏置取冰滑块机构 ③ 正弦机构 ④ 偏心轮机构⑤ 双重偏心机构 ⑥ 直动滑杆机构 ⑦ 摇块机构 ⑧ 转动导杆机构⑨ 摆动导杆机构 ⑩ 双滑块机构 第3柜 连杆机构的应用鄂式破碎机、飞剪;2 惯性筛;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6 插床模型。

第4柜 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 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 齿轮机构类型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第7柜 轮系的类型

根据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是否变动分: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第8柜 轮系的功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 第9柜 间歇运动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外槽轮机构、内槽轮机构、球面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10柜 组合机构

反馈组合机构、叠加组合机构、串联组合机构、并联组合机构、复合组合机构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思考题1: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答:机构由构件和运动副组成。其中,机构中的构件又可分成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而运动副又有低副和高副之分。

思考题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解答:优点:①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都是低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压强小、耐磨损,可承受较大的载荷;② 低副的接触面容易加工,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③ 连杆的长度尺寸可做的较大,可在较长距离传递运动,适合于操纵机构;④ 低副的约束为几何约束,无需附加约束装置。

缺点:① 低副有间隙,会引起运动误差积累,运动精度不高。② 连杆机构设计复杂,难于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③ 连杆机构运动时产生惯性力难以平衡,所以不适用于高速的场合。思考题3:轮系的功用?

解答:1 实现大功率传动;2 获得较大传动比;3 用作运动合成;4 用作运动分解;5 实现变速传动; 6 实现换向运动。

六、讨论、心得

通过实验了解了机构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实际模型。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根据实际的机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学会用机构运动简图表达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二、实验原理

撇开实际机构中与运动关系无关的因素,并按一定比例及规定的简化画法表示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工程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测绘的机构

2、草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用品(自备)。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1、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判别运动副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和实际组成,先搞清楚机构的原动部分和执行部分,使其缓慢运动,然后循着运动传递路线,找出组成机构的构件,弄清各构件之间组成的运动副类型、数目及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2、恰当地选择投影面

选择时应以能简单、清楚地把机构运动情况表示清楚为原则。一般选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必要时也可以就机械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多个投影面,然后展开到同一平面上。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先确定各运动副的位置(如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导路方位及高副接触点的位置等),并画上相应运动副的符号,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运动简图,最后要标出构件号数、运动副的代号字母及原动件的转向箭头。比例尺:

l

实际长度lAB(m)图上长度AB(mm)

4、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要正确分析该机构中有几个活动构件、有几个低幅和几个高副。并在图上指出机构中存在的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及复合铰链,在排除了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后,再利用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查计算的自由度数是否与原动件数目相等,以判断该机构是

否具有确定的运动。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F3n2PLPH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见附页:实验报告

六、讨论、心得

篇7: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1.用指示表测平面误差

2.用摆差测定仪测量跳动误差

3.用三针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实验6.2的第二个内容)

4.间接测量结果与测量误差的评定

以上四个实验的指导材料已以jpg格式发到ftp上,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同时完成实验报告前半部分(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格式已以pdf格式发到ftp,请用A4纸正反面打印。

实验时间 :

1113106班10月11日周五第一大节

1113102班10月11日周五第四大节

实验地点:

研究院1号楼北223

篇8:刍议机械基础虚拟实验教学改革

1.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解决专业中遇到的具体机械设备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有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而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是实验室建设费用高昂。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依赖费用高昂的实验设备, 存在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费用高, 开展过程受时间、地点、人力、物力、财力等限制问题, 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教师指导难以到位。有限的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指导大批的学员, 教学目标难以达到。设计性和探究性试验更是难以开展。三是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常用零部件、传动机构运动复杂, 机构抽象, 大多数学员并没有见过真正的实物和设备, 在理论课程中很难让学员完全明白其运动原理和结构, 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对专业课程的开展没有起到最佳的支撑。针对上述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知识学习和实验动手操作相互分离等问题, 为达成教学目标, 必须对传统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改革虚拟实验内容体系

一般说来,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 注重的是岗位培训。在教学中弱化的是那些复杂的公式计算和推导, 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常见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或是对其进行验证。这就要求整个虚拟实验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微的规律。

2.1 调整结构内容, 遵循认知过程。

一般说来, 学生对事物的正常认知过程是从生手到熟手、从实践到理论升华的过程。如我们在讲解机械基础中传动机构时, 应该首先让学生对整体机械有大致的认识 (如挖掘机) , 接着对整机进行拆卸, 看到具体的机器 (如变速箱) , 讲解其功能, 然后进一步进行拆分, 看到其间起关键作用的轮系机构, 最后才上升到理论阶段, 即齿轮传动的原理、基本参数、传动比计算等等。而我们现行的实验内容体系正好与此相反, 先讲了理论, 最后才讲应用, 违背了学生正常的认知规律。在进行虚拟实验室建设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该问题, 对体系和内容进行重设定。

2.2 美化界面, 增强实验的沉浸性。

机械基础虚拟实验室简单的说就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软件, 以往虽然也有一些独立的软件, 但终究只强调理论性, 枯燥的界面和抽象的机构使得学生完全提不起兴趣。而现代的虚拟实验室又称为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 简称VR或称灵境技术, 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Virtual World) 的计算机系统。此种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生成, 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 亦可以是构想中的世界, 用户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 使系统在教学中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显著特点。学生通过类似于游戏场景进入实验室, 在工作台上实现操作的交互和实验结果仿真, 全面了解机构原理、机构元件以及实验设备, 学生取得的试验结果等效甚至优于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结果, 架起了学员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桥梁。

2.3 增强交互性, 开设创新设计实验。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加大, 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对虚拟实验交互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设计开发性实验包括机构组合创意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实验及简单机械装置设计制作。在虚拟实验室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三维素材, 让学生根据机械的功能要求拟定设计方案, 在虚拟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模拟组装, 并观察其运动情况, 验证设计是否满足,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做一步的改进及直观调整, 再次验证及改进方案。

3.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虚拟实验使用效率

虚拟实验的优势在于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使实验进入理论课堂、进入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教学方法上,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理论讲授课程中穿插实验,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方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操作、大胆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理论课中穿插实验, 并让学生及时写出总结报告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 分析不足与改进的方法。

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系统, 将虚拟实验室分享在校园局域网上, 使学生可随时进行试验操作, 学生自行组建实验兴趣小组, 根据兴趣爱好拟定实验方案, 并可将方案传至系统中专门为学生预留的端口, 这样既丰富了虚拟实验系统,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使虚拟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成为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结束语

篇9: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输送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高职实验课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前沿阵地。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合格机械工程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其相应的实验环节,不仅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只是枯燥地演示。虽然有些教师很认真、详细、具体的编写实验指导书,但是学生有依赖性,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操作出大致相同的结果,编写出步骤相同的实验报告。教师在编写实验指导书时,没能将最新的技术动态通过操作技能训练体现在实验教材上,使学生跟不上需求的发展步伐,远离生产实践。

1.2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在操作实验的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只草率地按要求完成实验指导书给的步骤,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提示或结果正确与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想都不想,甚至有些学生等实验课快结束时,拿同学的实验报告来抄抄改改了事。

1.3学校方面

学校对实验教学缺乏全程的监督检查,实验课的质量,也只是简单地表现在实验报告的上交。如果实验报告仅仅是抄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那就完全失去为了上实验课的意义。 所以,必须改革以往监管手段,形成有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2.改革措施

2.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构建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现场的工作经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实验指导水平。实验课教师也要经常集体备课,而且,实验课的备课比理论课要求更加细致,要合理地设计实验,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而不是让学生按照我们制定好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

2.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实验内容的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做到 “三个有利”。“三个基本原则”即实验课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反映“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三个有利”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动手能力。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削减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内容单一的实验。实现实验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掌握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的能力。为使实验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验环节的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着重进行下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在课程讲授完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之后,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创新设计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创新设计方法。

(2)机械传动方案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传动方案设计的多样性及机械设计中常见测试方法,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择其较好的方案。

(3)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力学中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以及机械原理机构等概念的理解,并初步了解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和动力学仿真的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

2.3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实验方法由“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设计型”、“创新型”转变。

(1)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要建立一种以能力培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教学”教学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计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

(2)实验前精讲实验过程和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述一遍、操作一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一次的旧模式。采用实验前精讲实验过程和方法,在上实验课时,把课上所有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升华为操作技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验的过程、目的和效果,最终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悉心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为此应改变以前“集中指导的方式”为“集中与分段相结合式指导”,实验前针对具体的实验任务如何入手去做,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解决初期入手难的问题。

2.4加强实验室建设,创立机械创新实验室

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其具有职业岗位场景特征、实用技术强化特征、行业及地域经济突出特征、体现能力本位特征等。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在原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陈列室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型的机械和典型的机械模型和实物,在一些工矿企业收集各种典型的失效零部件和各种机械,为学生认知零件的失效情况和学生亲自动手装拆机器,认识和掌握各种传动方式提供条件,实验室全天开放,便于学生参观学习。创立“机械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开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条件。

高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院校实验室是实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意义十分重要。实验室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黄春仙.《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改革》

篇10: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0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设置的一门新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非常强,且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的课程[1].

该课程主要以机械工艺及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支撑,同时将机床、刀具及夹具等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课程的讲授过程须要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之配合,即实验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不但能消化、理解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刀具几何角度的认识及测量”时,我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刀具结构抽象,有些复杂刀具结构学生难于理解,这是该实验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实验教学内容老套、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们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有些学生上实验课只是为了应付,取得学分;第四,实验仪器老化、陈旧。

因此,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开设的“刀具几何角度的认识及测量”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近几年,在对该实验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及探索,将其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机械制造专业是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强调动手能力。实验教学环节是其实践性的主要体现,学生也能通过该环节充分发挥和提高其动手能力。

由于该实验课涉及的刀具较多,刀具结构较复杂、抽象,实验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刀具的相关知识,刀具的测量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该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因此,根据该实验的特点,结合当前学生的就业需求,对实验授课内容做了精湛的筛选,既保证学生对刀具有全面的了解,又着重讲解学生日后在实际工作中将要用到的知识。

授课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制定一条课程主线,将各知识点用这条主线串联起来,这样使实验课的授课内容变得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2-3].

将该实验课的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

( 1)应用空间立体模型定义刀具角度;

( 2)典型刀具的认识及角度介绍;

( 3)车刀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标注。

1.1空间立体模型的应用。

由于刀具角度是个空间的概念,这里应用空间立体模型向学生介绍、讲解定义刀具角度的点、线、面。其中‘点’是指刀尖‘,线’是指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面’涉及两类,一类是刀具本身固有的面,分别为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另一类是刀具角度定义中需要构建的3个平面,分别为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刀具角度无论是简单的刀具还是复杂的刀具其角度都是在这3个平面中定义的。

借助于该模型能够直观的将普通车刀的角度展现在学生面前,使难以理解的空间概念直观化。

将模型应用于实验课上不但使难于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丰富了实验课的授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

1.2典型刀具认识及角度介绍。

机械加工中常常需要加工的.表面涉及外圆表面、孔加工、平面及复杂表面。

根据加工表面的不同,刀具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般外圆表面的加工常用车刀,车刀按照用途又分为:

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内孔车刀、切断刀、切槽刀等;孔加工实现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加工方法完成不同的工艺。

常用的有:

钻孔、扩孔、铰孔、镗孔及拉孔,其中钻孔涉及的刀具有麻花钻、1、深孔钻等,扩孔钻与麻花钻相似,刀齿数较多,没有横刃。

铰孔用铰刀,镗孔用镗刀;平面及复杂表面的加工常用方法是铣削,铣削根据加工的不同表面需要不同的铣刀,常用的铣刀包括:

圆柱铣刀、面铣刀、三面刃铣刀、立铣刀、键槽铣刀、角度铣刀及成形铣刀等[1].不同的刀具都有各自的刀具角度,按照刀具角度的定义都能找到其相应的几何角度。

在实验课上,结合常用刀具的应用讲解不同刀具的几何角度。

1.3车刀角度的测量方法及标注。

车刀的角度较其他刀具的角度简单些,该实验中用万能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几何角度。

万能量角台能够构造出车刀测量时,需要的3个空间参考平面,然后利用量角台的可调部分找到度量平面位置和构成每个需测量角度的平面(或直线)的位置,按照实验的测量方法即可完成车刀的几何角度测量。

测量后的角度按照《机械工程图学》理论绘制平面图,在该图上按照实测角度的大小完成角度的标注。

2教学方法的改进。

2.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方式呆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鉴于该实验的特点:

一些刀具的角度空间立体性很强,而这些抽象的问题只凭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消化理解。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实验课上,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将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结合在一起,使典型的刀具结构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加深了学生对刀具结构的认识、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2教与学的互动。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是老师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完成,整节课都是按照老师规划好的条条框框进行[4-5].最终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得出个实验结果,至于实验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很清楚。

这种授课方式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动手能力提高方面也很有限。

基于此,考虑该实验没有安全隐患,我们提出了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首先做实验之前布置学生课后复习实验内容,然后实验课上先由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关于该实验课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仪器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实验前的“序”

环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8人,在每组中选出学生代表来讲解实验,其余学生自己动手做,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位做实验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及实验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由老师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1,该授课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授课效果!

3结论。

经过几届的实验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中“刀具几何角度的认识及测量”实验课的教学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始终不渝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拓宽其视野、发挥其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1]于俊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 2]李雪,等。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

[ 3]李伟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7) :97-98.

[ 4]关铁鹰,孙继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 2) :121-123.

篇1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摘要:“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通过一个典型机械零件、一个典型机械部件和一个典型的机电产品分别进行工程材料热处理及应变测量实验、机械部件的技术测量、产品质量检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经过“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阐述机械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该门课程的必要性,突出该门课程的特色,并付诸实践,从而分析开设这门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研究;实践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是教育部立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子项目“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初我国高职高专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由笔者主编、主审并实施教学的“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近年来,围绕这门课程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有一定的体会。为了贯彻改革成果,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将相关的体会和经验介绍给广大教师,最终使学生受益。

篇12: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为搞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源的实践基础差,学生基本无实践经历,特别是农村学生,工业基础知识非常缺乏,他们没有良好的工程背景和实践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基础训练的机会。用人单位对“责任心”、“科学作风”的要求列第一、二位,企业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要求列第三、五位,从统计结果看突出地显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独立解决工程现场技术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建议以23%的比例位居榜首;从当前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场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实践动手能力差”、“创造和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列第二、三、四位。美国、德国和日本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日本还单独开设了“机械工学实验”课程。这些都说明务必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加强开放性和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投入;另外,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估和管理工作。对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强调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是机械工程实验基础;原来在理论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的出发点强调的是用实验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并没有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实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学生无法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这就是我们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之所在。

篇13: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随着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对实验室建设要求标准和模式的变化,南昌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快速发展,资产不断扩大,原有的专科实验室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验室的发展规模以及本科教育的水平要求。应通过总体规划,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建设一个以课程体系为龙头,资源相对集中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对培养机械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1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本中心按照学院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按主题规划实验项目,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形成一个矩阵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分为三个主题:机械设计主题、机械制造主题和测试与控制主题,其中第三个主题的实验项目规划充分考虑行业设备大型化、复杂化特点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每个实验主题中的实验项目按照其各自特性又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设计与创新型三个层次,从而建立了“按主题规划实验项目,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的矩阵式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项目设置中,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其体系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各层次的实验基本特点和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层次是基础型实验,该类型实验内容涵盖多门基础课程,主要是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这部分实验为演示性、验证性、引导认识性实验。

第二层次是提高型实验,该类型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其提高型体现在:一是不同课程之间及同一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结合,二是不同实验手段的结合。实验以现代测试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及CAD/CAM/CAE集成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实现对机械系统的设计、加工及性能检测。以提高学生认识工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设计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型实验主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将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2.1 突出机械基础实验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基础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中,力求反映工科特色,努力联系工程、社会和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对于基本与验证性实验,实验前统一讲授实验理论、介绍仪器设备的操作,并针对相应的理论课内容提出若干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温习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然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对于提高型实验,实验课前进行讲解和启发,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掌握实验原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然后进行实验;对于设计创新性实验,实验中心在网上提供可选课题及实验仪器设备情况,学生提交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案,实验教师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审核合格后再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完成后,学生提交实验分析报告。

2.2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网页,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及部分实验课件,部分实验从预习、实验操作步骤到实验数据处理的各阶段,引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可在网上预习实验、预约开放实验,选择开放设计型实验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3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实验中心进行了开放式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改革尝试。主要分四个阶段:(1)教师给出实验题目;(2)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提出独立设计实验方案;(3)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4)总结归纳实验规律,最终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的全过程。开放式实验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跃上了“高”的层次,所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2.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心”不仅为学生安排开放型设计实验,而且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实验。开展“创新设计与制造”活动,充分利用我中心的设备和加工能力优势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经常开展创新设计与制造的竞赛活动,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行加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3 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根据各实验项目特点,本中心恰当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实验。如实物的展示、模型展示、示范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视频录像、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

(1)设有专门的多媒体实验教学室,专用于实验理论的统一讲授、设计实验的论证、实验总结讨论和学术报告等。

(2)已经和正在制作各实验项目对应的教学课件,将全部用于现场实验教学和网络实验教学。

(3)中心建有100余台微机的机房免费对学生的开放,可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书写或提交实验报告、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撰写设计实验论文等。

4 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中心采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考核方式:

(1)对基本与验证型实验及综合与提高型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单独评分,学期末总体按百分比,将其纳入课程的最后综合成绩中。

(2)对于设计与创新型实验,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相应的实验分析报告或提交相应的论文,老师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成绩评定。

5 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建设成为了一个满足我校相关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所需的、满足机械科学不同层次的实验技能教学要求的、实验教学内容前沿、实验设备先进完善及管理科学的开放性实验中心,并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同类院校和相关兄弟院校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的。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所在高校的机械基础实验中心,作为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和试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

关键词:机械实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慧明.浅议高校实验室建设[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2):45-47.

[2]郑毅敏,王春秀.工科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47-148.

[3]金定洲.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11-112.

篇14: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关键词】机械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1.引言

实验教学是机械基础课程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这些课程学习对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一般学校在对机械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都注重实验教学。但由于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影响实验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提高机械基础人才培养质量。

2.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目标不明确。开展实验教学中,目标不明确,对每次实验的流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清楚。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影响实验课程教学顺利进行,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制约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提升。

2.2教学方法落后。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法。采用任课老师演示、学生按照书本介绍的步骤进行操作,实验操作流程过于呆板,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热情与积极性,也影响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提升。

2.3忽视实验教学。一些任课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模式比较呆板,导致很多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安排不够,教学计划不合理,导致实验课的效率低下,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带来不利影响。

3.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3.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指导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实验教学应该顺应机械基础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教学中,将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明确思路,科学合理设置实验内容、方法、目标、教学流程等,明确实验手段、技术、流程,推动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3.2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参与课堂活动当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和亲自实践,最终实现掌握实验内容的目的。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安排应该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实验设计创新,激发学生开展实验的热情。实验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做好数据采集、记录和分析工作。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得出相应的结论,对实验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注重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3创新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学习通过自主实践,加深对实验内容的了解,获得更为深切的感受。实验过程中要加深对相关内容理解,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重视实验设计工作,设计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内容安排上应该由浅入深,为学生提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选择实验任务,加强合作,制定实验方法,从而推动实验教学顺利完成。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将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另外还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将课堂实验、专题性实验向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等活动延伸,从而丰富内容,让学生开阔视野。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也能更好推动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3.4完善教学内容。推动实验内容的创新与完善,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内容设置上,应该将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创新型、课外探究型实验结合起来,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根据机械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调动学生参与这些实验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中加深对象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好完成实验任务,掌握所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3.5创新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让多媒体技术更好为实验教学服务。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仿真技术,将虚拟实验和仿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现场授课与多媒体授课,现场实验与远程实验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进行实验的兴趣。也有利于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先进性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完成实验任务,拓展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外自主实验,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明确目标,观察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并在以后学习中改进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实验考评,每次实验之后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做好考评工作。每次实验成绩由课堂表现、实验成果、实验报告填写等结合起来。并注重对学生课堂表现、创新能力等的考查,让学生更好参与实验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4.结束语

总之,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采取措施丰富学生基础知识,还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创新方法,完善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丰富学生基础知识。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竺志超,王勇,谢剑云.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146-149

[2]周淑红,王志琼.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11), 345-347

[3]钟东阶,蒋国璋.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2), 146-149

上一篇:末位淘汰管理办法下一篇:粉身碎骨成语意思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