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2024-04-11

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精选4篇)

篇1: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为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尽快找到工作,重庆市将9月定为就业服务月,将为他们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据重庆市就业保障局副局长余平介绍,9月份重庆市各区县将保持每周至少一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的频率,除了现场招聘外,还将现场解答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

针对高校毕业生喜欢上网的特点,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已将所有的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招聘岗位信息等上传到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等相关网站,方便毕业生查询。同时还开通了微信平台和微博公共账号,方便毕业生随时了解招聘及政策信息。

此外,对家庭贫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重点帮扶。余平表示,这一部分毕业生除了在街道实名登记就业需求外,也可登录重庆就业网填写基本信息和就业创业需求,相关就业部门将提供“一对一”的精细化就业服务。目前已有400余名未就业毕业生填写了信息,他们在7个工作日内得到了相应服务。

篇2: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1月30日,从贵阳市人才市场获悉,今年贵阳市人才市场(紫林庵)计划召开100场人才招聘会,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据介绍,今年,贵阳市人才市场将重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该市场计划今年召开100场人才招聘会,为各类人才提供5万就业岗位,在每周三、五、六常规招聘会,侧重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毕业就业高峰期预计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以及以“新春送岗位”、“展望未来”、“共建和谐”等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或供需洽谈会,预计安排20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需求岗位,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不少于2.25万个就业岗位,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3: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近年来, 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放在“事关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 千方百计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千方百计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在就业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2011年, 重庆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一、学校坚持把就业工作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 着力构建了以“三化”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长效工作机制。

(一) 以就业为杠杆,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主动开展就业市场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召开“厂校共商专业人才培养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 及时收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的信息, 根据信息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 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 新增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产权、地面武器机动工程等社会急需的专业。

学校还坚持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动态监测毕业生状况, 科学分析就业形势, 根据就业市场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针对就业率高的专业, 于当年适当增加计划, 针对就业率低的专业, 于当年适当调减计划。近年来, 学校先后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 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就业调节的杠杆作用。

(二) 以市场为导向,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着力通过“两年一修订、一年一微调”的方式, 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经过积累, 逐步探索完善了“TPE”综合培养模式、“2+1+1”三段式、“3+1+1”、“合格人才与精英人才”、“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卓越工程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 以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为核心, 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 紧密围绕重庆市、西南兵工的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及其汽车支柱产业, 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兵工行业发展, 先后与香港星照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PSB学院以及数十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成功创办了重庆汽车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激光快速原形及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先后与30家西南兵工企业和隆鑫集团、长安集团、大江工业集团、康师傅重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 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每年均有50%的毕业生奔赴重庆地区、兵工行业。

二、学校坚持把就业工作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结合起来,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为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校探索建立了学校、学院、教学系或教研室、普通教职员工“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大力引导和支持全校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开绿灯、创条件、跑市场、搜信息、架桥梁, 着力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支持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学校将就业工作视为头等大事, 坚持将就业工作列为年度党政重点工作, 坚定不移地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切实加大了就业工作经费、人员、硬件设施等的投入力度, 积极构建了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为核心, “前程专家论坛”和“我的未来不是梦”就业咨询为有力补充的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援助体系, 着力强化了毕业生就业“一对一”交流指导。学校始终坚持把收集需求信息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的市场战略, 深挖校友资源, 主动走访驻渝商会及行业协会, 加紧开拓就业市场, 加速推进就业基地和网络建设, 着力构建了多元化就业工作网络平台。

二是各学院本着“大学生的饭碗就是我们的饭碗”的朴实理念, 坚持以党政“一把手”及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主导, 积极采取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举措, 切实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 使学生不再一厢情愿地把选择局限在大城市, 局限在传统行业、传统岗位, 而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定位, 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就业之路。

三是教学系及教研室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课程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和特长,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具体方案, 着力在教导学生切实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行业特点, 协助分析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地位及特色, 指导毕业生树立“发展型就业”思路, 着力打造“发展型就业”。通过开设专业实习、就业拓展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 着力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确保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

四是班导师等普通教职员工广集信息, 着力推行服务育人、情感育人。通过积极采取邮寄《毕业生专业介绍》、电话沟通、短信联络、构建学校与商会大学生就业联盟、建立校友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等方式, 主动面向全国4000余家用人单位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通过实施“一对一”谈心、设立QQ群等方式, 切实做到精细化管理, 着力实现全方位沟通, 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 切实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务实的就业定位, 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计划;通过辅导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制作求职材料、指导面试技巧等, 着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三、学校坚持把就业工作与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结合起来, 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就业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办山城人民自豪的大学、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集中体现, 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作为检验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

篇4:重庆启动就业服务月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7万个工作岗位

一、招募5070名毕业生到乡镇基层

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 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 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三是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 由政府补偿学费, 代偿助学贷款;四是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 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目前, 我市已确定2009年将招募507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

二、1亿作毕业生创业基金

市里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 准备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实行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中, 专门设立了1个亿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

三、国企吸纳1.3万人

从今年开始,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根据实际向政府提供未来3年的人才招录计划, 保证每年新录用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不低于人才引进总数的70%。国企去年招录大学生6500人, 今年将招录1.3万人, 增加一倍。

四、中小企业和民企招毕业生有补贴

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要联合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对一次性接受应届高校毕业生10名以上, 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可由政府提供一次性财政补贴, 补贴标准按每人1000元计算。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为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对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 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高校、科研单位每年聘三千人

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 各普通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按本单位职工总数的5%左右聘用高校毕业生, 聘用期限最低一年。

根据目前的数据测算, 全市普通高校和科研单位每年可接收毕业生3000人左右。

对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单位, 由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六、今年定向免费培训6500名待就业毕业生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 重点针对电子、软件、化工、汽摩、装备制造等行业需求, 以提升毕业生的技能为重点开展定向培训。

一是培训工作由劳动、人事、教育部门、相关企业和中介机构等承担。培训对象为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经过3-6个月的培训后, 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实现定向就业。

二是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 (3个月) 高校毕业生的标准提供培训经费, 实行免费培训。个别特殊专业, 如果培训经费超过2000元, 超过部分由学生承担。培训经费实行分期支付, 承担高校毕业生培训的单位在完成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一年后可领取全部培训补贴。

三是整个培训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 人事、教育部门共同推进实施。2009年完成6500名待就业毕业生 (总数的5%) 定向培训任务。

七、增建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20家, 区县级基地53家, 已接收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为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一是今年市里要加快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进度, 全市建成市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100家 (每家50人) , 区县级100家 (每家20人) , 使每年接收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二是要提高政府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补贴标准, 由原来每月1 5 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

八、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既是响应国家号召, 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 也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形式。

一是要建立健全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由政府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的政策。

二是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 国家予以优先。

三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后参加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 实行优先录取。

四是具有高职 (高专) 学历的, 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或经过一定考核, 可进入普通本科学习。

五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 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 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九、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资源, 把教育、人事、劳动等市级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 进一步完善市场平台, 拓宽就业渠道,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是提供全方位服务, 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毕业生提供档案、户口、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服务,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

三是要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

四是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设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专项经费, 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力度。

十、就业困难毕业生可获援助

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多方面的援助。一是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就业岗位就业, 与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签订1年以上劳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的, 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5000元。二是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为登记毕业生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签订劳动合同6个月以上, 按每人不超过100元补贴给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对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的, 按每人每年600元补贴给培训机构, 参加职业鉴定的, 根据职业鉴定等级标准, 按每人100-990元补贴给职业鉴定机构。

上一篇:(比较大数的大小)说课稿下一篇:企业ipo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