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2024-05-10

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精选12篇)

篇1: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

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初一上学期已经讲过了。当然,即使上学期学过了,大多学校会在开学时重新进行一下复习巩固。

从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开始,就真正开始了初中几何的学习。刚开始很多学生会不习惯几何严密的逻辑证明过程,往往还保留着小学或是初一上学期解决几何问题时,只注重结果的思想。证明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慢慢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千万不能只满足于题目会做或者会证明这个层次上。

从题型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主要有2个最为重点的题型:第一类题型就是结合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去考察角度的计算问题,这是中考选择题中几乎每年都会考察的一类题型,需要重点的关注。解这类题一方面要学会灵活的应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一些性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例如“M”角模型等等,这样可以快速准确的解题。

另一类题型就是和平行线相关的证明问题。学习这类题型要注意2点:一是刚才已经说过的对于书写过程的规范性的训练;二是做这类题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平行线判定方法和平行线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大家要注意,中考不会单独考察平行线的证明问题,一定会结合三角形或是四边形综合考察,其中涉及到的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这类题目时,就要把握住这个大原则,千万不能就题论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从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始,就进入到初中代数很重要的一个大的领域—函数这部分了。初中代数分为三大块: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前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相关的一些内容,所以学起来不会太陌生,上手比较快。但是对于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很

少接触过,所以刚开始学会速度慢一些,有时会感觉不太顺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和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这其实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大家都没太接触过,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只要认真去学,其实是一次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函数这一大块又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4大类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的重点在第二块内容,但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是学习整个函数的基础,它是我们研究具体函数的工具,再从长远一点说,它是学生高中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和空间坐标系的基础,所以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重视。

下面谈一下具体学这部分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有3个必须要掌握的内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比如坐标轴、象限、点的坐标等等。内容不难,但希望刚开始学习时一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学扎实了。2.坐标的对称。这个内容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某个点关于另一个点的对称点的求法,是需要学生下一点功夫研究一下的。3.坐标的平移。这部分希望在学习时真正理解平移的内涵,灵活运用。比如说如果点不变,坐标轴平移了,怎么办?像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灵活处理的。

除了这三部分课本规定的必学内容外,还有2个需要额外学习的,一是特殊直线的表示方法,二是距离。可能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在课上直接给大家补充,如果不补充大家可以找一些课外辅导资料自己学习一下。因为这两部分虽然稍微难一些,但是对于深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和为后续的一次函数打下基础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希望大家学习一下。特殊直线的表示主要掌握6条特殊直线的表示:x轴、y轴、平行于x轴的直线、平行于y轴的直线、第一和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第二和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距离这部分掌握“点到特殊直线的距离”和“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两个内容即可。

三角形的边与角

三角形在初中几何中是由4大块组成:三角形的边与角、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初一下学期“三角形”这部分主要讲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边与角。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三角形可以说是整个初中几何的主线,中考80%以上的几何问题都是会涉及三角形的相关内容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对于三角形是比较熟悉的,刚上手学应该比较快。三角形的边与角这部分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有3个相对新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一是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当然绝不是只知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么简单,里面会有很多变式,比如第三边的范围,最长边、最短边与周长的关系等等,这些变式是考试要重点考察的。这些内容学校老师一般会补充一些,春季班我们也会给同学们讲解相关的内容;二是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本身不难,但是学生刚开始学不习惯用外角定理,总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平角的关系去求外角,这样就会降低解题速度。即使用了这个定理,也不够灵活,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复杂的题目中就运用不熟练,这些需要经过一些题目的训练来逐渐掌握这个定理;三是三角形的三线段,即中线、角平分线、高。这3种线段在三角形中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没有这3种线段,三角形本身就好比“光杆司令”一个,丧失了其活力。也就是因为有了这3种线段,三角形才能变幻出各种各样的题目。刚开始学重点是掌握这3种线段的一些基本性质即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希望大家能把等腰三角形作为一个专题拿出来系统研究一下。因为在很多三角形的题目中,往往是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出的。等腰三角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比如基础一点的内容,像两底角相等,再深入一点的,像“三线合一”性质等等,希望大家能够全面的总结一下,为后面遇到等腰三角形的问题铺平道路。

课本中在这一部分还讲到了多边形。一般来时,中考对于多边形的考察每年就是一道选择题或是一道填空题。这道题目围绕两个命题方向,一是多边形的基本知识,比如内角和公式等等。另一命题趋势是由于是多边形,边数不定,所以非常容易出找规律的问题,即把边数过渡到n条,问一些像有多少条对角线等等这一类的问题。所以在刚开始学多边形时,就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掌握多边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另一个就是总结一些多边形规律性的东西,做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应该说就没有大的问题了。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是初中代数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一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其实很多同学已经会解一般类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了。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是否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这两种方法还是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很多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一看就会解,一解就出错”,说明训练还不够。在保证基本类型能够准确熟练的完成这个前提下,还要学习两个内容: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就让很多同学比较犯愁,这也是初一上学期最大的难点,现在又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怎么办?我的观点是首先还是要克服解应用题的恐慌思想,树立信心。其次去研究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思路和解法,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当然应用题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以后找个机会和大家详细交流一下,今天大概的说一下。除了应用题外,希望能够去学习一下一些特殊方程组的解法,比如倒数型的,系数互换型的等等,这些在寒假班也讲了一些,希望能够拿出来复习一下。

最后说一点,除了这些课本上的内容外,还希望大家能够学习一些不定方程的知识。不定方程不是一个重点内容,中考也不会单独考察。但是往往在学习其它内容或是解某些题目时是会用到不定方程的内容,所以建议还是学一下。也不用掌握太多的东西,就是能够会解一些简单的不定方程即可,其它内容不用深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初一下学期的一个重点内容。学习这一部分可以把解不等式作为一个学习的主线。解不等式主要集中于两大类型:不含参量的不等式和含参量的不等式问题。不含参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类比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学习,只是在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时要注意,如果系数为负数,要注意变号。这是刚开始学解不等式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于含参量的不等式,一定要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参量进行分类讨论后,转化成一般类型的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初中代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后面学习的很多内容中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会涉及这个问题,所以一定要重视。在掌握了不等式的解法后,不等式组的求解就相对简单了。

除了学会求解不等式这一核心问题外,还要掌握两类非常重要的题型:一是求含有参量的不等式中参量的值或范围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是一般会给出我们含参的不等式或者不等式组和它们的解集,让我们求参量的范围或者具体值。解这类问题,还是要先带着参量去解不等式,然后去比较解出来的解集和题目给出的解集,由于两者是一致的,通过比较来确定参量的范围或求出参量的值。在求不等式组的参量范围的问题中,还往往要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第二大类是题型是和不等式相关的应用性问题。比如说最值问题,比如说一些实际的应用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寒假班已经给学生讲过一些,春季班还会继续深入的去给同学分析,希望大家给予重视。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属于统计的内容。课改以后,为了使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多元知识体系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概率与统计的内容进入了初中课

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统治初中课本的情况。但是,这部分内容毕竟很少也很简单,还不能和代数、几何相提并论。每年的中考对于这一大块的考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1大加2小”,即一道大题6分,考察统计的内容;两道选择题,每题4分,一道考察统计的内容,一道考察概率的内容。一共是14分。

概率与统计分为概率的初步知识和统计两大部分。概率的初步知识会在初三上学期学习。统计这部分以数据为主线,分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4大部分。初一下学习前三部分,初二学习数据的分析。

概率与统计本身是数学一个很大的分支。但是要和大家说的是,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只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内容不多也很简单,同时很贴近生活,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就初一下这部分而言,大家重点是掌握一些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描述数据时所使用的4种常见图形即可。特别是条形图和扇形图,是这几年中考经常在大题中考察的,应给予特别关注。

全等三角形

如果说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核心,那么全等三角形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在初中涉及的三角形4大块内容中(在分析三角形的边与角时,给大家做过介绍),比较有难度的就是全等和相似两大部分。但是现在无论大纲的要求还是中考的要求,对于相似三角形部分在逐渐降低,中考考相似的内容现在也非常少。在这种背景下,全等三角形必然就成为了整个三角形内容体系中的核心。三角形虽然是初二上的内容,但是考虑到它的重要位置以及追赶进度的需要,北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把全等三角形放到初一下学期来讲。

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体系本身其实并不多,就是性质和判定。性质就是4个量相等,即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判定就是5条判定定理,即SSS、SAS、ASA、AAS、HL。内容虽然不多,但是由全等三角形变换出来的三角形相关的证明题可谓是五花八门。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在考察学生两大块能力:一是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能力;二是应对全等三角形和其它几何问题综合考察的能力。

分析清楚了所要考察学生的主要能力后,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首先,在学习判定时,一定要彻底理解为什么这5条判定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不要死记,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SSA这样的错误,一定要自己记住一两个例子,这样就不容易犯错。其次,刚开始做相关的题目时,不要认为题目简单就不重视,一定要通过这些简单的题目,再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再次,后续学生会做一些难题,可能要添加辅助线,很多同学会很头大,感觉没有思路,这也确实是几何证明题的一个难点,但是告诉大家,很多辅助线的添加是有一定方法的,比如说见到角平分线,如果在角的两边上见到垂线,则辅助线一般就是再做一条垂线,如果没有见到垂线,则辅助线一般就是截一段和某条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这就是我经常给学生总结的“遇到角分线,看见垂线做垂线,不见垂线做截线”。学生既好记,又能很快的添加出相应的辅助线。像这些内容是要积累的。最后,要做好几何证明题,必须要多做一些题目,特别是那些经典的,非常好的题目,要反复的练,因为很多考试题往往就是从这些题目中改变或是组合而来的。当然,这需要老师做一些工作,给学生筛选出一些好题。春季班时,会拿出2节课给大家讲解全等三角形这一大块内容。

篇2: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英语中月份和星期名称都是专有名词,它们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并且前面无需用冠词。 用英语表示日期,其顺序为月+日+年,日和年之间需用逗号隔开。如:August 2nd,(8月2日)。也可以用日+月+年来表示。如:10th May,2003(205月10日)英语日期前介词的使用:若指在哪一年或哪一月,则用介词in,若具体到某一天,则需用介词on。

二.时间的表达法

(1) 直读式,即直接读出时间数字

7: 05 seven five 8:16 eight sixteen

(2) 过、差式,即几点差几分,几点过几分。(以30分为分界线)

1:25 twenty-five past one 2:30 half past two

3:43 seventeen to four 4:38 twenty-two to five

(3)12小时制

6:00 a.m. 上午6点 8:20 p.m. 下午8点20分

(4)24小时制

13:00 13点钟 22:15 22点15分

(5)15分可用quarter

4:15 a quarter past four 5:45 a quarter to six

(6)时间前通常用at.

篇3: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3所大城市按班级整群抽取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682份,收回有效问卷1 642份,有效率为97.6%。其中男生801名(48.8%),女生841名(51.2%);≤12岁的学生777名,>12岁的学生865名;父母均不近视、父母一方近视、父母双方均近视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45.2%(727/1 607),40.6%(653/1 607),14.1%(227/1 607)。

1.2 方法

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城市)以及用眼卫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知识题12道,包括眼睛与视力的基本生理知识、科学用眼知识以及某些眼病和眼外伤的知识。每答对1题计为“1分”,满分为12分,将知识得分转换成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用眼卫生知识水平越高。态度包括学生对用眼行为及开展护眼健康教育活动的态度,共3道题。行为指的是学生日常的用眼行为,即躺在床上看书、坐在车上看书、长时间看电视或使用计算机、玩1 h计算机游戏后的做法、握笔方式5道题,满分为9分,将行为得分转换成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用眼习惯越好。

1.3 数据录入及分析方法

将收回的问卷进行人工逻辑检错,剔除无效问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平行双录入,同时建立核查文件,进行计算机逻辑核查;将数据导入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一般频数分布、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用眼知识

女生用眼知识水平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父母均近视的学生用眼知识水平最高,其次为父母一方近视者,父母均不近视的学生用眼知识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2.2 用眼态度

见表2。不同性别学生对做眼保健操的态度不同,有更高比例的女生认为“有必要每天做眼保健操”(P<0.01),尚未发现年龄及父母近视情况在学生对眼保健操态度上的影响;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课间远眺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学生更倾向于对课间远眺持积极态度。尚未发现性别及父母近视情况在学生对课间远眺的态度上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与高年龄组学生相比,低年龄组学生更倾向于对讲授防近措施持积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尚未发现性别及父母近视情况在学生对学校讲授防近措施的态度上的影响。有更高比例的女生愿意向身边的人讲授防近知识,父母均不近视的学生更倾向于愿意向身边的人讲授防近知识(P值均<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5,**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5。

2.3 用眼行为

表4显示,不同年龄的学生用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学生的用眼行为得分高于高年龄组学生;尚未发现性别及父母近视情况对学生用眼行为的影响。

3 讨论

3.1 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

科学的用眼知识是学生执行正确用眼行为、有效预防近视的前提条件[6,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用眼知识,最终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但本调查发现,1 642名初一学生的用眼知识平均分仅为68.45分。提示学生的用眼知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每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致近”因素的威胁,预防近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且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人或不同的阶段“致近”因素也会不一样,必须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宣传教育、采取综合“防近”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8]。本研究也发现,性别与年龄会影响学生的用眼知识水平及用眼相关的态度。

建议在开展学校防近工作时首先进行基线调查,了解不同特点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知识盲区、观念误区等,从而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用眼知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健康价值观。

3.2 采取综合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习惯

学生的用眼行为直接影响其视力情况[9]。国内的多项调查发现,读写姿势与学生的视力不良存在一定的关系,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读写姿势正确的学生[10,11,12,13]。本研究发现,低年龄组学生的用眼习惯要好于高年龄组学生。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用眼行为的注意程度在下降,防近工作中的问题也在发生变化。

建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预防近视分类指导:在小学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小学高年级及中学阶段关键是控制学生看电视、玩游戏等近距离用眼时间。因为读写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防近工作应及早进行,并持续开展,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用眼行为,保护其视力。

3.3 家校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在防近工作中的作用

家长对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14],家长的健康行为与知识影响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15]。本研究同样发现,父母的近视状况影响学生的护眼知识水平。这是因为近视的父母会更加注意子女的用眼卫生问题,更倾向于向子女传授护眼、用眼方面的知识。

篇4: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1)搞好小学与初一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2)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深深地体会到,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3)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大胆地走出一步,首先和初中教师的思维方法与理念达成一定层面的衔接。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一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过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从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三方面谈一谈小学知识与初一知识的衔接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運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二是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表示的数一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

算术与方程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两种是不同的方法,算式表示一个计算过程,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题时,算式中只含已知数而不含未知数。而代数中设未知数或列方程时,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这些式子实际上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字母(未知数)。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己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由于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表示相关的量,所以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这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好处。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5倍小7的数是8,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8+7)÷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便的,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使学生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三、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初一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学生进入初中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初中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篇5:初一下册英语知识要点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2.this,that和it用法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 这是一朵花。(近处)That is a tree. 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pencil. 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 Helen, this is Tom. 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 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 That’s a car. 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如:

—Hello! Is that Miss Green? 喂,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 Who’s that? 是的,我是,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篇6:初一下册政治知识要点总结

1.《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P103

保护的对象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2.《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3.什么是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P104

(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家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4.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有什么意义? P104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2)未成年人有很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5.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05

(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6.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2)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7.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篇7:初一英语基础知识要点

1、 动词的种类(四类)

系动词如 be(is am are); 情态动词如 can 、may、need;助动词( do does);行为

动词如 take 、bring、eat、have(has)、like、sell、buy、sale、play、see、find、go、watch、

thank、think 等

2、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与名词的复数一样 )

如 eat(eats) take (takes) buy (buys) play (plays) have(has) are (is)

3、 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 )

( 1)含有系动词的

I’m a Chinese boy .

She is twelve .

He is Tim’s brother .

Her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

含有系动词的句子在变一般疑问句时只将“主语和系动词交换位置”,上面句子变

成一般疑 问句时分别为

Are you a Chinese boy ?( 注意第一人称通常变为第二人称 )

Is she twelve ?

Is he Tim’s brother ?

篇8:初一数学难点知识教学初探

一、比较方法,转变认识

人的认识是在比较中不断提高的.学生刚升入中学时,习惯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代数方法,体会不到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因此,恰当的运用对比教学,促使学生在思想上进行转化,对加快理解和掌握代数方法很有帮助.

例1某加工车间有28人生产螺栓,18人生产螺母.由于工期紧,现另调20人来支援,要使生产螺栓人数是生产螺母人数的2倍,应调往生产螺栓、螺母处各多少人?

算术解法:生产螺栓原有28人,生产螺母原有18人,现调20人去支援,要使生产螺栓人数是生产螺母人数的2倍,应调往生产螺栓处人数(人),调往生产螺母处人数20-16=4(人).

代数解法:设应调往生产螺栓处x人,则应调往生产螺母处(20-x)人.

由题意得:28+x=2[18+(20-x)],解之得x=16,即应调往生产螺栓处16人,生产螺母处4人.

对比两种解法可以看出: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置于特殊地位,设法用已知量组成的混合算式表示出来(在条件较复杂时,列出这样的式子往往表较困难);代数解法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对待(使未知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找出各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因此,代数解法的“直截了当”比算术解法的“拐弯抹角”要方便得多.但是,在由算术解法向代数解法转化过程中,学生原来的思维定势不同程度的成为接受新思想的障碍,算术解法的思想会时隐时现.要充分发挥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必须有意识的不断安排一些对比性训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代数解法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地运用.

二、抓住关键,升华思想

布列方程教学的关键是强化“审题”、“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训练.通过列方程的知识抓关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学习方程以及其他数学的着手点,升华数学思想,激发学生从寻找一般数学规律到探求客观世界规律的强烈欲望.

1. 养成遇题必审的习惯

人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初解应用题往往审题简单化.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题目语言的含义,使思维陷入困境.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之间的关系,对关键性的术语,如意义相似的“数”与“数字,“增长了”与“增长到”,“几年后”与“第几年”等必须分清,相对性的“多”、“少”、“快”、“慢”、“和”、“差”、“倍”、“积”、“分”、“上升”、“降低”、“超过”、“提前”等必须领会其含义,落实到数学运算中.

2. 找出题目中相等关系

相等关系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类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甲比乙多5”,则有“甲=乙+5”,“甲是乙的5倍”,则有“甲=5乙”,等;另一类是相关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前者一般由题目中一些关键词语表现出来,后者一般隐含在题目当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寻找一切可以组成相等关系的因素,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不变量”列出等式.

3. 抓好等式向方程的转化

根据条件列出等式往往不只一个,因此,必须引导学生选择涉及量比较多的为基本等式,培养学生的递进分析能力,将相等关系具体化,使等式中只含一个或两个未知量,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例2.某天小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以80米/分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速度追小明,问爸爸用多长时间追上小明?

题中相关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相等关系:爸爸所走的路程=小明所走的路程,小明所走的路程=小明前5分钟所走的路程+爸爸追赶小明时小明所走的路程,爸爸所用时间=小明所用时间-5分钟.具体化:180×爸爸所用时间=80×5+80×爸爸所用时间.设爸爸x分钟追上小明,则180x=80×5+80x.

三、一题多解,提高能力

技能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对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如上面例2,题目中所求的未知量只有一个,即爸爸用的时间,而题目中隐含的未知量有小明的时间,小明被追赶时走的路程,爸爸走的路程.如果运用隐含的未知量辅助解题,则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

解法2:设小明所用的时间为x分,

则180(x-5)=80x

解法3:设爸爸走的路程为x米

篇9: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关键词】学科学习;数学;学科领域知识;知识表征

一、问题提出

从学科领域知识的结构来看,初一数学学科领域知识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要点概念等学理内容知识,解题思路、解答步骤、答题过程等认知过程知识,具体解题过程中的限制条件和关键知识等问题条件知识。

在以往的认知学习中,关于领域知识的心理机制有了长足发展,但仔细分析这些研究却会发现,这些研究难免脱离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境,大大削弱了研究成果的教学实践价值。从研究重点来看,以往的研究以研究问题表征和解决策略为主,较少地从知识表征方面来探讨数学学习心理机制的问题。在初一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结构特点会出现转变,此时对学生的知识表征特点展开考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有着重要价值。本次调查研究则从学科领域知识的结构与数学学科领域知识的定义出发,通过问卷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其学科领域知识表征特点,从而得出学生关于三类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关依据。

二、研究方法

笔者抽取了所在地三所初中总计612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其中有效测试为578名,测试有效率为94.4%,属于统计学要求的合理范围。测试样本中,男生296名,女生282名,所有测试者无明显感官障碍,智力正常。

正式问卷设置学业现状、认知评价两部分,每部分都设置数学学科领域知识表征的三个因素,每个因素5道题,问卷总计30道题。采用李克特式5点评分问卷,因素得分越高,则表明学生与项目描述的内容最接近。测试内容由六位高级教师进修编制,并且过了教育心理学家的评价与修订,因此问卷内容的效度较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复制编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

整个问卷测试过程,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94,各因素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0到0.93之间,p值均小于0.01。正式测试阶段,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93,各因素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82至0.90之间,p值均小于0.01。

三、结果分析

1.不同类型知识表征的差异调查

不同类型的知识表征水平呈现明显差异,其中学理内容知识表征水平最高(n:578,M:19.88,SD:3.82),认识过程知识次之(n:578,M:19.25,SD:4.53),为问题条件知识最低(n:578,M:19.27,SD:3.34)。

2.基于学业成绩分析知识表征类型差异

成绩较优与成绩中等学生,其学理内容认知与认知过程认知差异较小,但这两个因素与问题条件知识均有明显的差异,且比问题条件知识更优。在成绩较差的学生中,则认知过程知识于问题条件知识无较大差异,但这两个因素和学理内容知识有着明显差异。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成绩较差者,学理知识内容最优。

3.不同类型知识表征的差异调查

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表征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学生对学理知识内容的评价最高(n:578,M:20.90),其次是认知过程知识(n:578,M:20.48),最后是问题条件知识(n:578,M:20.12)。

四、讨论

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三种知识的表征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具体分布来看,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学理内容掌握情况最好,认知过程次之,而问题条件则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问题条件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

2.三种知识表征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现明显的关联性,且认知过程与问题条件是形成学生数学成绩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时,可以加强知识表征知识和问题条件知识的相关练习,促进学生固化知识学业成绩的提升。

3.三种知识表征比较发现,学理知识内容明显高于其他两因素,从学生的认知观中发现,学生认为学理知识内容最重要。学理内容以基础知识模块为主,且主要是记忆方式为主,这表明学生的学理内容掌握较好。因此,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让学生能获得多种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指导。

五、结论

此次调查得出的结论如下:(1)不同知识其表征各异,且差异明显。其中,表征水平最高的是学理内容知识,最低的则是问题条件知识;(2)问题条件知识表征、认知过程知识表征水平和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呈现明显的关联性;(3)在学生的认知观中,认为学理内容知识重要性最强,问题条件知识最弱。

【参考文献】

[1]金慧娟.翻转课堂与高职课程改革融合探讨——以《基础会计》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81-85

[2]丁玫.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25-127

篇10: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要点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著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4、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5、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6、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的有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篇11:初一下学期英语知识要点总结

1.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2. why „„„.. Because„„„..

3. an elephant an animal

4. an interesting +名词 一个有趣的„„

5. kind of +形容词 有几分 It’s kind of interesting.

a kind of„„ 一种 a kind of movies

all kinds of = different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all kinds of books

6. be friendly to sb 对某人友好 She is friendly to us.

7. other 别的(后面经常跟名词) 词组:one„.., the other „. I have two pens, one is new, the other one is old.

What other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else 别的,其它的(放在疑问词或不定代词之后)

anything else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ask?

8. like 的用法

like 像„„. (介词) be like /look like / sound like

like 喜欢 (动词) like sth /like to do sth /like doing sth

What is he like?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他长什么样?

篇12:北京初一数学知识要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论lún语 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2) 不亦说乎 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土”“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上一篇:热烈欢迎州、市、镇领导莅临光昭村指导工作下一篇: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