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

2024-05-07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精选7篇)

篇1: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打政策“组合拳”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今日,教育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就此前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指出,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意见》更多侧重产教融合,而《办法》更多侧重校企合作,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

谢俐在解读时称,《办法》将以“促进”“规范”和“保障”作为关键词,展现6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国家政策的实施、政企合作的措施、相关部门的监督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加强统筹领导、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大样本试点并持续予以推动。

此外,谢俐还介绍了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情况。明确今年的活动将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熊旭陈琛)来源:人民网

后记:专注校企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的万企千校平台一直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事业。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人才、技术、管理、营销、售后等问题,推出“岗位人才库”、“科技攻关”、“成果转移”、“管理培训”、“校企营销体系”、“校企售后服务”、“校企孵化基金”、“项目合作平台”8个模块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把行业领先企业的岗位要求、工艺流程等制作成产业课程,并将其引入高校,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以致用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全面发展为原则,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深入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篇2: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

职业教育面向民众、服务社会, 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 其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 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 党和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从之前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两字的加入, 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因此, 在这样的形势下, 对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业者来说,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 通过推行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发展、增强学校的实力, 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优秀人才, 服务与回报社会, 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肩负的责任, 我校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求, 努力实践。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首都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的核心地带与高端产业区, 大兴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打造首都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任。我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适应首都区域经济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际化大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为主的特点, 制定了“立足开发区, 面向首都经济, 服务京津冀, 走出环渤海, 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 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与办学定位。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 以创建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 与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紧密合作,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从实际出发, 研究制定出了一套以“实现一个目标—融合, 创新三个机制—办学机制、育人机制、社会服务机制, 共建四个中心——资讯中心、技术应用中心、培训中心、人才调剂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方案, 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要办好现代职业教育, 光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己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职业院校必须与政府、企业、行业多方携手合作,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在探索多方合作, 开放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学校做了多方尝试。

1 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开展集团化办学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 由我校牵头, 成立了由76家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 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 促进成员间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融通、共享, 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依托集团平台, 成员单位之间开展了大量校企、校校间深度合作育人工作。如学校分别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和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三家中职学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点, 目前已经完成4个班的招生工作, 2014年9月将扩招4个班。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 共同“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设置”的衔接模式, 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 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可实施的中高职衔接解决方案。

集团组建了企业兼职教师流动站, 广泛开展涵盖各个专业领域的培训交流活动。先后有15家成员单位承办技术讲座、现场交流活动累计120余场次, 参与培训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超过4 000人次。集团校企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促进了成员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 促进了集团成员单位间校企合作规模的扩大和合作范围的拓展。

2组建不同形态的校企合作联合体, “产学研”一体促进产教融合领域不断拓展, 程度不断加深

学校探索并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 各二级学院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为一体, 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 共建培训中心, 共建技术研发中心, 组建了复杂、异形件加工技术研究室, 药品食品研发中心, 西门子小型自动化系统 (北京) 培训中心等14个各具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联合体, 创建了产学研一体、校企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实施平台和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 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与教师共同组成研发团队, 划拨部分数控、检测设备, 并投入300多万元资金, 共建复杂、异形件加工技术研究室。研究室建有产品设计、精密制造、多轴加工3个方向的研发机构, 与高端企业深入合作, 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 为京津冀加工制造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为中小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同时将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 服务教学。

两年多来, 研究室完成了企业委托研制项目18项, 开发异形冲压制件结构改进模具145种, 每年能为企业节省资金130余万元;为国际知名品牌相机镜头部件模具国产化研制, 开发出精度和生产效率与日本、欧洲水准相同的模具, 获得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颁发的2012年度“精模奖”二等奖。研究室编制了《产品造型设计图册》等项目化教材, 将新技术、新工艺和为企业开展服务的实际项目、案例转化后应用于人才培养。研究室还面向社会进行了特种加工技术、逆向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电切削加工技能等各项培训,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在反求技术、快速制造技术、产品造型与设计方面进行高端技术技能培训, 在对外服务、社会培训过程中, 大量学生参与其中, 逐渐形成了复杂异形加工技术学生社团。研究室已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研发、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技能竞赛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3组建“四个中心”, 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产学合作模式由学校单一需求向校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转变

要办好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把目光仅仅放在校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 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等院校, 我校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社区, 开放办学、开放服务, 搭建了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 形成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新机制。与大兴区开发区合作建立了“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四大中心, 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新机制。“四个中心”包括咨询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 为区域企业提供信息、培训、科技、人资等全方位服务。

学校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础, 与开发区合作, 建立了职业人才培训中心。中心先后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签署了技能人才培训战略合作协议, 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本着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宗旨, 针对政府、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 确立了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培训项目、合作设计培训内容、合作完成培训任务、合作评价培训效果”的合作模式, 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需求的培训内容, 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成效。

2011~2013年, 学校举办多种类型的技能类、文化类培训班730期, 年均培训19 000人次, 年均培训收入600多万元。其中, 先后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SMC (中国) 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电有限公司、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等80多家知名企业举办了技能类、营销类、班组及车间主任管理类的培训班。每年为开发区企业在职员工开展的技能培训和鉴定量达到4 500人次, 为拆迁农民再就业培训学员5 000多人, 这些农民大部分走上工作岗位, 成为开发区现代化企业员工。学校与企业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还完成了《班组长培训教程》《职业基本素质》和《中层经理培训教程》三本培训教材的编撰工作, 现已出版发行, 并用于企业相关培训中。经过近三年的合作, 学校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的办学理念、真诚服务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兴区各乡镇、开发区人社局等相关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社会城镇化的进程, 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起人力资源素质技能双提升的平台。

4 校企联手深入开展企业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全面服务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通过实施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探索出一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核集团, 为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提供分散控制系统, 急需超前储备和自主培养更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与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努力, 最终确定企业与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1机电技术班 (分级制改革试验班, 4级) , 联合培养, 开展“跟岗实习”试点。试点班级每周一、二、日在校内上课, 三、四、五在企业跟岗实习。实习期间, 企业为每名学生提供800元/月的生活补贴及中午工作餐, 学生要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学生毕业时, 经企业考核合格, 择优录用, 并保证每月工资不低于3 500元。双方约定:企业提供的实习项目、岗位、实习工种应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学技能一致或相近;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学生工作中必需的资料及工作设施和工作条件;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负责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期间, 企业为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学校成立实习指导小组, 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院还要负责协调企业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跟岗, 不是“认岗”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 到企业参观, 主要是看) , 也不是“顶岗” (学生已完成学校学业, 在企业生产实习) ,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具有较强的“工学交替”性质;既是一种专业教学思路的拓展, 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改革试点, 学校创新了“认岗—跟岗—顶岗”的柔性化系统性人才培养方式, 跟岗是其中一个环节, 这种方式的探究与实践实现了学生与家长、企业和市场、学校与教师多方共赢, 显著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5 结束语

篇3: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校企合作

“镇校企”合作办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契合当地产业环境,对接产业设专业,以“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建设,建成制造类、现代服务类、艺术设计类、电子信息类、化工类5大专业群,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之路并没有在此止步,学校开拓创新,以产业学院为平台,进行了“镇校企”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合理布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三大功能。产业学院是该校依托现有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作兴办,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实体机构,是“一镇一品一专业”办学思路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古镇、沙溪、南区、小榄4个专业镇(区)的特色产业园区合作兴办了古镇灯饰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学院,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和创新式发展战略,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该校还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通过在产业学院实施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创新现代高职院校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学校初步建立了校企共同创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担的“六共”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实习实训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专业服务产业难等4大现实难题。

该校初步形成了“总部+基地”办学格局,校内依托产学研园,成立产学研园理事会和中山市产学研战略联盟,校外依托4个产业学院建立起辐射24个镇区的成人教育基地。产业学院成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成为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招考制度、面向地方的社会服务能力、面向社区的终身教育等重要和关键领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开创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资源和质量双驱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策略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1)学校资源有限,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需求;(2)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岗位需要;(3)职教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市场运作。为此,该校通过实施资源和质量双驱动策略,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

1. 整合学校自身各种资源,优化合作条。该校采取了三个措施来整合自身资源:①整合专业设置,实行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举措。②提高师资素质,实行竞争上岗、以职定责、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措施,并聘请设计师、学者和企业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聘任企业师傅担任兼职教师。③改革实训模式,通过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实现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

2. 主动融入到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分担政府重任。依托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高校、地方商会等各种资源,开展五位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

3. 与创业成功毕业生合作,反哺学校发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认为优秀毕业生回校寻求合作是最直接的资源。如该校与中山市暴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商产学园,电商产学园设置了一系列学生的实操岗位,为学生的实训实操提供了大量机会。

4. 给企业最大的红利,发挥资源价值。学校主动提供场室,邀请企业把生产设备、技术精英长驻学校,允许其按照生产实际进行运作。企业把设备和师傅投入到学校教学中,把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和改进教学。

5. 建立民主透明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形成明确、可操作的机制,并在运行中予以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学生与企业、生产、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责权利要明晰,制定产权协议、各方责任书,从而有效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进行。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道路上,触碰了职业教育的5个实质性问题,即:如何吸引企业融入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对接岗位工作,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步进行,如何使学生完成“学生——学徒——准职业人”的转变,如何使指导教师完成“职业人——师傅——人师”的转变。为解决难题,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在和南沙大酒店10年的合作中,提炼并实施了“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协议;教学双任务,育人双导师”的合作模式。

“四双”产教融合模式——旅游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新思路

该校和南沙大酒店围绕以下六个主题开展校企合作:一是开发实习教学要点库,解决实习教学内容的问题;二是开发实习大纲及编写实习教材,解决实习课程微化落地的问题;三是配备企业导师,解决“师带徒”的问题;四是建设企业课堂,解决实习教学场地的问题;五是建设数字化实习课程资源库,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六是落实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解决实习质量评估的问题。目前,学校提炼的“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协议;教学双任务,育人双导师”的合作模式,已在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普及推广,“四双”产教融合模式在解决校企合作相关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1.“双主体”着眼于解决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问题。10多家合作企业参加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在集团“六共模式”(人才共育、利益共享、基地共建、机构共管、校企共需、契约共守)框架下承担教育责任,开展校企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服务六个方面的合作。

2.“双协议”着眼于解决校企合作的规范问题。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并细化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实习协议由学校、学生、家长、企业四方签订,明确学生遵守企业纪律、开展岗位工作的义务,明确企业落实教学计划的义务。

3.“双任务”着眼于解决实训教学体系化的问题。实训教学体系化指“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的情景教学和“促进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化”的实操教学。

4.“双导师”着眼于解决“师带徒”的问题。“师带徒”指企业技能导师以“师带徒”形式开展岗位职业指导,学校文化导师定期送教上门。该校将此方式延伸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中,形成“岗学对接,四级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统领各专业实训教学。

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紧扣实业发展与就业主导的双赢举措

职业教育突出反映了实业发展与就业主导这两条主线,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紧紧依托这两点,清楚洞悉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氛围,深刻把握职教发展的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从“车间进校”,到“企业课堂”,再到“岗位学制”,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1. 车间进校——学校免费提供场地,企业车间搬进校园。2007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引进了汇丰公司,开创了东莞乃至广东“车间进校”模式之先河。“车间进校”是将企业的模具专业生产车间引进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车间的生产岗位就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了车间与教室的统一、师傅与老师的统一、作品与作业的统一、学员与学生的统一。

2. 企业课堂——学校提供优秀学员,企业培训机床操作高手。2009年,为了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大胆走出去,开创“企业课堂”新模式。“企业课堂”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的基础上,企业从学校选拔优秀学生,用自有的师资、设备和课室,在公司内独立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企业课堂教学。对学校来说,毕业后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为在“企业课堂”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匹配;对企业来说,他们培养了一大批熟悉机床的优秀的模具技能人才,提高了设备的社会认可度和技术人才对设备的忠诚度。

3. 岗位学制——企业为学校建设校区,岗位师傅直接带徒。2012年,学校与拥有省内第一条智能化精密模具柔性制造生产线的香港朝日集团东莞钜升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建设“钜升课堂”,开展“岗位学制”的实践。学校实行“2+0.5+0.5 ”的课程模式,学生先到“企业课堂”学习一学期,然后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最终形成“2年(学校学习)+0.5年(企业课堂)+0.5年(顶岗实习)”的课程模式。对半年的“企业课堂”,学校提出了“岗位学制”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钜升公司生产岗位当学徒,让学生实现从知识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跨越,完成由学生到岗位熟练从业人员的完整教育过程。

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模式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滚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二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也碰到了工、学分离的难题。为破解这两大发展难题,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特点,与江门市新会区新农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探索“生产进校园”创新模式。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该校成功破解了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破解了校企合作中工学分离的难题,破解了技能训练、竞赛普及化的难题,还破解了“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提高难题。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生产进校园的实践道路上发掘了以下创新点:

1. 产教联动,创新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该校的“生产进校园”教学模式,坚持产教联动,以教学为主,生产为教学服务:学校接订单首先着眼于是否适合教学内容,以合作企业的十个基本固定的生产项目为主要载体;企业专家工作室与专业带头人共同研究生产任务,按不同层次拆分工作内容,开发产教项目,以适合不同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教学以生产为主线,生产活动为载体,理论与实训一体。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一切活动,学做融合,实现了工与学的对接。

2. 学做融合,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设计并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源自企业现实,又经过典型化的“做中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发项目化教材,设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方案,并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教学队伍实施教学,实训体系更接近市场。

3. 以产促学,破解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难题。学校从合作企业中建立了一个支撑“生产进校园”的稳定生产任务供应链,这个供应链不仅满足教学训练体系量的要求,也符合专业培养质的要求,确保教学与生产同步,让生产服务于教学。学校强调“课堂与车间一体,生产与学习合一”,使学生“全员、全部、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成为可能,解决了工科专业实操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

4. 以研促教,补强了中职教师科研的短板。“生产进校园”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把教师带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生产领域。团队教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编写教材、承担教学技能竞赛、建设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撰写教研教改论文等,切实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钻研的水平。

引企入校合作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资源配置的全新平台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在引进企业入校,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1. 校企共建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学校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3S基地打造、课题研究平台的搭建、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共建合作,打造财经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从指导思想的确定到规划实施,企业全程参与,使得工程施工与实训需求无缝对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互动,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

2. 校企共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训商场。学校与深圳兴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引企入校合作意向,在校内开设教学商场,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完全按学生专业学习、实训的教学环境设计,基本体现企业经营氛围、企业文化,专业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根据企业实际设立不同的岗位和角色,学生如同在真实工作和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熟悉专业操作规程。

3. 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公司。学校引入广东叁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学校。网络公司的引入,使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放到校园企业中去完成,校园企业实训成为了超越课堂、超越实验室的大课堂、大教学、大实习活动。学校师生都明显感受到了校园企业对教学实习带来的好处。

4. 校企共同开设企业冠名订单班。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由原来企业向学校下订单变为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冠名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把招生与招工结合起来,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示范省的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是我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所举办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论坛,既是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学习研讨会,更是我省职业教育系统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总结会和成果检阅会,以使各校在总结交流过程中,结合本校实践,加大探索改革力度,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功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篇4: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当前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产, 是指产业;教, 是指教育。脱离了产业的教育是无源之水, 势必会干涸;脱离了教育的产业是无根之木, 势必会枯萎。职业院校是否真正将教育融入了产业, 是否真正服务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产业发展需要, 是我们首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产业、了解产业的发展规律并做好调研。例如, 自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 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以构筑三高产业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高地为目标, 以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为战略, 连续推出十批200项重大项目。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实施, 天津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提升,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迅速形成了规模。只有充分了解地区产业发展格局, 才能结合院校自身优势, 找准产教融合的切入点, 这是方向问题。

在充分调研产业、了解产业、熟悉产业、学习产业的基础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中德学院) 结合自身专业特色, 确定了产教融合方向, 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产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校企合作

产业的载体是企业, 教育的载体是学校, 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才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载体所在。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首先是解决思想问题, 其次才是怎么干。

1.转变思维模式, 增强服务意识

要认识到企业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主体。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要盈利的, 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作为辅助和保障, 为企业不断提供优秀的员工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作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是学校如果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输送给企业, 那么将直接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投入, 这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学校只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才能真正赢得企业的信任、支持、合作。所以, 学校要转变思维模式。谈校企合作, 学校首先要明确, 能为企业做什么、服务什么, 只有统一了这个思想、增强了这个意识, 才能打开一条校企合作的通道, 才会有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 更会有企业主动找学校合作。如果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 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合作。试想:企业为什么要把昂贵的设备投入学校;为什么会派出骨干员工脱离生产到学校兼职, 参与实践教学或专业建设;为什么会让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 占用其宝贵的生产资源锻炼实习……这些问题需要学校认真思考。企业没有帮助学校发展的任务, 只有学校服务企业发展进而谋求自身发展的任务。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 工作才不会干颠倒。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中德学院成功实现了与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天航公司) 的校企合作。为了满足天航公司培训乘务人员的需求, 中德学院与天航公司开展了高效合作, 相关部门协同配合, 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建成了天航乘务人员培养训练基地。自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底, 共在中德学院实施了21期乘务员初始培训、2期乘务员复训、1期乘务员新雇员培训和6期安全员培训, 培训人员达1208人。乘务员培训项目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该项目的实施, 对降低天航公司的培训成本、提高乘务员培训效率、提升公司竞争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合作中, 中德学院负责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和优质的管理服务, 指派专人负责该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管理。中德学院高质量的服务, 赢得了天航公司的信任和认同, 使得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

2.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

瞄准产业定位, 紧贴企业需求, 结合自身实际, 以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强调的是, 校企合作模式是多样化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需求, 寻求适合的合作模式。

(1) 在政府的主导下, 建立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的纽带关系。校企双方需要有一个联系、了解、沟通的过程。要让企业知道学校的优势, 学校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同时也要了解企业当前有什么样的需求, 能不能找到契合点。一旦找到契合点, 校企双方都达成共识, 那么校企战略合作的平台也就初步建立, 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2013年7月, 在天津市经信委、天津市国防科工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中德学院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8所、中国兵器集团70所、航天精工等军工企业,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被市经信委授予“天津市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国防科技领域的校企合作基础也藉此初步建立。

(2) 在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 聚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职业院校的优势在于具备便利的教学环境, 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实训场所;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着核心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如何将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利用, 也就是如何把合作落到实处的过程。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无论是针对在校的学生, 还是针对企业的在职员工, 根本上还是要考虑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例如, 在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上, 中德学院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探索并实施不同的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与博世力士乐公司、麦格纳公司的合作, 采用的是从一年级新生就进行校企双方联合选拔和培养的双元制模式;与德国NZWL公司、Schlote公司的合作, 采用的是针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选拔并开展专项培训的模式;与大火箭公司的合作, 采取的是针对三年级学生选拔后校内基础培训、校外实践培训的轮换递进模式。

(3) 建立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 是推动项目实施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有机制才会有运行模式, 才能真正把资源共享落到实处、把项目落到实处, 实现合作共赢。项目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配合、有控制、有总结、有推动, 才能实现有发展。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力量可以简单完成的, 因此, 实施校企合作项目, 要建立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校企联动的反馈机制。中德学院的校企合作, 从始至终贯彻并执行项目管理机制和校企联动机制。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统筹规划、前期洽谈、平台搭建、协议签署, 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预算管理、质量监控、外联反馈等贯穿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始终。根本目的是, 更准确地对接并服务好企业, 服务好校内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二级学院, 从而保障项目及时、准确、高效、可持续运行。

在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出台、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的形势下, 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职业院校应充分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并紧贴地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布局, 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以校企合作为支撑, 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 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 搭建合作平台, 聚集优势资源, 组织策划并实施好合作项目, 在服务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引领和支撑专业、课程、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建设, 探索出真正适合自身和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职业院校要充分学习并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和决定, 牢牢把握住有利时机, 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真正掌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 加快转变思维模式,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 以校企合作为支撑, 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特色, 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聚集优势资源, 探索出真正适合自身与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笔者结合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实例, 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本质、开展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周泓.专业对接产业,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经贸导刊, 2013 (10) .

[2]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http://www.ssbgzzs.com/zj/yw/201305/t20130517_1233634.shtml.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2-2013学年02期, 2013, 5.

[3]周泓.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为优势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J].天津经济, 2013 (9) .

[4]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402/164679.html.中国教育报, 2014, 2.

[5]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作指示, 李克强讲话.http://www.chsi.com.cn/jyzx/201406/20140624/1057593134.html.新华社, 2014, 6.

篇5: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预岗实习

一、目前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由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企业提供实习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为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如我县嵩县中专曾与上海中锐集团合作,开设汽修班,由学校负责招生,中瑞集团提供实习设备,提供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生毕业后由中瑞集团安置就业。目前,大多数学校校企合作采用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切合实际需要,企业又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顶岗实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然后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相应岗位操作标准和要求,通过技能提升训练,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離”对接;接着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

(三)参观和见习模式

学校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生产基地作坊参观、见习,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生产车间进校园

企业把生产车间搬进校园或由学校自办经济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外承接业务,自负盈亏,学生进入校园后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嵩县中专曾在校内建有菌种场,由老师常带学生生产种植平菇、金针菇,生产菌种;美术装潢,对外承接,广告设计等业务,许多作品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完成。这种模式实现了“四合一”,即“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不出校门,既能掌握企业生产及经营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五)组建职教集团

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开发教材、评估教学质量。如嵩县于2012年成立了嵩县职教集团,把县城内现有的嵩县中专、洛阳中医药学校、昌琳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洛阳畜牧中专等5所学校重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又新增了采矿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职教集团采取开放式管理、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阳光工程培训等合作创新,这一模式对更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来说,满足了用工需要。因此,集团化办学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找准对接点,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企合作,就需要学校、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就需要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调整学校与企业关系,改变育人者与用人者之间的脱钩现状。通过对接,构建由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合作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对接点:

1.教育观念上,校企合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规律,也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2.专业体系建设上,学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贪大求全,要立足自身的实际,结合区域发展经济情况、企业用工需求,建设好示范性企业、骨干专业;新设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课程体系设置上,在对接过程中,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熟悉生产过程,掌握企业需求,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校企合作,不只是把生产流程搬进课堂,也不只是让学生走进企业,融入生产第一线。企业产品、服务需提升,新兴科技成果要转化,企业产品要创新,离不开大批掌握新科技的人才。因此,如何把新科技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出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生产力,是企业与学校面对的共同课题。因此,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也十分必要。

4.逐步探索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招生、学籍、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效益、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

6.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县域经济对接,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找准对接点呢?要真正实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上岗率高”的办学效果,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对接的计划、措施,全面了解企业的产业情况、工种项目、技能人才要求等;同时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对接的企业岗位,选准对接点。

总之,校企合作,校企双赢,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与趋势。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对接点,校企合作之路必将越来越宽。

【参考文献】

[1]鲁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中职校长研究班上的讲话.

[2]刘炜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篇6: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将打政策“组合拳”

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和基础

1.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目前,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一是缺少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具体规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预期的经济利益, 如果没有政策法规的保障, 企业的付出就可能得不到回报, 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束缚。二是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完善中, 校企深度合作缺乏成熟的市场环境, 致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三是在学校教育层面, 缺少在管理体制、师资结构等方面的有效支撑。四是现实的校企合作过程中, 对校企合作的把握只是依靠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和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 对学生参与岗位工作的劳动限度、时间限度、质量评价和结果考核尚缺少法律依据。由于上述原因, 校企合作或流于形式或以学校为主, 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希望, 由于缺乏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而常常被忽视。如何在校企合作中,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协同育人, 还有待探索、破解的难题。所以, 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 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必须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第二, 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 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第三,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1.2 本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以本院汽车类专业为例。2009年以来, 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开始尝试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2010年, 又启动“三年教学质量攻坚工程”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成了我院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我们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团队, 进行了诸如“工学交替”“小班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教学改革实践。为了实现汽车类专业三年教学质量攻坚工程的目标, 又抽出一批专业教师, 组成了3个教学团队:汽车教学团队、机电教学团队和机械教学团队。汽车教研室结合本专业的基本情况, 编写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标准方案、核心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方案, 翔实周密, 可操作性强, 一度成为其他专业的典范。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为我们构建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院汽车类专业与中德诺浩 (北京)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2013 年开始招生。本文正是以该项目为载体, 结合本院其他专业“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对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和研究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 本院在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 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子方面, 形成了独具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出了贡献。

2 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1 汽车类专业设置的背景

2.1.1 社会背景。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1992 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1], 到2014 年的22 年间, 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均呈较大幅度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 447 万辆 (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 万辆) , 比上年末增长12.4%,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 584 万辆, 增长15.5%。民用轿车保有量8 307 万辆, 增长16.6%[2]。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汽车检测维修为主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也越来越重要,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因此而前景广阔。

2.1.2 行业背景。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汽车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汽车产业中, 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汽车已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这就决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 还必须掌握现代电子控制维修技术, 这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但是, 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还严重缺乏, 造成了汽车售后检测、维修的滞后和汽车档次与维修质量的反差。所以, 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承担着培养维修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2.2 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为适应现代汽车发展需要,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都必须以汽车市场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主要是立足河南, 面向全国。近年来, 河南中原经济群的建设如火如荼, 为河南省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查阅,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工程委员会从2008年开始, 每年定期发布我国汽车人才需求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3]。社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 设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培养更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是符合我国汽车售后维修、检测等服务业迫切要求的。

3 本院校企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简介

3.1 校企合作企业:中德诺浩 (北京)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该企业成立于2003 年, 由清华科技园 (启迪控股) 、中德诺浩集团共同投资创办, 是专业的教育服务机构。“中德诺浩汽车教育项目”是该企业与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 (HWK Halle) 共同合作的。中德诺浩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汽车营销工程师”等国际通用证书课程体系, 通过对德国原版汽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本土化, 开发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德诺浩汽车教育”已与国内多所本科及高职院校成功合作, 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赞誉[4]。

3.2 校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汽车人才

该项目是中德诺浩 (北京)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 (HWK Halle) 共同合作的。HWK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职业教育机构, 培训课程涉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数控技术等36 个不同专业。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 所有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必须拥有HWK技能资格证书。基于德国汽车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该证书“含金量”极高, 是学院项目学生进入德系汽车4S店工作的敲门砖。

3.2.1 项目内容:包括汽车技术工程专业 (合作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合作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

3.2.2 项目宗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律、法规, 适应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贯彻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 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 使合作双方以及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受益。合作中, 本院引进德国汽车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优质教育资源 (包括师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办学管理经验等) , 探索中德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充分利用最新的知识, 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课程与标准, 立足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方面的实力与特色, 参照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引进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证书认证, 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和教育资源投入, 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的汽车技术人才, 以服务于河南省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

3.2.3 项目定位:全面引进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材、课件与软件及培养方式, 将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体系与本院汽车相关专业进行嵌入式套读, 配备与德方同等水平的师资和同等标准的实训设备, 使项目具备与德国同步发展的条件。

3.2.4 考核与证书:本院与合作企业根据协商制定的培养方案和确定的教材共同执行教学和考核。毕业生将获得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和德国汽车职业资格证书 (HWK技能资格证书) 。双方将逐渐引进更多国际优秀原版教材和考核方式, 实现与国际中、高端汽车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同步。

4 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两年来, 本院与中德诺浩 (北京)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就汽车类专业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共同培养高端汽车技能型人才。

4.1 双方共同建设标准化实训室

由企业提供标准化是实验实训室建设标准, 该标准按进行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标准进行设计, 具体建设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基础设备, 企业提供专业的高端设备, 共同完成实训室建设或改造。

4.2 共同开发使用符合先进职业标准的“双元制”课程体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校企共同合作开发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教材、课标等相关资料。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地架构。原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岗位脱节, 课程内容单一, 不系统。在具体的实训操作中, 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脱节, 实训效果差, 与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相差很大。新的课程体系, 打破了每门课的限制,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来编排理论和实训内容, 以实训为主线, 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实训时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 就安排什么样的理论知识, 不需要的不安排。新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进行划分, 每个学习领域以工作工程中的不同学习情境进行组织, 每个学习情境以实际的不同工作任务编排。

4.3 共同培育师资队伍

为保证合作项目能够按照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开展和进行教学, 我们建立了一支理念先进、教学精湛、能够满足德国“双元制”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学院选拔了一批符合专业要求的老师, 由中德诺浩按照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后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体制, 并获得由中德诺浩认证的“汽车维修保养教师”“汽车电控系统教师”“汽车整车故障诊断教师”等资格证书。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培训时间都在45 天左右, 教师考核有严格要求:每个模块的考核分为两部分, 实操考试和教学试讲。实操考试主要考核技能操作, 试讲主要以教学教案、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课堂的组织为考核标准。最终结业成绩为:总评成绩=实操考核成绩 (60%) +教学试讲成绩 (40%) 。满分为100 分, 80 分 (含以上) 及格。教师通过考核, 获得由中德诺浩认证的“汽车维修保养教师”“汽车电控系统教师”“汽车整车故障诊断教师”等资格证书, 方能上岗工作, 教授学生。

4.4 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划分

为了共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避免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4.1 校方的权利与义务:一是负责在首年落实招生计划前完成合作项目的收费审批手续, 并将合作项目列入统招计划。二是按照协议中约定的招生目标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通过报考指南、招生简章等途径公布合作项目相关信息, 进行宣传。定期向企业提供招生进展信息。三是指派项目负责人, 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四是指派专职实习就业指导老师, 负责学生的实习前动员、实习过程跟踪、实习后回访等, 并派上述人员参加企业举办的实习就业相关业务培训。五是组建专职的专业教师队伍, 并在实施教学前派遣充足数量的教师参加企业为本合作项目举办的师资培训。专业教师应具备汽车及汽车相关专业基础且通过企业考核后持证上岗。六是按照项目实施要求, 提供理实一体化实训场地, 按要求进行统一的VI装饰和环境布置。配备基本设备, 以保证项目教学正常实施。七是按照双方共同确认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训要求和考试要求等对项目学生实施教学和管理。八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项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 每个教学班人数不超过30人。九是负责为企业派驻的现场支持与服务人员提供设施齐全的办公场所。

4.4.2 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一是协助校方准备项目报备所需要的文件、材料并配合校方完成相关的项目审批手续。二是负责提供并授权校方以推动本项目顺利开展为目的使用“中德诺浩汽车教育”品牌。三是负责向校方提供“中德诺浩汽车教育课程体系”的使用授权和课程实施方案。四是根据校方的实际情况提供实训室改造和优化的个性化方案定制服务。五是负责向校方提供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包 (每专业课程18个学习领域) , 包括领域标准、教师多媒体课件、维修手册、多媒体视频、理实试卷、参考文献目录等。六是负责向校方提供项目启动、招生、实习就业等相关人员的免费培训。七是企业负责向校方提供免费的专业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八是根据项目约定的招生规模, 负责以设备或基金的方式向校方提供部分教学整车的配套支持。九是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负责向校方提供项目全程咨询和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招生、学术、实习就业、考试等支持服务。十是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 负责向校方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评估和控制服务。十一是负责为通过考试获得德国证书的项目学生提供品牌汽车4S店就业安置服务。十二是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德国合作方的联络和协调工作, 包括邀请德国合作伙伴参加必要情况下的项目发布会或新闻发布会、德国专家来华授课、德国专家来华现场督考等。十三是负责为合作项目学生提供德国学习机会并协助学生办理相关出国手续。

5 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总结

5.1 为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学校与企业已经建立了密切的“血缘”关系。企业提供中德诺浩汽车教育课程体系的使用授权和课程实施方案,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企业实习就业实施方案、第三方人才评估考核方案、专业技能教室设备配置标准化手册等。提供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包, 包括领域标准、教师多媒体课件、维修手册、多媒体视频、理实试卷、参考文献目录等。提供免费的专业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学校派专业老师参加企业的德国“双元制”教师培训,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 进行项目教学授课。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公共课部分由学校根据教育厅要求制定, 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由企业根据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根据学校设备情况、教师情况、生源情况等, 提供相应的设备、资金、人员和技术支持。

5.2 校企共同制定了德国“双元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院和企业制定了德国“双元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本院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引入中德诺浩汽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汽车机电诊断与维修技师”“汽车技术与服务营销师”课程, 以专业课程置换的方式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等相关专业的专科学历课程进行嵌入式套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培养具有中、德汽车维修技术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教学标准切实可行:依据企业实际工作需求, 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层次调整, 编写了项目化教材。整个项目实施过程, 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

5.3 校企共同设计课程领域, 构筑了一体化教学平台

校企双方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依据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照德国“双元制”汽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依据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每个教学领域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 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特点是:小班化教学、四节课联排、按照“15+30” (15 分钟理论+30 分钟实践) 时间安排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在课程体系编排中, 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学习领域上:共分为18 个学习领域、轮岗实习和定岗实习环节。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培养。

5.4 校企共同培养师资, 汽车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显著增强。

在学院与企业合作两年期间, 本院分4 期共24 人次去北京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参加了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其中:6人获得“汽车维修保养教师”资格证书, 6 人获得“汽车电控系统教师”资格证书, 6 人获得“汽车整车故障诊断教师”资格证书, 6人获得“汽车机电服务与营销教师 (岗位服务类) ”资格证书。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 教学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学院每年的先进教师评比中, 都获得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这些教师目前已成为本院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 成为专业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

5.5 双方共同建设了汽车类专业标准化实训室

在标准化实训室建设上, 企业提供按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标准进行设计的建设标准和专业的高端设备, 由学院具体承建。两年间完成了12 个实训室的建设和改造。如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汽车认识与维护保养实训室、发动机机械构造实训室等。每个都是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功能明确, 设施设备齐全。每个实训室能容纳30-50 人不等, 完全能满足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 为汽车专业后续发展和学生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5.6 采用“懒教”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自学、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及交流沟通能力。

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提供工作任务、提供设备、提供参考资料。学习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 由原来的被迫死记硬背的学习, 变成现在的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观感学习。具体方法是:学生5人一组完成工作任务, 老师不教, 由学生小组自己根据工作任务、查阅参考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自己完成。遇到问题先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 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其他小组解决。如果所有的小组都解决不了的, 由小组组长提交给老师, 老师只解决共性问题。老师主要是监督学生操作时的安全问题, 只要没有人身安全的危险,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哪怕是某些汽车零部件被损坏也是值得的, 只有这样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才能记得清楚, 才能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这种“懒教”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习惯, 培养的是学生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今后的一生都将会受益。

在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国技能大赛的中, 我们的项目学生团队取得了一等奖1 项, 二等奖3 项, 三等奖1 项的好成绩, 这是本院汽车专业历年来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我们对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使本院2013 级、2014 级汽车类专业学生直接受益, 并对全校工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为各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提供了借鉴。

6 结论

6.1 探索出校企同呼吸、共命运的双赢合作人才培养路子

企业全面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包括企业高技术人员授课、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共建实训室、企业为学院培训教师、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实践岗位、就业岗位等。主要解决了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校方积极参与, 但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不深入, 流于形式的问题;学校仅仅为企业提供短期暑假工, 企业基本不参与学生培养等问题。

6.2 科学界定了高技能汽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在本院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 明确了核心课程, 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情景、实训条件等。主要解决了在汽车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以下问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脱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等问题[5]。

6.3 探索出中德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为适应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 进一步推进中国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提升中高端汽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准, 本院已经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两个专业, 均增加了“德系汽车方向”, 目的是积极探索学习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使其为我所用, 实现汽车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最终实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和必由之路, 这已经是高职教育界的共识。本文拟就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结论, 以期推广到其他专业或兄弟高职院校, 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

参考文献

[1]汽车人才调查报告-百度文库[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b2ce13e87c24028915fc3a8.html,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4.

[3]解传美.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0) .

[4]周永莲, 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 (2) .

篇7:浅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关键词:概念;定义;成效;体会与思考

一、全真实训

实训教学作为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是构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核心环节。实训教学是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了解实际操作、熟悉职业环境、具备上岗能力的重要渠道。

全真实训是以“教学和实践零距离”为标准来开发和设计的,这种模式既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需求,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学生可以真正积极投入到实习中去,激发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并大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而这也正符合了职业教育的目标。

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

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全真实训、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全真实训、顶岗实习是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全真实训,顶岗实习的主要成效

1.我院学生在岗实习率达98%,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2.企业和社会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评价较好率比过去增加了30%。

3.畢业生更容易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4.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四、全真实训,顶岗实习的体会与思考

1.“全真实训、顶岗实习”,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与企业一样的真实环境,生产一样的产品,因此,在资金来源和培养成本上稍显不足;

2.同企业一样为市场生产产品,还缺乏相应的机制保证,与企业的互信关系还需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增强;

3.各项保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总之,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制度的逐渐推行,我们认为“全真实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也为广大兄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可复制的经验。

上一篇:申请恢复执行下一篇:中秋节送女生什么东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