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

2024-05-25

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共2篇)

篇1: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

《孙权劝学》说课稿(龙海市级教研公开课)

龙海市实验中学

朱卫军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孙权劝学》。恳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本班又是属于优质生源班,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教前会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讲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向学生求救,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辨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看投影通读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的能力。

2、单个学生表演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三、教师范背,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五、请一同学来复述故事,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劝”的艺术。

六、创造性阅读——编创课本剧,体验感悟,评价人物。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七、联想链接,精神内化,延伸拓展。

1.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解释。2.学以致用。(解课前老师的困惑)3.模拟记者招待会。

八、评议总结、积累巩固。

九、作业设置。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龙海市级教研公开课)

龙海市实验中学

朱卫军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能力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教前会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的韵味。

2、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背读等,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

2、竞赛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检查课前学习情况可采用抢答的方式,包括辨字音、词 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

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4、比较阅读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方法:

1、先学后教,自读质疑,借助工具书课前学习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讨论解决。

2、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小记者采访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篇幅短小,在教学时应侧重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创造性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课前学习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先学要求:

1、读熟课文,读通注释,读准字音,进而背诵课文。

2、能疏通文意,创造性阅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前言:在正式上课之前呢,我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继续发扬胆子大的优点,该举手的时候就举手,该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回答问题,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我,以及咱们后面听课的各位老师,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做到?这节课我还准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有一位亲戚孩子,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她的父母为她感到着急,向我求救。我很想好好跟她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她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教师讲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向学生求救,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三)、辨读课文、自主强化。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看投影通读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的能力。

2、单个学生表演读,(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3、教师范背,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背诵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

(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五)、请一同学来复述故事。教师加以点评并做简要分析(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劝”的艺术)。

(六)、编创课本剧,体验感悟。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师: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评价人物)

(七)、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我这位亲戚的孩子。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已经理解的非常透彻了。那么接下来我想告诉大家一件非常神奇的消息,那就是我们文中的三个人物今天就在我们的现场——他们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们(一组是孙权,一组是吕蒙,最后一组是鲁肃),现在老师想派一名记者,采访一下孙权、吕蒙和鲁肃,或者说,我们来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问哪组人,哪组人就从你们组的角色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至于问什么,暂且保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想想,记者可能会问你什么问题。

师:好了,记者招待会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来听记者的采访吧!

(八)、评议总结、积累巩固。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愿不愿意也听听老师的意见?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同学们,学习苦吗?的确苦,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苦,又哪来的甜?以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应该说已经非常优越了。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产生厌学情绪?一句话,学习态度问题。所以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已经有了厌学或者正在有着厌学的情绪,那么希望在这节课之后,能够端正起学习的态度,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父母和师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为读书教育。与此同时可作适当的板书)

师:一节课很快下来了,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大家看看我应该把奖品送给谁?(学生们自己可能推选出很多人选),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奖品送给谁了?就送给大家吧!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什么奖品?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出示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幻灯片)老师就把这些名言警句送给同学们,(学生齐读)。(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在分别之际,老师再赠送大家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在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司马光也就会含笑九泉了。

(九)、作业设置:

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篇2: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

湖北省天门市拖市一中国家课题研究组张良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共同探究及讲解,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层次多变、灵活巧妙的多层朗读、朗读语气探讨、动画故事、自述故事、模拟采访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明确“开卷有益”的道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并努力读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将学生分为六组,分组布置预习任务,准备上课时交流展示。第一组:作家、作品介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收集勤学有成的例子。第二组:找出重要的词语句子解释,口述全文大意。第三四五组揣摩人物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神态,解读文本内涵。第六组:模拟记者招待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劝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演义》吗?(喜欢)那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点击画面播放)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虎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曾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读“劝学”篇: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简介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PPT配合强化三个要点: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PPT显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多层朗读:听读课文、自读课文、点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七嘴八舌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的意思。

2、互相提问,落实重点词句。

3、教师提问,查漏补缺,强化重点。

参考问题:

1、通假字:“涂”通“途”,道路“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见:见往事(了解知道)见事(认清识别)

3、古今异义:孤:古义: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儿

博士:古义:学官名;今义:学位名

(四)观看动画《刮目相看》,重温故事

三、悟“劝学”理:精读品析,领悟主旨

(一)导入: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孙权又是怎样劝吕蒙读书的?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组问题来展开探讨:

(二)说明:探讨的大致方法为:先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关重点语句来回答某一问题,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一句应该怎么读,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围绕导入的问题找出相关重点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话回说,或以读带品,或以品促读,读品结合,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探讨: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

重点语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读品:这一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从中可以体会当时孙权对吕蒙什么样的情感?(读出了坚决严厉的语气。孙权是一国之君,吕蒙是他的爱将,他用这种坚决的语气要求吕蒙,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可见关心、厚望。)

2、孙权又是怎样劝吕蒙读书的?

重点语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读品:这两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从中可以感受到孙权怎样的心情?这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学的?(先请一个同学读,再请一个同学评析。这句的前半部分是个反问句。孙权作为君主劝将军吕蒙学习,吕蒙找借口不学,孙权不高兴了,于是用一个反问句来责备吕蒙。读这句的前部分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责备的意味,表现出孙权的不高兴。后半部分用了“但当……耳”即“只不过……罢了“这样的句子,语气比前半部分有所减轻,这句是说读书的目的并不要求太高,要吕蒙不要怕读书,带有鼓励期待吕蒙读书的意味。)教师小结(责备之后马上鼓励,可见孙权多么善劝,多么会做部下的思想工作。当然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得益于读书。下一句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重点语句(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读品:这句应该怎么读?应该读出一种什么语气?从中可以感受到孙权什么样的神态心情?(“卿言多务,孰若孤?”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语气又不能太重,要能表现出一种亲切的口吻。“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要读得恳切,注意“常”、“大有”要读得重些。这句要表现出孙权种庄重又语重心长的神态。)教师点拨:孙权以切身经验劝吕蒙读书。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重点语句:(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读品:这句应怎样读?读出人物的什么神情?(非常吃惊的神情,要体现出鲁肃以前瞧不起“吴下阿蒙”,现在非常佩服才略非凡的吕蒙将军的意味。)

重点语句:(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品:请学生先读该句,并说说应读出什么神情?(自豪的神情,调侃的语气。吕蒙为自己学有所成而高兴、自豪,对鲁肃以前说自己是“吴下阿蒙”有点小情绪,就用调侃的语气,说鲁肃要刮目相待,“大兄”不要见事太晚了!)

(四)小结:

文中写鲁肃过寻阳,不仅赞叹吕蒙的才略,还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友而别,文中写鲁肃的这些言行有什么作用?(文中写鲁肃的言行说明吕蒙通过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介武夫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说明读书能健全人格,也证明了上文“常读书”“大有所益”。)

四、说“劝学”事:讲叙故事,类比深化

1、提出问题:历史上,勤奋学习,学有所成的例子很多,你能讲一个吗?

2、学生讲述:如,毛泽东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孙康映雪;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3、教师小结: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说明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五、访“劝学”人:模拟采访,拓展延伸

1、展示背景::东吴英雄答记者问(PPT展示模拟记者招待会背景)

2、有关说明:①先由第六小组的同学扮演名人并示范采访,然后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②问题提示:如果你是记者,你准备向谁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吴侯孙权、将军吕蒙、将军鲁肃,你要预先考虑记者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你将如何回答。

3、模拟采访:

参考示例:

记者:吴侯,您好!请问:您觉得吕蒙将军通过学习有了惊人的变化,靠的是什么?

吴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靠吕蒙将军自身的努力,当然也有我的功劳,如果不是我善劝,

他可能还是不学习,还是一介武夫呢!

记者:吕将军,刚开始,孙侯劝您读书学习,您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后来主要是因

为什么原因使您开始读书学习的?

吕蒙:主要是因为孙侯以切身经验说服了我。他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话时常

提醒我坚持读书学习。

记者:鲁将军,您是吴国的名将,文韬舞略非常人所比。吕将军虽然也是吴国的名将,但他

只是一介武夫。后来您怎么与他结为朋友了呢?

鲁肃:正如吕将军所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吕将军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已由一介武夫变成了一名儒将。

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劝学”篇、悟“劝学”理、说“劝学”事、访“劝学”人,懂得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明白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劝学”文:课外作业,总结收获

课外作业:写一篇“劝学”的作文,来激励人们读书。

七、励“劝学”志:老师赠言,巧留余音

结束语:同学们: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在此,我把冰心奶奶的“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名言赠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开卷有益

张良西

上一篇:《雷雨》戏剧冲突之我见下一篇:最新毛中特概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