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2024-05-22

《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精选4篇)

篇1:《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

2.学习通过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中人物。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一、语言积累和运 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带挈(qie) 相公(xiàng) B.腆着(tiǎn) 星宿(xiù)

C.解元(xiè) 兀自(wù) D.绾着(wǎn) 轩敞(ch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

(1)如今你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2)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D.讳--就是“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忌讳”,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

4.填空。

(1)《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5~13题。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 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5.选文(1)在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①( );②( );③( );④( )。

6.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等,这与从前他们对范进的态度截然相反,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7.分析文中加黑词语的表达作用。

8.阅读选文(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孔乙己是怎样的人?“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9.“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句中“所有”“都”语意是否重复?

10.选文(2)中,除了“笑”“哄笑”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刻画了众人以逗孔乙己为乐的心态。

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了孔乙己什么心理?

12.两段选文在描写世态人情上有何相同之处?

13.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 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

(1)相同之处:________

(2)弊端:________

同步自测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①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二十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②那天, 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 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 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

③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 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⑤“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⑥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 挥笔对出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⑦下联中,陈毅把共产党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⑧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⑨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三咏雄才三仰四 军事理明。”

⑩两个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喧。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号稼轩),“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酒不解真愁!”陈毅微笑答道。

“真愁!”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自己孑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仇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治,胜局才有望。”

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

1.这时故事发生的时间在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故事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第③~⑤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三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③段,一道童________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段,“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________答道。

⑤段,道童________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 ⑤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要语言概括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13)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作用。

7.第⑧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文句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9.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者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________

11.你读本文后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同步自测一

一、1.C 2.(1)规矩 (2)教我 (3)家乡 (4)戏弄、捉弄 3.D 4.(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

(2)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清

二、5.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集上

6.体现了众人趋炎附势的心理。

7.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将身价百倍、荣华富贵以至他竟不能相信这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有联系,如在梦幻中一般,报贴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得完全忘形了,竟至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 已失常变态;“灌了过来”,意味着范进喜得昏厥过去,真的完全不省人事,牙关咬得紧紧的,不得不扒嘴巴硬灌。“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那种疯态丑恶不堪。“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的惊讶,范进疯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8.不能去掉。强调孔乙己身份的特殊,预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9.不重复,强调众人无一例外地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

10.叫故意高声 11.矛盾、羞愧、自欺欺人。

12.在世态炎凉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或侮辱或取笑,冷酷无情。

13.(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同步自测二

1.初冬季节茅山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2.(略)

3.①长官就不必劳驾了;②长官就不必再 来了;

③不用再来了;④师父不想见你了。

4.上联理解要点:①体现心诚(多次拜访);②行为令人感动,包括自然物和人。

下联理解要点:①赞美陈毅(包括新四军);②事理明:新四军以国为重,辛三仙深明大义。全联大意是两人互表仰慕之情。

5.①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且危在旦夕;

②担心辛三仙不理解,不肯出山。

6.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烘托陈毅请医生心之诚、意之切;心理描写作用:阐述三顾茅山的原因及请医迫切的心情。

7.照应的句子有①往返了两次都未见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②这次再登乾元观;③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

8.略写前三请,详写第四请;详写请医略写治病;作用:①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详略得当;②便于集中刻画陈毅、辛三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突出中心。

9.①才思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联,具有儒将风采;②身居高位,却能体恤病员,为解国难不辞辛苦;③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家风度。

10.(略)

11.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也可以与《陈毅市长》(选段)或《三国演义》中“三顾草庐”作些比较,探讨异同或提出质疑等等。

侯晓旭

[《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篇2:《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

2.学习通过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中人物。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一、语言积累和运 用

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带挈(qie) 相公(xiàng) B.腆着(tiǎn) 星宿(xiù)

C.解元(xiè) 兀自(wù) D.绾着(wǎn) 轩敞(ch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

(1)如今你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2)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D.讳--就是“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忌讳”,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

4.填空。

(1)《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5~13题。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 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5.选文(1)在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①( );②( );③( );④( )。

6.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拿出鸡蛋酒米等,这与从前他们对范进的态度截然相反,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7.分析文中加黑词语的表达作用。

8.阅读选文(2)“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孔乙己是怎样的人?“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9.“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这句中“所有”“都”语意是否重复?

10.选文(2)中,除了“笑”“哄笑”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刻画了众人以逗孔乙己为乐的心态。

1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反映了孔乙己什么心理?

12.两段选文在描写世态人情上有何相同之处?

13.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 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

(1)相同之处:________

(2)弊端:________

同步自测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①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二十多里路程,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②那天, 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 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 仙,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

③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 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⑤“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⑥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 挥笔对出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⑦下联中,陈毅把共产党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⑧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⑨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三咏雄才三仰四 军事理明。”

⑩两个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喧。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号稼轩),“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酒不解真愁!”陈毅微笑答道。

“真愁!”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自己孑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仇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治,胜局才有望。”

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

1.这时故事发生的时间在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故事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第③~⑤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三顾道观的情景。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③段,一道童________问:“长官尊姓,来此何干?”

④段,“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________答道。

⑤段,道童________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 ⑤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要语言概括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13)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6.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作用。

7.第⑧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请从文句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9.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者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________

11.你读本文后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同步自测一

一、1.C 2.(1)规矩 (2)教我 (3)家乡 (4)戏弄、捉弄 3.D 4.(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

(2)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清

二、5.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集上

6.体现了众人趋炎附势的心理。

7.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将身价百倍、荣华富贵以至他竟不能相信这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有联系,如在梦幻中一般,报贴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得完全忘形了,竟至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 已失常变态;“灌了过来”,意味着范进喜得昏厥过去,真的完全不省人事,牙关咬得紧紧的,不得不扒嘴巴硬灌。“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那种疯态丑恶不堪。“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的惊讶,范进疯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8.不能去掉。强调孔乙己身份的特殊,预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9.不重复,强调众人无一例外地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

10.叫故意高声 11.矛盾、羞愧、自欺欺人。

12.在世态炎凉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或侮辱或取笑,冷酷无情。

13.(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同步自测二

1.初冬季节茅山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2.(略)

3.①长官就不必劳驾了;②长官就不必再 来了;

③不用再来了;④师父不想见你了。

4.上联理解要点:①体现心诚(多次拜访);②行为令人感动,包括自然物和人。

下联理解要点:①赞美陈毅(包括新四军);②事理明:新四军以国为重,辛三仙深明大义。全联大意是两人互表仰慕之情。

5.①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不但丧失战斗力,而且危在旦夕;

②担心辛三仙不理解,不肯出山。

6.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烘托陈毅请医生心之诚、意之切;心理描写作用:阐述三顾茅山的原因及请医迫切的心情。

7.照应的句子有①往返了两次都未见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②这次再登乾元观;③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

8.略写前三请,详写第四请;详写请医略写治病;作用:①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详略得当;②便于集中刻画陈毅、辛三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突出中心。

9.①才思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联,具有儒将风采;②身居高位,却能体恤病员,为解国难不辞辛苦;③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家风度。

10.(略)

11.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也可以与《陈毅市长》(选段)或《三国演义》中“三顾草庐”作些比较,探讨异同或提出质疑等等。

侯晓旭

篇3:《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达标

1.本文节选自《________》第三回,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这部小说是________体________小说,共________回。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________及________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知识链接】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

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为举人,举人有资格为官。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取中后为贡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    )   拙病(    )   绾(    )

侥幸(    )   桑梓(    )   攥(    )

斟酒(     )      名讳(     )

腆着肚子(     )

(二)初读感知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小说分成两个部分。并按照情节的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介绍小说故事梗概。

2.范进在中举前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生活在他周围的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

(根据表格提示,在文中做批注)

范进 中举前 中举后

生活状况

社会地位

对胡屠户称呼

态度变化 胡屠户 众乡邻 张乡绅

中举前

中举后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他们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社会现实)?

【小支架】

当时的社会现实写照: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儒林外史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小支架】

讽刺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等。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一)根据语境,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打√,并说明理由。

(1)屠夫横披了衣服,(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理由: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理由:

(3)屠夫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 )

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②说着,往后一交跌到,牙关咬紧,不省人事。③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④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⑤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⑥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⑦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到:“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搓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米酒,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范进因中举而发疯,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用“‖”在文中①~⑦句标出。其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范进由喜而疯的过程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范进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品味选文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该段文字除了描写范进这个人物外,还对邻居等人作了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周进发迹

吴敬梓

金有余领着周进走进贡院,不想周进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又放声大哭起来。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只是哪里有一注银子?”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答!”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了花团锦簇一般。直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众人各各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道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

荏苒三年,周进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到广州上任去了。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有删节)

1.周进为什么会在“贡院”里做出自杀行为?这种行为说明周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2.“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请你分析一下周进喜出望外的原因。

3.“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这句话表现了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4.试分析周进和范进两个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5.文中划线这个情节与《范进中举》中哪些情节相同?“不是亲的”可用来指《范进中举》中的哪些人?“不认识的”又可用来指《范进中举》中的哪些人?

(二)实践运用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请以《范进发疯之我见》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2.课后进一步阅读《儒林外史》,了解更多的众生相。

韩三其

篇4:《范进中举》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一 目标导入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

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

4.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二  走近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瓶花斋集》等。

三  写作背景

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 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课堂探究

步骤一:对照译文

原文:

燕①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②时作,作③则飞沙走砾。 局促④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⑤返。

廿二日⑥,天稍和⑦,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⑨冰皮始解,波色⑩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21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2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2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24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25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①燕:指北京地区。②冻风:冷风。③作:起。④局促:拘束。

⑤辄:就。

⑥廿二日:二十二日。⑦稍和:略微暖和。⑧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⑨于时:在这时。⑩波色:水波的颜色。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

梢:柳梢。披:开、分散。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劲:猛,强有力。○21浃:湿透。

○22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3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24适:正好。

○25恶能:怎能。

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 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 好像镜子刚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 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 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小官啊。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步骤二:课文感知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这篇游记写 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              ”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步骤三:深层探究

3.本文妙用修辞,语言灵动,形象鲜明。请辨析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本文要写“满 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5.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

文言积累

1.字音

廿(  )偕(  )鹄(  )鬣(  )罍(  )蹇(  )曝(  )呷(  )堕事(  )

靧面(  )浃背(  )燕地(  )时作(  )恶能(  )花朝节(  )

髻鬟(   )

2.古今异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       /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

②土膏微润 (古义:      /今义:糊状的东西)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古义:      /今义:夺取)

④柔梢披风(古义: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⑤恶能无纪(古义:      /今义:厌恶)

3.一词多义

娟然如拭(    )

①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波色乍明(    )

②乍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欲出不得(   )

③得

悠然自得(  )

鳞浪层层(    )

④鳞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 喜气(       )

脱笼之鹄(      )

⑤之   如倩女之靧面(     )

郊田之外(       )

4.词类活用

①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       )

文言联想: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②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④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

⑤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虽乘奔御风(《三峡》)

⑥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       ;走,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联想: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冷光 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 为“未知之也”。 )

(2)省略句: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

(3)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4)被动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语态。)

参考答案:1.niàn/xié/hú/liè/léi/jiǎn/pù/xiā/huī/huì/jiā/yān/zuò/wū/zhāo/jì huán2.①拘束 ②肥沃 ③梳掠 ④在风中散开 ⑤安,哪3.①……的样子/表转折,然而,却 ②初,始/突然 ③能够/得意 ④像鱼鳞/代鱼/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 ⑤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舒缓语气,不译/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4.①像鱼鳞 ②用泉水 ③煮茶 ④端着酒杯 ⑤穿着艳妆 ⑥使…飞/使…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课堂探究

1.本文是从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麦田浅鬣寸许”

3.(1)比喻;以鱼鳞喻浪,生动形象写出了浪纹层层推动的动态美;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鱼怡然自得的欢快情形,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4.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5.抒发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厌弃都市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侯晓旭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通知下一篇:智能门锁创业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