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2024-05-24

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精选10篇)

篇1: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一是发挥普法主管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全县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我们充分发挥普法主管机关职能,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协调全县有关部门,共同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抓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建立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每个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认认真真地抓好学校法制教育,依托学校“第一课堂”的基础作用,借力“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丰富青少年学生的学法活动。同时,县司法局会同综治、公安及团委等部门积极深入到各学校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巡回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展活动,并通过编印宣传材料、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服务一条街等方式加强“两法”的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浓厚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氛围.为浓厚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氛围,我们通过巡回宣传、送法下乡发放未成年人保护宣传资料,在县城茗馨广场建设包含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法制宣传长廊和法治文化阵地,开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未成

年人保护的认识,浓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氛围。

县司法局把法律援助真正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予以权利实施,将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低保对象、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最大限度地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为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地得到法律援助,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去年,我们高标准建设了“县法律援助中心”,中心面积达260㎡,设置了开放式咨询接待受理大厅、会议室、培训室、律师室、私密室、档案室等功能区,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及投影设备。中心安排了工作人员5名,其中具法律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1名,具有律师职业资格的2名。

同时,为方便群众就近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我们依托14个司法所及相关单位建立了2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未成年人的维权工作,我们专门在县团委、教育局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由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担任法律援助联络员。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如:XX年2月28日发生在我县安和某学校的一起意外伤害致眼残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罗某与阳某均为一年级学生,在学

校午休期间,因相互抓挤软管饮料,导致罗某右眼受伤。受伤后罗某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治疗,共花去医药费元、交通、住宿等费用3863元。罗某父母多次要求阳某父母作出赔偿,均遭到拒绝。在校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引导下,罗某父母来到安和乡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了法律援助。我们法援中心经审核后及时指派了承办人,通过法律援助,受援人罗某获赔医药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合计元,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开通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未成年法律援助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放低了门槛和标准,如经济困难标准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2倍执行,而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全部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凡是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中心简化申请程序,优先受理,指派优秀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办理,并且做到全程跟踪监督,100%回访,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其合法权益,受到广大受援人及家属的称赞和好评。

如:XX年10月2日下午,在县城阳光花园小区内玩耍的小孩蓝某,被李某驾驶无牌电动助力车压伤。经县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全部责任。事发后,蓝某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小孩父母多次与李某协商医疗费用和赔偿事宜,均遭拒绝。无奈之下,小孩父母向县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要求通过诉讼解决。针对这一情况,县法援中心核实情况后,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立即指派律师予以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李某赔偿小孩医疗费、护理费和营养费等各项费用共计元。

近期,我们还受理了两起非婚生未成年子女要求生父支付扶养费的案件,一个是亲生母亲婚前恋爱先孕,后与他人结婚后生育;另一个为亲生父母婚外情所生育。这两案件均较为复杂,县法援中心专门指派优秀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承办,在承办人的几经努力下,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工作。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民事法律援助的同时,我们也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过去的刑事法律援助,仅局限于审判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自去年起,我们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将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从案件审判阶段前移至公安侦查阶段,使法律援助贯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的全过程。

在承办未成年人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的过程中,我们既依法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求承办律师重视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使其树立信心,不自

暴自弃。这种延伸教育,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XX年3月21日我们法律援助中心收到县检察院发来的通知,要求为一起涉嫌聚众斗殴案的两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黄某和赖某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当即指派两名有经验的律师分别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两位律师通过会见受援人,认真查阅相关案件资料后,向县检察院提交了法律意见书,提请县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县检察院鉴于受援人的悔罪表现,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最终采纳了两位律师的意见,分别对黄某和赖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六个月。在六个月的考验期间,两位律师继续关心黄某与赖某的心理动态,与他们保持电话联系,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和生活上的一些困扰,让他们从内心信任律师,对律师产生亲切感,这样一来,律师的话也特别听得进去,甚至比他们父母的话还灵验,教育的效果是不言而喻了。六个月考验期满,县检察院已对黄某和赖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县司法局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尤其是法律援助中心新建设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经过高标准的建设和运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受到了省市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省司法厅法援处魏淑燕处长称为是“全省一流水平”,并被省司法厅评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授予“全省法律援助为民服务

示范窗口”称号,被省妇联评为“全省维护妇女权益先进单位”,被县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郑先红、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等领导亦先后来我局法援中心调研和视察。

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特殊人群,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的违法犯罪,这些正处于花季的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他们本不该承受也难以承受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给他们更为特殊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真情帮扶,尽着自己的努力。

一是调查摸底,建立帮扶档案。去年11月,我们对全县所有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经统计,我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共有36人,我们对这些未成年人建立了帮扶档案,同时通过定期走访调查,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数据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二是真情相助,及时排忧解难.我们定期与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家庭联系,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动态和他们的家庭状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如我们协调民政部门,对4户符合条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落实了低保;协调教育部门,帮助2名辍学的服刑人员的学龄子女重返校园,并减免学杂费;协调相关乡镇

政府对14名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了临时性救助。此外,我们局里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设法挤出资金帮助解决他们的就学、就医、生活等困难。

如:镇刑释人员刘某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9年。XX年7月,刘某的女儿以高分考取了财经大学,但是刘某家庭困难,正为8000多元的入学费用一筹莫展时,局长黄振华带领县、镇两级帮教工作人员前往刘某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送上1000元慰问金,并积极协调市、县团委,帮助筹集了五千元的助学金,及时为刘某女儿解决了入学问题。又如:乡横坑畲族村服刑人员邹某的女儿在乡中心小学寄读,每个学期需要2450元的寄宿费,500元的学杂费,1000元的伙食费,而家里只有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无力负担这些费用,面临辍学。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与民政局、教育局及乡政府协调沟通,为其解决了部分费用。同时,我们决定从这个学期开始,每学年支持其1000元费用。前几天,党组成员方勇建同志带领司法所人员看望了邹某的父亲及其女儿,并送上了助学金。

三是传递亲情,助力快乐成长。在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际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尤其关注他们与正在服刑的父亲或者母亲的亲情沟通,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传递亲情。一是我们通过与监所合作,启动了远程帮教会见系统,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能够通过视频会见服刑的亲人。二是我们

帮教工作人员不断地在服刑人员家里和监狱奔走,将拍摄到他们学习、生活的视频和撰写书信带到正在监狱服刑的父,同时也将服刑人员的嘱托带回给在家的孩子,让这些孩子能够向他们在高墙内的亲人传递着自己的想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年3月24日,局长收到监狱服刑人员县乡人赖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说,一年前他在遂川县因诈骗罪被判刑6年,被公安机关抓获时,他把年仅9岁的女儿放在了县乡的房东蒋某家中。服刑一年多了,他最牵挂的是至今他的女儿杳无音讯。为此希望县司法局帮忙打听他女儿的下落,使其能够安心服刑。收到信后,我局立即派人寻找赖某女儿的下落。从遂川县到县乡、营前镇等地,几经周折,我们才了解到,赖某的女儿已经被送回到县营前镇赖某姐姐的家中,现在又随赖某的弟媳在县城读书。我们最后又专程找到赖某的弟媳,并见到赖某的女儿后才最终予以确认,并且赖某的家人也一致不知道赖某的去向,小女孩也很想见到自己的父亲,我们将赖某的女儿新列入帮扶档案,并帮他们办理会见手续以慰小女孩思父之情,赖某也可以安心服刑。

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履行工作职能,不遗余力地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篇2: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1.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院于2010年11月在德阳法院系统率先引入未成年刑事案件调查员制度。

2.绵竹法院会同共青团绵竹市委制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审判社会调查员制度规定》,并聘请了10名镇(乡)共青团负责人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审判社会调查员,均委托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习表现、社会交往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非涉案情况进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法院开庭时公开宣读,调查员制度使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及对未成年罪犯的帮教更科学、合理。目前,社会调查员参与调查的案件有12件共计25人。

3.社会调查员制度的引入,避免了审判人员先入为主的弊端,保证了社会调查的客观公正,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为审判机关公正处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提供重要依据。

二、少年法庭工作开展情况

1.我院成立了独立的少年审判法庭,探索和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审判、帮教体系。

2.我院选任政治、业务素质好,熟悉未成年人特点的法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3.创新法庭设置,对适用于简易程序,未成年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案件等主观恶性不大,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以“圆桌审判”方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4.注重培育典型事例。对一些教育好、改造好的未成年犯,如在考上大学、改造好自谋职业等典型的,让他们配合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用这些活生生的人和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可以更好的教育和挽救其他失足青少年,让失足青少年自醒、自尊,洁身自爱,尊纪守法。

5.注重回访帮教。会同团市委等定期到缓刑犯家中、社区、派出所或单位、学校了解情况,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看望并与他们座谈交心、沟通交流,为缓刑犯提供帮助,极大地预防了缓刑少年犯重新犯罪。

篇3: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未成年人的权益能否被更好地维护, 与审判阶段中的每一道程序都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对未成年权益的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在审判制度、对未成年人的辩护权利的保护以及对未成年人的定罪量刑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在审判制度的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世界各国大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少年审判组织, 由专门机关或者人员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我国, 虽然在少数大城市法院也建立了少年法庭, 遗憾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全国性法律均未对少年法庭有明确的认可, 更未对少年审判司法制度作必要的完备性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亦尚未对少年司法制度, 特别是少年法庭的地位问题作明确的规定和认可。可以说, 我们的未成年审判组织“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少年法庭的存在都受到威胁, 在基层法院很少设立少年法庭。在司法实践中, 许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是由所谓的“少年专审法庭”审理, 其实这种少年法庭名义上是专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实质上只是普通法庭的“变体”。普通法庭的审判组织原封不动, 只是被冠以“少年法庭”的名号而已。[1]这样的审判主体制度安排并不能对未成年人刑事被告人权益的特殊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 未成年人辩护权利的保护不足之处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 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末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 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 在侦察阶段律师不是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的, 而只有进入审判阶段的时候, 律师才可以以辩护人身份介入。在审判阶段才能作为辩护人, 这会使律师没有充足的时间阅卷、了解案情, 为辩护做准备, 而且也不利于监督侦查机关的行为。[2]这样使得辩护人不能为未成年人争取最有利的判决结果, 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三) 对未成年人定罪量刑规定的不足之处

在司法实践中, 对未成年人不判处死刑, 最多判处无期徒刑, 我国刑法中的无期徒刑是有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 但对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违背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刑法规定。另外自首与立功制度, 特别是缓刑制度中, 没有关于未成年人从宽量刑的规定, 把未成年人等同于成年人对待, 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完善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措施

(一) 完善未成年人审判制度的建设

首先, 应加强少年法庭和少年法院的建设。2005年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程序作了统一规定, 它使得我国少年法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但还需从法律上明确少年法庭的法律地位, 条件成熟可以设立独立的少年法院, 其具体的设置可作如下设计:级别属于基层人民法院, 它设置于设区的市, 全市的涉少一审案件均到该少年法院审判, 少年案件的终审权则归属该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对于中央直辖市内少年法院的设置, 因为目前的直辖市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 为此, 可在中级法院辖区内设置一个基层人民法院级别的少年法院, 终审权属该中级法院。[3]其次, 可以由普通刑事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案件, 但对法官要有特殊的限制。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设置方面, 可以由一名女法官担任审判长, 会同两位人民陪审员专门负责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因为女法官善于发挥女性特有的缜密、细致、耐心的长处及敏锐的观察力, 易发现被忽视的细微枝节问题或事实, 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而消除法官与未成年被告人间的隔阂。且女法官的母性本质, 更富教育感化能力, 其丰富的感情、温和的言谈更易博得未成年被告人的信任和敬爱, 从而使他们能向女法官主动倾诉真言。[4]另外, 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合议庭可以吸收心理辅导专家、教师作为人民陪审员, 对未成年被告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其紧张情绪, 这样不仅更加有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 而且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帮扶作用很大, 把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降到最低。

(二) 将指定辩护提前到侦查阶段

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性质和后果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 对法律的了解较少, 也有可能存在对司法机关的畏惧心理, 所以更易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供述, 律师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刑讯逼供或其它的侵犯未成年人权利的行为。律师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成长经历, 分析案情, 更早地为辩护做准备, 从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另外, 律师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以避免犯罪污染。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 保护未成年人的辩护权, 将为未成年人指定律师提前到侦查阶段, 能够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权益。

(三) 正确使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措施

对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措施, 向非监禁化和非刑罚化发展,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替代刑制度。自由刑是剥夺或者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罚。针对各国刑罚发展、青少年犯罪特点及中国特色, 建议在传统的刑罚体系基础上, 建立替代刑制度。比如暂缓判决制度, 暂缓判决是指刑事诉讼活动中, 经过开庭审理, 对构成犯罪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 先确定罪名, 暂不判处刑罚, 同时设置适当的考察期予以帮教矫治, 让其在社会上继续学习或工作, 考察期结束后, 再结合悔罪表现予以判决的一种审判方法。[5]按照现行的审判制度, 对那些经开庭审理已经查明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只能在审判期限内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实行暂缓判决, 法官就有时间区别和判断各未成年被告人的不同情况, 最大限度地挽救犯罪未成年人, 开辟了一条教育矫治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新途径。

尽可能大量适用自首与立功制度、缓刑制度。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缓刑制度及配套的调查、监督和社会帮教制度, 促使未成年人犯再社会化。严格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适用缓刑制度的标准。对未成年人犯尽可能大量适用缓刑制度是未成年人犯恢复性司法的有效措施, 对促进未成年人犯回归社会有良好效果和重要意义。

三、结语

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经历中十分关键又十分脆弱的时期, 需要我们特别的照顾和保护。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防治青少年犯罪, 更为深度的价值诉求是彰显成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重视、尊重与关爱。在刑事诉讼领域, 我们应当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为指导, 使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程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摘要:我国在刑事诉讼法方面确立了对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本文针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在接受审讯时, 人民法院对于其权益保护措施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措施进行浅述。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

参考文献

[1]马柳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程序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2.

[2]高素.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问题微探.科教文汇。2008.01上旬刊

[3]姚建龙.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一对我国目前创设少年法院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 2001, (6) .

[4]龚凌, 龙膜.浅析女法官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作用[EB/o L].htttp://www.1488.corn/china/.

篇4: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受害人;犯罪人;会谈和解

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

恢复性司法始于加拿大,在20世纪90年代时,恢复性司法已经在西欧、北美等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和发展。[1]

恢复性司法是指在受害人与犯罪行为人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通过和解、协商、多方参与的会谈,让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除双方冲突,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

(一)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决定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年龄集中于16-17岁,且文化水平较低;社会阅历浅,作案动机单纯;缺乏法律意识,犯罪具有初发性和偶发性;作案动机单纯,主观恶性不深。

(二)由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决定的

1.家庭原因

大多数未成年罪犯的家庭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紧张、单亲家庭等。

2.学校原因

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青少年难以得到良好的法律教育,同时评价体制单一,也导致了一些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同学逐渐被老师和同学冷落。

3.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被很多未成年人推崇,未成年人跟风效仿,建立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未成年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御不良诱惑能力较低

很多未成年人出于重重原因难以得到良好地教育,早早进入社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养成了错误的三观,稍加诱就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足的现实情况所决定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通过一方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活动。

我国传统的司法程序似乎不能很有效的对未成年人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为了从根本上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们应该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建立一套能够真正转化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系统。

(四)恢复性司法自身特性决定的

1.恢复性

恢复性是指通过司法活动,努力恢复犯罪行为造成的各种破坏和损失,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社会秩序和受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满足受害人的物质、精神需要;二是要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三是要恢复犯罪人的守法生活。

2.个人参与性

恢复性司法加大了个人的参与力度,受害人、犯罪人及其家属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观点,从而使受害人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使犯罪人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3.社会性

恢复性司法重在恢复社会秩序,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社会因素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才能更好的打击抑制犯罪,更好的对罪犯进行改造,重新回到社会。

4.前瞻性

恢复性司法不仅重视对犯罪造成的各种破坏和损失的补偿,也更加重视罪犯的改造,社会秩序的重新修复,重点在于建立一个长久防治犯罪行为的良好社会秩序。

二、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施用

(一)国外施用恢复性司法程序的经验

恢复性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前殖民地时期,甚至更远。世界上第一个恢复性司法案例发生在加拿大。

英国的恢复性司法也起始于青少年矫正制度,最早在刑事司法中实施恢复性司法的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牛津郡警察局。英国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颁布了《犯罪与妨害治安法》和《青少年司法与刑事证据法》,正式把恢复性司法纳入到了青少年司法系统内。

目前为止,在挪威、印度尼西亚、法国、西班牙、爱尔兰、新家坡、澳大利亚、芬兰、丹麦、巴西、智利、阿根廷等数十个国家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都不同程度地践行恢复性司法,并降低犯罪人重新犯罪率、提升受害人满意度、节约犯罪防控支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

(二)我国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应用范围

1.案件范围

(1)过失犯罪案件。

(2)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

(3)当事人自愿和解的案件,首先是未成年犯罪人及其监护人与受害人愿意达成和解,犯罪人有悔罪表现,积极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受害人同时真正的谅解犯罪人,同意采用恢复性司法程序。

(4)具有较好帮教条件的案件。由司法机关牵头,与学校、社区以及犯罪矫治机构联合,使得矫治行为切实落到实处。

2.对象范围

采用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前提是未成年犯罪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有积极的改正态度和悔罪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恢复性司法程序的作用。所以它适用的对象应该是:

(1)平时无较大劣迹、无前科的未成年人。

(2)犯罪行为属于初犯或偶犯。

(3)同时犯罪中的未成年从犯或胁从犯。

(4)犯罪主观恶性不大并且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

(三)恢复性司法程序使用中应坚持的原则

1.双方自愿原则

要充分尊重犯罪人、受害人的主观意愿,在双方自愿同意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和解。

2.双方平等

恢复性司法要求犯罪人的赔偿和道歉必须是发自内心,绝对不可以是为了逃避刑责的投机行为;受害人接受和解协商时与犯罪人应该是平等的,受害人不可以违背犯罪人的意愿,强迫其同意和解协议。

3.公权介入

恢复性司法不仅需要犯罪人、受害人的参加,也要依靠司法机关和社区。从长远的角度看,社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为犯罪人的矫治必须在社区完成,它也是最终将犯罪人重新纳入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唯一组织。

法律维护的是公平正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处罚和非监禁化是国际趋势,这根源于对未成年人矫治的初衷。通过采用恢复性司法程序矫治未成年犯罪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错误,重回社会生活,是对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许疏影.刍议恢复性司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制与社会.2008.09(中)

[2]刘仁文.恢复性司法——形式司法新理念.人民检查.2004年第7期

篇5: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

工作情况的汇报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近年来,我局通过强化求助人员管理,增强主动救助能力,探索多元救助方式,积极协调,部门联动,初步建立了主动救助常态化、救助方式多样化、救助工作协同化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模式。

一、基本情况

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由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承担,救助站成立八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约9500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09人次。今年10月,我局按照三级救助管理站标准对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了重新选址和设计,目前,正处于积极筹措资金阶段。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建立定期巡查机制,主动救助常态化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我市救助管理站结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建立了巡查机制,做到主动救助常态化。

定期开展街面巡查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宣传工作,对特定商业区域实施重点监控,并预留救助电话,要求相关商户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后及时告知救助管理站,要求社区和志愿者团体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后及时施救或护送至救助管理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严寒酷暑及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必须开展救助巡查工作,确保流入我市的流浪未成年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二)落实分类施救制度,救助方式多样化

根据流浪未成年人乞讨成因及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实际,我们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分类救助,针对不同的救助对象实施不同的救助管理。

对于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站采取先行施救,然后公安机关跟进,严防拐卖、拐骗和强迫、教唆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如发现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引导接受救助。对于突发急病的流浪儿,采取“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安排治疗,同时会同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系统帮其查找父母或在相关媒体为其刊登寻亲公告,及时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对于暂时查找不到父母和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我站采取福利机构照顾为主,家庭寄养为辅的方式开展施救工作。

(三)搭建救助联动平台,救助工作协同化

积极搭建救助联动平台,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各施其责,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促进流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他们回归家庭、妥善安置积极创造条件。一是提请市政府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提请市政府成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搭建各部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联动体系;二是主动联系城管、公安共同做好街头主动救助工作,与城管、公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三是大力宣传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文件,引导社会各界及时发现并报告流浪未成年人。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成立于2003年,按当时标准和工作需要进行设计和建造,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功能设计明显不足,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上协调力度不够,落实不足,需进一步细分责任。

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为抓手,积极探索,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篇6: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汇报材料3

我校 “未保”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常规年、教育年为契机,紧紧围绕稳定社会大局、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许多困难,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潞政发[2008]181号《潞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贯彻“两法”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尊重和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努力做好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继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特别是互联网的管理。在校内大力宣传,使学生明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危害,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 1 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特别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种隐患的打击力度。

3.突出重点,切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我校继续坚持帮教制度,定人、定时、定责任,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毫不松懈地做好控制流失学生的工作。

二.净化社会空气,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学校利用德育阵地,进一步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把它作为净化社会风气、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切实举措来抓,开展 “校园拒绝邪教”等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大力揭批“法轮功”的反动本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力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1)依法治校,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毒品的危害,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关乎家庭的幸福存亡,关乎社会的安全发展。目前,青少年吸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毒品预防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做好此项工作,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校已经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并积极探索。

全员育人的组织网络是学校实施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保障。我校成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组员由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全体班主任、校家长委员会主任组成。

(2)、聚焦课堂,增强学生“拒绝毒品,做文明守法公民”的意识

1)、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提高防范意识。禁毒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我校紧紧抓住关于“打一场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作为学校德育和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课堂,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我校每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中必有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真正把禁毒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整体计划。

2)、发挥品德与社会、班队会等课程和师资资源优势,让毒品预防教育和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收到更多的禁毒教育,增强防毒意识。

(3)、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创健康美好人生”的意识

我校组织四至五年级学生到州戒毒农场参观,听取了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律。我 3 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新型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学生远离新型毒品,成就健康未来的自觉性。

1)、营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育人外环境。我校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掀起毒品预防教育的高潮。去年的禁毒日活动中,我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张挂了“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大型宣传横幅,让远离毒品警钟长鸣。

2)、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大队委员们收集了有关毒品知识,向学生发放了“如何识别和预防毒。在校内举办禁毒图片展;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倡议,自主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拒毒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的毒品预防观后感征文活动。使同学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远离毒品的知识与方法、增强了毒品预防的意识。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评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小报展评活动。我校还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展板等途径,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以“毒品预防教育”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实践发现,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智慧成果作为德育素材,进行宣传教育,是提高活动质量的有效形式。

4).开展“禁毒——法制教育进校园”百人签名活动。通过对毒品的了解,让学生提高防毒意识。通过签名,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毒品预防教育受到实效。

(4)、有效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共同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一是将毒品预防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必须做到学生、家庭、社会三者结合。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因此,我校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开展家庭毒品预防教育,通过组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全体家长发出自觉抵御毒品的倡议,并配合学校,共同努力,构筑防毒拒毒的“钢铁长城”,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大环境。

二是聘请了聘请州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彭云华同志作为我校的禁毒法制副校长。每年定期请曹老师来校给学生作禁毒教育专题讲座,用触目惊心的青少年吸毒案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吸毒的危害,教育学生如何拒绝毒品,敲响校园防毒、拒毒的警钟。

通过上述工作,正在校内外形成一个禁毒、拒毒的良好氛围。我们深感,毒品预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工作,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毒品预防教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明天做出更多贡献。

篇7: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5人。教职工78人。

二、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

(1)注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学校成立了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步骤、有条理地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开齐开足各项课程,根据实际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课教学,由班主任老师兼职,有计划,有教学设计,有总结。

(2)不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力度、广度。学校通过 “国旗下的演讲”、安排主题班会、黑板报、横幅、校园广播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全方位宣传教育格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新学期利用升国旗之机对全体师生上了一节开学安全第一课,并让师生共同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教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执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责任,增强了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示范表率的信心和决心。

2.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观念。在学生中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安全演练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火、防盗、防毒及交通安全等教育,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中学生一日常规》的督促检查工作。

(2)为了强化校园内部管理,学校安排两名保安人员专门在课间巡查校园及厕所,努力消除校园内学生安全事故。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由学校领导、学校中层值周人员、值周教师在校门口值班,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欺凌行为发生,尽力预防侵害未成年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3)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一是实行学校领导和各处室主任周值班制度;二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增强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门卫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出校门必须出示有政教处盖章、班主任签名的出门证,从源头上杜绝了社会闲散人员、不法分子进入校园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伤害未成年学生的现象发生;四是在学生早操、课间操、集会之后,在楼道拥挤处专门安排体育老师疏导,杜绝踩踏等事故隐患,保证了学生在校内的安全。

(4)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针对各年级各班中学习、纪律较差的学生,学校分年级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会议,指出存在的问题,讲清危害和后果,提出明确的要求,督促和引导这些学生尽快改正缺点,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对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学校提倡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教育理念,不轻易将未成年学生推向社会,保证了使每一个未成年学生都能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5)狠抓全体教师师德建设,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并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积极倡导“用爱和责任办教育”,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6)充分利用家长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家长的培训,使家长把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和教育内化为自觉行动,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引导未成年学生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与学校形成合力,坚决保证未成年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受伤害。

(7)学校积极与公安、卫生等部门配合,不断净化校外周边环境,尽力为未成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发挥家长会学校的作用,建议家长重视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用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

2.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多开辟一些适宜于未成年学生活动的场所。

3.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真正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建设。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了保护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我校的法制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凤冈县土溪中学

篇8: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一、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的不足之处

(一) 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在逮捕程序中的不足

由于我国实行捕押合一制度, 逮捕即意味着羁押, 而对未成年人实行审前羁押有很多负面作用, 为此有关少年刑事司法国际公约规定的强制措施谦抑原则, 要求对未成年人采取拘留、逮捕或监禁应符合法律规定并仅应作为最后的手段。《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要求检察机关“严格掌握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条件, 对于罪行较轻, 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 能够保证诉讼正常进行, 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该规定体现了少年司法国际准则的精神, 但对于具备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检察机关只是“可以”而非“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因此, 司法实践中全凭办案检察官的意愿,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且适用的范围限制过严, 难以形成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有效维护。另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 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而有逮捕必要的, 应依法逮捕。但这一逮捕适用条件并未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成年犯罪嫌疑人在逮捕条件上做出区分。虽然对未成年人应该少捕、慎捕一向是我国的刑事政策, 但是现行法律缺乏对此可操作性的规定, 使得在逮捕问题上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还不能很好的实施。

(二)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在起诉程序中的不足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机关侦查完毕, 就应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了三类不起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在《联合国青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中也规定:应酌情考虑在处理少年犯时尽可能不提交主管当局正式审判防止少年司法中进一步采取的诉讼程序的消极作用。虽然检察机关在积极探索对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司法实践中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程序过于复杂, 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8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所以, 承办人如认为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相对不起诉时, 必须制作详细的审查报告, 并经过部门领导、分管检察长同意, 不仅程序复杂, 而且历时长。简单的案件从受理到审结起诉不过二三天, 但如果要相对不起诉, 从受理到检委会讨论决定, 一般要一周甚至更久时间, 这样不合理地延长了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 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

二、完善人民检察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措施

首先, 对于未成年人批准逮捕, 除罪行特别严重、主观恶性大、不批准逮捕不足以制止其继续危害社会的少年犯罪嫌疑人外, 都应当作出不批捕的决定。同时应该尽量采取非拘禁的强制措施, 比如取保候审。或者“在立法上设置一些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的强制措施, 如交由其父母、盼护人看管。”对于不具备监护条件的少年 (包括孤儿、流浪儿、异乡少年等) 应交由专门的机构如设立少年感化院管护。办案检察官在审核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强制措施时也应从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严重性、未成年人犯罪主观因素及心理、可能判处的刑罚、对未成年人身心影响等角度综合考虑, 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能够收到最有效的维护。法律对于批准逮捕这一程序中对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适用方面应该进行适当的区分,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扩大不批准逮捕的适用范围, 这也有利于办案检察官按照法律规定决定批准未成年人的逮捕, 从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其次, 在起诉阶段应该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暂缓起诉, 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罪该起诉但犯罪情节较轻, 以暂不起诉为宜的少年罪犯, 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设置一定考察期, 进行考察帮教, 考察期限届满, 检察机关认为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致再危害社会, 即对少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如在考察期间不思悔改, 又违法或犯罪, 即撤销取保候审并提起诉讼的一种制度。2在司法实践中, 有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被起诉到法院后, 法院大都主观恶性不大.初犯判处轻刑。这样虽然惩罚了犯罪, 但是预防犯罪的效果并不好, 很多未成年人在执行刑罚时可能交叉感染, 在执行完毕后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就又可能实施犯罪。如果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在做出暂时不做出处理决定时的同时还可以设定一定的考验期并附加一定的义务给未成年人, 而且也加强对其监督和引导, 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的改造。从这一角度看, 暂缓起诉能够弥补我国现有制度的缺陷, 因此有建立的必要。

最后, 对现行的相对不起诉工作程序进行改革, 大力精简相对不起诉的审批程序, 下放权限。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出现一般的酌定和存疑不起诉情况时, 由承办人提出意见后报主管检察长批准即可, 无需经检察委员会决定, 更不需报上级检察院备案。

通过以上措施来完善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以及起诉阶段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在能够惩罚罪行特别严重、主观恶性大、不批准逮捕不足以制止其继续危害社会的少年犯罪嫌疑人同时, 又能起到更好的改造未成年人的作用, 确实维护好未成年人权益。

三、结语

目前国际上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流趋势是非犯罪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 即由犯罪主义转为保护主义。除犯罪结果特别严重必须课以刑罚外, 一般以实行保护性管训处分为原则。之所以要对犯罪少年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处罚程序和处罚手段, 是因为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经历中十分关键又十分脆弱的时期, 需要我们特别的照顾和保护, 就象一棵幼苗, 需要精心地浇水、施肥、除虫除病害, 才能长大成材, 如若在其遭受病虫害侵扰正需要帮助和保护时, 却横遭打击, 很可能导致其枯萎凋亡。实践证明, 对犯罪少年科以监禁刑对其犯罪行为的矫治并无益处, 不仅极易形成“交叉感染”, 而且由于中断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 与社会的隔阂日深, 加之来自于社会甚至家庭成员的歧视, 极易形成反社会心理, 出狱后在事业、家庭和婚姻方面举步维艰, 很可能导致重新犯罪。也因此本文对于未成年人现行的司法保护措施的反思以及改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管是对现行制度的反思, 还是对更为理性制度的构建, 我们都要认真考虑最为宏观的价值期待。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在法律制度上给予未成年人特别的关爱, 有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最好的人生起点, 特别是那些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防治青少年犯罪, 更为深度的价值诉求是彰显成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重视、尊重与关爱。在刑事诉讼领域, 我们应当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为指导, 使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程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摘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 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制定了有别于成年人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程序, 以期通过公正、人道的特殊司法保护程序, 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失足少年。本文根据未成年人在发生犯罪行为时人民检察院、对于其权益保护的措施中的不足以及完善措施进行浅述。

关键词:检察,未成年人,司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光中, 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冲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74.

篇9: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关键词:双向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在对刑事司法过程中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理念、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双向保护理念”在指导未成年刑事检察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的保护机制方面并没有将该理念全面贯彻到位,还有不少需要健全和改进的地方。本文就“双向保护”理念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展开论述。

一、双向保护理念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向保护理念”在部分地区没有转化为机制

双向保护理念作为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理念,应该体现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部分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该双向保护理念仍然停留在“理念”状态,没有根据该理念的基本精神,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机制或适用机制。笔者认为,不将理念或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适用机制,就不能将该理念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检察工作。这就如科学理论,没有转化成能够应用生产时间的技术,就不能出生产力。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过程中,也是如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不能就是简简单单的犯罪记录封存,而封存的具体工作必须体现该项工作对未成年人的双向保护。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项对涉罪的未成年人的一项特殊保护制度。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机关对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封存。但是,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没有封存、不知道怎样封存、封存要求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经常见到案卷材料中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等前科材料附卷,并且在有的法院,还将未成年时的犯罪前科作为量刑的依据。这不仅是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违背的,更有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片面化问题突出

“双向保护理念”是指既对涉罪的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又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保护,不能顾此失彼,出现保护失衡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体现这一双向保护理念,既要对涉罪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也要对被害的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一并封存。在司法实践中,出于对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认识的片面化的问题,也会出现重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而忽视被害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这与“双向保护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与该项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四)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重封存、轻保密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初衷是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保密,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记录封存,不能仅仅是案卷材料的封存,更应该是在严格遵守办案保密制度下的封存。因为社会上对有前科的人员是多少存在成见的,没有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这一重要制度,就意味着人人可以知道、人人可以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这势必会给未成年人的升学、就业、参军带来不可避免的歧视。从涉罪未成年人的改造、悔过自新角度而言,未来的负面压力对其积极矫治、改造是不利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学校、政府、司法机关都是有责任的。

二、以“双向保护理念”为逻辑起点。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

(一)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过程的监督机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过程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质量。特别是绝对不允许相关案件记录材料的遗失或者有不应该在场的人在场观看。对此,建议检察人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过程中,应有该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内勤人员监督进行。

(二)落实“双向保护”原则,不断细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保管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及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材料,要求由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保证保管的犯罪记录档案的安全,不得遗失或损坏。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查询制度。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除办案机关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查询外,其他任何单位、组织或人员均不得查询。

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信息遮盖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查询,一般不应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材料,但实际并非如此。公安机关基于办案需要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一般不应查看未成年被害人的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涉罪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会涉及到未成年被害人,在不可避免遮盖的情况下,应严格保密。在未成年被害人的信息是独立材料的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该信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遮盖,充分保护好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等信息。

(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案件当事人评价机制

1.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评价机制

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的根本目的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保护应该是建立在实质正义观点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仅仅是建立在形式正义之上的。这也是刑事实证学派(该学派持实质正义观点)与刑事古典学派(该学派持形式正义观点)的根本分歧。那么,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在各个环节是否实现了实质正义?这不是由检察机关自己来评价的,而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自己的感受来决定的。笔者认为,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来评价检察机关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的优劣、工作的好与坏,对于倒逼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应该具有现实意义。也只有在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评价不断倒逼之下,“双向保护理念”才能更加实事求是地落实为“双向保护机制”,进而使得该项工作更加实实在在的反映双向保护,实现实质正义。

2.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被害人评价机制

司法活动本身就是司法人员与案件当事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司法活动的结果,大多也是司法机关对案件当事人行为的法律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这种司法或法律评价是单向的。那么,事实上,这种评价也可以是相互的。以法院为例,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法院的评价不满意,则可以上诉至上级人民法院。我们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不妨也参照这一做法,我们工作的好坏,也交给未成年被害人来评价。

因为这个工作的名称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机制,看似只是封存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但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也是需要保护的,特别是性侵未成年被害人。这与“双向保护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也要特别注重未成年被害人的相关信息、材料的保密,与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一并封存。

未成年被害人相关隐私等信息的记录的封存或保密處理的效果,由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来评价,进而促使该项封存、保密处理工作不断改进,更加符合“双向保护理念”的精神和要求。

篇10: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汇报

一、责任制落实情况

(一)党政重视,摆上位置

我局在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工作,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局党政班子多次集中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意见》下发后,局党组中心组专门组织学习,党政班子及时研究制定落实措施,明确专人负责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了领导分工到位、领导工作到位、领导责任到位、资金保障到位。

(二)制订工作规划,齐抓共管

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实、抓好,我局各科、室在每年年初工作计划中,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年工作计划中。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制定青少年“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两部专门法律。我局以两法为重点,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深入开展了送法进校园,送法到课堂活动。一是以中学为青少年法学教育基地,先后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上法制课,为学校师生辅导、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等法律知识,密切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智力水平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实际,详细分析介绍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提出了预防、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等,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二是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市广大未成年人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阵地和队伍建设 阵地和队伍建设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基础环节。一是积极推进司法助理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工作;二是组织动员离退休的教育和法律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三是开展律师送法进校园活动,不断巩固、壮大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广泛开展深受未成年人喜爱、便于参与的法制实践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送法进校进行法制教育,并解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

市司法局协调电台、电视台制作“青少年在线”等青少年心里健康栏目,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市局遴选了我市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家庭法等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责任心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律师,参与录制电视台、广播电台青少年心里访谈等栏目,2011年以来共参与录制节目20余期,指派律师30余人次。从权威的角度解决一批青少年的心里健康问题,安抚了他们的情绪。

(五)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积极提供法律援助 大力推进青少年自护教育,把法律知识作为自护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问答等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向未成年人讲解法律常识,鼓励、教育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1年全市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达168件。

支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家住蒙城县乐土镇油坊村的褚兰同学,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因父亲去世,家庭贫困,拿不出学费,上大学的梦想几乎成为泡影,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圆梦。通过有关途径知道这事以后,市局在司法行政系统发起倡议,并精心组织捐助活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和广大法律工作者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捐出款项共计1万元整,解决了褚兰同学的燃眉之急。

(六)努力做好刑释解教未成年人的复学工作

市司法局积极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加强了与学校、社区、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这些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监管工作,重视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矫治工作。对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未成年人,采取了积极的帮护措施,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做好刑释解教未成年人的复学工作,保障他们与同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

(七)切实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把学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在学校的生动结合。一是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教师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法制观念。重视搞好教师队伍法制教育,使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依法办事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二是突出法制教育的综合性,学校、家庭、全社会都来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家长教育法制讲座和辅导,通过开展“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家长法制课”等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使家长为学生作出表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努力创造适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八)加强调研,总结推广“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

在“五五”普法的五年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未成年人特点,行之有效的经验,涌现出了一大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先进典型。在今后的普法工作中,不仅要大力推广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还要深入基层,深入未成年人,研究当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法制教育的规律,适应新的时代特点,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继续将未成年人作为“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工作水平

在“六五”普法期间,应继续将未成年人作为法制教育重点对象,将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工作列入“六五”普法规划,作为“六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指导。通过深入开展以人为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实践,不断巩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二)各部门齐抓共管,为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行政执法机关应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展共建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法制宣传,帮助未成年人从小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三)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法制教育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面对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要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制课教学水平。统一进行法制课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法制教育工作的质量,确保法制教育课系统化、规范化开展。

(四)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未成年人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积极性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评先创优工作,表彰激励学法用法的优秀青少年,以及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进一步调动广大未成年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各级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动力,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创卫健康知识下一篇:银行客户经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