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训练

2024-05-07

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共6篇)

篇1:高考语文作文训练

我看到这则漫画,不禁哑然。这不就是在坐的高三考生生活的形象写真吗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现在大多数家长虽然不会因为分数的高低而打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分数还是很敏感,在意。然而,分数真的是衡定的标准吗

我在想,如果现在坐在考场上的万千考生中,没考好的学生下场,可能就跟漫画里曾经考了100分,而后来却考了98的学生的下场一样吧。你不能否定有些人平时成绩一向好,分数也高。偶尔的一次考试会考差那么一点,而这偶尔的一次考试刚好就是高考。其实,它也就是和平时一样的一次考试。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人们看的只是分数。你以前成绩多好,或者综合能力有多强都不成优势,并也不管你在考试中出现任何意外,只要结果是你考差了,也就一锤定音了。无法否认,分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学习能力。但是,分数能反映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吗能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吗能反映生活自理能力吗能反映一个孩子的好坏吗

我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永远打不败的对手:别人家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分数永远成为炫耀的资本,妈妈们总会拿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和自己家孩子作对比。然而,真正要比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漫画中,曾经分数低的孩子,后来有所提高,这时,家人做出适当鼓励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无需在分数上太过在意,因为考好,考坏总是有的。

考好或者考坏都是时常有的事,就像人生有失败,也有成功,且失败成功总是交织着的,不一样的是:考好了并不意味成功,考坏了也并不意味着失败。父母不应因为分数的高低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更不能因为分数的高低而断定孩子的好坏。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亦是如此,曲曲折折。你好时,别人谄媚奉承,你坏时,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因为我们究竟多好多坏,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只要想想着:努力终有所报,足矣。

篇2:高考语文作文训练

高三(18)班

谭鎏阳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代人都受着深远意蕴的熏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旧”都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唯有不断求“新”才能开创新的的天地。

常听老辈人念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的前辈似乎已将他们一生的经历归纳为那些教育子孙的条条框框,仿佛唯有按照他们划定的线走才不会“迷路”,一旦我们想要跳出这些因循守旧的边框,总会有一些人指指点点,阻挠我们探求“新路”的步伐。

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历史最民富国强的时期与其求“新”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国家不限于自给自足的安乐而是与其他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相互促进发展;人民不限于旧时的耕作工具,利用聪慧的大脑,大大提升了国民幸福指数。相比之下,本来国泰民安的清政府去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致使自身发展落后,最终被“洋炮”轰开了大门。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可谓将受封建“旧”思想迫害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旧”她遭到了鲁四老爷的嫌弃;因为“旧”她丢失了自己可怜的孩子;因为“旧”她耗尽精力捐了“门槛”;因为“旧”她遭受婆婆的绑架最终毫无音信。

因为“旧”使本来富强的国家变得硫璃破碎;因为“旧”使一些人丧失了尊严;出卖了灵魂;因为“旧”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止而望却。然而,总有一些不愿守“旧”的人引领着这个时代,向我们展示着“新”的魅力!

享利·礼物用汽车将我们带入“汽”的时代;爱迪生用灯泡将我们带入“电”的时代;比尔·盖茨用因特网将我们带入“网”的时代;马云用“电子商务”将我们带入“点”的时代。他们没有因循守旧,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让“新”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亮点。

庆幸看到我们的教育从“呆板式”到“填鸭式”再到现在的“创新教育”;庆幸看到我们的经济从“大跃进”到“自给自足”到“小康经济”再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庆幸看到我们的文化从“仁政”到“新文化”再到现在的“源远流长”„„

面对“旧”我们没有“全以食之”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对“旧”的枷锁我们将其去除,坚定着前进的步伐。

莫让“旧”限制了“新”的成长,要让“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点评:本文能够准确的抓住“新”与“旧”着笔,思路开阔,或结合时代发展,或联系现实教育,论据丰富,层层深入,论述简洁而有力。文章若能从漫画《习惯》入手,再谈“新”与“旧”,将更切合题意。

何须习惯到底

高三(18)班 洪昳

漫画中的人物拒绝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坚持用自己所习惯的方式,即使改变后更便捷,更省事,更科学。习惯代表了一种生活的常态,然而一成不变的习惯却并不可取。

习惯本是一种良性的行为,但习惯到底更像是对传统的过分固守,对新事物的漠视,对发展进步的无声抵抗。沉湎于过去的人们,悄然扼杀改革进步的萌芽,表面上是对传统的守护,其实质是对未知的害怕,对改变的恐惧,还可说是个性的选择,倘若人人如此,社会怎会有动力来推动其发展呢?

古往今来,无一进步不来自于重大的改革,习惯的颠覆。秦时商鞅舌战群臣,推翻了腐朽的贵族阶级的习惯统治;五四运动时期,鲁迅、胡适等人高举文化、新思想的大旗,推动语言的变革,摒弃守旧的迂腐思想;西方亦有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彻底吹响了新生活的号角。这些进步,通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去除其中糟粕的部分,发展建立在习惯的改变

之上。其实,比起过去需要用漫长的以数十年为单位进行的改变而言,当今的社会才是日新月异。马云,短短十年,就已凭借电子商务的平台,以天猫、淘宝为基础,翻新了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贫困的过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没有人能够想到生活能如此便捷而高速。可你还在坚守习惯,对改变说不。那么你终究会被时代排气。

倘若是对将一辈子心血滋润同一块土地,心心念念在旧时光浸润下联系起来的邻家友情的老人而言,这种对习惯的坚守,可以被理解,甚至赞赏。可如果是对一个正直青春,风华无边,连人生之路的三分之一都没走到的青年人而言,这种习惯到底岂不白白浪费了热血,岂不白白蹉跎了岁月?你还没窥见过生活的全貌,还没跨越过千山走过万水,坚持过你所习惯的生活,岂不可惜?与其在旧生活里踯躅而行,不如在新世纪里展翅高飞,褪去束缚自己的习惯的枷锁,踏上紧跟时代的浪头。

何须习惯到底,让改变成为常态,跟上时代,你终将收获一段无悔而精彩的一生。点评:本文立意准确,由漫画切入正文,非常自然,举例丰富,论述有力。

打破习惯,迎接新日

三(18)余安妮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就如同材料中的老人一样。似乎一辈子都习惯了用脸盆洗脸,用手洗衣服。放着现代化方便的物品不用,而仍习惯于用自己的老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还浪费了已有资源,为人所笑。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像此老人一样,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习惯,疏于打破而被囿于其中。因此,学会打破那些旧习,你将会感受到温暖如新的阳光。

打破习惯,勇于尝新的人永远不会被社会所忘,他们站在浪头之上,探索着新的征途,成为无所畏惧的弄潮儿。马云打破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易习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阿里巴巴宝藏王国;乔布斯打破了人们对台式电脑的习惯,将厚重的电脑变为轻巧的ipad装进人们的口袋;马丁路德金打破了黑人面对压迫而默默忍受的习惯,奋起反抗,用洪亮的呼号唤醒了黑人们渴望实现自由平等的梦想。每一次打破必将迎接新生,每一声唤醒定会引发新的浪潮。正如《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所说:“不想过那种能一眼看到死的生活。”旧习消失,新习产生的过程伴随的是无数人生命的蜕变,伴随的是无数人以新的姿态迎接初生的朝阳。

然而,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虽易行,却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前有中国开创盛世的清朝因自恃物阜民丰而闭关锁国,而最终导致了被世界强国强行打开大门,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后有原行业巨头诺基亚,柯达等公司因习惯自己的传统产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纷纷宣布倒闭。历史就如同一条长河,从不因某人某事而停止流动。而在这条长河中,不仅充满了无数新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因无法适应而被抛弃溺亡的危险。只有不断打破子的原有的姿态,充分抓住机遇,适时进行调整。待到浮出水面时,你终会发现日光早已等待着抚摸你的脸庞。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打破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也许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师,但每一次细微的改变就会蝴蝶扇动的一次翅膀,虽毫不起眼,但足以在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囿于习惯者,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入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于不知不觉中死去,善于打破习惯者,才会如破茧的蝴蝶,迎接新阳。

篇3:浅谈高考作文训练

一、审题训练

审题, 就是要理解作文要求和命题意图。写作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时, 要准确理解话题或材料的内涵, 就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例如, 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作文, 只要抓住文题中的“地”字, 就会知道文章是要求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法, 而不是描述生活如何诗意。

2. 明确话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分不清“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很容易犯文章与材料无联系的错误。因此, 学生只有写作文前仔细分析自己确定的主旨与材料之间的关联, 真正读懂题意, 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佳作。

二、拟写题目

1. 拟题的原则和要求。

(1) 切合主旨。学生只有读懂材料, 理解材料的意思, 吃透材料的精神, 才能把握材料的主旨, 拟出切合主旨的文题。 (2) 符合文体要求。学生拟作文题时要尽量向自己已经确立的文体靠拢。比如, “依偎那片阳光”“梦里飘来一片红”等, 一看就知道是散文的标题, 如果写成议论文就会文题与文体不符。

2. 拟题的方法。

给文章拟题的方法很多, 如修辞拟题法、数学符号拟题法、引用名句拟题法、引用成语拟题法、巧用流行语拟题法、引用古诗文拟题法等。学生只要悉心揣摩这些拟题妙法, 并灵活机动地加以借鉴, 就一定能使文章的标题更加简洁、新颖且富有文采。

三、文采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中, 学生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衔接得当、语意流畅, 然后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追求文采

1. 运用“比描”。

所谓“比描”, 是指作者有话要说, 但不简单地直说, 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 借助相似、相类、相关甚至是相反的事物或情景, 通过描述使道理或形象更加形象直观。当然, 写文章也不能为了使文章有文采而刻意使用“比描”。因为, “比描”的美美在新, 美在巧, 美在机智。一般而言, “比描”涉及的甲、乙两种事物或情境差异越大, “比描”的效果就越好。例如, 从表达效果来看, “太阳像火球”就不及“太阳像铜盘”, “太阳像铜盘”就不及“太阳像鸡蛋黄”, “太阳像鸡蛋黄”就不及“太阳像黄沙水里翻滚的破脸盆”。值得注意的是, 高考作文如果能用好“比描”, 高考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比如, 下面这段选自《甜蜜的负担》中的话就使文章增色不少。

爱在给人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 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了一层布。这正如花丛虽然可以给人芬芳艳丽, 却也挡住了人前行的路;湖泊虽然可以给人清澈空灵的感觉, 倒映出的却是虚假的幻影;美酒虽然可以给人香醇甘洌的享受, 却也会模糊人眼中的目标。

2. 用好修饰。

运用修饰虽然是最基本的语言技巧, 却常常被学生忽略。究其原因, 是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失去自由感知美的灵魂。例如,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说“我今天高兴极了”而不是说“我今天高兴得犹如中了头奖彩票一般”。所以, 学生要想用好修饰, 就必须在平时多用心感知生活的多彩与美丽。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自由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例如, 在学生作文中, “夜晚”不应是“一个夜晚”, 而应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 或者是“一个月白风清、木叶萧萧的夜晚”等。

四、书写训练

书写训练要着重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三清”, 即“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二是“三不”, 即“不写错别字、潦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用错标点”“不乱写乱画”;三是“三适”, 即“快慢适当”“大小适中”“轻重适度”;四是“三要”, 即“时间要控制在50分钟以内”“每段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

五、特长训练

1. 立意与众不同。

立意是作文的核心, 文章的立意不够新颖, 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不会深刻。为此,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注意进行思维训练, 即要在准确把握写作材料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2. 打破行文习惯。

许多学生写作文时喜欢循规蹈矩。比如, 写记叙文就按“起因——经过——结果”的行文方式展开;写议论文就按“提观点——讲道理——摆事实——发号召”的行文方式展开。其实, 学生完全可以突破这些行文习惯, 让作文的形式更加新颖一些。比如, 写记叙文可以用倒叙的方法, 先交代一个引人入胜的结果吸引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然后再叙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写议论文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将多种论证手法合理搭配起来, 从多个角度全面论证论点。

3. 语言追求个性化。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用词很平淡, 说理和叙事也都流于俗套, 甚至还夹杂着空洞的口号和术语。事实上, 学生的作文只有追求个性化, 才能成为生动的作文, 才能成为亲切的作文, 才能成为引人入胜的作文。为此, 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必须注意这一点。

篇4:2008江苏高考语文加试题训练

1. 文言文阅读断句要做到“五个紧扣”:紧扣文言虚词,紧扣对话标志,紧扣对偶(对称)、排比、顶真等修辞,紧扣语序、句式,紧扣名词尤其是专有名词。要多找材料进行断句训练。

2.文言文阅读简答如材料是人物传记类,那么一般会考查对人物个性、思想、情感的分析;如材料是说理散文,则会考查论点、论据;如果材料是写景散文,则会考查景物特点、反映的作者情感等。

3.名著名篇阅读通常会给出一则名篇选段,要求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人物的刻画方法、性格特点以及行文的艺术特色等。考生目前最要紧的是要熟悉这些名单中的名著,虽然不一定要精读,但至少应了解其梗概,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入题,不致偏颇。

4.文段归纳与分析一般来说,材料多是说明或论述类的文段,内容大多反映当前的社会热点、民生社稷等。或要求归纳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要求归纳观点、要点,就该观点发表评论。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渍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项羽战死前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样看待项羽对自己兵败原因的总结?(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蒋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叙礼毕,大张筵席,轮换行酒。瑜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瑜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也不阻拦,于是飞棹回见曹操。

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闻干至,笑谓诸将曰”,一个“笑”表现了周瑜反应敏捷、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B.周瑜让太史慈监酒,意在一开始就封住蒋干的口,使蒋干无从下口劝降。

C.“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周瑜的醉酒侧面反映了他见到旧时好友后十分快乐。

D.“蒋干如何睡得着”,他是为无法完成曹操劝降周瑜的任务而着急。

E.蒋干将密信呈给曹操后,曹操乃精细之人,稍一思索就知道这是周瑜设计,所以重责了蒋干,并没有杀蔡瑁、张允。

4.文中对蒋干主要采取了哪些刻画方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归纳一下,第一段中“周瑜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如此如此”具体是指哪些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下面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的一组案例。

案例一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

案例二上海金谷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在明知其产品核定的保健功能为“改善记忆、抗疲劳、延缓衰老”的情况下,利用产品的成分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对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案例三上海林赛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该公司利用报纸发布广告宣传“肠清茶”保健食品广告,广告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称“毛孔变小、皮肤细腻,失眠得到改善”。

案例四上海智绘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药品广告案。该公司为其经销的“东方灵芝宝”灵芝胶囊药品自行设计并散发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称这种药品可以“治癌、抗癌”,而这种药品实际经批准的药理作用与“治疗癌症”无任何关系。

案例五上海中科敬业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报纸发布“中科甲尔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中的“溶解沉积在血管内壁的血斑、血栓,疏通血管经脉;调节血粘”等内容,超出了该产品实际被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误导了消费者。

……

6.请问:上面的案例反映了哪些共同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2.项羽只知道逞一己之强。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兵败的真正原因所在,却认为是“天之亡我”,实在是可悲。

3.C E(C醉酒是假装的,反映了周瑜的机智;E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4.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如“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用“昂然”这一神态写出了蒋干初来时的自负;“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蒋干面如土色”则写出了他的不善应对,寡谋少断;“干大惊,暗读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刚一读信便料定蔡、张“结连东吴”,写出了他的思维简单等等。

5.(1)造蔡瑁、张允的假来信;(2)四更时分部下的假汇报。(3)周瑜“潜出帐”与部下的假交谈。(4)蒋干离开,军士不加阻拦。

篇5: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1

讲解:

作文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形式也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同学们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内容上。

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生活的意义。

人生活在意义之中。

生活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或者片断的场景,所以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印记,是因为我们感悟到了其中的意义;这些意义积少成多,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孩子是在感悟意义中成长的,随着意义的逐步清晰、逐步增多,智慧也逐步成长起来,人由意义向前推动着,长大了。一个小孩最终变成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考察学生作文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发展过程,问一句:作文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意义”的感悟和追寻上出了毛病。

他能想起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但他可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意义”,或者很模糊。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满意对事情本身的叙述,他要表达一个自己满意的“意义”,但他又找不到,所以他的作文就陷入了困境。

反之,如果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纷至沓来,并且都带着清楚的意义,他的作文肯定是愉快的。凡是优秀的作文,都是“意义”明确的,有的还很富有新意。凡是比较差的作文,都是“意义”不清楚或者经不住推敲的。一篇作文表达一个“意义”,是作文的基本常识,但所有比较差的作文,“意义”不但模糊,而且经常转换。他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意义”??这才是作文的核心困境。

当我们对技巧孜孜以求的时候,我们忽视了“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共为一体”这个根本事实,作文的“根”被砍断了。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语言最终要表达的是“意义”,如果没有“意义”,语言不能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语言的高级功能就被淡化了,语言也就失去了它根本的存在必要,作文就成了一种精神负担。

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了把感悟到的意义(道理)告诉别人的任务,这就是人类的表达。和比较随意的口头语言表达相比较,作文是人类借助书面语言进行的高级表达,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表达人的精神世界中各种各样意义的任务。虽然语言的任务不仅仅是表达意义,但表达意义是最高层次的任务。因此,我们把作文定义为“用语言表达生活的意义”。

作文的困难,根本上是意义的困难;作文的成功,是意义的成功。不论是中考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还是成年人的作品,都因为意义而出色。

可以说,拿到一个作文题,每个同学都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或者是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课本里的人物事情,或者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

但是,这些联想获得的是粗糙的材料,如果不能感悟出其中包含的道理意义,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例如:

苍蝇与鲜花

苍蝇飞到鲜花面前讨教道:“美丽的鲜花,为何人们总是赞美你而厌恶我呢?”

鲜花反问道:“你给他们带去了什么?”

苍蝇回答道:“我首先嗡嗡叫,告诉他们我苍蝇已来到。然后,我便啄食他们的食物,告诉他们要吃饭,我也要生存。尔后,我给他们带去一些病毒,警告他们,苍蝇也是这个世界不可轻视的生灵。”

鲜花说道:“我与你恰恰相反,我不声不响地开放着自己的美丽,释放着自己的芳香,带给他们美好的温馨与快乐。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你带给人们什么,人们就回报你什么。”

你带给人们美,人们就赞美你;你带给人们恶,人们就厌恶你。

“制造专家”

火车上,坐着一对夫妻。先生彬彬有礼,而太太却一路上不停地抱怨着。不是嫌椅子脏,就是嫌风太大,不然就骂车上的服务小姐态度不好,好像没有一件事让她觉得满意,让她看得顺眼。

先生礼貌地跟邻座的人打招呼,当别人问他们从事何种职业时,先生说:“我是工程师,我太太是制造家。”

别人好奇地问:“尊夫人制造什么产品?”

先生笑着回答:“她专门制造不愉快!”

我们每天早上醒来,都面临两个选择:这一天过得快乐或是不快乐。其实这只是一种心境的差别,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决定了!.

温馨提示:烦恼是别人带来的,快乐是自己找到的;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所造成的。

下面我们以几篇作文为例,具体讲解。

1、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他也不例外,只要签名,他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的人,可是到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从小事做起,就是为未来铺设道路。

2、毛毛虫怎样过大河

一次相聚,有位朋友出了道脑筋急转弯题给大家: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要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桥又在很远的地方,那么毛毛虫要怎样才能渡过大河呢?

当时很纳闷,毛毛虫要怎样过大河呢,无非是长途跋涉,从桥上爬过去。可是朋友们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怪:

一位刚出校门的女孩说:游过去?!(天,是毛毛虫呀,不是人。)

做编辑的朋友说:搭船过去!

一位从商的朋友说:躲在别人身上过去!(哈,天才毛毛虫!)

而那位律师朋友想了好久肯定地说:从地图上爬过去!

答案还有好多,比如落在树叶上飘过去;花钱让人带过去;等河干后爬过去……

是的,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已,所以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到彼岸就行。可是我最喜欢的答案是:变成蝴蝶飞过去。

My god!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毛毛虫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敬慕里,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鲜花盛开的彼岸。

我想这是真正聪明真正值得敬佩的毛毛虫吧。不异想天开,不依附别人,不投机取巧,聪明又勤奋,无惧秋雨冬雪、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带着自信安然成长并不断自我完善,直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然后翩翩飞过大河,到达幸福彼岸。

3、角色

懦弱的我常以为自己太渺小,广阔的生活舞台上,我不过是个配角,在别人流光溢彩的羽翼下,隐藏了我黯淡的眼神,然而那一次真正改变了我,让我明白自己也能成为生活的主角。

烈日,几个伙伴欢快地奔跑追逐着一只调皮的皮球。说它调皮实不为过,不知是哪路高人,只一脚,它便飞窜到一棵老高的树上,伙伴们叽叽喳喳嚷开了,互相责怪,却终无一人敢爬上去,平时高昂的头此时也不得不低下去了。正当沉默际,我开口了:“我爬!”平日一向沉默的我引来了同伴们诧异的目光,我心一横,猛地冲上了树,炙热的阳光透过枝叶晃到我眼前,我紧紧抓住树干,一边爬,一边想:“我绝不让他们瞧不起,我是男子汉,一定会成功的。”我吃力地爬着,任凭树枝划破我的手,只轻轻一拨,皮球兴奋地奔向地面了,我也兴奋起来,一转眼便溜回了地面,伙伴们簇拥过来为我欢呼着,那一刻,我真想为自己而流泪,我终于懂得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终于有勇气成为生活的主角。

从此,我不再懦弱,我要焕发眼睛里最灿烂的光彩。其实人生中的角色的变换就那么简单,敢于面对生活,为他人所不敢为之伟业,生活舞台的追光灯自然会伴随你,那是生活强者的荣誉,是生活给敢于由配角到主角的人的厚赐。

4、读懂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时,我读不懂陶渊明,读不懂桃花源的美,读不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我认为快乐源自追求与成功,追求考试的分数,追求老师的赞扬,追求威震四海的盛名;而在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哪里会有我的快乐,我的好心情?

于是,我将自己关进四角的书屋,钻进题海,去追求我的追求。但,我发现自己变得躁动不安,茫然若失……

直到一个夏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出去走走吧!”

走在公园的小径上,一阵微风徐来,吹动了河边的垂柳,掀起河中的阵阵涟漪。耳畔是一片清脆的蝉声,它们正唱着夏日的夜歌,生命的乐章。看那河边的石椅上,几个老人正扇着扇子,微风吹动他们银白的头发,也撩动着他们心中难忘的往事。还有树林深处的几个孩子,他们正延续着前人传承的童真,笑声被树林悄悄地藏起。看那小径上骑着自行车的中年妇女,载着补课回家的小女儿,她似乎在滔滔不绝地叮嘱着什么。这时,我发现自己的唇边流过一丝久违的微笑,也许我终于感受到了生活,也许我终于体会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旷达的心境。

原来,真正的好心情源自生活的细节而不是陶然于一时的轰轰烈烈,来自生活的朴实和纯真而不是繁华的街市和灯红酒绿,来自内心深处的恬淡而不是旁人的赞赏。于是我读懂了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读懂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读懂了范仲淹在历经世事沧桑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信条。

最后,我读懂了陶渊明,读懂了生活,更获得了一份返朴归真的好心情!

5、理智与情感的天平

浙江考生

只要是人,吃的是五谷杂粮,就逃不开一个“情”字。亲者如父母兄弟,友者如同学死党,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信任爱护的。所以当感情出现在认知的途中时,我们的思绪便会纷乱,脑子里一片兵荒马乱。心的天平总是左右摇摆,眼也看不分明。

出于天性,我们总会偏袒和我们有深厚感情的人,然而也不尽然。抗日战争时期,一户耕读传家的人家,早年母亲守寡,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兄弟二人,都知书达礼,出落得一表人才。成年后,哥哥加入了共产党,最后埋骨于青山。而弟弟因为留过学,精通日文,竟成了日本人的“翻译”。日寇扫荡村庄的前夕,那弟弟深夜返家,要接母亲去享福。做母亲的什么都知道了,但她不露声色,只是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菜。席间母亲言语温柔,神情欢愉地夸儿子有出息。当儿子喝下最后一口酒,母亲的泪落进了酒里,那酒里她放了砒霜。然后她收殓尸体,去村口敲响警钟。在这儿,理智战胜了情感,母子深情没有左右她的认知。人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于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有些事必须这样做,哪怕心里滴血,痛得点点滴滴。

同样一则关于父母与子女亲情的故事里,感情却恰恰战胜了理智。某大学物理系的讲师,精通力学工程。有一次他讲到如果从楼上掉下东西来,千万不可去接,因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必须承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他听到一声惊呼,他六岁的儿子正站在三楼的栏杆上,摇摇欲坠。儿子一失足开始下落,他一个箭步赶上去将儿子稳稳接住,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巨大压力下,他双腿着地成为粉碎性骨折。后来学生去探望他,问他为何明知会受伤,还要去接,他说:“在爱里,没有力学。”

同样是至深至爱,一个因为良知因为爱国忘却了亲情,一个却因为亲情而忘却了自己所学的基本常识。我想感情亲疏对认知是有影响的,因为有心有爱就会有偏袒爱护。然而情感究竟让我们看得更分明还是会蒙住我们的眼睛,我无法定论。

也许是更分明吧,坚忍的母亲。

也许是冲动糊涂吧,勇敢的父亲。

也许,也许,这架天平它平不了。

6、他们都选择了明月

浙江考生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时,老禅师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有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住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一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日,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都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于是他让一个心存恶念的人变得善良,在佛教看来,等于施了无量的功德;小偷选择的明月,叫悔悟,由一个步入歪道的人重新变得正直,在佛教看来,等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这种拥有明月光辉的心灵选择。

孟子在生和义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正义的明月。俞伯牙在钟子期过世后选择了永不弹琴来纪念友人,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象征友谊的明月,孙犁在富贵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过清贫的生活以磨炼自己的文学艺术,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不断追求进取的明月。他们,都在心灵的天平上,选择了美好,选择了光辉。也因此,他们的选择成为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人的心灵。

试想我们正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温柔、宁静的光辉正笼罩着我们,连我们的心灵,都披上了祥和宁静、甘愿无悔的纱衣……那么,所有的金钱、地位、权力、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心中包孕了一轮明月,我们便已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

因此,在越来越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做出正确的、对得起心灵和神明的选择。也许,这谈何容易。但在面临这种选择时,请想想老禅师,想想故事中的小偷,想想孟子……他们或成千古佳话,或彪炳于世,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他们极其富有。

7、四幕剧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看四幕短剧,写篇论文,明天交。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到: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哎!天哪!只剩下了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的快乐状)

全剧终……

笔记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笔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丽,因此我选择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老师上课。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太阳。有人说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在雨夜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很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温暖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 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温暖着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让我一夜无眠。清晨,我上交了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在第四幕??真实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8、挥刀斩索 搭桥渡人

浙江考生

看过这样一幅动人的漫画:椰树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慈爱地望着吊床上并排躺着的三个婴儿,对上帝企求:“上帝啊!我爱他们,请每天赐给他们一碗饭吧!别给他们罪恶。”

这位老人,就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我们可以想象获悉三个儿子涉嫌经济犯罪时这位老人心中的悲痛。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子开脱,反而勇敢地走上电视台向全国人民道歉。

这一份开明与勇气,当从一位父亲身上表现出来时,就显得格外珍贵。像一只蚌痛苦地孕育着一枚莹润的珍珠,像大海撞击岩石经历撕心裂肺后产生的朵朵浪花,像不断磨砺后明亮如雪的宝剑??用理智拨开爱的迷雾,是伤痛,也是荣耀,是以心为代价的动人旋律。

不敢将赵国的命运交给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母不惜亲手毁去儿子平步青云的机会,是大智;错断案后不愿归罪下吏,自己饮剑伏法的李离,是大仁;挥泪之间,昔日情同手足的马谡便身首异处,诸葛亮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大勇啊!

有时候,我们的爱像索桥,想指引自己爱的人躲进城堡,而理智却奋起一刀,让公正在这一刀上闪光;有时候,我们的恨像青龙,亟欲吞噬自己恨的人,而理智却放下吊桥,让正义在吊桥上畅行。

赵普向宋真宗推荐一位平时十分不受人喜欢的人担任重职,真宗不肯,赵普三次上书,并跪倒在门外,直到真宗同意授职。赵普后来对人说:“不为子,为社稷耳。”

就像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就像细流终要顺从大河的流向,就像船舵永远控制着风帆,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让恨遮住双眼,于是就有班超受人诬陷却不公报私仇,就有娄师德不记私怨十荐狄人杰,就有上海那名女教师亲手将犯罪的儿子送入监狱的悲壮,而这悲壮??只是为了让曾经杀害自己丈夫的而又被自己儿子杀死的仇人瞑目。

我爱你,但假若你骑的是邪恶的黑马,我同样会砍断索桥上的绳索。我恨你,但假若你扛着的是正义的宝剑,我同样会放下吊桥让你通行。但原生活中多一份挥刀断索的大义凛然,多一份搭桥渡人的宽容与正直。

9、学会历史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的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的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了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马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她,哪儿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儿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的河流不再辉煌,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车流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一切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过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碾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10、情与理

陕西考生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中;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众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意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艰”,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女士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致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11、回答在情理之中

一考生

鳞次栉比的世界是一条柳暗花明的河,流淌着所有人的情感和思绪,河的左岸呈现出所有出乎意料的场景,河的右岸陈列着所有情理之中的回答。

叔本华说过: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没错,事情究竟是出乎意料还是情理之中,只是看你把心中的船泊在了河的左岸还是右岸。

一、低姿态

据传,秦始皇陵中有一尊叫做“跪射俑”的兵马俑,因为其保持蹲射姿态而得名。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在数百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中,大多数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只有“跪射俑”保存完好,令人不解。似乎兵马俑出现破损是情理之中,能有保存完整的倒成了出乎意料的事了。

专家解秘:“跪射俑”因保持蹲跪姿势,只有1.28米,而普通兵马俑则在1.8米以上。正是这种“低姿态”,使“跪射俑”无论是在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面前,都能避免受损。

低姿态为“跪射俑”出乎意料的完好做出了情理之中的回答。

所以,低姿态并不是懦弱和卑微的表现,而是一种更加成熟和高明的处世态度。

二、微笑

二战中,有一名战犯被关押在秘密监狱中,黑暗、恐惧、绝望包围着他。在得知自己即将被处死之后,他看到一名监管朝他走来,善良的本能促使他在万般绝望之中露出了一丝微笑。监管微微一怔,接着只说了句:“跟我走吧!”依旧是面无表情,冷冰冰的语气。出乎意料的是,战犯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监管偷偷地放走了,只因为他那黑暗中的一丝微笑。

微笑为战犯出乎意料的重生做出了情理之中的回答。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吝惜你的微笑,也许一个微笑就是你改变命运的开始,也许一个微笑,你就可以离成功不远,离幸福很近。

三、回答

当天地变得出乎意料的寒冷时,我们需要一团火种来为我们做出情理之中的回答;当天地变得出乎意料的黑暗时,我们需要一点星光来为我们做出情理之中的回答;当未来变得出乎意料的茫然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为我们做出情理之中的回答;’’•…四季轮回,河水汤汤,请用坚强、乐观、自信给站在风口浪尖的我们一个情理之中的回答吧!

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

一考生

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要想达到游戏的成功的顶点,就要学会“取长补短”。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长短脚之恋

《吕氏春秋•不广》中记载了一种前腿如鼠,后腿如兔的奇怪动物?蛰蹶,长短不一的脚使它前进维艰。但它却经常利用自己的利齿采噬植草给一种叫蛩蛩距虚的动物?它没有利齿,却有强壮的四肢,于

是山火来时,蛩蛩距虚便把蛰蹶负于背上,共同逃难。

这类似于“狼狈为奸”的动物,其生存繁衍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生存中的取长补短是大自然的法则,是生活中心领神会的潜台词,更是双方获益的不二法门。

魏玛城佳话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空的传奇。一七九四年以后,歌德和席勒日渐接近,密切配合。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浮士德》跃出水面,它的光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点亮了今天的天空;于是席勒脱离了哲学,恢复了文学创作,写出了不少叙事谣和哲理诗。

倘若没有魏玛城中的相遇相知、相辅相成,歌德也许仍限于琐杂的政务中,而席勒也许已在困窘的生活面前湮没无闻。无法想像,没有他们,十九世纪的文化星空将会多么黯淡,更无法想像,他们若是走上互相牵绊的歧途?毕竟,天才与天才相遇总不乏竞争?文学史上会留下怎样的篇章?

结语:异种求和

翻看着生活的札记,我于是顿悟:

无论自然,还是人生,我们无一不在竞争中寻求那和谐的一点?双赢,化异中之抵触为和中之互补。《中庸》有言:“和者,天下之大本也。”但我们在累积生活的俄罗斯方块时,难免遇到相互间的积压、碰撞,但我们只要找到长短相补的地方,就一定能筑起共同的新高度。就会如朱熹与张拭一样,“相与博约,又大进焉”。

玫瑰与花刺相遇,各自告别了俗艳与尖刻,成就了傲视群芳的铿锵战将。

乔丹与皮蓬相遇,各自告别了独角戏与狂傲腔,成就了历史上的神话公牛。

你与我在生活中相遇,请告别猜忌与功名,成就双赢的和谐篇章,垒起更高的人生峰塔吧!

哲理句的写作:

成熟:成熟是一种素质,一种源于心灵表于行动的素质;成熟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熟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冷静的态度;成熟是一种心境,一种能看淡一切万事淡如水的心境。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英雄: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安静:在各种生命力中,惟有安静最具影响力。阳光静静地普照大地,人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响,但是它却带给人无限的祝福和行善的能力。宇宙空间的吸引力也是沉默无声的,它没有机器的嘎嘎声,铁链的铿锵声,也没有引擎轰隆的噪音,然而它却操纵着宇宙的星球按照

一定的轨道运行不已。夜晚,露水悄然而降,润饰每一株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使他们焕然一新。电的本源不是轰隆的雷响,而是无声的闪电。大自然的奥秘隐含在安静之中,巨大的力量常常无息地进行。

自然界的奇迹都是在静谧中酝酿。宇宙的巨轮无声地运转。我们处在这个嘈杂的时代,如果想保持圣洁,每天必须有一段孤独安静的时刻。

远方: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牵引千条江万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向着同一个既定方向前行的,则只能是那众望所归的大海。

召唤一只鹰飞翔的,可能是它寻觅着的一个瞬间目标,而召唤所有雄鹰、鲲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越征途的,则只能是那博大、高远的蓝天。

满分作文中的意义段落:

第一幕:一座隐蔽的小屋前,康有为劝着谭嗣同:“去国外暂避,风声过后再救国不迟,大丈夫能屈能伸。”谭嗣同只缓缓吐出一句话:“曾闻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而中国未有之。有之,请从嗣同始!”

第二幕:行刑时间到了,谭嗣同仰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哈哈……”狂笑生中,屠刀高高举起……

画外音:风云激荡的戊戌变法,就这样灰飞烟灭。有人选择了韬光养晦,有人选择了从容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竖着的生命与横着的刀锋猝然相遇,唯一不倒的,是那选择为国尽忠而九死未悔的伟大灵魂。

智者平淡如水。没有花的颜色没有果的味道没有树的复杂,水,纯净而平淡,不求为人注目,只是坚守自己的天地。它从山间穿过,不带走一片绿叶,它从绿地漫过,不带走一棵小草,它从石上流过,更不搬走一块碎石,鱼儿在它怀中游过却留不住它东流的脚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不,它不是无情,他只是明白一切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不值得过分留恋。智者亦如此,他们从红尘走过,不为情所绊;他们从官场走过,不为名所累;他们从商海走过,不为利所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俯视恋恋红尘,他们满腹智慧,不为美誉所累,安度似水流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寸丝纶一寸钩,一翁独钓一江秋”就是这样一种平淡而悠然的生活。智者和水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握紧拳头,只抓住空气;敞开怀抱,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智者如水》)

练习:

天塌下来当被盖

一位不算年轻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10岁时、他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在医院里,望着哭得死去活来的他,父亲对他笑着说:“哭什么?这一来不是更好吗?以后你只要擦一只皮鞋就够了。”

从那一天起,他从一个人身上发现:天塌下来,却可以把它当成被子盖,这个人就是他父亲。长大后,他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终于成为一个不算很出色但却十分成功的商人。

在他父亲60岁生日时,他手捧一只破旧但洁净的皮鞋对父亲说:“这是我珍藏多年的无价之宝,父亲,我谢谢你!”

他父亲看到20年前的那只皮鞋,老泪纵横,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儿子,我没有白丢一只脚,值得啊!”

错误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板抽时间与大家见个面。

“黄烨(hua)”

全场一片寂静,没有人应答。

老板又念了一遍。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黄烨(ye),不是叫黄烨(hua)。”

人群中发生一阵低低的笑声。

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哦。”老板挥了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没多久,打字员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

意义:

凭空想象出的灾难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辆经过。他

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在想:”要是没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神经病人,“砰"地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

意义:

《一缸鱼》

吴敏文

在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中鱼种甚为罕见。

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德国人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这样一缸鱼,我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

数年后,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学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日本人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额的全球市场。美国人呢,虽然自己并不养殖,还进口大量的此类鱼,却因为最先注册了相关的专利和商标,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在这个方面获利不菲不说,还经常以违背有关规定为由制裁别的国家。法国人呢,利用这个鱼种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以此吸引全世界大量的游客。中国人对这个鱼种的研究和开发也没有放松,起码有两项成果。一是开发出这个鱼种的系列莱肴,品尝这种鱼成为高消费群体的时尚。二是一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世界上最早食用、养殖这种鱼的是中国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一个值得深思的全体事例。

篇6:高考语文给材料作文立意训练教案

学习目标

在立意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深刻透彻、有创新地表达 以增强写好高考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立意的思维技巧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知识整合

一、基础等级的要求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二、发展等级的要求

1.深刻

2.丰富

3.有文采 4.有创新

三、立意 要求

(一)“阔”。“阔”就是要横向扩展、发散,立意时把人、事、景、物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思路开阔,才能创造出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写作天地,新颖的立意也一定会接踵而至。

(二)立意不仅要发散、开阔,还要高远、深刻。

“深”要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渐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立意才能深刻。

(三)立意要想胜人三分,还要大胆创新。古今名篇佳作大都深谙此理,所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有的甚至千年不朽。因此立意的第三个讲究是“新”。

(四)立意的第四个讲究是“精”,要去粗取精,精益求精。博观而约取,披沙而拣金。作文

四、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问题探究

一、词句推用法 一则材料,总有一些揭示材料内涵本质的重点词句。如果阅读所供材料时,不分主次,不辨轻重,立意就会失之准确。因此,平时应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例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高尔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解析]这是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信中的关键句是“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写作时抓住这一关键句就可以提炼观点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拟题时可用“奉献与索取”“„给‟比“拿‟愉快“等。

二、因果推溯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阅读具有因果关系的材料,应立足于材料所述以“果”一去溯求、推导事物的“因”,然后择其一因以立论,这样能保证写作不致于南辕北辙、高题万里。

例2: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一条淡水用尽的船行驶到亚马逊河的入海处,为干渴所苦的船员打旗语要求附近的船救济他们一点淡水。邻船把旗语打过来:淡水就在你们的脚下。起初不信,以为邻船见死不救,故意作弄。等不得已,汲取海水一试。才发现这个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完全可供饮用。

[解析]这则材料所述事情的“果”是亚马逊河入海处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可供饮用。据此“果”议“因”,是因为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认为海水总是成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尝试才知此处海域的海水的确可供饮用。根据因果的推溯,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这样的观点:“不要为老经验所束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

三、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若仅在字面上或画面上斟酌,不一定能抓得准中心。这时,必须透过材料的表象,才能挖掘其内涵,进而对寓意掌表看法,确立论点。

例3:阅读下面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解析]寓言一般是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物体以生命.并抓住它们的某些特点来比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从中离奇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于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寓意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四、优选劣汰法 有些材料思想内涵丰富,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由此得出若干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比较,想一想从哪个角度概括出来的道理最能体现整个材料的精神,富有现实意义。能避免人云亦云、老调重弹,而且也是自己体会、感受最深的。这样的立意才最有时代感,而又深刻新颖。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目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世纪80年代,法国一批年轻的数学家,组成布尔巴基学派,他们思想活跃,经常在一起展开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毫不相让;有时几个人同时大喊大叫,以致局外人以为是“疯子”集会。就是这批年轻人,写下了洋洋大观的三十几卷(数学原本),对当代数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解析]以这则材料作为论据,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在真理面前决不让步;②思想活跃,才能创新;③争论出智慧。通过比较,①没有抓住材料的“神”,离材料太远,②是可以的,③是最佳观点。

五、同异析求法 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观点。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屏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论点。这样才不致于 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例5: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上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解析]这是199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作为组合性材料,写作时要作同异祈求。第一则材料赞赏别人的“助人为乐”,第二则材料表现自己的不“助人为乐”。两则材料在为人处事的关系上统一起来,文章可以立论为“欣赏别人,也要看重自己”,因为“你不是旁观者”。

六、联想引申法 如果提供的是一则带有某种象征义或比喻义的材料,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先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的联想思考,进而引申出较多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正确而合理的论点来,然后进行比较辨析,根据论点的新颖与否,与所供材料的密切程度,有无针对性,自己驾驭论点的能力,认识的深浅等因素进行筛选,最后确定自己的最佳论点。

例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常言道:“春雨滋润禾苗壮。”春天雨水充足,田野里禾苗长势盎然。但与此同时,杂草也竞相生长,与禾苗争夺水分和养料。

[解析]把握材料中雨、苗、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领会材料内涵:没有雨,则草苗俱亡,有雨则草苗俱长,不能因为苗草俱长就抱怨春雨。据此联系实际,从自然现象谈及社会现象,以“雨一苗一草”类比“政策一成就一问题”,论及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能对“问题”听之任之,这样,文章立论就新颖、深刻。

七、句意阐释法 有时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或一组名言、警句,它们绝大多数可以直接作为论点。或者提供的材料中某个句子蕴含深刻的哲理,也可以用作写作的论题或论点。对于这一类材料,写作时要把握其真正的内涵,通过精细剖析,然后再概括出一个能够准确揭示这种内涵的论点来。

例7:阅读下面材料,针对现实,写一篇思想评论。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春,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解析]材料的文眼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句。这句话蕴含的语意是十分明白的,转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不会干小事的是干不了大事的”,“大事是从小事做起的”。

八、反面立意法 为了使自己论证的中心新鲜独特,卓然不群,有些供料作文的论题可以另辟蹊径,反原材料的中心立意。“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一般写法就是透视这则材料的寓意,根据寓意定出文章的论点:不顾自身的条件生硬地模仿别人要遭人耻笑。又如“滥竿充数”这一则寓言故事,实际上是让你论一论真才实学的重要性。但按反面立意法,前者未尝不可赞扬敢于效颦西施、虚心好学的东施,后者未尝不可提倡向知羞耻、懂荣辱、有自知之明的南郭先生学习。当然,反面立意法具体运用起来,应当谨慎行事,否则,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结果容易适得其反,也许会“越轨”。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你的反面立意有没有现实基础。

课后自测

1、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例

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3、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上一篇:班级管理四字原则下一篇:作文稿子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