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2024-05-24

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

调研报告

一、总体情况

三道桥镇在杭锦后旗的西部,距离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5公里,总辖地面积约216.7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农户6678户,总人口32089人。全镇实有耕地18.7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9483元。全镇现有干部职工46人,其中镇机关事业干部27人,行政干部19人。中小学、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用社、卫生院等等社会服务机构健全,镇机关内设25个站所办。

我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上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从2004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按照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使我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坚持领导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1总体情况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三道桥镇大力发展农牧业。在种植业方面,引进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小拱棚和双覆膜等先进种植技术,促使产品及早上市,逐步形成了以“两瓜两菜”(即西瓜、甜瓜、脱水菜、大白菜)为代表的特色主导产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柴脑包、和平、新渠三个村设施农业产业带,通过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使种植业结构更加贴近市场,农民增收明显。同时按照政府帮助、农户自建的办法,高标准建设了柴脑包9社22座44亩,新渠村2社15座30亩,和平村3社16座32亩日光温室大棚,形成我镇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在畜牧业方面,全镇奶牛养殖在和平峻峰奶牛牧场的带动下发展势头良好,奶牛存栏总数达到1800头。今年引进巴市蒙锐饲料科技有限

公司,在热水村建设占地200亩,总投资1.3亿元,以肉羊养殖、育肥、饲料加工为主的肉羊产业基地,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调节和优化我镇的农业结构。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

全镇上下树立了“服务好每一位群众”的意识,实行机关干部“全员服务”、“全天候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真正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一是设立便民服务大厅。设计悬挂了“三道桥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程图”,印制了便民服务卡,每周一到周五实行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理农村低保、劳动就业、宅基地审批等事宜,使其真正成为三道桥镇服务老百姓的便民窗口。二是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在集镇区中心地段建设“米仓新居”住宅小区。小区设计住宅255套,商铺22户、车库118个,可解决277户居民的商住问题。三是为更好地解决五保人员集中供养问题,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投资49万元新建住房249平方米,可集中供养五保人员50人,极大地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同时按照上级的要求对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和清理整顿工作,全镇1390名贫困农民享受到了农村低保,69人享受到五保户待遇,11名孤儿每人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月均超过1000元,完善了农村受灾群众的救助制度。去年累计对全镇87名因病返贫的低保户和特困群众进行了统筹救助,救助资金达到20多万元。四是进一步抓好扶贫工作,通过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救助扶贫,保证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五是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要求包村领导干部要常走进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解决农民朋友在病虫害的防治、田间管理,引导农民搞好示范点片建设中的问题,及时把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送到农民手中。六是重视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生态建设。先后完成热水村、新渠村和永进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建设,并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共完成渠道衬砌28公里,新建农田水利工程1080座,新修主干路75公里,开挖疏浚渠沟350公里,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我镇通过“一事一议”,累计争取上级资金700万

元,完成了黎二小油路、三南渠提灌、和平瓜菜市场、西渠口渡槽、西渠口村委会、长庆渡槽、黎一生产桥、胜利腰闸、澄泥公厕、顺利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我镇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义,稳定是第一责任”。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健全镇、村、社三级信息联动机制,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与“十个一”工程包扶单位联系,整合资源,多次深入村社、农户,协助所包村社排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了水、电、路及各种民事纠纷等一批困扰村社多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大依法治访力度,规范信访行为,大力整顿非正常上访。开设了“信访接待大厅”,虚心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做到能在镇上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到旗里,能在城府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去其他部门,能当天解决的问题绝不用等到次日,为群众办事提供真真正正的便捷服务,树立了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我镇和谐稳定。

在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方面,我镇一是通过成立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公务公开监督办公室对镇、村、组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并对群众关心的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的发放、汽车摩托车补贴、粮补综补、危房改造等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布,真正做到了让干部清清白白,群众明明白白;二是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公开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和办事人员,减少了办事环节,进一步方便了群众;通过实行干部入户服务和干部群众通讯联系制度,使农民能够及时向干部反映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定期、不定期下乡走访慰问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社会监督考评制度,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服务透明度和可信度。三是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镇政府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以实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2 工作情况和典型做法

完善社区自治: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为重点,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坚决扫除黄赌毒,净化社会环境。

强化社区服务 繁荣社区文化 维护社区稳定:在2011年,为积极繁荣农村文化,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的完成和平村村委会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村委会建筑面积400平米,包括活动室、办公室、图书室、客房、休闲娱乐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通过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站建设,切实增强了基层文化阵地的活力,同时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推动了我镇公民道德建设。在全镇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氛围。

加强社区党建:近几年,我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上下功夫。我镇党委在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中, 注重拓宽村支部班子干部选拔渠道,选配了一批政治觉悟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高、群众威信高人才进入村支部班子。同时,针对不同的村情,在全旗率先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长庆村的支部书记,为以后的选举工作积累了经验。同时选聘4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为村班子补充了新鲜血液。在全镇15个村全部安装并开通了党员远程教育网,为党员的学习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整合各种资源,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上下功夫。镇党委一直以来把关心爱护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在落实好上级部门的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全镇55岁以上的党员进行免费体检,注意体现组织温暖,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注重为民办事,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上下功夫。“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党支部和党员认真开展公开承诺、践行承诺、点评和评议。特别是各村党支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承诺,并将承诺事项付诸实施,切实解决了各村如行路难、浇水难、饮水难等一系列问题144件,让群众的生产生环境得到了改善。去年年底,通过召开15场次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598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对群众提出的4类13条意见、建议镇党委要求村党支部和党员及时进行整改,形成共谋发展,共想办法和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乡镇及社区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

农村文化教育缺乏缺乏技能培训和市场培训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软肋。而对于农民来讲,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劳动力素质,去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而农村人口劳动力素质的关键又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的劳务技能教育。

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在种、养的品种、结构上随心所欲,很少考虑市场的潜在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结构的引导与调整又常常缺乏全局的考虑,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取消农业税后,农业被进一步推向了市场,农民对市场的预期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急需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并树立农民的市场意识。

而基层干部的再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当前急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观念转变难,公仆意识欠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乡村干部很难从观念上树立一种为农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也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对上级.......的具体建议

解决宿舍、解决食堂、通勤车

篇2: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辖**个行政村,目前机关在职人员**人。农村取消农业税、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前,乡党委、政府主要有以下职能:收税收费、计划生育、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招商引资、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经济发展指标等。随着收税收费这项工作从乡镇工作的职能中消除,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后,由以罚为主转向以奖为主,这为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机构和人员精简提出了要求。****年乡里设行政股室**个: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物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建设办公室。按照区下达的编制核定为**名,其中行政编制**名,事业编制**名,另核定政法专项编制**名、工勤、老干部服务编制**名。

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困难

随着取消农业税,多年以来交纳“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作为乡镇的重头戏和最为头疼的收钱、收粮问题也迎刃而解,可以说得到实惠的是广大百姓,但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各种职能也随之产生相应的转变,出现了新的情况。

1、行政管理职能弱化。由于现行体制问题,派出所、土地所等管理职能上划,乡镇政府既没人权,也没财权,缺乏对这些部门的有效制约力,导致乡镇职能削弱,增加了协调难度。乡镇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

2、乡镇财政能力弱化。农业税取消后,虽然上级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乡镇缺口仍然很大,仅能勉强维持乡镇最基本的运转支出,许多欠款乡镇无力偿还,再加之教育、修路、打井办电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导致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

3、乡镇干部角色转换较慢。农业税取消,乡镇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但过来不管是领导班子成员还是一般干部,都有包村任务,而过去包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农业税,农业税取消后,相当一部分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进而影响乡镇整体作用的发挥。

三、当前工作难点

1、兴办公益事业难。现在农村办各项公益事业,如“两室”建设、街道硬化整修、“村村通”工程、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公益事业,难度很大,瓶颈束缚就是缺乏资金。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调控功能进一步弱化,乡镇财政无力满足大量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需求,且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空白。全乡**个村只有**庄村有集体企业,还有少数几个村留有少量机动地,每年收一些土地承包费,算作集体收入,其他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一点也没有。从实施费改税以来的这几年,兴办公益事业大力提倡“一事一议”,但实际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农民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很难达成共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一事一议”就算是有90%的人同意,仅有10%的人不同意、不拿钱,事就没法议,也办不成。

2、人地矛盾解决难。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出台,种地的效益明显提高,使农民“恋地”意识越来越强。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的土地“热”了起来,原来不重视土地的农户开始要地,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人地矛盾纠纷。如果这个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冲突必将愈演愈烈,进而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大局。

3、农村债务化解难。乡村两级负债现象很普遍。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做为一级财政,可用资金已经捉襟见肘,村街一级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化债的资金来源。且村街有欠债的早就把集体资产用来抵债了,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化债无疑远水解不了近渴。

四、对策和建议

加快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要尽快从根本上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解决农民的困难与问题作为己任,把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改变农村面貌作为第一要务,把怎样让农民安居乐业作为一种责任与任务,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经济、抓服务、抓稳定上来。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识、强化对稳定工作认识、提高化解各类矛盾的能力,保证经济及各项事业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下发展。一是抓好乡镇、村街两级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大家在维护乡镇稳定工作中摒弃各种私利私欲,用一种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的意识投入到工作中。杜绝因工作疏忽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滋生矛盾隐患、信访苗头的情况出现。二是提高信访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经常学习国家政策、法律、部门规章制度等知识,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的能力。三是实施党政领导下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上门倾听群众的呼声,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四是做好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矛盾排查防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对辖区内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随时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矛盾不激化,及时有效处理。

妥善处理乡村债务。一是不准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严格的乡镇债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债务。对乡村确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应根据财力反复论证,量力而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不得以政府财政名义举债。二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口径、内容对乡镇债务进行清理核实,核清债务债权主体、分清偿债义务和清偿责任。三是由于目前的债务主要是过去“普九”达标、办集体企业和为完成税费而举债,因此,在债务化解上,凡是因国家政策(如“普九”达标)造成的历史欠帐,应由出台政策,集中核消一部分债务。

统筹乡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民间协会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引导乡镇干部把工作精力向抓项目、谋发展上倾斜。把发展二三产业继续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来多引企业,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通过大搞招商引资,盘活现有资源,为财政增收开辟更多税源,从而在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使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逐步得到提高。只有这样,乡镇干部才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农业农村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扎实开展乡镇干部的学习教育来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机遇期,国家先后制定了一大批涉农法律法规,各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民惠农政策措施,乡镇工作人员必须予以领会、熟悉和全面掌握。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市场经济、涉农法律法规、农村适用科技和公共管理等知识,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发展观念,加强理论修养,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指导水平,增强执行能力,既充当“指挥者”,又能做“操作员”,努力适应新时期对乡镇干部的要求,更好的为乡镇经济发展做贡献。

篇3: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政府职能转变

一、养老服务的概念

养老服务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 满足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 根据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

对于养老服务的性质, 需要根据公共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根据公共经济学原理, 社会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即使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持有减少。相反, 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 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成为准公共产品。[1]从养老服务本身的特性来看, 养老服务属于具有一定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其兼具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特征。[2]

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的合理性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政府为符合一定条件的老人出资向第三方购买老人所需的养老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为什么要供给养老服务二是为什么政府要委托第三方供给而非由自己亲自供给养老服务。[3]对于这两个问题, 有以下两方面的理由。

一方面, 养老服务的提供应当引入社会力量。从以上对养老服务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 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 对于准公共物品, 政府就不是唯一的提供者。政府以向第三方购买的方式供给养老服务具有政府亲自供给养老服务所不具有的优点。它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让它只掌舵不划桨, 有利于政府腾出手来做好自己的“本份”即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 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 严格控制养老服务的成本, 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

另一方面, 养老服务并非应当无限制第“泛市场化”甚至“私有化”, 而应该是“福利性”与“市场化”的耦合, 因为养老服务具有公益性。纯市场化中的资本具有逐利性, 经济人的一切经济决策都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这意味着企业家资本只会选择投入到存在获利空间大的领域, 于是导致市场总容量与需求不匹配。[4]并且, 若养老服务完全由私人部门供给, 将会产生两种可能: 或者是私人部门因投入成本高, 利润空间小而选择退出市场; 或者是政府给予高额补贴推动私人部门进入, 而私人部门为赚取利润提供高于竞争性均衡价格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将支付能力不足的老人“挤出”市场。无论是哪种情况, 对老人甚至社会整体福利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于促进这两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都是一种有利的做法,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政府与市场的优劣互补。首先,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做法, 不同于政府提供养老服务, 因为政府并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而是由社会力量如民办的养老机构等来提供养老服务, 其次,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也不同于纯粹的由私主体提供养老服务, 因为服务的购买者是政府, 私主体是根据与政府的契约关系为需要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样,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过程中, 政府依然承担着其传统的为社会提供福利与救济工作的职能, 或者说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与救济中是最后的责任人, 只是这种职能通过政府变为购买者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政府扮演的角色由“幕前”转为“幕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措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好示范。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梳理

( 一)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 根据制定主体及性质的不同, 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党的政策, 二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的政策, 各部委主要以财政部、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为主。

党的政策主要通过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内容来体现。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 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从2006 年开始不断制定了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 尤其在2013 年、2014 年内制定颁布了多个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各部委一般会根据各自的职能制定相应的更为细化、具体的规范性文件。比如, 2013 年9 月26 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后, 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陆续制定颁布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暂行) 》等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所制定的政策的精神。以下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 二)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

1. 购买养老服务的主体

根据财政部、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的规定,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主体有两类, 一是承担养老服务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一般有民政部等; 二是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 有这方面实际需要的群团组织。

2. 承接养老服务的主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对承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主体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规定了承接主体应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须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能力, 具备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等条件。《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规定, 购买工作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确定的原则来规定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 还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 根据服务项目的采购需求特点来选择适用采购方式、确定承接主体。2014年11月25日, 财政部、民政部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 提出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并进一步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强调, 另外增加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的要求。

3. 购买养老服务的内容

《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 购买原则是, 凡是适合市场化提供、社会力量能力承担的, 应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同时, 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方面均规定了相应的购买重点。

4. 购买养老服务的程序

《指导意见》规定, 应当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等信息, 购买工作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 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承接主体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与《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根据政府采购内容的不同, 政府采购分为政府采购货物、工程服务,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5. 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

《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 购买主体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操作规程, 选择承接主体, 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承接主体要健全财务制度, 严格按照合同履行服务任务, 保障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

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 一)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两者互相促进。一方面,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正如国务院及各部委多个规范性文件中在第一条的充分认识政府购买服务重要性中指出的: “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 要做到政府职能转变, 就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简政放权, 将适合由市场力量承担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来完成。另一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政府鼓励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政府通过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将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建设推进落到实处, [5]可见, 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制度设计, 促进了养老行业的发展。

( 二)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能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过程中, 政府不再是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而由社会力量作为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其职能也相应会发生变化, 应当将其职责转变为宏观把控、监督评估、制定制度等方面, 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力量, 实现服务供给的竞争性。[6]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成效, 政府的职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领导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 政府仍然要居于主导地位, 政府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对哪些养老服务适合由社会力量提供、如何提供、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等问题做出决策、安排。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 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设计合理的制度框架, 这个制度框架应当由政府、市场、家庭等不同的主体的共同参与及发挥作用。

2. 政策支持

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如财政部、民政部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看出, 对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税费等方面提出了优惠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的提供中, 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进行。政府的政策支持职能是其作为组织领导者职能的延续, 政府既然作为组织领导者就必然应当为社会力量承担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3. 财政支持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于政府而言并不是提供养老服务方面职能的完全放弃, 既然政府依然负担有这方面的职能, 政府就不能以将养老服务交给社会力量的名义来减少财政投入,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不是政府“甩包袱”的手段。不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是谁, 养老服务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 政府依然应当积极进行财政支持。从国务院将财政部定位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牵头部门也可以看出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方面的重视。

4. 监督管理

社会力量的引入, 只是使政府直接生产养老服务的重担得以大大减轻, 但是, 在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 政府要对其进行监管, 以确保养老服务不会因由社会力量提供而丧失均等性、公益性等应有的特点, 政府有效的监管措施是确保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必重要保障。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 政府主要是通过契约化的手段来对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此外, 政府还会根据其本身的行政职能辅之以行政手段进行监督。

五、结语

尽管养老服务的生产环节从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转移, 但政府移交的是养老服务项目的生产、提供, 而不是服务责任。[7]在决策、财政和监督等方面, 政府依然负有职责, 责任也并没有减轻。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服务, 体现的是养老服务在生产环节的市场化, 仅表明政府职责内在结构的调整与重新分配, 以及履行该职责方式的变化, 并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市场化。因此,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体现的政府职能转变并不是政府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职责转移。

参考文献

[1]王延中等.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38.

[2]吉鹏.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 (3) :36.

[3]袁维勤.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2.16.

[4]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56.

[5]汤艳文.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28.

[6]李彦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 2014 (14) :29.

篇4:新政解读:政府强化服务大力扶持

刘志庚副省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的社会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他着重介绍了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营造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工作措施和思路,并希望海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广大中小企业能充分利用中小企业高峰论坛这一平台,围绕“服务·自强 创新·共赢”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籍此增进相互了解,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携手共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美好明天。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服务企业、助力成长,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目前小型微型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97.3%,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贡献了大量税收。去年以来,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大、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国发14号文件),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工信部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活动以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依靠各方力量,集聚资源,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厄瓜多尔工业生产部副部长胡安·弗朗西斯科·巴彦及越南工业贸易部副部长阮成边在演讲中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工业生产尤其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作了题为“积极完善财政政策,探索转变支持方式,力促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演讲。他指出,我国已经实现了政策重心由中小企业向小型微型企业的调整。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中央财政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将政策范围进一步聚焦于小型微型企业,同时探索创新支持方式,努力提高财政政策绩效。他特别指出,财政部正会同工信部等部门研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50亿元,分5年到位,2012年安排30亿元,主要用于引导地方、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支持处于初创期的小型微型企业等。目前,基金管理办法已基本草拟完成,将上报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有着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双重身份的洪虎在题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演讲中,从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角度,对如何发挥职业经理人在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金融市场研究的成果,从专家的角度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趋势、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和金融机构如何突破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坛还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题为“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书面演讲,介绍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效能,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并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向广大中小企业提出了建议。

篇5: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 “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2008.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2010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2010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3)通达深度不够,村村通砂石路,乡乡通油路并未能实现全旗各苏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或通畅,目前,我旗境内农村公路中等外无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4)境内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不高或超期服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运量要求,如X464查日苏-甘旗卡,修建于1995年,沥青碎石路面,设计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超期服役;Y131金宝屯-二道河子,设计等级为四级,沥青碎石路面,修建于1999年,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超期服役。

(5)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春运期间或学生放假期间客运量严重不足,有时会出现保运量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2、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公路建设方面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或根本无法到位,导致公路建设举步维艰,只能是依靠国家划拨的建设资金“量体裁服”;二是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水平和效率不高。国省干线资金基本上能保障正常的养护与管理,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县乡公路失养或不能及时进行大中修,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这样恶性循环,不能正常反映最初建设农村公路的初衷,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效能,使交通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一是公路养护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旗目前实行的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交通运输部门或公路养护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监管,但是目前并未能落到实处,一是因为养护资金不能到位,二是责任制度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农村公路养护仍然依靠公路养护部门进行,由于资金不足,养护人员不足,养护道班缺乏,养护机械设备设备严重不足,只能采取重点路线、路段进行日常标准化科学化养护,其他路线、路段只能采取应急性养护,不能完全保证公路作用的正常发挥。二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水毁、雪阻、沙阻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动手,加大病害处理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如水毁资金、雪阻资金。三是交通运输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方面是对运输市场的干预与指导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是对执法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再就是对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监督与检查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相关责任追究力度的落实问题。

三、政策建议

交通运输业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业要树立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1、加快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乡界限模糊化,有必要将城市交通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加强城市和乡村公共交通道路和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网络,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通道;同时完善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的配套建设。

2、健全交通运输业市场经营机制,促进交通运输业良性发展。目前,我旗客运体制改革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市场化程度仍显不够,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经营权高度集中,运营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退出直接参与的经营活动,全力以赴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门槛,积极引进民间资金投资交通运输领域,给企业以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引进竞争机制,营造公平市场经营空间,促进交通运输市场良性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保障的运力。

3、加大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完善公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和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对广大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农村公路,切实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标准和通达能力,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健全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出行公交化。加快乡镇苏木和城市上等级公路连网建设,推动这些地区融合发展,增进经贸往来。

4、多管齐下,缓解旅客运输局部性季节性紧张状况。针对旅客运输相对集中,运力紧张状况主要发生在春运期间和学生放假高峰期,运送对象主要是返乡民工和学生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运政部门加强客运班车的管理,严禁超员运输;二是增加运行车辆的数量和班次,临时调度;三是可以协调学校分批次放假让学生返家,以均衡运输客流,减轻局部性运输压力。

5、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村公路养护长远发展的关键。目前,自治区财政和汽车养路费在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补助性质的,养护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如通过“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充分发挥地方、农民群众、受益企业的积极性,多方集资,使有限的政府补助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我们要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好农村公路。

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轻养问题,特别是对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措施与办法方面我们建议如下:

(一)建议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议旗委、政府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并按管理办法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

(二)建议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根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我们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三)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是加大投入,合理增设道班,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二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路政巡查力度,加大对危桥险桥的管护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对桥梁进行改造或加固。

四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完善沿线安保设施。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

篇6:三道桥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效能,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市人力资源培训指导中心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对全市各定点培训机构就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作专题调研。调研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全面深入的对公办定点培训机构培训需求进行摸底调研,以求规范技能培训机制,提升技能培训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调研围绕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近几年开展职业培训方面的做法经验以及对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现将具体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培训情况:2013年全年全市18家公办定点培训机构共对7922个人开展了技能培训,其中,本地城乡失业人员技能培训2897人,外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32人,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993人。

(2)财政补贴情况:2013年全年拨发至各定点培训机构经费总额为6545099元,其中本地城乡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拨发2358427元,外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拨发3353560元,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拨发833112元。

(3)财政补贴使用情况:财政补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支出,培训费、管理费以及新设备添置费,其中培训费包括教材费用、师资费用、场地水电费用等,部分乡镇的场地水电费并为纳入支出中(因借用中学会企业的场地,因此场地租借费及水电费都未结算到培训帐上);管理费包括工作人员加班费、招待费、差旅费等。

二、具体做法

(1)围绕各镇产业抓培训。随着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激增,各定点培训机构根据所在地域企业实际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和“送培训入企业”。“订单式培训”指的是根据工种、人数、技术要求等,组织富余劳动力参与培训,最终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入企业,解决“企业招不到熟练工”、“富余劳动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真正做到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送培训入企业”,是围绕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所开展的对应培训,企业缺少什么员工,定点培训机构在企业内开展什么培训项目,将最优质的师资直接送入企业,解决企业培训压力及后顾之忧。另如虞山镇、谢桥镇等乡镇,也针对本镇城乡失业人员的零星需求,聚少成多,积极开展各项特色培训班,如育婴师、电焊工、中式面点班等等。

(2)加强管理抓质量。各定点培训机构服从人力资源培

训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明确培训职责,履行培训协议。确保师资,提高教学质量,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员到课率,确保课时,不因外因而随意修改课时,严格教学,强化实践操作,不用理论代替实践,一切从确保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出现。并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接受培训中心和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中心也对各定点培训机构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实施优胜劣汰机制。

三、意见和建议

(1)区域招标为首选招标模式。政府购买技能培训服务的招标方式或将采取工种招标和区域招标两种形式。大部分定点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区域招标较为合适。常熟各乡镇之间目前的交通并不发达,如按照工种招标,每个乡镇划分培训工种,会出现本乡镇乃至临近乡镇没有的、学员需求的工种,客观上造成了学员求学的不方便,学员需求得不到实现,培训口碑相应下降。

(2)提高各定点培训机构培训积极性。社会培训主要采用的多为业余时间开展培训,相应定点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多数时间在利用晚上及周末加班,而在绩效工资的大范围内,各公办定点培训的工作人员无法获取额外工作时间的补贴,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部分乡镇管理人员提出,是否可以在培训补贴经费中,划出1到1.5个人的绩效工资,纳入

工作人员的加班补助。

上一篇:考前作文预测学术诚信下一篇:初中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简短